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钢土壤污染
❶ 杭钢储煤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东货场储煤自燃两个多月经济损失负责,环境污染空气污染谁负责
这个问题你的找杭钢购煤代表章美亚跟中铁呼局池利军,问他们如何解决比较好?
❷ 杭钢(杭州钢铁厂)会搬离杭州吗谁知道什么时候搬吗太吓人了
从2004年就说要搬出杭州,到宁波的大榭岛,但是到现在2012年还没搬
虽说污染,但是杭钢为杭州内缴纳的容税费,还有提供几万人的就业,也是有很大贡献的
其实像这种大型的国有企业搬与不搬不是杭州能决定的,这个需要浙江省委,甚至国资委才能下定论的
❸ 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的多目标应用研究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包含着丰富的地质背景、生态环境信息,具有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环境和农业应用的多目标研究意义。
1.基础地质研究与资源勘查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可以为沉积物物源和沉积环境、基底构造、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区域环境演化等基础地质研究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区域土壤元素分布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线性或带状异常则往往与构造断裂带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诸如Hg、As、Sr、Ba等一些挥发性较强或水化学活动性较强的元素往往可以由深部经各种地球化学作用到达地表,反映深部构造分布、矿化等信息。
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易活动性元素可以通过各种迁移机制从深部运移到达地表。非污染成因的土壤异常具有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价值。
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也为地表油气地球化学勘查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表明,近地表土壤和地下水中除了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正戊烷、轻烃、苯、酚、甲烷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与深部油气密切相关外,Hg、He、CO2、蚀变碳酸盐(ΔC)和微量元素F、Cl、Br、I、Ba、Sr、U、Ca、Ni、V、Fe、Mn、Cu、Zn等,以及水体常量离子、碳酸盐、有机碳等指标异常往往也对深部油气分布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杨育斌等,1995)。
在沉积作用过程中,沉积物与介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地球化学平衡,沉积物形成时可以吸附固定环境介质中的化学组分,如:海相沉积物中B、Rb、Sr、Br、Cl、I等元素含量往往比大陆沉积物高,根据这些元素的含量或某些元素的比值,可以区分海相或陆相沉积环境;Rb、K含量及其比值可以反映沉积时水体的含盐度;大陆沉积物中B/Ga值一般<3.3,海洋沉积物中B/Ga值一般>4.5~5;粘土或泥岩中Sr/Ba值>1者为海洋沉积,<1者为大陆沉积;Cr、Cu、Ni、V等在海洋或淡水沉积物中的含量也不同(刘宝珺,1980)。土壤或多或少保留有成土母质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元素和化合物组成特征,可以揭示成土母质的沉积成因信息。
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Si、Al、Fe、K、Na、Ca、Mg等常量及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区域土壤地球化学信息,可以为土壤演化与分类研究、土壤图编制提供定量的辅助参数。研究表明,浙江省北部地区,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计算得到的土壤风化指数等参数清晰表明(图版Ⅳ-5),在调查区的西北部长兴盆地、萧山南部、慈溪栲栳山等测区边缘,多为低山丘陵地貌,土壤为红壤、黄壤,成土作用时间长、土壤成熟度高,风化淋溶指标(ba值)最低,而钱塘江沿岸,尤其是南岸在过去数百年中形成的新近堆积或围垦造田区,风化淋溶指标(ba值)最高,表明K2O、Na2O、CaO、MgO淋失程度很低,反映了土壤低成熟度的特征。
此外,稀土元素、微量元素以及铅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能够有效地反映物源区物质组成,从而为区域环境演变、沉积物物源示踪提供重要依据。
2.元素表生地球化学研究
通过对土壤中植物营养有益元素有效量、有毒有害元素可浸提量与全量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影响元素有效性的主控因素,分析土壤类型以及pH、有机质、土壤质地、CEC等土壤理化性质对元素形态转化、迁移循环的影响,可以为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地球化学灾害预测预警提供重要依据(参见第五章)。
利用系统的多介质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可以揭示土壤-水-植物体系中元素迁移转化规律。对比不同类型农产品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累积规律,筛选“抗污染”农产品。探索建立典型农产品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与土壤污染程度的关系,确定研究区景观环境条件下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的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的最高允许浓度,即土壤安全临界值。
通过计算土壤元素风化淋溶系数、富集系数,研究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迁移重新分配,分散与富集规律,元素次生富集或贫化与土壤成熟度、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参见图版Ⅳ-5),为区域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异常成因解释提供依据。表层与深层土壤分析样密度不同,可采用深层土壤元素数据插值加密至与表层土壤样一一对应后再行计算。
富集系数计算公式: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方法技术
风化淋滤系数计算公式包括:
1)硅铝率(分子数比值):
Sa=SiO2/Al2O3
2)硅铝铁率(分子数比值):
Saf=SiO2/(Al2O3+Fe2O3)
3)土壤风化淋溶系数(分子数比值):
ba=(Na2O+K2O+CaO)/Al2O3
或
ba=(Na2O+K2O+CaO+MgO)/Al2O3
4)土壤风化淋溶指数(分子数比值):
β=[表层土壤(K2O+Na2O)/Al2O3]/[深层土壤(K2O+Na2O)/Al2O3]
5)土壤风化指数(分子数比值):
μ=[表层土壤K2O/Na2O]/[深层土壤K2O/Na2O]
3.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地方病研究
浙江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分析测定土壤54项指标、水体20多项指标,以及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可以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分类,为土地管理、规划利用提供基础依据。具体评价方法参见第五章。
人类是自然演化的结果,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人体环境与自然环境物质组成间实现了总体上的协调与平衡。自然地质作用以及环境污染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当其强度超出了人体平衡调节能力,则通过水体、植物、动物、农产品等食物链传递而影响人体健康,严重时引发环境地方病。大量研究证明,许多环境地方病与元素异常密切关系,40多种元素具有显著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效应,如Fe、Cu、Zn、Mo、Se、Mn等参与人体酶的组成,I、Cu、Ca、Mn、Cr、Co、Ni具有催化作用,Zn、I、Se、Ti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力,K、Na、Li、Ca、Mg、Ti、V、Se、Fe、Cu、Zn、Na、Co具有保护心血管作用(颜世民等,1997)。已初步建立了Cd、Co、SiO2、Cu、I、MgSO4、U、Ra、B、F、Mo、Sr、Ba、As、Se、Ag、Be、Ni、Zn、Pb、Cr6+、Rb、Hg、Tl、NO2、Ca等元素和化合物与各种疾病间的可能关系。
已有调查和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对环境化学组成有显著的影响。主要环境污染元素有Pb、Hg、Cd、Cr、Cu、Zn、Ni、Co、As、Se、Be、Mo、V、Mn、Fe、Sn、S、F,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种类更为繁多,如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等,工矿城镇区人为扰动尤为严重。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为地方病病因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以此为基础,收集地方病分布资料,研究其与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追踪有毒有害物质在基岩—土壤—水、气、尘埃—植物、农产品—动物、人体的生态食物链中转化迁移、吸收累积规律及主控因素,探索地方病地球化学病因,可以为防治地方病提供科学依据。
图4-3 杭州市半山区8~15岁少年氟斑牙患病率分布图(单位:%)
半山区是杭州市的重要工业区,根据杭州市卫生防疫部门资料,半山康桥一带8~15岁少年氟斑牙患病率高达30%~70%,个别村庄患病率达77.6%,以氟斑牙患病率大于30%为标准,该区80%的区域为氟斑牙病区(图4-3)。氟斑牙高发病区主要分布在杭钢河两岸,杭钢河是半山区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和杭州玻璃集团公司两大企业的污水排放河道,每年由污水排放的氟分别达60.15t和4.03t。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调查显示,该区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达3.09mg/L,杭钢河2件地表水样氟含量分别达6.66mg/L和1.96mg/L,远远超过生活饮用水1mg/L的氟含量限值(GB 5949—87)。近年来实施饮用水改造工程,发病率有所下降,但长期的污水氟排放造成的高氟环境仍然存在,并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危害,这一地区依旧是杭州市氟斑牙病高发区。
4.农业地球化学应用研究
土壤中植物营养、有益元素含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植物营养元素包括C、H、O、N、P、K、Ca、Mg、S、Fe、Mn、Cu、Zn、B、Mo、Cl16种。某些情况下对植物生长有益的元素还有:Si(对禾本科植物)、Co(对豆科作物)、Ni(对蚕豆)、Na(对藜科属种)、Al(对蕨类)、Se(对紫云英属)等。间接有利于植物生长或在一定程度上能代替另一必需养分的元素还有:Na(替代K)、Co(替代Mn)、Sr(替代Ca)、V(替代Mo)(鲁如坤,1998;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1984)。植物有害元素主要有Hg、As、Pb、Cd、Cr、Ni、Se等,尽管其中某些元素在低含量时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但属于非植物必需元素,当其含量超出限度时也具有不利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除了与各种营养元素的适宜供给有关外,还要求各种养分具有较好的平衡关系。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获得了土壤Org.C、N、P、K、Ca、Mg、S、Fe、Mn、Cu、Zn、B、Mo等营养、有益元素的全量和有效量区域资料,可直接指导平衡施肥,克服盲目施肥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土壤、水体等环境介质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经由作物、禽畜、水产吸收累积而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及其食用安全性,清洁的土壤、水环境是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基本前提。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可以开展区域性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选址评价。
大量农业地质研究表明,各种名特优农产品往往产出于特定的生长环境,其与环境中某些元素的含量及其组合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也是作物尤其是特色农作物种植布局规划的重要依据。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还为特色农业地质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发现了大片的富硒土壤区,为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基础依据。
5.土壤环境变化预测研究
土壤地球化学环境灾害的科学预测必须考虑3方面因素:①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如重金属元素现时含量,是预测预警的基础;②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累积变化,是预测的重要依据;③土壤环境条件的演变趋势,如土壤酸化、盐渍化,以及土壤利用方式变更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是触发灾害的重要条件。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利用浙北杭嘉湖地区相隔12年的2批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通过对比研究得到了土壤元素累积速率及其时空变化,结合土壤重金属活化与土壤酸碱度、有机质的关系,对杭嘉湖地区土壤环境变化进行了预测预警(参见第五章)。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提出了预测土壤元素含量变化的另一技术途径。即综合工业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固体废物堆放、污水灌溉)、大气干湿沉降量(来自燃煤、燃油等以及来自区域之外)、农业生产投入量(化肥、农药、有机肥、污泥及城市垃圾等),以及经作物吸收带出、地表径流流失(农田退水)和地下水淋失、大气散发(金属气溶胶)等资料,计算土壤中元素的收支平衡,预测土壤元素变化趋势。
预测预警研究应结合区域内客观存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例如,浙江省是中国酸雨沉降区之一,初步研究显示长期酸雨沉降、不合理施肥致使土壤酸化,必然会影响到土壤结构及其耕作性能、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土壤酸化使土壤中重金属易于活化溶出,从而危及水体质量、农产品安全,触发“化学定时炸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