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依法治县中普法的作用

依法治县中普法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1-03-02 12:52:19

㈠ 六五普法的重要意义

“六五”普法规划指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强调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在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执政的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至关重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对于全民普法具有重要表率作用。因此,规划提出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抓好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规划强调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结合公民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同时,“六五”普法规划提出要加强公务员在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与履行职务相关法律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法制培训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把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情况作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要加强事业单位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要加大对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深化农村“两委”干部法制培训,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农民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他们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

㈡ 谁执法谁普法在加快法制政府建设中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要弘扬法治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从制定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我国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法律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治信仰,一个社会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法虽立而难行。
只有把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意识置于法治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让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在社会运行中生效。
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主任程斌:人民群众在实际生活中不但要用好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要用法律约束好自身的行为,把法律融入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通过宣传增进群众了解法治
信仰不会自发产生。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只有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社区等方式,深化和创新法治宣传,扩大和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了解,才能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领导干部引领法治信仰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近些年来,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一些贪赃枉法、违法违纪插手干预司法个案等现象依然存在,侵蚀着法律的权威,损害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
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体现出对法治的忠诚和捍卫,不违法行使权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违法者受到惩处,才能引导群众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之风,坚定法治信仰。
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
法治建设有赖实践。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感知,很大程度来源于切身体验。完善和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全社会尊法守法必然渐成风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于安:“全会决定把加强和规范公共服务提到很高的位置,是为了最大程度实现社会公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提出‘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将使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都得到极大扩大。这是以法治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具体体现,也是党中央以极大的政治勇气,直面重大矛盾和问题作出的重要决策。推进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为社会法治的实现创造一个基本条件,避免法律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使每个人得到的法律服务更加充分。”
据新华社电
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5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
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引导和监督其依法开展活动。
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关系、宗教关系和谐。
健全统一
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
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强化行政机关解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
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绝不允许其形成气候。依法强化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影响安全生产、损害生态环境、破坏网络安全等重点问题治理。
■ 解读
不得挤占减少
法制教育课时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10月25日,教育部党组就在开会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时,要求认真研究教育系统贯彻四中全会《决定》的具体举措,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
此外,2014年教育部工作要点中,也要求继续推进中小学教师全员法制培训,加强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络建设,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实际上,去年教育部就和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全国普法办等部门联合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大中小学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
其中,中小学要落实好《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中的法制教育内容,相关部门支持中小学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有针对性地渗透法制教育,在安全、环境保护、禁毒等专题教育中,突出法制教育。
各级学校还要保证法制教育时间,不得挤占、减少法制教育课时和法制教育活动时间。并积极探索在中小学设立法制教育专职岗位,鼓励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
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㈢ 如何发挥法院在依法治县中的作用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在依法治县中应发挥好哪些职能作回用,经过调研,认为主要应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丰富的审判实践为基础,在立法和决策中发挥参谋作用;
二、以抓好行政审判为重点,充分发挥行政审判工作职能作用,支持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三、抓好各类案件审理及执行工作,依法调节好各种社会关系,强化监督机制,以公开保公正,确保社会稳定;
四、以法制宣传为职责,配合有关部门多渠道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推进普法工作;
五、坚持不懈地抓好法院队伍的政治思想建设,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努力提高法官素质;
总之,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作为执行法律的最终裁判者,在依法治县中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司法公正,为推动依法治县工作顺利开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㈣ 全民普法的意义目的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作为中国参加21世纪国际竞争的优质人才,具有相应的法律知识,扎实的法律观念和较高的法律素质没有它,他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树立法律规则和法律观念的质量,可以使大学生建立社会主义公民身份,增强公民作为主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关注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它可以帮助您遵守法律并带头研究法律。使用和减少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它在改变我们多年来鄙视法律的精神以及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方面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的大学生不仅需要了解法律知识,还需要加强法律规则和法律素质观念。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国家的长期稳定,法治的实现以及法治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尤其重要。

(4)依法治县中普法的作用扩展阅读: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树立法制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法制教育。人的法律素质不是自愿形成的,而是必须自觉培养的。培训的内容有两个方面: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念和价值观;传播常识。对于大学生来说,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念和价值观的教育是重中之重。


我们为大学生提供法制教育。大学培养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当今社会需要各种素质的人才。法律素质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社会全体成员必须学习、理解、遵守和从事合法的生产、生活和一切活动。必须把它放在法治的道路上。

㈤ 谈谈你对依法治县,以德治县的认识

依法治县与以德治县
依法治县与以德治县的有机统一是安泽县在普法工作上的一大创新,一个特色。安泽县人口虽然不多,但来自全国16个省167个县,不同的地域文化及历史沿革,造就了不同的风俗习惯。经过几年的探索,他们发现要使人员构成较复杂的安泽群众互敬互让、携手共进、崇尚法治、追求和谐,就必须走具有安泽特色的普法之路,将法制文化与传统道德完美融合,将法律知识与乡土文化有机结合。
“一事一议”与“点题”公开
安泽县在加强农村普法教育的基础上,着力从三个方面推进依法治村工作。
“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行有效激发了老百姓参与建设的热情。全县各乡村,大到架桥修路,小到环境卫生,都要经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决定,村民代表直接参与监督。村务透明度有了明显加强,凝聚村民智力,合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始终保持了在全省、全市的领先态势。目前,全县群众依法参与集体事务率达到90%以上。
在定期公开村财务收支情况的基础上,安泽县各村实施了村务“点题”公开新办法。即群众如果对村里政务、财务等事项有什么疑虑或建议,只需写个纸条或打个电话,就会在15日内得到真实、详细、公开的答复。“点题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村委换届选举中,全县有89个村一次选举成功,一次选举成功率达到86%,成为安泽干群和谐的又一佐证。
“433模式”与平安建设
经过多年实践,安泽初步摸索出了“四级民调、三站式办访、三级书记接访”这一具有安泽特色的“433”和谐共建大格局。“四级民调”就是由乡、村、组、调解员四级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负责、逐级调解”的基层民调组织;“三站式办访”就是以村设民事调解室、乡村民情分析协调会、县设民情现场办公会为体系的层级办访网络;“三级书记接访”就是引申所有“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常态化开展“县乡村三级书记大接访、职能部门大办访”活动,采取“三级书记带头接访、县级领导轮流接访、职能部门联动办访、领导干部定期约访、包村干部主动下访、严格考核检查督访”的“六访”举措,变“关门等访”为“公开接访”、变“随机接访”为“值守待访”、变“孤军作战”为“整体联动”、变“寻访领导”为“预约群众”、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近年来,通过“433”的和谐共建模式,全县民事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9.3%,全年近300起民事纠纷全部化解在基层,无一起激化纠纷和上交纠纷。

㈥ 什么是法治,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顾名思义,法治就是"法的统治"。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 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它要求作为反映社会主体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并在全社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贯彻。

法治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式, 要求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均依法而治, 即管理国家、治理社会, 是凭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 这种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权威, 不是靠掌权者的威严甚至特权, 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中国,"法治"和"依法治国"这两个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国实际就是法治的另一种表述,二者之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要全面认识法治的内涵,必须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法治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与民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法治与民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民主促进法治,法治保障民主。法治强调用法律治理国家,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超然于政治体系之外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需要民主以保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与此同时,法治通过规范政治行为、协调政治关系、解决政治问题等方式,保障民主在政治中的参与性以及民主权利的实现,促进民主政治生活的良性运行。

(二)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法治,对于限制政府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法治中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国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权利奠基石

(二)法治是市场经济的护航员

(三)法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

(四)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五)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

(6)依法治县中普法的作用扩展阅读

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

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们的法治却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在理论上如何印证现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现实的法治实践中确实存在缺少政府和民众的有效“互动”。

冷静地思考分析和对“依法治理”现状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缺少这种“互动”的现实表现,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对于自身的权利不知道,知道不执行,执行不彻底,导致了21世纪初的这个结果。民众们在经历义务教育之后,依旧对于介绍法治的课程并不重视,法治观念、理念很难进入民众内心。

使得法治推动成为看似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

法治是依据法律的治理。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㈦ 乡镇干部在依法治县中发挥本职作用

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面向全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首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为司法行政工作全面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四中全会公报中涉及司法行政机关职能的工作就有十余处,这在我国法治建设历史上是少有的。可以说,全会对司法行政作出新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司法行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其次,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治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在加快推进依法治县(区)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处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部,其职能涵盖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法治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保障性和服务性作用。如,司法行政机关通过法制宣传、法制教育,教育公民知法守法,培养社会主义法律人才,提高了全民的法律意识;律师、公证为各级党委、政府担当法律顾问,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增强了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为部分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通过人民调解,减少矛盾纠纷,为经济建设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总之,司法行政工作在依法治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用法、守法良好风尚,促进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司法行政系统长期承担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建设职能,在法治建设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培育了一批法治实践工作的行家里手。因此,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治建设的主要实践者,在依法治县(区)工作中具有自身独特的职能优势,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依法治区的工作实践。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