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工业与污染

工业与污染

发布时间: 2021-02-14 01:47:52

① 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的区别

工业环境污染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是“三废”:废液、废气、废渣。特点是种类多、污染严重、危害大。
据估计,我国工业企业污染约占总污染的70%,其中工业企业污染中的50%是因为企业管理不善造成的。具体参见《中国企业公民报告(2009)》蓝皮书。

城市环境污染,是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并导致自然环境各种因素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异,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身体、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
城市环境污染的种类
第一、空气污染 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仍为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第二、水域污染 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种类有:有机有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污染物;病源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等。我国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第三、固体废物污染 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第四、噪声污染 我国多数城市的噪声处于中等污染程度。
第五、土壤污染 土壤的污染源包括烂施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和废渣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等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 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
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 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 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 环境污染 。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环境污染的防治
每一个环境污染的实例,可以说都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一声警钟。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了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必须积极防治环境污染。
我国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1983年,我国政府宣布把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战略方针。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通过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而必须努力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对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做好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我们每一个公民必须努力增强环境意识.

② 工业对水质有什么污染

任何企业都需要水,并且随着企业规模,性质不同,对水量,水质和水温的要求也不一样。任何企业都要排污水,废水,由于所需原料,燃料和工艺流程不同所排放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不相同。工业废水,矿山排水和其他污水的不合理排放是造成水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排出废水的工厂主要是化工工厂,如农药厂,化肥厂,制药厂,涂料厂,染料厂等其他的还有炼油厂,石油化工厂,钢铁厂等。其中废水中常常含有硫化物,氰化物,汞,砷,酚,铅等污染物及一些复杂的有机物。这些物质有些可以回收处理,有些复杂的有机物无法处理。有的企业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地面水体,使地面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一些地区江河湖泊成了鱼虾死绝的“死水”,致使该地区以江河为工业水源和饮用水源的工厂不得不去找其他水源。许多企业不得不自钻深水井,取用地下水。取地下水过多又会引起地层下陷。

所以进行该类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的工厂布局时,必须要防止因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水源,土地和大气。凡排放有害废水,粉尘,废渣的工业企业不得位于水源的上游,在河流取水点上游至下游100m以外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在水源保护区内,不准建设污染环境的企业。对于那些工厂相对密集的地区可以建造针对各种污水进行处理的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相对于每个工厂都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厂,可以节约在控制污染上的费用,而且污水处理厂也可以从中获得利润。

污水污泥中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含量已成为污泥土地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污泥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铜、镍、镉、铅、锌、汞等重金属和许多种有毒有机物,若农田中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污染,它们被农作物吸收后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尽管国内城市污水厂的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但国内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还是有部分超过农用标准。因此,将污水污染过的污泥作土地利用时,应特别注意污水污泥中重金属超标问题。污泥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工作已经在发达国家开展了很多年,但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不是很多。然而,很少研究工作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污水污泥中不含或少含有机污染物。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已经检测到35种含氮芳香族化合物,并有7种已经定量化。因此,在污水污泥中有机污染物与重金属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要做,包括污泥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表现形式以及污泥处理过程中它们的变化及对土壤-污泥系统的影响。这样才可以很好地解决污泥中污染物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然而,污泥质量根源于污水厂处理的污水的质量,因此也要从污染源着手,降低进入城市污水的重金属及其它有毒物质的浓度,即必须使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的工业废水水质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18-86)。

③ 三大污染工业是指哪些

噪音污染和大气污染、水污染并列为三大污染。

噪音污染:

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随着产生,噪声污染就是环境污染的一种,已经成为对人类的一大危害。噪声污染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环境问题。物理上噪声是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在环保的角度上,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噪声能对动物的听觉器官、视觉器官、内脏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病理性变化。噪声对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等现象,强噪声会引起动物死亡。鸟类在噪声中会出现羽毛脱落,影响产卵率等。

大气污染:

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目前已知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影响大气污染范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源内温度、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盖物等)。防治方法很多,根本途径是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将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另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居民稠密区的污染;在高污染区,限制交通流量;选择合适厂址,设计恰当烟囱高度,减少地面污染 ;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中国已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并制订国家和平共地区的“废气排放标准”,以减轻大气污染,保护人民健康。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另一种是气体状态污染物。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主要有粉尘、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气体状态污染物主要有以二氧化硫为主的硫氧化合物,以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合物,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碳氧化合物以及碳、氢结合的碳氢化合物。大气中不仅含无机污染物,而且含有机污染物。随着人类不断开发新的物质,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变化着。就连南极和北极的动物也受到了大气污染的影响。

水污染:

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进入水中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自净能力而导致天然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使水质下降,并影响到水的用途以及水生生物生长的现象。包括水污染和水体污染两层含义。因人为因素或自然过程直接或间接将物质排入水体中,引起水体发生影响水生生物正常繁殖生长的水质变化。 污染物进入水体,使水质恶化,降低水的功能及其使用价值的现象。

参考网址:https://ke..com/item/三大污染/85930?fr=aladdin

④ 工业污染的危害

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专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属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
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四是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

⑤ 什么是工业革命与污染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版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权工业过渡的阶段。这一历程从18世纪中期的英国开始,后来逐步传播到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直到19世纪末才完成。

工业革命的开始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完善为基础,煤炭作为提供蒸汽动力的主要燃料开始被大规模地开发应用。环境问题从此日益严重,超过了过去几千年里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总和。

⑥ 工业革命中的污染问题

一、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发生
环境污染由来已久。早在14世纪初,英国就注意到了煤烟污染;17世纪伦敦煤烟污染加重时,有人著文提出过改善大气品质的方案①。不过直到这时,污染只在少数地方存在,污染物也较少,依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尚不至于造成重大危害。环境污染发生质的变化并演变成一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危机,则始于18世纪末叶兴起的工业革命。现代经济史和社会史学家普遍把工业革命视为人类历史或“南一北”差距的分水岭②,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这场革命视为人类环境污染史的分水岭;又由于“从影响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看,主要责任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工业发达国家”③,因此,历史地考察西方主要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的污染与治理,审视西方人对待自然的认识或态度,明确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的重要性,就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一、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发生①

从18世纪下半叶起,经过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初,首先是英国,而后是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日本相继经历和实现了工业革命,最终建立以煤炭、冶金、化工等为基础的工业生产体系。这是一场技术与经济的革命,它以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应用为基本动力。而蒸汽机的使用需要以煤炭作为燃料,因此,随着工

业革命的推进,地下蕴藏的煤炭资源便有了空前的价值,煤成为工业化初期的主要能源。新的煤矿到处开办,煤炭产量大幅度上升,到1900年时,世界先进国家英、美、德、法、日五国煤炭产量总和已达6.641亿吨②。煤的大规模开采并燃用,在提供动力以推动工厂的开办和蒸汽机的运转,并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时,也必然会释放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的污染物质。

与此同时,在一些工业先进国家,矿冶工业的发展既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又释放许多重金属,如铅、锌、镉、铜、砷等,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水域。而这一时期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构成了环境污染的又一重要来源。另外,水泥工业的粉尘与造纸工业的废液.也会对大气和水体造成污染①。

结果,在这些国家,伴随煤炭、冶金、化学等重工业的建立、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烟雾腾腾的城镇,发生了烟雾中毒事件,河流等水体也严重受害。

英国作为最早实现工业革命的国家,其煤烟污染最为严重;水体污染亦十分普遍。除英国外,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美国的工业中心城市,如芝加哥、匹兹堡、圣.路易斯和辛辛那提等,煤烟污染也相当严重②。至于后来居上的德意志帝国,其环境污染也不落人后。19、20世纪之交,德国工业中心的上空长期为灰黄色的烟幕所笼罩,时人抱怨说,严重的煤烟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即使白昼也需要人工照明。并且,就在空气中弥漫着有害烟雾的时候,德国工业区的河流也变成了污水沟。如德累斯顿附近穆格利兹(Muglitz)河,因玻璃制造厂所排放污水的污染而变成了“红河”;哈茨(Harz)地区的另一条河流则因铅氧化物的污染毒死了所有的鱼类,饮用该河水的陆上动物亦中毒死亡③。到20世纪初,那些对污水特别敏感的鱼类在一些河流中几乎绝迹了。

譬如,在19世纪,人们曾在莱茵河下游大量捕捞鲟鱼,用鲟鱼卵制造鱼子酱,而到该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于数量的减少,明显地受到限制,到1920年就完全禁止了捕鲟鱼。鲑鱼的捕捞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于1955年完全终止了。”①1892年,汉堡还因水污染而致霍乱流行,使七千五百余人丧生②。在明治时期的日本,因开采铜矿所排出的毒屑、毒水,危害了农田、森林,并酿成田园荒芜、几十万人流离失所的足尾事件③。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环境污染尚处于初发阶段,污染源相对较少,污染范围不广,污染事件只是局部性的,或某些国家的事情。

二、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环境污染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扩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西方国家煤的产量和消耗量逐年上升。据估算,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和家庭燃烧所释放的二氧化硫每年高达几千万吨,其中2/3是由燃煤产生的④,因而煤烟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和范围较之前一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此酿成多起严重的燃煤大气污染公害事件。如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和美国的多诺拉事件。

1930年12月4--5日,在比利时的重工业区马斯河(Meuse River)谷,由于气候反常,工厂排出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凝聚在靠近地表的浓雾中,经久不散而酿成大祸,致使大批家禽死亡,几千人中毒,60人丧命。当时,西方世界正陷于30年代经济大崩溃的恐慌之中,人们也就无暇顾及比利时的灾难①。

1948年10月27日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山区工业小镇多诺拉(Donora)的上空,烟雾凝聚,犹如一条肮脏的被单。其实,多诺拉的居民对大气污染并不陌生,因为这里的钢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等大厂一个挨着一个,日夜不停地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但是,像这一次的情景他们却从未见过。因逆温层的封锁,污染物久久无法扩散,整个城镇被烟雾所笼罩。直到第6天,一场降雨才将烟雾驱散。这次事件造成20人死亡,6000人患病,患病者差不多占全镇居民(14000人)的43%。该事件还影响了当年哈里。杜鲁门和托马斯·杜威之间的总统竞选激战②。

到这时,内燃机经过不断的改进,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动力机械,在工业生产中广泛替代了蒸汽机。因而,在30年代前后,以内燃机为动力机的汽车、拖拉机和机车等在世界先进国家普遍地发展起来。1929年,美国汽车的年产量为500万辆,英、法、德等国的年产量也都接近20万--30万辆。由于内燃机的燃料已由煤气过渡到石油制成品一一汽油和柴油,石油便在人类所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开采和加工石油不仅刺激了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且导致石油化工的兴起。然而,石油的应用却给环境带来了新的污染。

这一阶段,“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美国后来居上,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其原油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1930年时就多达12311万吨;汽车拥有量在1938年时达到2944.3万辆①。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以及铅尘、烟尘等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醛类、3,4一苯并芘等有毒气体;一定数量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在静风、逆温等特定条件下,经强烈的阳光照射会产生二次污染物一一光化学氧化剂,形成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浅蓝色光化学烟雾②,对人、畜、植物和某些人造材料都有危害;遇有二氧化硫时,还将生成硫酸雾,腐蚀物体,危害更大。这是一种新型的大气污染现象,因最早发生在洛杉矶,又称洛杉矶型烟雾。1943年,洛杉矶首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人眼痛、头疼、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家畜犯病,植物枯萎坏死,橡胶制品老化龟裂以及建筑物被腐蚀损坏等。这一事件第一次显示了汽车内燃机所排放气体造成的污染与危害的严重性。

此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西方国家不仅合成了橡胶、塑料和纤维三大高分子合成材料,还生产了多种多样的有机化学制品,如合成洗涤剂、合成油脂、有机农药、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就在有机化学工业为人类带来琳琅满目和方便耐用的产品时,它对环境的破坏也渐渐地发生,久而久之便构成对环境的有机毒害和污染。

显然,到这一阶段,在旧有污染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的情况下,随着汽车工业和石油与有机化工的发展,污染源增加,新的更为复杂的污染形式出现,因而公害事故增多,公害病患者和死亡人数扩大,人们称之为“公害发展期”①。这体现出西方国家环境污染危机愈加明显和深重。

三、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环境污染的大爆发

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经济由战后恢复转入发展时期。西方大国竟相发展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在这种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巨大危机。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一方面带来了资源和原料的大量需求和消耗②,另一方面使得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的大量废弃物排向土壤、河流和大气之中,最终造成环境污染的大爆发,使世界环境污染危机进一步加重。

首先,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层出不穷,按其发生缘由,可分为几类:(1)因工业生产将大量化学物质排入水体而造成的水体污染事件,最典型的是1953—1965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水俣湾附近渔村流行一种原因不明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称为“水俣病”。1965年,日本新泻县阿贺野川流域也发生水俣病。日本政府于1968年9月确认,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富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毒害的水产品造成的①。(2)因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如1952年12月5--8日的伦敦烟雾事件,即著名的“烟雾杀手”②,导致4000多人死亡。1952年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也造成近400名老人死亡。此外,1961年日本东海岸的四日市也发生了严重的气污染事件③。(3)因工业废水、废渣排人土壤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事件,如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事件。1972年,名古屋高等法院做出判决,确认痛痛病的病源是神冈矿山的含镉废水。原来,这里的锌、铅冶炼工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镉附集于稻米上。人食用含镉稻米以及饮用含镉水后,逐渐引起镉中毒,患上“痛痛病”④。(4)因有毒化学物质和致病生物等进入食品而造成的食品污染公害事件,如1968年日本的米糠油事件。日本北九州的一家食用油加工厂用有毒的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因管理不善,毒物渗入米糠油中。这年3月,成千上万只鸡因吃了米糠油中的黑油而突然死亡。不久,人也因食用米糠油而受害。至7--8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共有16人死亡。一时间,恐慌混乱笼罩着日本西部。

其次,在沿岸海域发生的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被破坏,成为海洋环境面临的最重大问题。靠近工业发达地区的海域,尤其是波罗的海、地中海北部、美国东北部沿岸海域和日本的濑户内海等受污染最为严重。

海洋污染源复杂,有通过远洋运输和海底石油开采等途径进入海洋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及其废弃物;有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城市和工矿企业排放的、直接流人或通过河流间接进入海洋的污染物;有通过气流运行到海洋上空随雨水降人海洋的大气污染物;还有因人类活动产生而进人海洋的放射性物质①。海洋污染引起浅海或半封闭海域中氮、磷等营养物聚集,促使浮游生物过量繁殖,以至发生赤潮。如日本濑户内海,赤潮频繁,在1955年以前的几十年间发生过5次,1965年一年中就发生44次,1970年发生79次,而1976年一年中竟发生326次。赤潮的频繁发生,是海洋污染加重、海洋环境质量退化的一个突出标志。

再次,两种新污染源一一放射性污染和有机氯化物污染的出现,不仅加重了已有的环境污染危机的程度,而且使环境污染危机向着更加复杂而多样化的方向转化。

放射性污染因利用原子能和发展核电厂而产生。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爆炸之后的幸存者中出现了所谓的“原子病”,主要表现为白血球异常增多的血癌。战后,和平利用核能的发电厂则广泛发展。1956年,英国克得霍尔反应堆(Calder Hall reactor)开始发电;翌年,美国宾州船运港(Shipping-port)核电厂开始运转,由此揭开西方国家核能发电的序幕。1960--70年代,核电工程迅速成长。核能在为人类提供巨大的动力和能量时,也产生了核废料以及由这种放射性物质带来的环境污染。更为严重的是,核电厂在运转中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放射物质泄漏和放射性污染,会对人类造成严重而持久的威胁,美国的“三英里岛(Three-Mile Island)事件”就是典型例证。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州哈里斯堡东南16公里处三英里岛核电厂2号反应堆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导致电厂周围80公里范围内生态环境受到污染。这是人类发展核电以来第一次引起世人瞩目的核电厂事故,对社会生活、舆论和世界核能利用的发展都曾带来重大影响①。

有机氯化物污染主要指因大量生产和使用滴滴涕、六六六等农药以及虽非农药但却用途广泛的多氯联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滴滴涕和六六六在40年代被发明出来之后即投人生产,到50年代被大量施用。它通过各种渠道在环境中广泛传播和沉积下来,对植物、动物和人类造成毒害。在60年代,多氯联苯也得到广泛应用。它一般多用作变压器、电容器、蓄电池的绝缘油和热载体以及油漆和墨水等的添加剂。因其用途广泛,需求量极大,损耗量也大。多氯联苯不易被细菌吸收,从而在环境中大量积存起来。它一旦在人体中累积,即可引起皮肤和肝脏障碍;进入孕妇体内则会使胎儿畸变甚至造成死胎。上述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就是因多氯联苯泄漏致使食物污染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总之,到这时,环境污染已成为西方国家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公害事故频繁发生,公害病患者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上升,被称为“公害泛滥期”①。此外,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况且又增添了放射性和有机氯化物两类新污染源。这一切足以表明,在20世纪60--70年代,当西方国家经济和物质文化空前繁荣之时,对大自然的污染和破坏却不断加深,人们实则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危机四伏的环境之中。

四、西方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西方国家在环境污染发生初期,采取过一些限制性措施,颁布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如英国1863年颁布的《碱业法》、1876年的颁布的《河流防污法》;日本大阪府1877年颁布的《工厂管理条例》等。此后美国、法国等国也陆续颁布了防治大气、水、放射性物质、食品、农药等污染的法规②。但是,由于人们尚未搞清污染以及公害的原因和机理,
仅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或颁布某些保护性法规未能阻止环境污染蔓延的势头。到20世纪50--70年代初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时,西方国家相继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以图解决这一问题。因当时的环境问题还只是被看作工业污染问题,所以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治理污染源、减少排污量;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给工厂企业补助资金,帮助它们建立净化设施,并通过征收排污费或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此外,又颁布和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标准,以加强法治。但这类被人们归结为“尾部治理”的措施①,从根本上说是被动的,因而收效不甚显著。这时,西方国家频繁发生的污染公害事件,不仅影响了经济的发展,而且污染了人群的居住环境,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许多死亡、残疾、患病的惨剧,终于使公众从公害的痛苦中普遍觉醒。

20世纪50年代末,当美国环境问题开始突出时,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Rachel Carson)花费了4年时间,阅遍美国官方和民间关于使用杀虫剂造成危害情况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②,将滥用滴滴涕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本书在1962年的出版,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③。到1968年,来自10个国家的30位专家
在罗马成立“罗马俱乐部”,研究人类的环境问题。1970年3月9一12日,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发表《东京宣言》,提出“环境权”要求。同年4月22日,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更是令人瞩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①。

在学者们和广大公众的强烈要求下,在各国舆论的压力下,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试图通过国际合作为从事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帮助,消除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会议发布的<人类环境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到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宣言》第一次呼吁全人类要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因为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它还要求人们与自然进行有效合作,把保护环境同和平与发展统一起来,作为人类的共同目标去实现②。这次会议无疑是世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加深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扩大了环境问题的范围,冲破了以环境论环境的狭隘观点,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力图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具体到环境污染的治理,则开始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从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
会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对环境的认真治理,工作重点是制定经济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长期政策。70--80年代,这些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上不断增加投资,如美国、日本的环境保护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①。它们十分重视环境规划与管理,制定各种严格的法律条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控制和预防污染,努力净化、绿化和美化环境。此外,还大力开展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开发低污染和无污染的工艺技术。“在环境科学的研究过程中,从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摸清了主要污染物质的污染规律。例如,伦敦毒雾是低空煤气污染,有毒物质是CO、 C02、SO:;洛杉矶是高空光化学污染,有毒物质是NO、N02、0,;同时,还摸清了光化学污染主要发生在北纬42度上下的范围之内,并具有静风环境条件下的城市。”②

这样,到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其中,英国的情况具有代表性。1981年,英国城市上空烟尘的年平均浓度只有20年前的1/8,1980年,全英河流总长的90.8%已无重大污染,:1982年8月人们在离伦敦24公里的一个堰附近,捕捉到20尾绝迹100多年的大马哈鱼,“大马哈鱼的洄游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的反污染工作的一个里程碑。”③
1992年6月。全世界183个国家的首脑、各界人士和环境工作者聚集里约热内卢,举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①。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标志着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环境保护工作又迈上了新的征途一一队治理污染扩展到更为广阔的人类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范围,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五、西方人对自然的认识

西方工业化阶段的环境问题,以环境被严重污染为其显著特征。从表面现象看,这是由于工业高度发展和城市人口密集造成的,但实质上,根源在于工业文明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由此支配的发展模式。考察西方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或态度不同,他们的行为给自然所带来的后果迥异。

就英、美等西方社会而言,自18世纪以来一直贯穿着两种对立的自然观:一是阿卡狄亚主义(Areadianism),一是帝国主义(Imperialism)。前者又称“田园主义”,是一种与自然亲密相处的简朴的乡村生活理想;后者是一种认为人在地球上的适当角色就是尽量扩大控制自然的权力的观点①,
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如何看待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在这两种自然观的指导下,西方出现了两种对待自然的态度或不同的环境价值标准:一种把自然看作是需要尊重和热爱的伙伴,另一种则把自然看作是供人类索取和利用的资源。随着工业文明的诞生、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帝国式论点”及其指导下的征服和主宰自然的认识和态度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这种意识本质上是自私的、功利主义的。因此,人们所关心的更多的是他们能“利用自然作些什么”,而不是“自然是怎么样的”②。在他们看来,地球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环境容量无限,由此支配的行动,必然会失却自然与环境的维度。在实际生产领域,人们势必毫无节制地开发资源,无所顾忌地排放废弃物,这即是所谓的“掠夺型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模式,它追求的是“满足高物质消费的发展需求”③,在发展经济时缺乏必要与妥善的环境规划与养护。因为人们相信,“随着工业化急剧发展而迅速增加的工业和农业废弃物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清除,即把废水与废气尽可能地散播于更广阔的空间,从而把有害物质尽可能地在大自然稀释。”④由于对自然的盲目征服,西方国家在生产力成百倍地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迅猛推进的同时,却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学者们纷纷深刻地反思他们赖以生存和时时享受的工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对待自然的态度。未来学家托夫勒在回顾工业革命的历程及其后果时,有一段令人触目惊心的描述①。汤因比和池田大作发表的意见则更加明确和尖锐。他们认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根本灾难是“人灾”,是由于“人类反叛自然界”而产生的,因此,十分紧迫的任务是:要求科学家以及现代所有的人,“无论如何要从自己生命的内部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必须克服“人类中心”的虚假观念,重提自然所具有的尊严性问题;必须改变威逼自然的态度,重心恢复人类以前对自然的“崇敬”和“体贴”②。在这种氛围下,西方国家和社会普遍从自己所造成的恶果中醒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们开始冷静地反思过去,转变并抛弃无视自然的传统观念,确立重视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并协调发展的现代观念。在行动上,西方国家积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少国家把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建设统一起来,在增加经济投入的同时,普遍增加了环境投入。不仅如此,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转变,开始自觉地把消费与环境联系、统一起来。据联合国对15个发达国家的调查,多数国家愿意以放慢经济发展速度、降低消费水平来保证环境质量的提高③。人们消费观念的这些变化,无疑会对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此外,环境道德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规范,约束和调节着人们的环境行为;对环境美的追求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破坏环境美被视为一种不道德的社会行为。环境道德观念的形成,说明西方社会对人与自然之关系问题的处理,已从法律和行政的层次扩展到道德层次,进入更为自觉的阶段。
西方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表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否定自然(即无视自然)到肯定自然(即重视自然)的过程,这是人类环境价值观由不科学到科学的转变。在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今天,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依然重蹈发达国家覆辙的情况下,从道德的高度看待人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呼吁全人类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道德责任感,就显得十分的必要和迫切。

⑦ 工业污染指什么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郝吉明,马广大著)中,对大气污染的定义是这样:“自然过程或者人类活动,导致某些物质进入大气环境,达到足够浓度,持续足够时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福祉产生影响”。
由此推论,一切涉及环境的污染,都需要具备1个前提,2个条件,1个后果。即,某些物质进入环境,达到足够浓度,持续足够时间,产生负面影响。
具体到工业活动,主要在水、气、声、光、生态、辐射、土壤等几个方面。
任何一种工业生产,都会在上述几个方面产生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影响。最典型的是声音。而工业生产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动力和结果。
综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是工业活动一定会有污染。
工业产生的污染,其实是没有通过工程的方法,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影响因子加以控制。例如声音,可以通过减震基础,低噪音设备,厂房封闭,远离居住区等途径加以控制。但是因为某些因素,没有减震、没有厂房、没有远离居住区,所以产生了所谓的污染。

⑧ 工业污染是什么

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废气、废水和固体排放物对对环境的污内染。 工业污染主要集容中在少数几个行业。造纸、化工、钢铁、电力、食品、采掘、纺织等7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占总量的4/5。造纸和食品业的COD排放量占COD排放总量的2/3,有色冶金业的重金属排放量占重金属排放总量的近1/2。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污染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造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 工业污染的危害。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

⑨ 工业废水污染有什么危害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沿海居民对滩涂养殖利用面积正逐年扩大。从养鱼、养虾、养蟹,到养殖更有经济价值、更珍奇的水生动植物,这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水产市场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饮食生活,提高了饮食水平,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给一部分人创造就业机会。可是,近几年来,在我国沿海时常发生海水赤潮等海水变质现象。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除气候因素外,再就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除前面所述的两种原因以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陆地工厂对海洋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一)与海相通的河流两岸的造纸厂、化工厂等利用河道排放污水而流入海洋。(二)含有污染物质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倾倒河岸或河道,随河水或涨落潮流入海洋。如2001年天津海事法院受理的河北省乐亭县19家养殖户状告河北省迁安市书画纸业有限公司等五单位滩涂污染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就是典型的陆地工厂利用通海河道排污造成海洋污染的案例。本案19位原告都是在河北省乐亭县王滩镇小河子(滦河)入海口两岸对虾和滩涂贝类养殖区从事日本对虾和青蛤养殖。滦河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和唐山市境内,从承德流经唐山地区的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于乐亭县姜各庄入海。滦河在滦县响螳分流,进入乐亭中部的支流最终流入小河子,在王滩镇新海庄入海,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有上万亩虾池及滩涂贝类养殖区。200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因滦河上游排放污水造成在小河子入海口两岸部分渔业水域污染而引起养殖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事故。事故造成小河子入海口两岸受污染水域的养殖面积共计7056.15亩,其中对虾养殖水面面积6561.15亩,滩涂贝类养殖面积495亩。5月30日调查人员对小河子闸养殖区的对虾和滩涂贝类死亡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67.96%的青蛤死亡,日本对虾的平均死亡率为5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系唐山市滦河沿岸工矿企业向滦河排放未经达标处理的污水所致。

2005年,河北省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176平方千米,其中,中度污染海域111平方千米,严重污染海域97平方千米,其余为轻度污染。重点排污口附近海域污染严重,在监测的31个入海排污口中,多数存在超标排放现象,大部分排海污水指标不符合海洋功能区的水质要求。海洋生物资源呈现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鱼类回游的产卵场和索饵场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经济鱼类明显减少且出现小型化、幼龄化。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生存环境丧失或改变、生物群落结构异常。

由于大量污染物超标超量入海,导致近年来河北省海域赤潮频发,2001年以来发生赤潮18次,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造成了危害。

⑩ 工业发展与环境污染哪个更重要

一方面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将污染较重的行业部署到环境容量较为富余的地方,一方面确保人居环境、生态功能区等重点,以尽可能减小发展的代价,则环境保护就可以达到“最适宜”程度。 基于此认识,正确的区域产业发展方式,应该是在对环境容量资源合理定价的基础上以投入产出比来判断发展污染产业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结构、规模、布局。污染只要是按照各类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统筹的、地方居民能够接受的,就是合理污染。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