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措施
A.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既是我国法治的特色,也是我国法治的特有优势。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会落空,全面依法治国也难以实现;不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就会失去政治和社会基础;不推进依法治国,党就难以对国家实现有效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会失去基本保障。
2、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规范公权力与促使公权力机关积极有效履职有机统一
我国法治强调公权力执掌者必须合法、积极、有效履职尽责,确保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福祉,不得消极无为。同时,又强化制约和监督,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做到控权和促进积极履职双管齐下,防止权力滥用与预防庸政、懒政、怠政同时发力,从而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落到实处。
3、坚持平等、自由、秩序等法治基本价值有机统一
我国法治强调自由与平等、秩序的有机统一。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和遵守宪法法律,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党和政府不断创造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充分保障宪法法律所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各种权利和自由的实现。
4、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有机统一
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从而实现执政党依法执政、公权力机关依法行权、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统一。
(1)全面依法治国措施扩展阅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路径。法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涵和基本载体,已经成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路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必须依靠法治,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深化改革基础上由成熟而定型,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不断完善发展。
B. 依法治国决定提出了什么具体措施确保全民守法
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2.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3.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教育宣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论述了执政党与法治、政府与法治、人民与法治、改革与法治和国家治理与法治等五方面的关系;《决定》提出了180多项新举措,重点是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其中:《决定》非常强调法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开展法治教育,这是最根本的。《决定》提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要把它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提出强调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C. 乡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中应该重点落实那些措施
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保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特别是市场经济,对法治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全体公民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有序发生,社会各项事业才能纳入法治轨道。因此,各级党组织和领导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确保普法教育真正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之中和其他工作一并落实,一并考核。
明确职责、齐抓共管。首先要明确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党委、政府在开展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协调机构,而且是政府编制内的常设机构,不是市司法局的内设股室。依法治理办公室拥有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考核等职能和权限。依法治理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在全民普法中发挥组织指导和协调保障作用。法制宣传教育是全党的任务,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党委宣传部门、政府司法行政部门担负着普法的主管职责,责无旁贷。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树立“大普法”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发动一切力量开展普法工作,才能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引向深入。
完善制度、强化考核。“六五”普法要在考核评估上下功夫,建立一种权威性的长效考核机制。由依法治理办公室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标准和办法,对考核取得优秀等级的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对其主要负责人实行免职;个人在年度考核中不合格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建立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考试制度。按照任命权限,由任命机关组织,对考试不合格的暂缓任命,对经两次补考不合格的不予任命或不再提请任命,以激励和督促各单位及其主要领导认真履行职责,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建立个人学法档案制度。将个人年度学法考试、考试结果列入个人绩效档案,作为干部年度工作考核、任免、晋升、奖惩的依据之一。
强化队伍、抓好落实。做好普法工作,关键靠人、靠队伍。一是要配齐、配强一支专职普法青年队伍。这支队伍主要来源于全市乡镇从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人员和村级干部,这些人应当挑选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普法的工作人员;二是组建一支以律师、法律工作者、从事法律教学和法律工作为主体的普法讲师团。三是建立一支由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村干部和有一定威望的老同志组成的义务普法志愿者队伍。鼓励、引导和组织三支队伍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中坚作用,以骨干普法带全民学法。
抓好重点、紧贴实际。公职人员的普法教育,已经形成制度,有较高的法律素养、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办事已成为全体公职人员的行为标准。“六五”普法在重点对象上,应由公职人员向村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青少年和刑 满释放人员方面转移,在普法内容上,突出维护社会稳定,普及依法行使权益,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履行法定义务的宣传教育。在普法形式上,举办各类法制学习班,发放法制学习资料,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咨询,把法律交给广大公民、人人争做法律“明白人”。
落实经费、保障运行。开展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经费问题至关重要。普法经费要按上级的精神列入每年市财政预算,专项划拨,专项专用,切实落实到位。不要把普法专项经费与司法局办公经费混在一起,普法专项经费是用于全市普法工作,是全体普法对象的经费;司法局的办公经费是司法局工作人员工作经费,两项经费有严格的区别。司法局工作人员不多,所拨付的办公经费也相应有限。更不能把普法经费名义上列入财政预算,敷衍上级检查,而实际并未真正拨付。没有经费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就无法正常运转。
创新形式,营造氛围。以农村法制宣传月,青少年法制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为载体,继续运用宣传车,法律咨询,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创办法制宣传栏,悬挂法制横幅标语等传统方式营造法制宣传氛围。广泛运用广播、电视,政府内刊,信息网站等传媒,加大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站要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题栏目,建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在休闲公园,车站,码头,集贸市场等人员集中的繁华地段,设置法制宣传栏或者法制宣传公益广告牌,使全体公民出门见法,抬头见法,时时刻刻把法律装在心中。
法治实践、普治结合。普法教育坚持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抓重点、治难点、重实效。以“法治县(市区)”建设为平台,加大三个创建活动的力度。一是以“四民主、两公开”为重点的“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二是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重点的“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的创建活动;三是以依法办事为重点的“依法决策示范领导班子”创建活动。
D. 当前中国政府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具体举措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共有180多项新举措,主要分四大范畴:
一是有关宪法、立法和人大的新举措。全会明确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遵守宪法是最大的守法,违宪也是最大的违法。要加强对宪法的实施和监督,今年12月4日,我们就要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了。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要让人民群众参与立法活动和司法实践活动。
二是有关执法和党、政府实施法治的新举措。全会提出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也不是说GDP不考核了,现在要把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加进来。《决定》也第一次提出健全依法决策的机制的全新命题,《决定》讲要有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把这些确定为依法决策的法定程序,把合法性审查作为决策的前置性条件,就是做决策之前,首先要看跟法律有没有抵触、有没有违法,违法了就马上叫停。《决定》提出了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过去很多是“三拍干部”,叫做“拍脑袋决策、拍胸部执行、拍屁股走人”,现在走不了了,是“吃不了兜着走”,要追究你的责任,这里边特别强调“终身”两个字,有了这样的规定以后,各级干部今后决策一定会慎之又慎,因为你无处遁形,它终身跟着你。要健全执法体制机制,行政自由裁量权应该有一个基准制度,另外也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纠错问责制。
三是有关司法和司法系统与法治队伍的新举措。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现在有司法不公的情况,就是因为我们的法院、检察院不能够依法独立的进行审理、判案。《决定》提出来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去干预司法审理、审判的情况,往往打电话、递条子、打招呼,现在要记录在案。回头就进行责任追究,今后谁还敢打电话、递条子?《决定》还提出了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机制、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坚决惩处违法违纪司法人员,从根本上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等现象的发生。
四是有关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的新举措。《决定》非常强调法治文化的重要性,要开展法治文化教育,这是最根本的。法律是一个他律,而法治文化包括理念、精神、思维、道德,是一个自律。要加强对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推动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出法律的专门人才,同时也对全民的法治教育起到根本作用。
E.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作出了推进依法治国的哪些举措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F. 简述十八大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新举措
十八大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举措:
(一)有关宪法、立法和人大的新举措
1.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决定》提出,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因此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要坚决维护宪法的法律权威。每年还设立了12月4日为宪法日。
2. 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3. 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4. 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
(二)有关执法和党、政府实施法治的新举措
5.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
《决定》提出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6. 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7.健全依法决策的机制
《决定》对依法决策,包括程序、环节上都讲得很到位。《决定》讲,要有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决定》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8. 健全执法体制机制
(三)有关司法和司法系统与法治队伍的新举措
9.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10.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要推动省以下的地方法院和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现在正在这样的改、这样试点、这样推进。司法独立非常重要,能够保证我们司法公正。
11.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要建立追究制度
《决定》提出来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12.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机制
13.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14.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5.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16.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17.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
18.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很重要的就是要依靠法治工作队伍。法治工作队伍要讲“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有一个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
(四)有关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的新举措
19.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教育
20.加强对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
G.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措施有哪些
1、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依法立法的关键在于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立法,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进一步明确立法权力边界,完善立法工作程序,坚决克服立法部门化、地方化倾向,切实防范立法中的利益输送和利益集团干扰。
2、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推进依法行政,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确保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让行政机关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让行政相对人法无禁止即可为。推进行政程序法治化,用严密的程序遏制权力的任性。
3、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政法机关按照党中央部署,深入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增强。
(7)全面依法治国措施扩展阅读:
充分认识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时代意义
1、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综观世界近现代史,一些国家虽然也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坚持厉行法治,导致法治不彰、法治乏力,影响了国家现代化进程。
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只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发挥好法治的经济发展助推器、社会运行调节器作用,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如期完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要求建立健全加强产权保护、维护契约自由、保障交易安全、促进公平竞争的法律制度,发挥法治在稳定预期、激励创新上的重要功能。
H. 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有哪些具体措施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I.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措施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义法治。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要求不断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探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义务。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执掌、控制和运用国家政权的途径、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具体包括政党介入国家政权的方法和途径;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模式;政党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党权运作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