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
『壹』 如何将社区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安定祥和、稳定有序的社区环境是社区法治建设的目标之一。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正随着社区功能的日益完善而同步向社区转嫁。在城市化进程中,由行政村自治组织向社区自治组织过渡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质量、人际关系、风俗习惯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加之社区内人员复杂、利益多元化的趋势致使社区矛盾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和纠纷呈现出突发性、群体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大多属“公安不能抓,法院不能判、政府难处理”。因此,如何加强社区法治建设,化解诸类疑难矛盾纠纷,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社区,是当前城郊社区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建设规模逐步扩展至城市郊区、农村,导致城中村的相继出现,影响了新城发展步伐,以前的村居组织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而将被逐渐淘汰并取而代之,社区的建立强化了基层建设,开展社区普法与加强法治建设,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势在必行。“依法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全社会法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是“六五”普法教育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加快城市建设的关键。
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组建于2001年8月,由原尧辰村整建合并高庙居委会组建纯居社区,现有面积约2.0平方公里,居民1615户,常住人口1983人,流动人口2926人,社区涉及范围广、居住分散,有铁路老小区、老供销社职工宿舍、农行宿舍、教师公寓房,另有城中村蚕桑队、高庙等。由于历史及多方面原因,小区无物业,各项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人员结构复杂,难管理,居住人口性质以流动人口多、特殊群体多等特点。经历几次大规模拆迁后,形成了目前村居合一和高价商品房相交错的居住形式,居住人口不断增多。由此可见,城市郊区的社会结构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呈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社区社会职能相应扩展。一部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逐步移交社会,转移到社区。一部分原来由企业承担的管理和职能也逐渐剥离出来,大量的职工在提前退职、退养、工龄买断后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农村人”变成“城市居民”。因此,社区承接政府和企业分离的职能、事务日益繁重,教育引导和管理服务的压力成倍增加。同时,失业、下岗、待岗人员不断增多,社区在成为社会管理与发展的重要领域日益显得重要。
二是居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法制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在不断增强,因此,要建立健全社区妇女维权岗、法律志愿者队伍、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队伍定期法律咨询等组织,为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随着大规模的城镇拆迁和旧区改造,新城镇拓展和建设,外来人员不断增加,社会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辖区居住外来人口多,建筑项目多,造成人口结构复杂。
四是弱势群体不断增加。老龄人口呈上升趋势,下岗失业人员居高不下、妇女儿童在社区常住比例不断增加,这些群体更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而需要社区具备相应的体系功能。
五是城区建设引起的拆迁、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归正人员就业等内部矛盾。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利益的调整,社区内出现的矛盾将呈现内容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原因复杂化的新特点,群体性纠纷呈上升趋势,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仅仅依靠民间调解方式远远不够。维护社会稳定,依法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些重大变化,并且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采取必要的措施强化社区法治建设,增强社区功能。特别是大力加强城郊社区建设,依靠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然而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要靠法制。只有把社区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以民主化、法治化促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才能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保障社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顺利发展。
二、紧抓机遇,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
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是新形势下社区管理自治的新课题。我们在充分认识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要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的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调动社区干部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其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社区自治机制,对于规范社区事务管理,维护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尧化街道尧辰社区十分重视创建活动的开展。首先,领导重视,组织健全是关键。成立社区民主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领导。其次,虚心向友邻社区学习。结合本社区实际借鉴好的经验、提升社区管理的新方法。三是选聘人才,配强班子。社区工作好不好,班子建设很重要,为了加强社区队伍建设,社区选配了一支具有一定素质和协调办事能力,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工作者进入班子,让其更为充分的施展才能,使社区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为创建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摸索健全社区民主法治的新载体
构筑新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途径。首先,构筑新的组织载体,是社区依法治理的立身之本。2011年4月,为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构建新的工作平台。尧化街道尧辰社区筹建社区“一站式”事务受理中心,它提供4项功能:一是行政事务受理功能。涉及计生妇联,代办相关行政性事务,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咨询服务,居民需要找政府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个“一站式”窗口得到“一条龙”服务,密切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事务服务功能。可为居民办理申请低保、大病救助、残疾人服务、居家养老等;三是劳动社会保障功能。社区人员再就业登记、退休工人管理、职业介绍与指导等事务;四是社区综治民调。社区调委会在上级司法部门业务指导下,承担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工作职能,对辖区内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综合调处和服务。
其次,构筑新的活动载体是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立身之所。形式多样,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律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是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以“五五”普法工作为基础,围绕“六五”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积极开展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即:利用法制宣传栏,针对性地宣传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建立一支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邀请政法战线和离退休人员,参与社区法制宣传、法律咨询和人民调解,给社区工作的展开添上了翅膀;设立一只法律服务联系箱,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居民遇到法律问题,为其提供咨询服务;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系列活动,为居民提供“遇到问题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方便之钥。
第三,建立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社区建立安帮组,在做好延伸帮教的同时,积极拓宽归正人员的就业渠道,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归正人员的重新违法犯罪。
四、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凸显的征地纠纷、拆迁纠纷、物业纠纷、改制纠纷、医患纠纷、劳资纠纷、污染纠纷、借贷纠纷以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纠纷,这9类纠纷最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并很可能转化成社会风险。它反映的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加复杂、深层的根源,也因此成为中国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调查显示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生产安全与网路安全成为当今引发社会矛盾最敏感的导火线,而政府失去公信、社会失去诚信又成为隐藏在这些导火线背后的“炸药包”。由此,我们必须正视社会矛盾,通过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建立健全机制,让老百姓有“民意”可以与政府有效对接,有“民怨”可以与政府平等对话,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要正确解决和处理诸类纠纷矛盾,防止这些矛盾的发生甚至激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就要广泛开展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我们深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化解民事纠纷矛盾的处理方式,原因在于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时具有不伤感情、成本低、效率高的工作特色。同时作为基层调解员具有介入早、零距离、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方法灵活、容易执行等特点。栖霞区某项目建设中,因企业改制,有8名职工下岗代劳。因拆迁分歧,阻止拆迁,矛盾激化到出手伤人,出动警力,历时3年,未达成拆迁协议。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确保人性化拆迁工作顺利实施。尧化街道尧辰社区介入调解该项纠纷,社区调解员从维护社会稳定出发,排除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抓住主要矛盾,掌握人员的思想动态,根据群众现实环境和需求,对症下药,开展对当事人教育疏导,各个击破,顺利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该案例的成功调解得到尧化街道领导的高度赞扬,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新尧新城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体现了基层调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独到之处。同时可以看出,人民调解员植根基层、贴近群众,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化解矛盾纠纷中具有独特优势。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提高基层社区纠纷的监控率和快速处置反应能力,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保障,是新形势下创新基层社区民主法治建设的好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区居住人口不断增多,民众诉求呈多元化趋势,矛盾纠纷也将不断尖锐。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应当重视社区各项工作的建设,对社区建设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围绕“法律进社区”和加强社区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为社区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正确倾听群众诉求,及时化解基层社区矛盾纠纷,引导居民走法治化轨道,形成民众知法、守法,正确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法制氛围,才能促进小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促进社区民主法治建设,从而达到促进社区社会安定和谐有序。
『贰』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说白了,管人的!
你网络网页搜索“工作制度”!
自己再结合实际加加减减,也就凑出来了!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叁』 如何保障普法工作的实施 完善组织领导保障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保障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下,实现了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在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法治建设的大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形成科学、统一、有力的组织领导运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按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单位和领导责任。明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年召开会议听取普法办工作汇报;建立普法工作领导联系点制度,由区普法领导小组成员包点、包部门,督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建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年度述职报告制度,每年各成员单位对各自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向普法领导小组进行述职,以提高各单位抓好普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动责任制,保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一直以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主要依靠普法主管部门单独组织实施,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直接影响了普法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发展进程。我们要看到,普法依法治理并不是一项单列的工作,在政府工作的各项职能中都要体现与贯彻普及法律和依法治理的原则。换言之,普法和依法治理的主体是任何部门与任何人员,任何工作必须以普法和依法治理原则为指导。我们不能把普法与依法治理仅仅理解为是司法行政部门的职责,要改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由司法部门“单打独斗”为与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方式,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才能大幅提高。在“五五”普法期间,由于对执法部门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奖励和惩罚机制,造成普法办工作相对被动的局面,只能想方设法借助各种工作平台,将普法工作融入到执法部门的执法过程当中,导致很多时候,在对部门的任务部署和部门对普法办的信息反馈方面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在“六五”普法中,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齐抓共管、责任明细的目标考核管理机制。以区级为例,可建立以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核心、多个协调指导办公室为分支、法治建设工作联络员为骨干的三级组织网络。其中,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整个组织网络的核心和主导,对全区的法治建设工作履行指导、协调、检查、督促的职能。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多个协调指导办公室,作为分支机构,分别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经营、基层民主法治和法制宣传教育等协调指导办公室,由区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政法委、经贸委、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分别对应负责各自一块的目标责任管理,相互协调,分工负责。法治建设工作联络员则是全区法治建设组织网络的骨干和基础,负责各相关单位信息通报和联络等工作。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各协调指导办公室,按照法治单位创建考评标准的要求,联合对各单位法治建设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充分发挥联动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的作用,对检查结果进行公开公布,对未完成阶段性目标的单位,公开通报处理结果,并将其纳入到年终考核成绩之中,而年终考核成绩作为评选法治创建优胜单位、绩效目标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其目的是以此作为切入点,促进解决领导认识到位问题,解决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解决执法不公正和不文明问题,以及解决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确保法治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工作上新水平。
三、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述法”考核机制,提高领导干部法治管理水平。
领导干部加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水平,不仅是履行职责、胜任工作的需要,更对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干部述法,就是对干部个人年度学法守法情况、重大事项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执行情况、依法履行职责情况、维护司法部门公平正义情况,进行考核和评议。将干部述法纳入干部考评机制,是对干部述职考核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对干部述职内涵和政绩评价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同时,更是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建议在处(科)级领导干部考核中,实施“德、能、勤、绩、法、廉”六位一体的述职考核机制,把法治工作业绩纳入对党政干部的考核任用。处(科)级领导干部既是法治建设的组织者,又是具体执法者,抓住了“龙头”,就抓住了依法行政工作的“源头”。实施干部述法考核机制,一是要建立“述法”工作的各项制度,与组织部联合开展调研,形成实施意见,在述法对象、内容、程序、组织领导等方面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二是建立“述法”工作的考评机制,与纪委、组织部组成“述职述廉述法”测评小组,共同开展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通过述法考核,让领导干部进行自查自纠,检查自己是否在单位重大事项中依法决策,是否依法行政,分管工作有无造成行政败诉案件、复议被撤销变更案件,有无造成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有无执法人员被确认为不作为或乱作为等等,形成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的制度约束,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依法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能力。
四、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监督制约机制,创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在少数司法、行政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未得到充分的防范与控制,对执法人员错案追究还缺乏力度。少数部门、单位的少数群众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各级机关的监督。各级人民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应当报告普法依法治理的实施情况,并每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一次普法工作;政府各个部门应当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一次本部门负责执行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及贯彻执行情况。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每年组织对普法教育的视察、调查活动,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议;由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决定任命的干部,在选举、任命前,组织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执法情况的考核评议等。二是加强党组织的监督。党的干部既要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又要积极参与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实施。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改制后,企业党组织要督促法定代表人抓普法教育,依法生产经营。三是加强政府的监督。上级政府要对下级政府、本级政府对政府所属部门的普法教育情况、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情况进行检查监督,通过签订依法治理年度责任目标,实施党政监督。四是加强普法领导机构的监督。上级普法领导机构有权监督下级普法领导机构的组织实施普法情况,有权检查监督辖区所有政府及部门、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学校、社区、村(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实施普法情况。五是加强群众监督。聘请监督员,公开监督电话,定期反馈信息,对政府及执法机关的执法情况实施监督。
五、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法治建设顺利进行提供物质保障。
全国“六五”普法规划对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提出的要求是,“各级政府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相关经费,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开展。”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标准的制定还是执行都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普法经费数额不足,不能到位,不能专款专用等情况,现有的普法经费已经很难保障普法工作高质量开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影响了普法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六五”普法期间,应该高度重视普法经费和装备投入的保障,普法经费必须到位,专款专用。具体建议:一是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明确各级财政拨款的基本计算标准(如人均0.5—1元)。二是普法经费每年的增幅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增幅保持同步甚至超过经济社会发展的增幅,彻底改变普法经费“多年一贯制”的做法。三是区级以上普法办可成立普法经费审查机构,对普法经费是否按标准拨付、是否专款专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四是加强普法装备投入,保障普法车辆、摄像器材等基本设施得到落实。
『肆』 浅谈如何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党的十七大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实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化社区依法治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现谈点初步的认识与建议。 一、 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是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也是调节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保证。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而是能够正确、妥善化解各种矛盾。近几年来,我区社会大局总体上是稳定和谐的。但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很多,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类矛盾凸显,要调节好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必须大力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推动法治实践,充分发挥法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要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履行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提高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调处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纠纷,妥善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当今世界无论是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社会全面进步,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障,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环境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推进市场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市场的能力;必须不断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经营、依法参与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家经济安全,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调节企业的劳动关系,维护广大干部职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知识产权,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 3、加强普法依法治理,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基础工作。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简而言之就是实行法治,既国家制定良好的法律并获得全社会的普遍遵循,其中立法是前提,守法是关键,而守法的前提基础则是人人学法知法懂法,这正是普法工作的重要使命。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法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引导法治行为的重要职责,能不断增强全体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在普法基础上开展的依法治理,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法治实践活动,有效提高政府、部门和依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不断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二、当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1、依法治理理论上有待突破。就普法工作而言,我国正处在发展时期,由政府主导法制宣传教育,相应职能放在司法行政部门,是符合实际,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依法治理作为司法行政的一项重要职能,理论上并没有系统阐述,实践上操作困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五”普法中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隆重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口号。但依法治理作为司法行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理论上没有系统阐述,这方面应有所突破。2、从大的方面讲国家立法上权力授予没有到位。权力是权利实现和义务落实的保障,是国家的以规范性法律文件明确的职权和职责,权利可以放弃,而权力赋予的职责不允许变更或放弃。全国人大就普法依法治理每五年作一次决议,这种决议具有一定法律效力,但这毕竟是临时授权,不是长期比较稳定的法律授权或规定,所以每个五年规划实施完毕后司法行政部门就会想下一步怎么办?下一个规划叫什么名字还搞不搞?3、政府部门职能划分不够清晰。这一点在依法治理方面特别明显,就此项工作司法行政部门与政法委和区政府法制办有职能交叉。依法治理包括立法、执法、司法、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等。比如行政执法,作为治区办理应有权对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但事实上全区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权限,执法主体,内容特别是执法人员培训,考核,授予执法资格(取消),执法监督的行使权在法制办。治区办的工作如果想有所作为,往往就和其他部门发生冲突,但治区办设在司法局,各项工作安排、长期规划、短期安排、各项活动和精神贯彻落实,各种检查评比和验收,又都必须由司法局为主完成。这必然形成小马拉大车的两难局面。司法行政部门职能是回避不了的事实,普法依法治理还是一个抓手,而且是我们各项工作的龙头,举龙头摆龙尾才能全面推动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所以司法行政部门还不能不要这个抓手,还要紧紧抓住这个抓手。4、公正司法,依法行政在基层的某些具体问题上有变形变味,阻碍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前进的步伐。经过司法行政干警25年的不懈努力,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广大群众从“教育”“考试”“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普法依法治理活动中学到很多东西,掌握了宪法和法律附予他们的权利包括应履行的义务,知道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有些东西掌握的还深还透,比如知道反应农民负担、义务教育、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热线电话,而且还知道这是免费的。但是在实践中在一些具体的事上这些群众往往看到的都是变形变味的公正司法和行政执法,这和我们的宣传教育形成明显反差,增加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难度。 三、对当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五五”普法启动及实施后的情况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措施有力,进展顺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建设“法治乌马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差距。具体表现在: 1、部门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法制宣传的方法思路还不够开阔。有的单位和部门制定规划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缺乏特色和可操作性,少数部门没有发挥普法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五五”普法工作已到总结验收阶段。在信息反馈上还不够及时,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未能及时进行总结推广。 2、群众参与的自觉性不够,效果不明显。但由于受认识程度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群众积极参与学法用法的热情不够高。职能部门对如何开展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研讨不够,工作指导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存在形式多、内容少、灌输多、引导少、大道理的东西多、形象生动的东西少等问题。 3、学习法律不求全面理解,存在实用主义倾向。一些干部只强调政府的权利,而忽视了群众的利益,同样有一些群众只强调维护自己的权利,而忽视自己应尽的义务。 四、加强改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建议 1、提高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长期性的认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的总要求,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到责任到位,精力到位,投入到位,奖惩到位。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推动工作创新,提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普法依法治理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也是一长期的过程。各级政府要结合工作实际,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做到普法工作与发展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具体工作相结合,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结合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部门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使宣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普法依法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普治并举,整体推进,一手抓普法,一手抓依法治理。普法是基础,依法治理是目的。普法与依法治理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解决重普法轻治理的问题,切实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做到普治并重,整体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4、进一步花大气力抓好“法律六进”工作。要始终把抓好“法律六进”工作当作深化“五五”普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上积极努力,在进一步结合实际科学部署上积极努力,在进一步创新形式上积极努力,在进一步丰富内容上积极努力,在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积极努力。
『伍』 社区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制度
现实是残酷的!
勇敢的挑战自我!
用实际行动去感动你身边的一切!
你会做的很好的!
相信自己吧!
笑一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__^*)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