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㈠ 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天然划分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后天抄形成的,有人的参袭与,人定的。
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座椅,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㈡ 如何区别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
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公共座椅,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
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具有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的产品。
混合物品(mixed goods)即同时具有使用或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与收益上的排他性的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即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排他性即可使用一定的方式阻止他人从该产品中获益。
与公共资源(public resources)合称混合公共物品,与公共物品、私人物品一并成为财政学中对于产品分类及财政职能的划分依据之一。
从以上两类混合物品或服务来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既可以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利用给予补助的办法通过市场来提供。
㈢ 萨缪尔森 xi 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区别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一对概念。
经济学家们区分的标准是否具有排他性专和竞争属性。
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所谓竞争性或抗争性(rival),是指如果要增加一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就必须增加产量,从而增加产品的成本;所谓排他性(exclusive),是指只要一个人消费了某一产品,另一个人就不能同时消费这种产品。
㈣ 比较分析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本质,概念,特点,供给和调节机制的不同
公共产品(Public good)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专产品。公共座属椅,亦称"公共财货"、"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用语。指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公安司法等方面所具有的财物和劳务,以及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具有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的产品。
㈤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还有国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社会产品可以分来三自类: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消费者支付了一定费用就获得了其所有权。并具有排斥他人消费的物品与服务。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但收费存在困难的产品。特点是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它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某些人对这一产品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具有非排他性。一般由政府或社会团体提供。
国债基本功能:
1、主要。弥补财政赤字,筹建建设资金;
2、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3、货币调节功能,控制流通货币量。
4、丰富投资品种。
㈥ 举例说明怎样区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1、两者的购买方式不同
公共物品由间接支付购买,如使用税收支付;私人物品则是个人直接支内付。
2、两者的分配原容则不同
公共物品由政治投票进行分配,私人物品由市场购买进行分配。
3、两者的消费原则不同
公共物品在消费时不能分割,只能共享;私人物品在消费时可以分割,个人可以独自享用。
4、两者的使用权限不同
公共物品在不购买时也可以享用;私人物品在不购买时不能享用,只有在购买后才能使用。
(6)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扩展阅读:
公共物品的特征如下:
1、公共物品在消费时不能分割,只能共享。
2、公共物品在购买时不能独享。
3、公共物品由间接支付进行购买。
4、公共物品由政治投票进行分配。
5、公共物品个人不能选择,不购买可以享用。
6、公共物品不容易鉴定好坏,使用时不容易浪费。
㈦ 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答:抄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根据产品和服务在消费中的竞争性与排他性划分,社会产品和 服务可以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和服务称为公 共产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则称为私人产品。人们在消费公共产品时,并不对其他 人同时消费这种产品和服务构成任何影响,也无法独占对这种产品和服务,无法阻止他 人对同一项产品或服务的消费。私人物品则恰好相反,当某一个人消费某项产品或服务 时,其他人就不可能再享受到这项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效用,同时,不需要任何成本就 可以组织其他人该项产品或服务。
㈧ 如何区别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
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与混合产品区别如下:
1,私人产品:是指那些具有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和受益上的排他性的产品。
(1)可分割性:是指产品可以分割为许多能够买卖的单位,而且其效用只能对为其付款的人提供。
(2)竞争性:是指一种状态,即如果某个人消费了某种产品,其他人就不能再消费该产品。
(3)排他性:是指排除那些没有付费的人消费该产品的能力。
2,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几种重要的公共产品:国防、秩序、环保、科技、教育、文化。
3,混合产品:是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具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的属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或多或少地同时具有这两种产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通常称之为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1)具有非竞争性的同时也具有排他性:这类混合产品在具有公共产品非竞争属性的同时也具有私人产品排他的属性。比如公园,就是这种类型的混合产品。诸如教育、影院、高速公路等都属此类的混合产品。
(2)具有非排他性的同时也具有竞争性:这类混合产品在具有公共产品非排他属性的同时也具有私人产品的竞争属性。比如公有的草场就是这种类型的混合产品。诸如生活小区的健身设施、公有的森林、公海的渔业资源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混合产品。
㈨ 下列属于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还是私人产品,并说明理由。 1、自然环境保护区 2、监狱 3、电视节目 4提供
公共产品2、监狱
准公共产品 1、自然环境保护区 3、电视节目 4提供班时刻表的网站
把这个文章提供给你,应该会有收获:
可以将社会产品划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三大类。
与私人产品相比较,“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是公共产品(亦称纯公共产品)的三个显著不同的特征。 凡是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均属于公共产品。相应地,凡是具有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排他性的产品,均属于私人产品。而准公共产品,亦称混合产品,则是处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过度状态的那些产品。
所谓公共产品的效用不可分割性,指的是公共产品只能整体提供、不可分割提供。也就是说,公共产品的供应只能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用。
公共产品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意味着,公共产品的总供给量也就是每一个消费者所消费的数量。
与公共产品不同,私人产品则可以被分割成许多可以买卖的单位。谁付款,谁受益;多付款、多受益。
私人产品的效用可以在消费者之间分割意味着,私人产品的总供给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消费的数量之和。
所谓公共产品受益的非排它性,是指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某种公共产品的消费,谁也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它的效用。换句话说,在技术上不可能将拒绝付款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的享受范围之外;同时,任何人也不可能以拒绝付款的方式使得自己免受所不喜欢的公共产品的影响。
例如,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清除空气、噪音等污染,为人们带来新鲜空气和安静的环境。但环保措施的实施者不可能排斥这一区域的其他人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的环境。
正是公共产品受益的非排它性导致“免费搭车”问题。
有些公共产品,虽然经过技术处置可以具有受益的排他性,但由于排除的费用过于昂贵,因而经济上是不可行的。
与公共产品相比较,私人产品具有受益的排他性。也正是因为私人产品在受益上具有排他性,人们才愿意为之付款,生产者也才会通过市场来提供。如一个人喜欢某种款式的衣服,这个人就可以通过付款而得到它;如果其拒绝付款,卖者是不会将衣服交给他的。
所谓消费的非竞争性,指的是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换句话说,新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会影响该公共产品对其原有消费者所能提供的消费品质(例如消费数量和质量等)。
例如,国防保护了所有公民,其费用以及每一公民从中获得的好处不会因为多生一个小孩或一个人移民国外而发生变化。
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有两方面含义:
(1)边际成本为零
这里所谓的边际成本是指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加一些消费者并不会引起供给成本的增加。例如,增加一个电视观众并不会导致电视信号发射成本的增加。 再例如,灯塔所提供的服务成本并不会随着过往轮船的增加而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边际成本为零,不是说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不需要追加成本。实际上,增加公共产品的供应,例如增加发射塔、灯塔的数量或者服务时限,一定会发生相应的成本增加。亦即任何产品的边际成本一定大于零。这里所谓的边际成本为零,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并不需要追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数量,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供给成本的追加。
(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例 如不拥挤的公共桥梁、未饱和的公共车站等。再例如国防、外交、立法、司法和政府的公安、环保、工商行政管理以及从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均具有这一特点。
归纳起来,公共产品的本质性特征其实只有两个:
(1)受益的非排他性。这就难以克服免费搭车问题,从而使得没人愿意付费消费公共产品;
(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这就使得原有的消费者不反对新消费者的加入。
正是由于没人愿意付费消费、没人在乎其他人是否参与消费,所以公共产品不能产生市场价格,市场机制也就不可能提供公共产品。
作为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过渡,准公共产品通常包括如下几种类型:
(1)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但消费的非竞争性不充分
例如,在公共场合提供教育服务。首先,这种教育服务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 因为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这种教育服务,谁也不能阻止任何人来享受它的效用。换句话说,在技术上不可能将拒绝付款的人排除在这种教育服务的享受范围之外;同时,任何人也不可能以拒绝付款的方式使得自己免受所不喜欢的这种教育服务的影响。
但是,这种教育服务的消费的非竞争性表现得不充分。因为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校方需要的课桌椅也相应增加;随着学生人数增加,老师批改作业和课外辅导的负担加重,成本增加,故增加边际人数的教育成本并不为零。同时,学生的数量太多也会影响对原有学生的服务质量,因此这种教育服务的边际拥挤成本也不是零。
(2)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特征,但受益的非排他性不充分
例如,一条马路受特定的路面宽度的限制,甲车在使用的时候就会排斥其他车辆对相应路段空间的占用,因此马路的受益的非排他性不充分。
但是,马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这是因为,假若道路尚未达到设计的车流量,并且车辆的时速也能维持在设计的时速水平上,则增加一定数量的经过车次的边际成本为零,边际拥挤成本也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