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容包括

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基本内容包括

发布时间: 2021-03-10 18:32:00

⑴ 关于公务员的依法行政有哪些介绍

我国要抄建设全面的小康袭社会,就必须依法行政,同时依法行政也是当今社会解决基层建设问题特别是农村各类问题的关键。依法行政的目的是保护公务员,更重要的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已经明确载入我国宪法。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行具有决定性意义。

⑵ 依法行政有哪些基本内容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政府行使权力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但在不同的国家,它有着不同的要求和内容。在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法行政:行政主体是行政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要一方,是指具有国家行政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对自己行使行政职权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机关或组织。

(二)合理行政:行政合理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在行政行为过程中的动因必须符合行政目的,其行为的选择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为此,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应当公开并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三)程序正当:行政机关的职权是指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所拥有的职权,它不是行政机关所固有的,而是由宪法或法律规定的。对于行政机关来说,法律没有授权其行使某项职权,就是禁止行使此项职权。行政机关擅自使用此项职权,就属于超越职权,是违法行为。如果法律禁止其作为的职权,行政机关当然更不得进行作为。

(四)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基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工作出发点,高效、便利的地解决行政事物。比如各地方人民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而设置的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为广大群众大开方便之门,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只要认真总结经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力强,就会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就会不断提高行政机关的公信力,为创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五)诚实守信:行政机关诚实守信不仅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还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同时,行政机关的自身建设同样也离不开诚实守信。

(六)权责统一: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法律在授予行政机关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权力的同时,也赋予了行政机关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在行使权力时必须承担法定的责任。要求行政主体承担违法行政所引起的法律责任是实现依法行政的重要保证,也是依法行政原则的重要内容,离开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就无法建立法律所预期的社会秩序。

⑶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验里面包括哪些内容

找份卷子看看比别人说什么都好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主要测查报考者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潜能。试卷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选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等。一般包含一段话或一个句子,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例题:我国是桂花的故乡,西南、中南地区是它的原产地。早在战国时代,屈原的《九歌》中就曾多次出现“桂舟”、“桂酒”等词,这是最早以桂入诗的例子。陕西省勉县城南定军山武侯墓前有两株桂花,相传栽种于汉代,已有1700多年历史,人们称它们为“汉桂”。
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桂花早在1700多年前就被引入我国
B.桂花多在我国西南、中南地区种植
C.“汉桂”是最早入诗的桂树
D.《九歌》是我国最早的诗词
(解答:B)
又例如:
一个治学严谨的大学,开办一个专业非常 ,不仅要考虑专业的成熟程度,还要看本校有无学科优势,有无财政能力支持这一学科的长期发展。
A.严格 B.在行 C.前瞻 D.慎重
(解答:D)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重点测查报考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型。
第一种题型:数字推理。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报考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3, 5, 7, 9, ( )
A.7 B.8 C.11 D.13
解答:正确答案是11。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第二种题型:数学运算。每道题给出一道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报考者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利用基本的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例题: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相向而行,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答:正确答案为D。你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第三部分: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主要考察报考者逻辑推理判断能力,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的题目: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认真观察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在例题中,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因此,正确答案是B。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
健康:指一个人智力正常,行为合乎情理,能够适应正常工作、社会交往或者学习,能够抵御一般疾病。根据健康的定义,下列属于健康的是:
A.大学教授老李,虽然五十多岁但工作起来仍然精力充沛,在今年春天患流感
B.张婶十九岁的儿子肖聪,读书十一年还是小学二年级水平,但是从小到大没生过什么大病,体力活可以干得很好
C.小胡硕士毕业后,工作表现一直很优秀。自一次事故后,当工作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会精神失常
D.小刘身体很好,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很多同事说他古怪,不愿与其交往
解答: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对相关的词,然后要求报考者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对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义工:职员
A.球迷:球员 B.学生:老师
C.初学者:生手 D.志愿者:雇员
解答:志愿者与义工、雇员与职员词义相同,故正确答案为D。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最恰当答案,该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应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例题:彭平是一个计算机编程专家,姚欣是一位数学家。其实,所有的计算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我们知道,今天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大学都在培养着计算机编程专家。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A.彭平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B.大多数计算机编程专家是由综合性大学所培养的
C.姚欣并不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
D.有些数学家是计算机编程专家
解答:观察A、B、C、D四个选项,似乎都有一定道理。只有结论D是由陈述“所有的计算机编程专家都是数学家”直接推出来的,是不需要附加任何假设和补充而得出的结论,因此,D是正确答案。

第四部分: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主要侧重测查报考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
例题:下列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省人才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B.**省人事厅颁布的《**省人才流动管理暂行办法》
C.**省人民政府制定的《**省城市供水管理办法》
D.**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制定的《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管理暂行办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的规定,正确答案为A。

第五部分: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着重考察报考者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情况图
例题:根据所给图回答问题:
1.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答:C)
2.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是正确的?
Ⅰ.2003年第一季度五个城市的GDP总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Ⅱ.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北京
Ⅲ.2002年同期重庆的GDP总量也是第五位
A.Ⅰ B.Ⅰ和Ⅲ C.Ⅰ和Ⅱ D.Ⅰ、Ⅱ和Ⅲ
(解答:A)

(二)申论
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⑷ 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是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⑸ 依法行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依法行政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模式,它是法治原则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具体表现。一般地,它主要包回括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答内容:
(1)行政管理意识的法制化。
(2)行政职权的法定化,就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范围、权限大小与关系都要有法律规范的明确授予与规定。
(3)行政编制的法定化,就是指行政机关的设立、机构规模、人员定额等编制内容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当今各国主要是以行政编制法、国家公务员法等国家基本法律的形式对行政编制加以规范。
(4)行政程序的法定化,是行政机关与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具有时间上的衔接性的行为步骤、方式与过程的集合。
(5)行政责任的法定化。依法行政模式要求在法律规范上明确体现这一原则,即通过各种行政法律规范的形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由于没有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所应该承担的行政与法律责任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就是所谓的行政责任法定化。

⑹ 公务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

读懂公务员法,再就是多看与自己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法律书籍,不断充实自己,以人为本,理解群众的难处,多扶持,做好本职工作,你的执法力度以及威信自然就会提高!

⑺ 什么是依法行政能力

行政机关的职权和各种具体的行动是通过公务员实施的。依法行政能力是一项综合性能力,它需要多种能力作为提高的基础。我们可以将依法行政能力分为核心能力和辅助能力。

依法行政的核心能力是指理解法律和按照法律具体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核心能力是公务员依法行政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要求,这可以体现为依法行政的认知力、决策力和执行能力。第一,依法行政的认知力。即对法律基本原理准则和内容有全面认知,而具备学习和理解法律的能力。这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公务员应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观念。这是公务员在法定的行政权限内,按照法定的行政程序,进行行政活动的自觉意识的体现。第二,依法行政的决策力。所谓决策,顾名思义,就是作出决定。依法行政的决策力指公务员为履行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行政职能,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对需要解决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能力。第三,依法行政的执行力。依法行政执行力是指公务员在进行依法行政的时候,把制订的目标和计划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执行力是依法行政的核心能力,可以说一个公务员依法行政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

依法行政的辅助能力指影响公务员按照法律具体处理公共事务的其他能力。公务员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要处理好自身和各种社会关系,例如自身的廉洁问题,与民众、与其他公务员、与亲友的关系等,这些辅助能力对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切实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辅助能力可以表现为依法行政的协调力,社会关系的处理力和依法行政的影响力。第一,依法行政的协调力。依法行政的协调力是指为有效地实现依法行政的目标,各行政机关和公务员之间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和谐地完成依法行政事务的能力。第二,社会关系的处理力。在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中,可能最难处理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待亲朋好友等社会关系,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就要努力提升自身这些社会关系的处理力。亲友容易把拥有权力的公务员看作自己提升、发财致富和化解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人民的公仆,公务员应加强自律,分清公与私的界限,不用权力办私事,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努力赢得亲友的支持,使其理解自身工作的范围和宗旨。

第三,依法行政的影响力。依法行政影响力是指在依法行政中,凝结在公务员身上能够影响别人协助自己完成依法行政事务的能力。这是一个公务员具有高超依法行政能力的外在表现,较强的个人影响力会取得行政对象的支持和拥护,促使他们积极地支持公务员执法。这种非权力的影响方式对依法行政具有较强的内在推动力,这就需要公务员不断培养自身良好的执法品格,公道正派、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群众面前树立仁义宽厚的形象,取信于民。

⑻ 我国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和要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公务员依法行政观念和法律意识的落后,严重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核心。依法治国能否取得成效,主要取决于依法行政。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80%以上的法律、近90%的法规都要靠行政机关执行,靠公务员来落实。可以说,公务员能否做到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否得以实现。然而,我国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法律意识还不能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一些行政机关和公务员把法律当成管老百姓的工具,把依法行政简单化,认为依法行政就是依章办事,遵守上级下达的有关红头文件就是依法行政,而不管所奉行的“章”,所遵守的“法”的等级、效力和内容如何。

其次,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不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就是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行政命令是行政活动的唯一方式。而市场经济则相反,它是一种自由经济,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即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生作用。这样公务员在管理中的角色发生变化,由过去经济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指挥者转变为间接的监督者、调控者,也就是说公务员由市场秩序的组织者、策划者变成了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市场规则的执行者。

为此,这就要求公务员学会运用法律手段进行行政管理,即熟悉与其专业相关的各种法律规则,在复杂的环境中学会恰当得运用法律规范,依法执行行政职能,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然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还仍然习惯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方法。比如执法定任务,罚款定指标,运动方式执法,以政策替代法律,以文件作为管理依据等。所有这一切,表明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与水平不能适用于市场经济的需要,弱化了法律规则的权威性,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培根有句名言说得好,“一次枉法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是水源”。可见,行政执法水平的高低,依赖于公务员素质的高低。

所以,现阶段公务员要提高自身的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是全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迫切需要,是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国家公务员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

二、公务员法律责任意识有哪些错误观念?

(一)法律就是管治百姓的

这种错误的观念代表了一部分公务员的思想状况。他们认为,法律就是管老百姓的法,强调法律责任意识,就是为了更好地管治老百姓。这种思想是极其错误的,必须纠正,首先,公务员的公共权力最终来自于人民所赋予,人民赋予公务员权力并不是期望得到片面的管治,而是希望作为政府行政主体的公务员能够贯彻法治精神,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同时,法律也不只是仅对老百姓有约束作用,公务员同样也要受法律制约,所以公务员不能把法律单纯地看成是只针对老百姓。

(二)法律居于人权之上

部分公务员在执法的过程中,不注重执法对象所应拥有的基本人权,他们认为法律和人权是不能同时共存的,要执行法律就必须铁面无私,而不能注重人情。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误的观念,一是因为把法律和人权看成互相对立的两个层面,没有理解法律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权。其实法律和人权是相互促进的,法律维护基本的人权发展,而人权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社会法制的进步。二是因为把人权和人情混为一谈,以为在执法过程中,尊重人权就是看重人情,就是违背了法律责任。

(三)执法时不用顾及方式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是发现民众有了违法行为,就必须坚决的打击,积极“斗争”,决不手软。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之一,在于把自身和民众放在了一个对立的立场上,把自己塑造成大公无私的执法者,而把民众看成对立阶级;原因之二是认为执行法律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坚决打击,而忽视了对待民众要以教育为主,法律为辅。执行法律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让民众变得惧怕法律,而是要让民众得到教育和启示,从而更好地守法护法。

(四)法律就是用来阻止老百姓非议的

这种观点认为,保持和谐就是要消除民间的不同声音,不准许民众有任何异议。比如某些民众对政府机关的工作有误解,可能产生类似上访、投诉等行为。一些公务员就把这部分民众视作危害正常社会秩序的捣乱分子,动辄以履行公权力的名义阻挠老百姓的诉求。出现这种误区的原因,一是在于这些公务员受到传统官僚主义思想的影响,自以为是;二是在于这些公务员执政方式仍停滞不前,没有随着时代实际需要而改进。

(五)法律就是让权力不作为

这部分公务员明白了法律对于权力的监督作用,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以为做到自己不违法乱纪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作为或少作为,多做多出错,少做少出错,不做不出错,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行政不作为的现象在机关工作中可能经常看到,一些人安于现状,不动脑筋,思想保守,不思进取。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对责任意识理解上的偏颇,不敢承担责任,认为什么都不做就代表是遵纪守法。事实上,消极的不作为已经背离了法律所要求的责任意识,有时甚至出现更大的责任事故。

由于公务员法律责任意识存在以上方面的偏差,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公务员的公权力的正确履行,影响了政府的威信,降低了政府的能力,引起民众对公务员公权力的质疑。

当前,必须要更新和改变公务员的法律责任意识,进一步强化公务员对于法律责任的了解,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公务员的执法能力建设,杜绝公务员阶层中存在的官僚主义思想和作风。继续加强对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纠正错误的执法理念,树立正确的法律责任意识。

三、培养公务员法律责任意识有什么意义?

现代文明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它要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遵循规则,遵守法制。公务员的法治意识的本质在于以思想上的规则意识,指导、控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从主观意识上自觉地约束自己,保证个人行为过程的合法性与行为结果的合理性。

公务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就是要改变因人废法、以言代法、有法不依的局面,防止执法不严、滥用职权、违法不究的现象;就是要尊重法律权威,自觉遵守法律,以“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行动指导方针,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我国个别地方行政管理有着浓厚“人治”色彩,按领导意志行事,“人大于法、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存在;视法律为儿戏,目中无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践踏法律的行为时有发生;法制意识淡薄,随意行政的习惯依然存在。

这些轻视法治的行政行为极大地阻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破坏了政府的形象,损害了公民的利益,扰乱了行政活动的正常秩序和正义原则。

公务员法律责任意识的要旨,就是以法治精神指导自己的日常行政行为;将法治的理念在内心扎根,使法律成为高于一切的权威,使行政行为的指导思想法治化,行政行为的运作合法化;使法律所体现的正义、公正、自由、平等的精神大行其道,成为行政活动的主导价值原则。

宪法及法律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一切国家机关、团体、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服从和遵守。

公务员如果没有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性意识,在行政活动中就可能无视甚至突破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可能违背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失去人民支持,最终便可能使政府失去其合法性基础。

公务员只有树立正确的法律责任意识,才能以规范性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为党、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当作自己神圣的职责,处理好用权与守法之间的关系,在法律、法纪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不以权代法,以权抗法;才能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把权力与责任有机地统一结合起来,防止和克服以权谋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升官发财等封建意识,从而正确运用手中权力,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处理好权力与权威的关系,以自己的模范守法行为赢得群众的信任,而不以权压人,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公民利益;才能处理好公权与私利之间的关系,做到公权公用,不图私利,不贪便宜,对家属、子女、同乡、同事、战友、朋友等都一视同仁,按规则办事,不徇私枉法。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