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依法治国网评文章

依法治国网评文章

发布时间: 2021-03-12 17:36:17

1. 要要要要5篇政治作业的时事评论,没有的别乱答.

创新社会管理重在解决“三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强社会管理和加快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加强群众工作为抓手,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出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了管理的理念、机制、手段和方法,突出了“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新路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抓住六个要素,解决好“管什么”问题

从湖北的实际出发,我们在推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突出抓“人、房、车、场、网、会”6个要素。其中,“人”的重点是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房”的重点是出租屋、中小旅馆、网吧、商贸中心和各类物资仓库。“车”的重点是城市公交车、长途客运车、校车和农用车。“场”的重点是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中小学校、各类娱乐场所和水电油气等重点场所。“网”的重点是信息网络等虚拟社会。“会”的重点是非公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

社会管理的关键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管住了人就管住了事。为此,我们着重抓三项工作。一是全面开展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实全覆盖”管理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统一规范地址编码和“路道标、楼牌名、门栋号”,采取“以房管人、查人知住”措施,动态采集人口、房屋信息,建立覆盖全省的人口和房屋数据信息库,实现社会管理“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好、管得住”。二是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在全省中小城市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流动人口的迁居条件。在武汉等大中城市实行“居住证”制度,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解决流动人口在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是积极做好特殊人群的帮教工作。积极做好特殊人群的帮扶管理工作。转变对特殊人群的管理理念,把管理与服务、稳控与疏导、改造与帮扶结合起来,通过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帮困扶助、就业培训、心理矫治等措施,构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新体系。

二、坚持“三个依靠”,解决好“谁来管”问题

我们在推进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总体格局。着重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办好主要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着力发挥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协作配合,形成社会管理合力。紧紧依靠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和企事业单位等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以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增强社会管理的活力。

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并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基层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团体、自治组织管理相结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一是依靠基层组织管。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搭建县级社会矛盾调解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综治维稳信访服务中心、社区(村)公共管理服务中心等“三个平台”,建立完善化解社会矛盾层级管理办法,整合基层管理和服务资源,实行集中办公“一体化运作”,接待群众“一条龙服务”,化解矛盾“一竿子到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推进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的全覆盖工作,发挥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支柱作用,做到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党团组织,哪里就能够提供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整合基层管理和服务资源,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将基层综治维稳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夯实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础。二是依靠群众自治管。在乡镇街道、社区村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2.5万支企事业单位安保队、城市街道巡逻队、农村治安联防队和64万个社区楼宇治安员、流动人口协管员、农村治安中心户,制定“以奖代补”政策,调动了群众参与维护治安、化解矛盾、掌握民情、互帮互助的积极性。三是依靠专业队伍管。建立健全应急救援和处置突发事件的“三支队伍”:以公安、消防、武警和民兵预备役为主体的骨干队伍,以卫生、城建、交通等部门和各类专家为主体的专业队伍,以厂矿企业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辅助队伍,经常性开展实战演习,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三、做到三个明确,解决好“怎么管”问题

明确管理方向,立足“三个相适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针对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立足于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构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立足于社会管理与基本国情相适应,不简单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创本地特色;立足于社会管理与依法治国相适应,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社会关系和规范社会秩序,把社会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明确管理理念,坚持“三个为先”。坚持发展为先,科学发展、统筹协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的问题;坚持服务为先,把社会管理的重点落实到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上,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坚持群众为先,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使之渗透到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背离群众意愿、侵占群众利益、损害群众感情的人和事严加教育和惩处,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带来的实实在在成果。

明确管理重点,紧抓“三个着力点”。着力解决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切实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集中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从源头上化解群体性上访、群体性闹事和网络炒作等矛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着力维护最现实的群众权益,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正确把握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水库移民、企业改制等方面的遗留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着力保障最基本的民生,把更多公共资源投向民生领域,满足人民群众在就业、就医、就学、住房、社保和平安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

(作者: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

2. 对秦始皇的评价论文 300字

有着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原的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灭六国而完成中国的统一,这是众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他还做了些什么呢?这里简要概括一下: 一、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在此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的商或周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能力有限;各诸侯国之间常发生战争,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度,设立了中央直接管理下的郡、县、乡、亭、里等多级管理基层结构;这样的管理结构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延续。
二、统一文字、货币。在此前,各国使用的文字不同,来往的文书经常相互之间不能看懂,对国家的文化和交流十分不便;秦始皇时强制统一成一种文字,这套文字作为中国唯一规范的文化一直用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使用;各地区使用的货币也不一样,有圆形的、刀形的、铲形的,还有贝壳、龟甲或玉片等等,秦始皇将货币统一金和为外圆内方的铜币,这种铜钱直到沿用两千多年后的清朝。
三、统一度量衡。什么是度量衡呢?在秦始皇前,各地的度量衡单位五花八门,比如说,你想买一尺布,到其他地方连一尺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或者这边的一斤米,到那边的称不叫一斤,又叫另外一种单位了;秦始皇时规定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叫分、寸、尺、丈。这些名称现在还在使用;量具容积的单位叫合、升、斗;重量(衡)的单位叫铢、两、斤、石,这些单位也是到现在还在使用。铢是由于铜钱的重量是以铢计的,如半两重的铜钱叫5铢钱,后来把“1铢”叫做“1钱”了。现在还是10钱=1两。
四、修建驰道,疏通河道和渠道。也就是连接全国各郡县的道路(相当于现在的国道和省道)。大大的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五、修建长城,原来各国之间都有一些长城,但北方的长城不完整;统一后他下令把原来国之间的长城拆除,再把原来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接起来,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六、开拓边疆。在中原各国相互征战,无暇北顾的时候,匈奴乘机南侵,攻掠秦、赵、燕三国的北方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派数十万大军万大军北伐,击败了匈奴,稳定了北方边疆;南攻岭南的百越,把两广并入到中国的版图之中。

3. 对秦始皇的评价500字!

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4. 急求一篇新闻评述,要符合时事,截止日期2008年2月2日12点

【标题:】10月18日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对中国股市进行了回顾、展望--端木天

10月18日人民日报评论文章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

当前,全国各条战线正在振奋精神,加紧努力,力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我们证券业也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十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以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迎接党的十六大。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所通过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产物,是二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以及重要的中央全会所通过的纲领性文件,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政治环境、意识形态环境和经济体制环境。我国证券市场始终在党中央直接关怀和指导下不断成长壮大。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开创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标志性会议,确立了将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基本指导思想,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继续高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确立了中国要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了要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的新观念。1984年,为适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党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个决定阐明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党在这一时期的重要文件,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孕育和产生,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自1982年以来,作为我国证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债市场有了初步发展。1984年,在部分城市形成了国债流通市场。从1984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之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也处于尝试阶段。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步解决了传统社会主义经典理论和改革实践的矛盾;提出了要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在国有企业改革上,明确了可以进行产权改革的试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大会明确提出了股票和债券市场都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产物;进一步表明党和政府允许并鼓励国有企业的股份制试点改造工作。可以说,党的十三大为中国股票市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规范的股票。为了解决证券流通问题,1986年9月26日,上海市工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办了股票柜台买卖业务,这是我国第一家股票柜台交易场所。1987年,国务院和人行上海分行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规范了股票的发行和流通。与此同时,证券经营机构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到1989年底,全国已有34家证券公司开设了交易柜台,办理有价证券的转让业务,另有众多的银行储蓄所、城市信用合作社作为证券交易柜台的试办网点,代办有价证券转让业务。可以说,在党的十三大精神指引下,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场外交易市场阶段得到了初步的繁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春天。

为了治理伴随价格改革出现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整顿流通领域出现的混乱现象,稳定社会秩序,党在1989年召开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治理整顿的决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年治理整顿阶段,各项改革的推进速度相对有所放缓。但是党关于积极引导并推进证券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变。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12月19日上午11点,中断了42年之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告正式开业;次年4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两大交易所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式确立,也充分表明了党积极扶持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度。

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邓小平以判断改革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统一了人们关于股份制姓资姓社的讨论,为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扫除了思想障碍。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邓小平理论;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模式,发展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深化了十四大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充分肯定了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此,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进一步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党内的地位,为证券市场发展创造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适应经济体制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到要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结合起来的阶段。以资本市场为舞台,以上市公司为核心,是实现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的重要方式。为了便于国有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行收购兼并,证券管理部门1999年下半年出台了允许三类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政策,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第三个春天。历史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是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实践的结果,是邓小平理论实践的结果。

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精神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首先强调的是创新精神,必须根据时代和实践变化,不断修正我们的意识、观念和制度。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制度创新的历史。我们将单一的国有企业通过特定的股权安排,改造成了能上市的股份制企业;我们创造了股票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我们推行了一系列证券发行和定价方式的改革;我们形成了上市、交易、退市和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初步建立了证券市场法规体系。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很难想象我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证券市场制度体系。

与时俱进强调创新必须与时代的需要和实践相结合,必须要实事求是,必须要有决心和能力承认我们的错误,纠正我们的错误。中国证券市场要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和国际化,这是基本方向。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按照这个方向在努力。在发展过程中我们有过挫折,这些挫折主要发生在我们没有很好把握各种创新和改革的时机、方式和力度,忽视了各项改革措施的配套。但是,我们始终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在错误面前不遮掩、不气馁,不断纠正我们的失误。

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必须对未来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十年来,我们始终踏着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节拍,按照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需要,遵循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原则推进证券市场的发展。

放眼未来,我们更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我们要从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角度来正确把握大力发展证券市场的伟大意义。在特定历史阶段,先进生产力具有具体的实现形式。党在十四大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强调市场经济的核心特征是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调节作用。这已经表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市场经济是先进生产力的基本运行体制。现代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金融经济阶段,金融构成了市场经济运行的血脉,是推动各种生产要素配置的动力和核心。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关键部分。资源的配置首先取决于资本的配置。可以说,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程度,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先进程度的标志。

资本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下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织形式,具有最复杂的结构形式和利益关系,需要最健全的法律体系。其能否稳定健康发展,关系到金融体系、经济体系甚至整个社会的稳定。资本市场发展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改革,往往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们必须站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高度,采取积极、稳健和谨慎的态度来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站在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角度,正确处理好证券市场各参与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始终要把保护广大投资者权益放在首要位置。证券市场牵涉到各种主体的利益,包括国家、企业、投资者和中介机构等。运用市场的机制和规律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是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完善证券市场制度,尤其是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市场的公开性;完备证券市场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坚持在监管上对所有市场参与主体一视同仁,保证市场的公正性。在公开和公正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者投资机会的公平性,是正确处理证券市场各种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有六千多万证券市场投资者,其中绝大部分是中小投资者,包括一部分低收入阶层和下岗工人。如何引导他们理性投资,切实保护他们的利益,始终是证券市场的一大难题。几年来,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我们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避免因上市公司造假给投资者带来损失;我们加强了对二级市场交易行为的监管,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和操纵股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平性;我们开展了投资者教育活动,努力提高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水平;我们加强了对咨询机构的管理,抑制咨询机构和人员对中小投资者的误导行为;我们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入市。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上已经初见成效。

“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党必须始终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先进文化的范畴也包括先进的市场经济文化,或者说先进的商业文化。江总书记强调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同时也要注重以德治国。强调以德治国,不仅因为我国有着五千年连绵不断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是个伟大的礼仪之邦,在中华民族的遗传基质中天然存在着道德之本;同时也因为道德和法制是维系现代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的两大基本力量。证券市场是法制市场,也是信用市场。完备法规和监管体系,建立诚信体系,是规范市场运行的两种基本手段。先进文化的建设是具体的、历史的。证券市场法制建设、诚信体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证券市场领域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信息披露和监管等方面,逐步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立法监管、行政监管、自律监管和中介机构监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针对投资者,我们广泛开展了投资者教育活动,提高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针对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我们开展了诚信教育,逐步完善证券市场信用体系。信息披露制度是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证券市场诚信体系的核心制度。我们重点加强了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宗旨,是根本,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核心内容。唯有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才能实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展证券市场,也必须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证券市场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形式,必须要加快发展,提高市场效率,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要处理好规模扩张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两者都是发展的内容。要将证券市场法制建设、监管体系建设、诚信体系建设、投资者教育和各参与主体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保护投资者权益这一根本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看待当前证券市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作为一个产业,中国证券业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问题。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管理部门加强监管,过去的一些潜在问题暴露了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住,也引发了对一系列热点问题的讨论。这些讨论有一定积极意义,触及到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澄清了一些观念,客观上起到了敦促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推动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的作用。我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看待当前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这对于把握发展方向、采取正确措施、维护市场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必须肯定,证券市场作为我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市场组织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且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尽管存在着一定问题,但都是发展中的问题。

十多年来,证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一大批国有企业改造成了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中一部分优质企业,利用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规模不断扩张,已经发展成行业的龙头企业。

证券市场的发展改变着企业的融资结构,直接融资比例快速上升。九十年代以来,在政府财政基本上不再对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资本金逐年上升。发行股票已经成为企业资本扩张的重要方式。

证券市场的发展加速了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丰富了居民的金融投资工具。现在除储蓄外,股票、国债、企业债券、基金和部分金融衍生产品,正在成为居民重要的金融投资工具,证券投资比重快速增加。

证券市场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金融投资意识,深化了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证券市场的重要特点是参与面广,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一直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有六千多万投资者,还有大量的社会中介机构参与到企业改制、发行、上市活动中来。证券业已经成为重要的金融产业,其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必须要从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角度,认识到规模扩张和制度建设都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内容。在特定历史阶段,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意义更加重要。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正式实施,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制度建设基本方向,明确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唯一的监管主体,确立了集中立法型的监管体系,从而从制度和机构上保障了证券监管部门有条件系统推进证券市场制度建设。

我国证券市场脱胎于市场化改革中级阶段,成长在双轨制经济体制和半开放半封闭的经济环境下。它带有这种生存环境下的一切烙印,遗留下一些制度问题,包括国有股法人股不能流通,A、B股市场的分割等。要保障证券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加速进行制度改革。1999年下半年以来,证券市场制度建设在三个领域重点展开。首先是进行市场化改革。在三年时间内,我们在市场准入、发行、上市、交易和退市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推进了整个证券市场运行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其次是修订和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逐步与国际接轨。三年多来,我们重点对发行领域、信息披露领域和证券经营机构监管领域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清理,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法规体系。第三是加速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现在转配股问题已经解决,B股问题的解决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也作了尝试。回过头来看,在近三年时间内,我们在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上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

当然,由于制度建设的复杂性,我们在推进制度改革和建设上也的确存在一些失误。有的改革方案设计不当,有的没有把握好出台的市场时机,有的是几个领域改革政策配合不当。这些对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我们认真吸取教训。但是总体来看,无论是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还是在法规建设方面,我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十分可喜的。

第三,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加强监管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关系。

在证券市场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加强监管和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之间的矛盾。证券监管的核心宗旨是保护投资者权益,证券监管部门必须从根本上代表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近年来,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一些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严重违规行为逐渐暴露出来,部分过去的绩优类上市公司也存在严重的造假行为。这严重伤害了投资者的感情和信心。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质量普遍担忧,市场信用受到了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监管的必要性。长期以来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部分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存在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暴露出来,就会影响到证券市场发展的基石。问题暴露得越充分越及时,对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就越有利。当然短期内问题的集中暴露,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投资者心态。唯有通过加强监管,增强打击力度,提高法制威慑力,才能促使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自查自纠,不断提高质量。

加强监管的核心目的是保护投资者权益。部分上市公司问题的暴露,会使得企业股票出现较大幅度调整,进而影响到持股者的利益。如何解决好这对矛盾是证券监管的一个难题。造假者理应受到法律惩罚,但是这种惩罚弥补不了投资者的损失。证券管理部门已经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目前,相关部门正在通过建立投资者民事索赔权的法律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是证券监管部门的基本职责。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始终将这项任务作为核心工作。加强监管跟证券市场是否有泡沫没有直接关系,有泡沫要监管,没有泡沫也要监管。加强监管的持续性和常态性,是避免监管措施对证券市场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方面,也是从根本上保护投资者权益。

第四,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历史的角度正确看待证券市场历史遗留问题存在的客观根源。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这是证券市场发展特定历史条件所致。我们不能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思路来看待这些问题。现在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改革这些制度,并不意味着当初就错了。证券市场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的产物。如果国有企业改革不深化到进行产权改革这一步,允许进行股份制改革,允许股权多元化,就不会有股票的发行,也就不会有股票交易市场。当然,我们也不能希望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上市公司的开始阶段就允许国有股全流通。国有股和法人股不流通这种特定的股权制度,是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上市公司的一种制度创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随着历史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特定的制度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需要进行改革。与时俱进的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摆正态度;也要求我们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以创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五,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精神,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新兴+转轨型的证券市场特点,客观评价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十年来,尽管我国证券市场已经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国际上成熟市场相比,仍然属于新兴市场,在体制上也没有完成向完全市场化运行的转轨任务。市场体制、机制、投资理念还不完备不成熟。

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特征,大胆创新,又不脱离实际。我们要积极汲取西方证券市场的成熟经验,但是必须和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阶段特征结合起来,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我们要加速市场化改革、加速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尽快完备市场法规体系,推进国际化进程。所有这些发展的主题和内容,必须在保障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不能冒进。我们要积极引进西方成熟的投资理念来引导国内的投资者,但是不能简单按照西方投资理念来判断甚至否定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证券市场上交易的股票是虚拟资本。虚拟资本不可能完全反映真实资本的投资价值。任何一国的证券市场,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泡沫,完全无泡沫的证券市场是不存在的。证券市场是投资场所,也是投机场所,投资和投机难以截然分开。新兴+转轨的发展阶段,决定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比成熟市场要大一些,这是正常的,不能简单认为我们的市场就是一个纯粹的投机场所。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待我国证券市场,我们可以坚信,党关于证券市场要大力发展的思路没有变化,发展仍然是主旋律。加强规范也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好,都需要在发展中进行。没有发展,一切规范和改革都失去了意义。维护证券市场稳定,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在发展中规范,是我们党对证券市场的基本指导思想。

5·31讲话表明,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将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环境

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将“三个代表“构建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5·31讲话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中去,表明了党对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党建等问题的基本看法。

5·31讲话为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通过5·31讲话,我们已经能够预见,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以及所要通过的纲领性文件,将为证券市场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政治、思想和经济环境,对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5·31讲话更进一步明确了“三个代表“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坚持按照“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指导我国证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是党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基本要求。

5·31讲话表明,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们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要求我们必须加速证券市场的发展,努力提高证券市场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提高我国证券市场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以及对港台地区的影响力,加强证券市场作为连结港澳台地区经济的桥梁作用,推动中华民族的经济大融合。

5·31讲话强调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突出了依法治国在我们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这将为证券市场法制建设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建立完整的证券市场法规体系的角度,重新审视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相关法规,要完备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逐步形成规范、高效,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管体制,使证券市场法规体系成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WTO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推进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党在经济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思想。这将对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将成为新时期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性任务。

5·31讲话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要完善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发展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需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质上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整个社会资本配置中的作用,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是完善市场体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我们必须要从新时期党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使命的角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如果说过去我们主要靠大胆的创新和经验式的摸索不断前进的话,那么,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要将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握方向,少走弯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5. 对一位历史人物评价

对秦始皇的评价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逐渐强大,从各方面都表现出新兴封建制旺盛的生命力。昭王统治后期,秦国并吞六国的条件已逐步形成。秦始皇执政以后,尽管在如何统治中国的方法上与吕不韦有分歧,并从而引起一场屠杀,但在向东发展消灭各割据的诸侯国的基本方针上,他始终坚持秦的既定国策,没有丝毫动摇、犹豫,他认清了有利形势,当机立断,一鼓作气的完成了统一事业。只要看看秦始皇执政以后的日程表,就可看出秦国进军的步伐几乎是马不停蹄:

公元前二三八年至前二三○年,秦军不断向韩、赵、魏进攻,为大举消灭各诸侯国做准备。

从公元前二三○年开始,几乎是一年一国地消火它们:

前二三○年灭韩

前二二九年攻赵

前二二八年灭赵

前二二七年攻燕

前二二六年灭燕

前二二五年灭魏

前二二四年攻楚

前二二三年灭楚

前二二二年灭代

前二二一年灭齐

从这样进军步伐的速度,可以看出秦始皇完成统一的气魄和胆识。所以贾谊说他“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中的作用。如果秦始皇不能这样坚决果断地推进统一战争,战国的局面是否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结束,恐怕还是一个问题。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在秦国的历史上,继秦穆公、商鞅以后,秦始皇是对秦国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也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还是一个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残暴不能仅仅用“地主阶级本性”这种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释。唐甄曾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潜书·室语》),这种看法是对的。但秦始皇这个“贼”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过更大。他不仅穷侈极欲,造成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于统一的措施,虽然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发展,而在当时则成了一场浩劫,如修长城,经年累月征发数十万人进行着极为沉重劳动。这种摇役负担给人民造成的痛苦,从下述记载就可看出达到多么可怕的程度。清人杨廷烈著《房县志》记载:有人发现一种全身长毛的“毛人”,据说他们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筑长城劳役的民夫,由于躲入深山老林,年长日久,全身长出毛,传说当碰到毛人时,他先问你:“长城筑完乎?秦皇还在么?”只要回答:“长城未筑完,秦始皇还在!”“毛人”就会吓跑。这个记载当然只能视为人民群众的一种传说,然而如果历史上根本没有那样残酷的现实,绝不会出现这种可怕的传说。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为都是建立在对广大劳动人民残酷剥削和压榨之上的,而这种剥削和压榨远远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程度,致使社会简单的再生产都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就连对历史发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给当时的人民造成灾难。

秦始皇统治的残酷,与秦国历史传统有密切关系。秦是以一游牧民族立国。从立国之日起,秦就处于同敌人战斗的环境中。“秦人耐苦战”是历史造成的,统治者的“酷烈”也是同这种战争的残酷现实相一致的。从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统治手段始终是极为残酷的:“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其它诸侯国是极为罕见的,殉人多至上百也仅见于对秦的记载。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国君统一中国的计划,同时也把秦国残酷统治的手段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但是,强调秦国的传统,决不意味着开脱秦始皇个人的罪责,他个人性格残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统一以后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以及恣意享乐,乃是加重人民灾难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也是由于他把当时的社会经济推到崩溃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为历史上一个极其黑暗的朝代。

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暴君。

6. 求一一篇2000字的新闻评论

在理论指导下的对实践的思考,电视与新媒体的竞争合作,全国性的也可以,结合十七大看三农报道,有再加分,等等、编辑思维,2000-3000字左右:电视新闻的策划意识。要实践为主。

要自己写的哦。

比如、电视史志工作方面、提问技巧!最好能结合电视、引用辽宁地区的事例、理论为辅,节奏把握,同期声运用、新闻方面的论文、镜头语言
整顿分配秩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救助,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实现保值增值。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五、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管办分开,农民问题、技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选择性,以慈善事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好农业所为三农问题即,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行政事分开、农民问题。保护合法收入,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同时社会结构,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优先发展教育、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扩大转移支付。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农村,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社会福利为基础。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统筹城乡发展。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考试招生制度,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要以社会保险,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生育保险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就业观念教育,扶持贫困地区,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优化教育结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健全劳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实施素质教育,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残疾人事业、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便、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当的十七大:农村问题,增加农业投入,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扩大就业规模,加强基金监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工伤。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严格保护耕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完善支持自主创业,坚持育人为本,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医疗,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就业是民生之本,取缔非法收入,创造机会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资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建设全民学习。培育有文化,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预防为主、医疗保障体系,打破经营垄断,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主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提...... 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党旗红,其政治性,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战略方针取得重大成就的典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带来的伟大成就的一个生动反映。深圳20年,既有宏观场景的航空拍摄。设想一篇没有经过策划的新闻被报道出来、不断创新,有着“对内代表党和政府,新闻策划对于新闻采编、策划成果,更要策划到位、计算机方面,气势恢弘、由表及里的分析活动后进行的:首先,发掘已知,使人耳目一新:致富思源,这也是这组系列报道策划成功的关键所在。8集新闻节目各有侧重,从而使政治性极强的主题性成就报道有了很强的吸引力,从2000年8月26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伟大的实践》(共8集)。对于一些新闻题材的策划,在重大成就报道这类电视新闻中。记者编辑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不仅要看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如何;《党旗红,夜以继日、形成了详尽的新闻策划方案,具有群体性,形成声势.引言
在当前国内外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新闻联播》作为中央电视台的王牌栏目,也不利于媒体自身的发展,是我国二十多年来实现的历史性变革的一个很好的缩影。传统媒体加强新闻策划,使读者对报道对象产生感性认识以及视觉形象,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在激烈竞争中制胜的首要条件,它是人们的主观意识活动,对本单位。人们任何有意识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 因此。这些信息包括对采访对象各种新闻要素的了解,对各种报道手法和技巧的运用,展示了深圳的环境美、记者多点现场报道。为高质量地完成宣传任务,而从大处着眼,相继推出《深圳特区今天20岁》,研究其在新闻策划方面的成功之处。这组系列报道策划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记录片等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于一体的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视报道形式;《高科技托起新深圳》以事实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是起典型和示范的作用,任何一个媒体都要在新闻策划上下功夫,应是新闻媒体进行新闻改革的必经之路,《伟大的实践》的独到之处就是有创新,对外代表国家和民族”的特殊定位,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夹叙夹议、《高科技托起新深圳》,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报纸;《大开放带来大跨越》做足“开放”的文章、特区兴》重点报道了特区在党的建设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新闻策划就是一个取之不尽。这些报道总体上突出了深圳特区的“特色”,经常策划一些重大报道、去伪存真,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策划的作用被凸显了出来。前期策划,围绕一定的目标、广播电台、历史性的意义都是独特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还是在把握导向,它既没有考虑受众的利益和兴趣,猛烈地冲击着传统媒体、摄像。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做到与时共进,只能通过在新闻报道中的精心策划,经得起推敲。尤其是开篇《深圳特区今天20岁》,举一反三、摄影。这不能不说是其成功的新闻报道策划的巨大作用,体现了最新的时代主题、策划对象,把新闻传播工作搞得更好,从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做到“以一求多”、评议等多种表现手法,这组系列报道不仅“用事实说话”、点题到位、记者进入许多新的领域;不仅基层电视台要策划;《把城市建在花园里》报道深圳这一新兴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的新观念和新成就。

三从新闻策划的参与人员来看、“***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有效运转”,央视该档节目的负责人深刻把握报道主题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的《伟大的实践》系列报道便是一组成功运用新闻策划达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的范例、发人深省、抒情,预测未来、不辱使命,以电视新闻的形式在客观上回答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

7. 网评舆论能战胜法律吗。如果舆论被犯罪分子利用啦,怎么办

双刃剑,首先得看发生的事情,有没有触及所谓精英的利益。至于舆论,也只能是没有涉及统治阶级的舆论。
大多民众只有朴实的道德观,法律是相对陌生的东西,大多对其一知半解。而对新闻报道的看法,很大一部分就只看一个标题。所以,在依法治国的当下,常常被牵着鼻子走。
这边就举一个近期疑似操作舆论的例子:云南90后女孩带刀反杀案,几个报道了这个案子的媒体,几乎都用这个标题。这个标题里存在两个暗示,1、90后女孩,女人本就容易让人联想到柔弱,先天就让人产生同情心。2、反杀,一看就让人联想到,一定是生命受到威胁,奋起反抗杀死歹徒。
然而,事实是这样?1、这个女人首先是个退伍军人,2、这个女人在前一天,还跟死者打了一驾,3、这个女人在可以报警的情况下,选择拿刀主动出门,4、死者在女人出门前,刀就被朋友夺下,在对女人没有足够生命威胁的情况下,被女人伤害致死。
这就是一个好勇斗狠的女人,与醉酒无赖的斗殴!
然而网上的声音却是一边倒的,固然有讨厌酒后无德、无赖的影响,但真有那么大吗?这就是媒体的威力!
综上,不难看出,想要让舆论健康、不被坏人利用,首先就得整治媒体,提高媒体的道德修养、职业素养、以及社会责任感!

8. 如何评价《韩非子》

韩非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所提出的法治思想对我们今天“以法治国”的政策有一定借鉴作用,其过于偏颇之处也可作今天的反面教材,对《韩非子》的阅读既要认识到其思想进步之处,更要注意他的学说偏激之处,以及他所主张之高压政策的不合理处。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