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的概念
Ⅰ 公共关系的概念是什么
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
公共关系到底有几层含义,目前还未达成一个世界公认的看法,对其含义的理解和定义的表述是多层次的。人们普遍认为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又可以是一种活动,还可以是一种学说,更可以是一种观念和职业。
1.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
2.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是一个组织长期进行社会交往、沟通信息、广结良缘、树立自身良好形象的过程,它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
3.公共关系观念它影响和指导着个人或组织决策与行为的价值取向,从而反作用于人们的公共关系活动,并间接影响实际的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此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4.就学科特点而言,公共关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在理论上是个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涉及的学科有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等,是以传播学和管理学为基础建立起的新兴学科。
5.公共关系职业任务是协调社会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公共关系职业产生于1903年,人们通常把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尊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事实上,这里的“公共关系”主要是指公共关系职业。正是由于艾维·李在1903年开始从事为组织树立形象的公关工作,并于次年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才使社会上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
Ⅱ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公共性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立意于人的本性和发展问题的全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政治哲学层面的公共性,重视人的独立、自由、平等、尊严等基本价值属性,强调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创造性、参与性,强调公共利益的存在价值,倡导优质的公共生活。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哲学和政治领域的公共性内涵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具体化和落实,在本质上是人性、价值理性在公共政策领域的贯彻。所以,应当从公共性的哲学和政治内涵中寻求其理论渊源,吸收历史上各路公共性思想资源中的有益部分为己所有,以指导和规范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真正发挥出其对于“好”的公共政策的界定、确认和引领功能。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内涵在其影响公民权利的社会职能中体现出来。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政策,应当具有促成社会资源平等分配、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治生活、促进公共利益的建设和维护三大基本社会职能,这是解析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三个维度。社会资源分配的平等只能是有差别的平等而不是绝对的均等,体现和维护人的尊严。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展示不同诉求,开展理性对话和交流,以形成各方可接受的政策方案,这个程序和过程本身还是政策民主的重要本意。公共利益并非个人利益的简单累积,而是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和升华,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应该是政策制定者发挥价值理性的过程。应当从政策受众中选取议题,通过公众广泛参与以汇集各方诉求,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达成各方利益共识,既维护个体利益,又实现公共利益。审慎思辨具有超越自由民主的优势,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平衡各方利益、实现真正民主的有效路径。政策目标的确立应当从具体政策的时空条件出发,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性,在具体个案中要相应微调,目的是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和谐和统一。政策工具的选择实质上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内容,所以,政策工具的价值维度必须得到重视。
公共政策执行绝不是价值中立的,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影响甚至改变着政策本意。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行政环境的制约,客观上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拥有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是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率执行的条件,更是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质得以实现的条件。在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政策执行者应当尊重并确保基本价值的优先地位,恪守“一厘米主权”。为此,公共行政人员应当培养起自主性行政人格,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这是构建服务型行政的要件之一。
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目的远不是仅仅为了政策实施周期的完成,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结合客观实际的评判基础和标准,以纠正既往,启示来者。在评估实际结果达到预期规划目标的程度的基础上,更要跳出政策看政策,注意考察政策实施对于构建公正、合理的社会利益格局的作用,将事实评估和价值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事实评判是价值判断的基础,综合性价值判断是事实评判的深化。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实现,宏观上还需要良好公共行政文化的形成,其核心是公共行政人员公共精神和社会公众公民精神的培育。要优化、完善承担着行政文化导向功能的公共行政考核体系,以带动行政价值观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宪法高度概括了政体的基本价值立场,公共行政人员应当将其内化为行动指南。行政伦理教育可以弥补外在的法律和制度之刚性规定的不足,内在地规制和引领行政文化。这些,都有助于构造公共政策公共性在其中得以兑现的优质的“软”环境。
Ⅲ 什么叫公共性
公共来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自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属性,是在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的整合中所形成的人类生存的共在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依性。在这个过程中,人既不断为生存创造条件,又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和提升自我,推动社会发展。
拓展资料:
“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和基础所在。在实践中,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并未得到有力伸张,治理的“公共性”缺失问题也确确实实在一定程度存在。
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应体现在四个方面:立法执法的细密与严谨;公共诉求的有限和理性;治理主体的使命感和匠人精神;社会价值体系的开放和包容。
Ⅳ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是什么
“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基础性内涵,与公共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活动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对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它是实证的过程还是规范的研究,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原则,一切形式和制度的破立必须周绕这个啄则展开,因为“公共性”这个概念所标示的是最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个行政体系和行政行为模式建构的出发点和原则。本文在简要论述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内涵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出落实公共性这一核心原则的建议。
就总体而言,作为公共管理的本质内涵,公共性与社会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阶级与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公共性与社会性在最广泛意义上是一致的或领域是重合的;随着阶级与国家的产生,国家成为公共性的代表,公共性逐渐从社会领域中凸显并独立出来;而在阶级与国家消亡之后,公共性与社会性又再次融为一体。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公共性,是指处于从阶级与国家产生到消亡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定概念。另外,从上述公共性的自然发展过程可以得出,社会性是公共性的存在基础,公共性则是社会性的特殊体现;社会性具有量的规定性,公共性则有质的规定性。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公共性将不断扩张与壮大,最后发展成为社会性。
Ⅳ 公共关系的代表性定义是什么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和一种正在发展中的管理功能,它具有代表性的定内义包括容以下七种:
1、“管理说”认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独特的管理职能。
2、“传播学”认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为了达到与它的公众之间相互了解的确定目标,而有计划地采用一切向内和向外的传播管理。
3、“传播管理学”认为,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
4、“咨询学”认为,公共关系是一门艺术和社会科学。它分析趋势,预测后果,向机构领导人提供意见,履行一系列有计划的行动,以服务于本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利益。
5、“关系学”认为,公共关系是我们所从事的各种活动,所发生的各种关系的通称,这些活动与关系都是公众性的,并且都有其社会意义。
6、“协调说”认为,公共关系主要是协调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平衡说)
7、“形象说”认为,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组织形象,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的科学与艺术。
Ⅵ 如何理解行政管理的公共性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原则,一切形式和制度的破立必须周绕这个啄则展开,因为“公共性”这个概念所标示的是最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个行政体系和行政行为模式建构的出发点和原则。本文在简要论述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内涵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出落实公共性这一核心原则的建议。
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基础性内涵,与公共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活动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对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它是实证的过程还是规范的研究,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行政管理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Ⅶ 公共性事件的定义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