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无污染地膜

无污染地膜

发布时间: 2021-02-03 00:42:56

① 田地里的薄膜怎么清理最妥当,最快

解决地膜残留问题有两个途经:一是采用国标厚度地膜,不易破碎,便于捡拾回收;二是使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许多发达国家一直在使用地膜,农业白色污染却较少,因为国际农用地膜厚度推荐标准为0.012mm以上。欧美等国家生产的地膜厚度一般要求为0.02mm,日本为0.015mm,并且使用后实行强制回收,因此,农田的残膜污染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在中国,许多地膜生产企业为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迎合农民的心理和需求,生产销售的地膜厚度大多为0.005-0.006mm脱标产品,甚至更薄,导致地膜强度低,易老化破碎,回收十分困难。
降解地膜,让地膜消失在地里
地膜越薄,成本越低,而且不用人工“抠洞”,幼苗可以自己“拱破”地膜长出来。对于农民来说,选择最廉价、最实用的地膜,不应当受到任何责怪。推广降解地膜是解决地膜残留的一个新趋势,在作物生长期充分发挥地膜覆盖效应,在作物收获期地膜完全自行分解,可谓是两全其美。
降解地膜与传统的聚乙烯地膜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在地膜失去增温保墒等功能后,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时间自动降解为对环境无污染的小分子物质,从而可以防止残膜对农田环境的污染。
生物可降解地膜由木薯淀粉等材料制成,具有与普通地膜相似的保温和保水效果,同时能够完全自然降解,因此,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应用是解决地膜残留环境问题的主要手段。
生物降解地膜是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而引起降解的一类塑料薄膜。根据主要原料可分为天然生物质为原料的降解地膜和石油基为原料的降解地膜。
天然生物质如淀粉、纤维素、甲壳素等,通过对这些原料进行改性、再合成形成生物降解地膜的生产原料。
淀粉作为主要原料的地膜按照降解机理和破坏形式又可分为淀粉添加型不完全生物降解地膜和以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添加型生物降解地膜是用PE塑料中添加具有生物降解特性的天然或合成聚合物等混合制成的原料,再添加相容剂、抗氧化剂和加工助剂等吹制而成,不属于完全生物降解的地膜。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完全生物降解地膜主要是通过发酵生产乳酸,乳酸经过再合成形成聚乳酸,以聚乳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地膜。
另一类重要的天然生物质是纤维,通过对纤维素醚化、酯化以及氧化成酸、醛和酮后可制成地膜,属于完全生物降解的地膜。
以石油基生产生物降解地膜的主要成分是一些高分子物质。这些高分子物质在自然界中能够快速分解和被微生物利用,最终降解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淀粉基降解地膜
生物降解地膜研发初期,淀粉添加型生物降解地膜一直是研发的重点,从最初用6%-20%淀粉和聚合物烯烃共混制备地膜逐渐发展到由50%淀粉和亲水性聚合物共混制备地膜;目前是将淀粉进行改性,生产出能够被生物降解的塑料,然后生产地膜。该种地膜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国内研发单位大部分生产添加型淀粉塑料,其产品中淀粉含量为10%-30%。
●完全生物降解地膜
目前开发的用于生物降解地膜生产的材料主要由淀粉进行发酵成乳酸,再聚合成完全生物降解的半晶质聚合物,可在水和土壤中完全降解的聚乳酸。
●纤维素类生物降解地膜
以天然纤维丝为原料生产生物降解地膜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这类地膜虽然在增温保墒等功能方面不如普通PE地膜,但具有很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国内多家单位开展了草纤维地膜、纸基地膜的研究和应用,这类地膜被大规模应用在水稻育秧和南方蔬菜种植方面。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掀起农膜绿色革命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并从根本上解决废弃农膜回收问题,杜绝农田白色污染,长远看来,全生物降解地膜更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国家土壤治理政策的落地执行,全生物降解地膜终将逐步取代传统地膜,掀起一场盛大的“绿色革命”。
2010年以来,国外生物降解地膜材料研发生产大企业开始与中国有关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合作,进行生物降解地膜的试验和示范工作,重点在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地区,西南的云南以及华北的北京、河北等,应用作物有棉花、玉米、烟草、马铃薯和蔬菜等。
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了专项资金进行全国生物降解地膜试验评价,选择了20多家公司的不同生物降解地膜,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四大区域的11个省(区)23个县(市)的7种农作物上开展了试验。目的是明确不同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特性和区域差异,不同降解地膜增温保墒和防除杂草的功效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促进与区域和作物特点相适宜的降解地膜的研发与应用,为国家有关决策部门制定地膜应用及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由于全生物降解地膜价格高于聚乙烯地膜,许多人认为这是制约其规模化推广的最大障碍。实际上,加上回收残膜与再生利用成本,全生物降解地膜其实比聚乙烯地膜更为划算。
国内有关企业在生物降解树脂材料生产线完成的基础上,开始进行降解地膜的研发和应用,并不断改进和完善产品配方,使得产品应用性能、经济性能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② 可降解生物地膜

可控降解地膜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目前国内外开发应用的可控降解地膜种类主要有: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和光、生物降解地膜。
光降解地膜。主要采用在合成树脂中加入光敏剂的方法使之降解。该技术由英国G.SC0tt和以色列D. Gilead首创,并在英国、以色列和南非应用。前苏联、日本也曾开展过此项研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光降解地膜,采用了与国外相近的工艺路线,目前已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但由于光降解地膜埋土部分不降解;降解后碎片不易继续粉化或被土壤同化,污染土壤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另外成本较普通膜高,使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生物降解地膜。能通过微生物作用降解的地膜(较低层次的生物降解地膜)。这种地膜主要以天然高分子为原料,如日本采用纤维素与甲壳素水溶液制膜,德国采用直链淀粉或高直链淀粉及其它天然高分子材料制膜,我国也曾采用纤维素来制膜。但是,尽管这些薄膜能够降解,但都存在加工困难、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差的问题,根本无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光、生物降解地膜(又称双降解地膜)。是将微生物敏感物质(如淀粉),与合成树脂共混,同时向体系内引人光敏剂,并在诱导期过后,通过光敏剂的敏化作用,将合成树脂降解为低分子化合物,加入的微生物敏感物质自然被微生物降解,同时,由于制品上聚集的微生物能够作用于生成的低分子化合物,使聚合物最终为土壤同化。1988年英国Griffin推出的低密度聚乙烯十淀粉十增塑剂十光化学降解剂地膜就属此类产品,美国、加拿大的几家公司先后按此专利开始投入工业化生产。光、生物降解地膜具有完全降解性,不仅能保证光照部分发生光降解,而且埋土部分也可以通过生物降解和热降解的综合作用降解到不影响下季耕作的程度,并在相继的下个年度降解为无污染物质。光、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和光降解地膜相比,在减轻残膜危害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该项技术也同其它新技术一样应当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

③ 如何有效防止废旧地膜的污染

废旧的地膜应该怎样处理才能有效的防止污染呢? 大家一块分析一下:
残膜的回收治理需要注重三个环节。一是地膜生产厂家应生产可降解塑料地膜,同时生产质量可靠、耐老化、厚度高于0.01毫米的地膜,使地膜覆盖给农业生产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地膜使用量增大的同时促进地膜生产企业的发展;二是推广适期揭膜技术和膜侧栽培技术,进行残膜回收,减少污染,保证地膜覆盖的持续发展;三是做好残膜的再生利用,给残膜回收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残膜回收技术的发展及回收率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促进地膜生产。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破坏整个系统的平衡,带来严重的后果。
1: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实践证明,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形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故应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于推广应用。
2: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可组织人力和劳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采用地膜回收机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3:加快制定有关残膜回收的经济政策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农膜的企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行回收利用。
4: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出各种作物的揭膜期。具体的揭膜时间是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

5:优化耕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倒茬轮作制度,通过粮、菜、药轮作倒茬减少地膜单位面积的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膜的污染危害。
6:加强宣传引导 防治废旧农膜污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废旧农膜的自觉性。目前大多数农民已经认识到残留农膜的危害,开始主动清理收集,但处理的方式方法比较简单,除了焚烧和填埋外,很少集中回收再利用。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加之地膜使用量大、污染面广,仍有大量的地膜残留在土地中,直接威胁着农业的持续发展。

④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

一、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是对土壤环境的危害。土壤渗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农 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
2是对农作物的危害。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19,子叶期棉苗死亡3.08,现蕾期推迟3~5天。株高降低6.7cm~12.9cm,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420kg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8。
3是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4是对牲畜的危害。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总之,从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作物产量产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农田中残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达到了能使作物减产的临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二、防治农膜污染的几点建议
要防治地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防治残膜污染,主要通过清理和回收利用来减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1是加强宣传教育。防治地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 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
2是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谁 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 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
3是建议制定残膜残留量标准。要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和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地膜污染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4是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体的揭膜时间最好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地膜棉花应在头水前揭膜。
适期揭膜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适期揭膜技术可缩短覆膜时间60~90天,所以地膜仍保持较好的韧性,容易回收,一般回收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消除农田土壤的残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第二,适期揭膜技术,由于提早揭膜能够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作物的病害,可减轻玉米纹枯病。 第三,适期揭膜技术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增强土壤的透气性。 第四,适期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长期前或生殖生长期间进行,这时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时揭膜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直接接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第五,适期揭膜有利于作物后期田间管理,便于中耕除草,便于中后期作物追肥和雍蔸培土防倒伏。
总之适期揭膜技术不但能提高地膜回收率,节省回收地膜用 工,而且还能使作物增产。因此要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5是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残留地膜回收力度。除头水前揭膜措施外,还可组织人力和劳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可采用地膜回收机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辽宁省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ISQ-20型地膜消除机,新疆麦盖提县研制出的环形滚动钉齿式残膜清除机,推广使用效果很好。
6是增加地膜韧性,以利残膜回收。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农用地膜都为超薄膜,厚度为0.007cm易破碎,难回收。而国外及内地一些省市使用的地膜都较厚,兄弟省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为0.015cm,它不易破碎,因而易回收。建议增加地膜厚度以增强地膜韧性利于残膜回收。
7是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实践证明,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故应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广和应用。
8是优化耕作制度。进一步加强倒茬轮作制度,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倒茬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膜 污染危害。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达到增温保墒而增产丰收的目的。同时,留在土壤中的残膜也使耕地受到污染。长此下去,土壤物理性质变坏,肥力水平下降,作物根系生长困难,苗禾发育迟缓,造成减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残膜长期堆积有可能完全破坏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使大片良田变为荒芜的寸草不生的荒漠土地。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在可降解,无污染的地膜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情况下,适期揭膜技术是防治残膜污染的有效措施。此技术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污染,保护耕地地力,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力推广适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术,减少残膜留量,确保农业持续丰收。

⑤ 地膜的防治与危害,你怎么看

一、残留农膜对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土壤环境的危害。
土壤渗透是由于自由重力,水向土壤深层移动的现象。由于土壤中残膜碎片改变或切断土壤孔隙连续性,致使重力水移动时产生较大的阻力,重力水向下移动较为缓慢,从而使水分渗透量因农膜残留量增加而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削弱了耕地的抗旱能力。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等严重后果。另外,残膜影响土壤物理性状,抑制作物生长发育。农膜材料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这些高聚物难以分解,若长期滞留地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正常土壤结构形成,最终降低土壤肥力水平,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导致作物减产。
2.对农作物的危害。
由于残膜影响和破坏了土壤理化性状,必然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凡具有残膜的土壤,阻止根系串通,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作物株间施肥时,有大块残膜隔离则隔肥,影响肥效,致使产量下降。据兵团环境部门测定种子播在残膜上,烂种率达6.92,烂芽率5.17,棉苗侧根比正常减少4.8~7.6条,2~3片真叶期棉苗死亡1.19,子叶期棉苗死亡3.08,现蕾期推迟3~5天。株高降低6.7cm~12.9cm,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残膜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每公顷有187.5Kg残膜的土地,生产9420kg玉米,比无残膜的对照田减产玉米909kg。减产率8.8。
3.对农村环境景观的影响。
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加上处理回收残膜不彻底,方法欠妥,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弃于田边、地头,大风刮过后,残膜被吹至家前屋后、田间、树梢、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
4.对牲畜的危害。
地面露头的残膜与牧草收在一起,牛羊误吃残膜后,阻隔食道影响消化,甚至死亡。
总之,从地膜污染对环境和作物产量产生的危害可以看出,地膜栽培农田中残留地膜量,大都接近或达到了能使作物减产的临界值。因此,防治地膜污染已经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二、防治农膜污染的几点建议
要防治地膜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积极防治残膜污染,主要通过清理和回收利用来减少污染,并依靠有利于回收利用的经济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
1.加强宣传教育。
防治地膜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支持和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恢复困难性的认识,提高回收地膜的自觉性。
2.加快制定有关回收残膜的经济政策。
要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以鼓励回收、加工、利用废旧地膜的企业的发展,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要求地膜销售部门和地膜消费者自 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
3.建议制定残膜残留量标准。
要制定必要的农田残膜留量标准和残膜留量超标准收费标准,使农田地膜污染早日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4.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
所谓适期揭膜技术是指把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筛选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具体的揭膜时间最好选定为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地膜棉花应在头水前揭膜。
适期揭膜有以下几个优点:第一,适期揭膜技术可缩短覆膜时间60~90天,所以地膜仍保持较好的韧性,容易回收,一般回收率达到95以上。基本上消除农田土壤的残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第二,适期揭膜技术,由于提早揭膜能够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抑制作物的病害,可减轻玉米纹枯病。第三,适期揭膜技术有利于作物根系发育和增强土壤的透气性。第四,适期揭膜一般是在作物的生殖生长期前或生殖生长期间进行,这时作物需要大量的水分,此时揭膜有利于根系对水分的直接接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第五,适期揭膜有利于作物后期田间管理,便于中耕除草,便于中后期作物追肥和雍蔸培土防倒伏。
总之适期揭膜技术不但能提高地膜回收率,节省回收地膜用工,而且还能使作物增产。因此要大力推广适期揭膜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5.采取人工和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措施,加大残留地膜回收力度。
除头水前揭膜措施外,还可组织人力和劳力通过手工或耙子回收残留地膜,在翻地、平整土地、播种前及收获后可采用地膜回收机回收也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如辽宁省农机化研究所研制的ISQ-20型地膜消除机,新疆麦盖提县研制出的环形滚动钉齿式残膜清除机,推广使用效果很好。
6.增加地膜韧性,以利残膜回收。
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农用地膜都为超薄膜,厚度为0.007cm易破碎,难回收。而国外及内地一些省市使用的地膜都较厚,兄弟省区使用的地膜厚度为0.015cm,它不易破碎,因而易回收。建议增加地膜厚度以增强地膜韧性利于残膜回收。
7.研究开发新材料,寻找农膜替代品。
实践证明,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材料才能根除地膜污染。目前使用的地膜都为聚乙烯农膜,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和降解,因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故应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目前,生物农膜强度不够或成本较高而难以推广,应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生物农膜的性能,逐步降低成本,以利推广和应用。
8.优化耕作制度。
进一步加强倒茬轮作制度,通过粮棉、菜棉轮作倒茬减少地膜单位面积平均覆盖率,进而减轻残膜 污染危害。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达到增温保墒而增产丰收的目的。同时,留在土壤中的残膜也使耕地受到污染。长此下去,土壤物理性质变坏,肥力水平下降,作物根系生长困难,苗禾发育迟缓,造成减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残膜长期堆积有可能完全破坏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使大片良田变为荒芜的寸草不生的荒漠土地。所以,治理地膜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是地膜种植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在可降解,无污染的地膜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情况下,适期揭膜技术是防治残膜污染的有效措施。此技术提高回收率,防治地膜污染,保护耕地地力,因此,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大力推广适期揭膜等地膜污染防治技术,减少残膜留量,确保农业持续丰收,同时使用巴内达碧卡菌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

⑥ 全生物降解地膜工厂,谁家做的不错降解周期多久

可控降解地膜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目前国内外开发应用的可控降解地膜种类主要有:光降解地膜、生物降解地膜和光、生物降解地膜。
光降解地膜。主要采用在合成树脂中加入光敏剂的方法使之降解。该技术由英国g.sc0tt和以色列d.
gilead首创,并在英国、以色列和南非应用。前苏联、日本也曾开展过此项研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制光降解地膜,采用了与国外相近的工艺路线,目前已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但由于光降解地膜埋土部分不降解;降解后碎片不易继续粉化或被土壤同化,污染土壤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另外成本较普通膜高,使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生物降解地膜。能通过微生物作用降解的地膜(较低层次的生物降解地膜)。这种地膜主要以天然高分子为原料,如日本采用纤维素与甲壳素水溶液制膜,德国采用直链淀粉或高直链淀粉及其它天然高分子材料制膜,我国也曾采用纤维素来制膜。但是,尽管这些薄膜能够降解,但都存在加工困难、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差的问题,根本无法加以推广和应用。
光、生物降解地膜(又称双降解地膜)。是将微生物敏感物质(如淀粉),与合成树脂共混,同时向体系内引人光敏剂,并在诱导期过后,通过光敏剂的敏化作用,将合成树脂降解为低分子化合物,加入的微生物敏感物质自然被微生物降解,同时,由于制品上聚集的微生物能够作用于生成的低分子化合物,使聚合物最终为土壤同化。1988年英国griffin推出的低密度聚乙烯十淀粉十增塑剂十光化学降解剂地膜就属此类产品,美国、加拿大的几家公司先后按此专利开始投入工业化生产。光、生物降解地膜具有完全降解性,不仅能保证光照部分发生光降解,而且埋土部分也可以通过生物降解和热降解的综合作用降解到不影响下季耕作的程度,并在鸡珐惯貉甙股轨瘫憨凯相继的下个年度降解为无污染物质。光、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和光降解地膜相比,在减轻残膜危害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该项技术也同其它新技术一样应当在应用中进一步提高。

⑦ 农用地膜残留造成的耕地环境污染不属于农业面源污染。

地膜“薄如蝉翼”成污染祸首
农业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全膜覆盖的粮食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因而农民难以割舍。虽说并非所有地膜都会造成污染,“只要能回收不残留,就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甘肃省农科院研究员杨虎德说。但是,伴随着地膜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大,残留的地膜也越来越多。杨虎德说,这些地膜主要是超薄地膜。
记者在多省调研时发现,只要是铺膜的农田,就有地膜残留。甘肃省农业生态保护站的数据显示,甘肃每亩残留量最多达14公斤多,残留量最少的每亩也有5公斤多。
中国农业科学院曾经在对河北邯郸地区的调查表明,棉田地膜残留率一般在10%至20%之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种植业中,地膜残留量达到12万吨。
在黑龙江部分地区主推玉米覆膜技术,超薄地膜覆盖范围也随之增加,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蔬菜大棚内的每根垄都用超薄地膜覆盖,加大了超薄地膜污染程度。甘肃目前每年各种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已超过10万吨。据甘肃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2007年甘肃耕地地膜累积残留量已经达到6万多吨。
监测发现,在我国一些地方,农民为了减少成本,往往使用0 .006毫米的超薄膜,甚至还有0.005毫米的地膜。《经济参考报》记者在甘肃、黑龙江、宁夏、陕西等地采访时看到,这种现象比较多见。
据了解,我国1992年制订的国家标准规定,聚乙烯地膜的厚度不应低于0.008毫米。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严昌荣说,这个标准只有日本地膜标准厚度的57%,即使如此,不少企业生产的地膜厚度还达不到要求。
张玉辉说,越薄的地膜强度越低,抗拉能力越差,容易老化,更易残留土壤中,破碎后碎块更小,难以捡拾,相应产生的地膜残留量就越大,成为白色污染祸首。
应严禁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
既然我国粮食生产已经无法离开地膜,一些农业专家认为,为减轻地膜对农业面源的污染,目前只能完善政策,加大力度做好残膜的回收利用工作。
一是提高现行地膜国家标准,严格禁止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要求地膜厚度在0.008毫米以上。甘肃省农科院研究员车宗贤说,国外地膜的厚度一般为0.012至0.015毫米,其抗拉强度比0.008毫米的地膜增加50%至94%,极有利于残膜回收。所以我国也应该考虑提高地膜国家标准。
二是改进地膜使用方法,提高地膜的重复使用率,降低地膜残留。同时改进和推广地膜回收机械。《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注意到,多数地方残膜回收全靠手工作业,要么手捡,要么手耙,效率低下。农技人员建议,应研发一种更高效、更先进的残膜回收机械,提高机械捡拾地膜的效率。
三是建立补偿措施,扶持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企业。同时,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新型可替代产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

⑧ 什么物质的材质类似塑料,并具有可溶解和对环境无污染。

一、乳酸聚乳酸(PLA)又称聚内交酯,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物乳酸为单体化学合成的。使用后可自动降解,不会污染环境。聚乳酸可以被加工成力学性能优异的纤维和薄膜,其强度大体与尼龙纤维和聚酯纤维相当。聚乳酸在生物体内可被水解成乳酸和乙酸,并经酶代谢为CO2和H2O,故可作为医用材料。日本、美国已经利用聚乳酸塑料加工成手术缝合线、人造骨、人造皮肤。聚乳酸还被用于生产包装容器、农用地膜 、纤维用运动服和被褥等。二、淀粉塑料含淀粉在90%以上,添加的其他组份也是能完全降解的,目前已有日本住友商事公司、美国Wamer-Lamber公司、意大利Ferrizz公司等宣称研究成功含淀粉量在90%~100%的全淀粉塑料,在(1月~1年)完全生物降解而不留任何痕迹,无污染,可用于制造各种容器、瓶罐、薄膜和垃圾袋等。全淀粉塑料的生产原理是使淀粉分子变构而无序化,形成了具有热塑性能的淀粉树脂,因此又称为热塑性淀粉塑料。其成型加工可沿用传统的塑料加工设备。以淀粉为原料开发生物降解塑料的潜在优势在于:淀粉在各种环境中都具备完全的生物降解能力;塑料中的淀粉分子降解或灰化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对土壤或空气产生毒害;采取适当的工艺使淀粉热塑性化后可达到用于制造塑料材料的机械性能;淀粉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绝,开拓淀粉的利用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说明的是,我国目前生产的淀粉塑料绝大多数为填充型淀粉塑料,即在非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淀粉,通过淀粉的生物降解而致使整个材料物理性能崩溃,促使大量端基暴露以致氧化降解,但这种“崩溃”后的剩余部分中的PE、PVC等均不可能降解而一直残留于土壤中,日积月累当然会造成污染,因此国外将此类产品归属为淘汰型。三. 光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是指在光的作用下能发生降解的塑料。3. 光降解塑料举例按制造方法可将光降解塑料分成合成型降解塑料和添加型降解塑料。a、乙烯/一氧化碳共聚物(E/CO)光降解以主链断裂为特征。 E/CO的光降解速度和程度与链所含的酮基的量有关,含量越高,降解速度越快,程度也越大。美国德克萨斯州的科学家曾对E/CO进行过户外曝晒实验,在阳光充足的六月,E/CO最快只需几天便可降解。b、乙烯基类/乙烯基酮类共聚物(Ecolyte)Ecolyte分子侧链上的酮基在自然光的作用下可发生分解。 Ecolyte的光降解性能优于E/CO,但成本也较高。这类聚合物的缺点是一旦见光就开始发生降解,几乎没有诱导期,需要加入抗氧剂以达到调节诱导期的目的。(2)添加型光降解塑料添加型光降解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在低浓度时是光氧化降解催化剂,经日光(紫外光)辐照而发生反应,使聚烯烃高分子断裂。在PE、PP等聚合物中添加酮类、胺类等光敏剂都可取得较好的光降解性。添加型光降解塑料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做覆盖地膜使用效果较好。但其降解特性是曝光面降解比较彻底,埋在土壤里的部分则降解较差。这类光降解塑料的降解诱导期可控制在二个月以上。但降解时间可控性较差。

⑨ 普通地膜能造成什么祸害

1、不能自然分解,造成所谓的“白色污染”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
2、不可以版焚烧,会产生权有毒物质,致癌。严重污染环境;
3、1)使用生物材料,可以节省石油的使用,节约能源;
2)可降解,不产生“白色污染”;
3)因为来自自然农作物肥料(能使农作物增产20%),减少了化肥施用量。间接减少了来自化肥,及生产化肥时的污染。

(专业人士回答,要求追加分)

⑩ 农用地膜GB13735-92执行标准是什么

90年代国家制定了农用地膜国家标准(国家标准GB13735-92),该标准规定地膜厚度内为0.008±0.003毫米,按照此标准,容我国目前生产的农用地膜厚度为0.005--0.006毫米。如此薄的地农用地膜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一个生产季节的氧化、光照之后,强度大大降低,各种形式的地膜回收机只能收回当年地膜的50-60%,其余地膜在外力的作用之下变成散片分布在土壤之中,另外由于地膜太薄,加上在土壤中的污染,回收的二次利用价值与回收成本不成比例,由此造成现在的“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重。 解决地膜污染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完全降解的生物质地膜,国韵生物生产了全球第一张绿色生物质地膜,无需回收,埋在土里3~6个月即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完全无污染。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