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
『壹』 中国有多少公共管理学院
50个管理学院把
『贰』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介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自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关头应运而生,创院院长为姚先国教授。学院秉持“以天下为己任,以真理为依归”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大任的领导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公共管理学院。 学院下设政府管理系、土地管理系、城市发展与管理系、社会保障与风险管理系、信息资源管理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等7个系,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1个民政部战略研究基地, 2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校级研究所,11个校级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拥有浙江大学MPA教育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务员培训中心以及浙江大学管理培训中心。目前,学院已形成了博士、硕士和专业学位教育、本科和继续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以及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研究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35人,其中教授(研究员)5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9人,讲师(助研)36人;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86人。
『叁』 中国公共管理学院的排名
2008中国大学管理学前100名
管理学包括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图书档案学等5个学科类,共有18个本科专业。
管理学虽然是近几年增设的学科,但竞争激烈、发展速度很快。授予的管理学硕士占硕士总数的9.18%,管理学博士占博士总数的4.64%。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的博士生导师资料统计,在全国大学40110名博士生导师中,有2257名是管理学博导,占博导总数的5.65%。
目前,管理学已经超过农学,成为中国第4大学科。2007年,开设管理学专业的大学共572所。
名次
等级
校名
1
A++
西安交通大学
2
A++
清华大学
3
A++
浙江大学
4
A++
上海交通大学
5
A++
武汉大学
6
A++
中国人民大学
7
A++
北京大学
8
A+
复旦大学
9
A+
中山大学
10
A+
南京大学
11
A+
天津大学
12
A+
南开大学
13
A+
华中科技大学
14
A+
四川大学
15
A
厦门大学
16
A
上海财经大学
17
A
南京农业大学
18
A
北京师范大学
19
A
东南大学
20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1
A
吉林大学
22
A
重庆大学
23
A
同济大学
24
A
东北财经大学
25
A
中国农业大学
26
A
西南交通大学
27
A
大连理工大学
28
A
中南大学
29
A
哈尔滨工业大学
30
A
湖南大学
31
A
东北大学
32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3
A
华南理工大学
34
A
暨南大学
35
A
浙江工商大学
36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7
A
山东大学
38
A
江西财经大学
39
B+
西南财经大学
40
B+
北京理工大学
41
B+
西北工业大学
42
B+
中国矿业大学
43
B+
武汉理工大学
44
B+
电子科技大学
45
B+
华东师范大学
46
B+
西南大学
47
B+
南京理工大学
48
B+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9
B+
华中农业大学
50
B+
上海大学
51
B+
中央财经大学
52
B+
浙江师范大学
53
B+
南京师范大学
54
B+
北京交通大学
55
B+
华中师范大学
56
B+
天津财经大学
57
B+
浙江财经学院
58
B+
河海大学
59
B+
华南农业大学
60
B+
苏州大学
61
B+
湖南科技大学
62
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3
B+
南京财经大学
64
B+
华南师范大学
65
B+
湖南师范大学
66
B+
浙江工业大学
67
B+
宁波大学
68
B+
上海理工大学
69
B+
汕头大学
70
B+
山西大学
71
B+
合肥工业大学
72
B+
郑州大学
73
B+
扬州大学
74
B+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75
B+
广东工业大学
76
B+
广州大学
77
B+
山东农业大学
78
B+
福州大学
79
B
南京审计学院
80
B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81
B
西北大学
82
B
北京工业大学
83
B
安徽财经大学
84
B
江苏大学
85
B
哈尔滨工程大学
86
B
南通大学
87
B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88
B
陕西师范大学
89
B
辽宁大学
90
B
广东商学院
91
B
湘潭大学
92
B
西安理工大学
93
B
华侨大学
94
B
中国海洋大学
95
B
深圳大学
96
B
黑龙江大学
97
B
北京邮电大学
98
B
东华大学
99
B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00
B
北京科技大学
『肆』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专业介绍
学院现设有国民经济管理系、行政管理系、土地管理系、教育科学研究所、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所、国防与国家安全研究所、财政与税收管理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学院横跨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两个一级学科, 招收4个专业的本科生,即:国民经济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公用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专业;6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专业,即: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等;12个二级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即,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教育法学、公共政策等和公共管理硕士(MPA),并招收公共管理和应用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土地政策与法规分析、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房地产咨询评估决策以及城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土地资源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信息系统、城市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城市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去向:各级政府土地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房地产咨询评估机构、各类银行等投资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相关企事业单位等。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行政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政府机构管理以及各类公共管理机构管理实践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 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政治学基础、公共组织与管理、中国政府与政治、行政学导论、行政法、公共财政学、公共政策、比较政府、公文写作与处理、人事行政、非营利组织管理、领导学、地方政府管理、行政监察学、市政管理学等。
就业去向: 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 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资源管理、市政项目评估等城市公共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该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新设立的。
核心课程: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建筑学、地理学、公共财政学、行政法、城市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工程管理、城市社区管理等。
就业去向:中央和地方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从事城市规划与开发的企事业单位、中介咨询公司、城市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等。
『伍』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怎么样
那要看你是什么专业的,公共管理底下还有很多细分的,比如城市内管理方向,教育管理方容向。文科的学科都是理论性的,关键看你大学怎么学,在文科方面,重要的就不是专业了,因为就业以后一般不会有对口的专业让你去选,理科就不一样,学计算机的就去整计算机,学编程的就去编程,文科的话,学人力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各种管理,最后都有可能做了行政。
『陆』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的区别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类院校,公共管理学院是人大设置的院系之一。一类院校一般指本科一批大学(含
『柒』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院系介绍
土地管理系
师资:教授4名,副教授6名
研究领域:土地经济与资源经济、土地政策、不动产估价与管理、土地法
本科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系主任:石晓平、唐焱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
师资:教授3名,副教授3名
研究领域: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区域经济、土地信息系统
本科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系主任:徐梦洁
行政管理系
师资:教授5名,副教授6名
研究领域:公共管理、行政伦理、教育行政,政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专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系主任:刘祖云
公共经济与政策系
师资:教授4名,副教授4名
研究领域:公共财政、公共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教育经济
本科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系主任:李 放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A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地籍制图、规划估价、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房地产、信息、城建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地籍管理与地理信息系统、资产评估、城乡规划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B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测绘、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籍管理和土地规划的基本训练,具有土地管理与利用、计算机与信息管理、资产评估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测量遥感与土地调查、地籍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不动产评估、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土地整理及土地经营开发技术;具有现代土地管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国家土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掌握中外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C 培养对象:本科、四年
D 师资情况:教师 22 人,其中教授 7 名,副教授 9 名,博导 6 名,硕导 8 名。
E 主干学科:土地资源管理、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技术。
F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公共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区域规划、经济地理、土地资源学、地籍管理、土地法学、土地利用规划学 , 不动产估价、房地产经营管理。
G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籍测量实习( 2 周),土地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 (1 周 ), 土地管理综合实习 (2 周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8 周)。
H 主要专业实践:测量学与地籍测定实验;遥感实验;绘图与数字测图实验; CAD 实习;计算机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地籍管理实验;土地估价实验;土地规划设计。
I 收费标准: 4600 元 / 年
J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攻读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学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升学率达 15% ;留学荷兰、德国、加拿大、美国等相关大学,人数约占 2% 。
K 学生就业情况:就业率 94% ,去向主要是在国土、城建、房地产、土地评估机构、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A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城建、国土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B 培养要求:本专业强调以理为主,理、工、文的交叉,技术、管理多学科的渗透,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掌握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接受运用环境学、生态学、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知识和方法,进行资源环境方面的开发与管理;掌握中小城市建设的规划与设计、市政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城乡、区域资源经济合理配置。
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熟悉城乡资源与环境、城镇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城乡空间组织、编制发展规划的工作能力;掌握对中小城市进行规划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撰写论文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C 培养对象:本科,四年
D 师资情况:教师 18 名,其中教授 3 名,博导 2 名,副教授 5 名,硕导 3 名。
E 主干学科:资源环境管理,城乡规划。
F 主要课程:普通生态学、基础气象学、环境科学概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测量学、测量学实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建筑制图、建筑工程制图、运筹学与系统工程、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城镇规划与设计、城镇规划与设计实验、区域经济与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学。
G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资源管理综合实习 (2 周 ) ,环境管理综合实习( 2 周),城市规划实习 (2 周 ),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8 周 ).
H 主要专业实践: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居住区规划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城市规划与设计实验等。
I 收费标准: 4600 元 / 年
J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攻读城乡规划、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等学科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升学率达 15% 。
K 学生就业情况:就业率 92% ,去向主要是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与规划、管理等工作。
行政管理专业
A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行政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解国家法律和党的方针、政策;具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具备较高的管理、经营、策划、调研、交际等能力的专门人才;具备能够从事党政、企事业管理和教学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适合到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市政管理、人事管理、社会工作、政策研究、外事交流、宣传策划以及秘书等工作,同时也为行政管理及相关学科研究输送后备力量。
B 培养要求:本专业准予毕业总学分为 170 学分,通过四年学习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1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我国行政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 2 )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 3 )掌握系统分析、统计分析、调查分析、政策分析等科学方法,能熟练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策划、组织、执行的实际工作能力;
( 4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在外语读、写、听、说等方面达到全国统测 4 级或更高水平,能够较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办公自动化处理技能;
( 5 )掌握专业论文、调查报告、机关公文的写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C 学制:本科,四年
D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国家公务员制度、当代中国政府体制
E 主干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政治学原理、统计学、公共关系学、国家公务员制度、社会学概论。
F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行政法案例分析( 2 周),社会调查分析( 1 周),行政管理综合实习( 1 周),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8 周)。
G 收费标准: 4600 元 / 年
H 毕业生就业去向:补充国家公务员队伍;补充其他国家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干部队伍。其所适用的具体工作岗位主要是:各级各类党政军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政策法规研究部门、人事与教育培训部门、行政监察部门、综合办公部门、事务管理部门、机构编制部门、宣传与公共关系部门、咨询服务部门以及党、青组织;社会有关管理咨询机构;有关高等教育单位与科研机构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A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劳动与社会保障及管理学、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B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国内外劳动与社会保障理论及实践的历史和现状,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现代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了解中外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理论与实践进展;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C 培养对象:本科,四年
D 师资情况:教师 7 人,其中教授 2 人,副教授 2 人,讲师 5 人。
E 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
F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经济学、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方法、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人口学、劳动经济学、福利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概论、世界社会保障制度。
G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劳动保障专题调研( 2 周),社会保障专题调研( 2 周),教学实习( 2 周),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8 周)。
H 收费标准: 4600 元 / 年
J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
K 学生就业情况:到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A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B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C 培养对象:本科,四年
D 师资情况:教师 10 名,其中教授 4 名,副教授 6 名,博导 4 名,硕导 2 名。
E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F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劳动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职业生涯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新酬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G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 2 周),人力资源管理实务( 1 周),毕业论文及毕业论文( 12 周)。
H 主要专业实践:统计学
I 收费标准: 4600 元 / 年
J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管理类相关专业(公共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经济类相类专业等。
K 学生就业情况:主要到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
『捌』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学院情况
学院设有3个系、1个所、1个省文科基地和3个中心:教育经济与管理系、管理科学系、行政管理系、哲学研究所、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公务员培训与MPA教育中心和公共管理学院现代教育管理研究与开发中心。
学院现有公共事业管理、管理科学、行政管理等3个本科专业;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哲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教育经济与管理拥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科学技术史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教育硕士(教育管理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哲学、公共管理两个一级学科均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是学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支撑学科。
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4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91%,“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0人。
学院现有各类学生共3800多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99人,博士生26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243人,教育硕士生84人,公共管理硕士(MPA)生278人,成人学历教育本、专科学生2400多人。学院重视和加强人才培养工作,2009年分别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本科专业实习暂行规定》、《本科教学奖励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自2009年起我院全日制本科实行公共管理大类招生,学生前三个学期按照公共管理类学习,第四学期进行专业分流,实行专业培养。
学院制定《高层次科研成果奖励暂行条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据统计,自学院成立以来,学院教师在A级和T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64篇,出版学术著作、教材68部,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37项、厅局级项目6项,获横向科研课题28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4场。
『玖』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齐晔教授厉害吗
不歧视,主要看考试成绩说话,还要看面试成绩;当然,如果两者差不多的情况,可能名校的会占点优势。
下面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师资情况,及其研究领域,特供你参考:
姓名 职称 毕业学校及学位 研究领域
=============================================================================
程文浩 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 公共治理,公共管理,创新
楚树龙 教授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 国际战略问题,美国政治与外交,中国外交及安全战略研究
崔之元 教授 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 国有改革与民营化,宏观经济政策,体制改革
邓国胜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 公共组织问责,绩效与能力建设,非营利组织管理
韩廷春 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 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金融生态,计量经济学
胡鞍钢 教授 中国科学院博士 国情研究与公共政策
刘庆龙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公共关系,电子政务,社区管理
孟庆国 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管理与创新,电子政务,能力与绩效管理
彭宗超 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公共政策,运作,危机管理,比较政治
齐 晔 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 资源环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
施祖麟 教授 清华大学硕士 区域与城市发展,能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苏 竣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 公共科技政策、公共政策与管理
王丰 教授 密西根大学博士 人口与经济、社会保障、社会不平等
王 名 教授 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 NGO,公民社会与治理,CDM与环境治理
王庆新 教授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 东亚国际关系与政治,儒家政治思想
王有强 教授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大学博士 公共经济学、治理、领导力
巫永平 教授 荷兰莱顿大学博士 与市场,产业政策,地方与经济发展
薛 澜 教授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 公共政策与管理,科技与创新政策,危机管理
杨燕绥 教授 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 组织与治理,社会保障,薪酬理论
殷存毅 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 两岸经济关系,区域发展与政策
于 安 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行政法(社会行政法,行政应急法)
于永达 教授 吉林大学硕士 国际经济理论与公共事务,集聚优势,领导学
俞 樵 教授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博士 金融体制 ,公共金融,社会发展
陈玲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科技与创新政策;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政策制定过程研究
过勇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廉政建设、公共治理、行政体制改革
贾西津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公民社会与治理,战略管理
李保明 副教授 山东大学博士 两岸经济关系,产业链与区域发展,博弈论
李应博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产业政策,区域发展与两岸经济关系
梁 正 副教授 南开大学博士 科技政策,国家创新系统,研发全球化
刘求实 副教授 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 非组织管理,事业单位改革
刘志林 副教授 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 城市规划与管理,住房政策,区域经济发展
孟延春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 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城市治理
沈群红 副教授 南京大学博士 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组织变革与领导力
王亚华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制度分析与公共政策,水政策与管理,中国国情研究
熊义志 副教授 清华大学博士 公共领导力,国情研究,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
杨永恒 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博士 绩效管理,公共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殷成志 副教授 "北京大学博士,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 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管理
戴亦欣 讲师 美国锡拉丘斯大学博士 科技政策,新能源政策,研究方法
曹峰 讲师 美国锡拉丘斯大学博士 公共治理与组织、财政与发展政策
梅赐琪 讲师 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 比较政治学和中国政治,职能转换、干部管理体制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
汝鹏 讲师 清华大学博士 科技与创新政策,科技管理,公共政策过程,新能源政策
魏星 讲师 清华大学博士 公共财政、区域经济
张楠 讲师 清华大学博士 电子政务与管理创新
张严冰 讲师 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博士 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
郑振清 讲师 北京大学博士 比较政治与政治社会学、台湾政治发展、两岸政治经济关系
周绍杰 讲师 香港中文大学博士 劳动经济学,公共财政,区域经济
周源 讲师 英国剑桥大学博士 科技政策、技术创新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