水污染趋势
A. 世界的水污染形势确实相当严峻,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保护好水资源,请发出我们的呼吁。..
呼吁有什么用啊,看看谁在污染环境。老百姓的生活污水都很好处理,很好解决。多年前为什么没有环境问题?所以污染主要是企业造成的,企业都是谁在当权?
B. 未来水处理的趋势是什么
新的水处理方式市场目前的指向是紫外线。
汞灯杀菌已经被国家明令禁止,而内氯杀菌残留容问题不在少数,由此紫外线UVC杀菌成为了目前的优势之选。相比于其他,紫外线UVC杀菌的优势在于杀菌功能更加优越,对水中大肠杆菌及总菌落数杀菌率达到99.99%,并且高效、安全、环保,不存在任何附加残留问题。
另外由于其原件极小,可应用在众多领域,例如安装在水龙头上,在出水口进行水源最后一道把控,就可以安全放心饮用水源了。
C. 中国水污染堪忧的现状将带来哪些影响
工业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我国面临十分严峻的水污染形势,部分地区水质甚至出现持续恶化的状况。
1、中国湖泊达到富营养水平均的已达到63.3%,处于富营养和中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面积占湖泊水库总面积的99.5%。环境监测表明:大淡水湖泊富营养程度进一步加重。主要污染物是总磷和总氮。巢湖西半湖和滇池污染较重。太湖高锰酸盐指数较高,入湖河道污染较重。洪泽湖突发性事故时有发生。
2、据全国七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1、2类的占32%,3类的占29%,属于4、5类的占3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大、中城市的下游河段普遍受大肠菌群污染。
3、近年来,沿岸海域各海区无机氨和无机磷普遍超标,污染程度有所增加,局部海域营养盐含量已超过国家3类水水质标准,油类污染有所减轻,但珠江口、大连湾、胶州等海域污染仍较严重。中国近海海域内发生赤潮的频次和面积都有所增加。
D. 地下水污染与环境演化趋势
一、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我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质趋于恶化,尤其是豫北的南乐—内黄—滑县、修武—卫辉一带,中东部的开封—长葛—许昌—漯河—上蔡一线以东地区和南阳盆地西南部地区,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其中部分组分的分布受环境水文地球化学规律的控制如高铁、高锰、高锑、高氟、低碘等,属于原生态的劣质水;而更多的则与人类工程活动紧密相关,如总硬度、矿化度、“三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挥发酚、六六六含量的变化等,则是人为因素污染所致。尽管我省各地地下水污染原因和污染途径不尽相同,但是归纳起来可以认为,造成我省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未经处理的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造成矿渣的乱堆乱放和选矿废水任意排放。
(一)全省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据统计,全省的工业“三废”排放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65年为4.9×108m3,1985年为12.8×108m3,2004年已增加到13.3×108m3;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990年的49×104t增加到2004年的111×104t;固体废物产生量由1990年的2039×104t增加到2004年的5140×104t,增加152%,见表3-3。尽管我省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已由1990年的43.5%提高到2004年的93.7%,但对环境尤其是地表水环境造成的压力依然很大。
表3-3 河南省工业“三废”排放及处理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人口急剧膨胀,生活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2004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25.06×108m3,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1.73×108m3,约占47%。
(二)全省农药、化肥施用情况
由表3-4可以看出,全省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978年为52.54×104t,1988年增加到154.57×104t,1998年为320.80×104t,2004年已增加到493.16×104t。2004年的化肥施用量较1978年增加了839%。全省农药的施用量亦呈逐年递增趋势:1990年全省农药施用量为3.31×104t,2000年为9.55×104t,10年间增加了近2倍。农药使用量为1.5kg/ha,以有机磷类、聚酯类农药为主。进入21世纪以后,全省化肥施用量仍在继续增加,至2004年,全年化肥施用量已达10.12×104t。农用化肥使用量为2501kg/ha,氮、磷、钾施用比例为:1:0.4:0.19,氮肥充足,部分地区用量偏高,钾肥不足。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量1990年为2.75×104t,2004年增加到10.16×104t,较1990年增加了269%。表3-5反映了2004年度我省各地区农药化肥施用情况。从此表可以看出,在18个地(市)中,该年度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属南阳市,为67×104t;化肥施用量最少的是济源市,化肥施用量为2.1×104t。该年度农药施用量最多的是周口市,为1.77×104t;最少的是济源市,农药使用量为0.04×104t。2004年全省化肥施用量4931580t(折纯量),其中氮肥2213036t,磷肥1024159t,钾肥475422t。农业面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可轻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仅污染了土壤,还影响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
表3-4 河南省历年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统计表
表3-5 2004年全省农药化肥施用情况统计表
续表
(三)矿业开发过程中废水、废渣、废石的排放概况
我省是矿业大省,矿业的大规模开发势必会导致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矿山废水含矿坑水、选矿废水、堆浸废水、洗煤水;废渣包括尾矿、废石(土)、煤矸石、粉煤灰。据《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报告》,全省矿坑水年产出量4.68×108m3,年排放量3.76×108m3,废石、废渣年产出量0.32×108t,年排放量0.20×108t,累计积存量2.75×108t(表3-6、表3-7)。全省各矿山企业占用、改变破坏土地状况:采矿场占地9079.67公顷、固体废料场1703.93公顷、尾矿库721.99公顷。
表3-6 全省矿山企业废水废液排放量表
表3-7 全省矿山企业废渣排放量表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及开矿排出的大量废水不仅污染了土壤,更严重地污染了地表水体,致使境内绝大部分河流水质变差,失去使用功能,有的直接变成了排污河。而这些被污染了的地表水体又通过灌溉或直接渗透等途径使地下水受到了污染。矿山废渣、工业固体废弃物、农业上施用的农药化肥则是在降水作用下,经过溶解、淋滤、离子交换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使污染物通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中的。
二、地下水环境演化趋势
经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对比,河南省地下水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始终与人类生产、生活及各种经济活动息息相关。下面根据不同时期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和多年来城市地下水质监测结果,概述我省地下水环境的演化趋势。
概括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变化,即量与质的变化,而量的变化则主要反映在水位的变化上。
(一)开采量不断加大,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前已述及,20世纪50年代,全省地下水年开采量仅(20~25)×108m3,到20世纪末,已增加到130×108m3,增加了6倍。开采量的迅速增加,直接导致地下水位的迅速下降。据有关资料,河南省区域浅层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在60年代之前普遍较浅,80%以上的区域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m,最大埋深不足6m;从90年代起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1976年,水位降落漏斗已经形成,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0~15m,尚未出现埋深大于16m的区域;到90年代初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m的区域缩小近半,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6m 左右;90年代末地下水水位埋深小于4m的区域已较小,埋深在4~8m 间的区域面积最大,豫北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埋深达20~22m。到2005年,水位仍在持续下降,区域水位降落漏斗总面积已达近万平方千米,水位埋深超过8m的地区已达21224km2,其中超过16m的地区就达5166km2,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已达32~33m。
图3-3和图3-4反映了降落漏斗区水位变化情况。其中清丰浅井位于南乐—滑县漏斗区,从1983至2005年的22年间,水位下降9.28m,年均下降0.42m;孟州气象局浅井位于温县—孟州漏斗区,自1989年以来水位下降了13m,年均下降0.81m。
图3-3 清丰县气象局浅井多年水位动态变化曲线
图3-4 孟州市气象局浅井水位动态变化曲线
河南省区域浅层地下水历年水位埋深面积变化情况见表3-8。此表表明:40年来,我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发生了巨大变化,水位埋深普遍加大,其中小于2m的分布面积已由1964年的23549km2减少到2005年的8415km2,而大于4m的区域面积则显著增加。
表3-8 河南省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面积变化对比表 单位:km2
(二)水化学类型趋于复杂化
水化学类型反映了水的总体特征,其变化直接反映了地下水环境的演化趋势。在自然状态下,地下水中阴离子以重碳酸根(
表3-9 不同时期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分布情况对比表
(三)水的矿化度发生了变化
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地质环境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从全区来讲,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与人类工程活动紧密相关,其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为水质淡化期。60年代之前地下水开采量较小,水位普遍较浅,80%以上的区域地下水位埋深小于4m,蒸发作用强,土壤盐碱化较为严重,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基本处于自然状态。60年代初期,河南省大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面铺开兴建,先后上马了三门峡、宿鸭湖、昭平台、白龟山、鸭河口、陆浑等大型水库。平原地区由于在河道中节节打坝拦蓄,开辟共产主义、东风、红旗、跃进四大引黄口大引大灌,造成地下水位迅速上升,豫北和豫东及沿黄地区出现大面积土壤盐碱化。1964年,全省盐碱地面积达79×104ha,水的矿化度高,局部地段达17.63g/l。自1965年开始,全省大规模开展群众性的打井运动,治理盐碱化,井灌事业迅速发展,地下水开采量增加,水位迅速降低,豫北地区出现了水位降落漏斗,土壤盐碱化程度大大降低,水质逐渐淡化,矿化度降低,咸水分布面积缩小,淡水区域扩大。到1985年,咸水(矿化度>1.0mg/l)面积缩小到12784km2,其中矿化度>2.0mg/l的分布面积1198km2。
第二阶段,为矿化度基本稳定或略有升高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采量仍在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位埋深在4m以上,一方面蒸发强度减弱,土壤淋滤作用增强,不利于土壤中盐分积累;但另一方面水位降低,有利于高矿化度废污水的渗入,造成浅层地下水污染而使矿化度升高。表3-10就反映了这种变化。与1985年相比,濮阳东南部沿黄地带、封丘东北部、商丘北部地带水质淡化,矿化度降低,而内黄—南乐、获嘉—新乡、许昌—太康—民权、上蔡—新蔡—正阳和南阳盆地西南部地区水的矿化度则有所升高。表3-10表明,2005年与1985年相比,含量<0.5mg/l的地区面积减少了9121km2,而含量0.5~1.0mg/1、1.0~2.0mg/l、>2.0mg/l的面积则分别增加了7730km2、193km2、1198km2。从整个平原地区来讲,水的矿化度基本稳定,部分地区有升高趋势。
表3-10 不同时期河南省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变化情况对比表单位:km2
(四)高氟水区范围缩小
地方性氟中毒是我省一个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全省高氟水区(含量>1.0mg/l)分布面积达3.17×104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9%,其成因多属于碱化型。其中平原及岗区高氟水分布面积为26654km2。全省共有氟中毒患者385.55万。我省在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广泛实施了改水降氟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截至1997年底,已建改水工程6000多处。20年来,我省西部和南部地区水氟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豫北和南阳盆地的大部分地区水氟含量有所降低,中东部的大部分地区水氟含量则有升高趋势。与1985年相比,在我省平原和岗区,高氟水面积减少了3474km2(表3-11)。安阳—淇县一带的太行山前地带、洛阳以西的平原和岗区包括灵三盆地和伊洛盆地西部、黄淮海平原西南部南阳盆地唐河—泌阳段等地浅层地下水中的氟化物含量自1985年以来未发生变化,仍属于低氟水区;新乡—焦作—沁阳—孟州—温县—武陟所构成的环形地带、洛阳—巩义—郑州市区一带、新郑—尉氏—开封县、杞县—民权等地水氟含量也未发生大的变化,仍属于中氟水区;清丰—濮阳—浚县、台前—范县—濮阳县南部沿黄地带、修武—获嘉、虞城等地,水氟含量保持不变,在1~2mg/l之间,仍属于高氟水。豫北的南乐—内黄—滑县—长垣一带和南阳盆地的邓州市北部及唐河县西北部地区水氟含量有所降低。长葛—通许—太康—睢县—宁陵—永城南部以及兰考、中牟、项城、沈丘等地水氟含量有所增加。
表3-11 不同时期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氟含量变化情况对比表
(五)总硬度大面积升高
与1985年相比,豫北的浚县—濮阳、豫西的洛宁、豫东的周口—郸城、豫南的罗山—潢川等局部地段硬度略有降低,灵三盆地、沿黄地带孟津—兰考段、中部的宝丰—临颍—太康、豫南的上蔡—信阳一带和南阳盆地东部硬度基本保持不变,其余大部分地区硬度普遍升高。由表3-12可以看出,超标区(含量>450mg/l)面积较1985年增加了23380km2。目前,我省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总硬度超标范围已达45047km2。这是因为城市大量排放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以及城市郊区引用污水灌溉,污废水中很多酸、碱、盐类等物质被带进土壤层,经过化合分解、离子交换与离子效应等化学作用,把土壤中的钙、镁物质溶解或置换出来。同时,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里含有许多有机物与无机物,它们被随意堆放,或用作农肥,在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分以及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氧化,也把土壤中的钙、镁物质置换出来。这些钙、镁物质又随雨水、灌溉水和污废水渗入地下,从而引起浅层地下水硬度的升高。
表3-12 不同时期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总硬度变化情况对比表
E. 全球水污染的现状
最近几年里,全世界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规模,正在以每天16万人的速度增加。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污染严重影响我们老百姓的健康,居民饮用时和在烹饪时使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已经导致了许多健康问题,例如腹泻、肝炎、伤寒和霍乱等。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现代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喷洒等等,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无法为人所用。据统计,目前水中污染物已达2千多种(2221)主要为有机化学物、碳化物、金属物,其中自来水里有765种(190种对人体有害,20种致癌,23种疑癌,18种促癌,56种致突变:肿瘤)。在我国,只有不到11%的人饮用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水,而高达65%的人饮用浑浊、苦碱、含氟、含砷、工业污染、传染病的水。2亿人饮用自来水,7000万人饮用高氟水,3000万人饮用高硝酸盐水,5000万人饮用高氟化物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而我们中国在水资源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水旱灾害依然频繁,并有加重的趋势。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土地资源分布不相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水少、土地多。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处于水资源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约1/3的耕地面积位于洪水威胁的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干旱和洪涝引发的自然灾害,是中国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二是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中国众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风型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三是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水污染不仅加剧了灌溉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用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全球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应该及时的防控,处理,以达到良性循环。
F. 水污染的就业前景问题
个人觉得水污染在国内的就业前景不会好,因为我国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说什么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是我觉得那只是空口号,所以不会太注重环境保护,当然水污染治理也是属于环境保护的。不过,国外在这方面应该比较好。
G. 水污染的现状
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1.6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自来水是安全卫生的。但是,因为水污染,如今的自来水已不能算是卫生的了。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自来水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促癌物。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中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卤代烃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水域中除重金属外,还含有甚多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还会使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据最新资料透露,中国主要大城市只有23%的居民饮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小城镇和农村饮用水合格率更低。水污染防治当务之急,应确保饮用水合格。为此应加大水污染监控力度,设立供水水源地保护区。母亲河黄河1972年第一次断流,1997年断流226天,近700公里河床干涸。海河300条支流,无河不干,无河不臭。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形成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100多个严重缺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土地沙化速度上升到每年3400多平方公里。 更可怕的是,中国水资源总量还在下降。1997年总量为27855亿立方米,而2004年就降到24130亿立方米。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上游20多条河流平均萎缩了37.1%。世界自然基金会3月19日发表报告,将长度与水量均为世界第三的长江列入世界面临干涸的10条大河之一。
中国水环境的前景令人担忧。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繁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
多年来,中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中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中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
中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
中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Ⅴ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 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Ⅳ和Ⅴ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92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16.3%,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H. 水环境的污染现状
一、我国水环境的污染现状
我国水污染状况触目惊心。总体看,水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水污染形势仍然严峻。从我国河流的水污染现状来看,中国七大水系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满足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的Ⅰ~Ⅲ类断面已经只有41%,而丧失了一切使用功能的劣Ⅴ类河流断面已经达到了27%。从我国湖泊的水环境质量现状来看,28个国控重点湖(库)中43%的湖库为丧失一切使用功能的劣V类水,并且湖(库)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从我国海洋水环境质量现状来看,我国近岸海域污染状况仍未得到改善,局部水域污染严重,并且无论赤潮面积还是赤潮发生的次数,都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值得引起重视。从地下水水质状况看,地下水污染存在加重趋势的城市仍然在增加,大部分地区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很多地区的浅层地下水已经由于地表水的污染而受到严重污染,对广大农民的饮用水安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水环境污染的根源来自于工业排放的废水、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据统计,从1998 年起,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大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加剧了水污染。又由于农业化肥、农药的低效利用,使大量营养物质随地表径流流入水体,加重了水体污染。在农业污水中,农药、化肥含量比较高。由于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污染中,多为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病菌多,也进一步加剧了水污染。工业排污废水中,有很多废水超标排放,致使许多河流遭到污染,河段鱼虾绝迹,城市水域也面临严重污染。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供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中减少。
目前我国水污染控制的现状有以下几点:(1)城市废水处理率低,处理水平不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我国污水排放总量逐年增加。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大,污水处理率逐年提高,但是直到最近几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仍然不是很高。(2)工业污染源控制不力,排放大量污染。虽然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统计,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已达91.2%,但调查表明,上述数据极不可靠,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不够得力,工业废水处理设备也不能保证完好的运行状态,工厂违法排污的现象还十分普遍。(3)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村非点源污染不可忽视,城市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的初期雨水或排入污水管网的雨水也未经处理便进入了环境水体,加剧了水体的污染程度。近年来中国正逐渐认识非点源污染对于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但非点源污染排放仍然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