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依法治国的古文

依法治国的古文

发布时间: 2021-03-03 17:30:20

⑴ 中国古代依法治国的典型事例

1、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申不害提出,韩非加以发展的“术治”

术治的中心思想是“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韩非子·定法》)。他们认为“法”是公开的,“术”则是藏在君主心中、暗自运用的,君主掌握这种统治术,就可使“群臣守职,百官有常”,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这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

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1)依法治国的古文扩展阅读:

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管仲为齐国相,提出了“以法治国”的主张,他说:“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法治的信心。他凭借“以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使齐国大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管仲不仅强调“以法治国”,同时也注意建设道德体系,使法治与道德教化相结合。他以“礼义廉耻”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并且上升到关系国家存亡的地位,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从管仲起,到韩非综合法家思想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历时已数百年。在这期间,法家的思想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成为先秦最具代表性的法理学。

网络-商鞅变法

网络-无为而治

网络-术治

⑵ 古代有哪些皇帝是依法治国的

1.秦始皇(赢政)——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2.汉惠帝(刘盈)——来去匆匆,过眼云烟
3.汉景帝(刘启)——政绩并不代表着其成功
4.汉武帝(刘彻)——开天辟地的帝王
5.汉宣帝(刘询)——中兴之主
6.汉哀帝(刘欣)——“同志”皇帝
7.汉新帝(王莽)——夺权容易,守权难
8.汉光武帝(刘秀)——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
9.汉明帝(刘庄)——东汉时期小有作为的皇帝
10.汉章帝(刘炬)——“章草”皇帝
11.汉桓帝(刘志)——碌碌无为的皇帝
12.汉献帝(刘协)——东汉最后一个皇帝
13.三国魏武帝(曹操)——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14.三国魏文帝(曹丕)——政坛、文坛双峰并峙的皇帝
15.三国蜀汉昭烈帝(刘备)——智慧与魅力并存的皇帝
16.三国吴大帝(孙权)——智勇兼备的英雄
17.西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
18.西晋惠帝(司马衷)——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亡国之君
19.东晋元帝(司马睿)——东晋的第一代皇帝
20.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中国历史上死得最窝囊的皇帝
21.十六国汉光文帝(刘渊)——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国开国皇帝
22.十六国昭武帝(刘聪)——匈奴汉国第二代国君
23.十六国前赵皇帝(刘曜)——神射手
24.十六国后赵高祖(石勒)——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少数民族皇帝
25.十六国后赵国太祖(石虎)——残暴、偏激、猜疑
26.十六国前秦宣昭帝(苻坚)——古代三位最杰出的皇帝之一
27.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南朝宋王朝建立者
28.南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着雄图大略的皇帝
29.南北朝南齐高帝(萧道成)——“鱼鳞子”
30.南北朝齐废帝(萧宝卷)——历史上最为昏庸、荒淫的皇帝
31.南北朝梁武帝(萧衍)——南朝皇帝中在位最久的皇帝
32.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鲜卑骄子
33.南北朝北齐文宣帝(高洋)——历史上最癫狂的皇帝
34.隋文帝(杨坚)——历史上有名的“惧内”皇帝
35.隋炀帝(杨广)——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
36.唐高祖(李渊)——大唐帝国的奠基人
37.唐太宗(李世民)一一明君的典范
38.唐高宗(李治)——懦弱的皇帝
39.唐中宗(李显)——被3个女人左右的皇帝
40.唐睿宗(李旦)——两次即位继承大统的皇帝
41.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2.唐玄宗(李隆基)——音乐皇帝
43.唐肃宗(李亨)——两耳不闻窗外事
44.唐代宗(李豫)——唐朝历史上第一个以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
45.唐德宗(李适)——饱尝战火的洗礼和考验
46.唐顺宗(李诵)——进入太上皇角色最快的皇帝
47.唐宪宗(李纯)——中兴之主
48.唐穆宗(李恒)——纵情享乐终其一生

⑶ 守法文言文归类

1、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管子·七法》
[注释](1)和民:使民众和谐一致。(2)一众:统管民众。(3)变俗易教:移风易俗。(4)化:德化,政治教化。
[译文]要使民众和谐一致,不懂得法律是不行的;要移风易俗,搞好社会风气,不懂得政治教化是不行的。
[提示]《管子》一书传为管仲所作。管仲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国相。管仲力主以法治国,但并不放弃德化,而是二者相互为用,这对我们颇有启发作用。
2、私情行而公法毁。——《管子·八观》
〔译文〕徇私舞弊之风盛行,国家的法律就会被破坏。
〔提示〕法律不容私情,执法必须秉公办事
3、凡将举事,令必先行。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管子·明法解》
〔注释〕(1)举事:办重大的事情。事,指国家大事。(2)数:道理。
〔译文〕凡是要举办重大事情,政令必须先行。办事之前。一定要首先明确赏罚的尺度。
〔提示〕没有奖赏就不能激励人,没有处罚就不能威慑人。光有赏罚还不行,必须做到赏罚分明。这是为政的经验之谈。
4、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法法》
[注释]禁:在此是指法禁,禁令。
[译文]国家有要求的一定要做到,国家要禁止的一定要杜绝,国家颁布的法令一定要实行。
[提示]法治的要求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信实、坚定是执法的关键。
5、举事不私 听狱不阿。——《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注释](1)听狱:审判案件。听,断决。(2)阿:偏袒。
[译文]办事不能偏私,审判案件不能偏袒。
[提示]齐景公问晏婴,怎样才能像齐桓公用管仲那样以成就霸业。晏婴在答话中说出了这两句。这里强调的是执法者必须公正廉明。
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论语·子路》
[注释](1)中:合理。措:采取措施,做。
[译文]刑法不合理,百姓就会手足失措。
[提示]这是孔子和子路的一段对话中的句子,是从“治国先正名(纠正混乱的名称)”引起的。强调君子对于自己所说的话,是一点都不能马虎的。
7、有权衡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尺寸者,不可差以长短;有法度者,不可巧以诈伪。——慎到《慎子·佚文》
[译文]有秤在手,人们就不能在轻重上作欺骗;手中有尺子,人们就不会在长短上出偏差;掌握了法度,人们就不能够耍弄花招,弄虚作假。
[提示]强调建立法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欲不得干时,爱不得犯法,贵不得逾亲,禄不得逾位。——慎到《慎子·威德》
[注释](1)欲:欲望。(2)干时:干扰时政。(3)爱:在此指所爱的人,即亲友。(4)逾:超越。
[译文]不能为了个人的欲望而干扰国家的政事,不能放任自己的亲友犯法,对地位高的人不能过度偏爱,俸禄不能超过职位标准。
[提示]这话是指贤明国君治国理政所应该做到的。总的说来,就是严格要求,要以身作则,秉公执法,不要感情用事。
9、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李悝《法经》
[译文](对犯法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也不分地位高低,全都由法律来决断。
[提示]李悝(kui)是战国时魏国的政治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曾任魏文侯的国相,主持变法。理不护亲,法不阿贵,亲疏贵贱,一视同仁。只有像李悝这样执法,才谈得上公正。
10、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商君书·君臣》
[注释](1)中:合。(2)高:推崇。
[译文]言论不合法度,就不听从;行为不合法度,就不推崇;事情不合法度,就不去办。
[提示]这是商鞅提出的贤明国君治国的重要原则。他认为,如能这样做就必然会“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这不失为真知灼见。
11、夫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赵策》
[注释](1)制国:管理国家。(2)常:规律。下文的“经”也是这个意思。
[译文]管理国家自有其规律,那就是以有利于人民为根本;从政也有其规律,那就是以执行法令为最高原则。
[提示]《战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赵武灵王(赵雍)执政后,发奋图强,积极进行军事改革,当时朝臣中有不少人反对,他在回答大臣们的讲话中有这几句。这种见解,对我们今天很有借鉴意义。
12、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船楫也。——商鞅《商君书·弱民》
[译文]违背法律来治理国家,好比要把很重的东西运送到很远的地方去而没有车马,也好比要渡过大江大河而没有船只。
[提示]强调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13、一天下者,令于天下则行,禁焉则止。 ——尸佼《尸子·卷上·贵言》
[译文]统治天下,要求天下人做的事,就一定要使之做到;下令禁止的,就一定要禁止。
[提示]尸佼,战国时期鲁国人。
14、赏必加于有功 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秦策》
[注释]刑:用刑,惩罚。
[译文]奖赏必须落实到有功者的身上,刑罚必须施加给有罪的人。
[提示]范雎到了秦国,游说秦昭王,指出秦国朝廷大权多被穰侯(魏冉)把持,穰侯凭他的国舅身份和四朝为相的权威,专横跋扈,朝廷势必内乱。秦昭王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他为国相,铲除了穰侯的势力,巩固了政权。这两句话是他向昭王的进言中说的,指出执法必须稳而准。
15、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而进也;罚不行,则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荀况《荀子·富国》
[注释]不肖:“贤”的反义,即不贤。
[译文]如果不进行奖赏,贤能的人得不到提拔;如果不进行惩罚,无才无德之辈就不会被罢免。
[提示]《荀子》是荀况的著作。荀况是战国后期的思想家,他既是儒家,又兼有法家的思想。他主张把“礼”提高到“法”的高度,纳法入儒。大法家韩非就是他的学生。这段话体现了他的法治思想,他不同意墨子的“非乐”“节用”的观点,而主张用赏罚来进行抑制或鼓励。
16、一民之轨莫如法。——韩非《韩非子·有度》
[注释](1)一:统一,使之一致。(2)轨:法度,法则。
[译文]统管百姓的法则,没有什么比法更好的了。
[提示]韩非是战国韩国人,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这里他把法治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17、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韩非子·问辨》
[注释]不轨:不符合。
[译文]凡是不符合法令的言行,一定要禁止。
[提示]法律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它的导向性,把人们向好的方面引导,而强制人们不能做坏事。
18、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国有常法,虽危不亡。——韩非《韩非子·饰邪》
[注释]常业:固定的产业。饥:饥荒。
[译文]家庭有固定的产业,即使闹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健全的法制,即使遇到危难也不会灭亡。
[提示]这是韩非所引的谚语。韩非指出燕国、赵国有“常法”的时候很强盛,后来法制废弛了,国家也就随之衰弱。也像“常业”是立家之本一样,“常法”是立国之本。比喻精当,而道理显明。
19、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韩非子·有度》
[注释](1)去:除掉。(2)私曲:私心,不正直。(3)就:靠近。
[译文]能够除掉私心,依法办事,就会国泰民安。
[提示]只有依法治国,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古来如此。
20、政令必行,宪禁必从而国不治者,未尝有也。——王符《潜夫论·衰制》
〔注释〕(1)宪禁:法禁。(2)不治:不安定太平。
〔译文〕所有政令都能执行,所有法禁都能服从,但国家不安定太平,这样的事情是从来都不曾有过的。
〔提示〕王符是东汉末年的学者。他所著的《潜夫论》是讥议当世得失的哲学著作。这里所说的当然是以正确的“政令”和“法禁”为前提的,如果正确的法禁制度都得到真正推行,国家必然会太平安定。
21、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王符《潜夫论·班禄》
〔注释〕驰:废驰,不健全。
〔译文〕国家没有永久的太平,也不会有永久的动乱。法令得到很好的施行,国家就太平,法令废驰,国家就衰乱。
〔提示〕汉明帝时,荆州从事不能严格执法,州中盗贼横行。明帝免了他的官,并责成荆州十日之内捕尽盗贼。作者依据这一情况,说明法令贯彻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

⑷ 当今的依法治国和古代的法家治国有着本质的区别

法家所说的“法治”思想囿于其历史、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涉及到宪政、人权等实质性的法治概念,因而它只能是形式上与现代意义法治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古代法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维护王权的绝对权威。现代法治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它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使社会最高权威非人格化,其目的在于保护民主制度和公民的合法权利。

⑸ 中国古代和现代“依法治国”有何不同

尽管从实质上说,中国古代法治实为人治,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统治工具。但从形式上看,中国古代法治的推行对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进步,推动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古代法治切切的说是启蒙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由奴隶制社会转型于封建社会的大转变时期。从此中华大地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儒、道、法等学派也相继产生,
首先战国时,韩国国相申不害教韩昭侯“术治”,其时的“术治”即“法治”。韩非解说:“术者,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展示了“法治”实质为君主个人的集权统治,要求君主们要不择手段,以法律的威严镇压群臣百姓,以达到巩固王权统治,建立高度集中的封建集权国家的目的。
但是面对“法治”总是逃脱不了“人治”“德治”和“术治”的思想这一不变的规律,总有一股思潮敢于突破禁忌,往前迈上一大步。在秦孝公时,商鞅携《法经》入秦,受到秦王的重视,先后两次在秦国主持变法。商鞅以《法经》为蓝本,结合秦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加以修订、扩充、制定了秦律。商鞅着重强调法治及其威严,要求相对意义上的人人平等,以至于商鞅自受其法。如果这一治国之法维持下去也罢,可在中国很容易走偏,可是在秦国统一,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为主导,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一方面大力排挤其他各大学派,焚书坑儒,残杀儒生。此时法家思想达到顶峰。“法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位,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法治埋下了一粒生机勃勃的种子。此后的漫漫封建社会长夜里,“法治”从来就没有真正地退出过历史的舞台,不过已然变味,不是孝公时所要的依法治国之思想。

虽然“法治”的生命力旺盛,但是封建法治始终是受到其本身具有的局限性的羁绊。封建法治顾名思义地只能存在于与其适应的封建社会。因此,必然要结束于封建社会末期即晚清时期。早在明清之际,就有著名的法家王夫之、顾元武、黄宗羲等对封建法治提出疑义。他们反对君主集权,主张真正的“法治”,即法律高于一切。此后,由于外国入侵,中国古代法治也逐渐遭到西方法治思想的冲击,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渐渐进入现代,我们对“法治”的深刻认识,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方略之后。
依根溯源之后,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古代“法治”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在反奴隶社会的斗争中,是极其先进的,但由于其先天不足,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的最大局限性就在于没有提出民主要求,也根本无法要求民主,反而主张把包括立法权在内的一切最高权力完全交给君主,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实质就是君主集权。“法治”主要是靠君主的权戚自上而下推行,即法家所称的“势”,虽然提倡“刑无等级”,但在实践中根本就行不通。另外,中国古代“法治”思想消极的一面还表现在走了“法治”的极端,过分迷信和依赖严刑竣法来治理国家。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统治者往往对基力情有独钟,不计后果加重刑罚,横征暴敛,滥杀无辜,极易引起反抗。
以史为鉴,我们今天实施依法治国签本方略,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墓本经济制度,以民为本,坚决落重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⑹ 法治在古文中用什么词表达

叫法很多,有律法、吏治、吏敕、独角兽、规矩绳墨、天平几种

⑺ 古代依法治国的例子

海瑞,狄仁杰,李世民(部分时间)

⑻ 历史上有什么依法治国的例子急!!!!!!!!!!!!!!!!!!!!

孟子说过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出师表里有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约法三章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攻入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几十里路的霸上。子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里,但他的心腹樊哙和张 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人心。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 王宫,并留下少数士兵保护王宫和藏有大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 霸上。为了取得民心,刘邦把关中各县父老、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 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 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人者要处死,伤人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父老、豪杰们都表示拥护约 法三章。接着,刘邦又派出大批人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牛羊酒食来慰劳刘邦的军队。 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出处《史记·高祖本纪》

⑼ 内容是依法治国的文言文

这样的文言文,《韩非子》中很多,以下篇目供参考:
韩非子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法与术相结合。他说“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难三》),“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定法》)。“术”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因能授官,也就是说依据下属的能力授给人官职。
二是“循名责实”(《定法》),这是术的要点。法家是典型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非常注重实物,循名责实是法家考察干部的一个基本原则,强调表面情况和实质要互相加以验证,综合来考察一个人,这就是所谓的“形名之术”。韩非子说君主要驾驭约束好臣子,就一定要考察形和名是否相符,一定要看臣下说的话跟他做的事是否一致。
三是“叁五之道”(《八经》),这是法家考察群臣言行的一个具体方法,主要意思是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以追究责任人的过失,利用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找到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分析成功的原因,臣下就会轻慢君主,不严厉追究过失,臣下就会相互勾结。
四是在领导谋略上,要使用“七术”,也就是说七种策略(《内储说·七术》)。这七种策略是:(1)众端参照,也就是通过多方面的观察来验证臣下的言行;(2)必罚明威,就是一定要惩罚那些犯错误的人来树立威信;(3)信赏尽能,在奖励方面一定要守信用,鼓励那些有才能和取得成果的人;(4)一听责下,就是一一听取臣下的意见然后进行评判;(5)疑诏诡使,就是指君主表面上和一些人亲近,让他们长期在自己身边工作,但是不给他们任务,别人感觉这些人是受了秘密指令,所以做坏事的人就会害怕,心里疑心不敢胆大妄为;(6)挟知而问,这是考察下属忠诚度的有效手段,就是用已经知道的事情来询问下属,看看下属怎么说,用以对照核查下属的态度,从而举一反三地了解许多隐情;(7)倒言反听,就是本来想说一件事情,但却说一个与本意相反的事情,以获得下属的真实态度。
五是在管理过程中,韩非子强调要防微杜渐,从细节上消除消极因素。《内储说》中提出了要查“六微”。管理中有六种微妙而隐蔽的情况:(1)“权借在下”,要防止权力分散和被架空,核心权是不可以借给别人的,它是领导者的专利。(2)“利异外借”,就是防备内外勾结,组织内的人由于和领导利益不同会借助外力来削弱和反对上级的领导。(3)“托于似类”,这是一种用相关的事情欺骗上级、掩盖事实真相以达到个人私欲的手段,必须要加以防范。韩非子讲了一个齐国的故事,齐国的大夫夷射陪齐王喝酒,醉了之后坐在门廊上,守门人请他赏一点剩下的酒,结果被拒绝了。夷射走后,这个守门人就在门廊下泼了一点水。第二天,齐王出门后看到水,愤怒地问:“谁把尿尿到这里。”守门人回答说:“没见谁,可是中大夫夷射昨天喝醉了酒曾在这里站过一会。”齐王就把夷射给杀了。这是典型的小人栽赃陷害的例证,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明查。(4)“利害相反”,就是利和害总是同时出现,有利必有害,有害必有利,所以若国家受害就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如果下属受害也要看谁从中得到了好处,通过这种审查利害就会找到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到处理事情的关键所在。(5)“参疑内争”,权力斗争不可避免,而臣下争权夺利是产生变乱的根源,领导者对此要给予关注和控制。(6)“乱国废置”,敌对国家插手本国重要人员的任免这一点要极力避免,一旦中了圈套,后果不堪设想。
势是法家的一个概念,和兵家的有所不同。广义的“势”指客观形势,狭义的“势”是指权势。韩非子非常重视“势”,认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这里谈的势,就是领导者通过法和术造成的一种权力状态。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势的重要,韩非子做了一个比喻,说千斤重的东西在船上就可以漂浮自如,而小小的一个铜钱,如果掉到船下就会沉入水底,它们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分量的多少,根本原因在于有势与无势。同时的道理,治理一个国家能否树立权威、行使职权、获得下属支持,重要的在于他的地位与权势是否巩固。
得势的主要方法:一是依靠术驾驭局势,管理下属。韩非子说:“人主使人臣虽有智能,不得背法而专制;虽有贤行,不得逾功而先劳;虽有忠信,不得释法而不禁,此之谓明法。人主有诱于事者,有雍于言者,二者不可不察也”(《南面》)。二是靠制度权力,领导者只有牢牢把握赏罚的权力,才能确保势的稳固。“刑赏不察,则民无功而求得,有罪而幸免,则兵弱主卑。”(《饰邪》)所以韩非子说:“势重,人君之渊……赏罚者邦之利器也。在君治臣,在臣则胜君”(《喻老》)。正确的方法就是要“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扬榷》)。圣人执要是说要抓住要点、核心问题,而“四方来效”就是要善于授 权,把细节的东西交给下属去做,自己牢牢把握核心权力。
从总体上讲,韩非子的法、术、势实际上就是告诉领导者,要管好一个组织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问题。法是权力的表现形式,术是权力的手段,势是权力的归属。要制定严明的规章制度、清晰和强有力的奖罚措施。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要明确,让每个人都看到,而且每次奖罚也要公开,这样,领导者下的命令才有人服从,权力才能有效行使。同时领导者要有一些技巧和计谋,这些计谋要做得恰当周密,不能让下属知道,以此保证其实施的效果。这样才能够控制局面,掌握下属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管理顺利进行。同时一个领导者一定要懂得树立自己的权威,牢牢地把核心权力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确保自己的领导地位,要善于利用环境去造势,然后因势利导,去管人 做事从而实现自己的宏图大业。

⑽ 古代的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靠谱些

实际上古代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存在缺陷,无法全面的治理国家,但是放眼于古代社会依法治国会比以德治国要好,但是现当代的社会就需要辩证的眼光看待法治和德治,两者相辅相成是最好的方式。

古代的依法治国缺失了人情味,没有人情可言,无论大小都是一样的法律约束,这样容易引起民怒,但是以德治国没有法律约束社会问题无法压制。对于古代依法治国似乎更加靠谱,但是对于现在社会就需要二者相互结合治国才可以让国家安稳并且富有人情味。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