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地位
❶ 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事复业管理与公共管制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区别:
A、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
B、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
C、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❷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怎么样
1、顺应潮流——财务金融专业
学财务金融专业是顺应社会潮流。21世纪,最盈利的项目之一就是投资。因此,社会上越来越多的金融公司林立而起。社会对财务金融类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都是比较“时尚”的行业,在基金公司主要从事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控制、资产配置等工作;在证券公司主要从事会计、审计等工作;在银行从事财务管理、风险投资等工作。在未来几年里,财务金融还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人们把理财放在首位将是大势所趋。
2、发展前景好——电子商务专业
学电子商务是很明智的选择,因为目前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已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互联网用户正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该行业的人才缺口相当惊人,预计我国在未来10年大约需要200 万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3、薪资待遇好——民航管理专业
学民航管理专业薪资较高。近年来,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中国民航总局局长在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中国将再新增 2600多架飞机,民航总局将投入超过5000亿的资金用于机场建设。而民航业却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许多民营航空公司为此展开人才大战,高薪挖角。国内主流航空公司优秀空乘人员平均年薪在几十万元人民币,国外航空公司空乘人员的薪资水平更高。就民航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形来看,薪资普遍较高并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4、备受重视——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教育受到中央重视,学生热捧。学前教育是就业率排名较高的专业之一,幼儿教师需求量日益增大,具有幼儿教育专业学历的教师更是供不应求,很多幼儿园都需要提前下“订单”。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就业范围广,学生不但可以从事幼师,还可以去一些亲子机构,早教中心发展,另外还能自主创业。赵主任称,学前教育行业发展迅速,在未来十年对幼儿教育专业人才要求会更高。
5、最受热捧——新媒体专业
据权威部门数据显示,新媒体行业的相关专业就业率达98%以上。目前,影视后期制作行业人才缺口达到20万左右,这其中播音主持、新闻采编最为缺乏,并且薪资较传统行业高出很多,60%的毕业生入行即可拿到7000以上的薪资待遇。并且大部分影视公司拥有完善的福利体系与奖励机制,因此,近几年新媒体专业广泛受到学生和家长的热捧。
6、时尚潮流——形象设计专业
近年来,形象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同比增长甚至超过房地产和IT行业。去年,中国的形象设计产业链服务收入达到了8000亿,未来3 年,这个数字还要持续增长,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目前二、三线城市的形象设计师、美发师和美容师的年收入集中在8万-10万元,一线城市收入可达15万以上。
7、热度不减——外国语专业
女孩学什么专业好,外国语专业最热门。从上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英语学习热潮,到如今社会各行各业迫切需求的外语人才,外国语专业表现出持续火热的态势。外语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能到金融、通信、传媒、物流等领域就业,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8、应用广泛——俄语专业
俄语有着广泛的使用人群,俄语不仅是俄罗斯人的民族语言,而且是国际性的语言。目前全球使用俄语的国家有20多个,使用人数将近3 亿。随着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和不断深入,以及两国迅速扩大的全面合作,俄语专业人才紧缺状况日益明显,并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9、就业门路广——工商管理专业
学工商管理专业就业较广。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至少急需35万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目前实际具备从业资格的只有8万人左右,远远达不到行业需求。学工商管理专业能从事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和国际物流等工作,就业面十分广泛,待遇也处于各行业较高地位。
10、就业容易——高级护理专业
高级护理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我国每年需要各层次护士15万人。在国际上“护士荒”的情况也十分严峻,全球将急需232万护理人才,国际人力资源公司已经把目光瞄准中国。各国政府为吸引外籍护理更是提供各种福利,比如,绿卡、高薪等。通过学校培养和自身努力成为国际护理、高级护理等人才,年薪高达10-15万元。
❸ 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非政府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也就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必然主内体。容
2、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能提高公共事业产品的供给效率。
3、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4、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还具有扩大就业渠道,增强社会保障制度能力,以及提高公民民主意识,增加社会公民化程度等作用。
❹ 如何看待公共事业在我国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首先,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提高了公共管理的绩效。在作为公共管理唯一主体的前提下,由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不存在竞争压力,加之行政效率的测度十分困难,效率的低下和充斥整个公共管理领域的官僚主义就难以避免。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则意味着对公共事务的治理权将在多个相互竞争的主体之间进行竞争,竞争能促进公共管理绩效水平的提高。
其次,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淡化官僚体制中的“官本位”意识。在作为唯一公共管理主体的前提下,几乎垄断了对所有公共资源的支配权,这种对公共权力的独占性是形成“官本位”意识的根本原因。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的实现则意味着不再是公共资源的唯一支配者,同时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分享公共权力、参与公共事务的治理等,也使他们对公共权力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官本位”意识也将随之淡化。
最后,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也有助于克服不断膨胀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所以,规模和职能范围将不断扩张,和人员的膨胀就不可避免。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则意味着即使出现了新的公共服务和产品需求,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交由其他社会组织来承担,这样社会及公民新的公共服务需求就不能成为扩张规模的借口,和人员的膨胀也有可能最终得到遏止。
由此看出,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趋势不仅是理论上的突破,也是对现有公共管理格局的重新认识。关注并探讨在对公共事务的有效治理中不同治理主体各自的定位、分工和相互关系,以期形成、非公共组织、社团、社区、甚至个人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崭新格局,从而克服作为唯一公共管理主体所产生的种种弊端,有利于为公民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前景: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而且需求量极大,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政府体制改革后事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形势所决定的。要建立政事分开、管理自主科学、面向社会、独立的社会主义事业单位,没有众多的高层次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不行的。另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系统,参加MPA考试进行进一步深造。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总需求,还是从毕业生就业和进一步深造来看,其专业发展前景都十分看好。
公共事业管理就业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掌握系统扎实的公共事业管理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党政、教育、科研及企事业管理工作。
公共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根据有关权威统计机构统计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毕业生就业率为:79.53%
热门分析:我国未来的国家管理机构队伍中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队伍,能提升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未来热门走向预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主要到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就业前景>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
北京、上海、广东、河北、湖北
❻ 公共事业组织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会有什么变化
kanshu 看书自己找
❼ 公共事业的作用及发展公共事业的意义,2000字
公共事业是国家占有生产资料并让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公有制经济,它们是社会分工
❽ 什么叫公共事业企业,和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
所谓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如教育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各方面所需要的人才;文化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卫生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使其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科技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揭示自然和社会规律,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等等。缺乏这些服务支持,或服务支持系统不健全,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并影响社会稳定。经济愈发展,社会愈进步,对服务功能的要求标准也愈高,范围也愈大。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
(二)公益性。事业单位所追求的首先是社会效益,同时,有些事业单位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社会服务系统的良性循环,根据国家规定向接受服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公益性,是由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在一些领域,某些产品或服务,不能或无法由市场来提供,如教育、卫生、基础研究、市政管理等。为了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就要由政府组织、管理或委托社会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公共产品的生产,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我国的事业单位大都分布在公益性领域中,主要从事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有的虽然也从事某些物质产品的生产,但多数不属于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知识密集性。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性组织,专业人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此外,事业单位在各类社会组织中是较为活跃的部分,其组织形式、服务手段、人员结构、活动方式等,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不同程度地发生相应的变化。
事业单位同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主要有两点:
一是设立的目的不同。设立事业单位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某方面的公共服务,这些服务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是公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并不以盈利为目的;设立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在竞争性领域中获取利润;设立社团的目的是为了不同的社会群体表达自己的合法意志;设立党政机关的目的是为了实施政治领导和行政管理。因此,事业单位的设立目的同党政机关、企业、社会团体有很大的区别。
二是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国家机关、党派团体是政治体制的一部分,在政治体制运行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企业是在经济领域进行竞争性经营活动,通过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并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事业单位主要是在科、教、文、卫等领域中,从事社会服务,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对政治体制的运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支持保障作用。
此外,区分事业单位与民办非企业单位,要从举办主体和资金来源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中,是否利用了国有资产,是一个重要区别。民办非企业单位是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而事业单位是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需要指出的有两点:一是“利用国有资产”没有数量和比例的限制;二是它既包括国有有形资产,如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具有实物(或用货币计量)形态的资产,也包括国有无形资产,即不具有实物形态但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如专利权、土地使用权等。
所谓的企业单位一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自负盈亏”意即:自己承担亏损与盈利的后果,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单位分为国企和私企。国企就是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单位。私企就是属个人所有的企业单位。它的特点是自收自支,通过成本核算,进行盈亏配比,通过自身的盈利解决自身的人员供养,社会服务,创造财富价值。企业单位的登记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企业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后,企业单位进行劳动仲裁。
❾ 公共事业利用强制地位强制消费如何处罚
(一)传唤(强制传唤)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版第八十二条“需权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人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
公安机关应当将传唤的原因和依据告知被传唤人。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
(二)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强制其到案的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拘传应当由两人以上的执行人员执行。拘传时,应当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对抗拒拘传的,可以使用械具,强制到案。
❿ 什么叫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它有什么就业前景
公共事业管理在我国在各类高校中是一个新设置的专业。在社会实践中,尽管已经存在着各种公共事业组织,但公共事业管理作为独立学科尚未形成独立体系。同时,各个院校原设置的有关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又各有特定的市场定位,因此,如何理解新的专业目录下的公共事业管理,整合独立存在的各个专业方向,形成规范的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体系,建设完善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置的背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呈现多样化趋势,而高等教育的专业调整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社会管理的方式不断变革,政府职能也在转变,公共事业作为独立的社会组织以其特殊的职能正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设置是公共事业管理变革、专业人才需求和管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1 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是社会管理机制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配置中的职能与角色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建立办事高校、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需要把政府有关职能归还给社会。这不仅是改革本身的需要,而且是社会运行的内在要求。公共事业管理的产生使得社会的自身管理机制更加完善,使政府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体系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形成行政、工商和公共事业三为一体的社会运行模式。
2 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是公共事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区、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对社会运行的管理和为保证整体发展而对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除了政府的必要职能外,还需要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很多过去由政府包下来的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客观地需要由非政府的公共事业管理或服务部门完成。因此,为了保证改革的整体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立与完善必将同步,人才培养与社会改革也要同步。这就需要对公共事业组织的界定、学科特点、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政策进行研究,以推动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随着公共事业领域的扩大和职能的丰富,对有关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会有很高的要求,现有的从事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在知识结构、素质及能力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公共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只有通过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来解决公共事业管理对人才需求这一迫切的问题。
3 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是专业设置与人才需求多样化的需要
目前,我国公共事业分散在具体的领域,如市政、城市供水、环境保护、中介服务、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教育、社会保障以及文化、卫生、体育等面对社会公众的服务部门,尽管不同的领域有其特殊性,但其共性是前提,即目标、服务领域、运转机制、管理模式和方法是一致的。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诸多方向,必须首先统一在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平台上,并以不同部门的特殊性去建设不同的专业方向,以满足人才需要多样化的要求。
二、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科界定
1 什么是公共事业
从一个国家对整个社会的管理来看,包括三个层面:行政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是国家权力执行机关的行为,代表政府意志,具有强制性;工商管理是以企业自身利益为核心的管理,具有明确的经济目的;而公共事业应付于两者之间。公共事业应该是涉及国家长远利益的微利事业,竞争不激烈的,产品供给不足会引起社会动荡的,需社会监督的,从整体出发,有具体目标,以提高社会水平和质量为宗旨的组织或部门。公共事业既要服务于社会,又要考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要关注公众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如果公共事业过于强制,就走向行政性质;过于利益最大化,那就是工商行为。因此,公共事业界定的核心在于其目的、行为准则和运行机制方面。
从我国的现实和未来的改革趋势看,诸如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城市供水、环保气象、城市交通等部门以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态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但是,其明显的趋势是国家垄断的减弱,营利目的淡化,社会化程度增强,管理的自律性显著。他们最本质的特征在于社会、公众整体利益,既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又与国家经济发展命脉密切相连,不可或缺,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职能。
因此,我们不妨对公共事业陈述如下,公共事业是指以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前提,以实现公众整体利益为目的,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或协调各个方面利益关系的组织、部门和公共企业。
2、公共事业的特点
1) 整体性:这是公共事业的基本属性,公共事业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
2) 非营利性:和其他企业(商业行为)不同,公共事业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虽然公共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的时候,有时也会适当收费,但这种收费绝不是以营利为目的。
3) 规模性:公共事业的范围十分庞大,建立一个公共事业体系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公共事业的组织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投入,而且公共事业的组织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垄断性:公共事业的主体是政府,为居民消费和其他行业消费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服务,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而最容易由国家垄断经营,通常私人不愿或无力经营。
5) 公益性:公共事业的收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公共事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应由全体公众,公共事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整个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公共事业的公益性要求其以实现公众整体利益为目的。
3 公共事业领域
公共事业的涵盖领域有其广泛性,其一,表现在专门的公共事业组织;其二,隐含在政府的公共事务中;其三,以公共企业的形式表现出来。公共事业领域主要包括:1)自然资源;2)文化教育;3)体育;4)社会保障;5)市政建设6)环境保护;7)医疗卫生;8)公共信息;8)铁路交通;9)评估中介;11)社区物业;12)住房等。
4、公共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事业组织活动和管理过程极其规律的学科。它应该是以管理、经济、法律为基础,以公共事业的管理要求为框架形成完整体系。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公共事业组织更有效地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还要研究在经济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转型的历史时期,公共事业如何培育和健全自己的特殊职能,即准确的市场定位;如何实现公共事业和政府社会目标、企业经济目标的一致性等问题。公共事业管理研究的对象是公共企业,研究的内容是公共事业组织的运行规律、特点及方法。
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1 指导思想
借鉴、吸收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的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结合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探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我国公共事业的现状和改革趋势为出发点,科学培养公共事业的管理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2 培养目标
目前,MPA已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一种专业学位,MPA最早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至今已经有大半个世纪的历史。公共事业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法律硕士学位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已成为文科职业研究生教育鼎足而立的三大支柱,毕业生主要是到政府部门非政府的民间公共服务机构从事管理工作。而我国以前只有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与政府相关的工作人员,因此,从公共事业的发展来看,必须培养新型的管理人才。根据公共事业的特点和市场定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市场定位是:1)公共事业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2)公共企业管理人员(自来水、铁路等政府垄断企业);3)社会服务性组织的管理人员(公共事业管理局);5)从事有关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人员;6)知识工人;7)其他管理人员。
3 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课程应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主要是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公共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及技巧方面的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或主观方向选择的课程;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的实习与研讨。课程设置要突出特点,充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体现跨学科、复合型、应用性的特点,使学生呢感能够具备现代化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外语,熟练应用计算机,能够运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从事公共事业建设和管理工作。
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建设方向
首先,创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架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群。这需要对公共事业特点、运行机制、管理规律、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科学界定公共事业,明确核心理论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群的设计中,要突出共性和基本理论,为专业方向的建设奠定基础。
其次,确定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公共事业管理有很强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上,要突出素质,拓宽知识面,并着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开发,以保证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统一。
第三,确定科学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的适应性。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决定着人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此,应从以下诸方面入手。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求对公共事业领域的现状和法规及发展方向有全面的了解,注意观察、研究公共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建立和完善针对本专业的实验环境,加强教学中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公共事业各个领域(如社区管理)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 培养跨专业、宽视野的人才。纠正分工过细、专业过窄造成的弊病。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课程体系,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使学生知识结构以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为基础,注意公共事业的共性与不同部门的个性,根据培养方向和管理领域不同,涉及其他相关学科,使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根据公共事业实践的要求,课程内容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总之,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转变,更需要建立一个高效、协调、规范的公共事业管理体系。这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和挑战。21世纪的全新的教育体制正在 形成。尽管公共事业管理这一新的学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前景无疑是广阔的,必将在管理学科的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