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新征程
『壹』 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和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一)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要确立和实现以宪法和法律为治理国家的最具权威价值的取向。
(1)依法治国新征程扩展阅读: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被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系列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颁布实施,确立了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法治政府建设进入“快车道”。《民法总则》颁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叁』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要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首先我们得了解四个全面具体所指是什么。它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大块。
这都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对治国理政的规律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所以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相信离它的实现我们会越来越近。
『肆』 有关于“依法治国”的重大时政消息
观察中国的未来走向,需将不断出现的“第一次”置于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版中去考量。在中国改革权征程上,每一个“第一次”都是万里长征的里程碑,也都是源于不断深化改革的能量积累。
“中国所实施或承诺的每一项改革都是一次机遇,使大批学者、活动家、具有改革精神的官员以及普通公民有机会积极实施变革和寻找新的改革机遇。虽然确实存在限制因素,但与之并存的还有推进改革的积极因素。”《纽约时报》的评论,尝试着探究多个“第一次”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的改革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突破口的过程,每一次重大改革在推进的同时也创造改革机遇,激发改革活力,扩展改革空间,推动下一个“第一次”的出现。
『伍』 依法治国的新要求是什么
依法治国要求按照法律管理国家,摆脱权力寻租造成的腐败现象。
『陆』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柒』 依法治国新老16字方针有什么区别
依法治国的(老)十六字方针,内容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捌』 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新十六字方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新十六字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依法治国离不开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把党的领导纳入法治范畴,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法治建设,推动依法治国的实现。
(8)依法治国新征程扩展阅读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提升中国法治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生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党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贡献之一。
我国在完善现实社会法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网络空间、虚拟社会的立法。信息时代的虚拟空间法律基本还是空白,如何加大网络空间法律建设,同时在无国界的网络社会,率先把我们的网络空间法律规则抢先建立、发布、传播,有利于提高我国法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统筹规划能力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在发展过程中还要继续发挥这个优势,加强统筹能力,避免经济、社会、法治、民生等各领域各搞各的,碎片化发展。
『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包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总目标首次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决定》提出的五大体系组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9)依法治国新征程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拾』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内容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法律法规要完善,做到解决问题能有法可循,是后三者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即指一切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和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即指执行的司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
4、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是依据法律治理国家,法律就是一个尺子。
(10)依法治国新征程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