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生活依法
Ⅰ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怎样理解党的依法执政
以下给出的答案没有联系材料。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专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属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宗旨。
2.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4.依法执政体现在党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5.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Ⅱ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党中央继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作出的又一重大决定。四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肯定和强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总体财富实现了巨大增长,我们的各项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随着社会矛盾的积累,利益诉求的多样,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尤其是面对财富存量日益阶层化、改革增量逐渐边际化的局面,再次改革的呼声,犹如三十多年前,业已成为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各界的认识不一,在切身利益面前也不可能认识统一,只有把全面深化改革纳入法治轨道,才能保障我们的事业不断向前进。
首先,法治能够消除改革的风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面对复杂多样的纷争,面对各种力量的冲撞,需要标准与权威的出现。法律作为一种共同标准与理性权威,应该深植于社会各界内心,成为各方相互博弈的边界,成为社会达成妥协的保障。其次,法治能够保障改革的成果。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法治可以引领改革,法治的程序可以避免“实践先行、立法附随”的改革模式产生的弊端,法治的权威可以将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第三,法治能够纠偏改革的失误。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法治具有的正义、平等、公开、秩序等精神价值,具有社会调整的功能,能够检验改革的成效,能够纠正改革的失误。
民主政治的推进、市场经济的深改、公平社会的构建、生态文明的培育,都需要强大的法治保障,越是深化各项事业改革、推进社会深刻转型,就越是需要法治的保障,唯有如此,才能规范权力与资本、保障人权与尊严,才能实现国家安稳、社会共赢。
Ⅲ 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因为
答案B
此题考查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的原回因,它不是由我国答的国家制度决定的,也不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而是因为国家以法律规定并保护公民享有的神圣权利,公民则有义务关心国家和社会,负有履行义务的责任,故选B;人民是国家的主人,D项错误。
Ⅳ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怎样依法理性地参与政治生活
在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的唯一体现是投票权,可是这一权利在基层几乎就是走过场,几乎都是内定了,所以无从谈参与政治生活。
如果你要表达政治观点,可以争取成为人大委员,可以向人大提议,至于是否采纳,那就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了。
如果你的利益受到国家的损害,可以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国家赔偿。
如果你想组织示威游行,首先向当地人民政府、公安部么申请,允许了就可以,但是在中国,允许你的可能是0。
Ⅳ 说明各政治生活主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怎样做
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中共领导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中共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全面推进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自觉接受监督 推进政务公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证公正司法 提高司法公信力。
公民要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增强法治观念,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Ⅵ 什么是法治,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法治,顾名思义,法治就是"法的统治"。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 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它要求作为反映社会主体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并在全社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贯彻。
法治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式, 要求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均依法而治, 即管理国家、治理社会, 是凭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 这种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权威, 不是靠掌权者的威严甚至特权, 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中国,"法治"和"依法治国"这两个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国实际就是法治的另一种表述,二者之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要全面认识法治的内涵,必须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法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一、法治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必要性
(一)法治与民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法治与民主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民主促进法治,法治保障民主。法治强调用法律治理国家,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超然于政治体系之外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需要民主以保证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与此同时,法治通过规范政治行为、协调政治关系、解决政治问题等方式,保障民主在政治中的参与性以及民主权利的实现,促进民主政治生活的良性运行。
(二)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法治,对于限制政府公权力,保障公民私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设法治中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在中国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治是保障公民权利奠基石
(二)法治是市场经济的护航员
(三)法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安全阀”
(四)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神
(五)法治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
(6)政治生活依法扩展阅读
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
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们的法治却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在理论上如何印证现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现实的法治实践中确实存在缺少政府和民众的有效“互动”。
冷静地思考分析和对“依法治理”现状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缺少这种“互动”的现实表现,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对于自身的权利不知道,知道不执行,执行不彻底,导致了21世纪初的这个结果。民众们在经历义务教育之后,依旧对于介绍法治的课程并不重视,法治观念、理念很难进入民众内心。
使得法治推动成为看似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
法治是依据法律的治理。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总的来说就是法治包括实质意义上的法治和形式意义上的法治,也就是强调两者的统一,形式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
Ⅶ 依法参加政治生活的事例(初三用)
未成年人有监督权和检举权,满十八周岁者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Ⅷ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怎样理解党的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专本方略,领导人民制定法律,自觉属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依法执政体现在党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共的性质和领导核心地位。
Ⅸ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1)①全国人大要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坚持科学立法,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回系,并监督答法律的实施。②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③公民要自觉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并行使监督权,监督法律的实施。④中共要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建设,加强对依法治国的领导。⑤司法机关要加强司法监督,坚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Ⅹ 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的政治性义务是什么
公民的政治性义务,即公民对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内,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容结。第一:履行这一义务的重要性。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第二:对公民提出的要求。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二,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从国家的角度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从公民的角度看,它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四,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个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