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依法行政
A. 国家对养猪扶持政策
我有很多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从,养猪内幕资料网,里面下载下来的,如果你不想自己去下载的话可以给我下邮箱,我发给你。不过还是建议自己去下载下,因为这样更符合个人需求。
B. 什么畜牧业体系建设
兽药采购网不知道你想知道的是哪一种体系的建设,只找到了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相关内容了。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面阐述了我国建设畜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等方面。
目前,我国畜牧业标准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畜牧业标准对于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畜牧业标准管理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为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业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有些省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业标准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
标准制修订工作全面展开。2004年,农业部组织制定了《2004—2010年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规划》,对标准制修订做了全面部署,全国标准化工作加快推进,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以国家标准为龙头、行业标准为主导、地方和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四级标准结构。“十一五”期间,我国共发布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77项,其中国家标准94项,行业标准83项。目前,现行有效的畜牧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680项,基本覆盖了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主要涉及品种、营养需要、饲养管理、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畜产品加工等方面。
标准推广应用逐步深入。“十一五”期间,农业部和各省区组织举办了100多次畜牧业标准及标准化知识培训班,培训人员8000余人次,畜牧业标准的推广应用逐步深入,畜牧业标准化水平逐步提高,为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2010年,全国创建了1555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通过示范带动,促进了畜牧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种猪常温精液》、《牛冷冻精液》以及系列畜禽品种标准的颁布实施,为种畜禽质量监管、畜禽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际标准为参照,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管理为链条,建立健全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开放有序、科学统一、运行高效的畜牧业标准体系,为建设现代畜牧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构建原则:政府推动。各级政府和畜牧业行业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大力推动畜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畜牧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市场引导。畜牧业标准的制定要适应市场需求,为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技术支撑,为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提供服务。与国际接轨。在加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经验的同时,努力将我国优势技术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推进“国际标准本地化”向“国内标准国际化”转变,提高我国畜牧业标准的先进性。强化应用。以规模化养殖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它们的主力军作用,提高标准使用率,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提升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我国畜牧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基本框架:畜牧业标准体系包含肉产品、禽蛋产品、乳产品、毛绒皮产品、蜂业、草业等6个领域。前5个领域按照全程标准化的要求,以产品为核心,以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为链条,由10个类别组成,具体分为:名称术语符号等基础标准,养殖环境要求及其分析测试方法,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种质相关的检验和评价方法,机具、器械等投入品质量要求及评价鉴定方法和使用规范,饲养管理过程规范,产品加工环境、工艺、技术条件,产品质量要求、等级规格及分析测试方法,安全限量及分析测试方法,包装标识,贮运规程或规范。草业领域围绕满足依法行政需要、保护生态及为畜牧业提供优质安全饲草料为中心,由5个类别组成,具体分为:名称术语符号等基础性标准,环境与基础设施,资源管理,生产与加工,质量与控制等。
主要内容:在摸清现行有效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十二五”畜牧业标准制修订目录。
名称术语符号等基础标准(简称“基础”):是指行业术语、符号以及通用的技术通则。现行有效的标准6项,正制修订5项,计划制定3项。
养殖环境要求及其分析测试方法(简称“环境”):是指畜禽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计、畜禽场环境质量、畜禽场废弃物的排放、监测及利用等标准。现行有效的标准27项,正制修订24项,计划制定14项。
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种质相关的检验和评价方法(简称“种质资源”):是指品种标准(地方品种必须是列入国家品种志的品种,培育品种是经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认可的品种)、精液及胚胎的产品标准及其生产技术规范、繁育技术、种质资源的检验及评价等。现行有效的标准115项,正制修订78项,计划制修订205项。
机具、器械等投入品质量要求及评价鉴定方法和使用规范(简称“投入品”):是指畜牧兽医器械、禽蛋加工设备等的质量要求及评价鉴定方法和使用规范。现行有效的标准49项,正制修订2项,计划制修订3项。
饲养管理过程规范(简称“饲养”):是指种畜禽营养需要、生产性能测定、生产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及规程等。现行有效的标准43项,正制修订14项,计划制修订37项。
品加工环境、工艺、技术条件(简称“加工”):是指初级加工畜产品加工环境、工艺及技术要求。现行有效的标准30项,正制修订8项,计划制定9项。
产品质量要求、等级规格及分析测试方法(简称“质量”):是指初级加工畜产品标准、产品分级规格以及有关初级加工畜产品品质指标的检测方法等。现行有效的标准228项,正制修订39项,计划制修订34项。
安全限量及分析测试方法(简称“安全”):是指畜产品中农药、重金属、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及检测方法。现行有效的标准84项,正制修订19项,计划制修订11项。
包装标识(简称“包装”):是指初级加工畜产品的包装标识的规程或规范。现行有效的标准5项,计划制定4项。
贮运规程或规范(简称“贮运”):是指种畜禽活体及冷冻种质资源和畜产品贮藏运输的规程或规范。现行有效的标准4项,正制修订2项,计划制定4项。
草业-名称术语符号等基础标准:草业专业术语、符号及基础性技术通则的标准。正制修订1项,计划制定1项。
草业-环境与基础设施:是指草原的生态环境以及草原建设的基础设施等标准。现行有效的标准2项,计划制定1项。
草业-资源管理:是指草原监测与评价、草原特色资源、牧草种子资源、灾害与控制、草原管理等标准,其中灾害包括火灾、雪灾、虫害、鼠害、病害、草害等。现行有效的标准20项,正制修订28项,计划制修订26项。
草业-生产与加工:是指品种改良、种子或牧草或草坪的生产与加工等标准。现行有效的标准18项,正制修订1项,计划制定20项。
草业-质量与控制:是指常规检验、抗性检验、残留物检验、检疫规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贮运等标准。现行有效的标准49项,正制修订28项,计划制定29项。
目前标准化工作中还存在着标准建设投入不足、质量不高、体系尚不完善、推广应用程度低等问题,还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畜牧业标准工作的经验,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各项措施。
加大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投入。推动畜牧业标准制修订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在保证标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有条件的企业出资制修订畜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启动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复审工作,加快完善畜牧业标准体系。
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监督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一是严把立项关。要以《规划》为基础,充分论证,认真审核承担单位的技术储备、研究基础及首席专家的专业技术能力。二是广泛征求意见。每个标准形成送审稿前,要在科研院所、教学机构、检测部门、技术管理部门及企业等不同类型单位进行征求意见,充分采纳合理性意见或建议。三是严把审查关,要重点对标准文本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
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多渠道宣传普及畜牧业标准化知识。加强畜牧业标准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强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标准化意识,促进畜牧业标准的推广应用,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全国畜牧总站质量标准与认证处提供
C. 如何加强畜禽防疫工作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 提高动物防疫质量
畜牧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动物疫病、畜产品安全等问题的制约,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是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来解决,强化动物防疫监督、严格执法、规范动物防疫秩序,才能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实施、才能维护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动物防疫工作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国,要提升畜牧业的生产潜力和国际贸易能力,必须在国际竞争全世界范围的背景下,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动物防疫体系和工作能力,以满足畜牧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最终促使我国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并使畜牧业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产业和标志产业。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和管理,重视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工作,使动物防疫工作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社会管理、执法和政府行为。
目前,动物防疫监督工作正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 基层广大动物防疫监督人员的技术水品和知识更新问题。畜牧兽医工作环境艰苦,兽医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知识水品、技术理念、工作观念落后、知识更新不快,这些都落后于实际工作的要求。
第二、 各级领导、政府对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认识问题。一方面虽然认识到畜牧业是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但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群众抵御各种养殖风险的能力差,各级政府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扶持,造成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另一方面动物防疫监督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经常发生的违法行为(如私屠乱宰、逃避检疫等),缺乏有效的行政处罚依据。三是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体制不健全,造成管理混乱。
加强动物防疫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认真组织搞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以及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政策的宣传,使群众对于动物疫病的防范措施和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主动履行义务 ,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是强化培训工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举办动物防疫执法培训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和岗位练兵活动,更新知识,对典型的违反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案件进行研讨,总结经验,精益求精, 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动物防疫监督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责任追究制度和动物防疫行政执法考核制度及相关激励机制,公开执法程序,公布监督电话,让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四是实行动物防疫监督目标化管理,认真完成各项监督执法工作。要针对工作重点、难点、热点,展开专项检查和整治,在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加大对管理相对人遵章守法情况、动物防疫、检疫等工作的督查力度,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畜牧部门与法院的联系和工作沟通,增强法院对畜牧执法工作的帮助和支持力度,建立监督检查档案,规范动物防疫监督执法行为。五是争取做到动物防疫监督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不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按照农业部《关于全面实行动物防疫网络化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建立证章、标识等发放管理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及疫情动态网上传输,进一步提高动物防疫监督系统的快速反映能力。
在畜牧业健康发展的背后,必须有日臻完善的动物防疫监督新体系。动物防疫监督工作是防止动物疫病流行的重要举措和根本保障,各级部门应互相协调,理顺关系,健全机制,使动物防疫监督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为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D.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
这个专业资料什么的最难找,还好当时学长给的文'方网,很多这方面专的范文可以参考,专业属啊
浅谈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经营
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的合理构建探究
浅谈影响中职类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率的因素
畜牧兽医科技推广与经营服务
基层畜牧兽医技术管理体制创新探析
我国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畜牧兽医类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评析
和平解放以来的西藏畜牧兽医事业
新形势下畜牧兽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培养初探
畜牧兽医科技期刊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畜牧兽医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探讨
高职高专畜牧兽医专业多媒体教学效果调查与分析
对提高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综合素质问题的思考
E. 十万火急畜牧兽医站机构改革试题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近两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5月1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内容等作出了明确规定;11月16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要确保畜牧兽医队伍的思想稳定、人员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11月19日,国务院公布实施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为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提供了更具操作性、更有约束力的法律武器。9月26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各地原则上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兽医管理体制调整改革工作。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全省总体推进的速度较慢,大部分地市没有拿出实施方案。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是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关键时期,防控工作任务较重;另一方面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改革意见只是原则性意见,对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分流安置、退休退养人员待遇及改革成本分担等没有明确的指导意见。
据调查,全省共有乡镇畜牧兽医站934个,职工总数14238人,其中在职的9167人(编内6961人,编外2206人),退休退养的5071人,有427个乡镇站处于亏损状态。以泰州市为例,全市共有100个乡镇,职工总数2635人,其中在职人数1657人(编内919人,编外738人),退休、退养978人。目前,全市乡镇畜牧兽医站在职在编人员档案月工资平均1367元,实际月平均工资收入890元;在职编外的月实际平均工资收入615元;退休人员月平均生活费应发1173元,实发779元。地区间和乡镇间工资收入差异较大,如海陵区、靖江市大部分退休人员能领到全额养老金,而兴化、姜堰市乡镇退休人员420人中有104人只能领取不足300元的养老金。兴化市245名在职在编人员平均月工资仅为507元,在职编外人员337元,退休人员464元。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文件规定,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后,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性质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根据泰州市畜禽饲养量、管理服务范围和防疫检疫工作的实际需要测算,改革后约有800人左右上岗,有800人左右需分流安置,978名退休、退养人员的待遇需落实。据初步测算,这次改革后泰州市乡镇新录用上岗人数全额拨款年需增加财政支出约1200万元、分流人员安置一次性支出约2000万元、退休退养人员待遇的落实年需增加财政支出约800万元。由于新设立乡(镇)畜牧兽医站是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等实行统一垂直管理,有关费用基本应由县级财政承担。而目前县级财政比较紧张,负担改革成本较困难。为加快推进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建立起统一管理、依法行政、高效运转的兽医管理工作体系,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调整省级地方财政扶持政策。建议省财政设专项资金,提高基层兽医人员待遇,支持改革工作,待各地改革到位后一次性给予专项补助。建议支持兽医职业从业准入监管和兽药执法,建立和完善不同层面、不同所有制及结构合理的兽医诊断实验和兽医疾疗服务机构,保障有效运行。支持重大疫病的扑灭计划、动物产品的药物残留监控,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关的技术支撑机构。
第二、加强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议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全省兽医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编制测算原则、人员录用及分流安置办法、原乡镇站资产处置、退休退养人员待遇及改革成本分担等问题,指导各地开展兽医体制改革工作。并整合社会兽医资源,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执法和技术支撑工作体系,实行精简、高效运作。
F. 农业局的二级单位是哪些
农业局内设二级机构有以下十二个:办公室、政策法规科、计划财务科、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科、市场与经济信息科、科技教育科、种植业管理科、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畜牧兽医办公室、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人事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拓展资料:
农业局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机械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研究拟订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拟订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
(二)研究拟订当地农业有关产业方面的管理办法、规定等,引导 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产品品质的改善;研究提出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及财政补贴的政策建议。
(三)研究提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导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和政策,指导农村集体土地承包和集体资产管理,调节农村经济利益关系;管理农业劳动力和指导其合理转移;指导、监督减轻农民负担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
G. 如何通过加强依法行政来推动农村环境管理工作
一、完善农村环境法律、法规,使农村环保有法可依
我国现行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等主要是针对城市、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制定的,有的法律、法规对农村环保虽有原则性规定,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相关排放标准还存在空白,已不能适应环保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农村环境管理面临无法可依的窘境。
《环境保护法》未提及农村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法》未涉及农村生活污水防治,使农村生活污水成为法律“真空地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但当前地方法规严重滞后,全国农村每年2.8亿吨生活垃圾大多属于随意倾倒;对于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等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责任主体,也使得相关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是目前农村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目前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适用范围只针对集约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对于规模以下养殖场或养殖户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和环境标准,给实际监管带来困难。
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出发,应结合农村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将农村和农业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制订、修订纳入立法规划,加快制定修订速度,使农村环保工作有法可依。
二、强化农村环境执法监察,使农村环保有法能依
环境执法监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检验政府环境管理水平和效果,可以检验企业执行法律、法规是否到位。而长期以来形成的环保城乡差距,使得农村环境执法能力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环境法律、法规有效发挥作用。
这种能力不足首先表现为农村环境监管机构不完善。目前多数省级、市级环保部门还没有负责农村环保的专职处室,县级及以下基层环保部门力量更为薄弱,95%以上的乡镇没有环保机构。
如河北省某市所有区县级环保局均没有专职负责农村环保工作的部门,农村环保工作职责划分不统一,有的在自然生态科,有的在污控科,有的在环境监察大队,还有的县在人事股;全市10个区县环保局中有3个环保局没有专职农村环保人员。
能力不足还表现为执法监察能力欠缺,农村环境管理缺乏必要的监测、监察设备和能力,无法有效开展工作。
在现行体制下,应完善和加强县一级农村环保监察机构,根据当地实际需要明确负责部门,通过保证必要的工作人员数量和培训机会、完善硬件设施来加强执法能力,使农村环境管理有法能依。
而作为环境保护部派出机构,加强农村环境执法督察,保证农村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力,则是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开展农村环保工作最实在、最直接、最有效的着力点。
三、提高涉农规划环评执行率,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参与决策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环保部门常反映,由于不掌握主导权,造成对许多农村环保工作难以有效介入。例如:农业面源的治理涉及到化肥、农业、农膜等生产资料的使用管理,这往往属于农业部门职能范围;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涉及水源地选址、建设属于水利部门职能范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理工程属于建设部门职能范围等。那么,是不是各级环保部门只能被动开展农村环保工作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等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上报审批前组织环境影响评价,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也已于2009年颁布实施,这是法律赋予各级环保部门的责任和权力。只要对各级政府部门重大涉农规划严格履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规划环评执行率,做到有法必依,就能将环境保护纳入农村经济政策目标,从而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参与决策作用,避免成为看客的尴尬。
农村环境管理任重道远。只要我们能在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执法等环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能依、有法必依,使依法行政既成为各级环保部门开展工作时的有力武器,又成为广大群众和舆论监督政府是否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客观准绳,就必将有力推动农村环保事业的大发展。
H. 畜牧业基本建设项目哪些需要调整优化,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从宏观上分析我县畜牧业发展中的优势、潜力、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我县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优越的地理环境。我县位于宜、泸、自贡三市交界地,畜产品消费市场大,交通通讯便利。北乡地势浅平,南乡山高多丘,除高原、高寒畜禽不适宜饲养外,其余畜禽皆可。我县天然草场(草坪)多分布于南乡,适宜规模放养草食家畜。在动物疫病防治上可凭借长江天险,最大程度屏蔽疫病传播。是一个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
2、丰富的畜种资源。畜种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我县畜禽品种资源丰富,各种畜禽养殖专业户比比皆是,有XX黑山羊、XX麻鸭、花边鸭、长白、约克等二杂母猪等名优品牌;此外,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宣传、推广,目前我县小家禽、肉兔养殖业也取得长足发展;奶牛及肉牛产业已处于起步阶段。
3、充足的饲草资源。目前,全县天然牧草及人工牧草共计36万亩,可载畜量为8.61万牛单位。就目前畜禽养殖量来说,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除现饲养的牛羊兔3.18万头单位外,尚可增养山羊36.2万只。加之开发冬水田、果树下、冬闲地的荒坡种植高产、优质牧草,推广饲料青贮、微贮、秸杆氨化利用,增强饲料来源,大有潜力。
4、良好的品牌资源。我县经多方努力,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具有以下一些品牌资源:一是我县是全省20个优质生猪出口基地县之一;二是我县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缓冲区建设县;三是XX县是全省无公害生猪、肉羊生产基地,全国无公害猪肉产品认证;四是我县是省畜牧食品局确定的全省10个畜牧兽医信息联系点。这些品牌资源是XX畜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5、龙头企业产销两旺。一是XX高金食品有限公司。日屠宰生猪1000头,其产品主要销往沿海地区,年产值1.53亿元。二是四面山“斌艳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了总容量500吨的冻库,年屠宰生猪3万头。三是四面山“三江獭兔养殖场”年出栏成兔2.5万多只,产值达250余万元,其兔皮主要销往上海、广州等地,兔肉也由宜宾汇宝冻兔厂定单收购。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不硬主要体现为:
一是标准化生产及规模化养殖程度低。对照国家已经制定的各种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我县畜牧生产的“标准化”养殖场几乎没有,规模场出栏数量占不到我县出栏总量的10%。县、乡两级财政对畜牧业几乎没有投入,养殖户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缺乏认识,畜牧养殖还停留在以前“搞副业”的思想上。二是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还不显著。三是畜牧专业协会组织程度低,投入协会经费不足,新技术的推广难以落实。
2、软件不优主要体现为:
(1)动物卫生防疫检疫体系不健全,为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能力差。一是防疫不到位,主要原因是防疫打针难,工作推进阻力大。绝大部分农民不愿给牲畜注射预防针,财政对动物防疫又没有经费投入,影响了动物防疫所需疫苗药品物资设备的供应,使我县的动物防疫工作无法正常有序的开展,动物防疫密度在60%左右。二是检疫不全面,主要原因是检疫用设备配备不全、短缺,检疫手段滞后,导致“放心肉”工程无坚实的技术后盾。我县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定点屠宰至今仍未完善,市场补检仍为主要检疫形式。三是基层两站都属于自收自支单位,防疫检疫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低,乡镇兽医站职工青黄不接,面临站跨人散。畜牧兽医站年轻职工群众基础差,工作经验不足,经济收入少,不愿在兽医站工作;中老年工作经验丰富,但职工体弱多病,加之编外兽医多,收费标准乱,经济收入少,因单位经济困难,无资金投入社保,职工后半生的生活没有保障。对单位失去信心,兽医技术人员资源缺乏,已面临站跨人散状况。片区动物防疫检疫站属于自收自支单位,资金来源不稳定,检疫人员报酬无法保障,检疫违法违规违纪现象严重,使发生在基层的一些老毛病长期得不到遏制,具体表现为:检疫人员私自转让、买卖检疫票证现象时有发生;只收费不检疫或只收费不出证现象长期难以杜绝。
(2)畜牧科技推广示范体系不健全,科技对畜牧业发展贡献率不高,良种推广困难,养殖户比较效益低。县本级畜牧科技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县畜牧食品局全局23名职工当中,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2人,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的只有3人,其中1名将于2006年退休,1名常年生病。如此人员结构很难满足工作需要。
(3)企业投资软环境还不够优。主要体现在养殖场用地上。虽然江委发〔2003〕30号文件明确规定兴办养殖场搞农业开发的用地,应视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用地,但真正落实文件精神,还有很大差距,在申请用地上,政策极不宽松。
(三)发挥优势,抢抓机遇,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产业
第一,定好一个方向,选好一条路子。
1、抓好品种良种,提高生猪品质。要采用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广畜禽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改良步伐,积极开展优质二杂母猪的选留,淘汰一般母猪和劣种母猪,加大优质瘦肉型猪推广力度,扩大外种猪三元杂交面;进一步规范种猪市场,依法加强对引种的管理;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增加畜牧业的科技含量,做大无公害优质生猪生产。
2、抓好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要精心培植和引导XX高金食品有限公司等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大户建立起稳定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促进龙头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共同发展。
3、抓好科技推广,促进科技兴畜。要采取典型引路、重点扶持等措施,以科技为依托,采取项目拉动的办法,按照标准化生产“统一圈舍建设、统一引种、统一饲养规程、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投入品控制、统一合同销售”的“六统一”要求,建成一批以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为核心、养殖大户为主体、适度规模养殖户为基础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形成若干支撑产业发展的畜禽养殖专业村、专业乡,为产业开发经营品牌畜牧业创造条件。
4、抓好特色养殖,打造地方品牌。一个是獭兔,养殖獭兔市场行情好,獭兔皮价格高,见效快。以三江獭兔养殖场为龙头,积极推广“大户带小户,技术作帮扶,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另一个是XX黑山羊,XX黑山羊是在XX独特的自然条件下,经过多年选育优化形成的一个优良地方山羊品种。2003年,XX黑山羊被省畜禽品种改良总站、四川大学和西南民族大学列入四川各地黑山羊生长性能及遗传特征研究项目,正在争取地方山羊品种命名。
5、抓好专合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发挥好专合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协会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在农民与产品市场、农民与龙头企业、农民与营销大户以及农民与政府之间建立起信息流通的桥梁。要发挥好专合组织对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作用,做好畜牧产业的社会化服务,并以协会为载体,通过协会自身壮大的形式积极推进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产业做大做强。
第二,建好一个班子,带好一支队伍。
1、加强县乡两级畜牧食品领导班子建设。作为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部门,在畜牧食品系统领导班子中要包含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内,要从专业知识结构、性格特点、年龄结构等方面组建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和知识型领导班子。
2、彻底改变基层站自收自支状况,确保队伍稳定。可由人事、财政、畜牧主管部门联合定编定人,检疫收费上交财政,防检兽医人员工资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解决动物防疫检疫人员工资及养老、医疗保险,调动防检人员工作积极性,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同时,提高动物防疫检疫人员服务水平;提高职业道德水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保障基层畜牧工作正常开展。
第三,搭好一个台子,唱响一个调子。
1、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按照《动物防疫法》政府主要领导是动物防疫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认真落实责任和责任追究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严格奖惩,做到条条有人抓,块块有人管。真正建立起“政府负总责、政府保经费、政府保队伍、政府保免疫密度,畜牧部门保队伍素质提高、免疫注射质量”的责任体系。将动物防疫所需的各种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保证生物药品、物资、设备及时到位。
2、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认真执行中央有关税费政策,对兴建养殖场搞农业开发的用地,应视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用地,如地面需建设建筑物、构筑物的,应按土地法的规定,办理用地手续,国土资源、建设部门免收一切费用。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配合切实帮助养殖专业户解决通水、通电、通路等实际问题,要政令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I. 畜牧局(县级)属下机构兽医站是事业编制的,国家发布的改革事业单位政策中,兽医站会不会改为行政编制
不会改为行政编制,仍然是事业编制。
乡镇畜牧兽医站主要业务和职责:
(一)协助乡镇政府制定发展畜牧业的计划、规划,进行生产统计,制定技术推广计划;
(二)畜禽疫病免疫接种、检疫、消毒、化验诊断、监督、检查等;
(三)畜禽品种生产、供应、配种、改良等;
(四)草原和草地建设、管理、监护等;
(五)饲草饲料的生产、加工、销售;
(六)畜产品收购、加工、贮运、销售;
(七)开展技术培训、讲座、咨询、信息等服务,开展技术示范与指导;
(八)承担上级下达的技术推广任务。
从以上职责,可以看出乡镇兽医站主要从事的是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即动物疫控中心。
兽医体制改革后,分为三大块,一是兽医行政主管体系(畜牧局或农牧局参公或公务员);二是兽医执法体系(动物卫生监督所,参公);三是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动物疫控中心,事业)。
根据兽医站职责,未来改革后必会是事业单位,不会成为行政编制。
(9)畜牧业依法行政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向。
1、清理规范现有事业单位。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2、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在清理规范基础上,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今后,不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3、细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
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
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4、严格认定标准和范围。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有关政策规定,按照是否主要履行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等职能,从严认定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
5、区分不同情况实施改革。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
涉及机构编制调整的,不得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主要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中调剂出来的空额逐步解决。
对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职能,将属于政府的职能划归相关行政机构;职能调整后,要重新明确事业单位职责、划定类别,工作任务不足的予以撤销或并入其他事业单位。
对完全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调整为相关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确需单独设置行政机构的,要按照精简效能原则设置。
已认定为承担行政职能、但尚未调整到位的事业单位,在过渡期内继续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履行职责,使用事业编制且只减不增,人事、财务、社会保险等依照国家现行政策规定实施管理。
6、推进转企改制。周密制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清查、财务审计、资产评估,核实债权债务,界定和核实资产,由同级财政部门依法核定国家资本金。
转制单位要按规定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和工商登记,并依法与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或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深化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机制,并依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原则,逐步与原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其国有资产管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
13.完善过渡政策。为平稳推进转制工作,可给予过渡期,一般为5年。在过渡期内,对转制单位给予适当保留原有税收等优惠政策,原有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
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
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7、明确改革目的。强化事业单位公益属性,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健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激发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
不断提高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公益事业大力发展,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8、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政事分开,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创新管理方式,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和直接管理。
强化制定政策法规、行业规划、标准规范和监督指导等职责,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积极探索管办分离的有效实现形式,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制定机构编制标准,合理控制总量,着力优化结构,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9、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不宜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事业单位,要继续完善现行管理模式。
10、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11、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
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对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12、推进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政策,逐步建立起独立于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13、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
14、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及时调整党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促进事业发展、完成本单位中心任务中的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在事业单位的贯彻执行。
J.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的主要职责
(一)拟订水产畜牧业、饲料工业发展政策、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或指导实施,参与涉及水产畜牧业的财税、价格、保险等政策制定,组织起草水产畜牧业、饲料工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推进水产畜牧业依法行政。
(二)指导农村草地承包、水面滩涂养殖使用权确权管理。拟订水产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扶持水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
(三)指导水产畜牧产品生产,组织落实促进水产畜牧产品生产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水产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品质的改善。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水产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负责提出水产畜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政府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编报部门预算并组织执行。提出扶持水产畜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和项目建议,共同制订实施方案并指导实施。拟订水产畜牧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配合财政部门组织实施水产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
(四)组织拟订促进水产畜牧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提出水产畜牧业产业保护政策建议。指导水产畜牧产品加工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促进大宗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研究制定水产畜牧业市场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培育、保护和发展水产畜牧产品品牌。
(五)负责渔政管理和承担渔业维权巡航。组织、管理渔业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和评价;负责渔业资源、水生生物湿地、水生野生动植物、渔业水域生态及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增殖工作,代表国家向渔业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提出赔(补)偿。承办处理重大涉外渔事纠纷,维护国家海洋和淡水管辖水域的渔业权益的工作;监督国际渔业公约和双边、多边渔业协定在本行政区域的执行;代表国家行使渔船检验和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权。牵头管理外来水生动植物物种。
(六)承担水产畜牧业行业管理职责。组织实施水产畜牧业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指导水产捕捞和养殖、畜产品养殖、加工、流通、远洋渔业和新兴水产畜牧业发展及水产畜牧业机械化工作;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水产和畜牧原(良)种场、渔港、现代水产畜牧业示范基地的规划。指导渔业水域、草原、宜渔滩涂和水域以及水产畜牧业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指导水产畜牧业节能减排和面源污染治理有关工作。划定水产畜牧产品禁止生产区域,指导生态水产畜牧业、循环水产畜牧业等的发展。
(七)负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导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动物防疫、检疫及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负责动物疫情管理并组织扑灭。承担自治区外引进动物种苗检疫审批工作。组织兽医医政、兽药药政药检工作。负责官方兽医、执业兽医的管理。组织实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水生动植物防疫检疫工作。
(八)承担提升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责任。依法开展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布有关水产畜牧产品安全信息。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水产畜牧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依法开展水产种苗、草种、种畜禽、兽药、渔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许可及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兽药、渔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检验检测。拟订水产畜牧业有关地方标准并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实施。开展兽医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
(九)承担水产畜牧业防灾减灾的责任。监测、发布水产畜牧业灾情,组织种苗、消毒剂等救灾物资储备和调拨,提出生产救灾资金安排建议,指导紧急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
(十)管理水产畜牧业经济信息,监测分析水产畜牧业经济运行,开展相关统计的工作。发布水产畜牧业经济信息,负责水产畜牧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行业信息服务。
(十一)拟订水产畜牧业科研、技术推广的规划、计划和有关政策。负责水产畜牧业科技成果管理,组织引进自治区外水产畜牧业先进技术,指导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负责水产畜牧业品种保护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
(十二)拟订水产畜牧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水产畜牧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参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有关工作,会同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水产畜牧业农村人才专业技术资格和从业资格管理。按照管理权限管理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工作及水产畜牧业社团组织为水产畜牧业、饲料工业经济发展服务。
(十三)组织水产畜牧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组织协调远洋渔业开发;管理水产种苗、种畜禽及技术的引进和出口工作;承办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对水产畜牧业提供项目贷款及提供援助的事务,并组织或监督实施。
(十四)承办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农业厅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