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犯罪污染
① 培根的《论司法》"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原文
“One foul sentence does more hurt than many foul examples. For these do but corrupt the stream;the other corrupt the fountain.”
② 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见解出自于什么
培根《论法律》: 阐明司法者的责任只是“实现”法律,而不是制订专和变更法律。且用罗属马天主教会的僧侣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随意解释《圣经》来说明这个观点。如果赋予“法官造法”的权力,法律也会沦为法官满足私欲的工具。 对于法官的修养,培根认...
③ 英国哲学家培根年入1.6万英镑,为何有一次为了100英镑当着众人受贿
培根为了区区100英镑而受贿,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在那个年代的英国,收受贿赂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第二个原因是虽然培根的年薪很高,但是依然无法满足他的花销。而且培根最后的倒台也不仅仅是因为收受贿赂,他的倒台和政治斗争也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培根奢侈的生活。
培根的年收入最高的时候达到了16000英镑,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高薪,但是这依然不够培根花。培根非常的注重个人享受,他的吃穿用度都用的最好的。华丽的服装和珍贵的配饰简直就成了他的标配。不仅如此,他还养了好多的男仆。这些男仆不仅个个英俊高大,而且他们的服装也非常的华丽。再加上平时的宴会之类的娱乐项目,他的钱当然不够花。在他临去世前,他还有很多的债款没有还清。
就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培根可以为了100英镑明目张胆的收受贿赂。
④ 培根对于法律的想法
培根《论法律》:
阐明司法者的责任只是“实现”法律,而不是制订和变更法律。且用罗马天主教会的僧侣们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随意解释《圣经》来说明这个观点。如果赋予“法官造法”的权力,法律也会沦为法官满足私欲的工具。
对于法官的修养,培根认为他们应当富有知识而不应机敏多变,应当持重庄严,而不是热情奔放,应当谨慎小心,而不是刚愎自用。法官应该严格执行法律,篡改法律罪大于私迁界石。于是引出了那句被世界各国的人不断重复的名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视司法不公为社会最大的不公、是社会公害的主要原因。司法如果不能给人们以公正,会让全社会的人产生绝望。无望、绝望的社会是一个可怕的社会。
培根认为在面对复杂的案件时,法官不应被任何压力、诡辩和阴谋所左右。法官也不应滥用威权。逼供和诱供的结果肯定会造成冤案。在世间的一切苦难中,最大的苦难无过于枉法。
在审判案件时,法官除考虑事实外,还应该分析与事实相关联的背景和环境。尤其是在审理死刑案件时,一方面要考虑正义的实现,同时还应有慈悲救人之心。
在审判中,法官能做的只有四件事,一是调查证据;二是主持庭审时的发言,制止与审判无关的废话;三是审核通过法庭发言所陈示的证据;四是根据法律宣示审判的标准。
法官要做出公平的裁决,就必须有听取证词和辩护的耐心,记忆力低钝和注意力不集中,都会影响裁判的公正性。
法官不能被贪赃枉法的警吏所包围,警吏绝不能用的四种人是:包揽诉讼的讼棍、借司法以谋私的法院寄生虫、狡黠之徒、敲诈勒索之徒。法官的助手也应正直而富有经验。
他认为所有法官都应牢记罗马十二铜表法结尾的警句,“使人民幸福就是最高的法律”。一切法律如果不已这一目标为准绳,所谓的公正就不过是一句呓语。法官的最高职责,就是贤明地依据法律作出裁判,他引用圣保罗的话,“我们也知道法律是善的,只要人正确地运用它。”
其实,通篇读完培根的《论法律》,会发现他实际上是在“论法官”。法律的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取决于法官。法律的落脚点又到了法官身上。
⑤ 谁能说说关于培根的受贿案
培根。这位跻身世界大文豪行列的英国16-17世纪作家,在许多中国人眼里,已成了科学和知识的象征。文学界记得他的58篇散文;学术界记得他的《学术的进展》;科学界更记得他的《新工具论》。他的知识之渊博,分析之精辟,见解之独到,使他那些警喻处世之作,法庭议会上的讲辩,和科学方法与学术问题的探讨,甚至在今天仍令人叹为观止。《大不列颠网络全书》公正地给他定名为法学家、政学家、哲学家和英国语言大师。
然而,《全书》并未质疑人们给他的另一种评价:“心肠冷漠,趋炎附势,收受贿赂,还厚颜无耻地说他并没有受到贿赂的影响。”1621年,培根被国会指控贪污受贿,培根身为法官,收受当事人的贿赂,也算是知法犯法。虽然声称自己一向不关心家政,尤其不关心家庭财务,而且,两个当事人也并未由于行贿法官而胜诉,但他还是承认了错误,决定悔过认罪,以求从轻处理。但处罚是严厉的:除罚款4万英镑外(在16世纪末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还被关入伦敦塔,不得再担任公职,不得担任议员,不得涉足王室所在地方圆12英里以内的地盘。培根虽然有些不服,但仍然以“最公正的大法官的身份,承认判决公正,以利于悔过自新。”虽然后来罚金和监禁皆被豁免,但培根却因此而身败名裂。从此培根不理政事,开始专心从事理论著述。
⑥ 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比十次犯罪更可怕是谁在哪本书中最先提出的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执法则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
⑦ 那个曾经说“不公正判决污染水源”的培根最后怎么了
培根在1626年3月感染伤寒,于4月9日去世
⑧ 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我觉得应该是B,谚语里说的是判决阶段的原则,不是执行阶段的原则。
⑨ 培根说:“一次不公平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是次犯罪” 主要说在依法治国时候必须:
因为犯罪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