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公共组织的特性

公共组织的特性

发布时间: 2021-03-09 20:33:36

公共关系组织 的特点

1,公共关系是一种现代经营管理活动和职能。2,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社会组内织与其公众之间的容关系。
3,公共关系的主体是具体的社会组织。4,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5,公共关系的工作方法主要是传播。6,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使社会组织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适应。

Ⅱ 公共管理的特性有哪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理论和现实根源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较之以前的管理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因此,自其产生以来,它逐步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模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一切都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在20世纪末的兴起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1、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日益凸现的内在理论缺陷。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与先前的政府管理理论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建立在两个全新的理论基础之上:一个是由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并由古德诺系统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另一个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建构在这两大理论基础上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治与行政是可以分开的,在二分的情况下,公共行政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执行既定政策或达成既定目标。有关政治、政策的问题,属于政治学范畴,政治不要干扰行政,行政是科学的问题,可以也应该保持价值中立,而以追求经济和效率为目标。公务员应保持政治中立,他们的任务仅仅是忠实和有效地执行被政治官员制定的政策。据此,便可以建立一套科学的、最佳的行政管理原则。公共员系统依据这些组织原则运作,剔除任何个人感情因素,像驴一样受赏罚的支配,行政管理便可以达到高度的理性化,政府管理也就可以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其实,早在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形成后不久,其赖以立足的二大理论基础就遭到了包括政治学行为主义和人际关系学派的激烈批判。行政学者罗伯特·达尔和沃尔多都曾指出,威尔逊提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传统行政模式的不切实际之处就在于,政治与行政必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不含任何价值判断的公共行政只是一个神话而已。行政学者彼得斯也指出:行政管理与政策并非呈现出互不相关的离散现象,而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通过主观方式还是通过客观方式,行政体系的属性都会影响到政治体系的政策产出。时至今日,大多数的学者对这个问题已经达成共识。尽管实际工作者中的一些人依然固执地坚持两分法的观点,但传统的行政模式必须依赖于一个无法成立且长久被认为是不能实现的理论,至少说明这个模式肯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对于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学者们也认为,由于官僚制的理性形式、不透明性、组织僵化以及等级制的特点,使得它不可避免地会与民主制发生冲突。实际上,韦伯自己也只是把官僚制当作一种理想状态。在他看来,官僚组织的完善,必然使人们进入铁的牢笼。哪里彻底实现了行政的官僚化,哪里所确立的权力关系的类型实际上是不可摧毁的。要对付发达的官僚机器,一般个人、官僚机构中的官员甚至掌握最高权力的统治者实际上都是无能为力的。显然,这一切并不是现代人所向往的。另外,官僚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与韦伯的设想有些出入,特别是官僚制在人事制度中的实践所产生的僵化、形式主义较之韦伯的设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其精英主义的特征又远不能达到韦伯的设想,这直接导致了该体系效率的降低。这些理论都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公共行政赖以立足的理论基础。
2、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在实践中正在遭受日益广泛的抨击。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就出现了对公共部门的规模和能力进行的抨击。人们普遍认为,政府规模过于庞大,浪费了过多的紧缺资源。目前,削减政府经费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瑞典等国家,其公共服务传统上是规模较大的,但是现在公共部门的作用已经下降了。其次,关于政府的范围也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政府本身介入的活动过多,其中许多活动可以有其他可选择的备用方法。作为这种观点的反应,许多先前由政府从事的活动开始转向私营部门。此外,政府的方法也受到抨击。人们越来越认为,官僚制的方法必定会造成工作的没有起色和效率低下。如果必须由政府从事某种活动,也需要寻求官僚制之外的其他的组织方法。对公共部门的规模、范围和方法进行抨击所产生的明显结果就是削减政府和改革其管理方法。
3、经济理论的变革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二战后,西方各国政府普遍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主张,对社会生活实行全面干预。当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并获得巨大成功时,与市场失灵相伴随的政府失灵也表现得同样明显。一方面,政府对社会、市场所承担的管理任务越来越多,成为万能政府;另一方面,政府内部官僚机构膨胀,效率低下,财政支出日益扩大,政府管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强调自由主义和市场取向的公共选择理论异军突起。正如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指出的,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的行为假设和方法,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问题。公共选择理论在70年代正式介入公共管理领域,并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学者们采用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来研究政府官僚系统的行为。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政治市场。在这两个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都是自利和理性的人。也就是说,政府公职人员与普通市民一样,都以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的。至于政府,由于人民对其所有权分散且不可让渡,故缺乏加以监督的诱因,再加上没有市场竞争的机制予以有效制约,因而自利的官僚得以不顾社会公益,专注于追求个人的权力、名望和利益,最终造成政府效率不彰。基于这一认识,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失败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要解决公共管理的危机,应减少政府的职能,尽量交由更有效率的市场来调控货品和服务的供应,以达到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他们还认为,传统公共行政强调的统一规制和监控,极大地抑制了公职机构和文官的创造力,已陷入形式化和僵化;代表国家意志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忽视公共保障和服务的多样性,对市场信号和消费者需求的反应不灵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世界的需要,是工业社会的政府组织模式、十九世纪的行政技术。由此,他们认为市场可以取代政治或行政成为管治社会的主导机制,只有将经济效率奉为最高标准,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才能使众多自利的个体走到一起,增加社会福祉。总之,公共选择理论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4、知识经济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使政府面临更加严峻的效能和合法性竞争。9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的兴起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将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不断推向更高的新台阶。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全球性的政府效能横向竞争的时代成为现实。政府绩效与政府合法性的单一纵向参考的时代已经结束,不同社会下的公众像选择职业与工作单位那样选择政府的时代已悄然来临。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的竞争,犹如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样,已经并将于21世纪伊始在更大程度和更大规模上,在不同政府之间迅速展开。任何一个国家政府的命运都将由其在全球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能力和其处理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问题的能力所决定;各国政府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国际互振系统中不遗余力地寻求到保护和促进本国在全球竞争中利益的方略和战术,并有效地促进本国福利的实际提高,才能获得本国人民的认同和支持;政府效能与合法性已不再能从本国历史的纵向比较中获得令人信服的认同,历史原因已不再成为人们认可的社会福利不及他国的托辞。全球性政府效能和政府合法性竞争的结果,必然使那些对社会的要求与愿望反应迟钝或不愿作出反应的政府面临权威危机、信任危机和合法性危机。全球经济一体化,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政府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迎接这一挑战,对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进行结构性调整与重塑,无疑将成为各国政府明智的选择。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理论的发展,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已经在理论和实践的质疑声中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传统的行政模式已无法反映出现代公共服务所需承担的广泛的、管理的以及政策制定的角色,它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消极的控制形式,不是致力于为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激励,而是着力于怎样避免犯错误。正是在这样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下,以经济学和私营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引人注目地登上了公共管理的历史舞台,并引发了公共管理领域一场新的革命。
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理论意蕴及其前景
对新公共管理运动本身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现在还为时过早,因为,它还处在探索和发展的复杂进程之中。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实践,已经体现出了与传统公共行政模式重大的差异,如更注重管理绩效和管理效率,更注重市场的力量,更注重管理的弹性而不是僵化,更注重公共部门运行于其中的相关的政治环境,更注重私营部门管理方式在公共部门的应用等等。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它业已表现出的新特征及其发展趋势,都明确地提醒世人:一个全新的管理模式已经在公共管理领域逐步形成。在目前改革的实践中,尽管出于操作上的需要仍表现出政府继续承担运动主体的角色,但从这场改革运动的发展趋势来看,无疑包含着对近代以来的传统公共行政模式进行全面检讨的意蕴。
当然,任何的变革过程都会有得益者和受损者。从信奉市场力量和现代企业消费者导向中吸取营养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一些大规模实践中虽然显示出了生机和活力,但也积淀着不少理念性的矛盾和冲突。例如,从企业家政府和企业化政府引出的公共机构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异同比较;在政治家与高级文官签订业绩合同及其评估过程中,如何避免政治和价值观的影响;在以三E---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益或有效性(Effectiveness)作为政府绩效的评估标准时,如何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它对照以公平(Equity)替换经济的政策评估的三E标准孰优孰劣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在未来需要认真面对并切实加以解决的。

Ⅲ 公共管理的特性是

公共管理的特性是(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Ⅳ 公共组织的含义、特点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社会组织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形态,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公共组织通常是指在一个国家的
特定地域社会中,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承担相应公共责任的所有组织实体。但是,对于公共组织的含义,不同的专家学者
依据各自的研究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国内学者对公共组织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五种:

叶常林和金太军在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给管理学概论》中认为,公共组织是指为了实现公共目标,以向社会提供物品和公共服务为手段,按照法定程度而建立起来的组织实体。

孙多勇在200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管理学》中认为,公共组织是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以合法化的公共权力为动力、整合公共资源、解决公共问题、接受公共监督、为满足公众需求而设计的一种组织形式。

张东建和陆江兵在2003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组织理论》中认为,公共组织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地域社会中,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取向,拥有法定的或者授予的公共权力,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的所有组织实体。

帅学明在2004年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公共管理学》中认为,公共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社会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按照一定法律程序而建立起来的组织。

苏忠林在2007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组织理论》中认为,公共组织就是以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为手段,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而建立并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的组织实体。

从以上学者对公共组织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公共组织的含义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公共组织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公共利益的构成在价值上具有多元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以及公正民主等方面。

第二,公共组织在组织生产和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共组织的公共性质决定公共组织的活动实质上是对社会承担的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公共组织排斥一切营利倾向和目的,以实现社会公正和正义为价值取向。

第三,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公共组织在行使公共权力的时候要强调规范性和程序性,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公共组织在行使公共权力的时候要接受社会大众和传媒的监督,必须承担政治责任、工作责任、法律责任、道义责任在内的所有公共责任。

第四,公共组织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公共组织地域性导致了公共组织的层次性,并导致了公共利益由于地区性而存在的层次性。

2.公共组织的特点

公共组织的特点是相对于私人部门而言的,公共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功能、价值取向、运行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私人部门的鲜明的特点。

(1)社会性和公众参与性。公共组织的社会性表现在公共组织直接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承担社
会职能、服务社会为根本宗旨。公共组织在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协调和监督,保证社会事务正确、有效和顺利解决,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的效果
评价以社会公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是公共组织区别于企业组织的又一个特征,民众的参与,体现了广大民众的意志,并
且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组织建设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服务性和非营利性。公共组织是指以生产公共产品和提供公益服务为目标的非营利机构,包括政
府、学校、医院等部门大多以服务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公共组织以实现社会公众利益、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生活作为根本宗旨。公共组织始终按照社会公众的旨意来
行事,并且将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根本职责,体现出服务社会、造福大众的价值追求,服务性是公共组织的基本属性。而且,公共组织造福大众的
价值追求是不以营利为前提的,属于为公共利益提供服务。公共组织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过程中始终代表公共利益,并将维护和实现好的社会公众的利益作为唯一
的目标价值,非营利性是一切公共组织的共性。

(3)公共性和公开性。公共组织产生于社会公共需要,其“为公众所共用”的性质决定了其基本功能是
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组织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但其公共利益具有较大的模糊性,很难描述清楚。同时,公共组织形成的原
因和目的决定了它具有从社会中产生又居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它有必要也有义务将定理活动透明化、公开化。

(4)稳定性和独占性。与其他社会组织如企业组织相比,公共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它的结构较
少发生变化,管理模式也较少发生根本性变革。不仅如此,公共组织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己任,这些公共物品的显著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并且由
于相当部分的公共产品耗资巨大、收获效益的周期较长。

3.公共组织的作用

1)、提供经济运行的基础
2)、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3)、协调和解决团体冲突
4)、维护正当竞争
5)、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
6)、为个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7)、保持经济稳定

Ⅳ 公共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具有以下特征:
(1)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
(2)组织回有某种特定的目标答;
(3)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活动方式;
(4)组织有其内在的价值观;
(5)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Ⅵ 公共组织的本质或实质是什么

NO1 人本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它用积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但在极力推崇利润最大化的今天,“人本”被理解成了尽可能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照此说法,它不过是企业实现其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企业中的人仅仅作为一种资本而存在。这和人本管理的实质是背离的,以人为本应该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思想或观念。
NO2 组织,就是人们依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组建起来的社会群体。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2)组织有某种特定的目标;(3)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活动方式;(4)组织有其内在的价值观;(5)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NO3 任何有组织的活动,都是对人的管理活动,既然是对人的管理活动,也就必然涉及到对人的认识。在如何看待人性的问题上,西方管理科曾提出过各种不同的假设,后来这些不同的人性假设便构成了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基石。1965年,美国心理学家沙(E·H·Shchein)因把流行于西方的几种人性理论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的假设。这四种假设表明了西方管理界对于人性看法的发展历程。
NO4 我国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为什么不是之前就有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既然都是社会主义直接搬来用,这样不是更省时间和精力。历史是有借鉴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直接搬来用并不一定会符合自己的需要。我国企业的人本原则也是一样,也不能全部照搬别人的模式。我国企业的人本管理原则应从中国的传统人本精神出发然后结合西方先进的人本管理经验,进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管理原则
面对着瞬息万变的未来,现代企业如何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提高研究与开发的效果、加快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信息流通以及加强市场营销等诸多方面中,决策者必须在思想上清楚一点:人是第一位的。
“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人类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从相对静态的角度看,现代人本管理是一种典型的系统管理。它是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各要素,按其严格的结构组合而成的管理系统。而人这个要素则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现代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资源和最重要的要素。组织活动的进行、组织目标的实现等,无一不是由人所决定的。从动态的角度看,现代人本管理则是人类管理实践活动中,逐渐发现人、重视人、昭示人的存在价值的运动发展过程,即现代人本管理,是一个凸现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作用的管理实践活动。现代管理学认为,精神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诚然,任何人都有其生理要求、生存需求和物质欲望,但这不是人的根本属性。因为,动物也有其特定的生理要求和生存欲望。如果将生理要求或生存欲望作为人的根本属性,就会将人和动物混为一谈。这样,就无法谈论人的特殊性问题,就无法阐发人何以为“宇宙之灵长”这一人本主义结论。从直观到理论、从科学到人文、从历史到现实,无数事实都从不同角度证实了人的精神性乃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亦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之所在,更是管理实践活动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和动力之一。观察及研究表明,管理效率高低、成效大小,与人的道德品质、精神境界、思想状态、主观动机等,均呈现出直接的正比关系。人的道德品质好,精神境界高,思想状态佳,精神需求得到了恰当的满足,则其管理效率就高,成效就大。反之,其管理效率就低,其成效就令人失望,甚至还可能产生消极作用,阻碍管理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确立管理活动中绝大多数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乃是现代人本管理的题内之意,亦是其重要的实践目标。
希望这些对你的论文有用 加油啊

Ⅶ 高效的公共组织具备哪些特点

领导者与其下属之间有统一的直线关系,指挥和命令从领导系统的最高层到最底层,按照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贯彻执行,从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层次,呈现出一种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形的阶梯等级.

Ⅷ 公共组织及其特点

组织,就是人们依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组建起来的社会群体。现代社会的组织类型十分繁杂,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如根据组织的目标不同,可以把组织分为公益组织、工商组织、服务组织和互益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个人或私人利益,其行为不会直接地或显而易见地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如经济组织;但有一些组织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公众,其行为对其他组织或个人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类组织即为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公共组织是与私营组织相对的概念,是现代社会一种极为重要的组织形态。公共组织和私营组织在本质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公共组织的特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

社会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的,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问题、公共项目和公共财产与资源。公共利益就是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共同部分。因此,公共利益不是单个社会成员或者单个组织的特定利益,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公共利益的构成在价值上具有多元综合性,具体体现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公正、民主等。这些价值是保证社会成员进行正常有序的共同生活基础。能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以及公正、民主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公共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基础。

2.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

公共组织在从事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与动机,是在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所实施的措施都是在顾及全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来为全体民众服务,并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与支持,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的物品和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公共组织有时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这种收费绝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共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财政开支;二是有偿服务收入(按产品和劳务费的成本收取的费用):三是通过社会的赞助、资助、捐助、彩票等筹措的资金。

3.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

公共权力是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是公共组织实施自身职能的前提条件。公共权力是由社会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集中表现,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其基本目的在于维持和调整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公共组织要么拥有法定的公共权力,要么拥有由公共权威部门授予的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与非公共组织中存在的 “私权”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其基本内涵来说,在主体上,公共权力属于公众而非某个个人;从客体上看,公共权力指向的是公共事务;从功能上看,公共权力为公共利益服务。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排他性,公共权力的这些特性使公共权力有着比 “私权”更广泛的约束力、强制力和管辖范围。当然,公共权力的使用更强调依法行使,防止权力的滥用,因此,公共组织必须受到全社会的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

公共组织尽管代表着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但它的产生和运行方式不能超越于国家法律之上。公共组织的产生必须依据社会公共生活的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原则和程序依法审批和设置。在运行方式上,公共组织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自觉地贯彻和执行有关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自觉履行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

公共组织正是因为行使公共权力,它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来自舆论或公众的批评和监督,其所作所为必须是公开的、透明的。目前许多国家设立的 “阳光法案”、公务人员的财产申报制度、重大公共工程的公开招标,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对公共组织活动的严密监督,使公共组织不损害全体民众的利益,积极地为全体民众谋求福利,真正做到以民意为依归。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合法享有这种服务和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监督。同时,公共组织也要接受来自于立法和司法部门以及各利益团体的监督。

5.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公共组织是依据公共权力来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组织虽然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同时也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这就决定了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这种强制性和权威性在维护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组织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必然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向,所制定的公共政策皆具有政治的意义。因此,公共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如果忽略了政治因素,则不容易理解其运作内涵。公共组织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政治利益团体以及各种相互制衡的权力关系。公共组织的活动由于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以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任何一个被管理者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若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公共组织便可依法予以处分

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责任的多元化

公共组织的目标是谋求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是模糊而不易计量的,它表现为公众对公共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利益需求。公共利益不像私人利益那样明确直接,公共组织也不能像私营组织那样以利润作为衡量组织和员工的绩效,它只是作为表明公共组织负有公共责任以及必须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一种象征,并且由于公共组织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公共组织不仅目标模糊、分歧、不易量化,民众的期望亦很多,要求其必须承担包括政治责任、工作责任、法律责任、道义责任在内的所有公共责任。

Ⅸ 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具有以下特征:
(1)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
(2)组织有某种特定的目标;
(3)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活动方式;
(4)组织有其内在的价值观;
(5)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Ⅹ 公共组织的特征是什么

(一) 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
社会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的,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社会问题、公共项目和公共财产与资源。公共利益就是一定范围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共同部分。因此,公共利益不是单个社会成员或者单个组织的特定利益,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公共利益的构成在价值上具有多元综合性,具体体现为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秩序、公正、民主等。这些价值是保证社会成员进行正常有序的共同生活基础。能不能有效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以及公正、民主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公共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依据,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基础。
(二)公共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
公共组织在从事组织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其主要的目的与动机,是在谋求社会的“公共利益”,一切的措施都是在顾及全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来为全体民众服务,并以最好的服务来争取民众的拥护与支持,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为了弥补提供公共事务过程中的经费不足,或者为了平衡在享受公共事务的物品和服务方面实际存在的差异,公共组织有时也会采用收费的办法。但是,这种收费绝不以营利为目的。公共组织的活动经费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共财政开支;二是有偿服务收入(按产品和劳务费的成本收取的费用);三是通过社会的赞助、资助、捐助、彩票等筹措的资金。
(三)公共组织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
公共权力是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是公共组织实施自身职能的前提条件。公共权力是由社会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集中表现,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其基本目的在于维持、调整或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公共组织要么拥有法定的公共权力,要么拥有由公共权威部门授予的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与非公共组织中存在的“私权”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其基本内涵来说,在主体上,公共权力属于公众而非某个个人;从客体上看,公共权力指向的是公共事务;从功能上看,公共权力为公共利益服务。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强制性、普遍性、排他性,公共权力的这些特性使公共权力有着比“私权”更广泛的约束力、强制力和管辖范围。当然,公共权力的使用更强调依法行使,防止权力的滥用,因此,公共组织必须受到全社会的监督。
(四)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
公共组织尽管代表着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但它的产生和运行方式不能超越于国家法律之上。公共组织的产生必须依据社会公共生活的实际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原则和程序依法审批和设置。在运行方式上,公共组织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管理行为,自觉地贯彻和执行有关公共事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自觉履行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责。
公共组织正是因为行使公共权力,它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接受来自舆论或公众的批评和监督,其所作所为必须是公开的、透明的。目前许多国家设立的“阳光法案”、公务人员的财产申报制度、重大公共工程的公开招标,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对公共组织活动的严密监督,使公共组织不损害全体民众的利益,积极地为全体民众谋求福利,真正做到以民意为依归。社会中的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合法享有这种服务和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监督。同时,公共组织也要接受来自于立法和司法部门以及各利益团体的监督。
(五)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以及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
公共组织是依据公共权力来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组织虽然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但同时也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这就决定了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特点,这种强制性和权威性在维护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组织作为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必然代表着统治阶级的意向,所制定的公共政策皆具有政治的意义。因此,公共组织实现目标的过程,如果忽略了政治因素,则不容易理解其运作内涵。公共组织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全国性的或地方性的政治利益团体以及各种相互制衡的权力关系。公共组织的活动由于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凡是在其职权范围以内的事务,皆有管辖权,任何一个被管理者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服从,若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公共组织便可依法予以处分。
(六)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责任的多元化
公共组织的目标就是谋求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大多是模糊而不易计量的,它表现为公众对公共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整体性的利益需求。公共利益不像私人利益那样明确直接,公共组织也不能像私营组织那样以利润作为衡量组织和员工的绩效。它只是作为表明公共组织负有公共责任以及必须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一种象征,并且由于公共组织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公共组织不仅目标模糊、分歧、不易量化,民众的期望亦很多,要求其必须承担包括政治责任、工作责任、法律责任、道义责任在内的所有公共责任。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