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公共政策4月

公共政策4月

发布时间: 2021-03-02 18:45:30

A. 高分求解公共政策案例分析。不胜感激。。

完全独立根据材料回答,请各朋友不要复制我的啊,哈哈,保护知识产权。
一,材料一反应了问题:
1,自然环境问题是不能人为改变的,气象灾害给人类造成了严重灾难。根源在人类对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中没有做到按规律办事。
2,决策者应该制定详细而又符合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政策,保护好环境。
二,材料二反应了问题:
1,北京实行了相关政策,为人才流动及社会保障做出了相关策略,但仍在户籍改革上未实施根本上的保证,2,深圳的户籍制度虽然做到了部分平等,但仍有很多人未能义务后应享有的权利。3,美国做到了户籍平等,鼓励人才流动。
第二个问题:中美实施不同的户籍制度,现行的中国户籍制度已经不适合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继续深化户籍改革。决策者应该制定符合实际的户籍制度,以做到公民平等,福利平等,制度平等。
三,材料三反应了问题:
1,材料一反应了男女性别比例失衡,将会导致社会不稳,人口减少等。根源在于养老思想及无后为大的思想,以及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不良后果。
2,材料二反应了人口减少,及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老龄化严重,劳动力数量下降。根源仍为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了人口,却提高了老龄化。
3,材料三反应了新生代无法全部担负起老龄化的照顾重任,养老福利未能全麦面实施,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逐渐增强。根源在于独生子女政策。
决策者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完善养老福利,未雨绸缪,做到老有所养

B. 谁有2012年4月份自考公共政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资料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行政
一、行政的概念
(一)概念:指各种组织的执行、管理职能。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国家行政,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行政的内容包括计划、指挥、组织、处理、监督等基本要素。
(二)行政的分类考察
1、公行政与国家行政:公行政的范围比国家行政的范围大。
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3、形式行政与实质行政:形以主体分类或以管理为分类。
二、行政与行政国:行政法是随着行政国的产生而产生。**西方的历史文化有关。亚当-斯密,诺齐克最小国家。
三、行政与法治国:政府要服从法律,依法律规定而行。**公民,则法律无规定都可以做。
第二节 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涵义
1、含义: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2、行政关系:指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或接受法制监督而与外部国家机关、组织,个人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相互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指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外部关系。
3、行政权:指宪法和行政组织法授予行政主体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事务的国家权力。
4、行政关系的基本内容:
<1>行政管理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重要规定对行政主体行使职权行为的法制监督,调整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主要规定行政主体的组织、职权,调整内部行政关系;
二、行政法与行政权
1、保证行政主体有效地对社会实施管理,保证国家法律、政策确立的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控制和规范行政权力,,防止行政主体滥用职权,维护国家、社会公益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三、行政法的形式
行政法的特征:行政法在整体上没有统一、系统的法典,由大量的各种分散的法律、法规、规章构成。
第三节 行政法学
一、行政法学的涵义
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分支学科。
二、行政法学的主要内容
1、行政法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
2、行政法的价值与功能
3、行政法的内容与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
5、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行政法包括三大类规范和制度:
1、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和制度 2、行政行为法的规范和制度
3、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法的规范和制度
行政组织法的规范、制度四小类:
1、调整行政组织和职能的狭义行政组织法。 2、调整行政机构和编制的行政编制法 。
3、调整行政工作人员任用和管理的公务员法。4、调整行政设施、国有资产等公务的公物法。
行政法制监督、行政责任、行政救济法的规范制度五小类:
1、行政诉讼法 2、行政复议法 3、行政赔偿法
4、行政申诉、控告、检举法 5、行政监察

C.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生课程有不少选择,哪些是王牌课程呢

您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课程 王牌课程也是大部分人的观点,公认的很好,也不一定就会适合自己

D. 当代美国和中国公共政策的形成构成及其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我自己写了哈,分给我哇。。咦丶小小

公共政策是由不同的部分构成的。一般地说,公共政策在横向结构上是由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和司法决策这三种形式构成的,在纵向结构上是由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构成的。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互有差别,所以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就有所不同。
(一)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美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权分立而又相互制衡。由于国家决策体制与政治体制同构,这就决定了美国的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为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国会在宪法的“授予权力”和“默示权力”的限度内行使其立法权。随着一项议案提出后经过重重关卡,最终获得通过而成为法律,也就是一项政策完成了制定过程而正式出台。
美国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总统决策包括这样几种类型:①立法倡议。总统每年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预算咨文和经济咨文,并就国防、科技、能源、环保、民权、福利等问题提出专门咨文。这些咨文作为立法建议,实际上决定了国会的主要议事日程并最终成为国会的重大立法。②立法否决。国会通过的立法须经总统签署方可成法律。如果总统不同意国会通过的一项议案,他可以用否决文书或者搁置的办法行使立法否决权。否决就意味着不做决策,而决定不采取行动也就是制定政策。③委托立法。在当代美国,国会授予总统的“委托立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④外交决策。总统在外交事务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对外决策不仅可以行使宪法列举的权力和默示的权力,而且可以行使主权国家的“固有权力”。⑤防务政策。总统作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有权为“保卫国家”而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有权在世界任何地区部署军队,有权命令军队作战。另外,国会还常常授予政府机构以正式权力去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选择。
美国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司法决策的形式主要有:①司法审查。美国最高法院有司法复审权。这种正式权力使最高法院能够裁决国会已获通过的某项法律不符合宪法,这项法律从而也就无效。②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裁决的一个非正式规则是维持先前判例的效力。但如果法官作为政策分析者能发现一种适合当前问题的科学的或理性的政策,他们就会推翻原先的裁决,做出新的裁决。③司法命令。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发出司法命令以规定纠正不公正情况的办法。司法命令是以宪法或法律为依据的,其适用范围广大,跟其他形式的公共政策一样对美国社会、经济、政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
(二)中国: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1.党的政策
就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而言,当代中国的共产党组织与其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党,不如说更接近于一般意义上的政府。也就是说,共产党组织事实上成为一种社会公共权力,而且是各种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的领导核心。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组织为首的所有履行当代中国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机构的决策与执行的过程”。
在当代中国的现行政治体制中,党的政策以两种形式成为公共政策;①直接的形式。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通过的政策性文件,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1978年12月22日通过),以及党的主要领导人发表的一些重要讲话,如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都是直接采取政府行为而贯彻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中的。②间接的形式。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开始强调“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荐重要干部。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
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类型:第一,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1981年3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1982年2月9日),等等。政策宣示的这种方式在中国政治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第二,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举例来说,198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国家机构精简问题,邓小平做了《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提出了机构改革的政策要点。国务院据此拟制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初步方案、国务院部委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直属机构改革方案,并先后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1982年3月)、第23次会议(同年5月)、第24次会议(同年8月)审议、通过。第三,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例如,全国人大刑事立法,就是以党的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为总的立法原则。总起来讲,赋予党的政策以国家政策、政府政策的形式,使之定型化、规范化、法制化,是党更有效地实现其对国家和政府各机构的领导以及在社会生活各领域贯彻其主张的基本途径。
2.人大决策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而是高于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大在立法上享有最高权限,其立法权限的行使不受任何制约。立法是人大的首要职权。人大决策主要采取如下几种形式:
(1)宪法。根据现行的1982年宪法,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有权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对宪法的每一次修改和解释都意味着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大变动。
(2)基本法律。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其他的基本法律。宪法只确定国家制度各个方面的基本原则。要保证国家制度真正体现宪法精神和按照宪法确认的基本原则来构造,就必须将这些基本原则用基本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
(3)法律。这里不是指一般意义的法律,而是指特定意义即现行宪法所界定的意义上的法律,其确切含义是指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为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不属于基本法律性质的其他法律。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国是单一制国家,进行地方立法通常只是执行国家立法和补充国家立法的结果。根据宪法对立法体制所作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委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大批准后施行,并报省、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其中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5)人大决定。人大有四大职权,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作为人大决定权行使的结果,就是决议、决定、命令、条例等的制定和颁行。具体而言,“人大决定”包括:第一,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决定权的那些行为。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有权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预算,决定国务院各部委的设立、撤销或合并;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戒严等等。显而易见,这些决定权的行使就是国家在做出重大决策。第二,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人事任免权的行为。人事任免权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免职、撤职等诸种权力。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这项权力所涉及的范围,就是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
第三;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宪法明确列举的监督权的行为。人大监督权的对象是指那些由人大及其常委会产生并向其负责的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组成人员。全国人大还对国家主席、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监督。由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所以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也属于其监督权所指向的客体。人大监督权不仅是一种了解情况和检查、监督的权力,而且有一定的处置权,能采取有法律效力的强制性措施。显而易见,决定行使处置权、采取强制性措施,就是国家在做出决策。第四,地方人大中除了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者外,其他县以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乡(镇)人大做出的全部决策。
3.行政决策
(1)行政法规。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另外,国务院还可根据全国人大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从国务院立法的情况来看,行政法规与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在实质构成要件上尚未做出明确规定,而在形式上则做了区分,即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以国务院文件或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形式发布。(1)和(2)被统称作“国家政令”,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但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则被认为是政策性文件,而不是法规。
(3)部门规章。现行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在立法实践中,主管各项专门业务的国务院各直属机构也行使国务院各部、委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的类似权力。
(4)地方性规章。根据现行宪法和地方政权组织法,地方各级政府中,有权制定规章的只是法律明确授权的地方政府,即:①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②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③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这三类地方政府制定的规章有等级效力的差异: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的规章高于②、③类政府制定的规章。另外,“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国务院批准的计划单列市的政府与省政府是平行关系。以此推论,计划单列市的市政府制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规章与省政府制定的规章处于同一效力等级上”。
(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凡被宪法和地方政权组织法授予一定的立法权限者,除制定地方性规章外,还有权“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其他未被授予立法权限者,虽不能制定规章,但也有权“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议和命令”。县以下政府即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则被地方政权组织法规定为具有“发布决议和命令”的职权。
(三)纵向结构: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以决策者即公共权力机关的层级或纵向结构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成中央政策(国家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是地方政权与地方政权体系中处于最低一个层级的国家政权即基层政权所做的决策。各个层级的地方政权以及基层政权都只能在其各自管辖的特定地域范围内行使权力,地方政策、基层政策是地方政权、基层政权行使权力的基本表现形式。因而,地域性是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与中央政策(国家政策)的一个根本区别。这里的地域性指的是这种政策的有效性只能在制定这种政策的地方政权、基层政权所管辖的特定地域范围内有效,一旦越出这一空间范围就完全失去效力。
第—,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作为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其目标、方向和行为规范为中央政策所决定,所以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正如刘少奇指出的那样,“对于中央政策,只能在切实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的前提下,加以具体化,决不允许借口‘情况特殊’、‘因地制宜’而任意修改,甚至拒不执行”。这是当代中国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关系的第一个也是其根本特点。
第二,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1)直辖市→区(地级);(2)直辖市→区(县)→乡(镇);(3)省(自治区)→县(市)→乡(镇);(4)省(自治区)→市(地级或副省级)、自治州(地级)→县(市、区、自治县)→乡(镇)。但是,从地方政府权力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在直辖市可视作三级制,因为在市一区这种两级结构形式中还隐含着街道办事处(县级)。
与地方政府的层级相一致,地方政策可划分为省政策、市政策、县政策、乡下策。鉴于处于最低层级的乡政府不具有政策制定的功能,或者说决策功能不完全,而基本上是执行政策,所以我们将乡政策从地方政策中划出,另称为“基层政策”。所谓基层政策,就是乡级政权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针对本辖区的具体情况所做的决策。这样,我国的地方政策在更确切的含义上指的是省级、市(地)级、县(市)级这三级政权分别制定的政策。三级地方政策的制定都须以中央政策为指导,同时它们之间又存在着阶梯式的等级关系:省级政策决定着市级政策,市级政策又决定着县级政策。
第三,在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的中国,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仍具有一定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表现为:其一,地方政策、基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对中央政策能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效果、实现政策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如果地方政策、基层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从普遍的情况来看都质量不高,那么中央政策就不可能实现其预期目标。其二,中央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综合各地方政策、基层政策中具有普遍性、反映某一政策问题的国情特点的内容,“有些中央政策本身就是在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政策的内容而形成的”。
第四,当今世界各国(国土狭小、人口不多的国家另当别论),不管采取哪种国家结构,其中央政策(国家政策)为了适应全国各地方,都只能是一些原则规定,可称之为宏观政策。与这种宏观政策相比,地方政策具有明显的中观性。这种中观性主要表现为:地方政策对中央政策而言,它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是贯彻落实中央政策的一种重要措施和形式;对地方政府所管辖的部门和下属单位而言,又是一种原则和指导。

E. 谁有自考公共政策2013年4月试题的答案

1.D 2.C 3.B 4.A 5.C 6B 7c 8D 9C 10B 11D 12B 13C 14c 15A
16D 17C 18B 19A20 A 21ABCE22.BCDE23ABC 24ACE25BCD

26、简述大众传播对政策议程设置的影响
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议程设置功能是媒介的一种能力,通过重复性新闻报道来提高某议题在公众心目中《传播学教程》里有详细记载。 简单的说就是 由媒体设置舆论的切入点!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27、简述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
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象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
(2)积小变大变原则?从形式上看,渐进决策?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变化。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
(3)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势必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型,因其所具有的固有缺陷,同样也遭?到了不少学者批评。人们认为,这种模式在社会稳定,变迁速率缓慢?还比较适宜。但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理性?决策模型所要求的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达到的,而渐进?决策模型虽与实际决策过程相近似,但只适用于稳定的社会中。

28、简述危机决策的特点及其构成要素
特点:
1决策目标动态权变
2决策环境复杂多变
3决策信息严重不对称
4决策步骤非程序化
构成要素:
(1)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倜然性、急剧性和高度威胁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
(2)可供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
(3)事态可能危及决策主体的根本利益
(4)高度的不确定性:原因、过程及后果很难预料

29、简述政策接续的含义及其在政策过程中的意义。
答:以政策问题为中心,努力保持政策目标稳定和连续的行为和过程,其形式通常表现为旧的政策,政策执行程序和组织所替代,政策连续是政策稳定性,连续性与政策调整,创新的同意,即在政策变动或调整中保持政策的接续,在接续中进行政策的变动或调整,政策接续的经意义有(1)政策接续有利于保持政策的稳定(2)政策接续有利于政策变动的实现(3)政策接续有利于获得社会对政策的认同

30、试述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的内涵。
答: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执行“上下来去”模型,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的政策执行研究路径。这一路径认为,在当代中国的政策实践中,政策主体在政策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并采用先做政策试点,即将政策进行局部实验,然后再全面推广的政策实验方式。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上下互动过程,因此,我们从总体上将之称为“上下来去”政策执行模型。它具有以下内涵:(1)政策执行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2)政策执行是一个“实验-推广”的过程。(3)政策执行是一个“执行-总结”的过程。

31、试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
答:一,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因素1,公共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1)公共政策中许多政策的目标无法量化(2)大多数政策都有多重目标,甚至有些事相互冲突,矛盾(3)政策目标可能在执行过程中因政策问题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调整(4)支出制定者和执行者可能人为 的用含糊的不确定的形式来表达和说明政策目标,以增加应变能力。(5)不少政策目标在冲突和拖鞋中达成无法全面分开和客观公正评价(6)支出制定者和执行者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不得不做出决策和实施政策是,往往难以明确确定和政策目标。

32第一个问
答:管制功能
1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的行为,就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
2可以加大交管部门对高速公路的进出口,对驾车新手管控力度,
使11号令对其有管制功能通过条文规定表现出来
使违规情况得到惩处,建立合理的交通管理制度,加大交管部门的管制力度
加强交通管制,整顿交通秩序,规划交通

33 (1)第一,时间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第二,政治权威领导人以及专家学者预测性发动
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与过程
(2)首先,院士制度中的弊端日益严重,院士在媒体上进行披露

然后后再院士大会的报告中多次提出问题

之后再媒体中开始大幅度曝光
再由院士们进行科学调研提出院士制度的报告
最后进入决策议程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顺便也请您帮忙采纳下,祝好人幸福一生!~

F. 今年4月份的自考行政管理专业大家都考什么课程啊

自考本科行政管理的课程主要包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内社会学概论、当容代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公务员制度、公共政策、行政组织理论、领导科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毕业论文、英语(二)、财务管理学(选考)、企业管理概论(选考)、行政管理学(选考)、公文写作与处理(选考)、机关管理(选考)

2020年4月份要考的科目有:

4月11日上午:00024普通逻辑、00318公共政策、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月11日下午: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月12日上午:01848公务员制度、00321中国文化概论

4月12日下午:00015英语(二)、00034社会学概论 网页链接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G. 我国公共政策的案例有哪些

案例:

一、由于供暖需求大幅增加,河北省天然气供应处于严重紧张状态;

二、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城区发生供暖迟到现象。问题出现后,河北省紧急实施天然气需求侧管理机制,及时启动天然气供应橙色预警;临汾市各级干部也加班加点攻克难关,全力做好供暖扫尾工作。

相关政府部门的及时应对、务实举措,回应了老百姓的民生关切,在冬日里传递了暖意。情况虽已好转,但在清洁取暖的大趋势下,天然气供应紧张、供暖不顺畅等问题,值得重视与反思。今年冬季,北方部分地区加快推进“煤改气”。

环保部划定的“禁煤区”,也迎来第一个冬天。天然气需求量短时间内激增,考验供给能力;取暖、燃烧设备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时间长、成本高,无法一蹴而就。两种因素相互叠加,导致部分家庭遭遇供暖困难。

(7)公共政策4月扩展阅读

现实中,公共政策往往难以一步到位,谋划决策需要多一些全局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公共政策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以“煤改气”为例,政策上游对接我国乃至世界能源市场,下游的政策效果则事关居民取暖、企业生产、环境治理等多个领域,可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制定决策切不可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而需要进行全面、系统、多维度的分析研判,做好应急预案。

同时,落实公共政策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譬如,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历史过程,善用“巧劲”才能事半功倍。

H. 自考《行政管理》的各位大仙来帮帮我吧!我到底先报哪个呢

我那时候考的是公共政策 企业管理概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三回门其实没太大区别的,都是文科靠答背的,不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内容多点而已,你要真心想一次过了我建议你选 公共政策 企业管理概论这两本内容比较适中,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内容比较多估计来不及看了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