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诉求
㈠ 舆论公开性、公共性的区别
公开性:全面公开,公布天下
公共性:有共同的特性
㈡ 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公共性首先是一个哲学概念,立意于人的本性和发展问题的全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政治哲学层面的公共性,重视人的独立、自由、平等、尊严等基本价值属性,强调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创造性、参与性,强调公共利益的存在价值,倡导优质的公共生活。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哲学和政治领域的公共性内涵在公共政策领域的具体化和落实,在本质上是人性、价值理性在公共政策领域的贯彻。所以,应当从公共性的哲学和政治内涵中寻求其理论渊源,吸收历史上各路公共性思想资源中的有益部分为己所有,以指导和规范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真正发挥出其对于“好”的公共政策的界定、确认和引领功能。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内涵在其影响公民权利的社会职能中体现出来。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政策,应当具有促成社会资源平等分配、促进公民参与公共政治生活、促进公共利益的建设和维护三大基本社会职能,这是解析公共政策公共性的三个维度。社会资源分配的平等只能是有差别的平等而不是绝对的均等,体现和维护人的尊严。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展示不同诉求,开展理性对话和交流,以形成各方可接受的政策方案,这个程序和过程本身还是政策民主的重要本意。公共利益并非个人利益的简单累积,而是对于个体利益的超越和升华,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应该是政策制定者发挥价值理性的过程。应当从政策受众中选取议题,通过公众广泛参与以汇集各方诉求,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达成各方利益共识,既维护个体利益,又实现公共利益。审慎思辨具有超越自由民主的优势,是政策制定过程中平衡各方利益、实现真正民主的有效路径。政策目标的确立应当从具体政策的时空条件出发,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特性,在具体个案中要相应微调,目的是确保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和谐和统一。政策工具的选择实质上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内容,所以,政策工具的价值维度必须得到重视。
公共政策执行绝不是价值中立的,执行者的自由裁量权影响甚至改变着政策本意。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和行政环境的制约,客观上要求公共行政人员拥有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的正当行使,是公共政策得到有效率执行的条件,更是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本质得以实现的条件。在客观责任与主观责任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政策执行者应当尊重并确保基本价值的优先地位,恪守“一厘米主权”。为此,公共行政人员应当培养起自主性行政人格,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这是构建服务型行政的要件之一。
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目的远不是仅仅为了政策实施周期的完成,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为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结合客观实际的评判基础和标准,以纠正既往,启示来者。在评估实际结果达到预期规划目标的程度的基础上,更要跳出政策看政策,注意考察政策实施对于构建公正、合理的社会利益格局的作用,将事实评估和价值评估有机结合起来。有效的事实评判是价值判断的基础,综合性价值判断是事实评判的深化。
公共政策公共性的实现,宏观上还需要良好公共行政文化的形成,其核心是公共行政人员公共精神和社会公众公民精神的培育。要优化、完善承担着行政文化导向功能的公共行政考核体系,以带动行政价值观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宪法高度概括了政体的基本价值立场,公共行政人员应当将其内化为行动指南。行政伦理教育可以弥补外在的法律和制度之刚性规定的不足,内在地规制和引领行政文化。这些,都有助于构造公共政策公共性在其中得以兑现的优质的“软”环境。
㈢ 公共性事件的定义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㈣ 公共政策的诉求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目前世界上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传统的公共政策版研究派生于政治学权和行政学,意在从规范意义上探讨国家、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利益制衡,通过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原理及模型分析对国家、地方和团体层面的政策制定、执行与评估进行研究,为高质量的公共政策提供咨询。
中文名
公共政策
外文名
Public Policy
释 义
世界上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
派生于
政治学和行政学
㈤ 什么叫公共性
公共来性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自现出来的一种社会属性,是在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的整合中所形成的人类生存的共在性,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依性。在这个过程中,人既不断为生存创造条件,又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和提升自我,推动社会发展。
拓展资料:
“公共性”是社会治理的目标和基础所在。在实践中,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并未得到有力伸张,治理的“公共性”缺失问题也确确实实在一定程度存在。
我国现代社会治理的“公共性”,应体现在四个方面:立法执法的细密与严谨;公共诉求的有限和理性;治理主体的使命感和匠人精神;社会价值体系的开放和包容。
㈥ 公共政策诉求的形式有哪些
三个类型:(1)现代国家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版体制权中的执政党领导机构等公共权力组织,属于强制性公共组织;(2)各种经济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等更多地依靠市场手段而较少地依靠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半强制型公共组织;(3)各个层次的公立学校、医疗保障机构、研究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机构等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共管理的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具体见: http://ke..com/view/1296092.html?tp=0_01 望采纳~!互相帮助~十分感谢~~!
㈦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是什么
“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基础性内涵,与公共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活动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对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它是实证的过程还是规范的研究,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原则,一切形式和制度的破立必须周绕这个啄则展开,因为“公共性”这个概念所标示的是最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个行政体系和行政行为模式建构的出发点和原则。本文在简要论述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内涵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出落实公共性这一核心原则的建议。
就总体而言,作为公共管理的本质内涵,公共性与社会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阶级与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公共性与社会性在最广泛意义上是一致的或领域是重合的;随着阶级与国家的产生,国家成为公共性的代表,公共性逐渐从社会领域中凸显并独立出来;而在阶级与国家消亡之后,公共性与社会性又再次融为一体。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公共性,是指处于从阶级与国家产生到消亡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定概念。另外,从上述公共性的自然发展过程可以得出,社会性是公共性的存在基础,公共性则是社会性的特殊体现;社会性具有量的规定性,公共性则有质的规定性。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公共性将不断扩张与壮大,最后发展成为社会性。
㈧ 什么是公共性
就是有共同点和共性
㈨ 为什么很多广告都喜欢使用性诉求使用性诉求有何利弊
含蓄的开放
引言
以提出“品牌形象论”著称的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从创意入手提出了广告三原则(beauty——美女、beast——动物、baby——婴儿,通称“3B”),并解释说以此为表现手段的广告符合人类关注自身生命的天性,最容易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和喜欢,以展示美女形象或特写肢体部位的性诉求方式。
广告的首要效用就是引起注意,而性作为人性的弱点往往就是广告的切入点。
西方的性诉求广告是赤裸裸的;而中国的“性”诉求广告的表现和中国人做人特点一样,含蓄,内敛,其方式又像待字闺中的传统女子——“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欲说还羞”。
国内性诉求广告的现状综述
国内性诉求广告类型
1.广告中“性”表现形式分类
(1)“性”即性感,勾起性幻想的一些行为或语言。西方的此类广告充满了幽默与调侃,而中国此类型广告普遍流于恶俗。例如:汇仁肾宝“他好,我也好”;上海地铁内曾有一个内衣的广告牌,广告语是:“玩美女人”;雕牌广告语:“你泡了吗?泡了。你漂了吗?漂了。”这样的广告容易让人产生不健康的联想。但也有较为成功的案例,如“太阳花”鼠标广告,浴缸与手指的结合(手指像翘在浴缸上的美腿),广告语为:享受,才是“手”要的。
(2)同性的诱惑力。像减肥茶,内衣,剃须刀,西装的广告,往往找身材迷人的名人做广告,让同性产生羡慕感,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3)异性的吸引力。人们常说“美女香车”,所以车展的时候往往找美女站在车的旁边,让观众有更深的印象。而在普通电视广告中,如果是帅哥美女(尤其是名人)做代言人,该产品的销量就会大幅提高。比如有些女生指定要喝瓶壁上印有潘玮柏头像的可乐,又或者因为帅哥韩庚代言“闪亮”滴眼液而立刻放弃曾经常用的品牌。在西方也流行性感女郎配美酒的广告,而在中国,酒常常象征友谊,或者集体性活动上的必备品,显得更加严肃一些,绝不会用女人来做诱惑。
(4)对异性的向往——对爱情的向往。增加广告说服力的三种方式:提高信息源可信度;提供双面信息;给消费者以积极情感体验。以凄美或甜蜜的爱情故事,玫瑰等为表现形式传递信息就是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如FM365“真情互动篇”:繁华都市男女主人公发生了一段网络恋情,于是他们以举一把伞为相约信号。但天不随人意,倾盆大雨使满街行人都举起了伞,而两位主人公也因此擦肩而过。当这对年轻人又同时出现在网吧,且邻桌相望时,其对白:“认识你是在FM365,整整365天了,你的笑容总藏在网线的另一端。虽然说距离是你的保护伞,但我还是很想看到你的笑容。明天下午,我等你。我会举一把伞”;“其实我整夜都在想像伞下的你”;“相遇很困难,错过很容易”;“我会一直在FM365上与你同举一把伞”。
这样的广告,怎么能让向往爱情与浪漫的人不动心呢?
2.广告效果分类
(1)功能性性诉求广告
这部分广告与性商品、性形象、性心理直接相关,由于受到广告法规有关性用品不准做广告的限制,诉求方式多采用旁敲侧击的迂回方式,媒体也多选用非大众媒体,总的来说,和性最相关的功能性性诉求广告没能在国内性诉求广告中占据主导地位。
(2)想象性性诉求广告
这类广告多采用网络媒体,互联网由于自由、开放、互动等特征,深受想象性性诉求广告的青睐。广告主运用修辞方式,以谐音、暧昧的词语或画面唤起受众的性幻想,以此达到吸引受众注意所宣传信息的目的。像是温柔网站的“好好学,天天上”,“做一个正版的男人”等。
(3)象征性性诉求广告
由于象征性性诉求广告尽量避开对“性”的直接宣传,而采用与性相关的实物或情节来传达商品信息或某种观念,因而没有“性”,又蕴涵“性”,与国内性文化相符,比较适合国内受众的口味。此类广告多以平面方式呈现,选用的媒体也多是报纸、杂志等,既可以以象征性的物品来暗指性,又可以准确无误的传达信息。只是这类广告的创作要既大胆又含蓄,难度较大,目前国内缺少这方面的杰作。但贝纳通为MATE安全套做的广告却充分表现象征性性诉求。以纠缠的衣服,叠在一起的女士凉鞋和男士皮鞋表现性行为,如此即可含蓄而生动的表达出MATE的重要性。
(4)与商品无关的性诉求广告
此类广告是把与性无关的产品与“性”粘和在一起。国内的性诉求广告常常将产品与性硬拉扯在一起,多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发布。像是“劲浪”牌口香糖电视广告的“…让你感觉就像一浪接一浪!”其中包含美女、俊男、床、浪,这所有的元素组成了一则媚俗的广告。创意者的暗示,暧昧的画面和配音剪接,繁衍的是一种恶俗的市场感应,导致了品牌的抑制,更严重伤害了产品形象。低劣的传播趋向,尽管会使人印象深刻,但会给大众造成一种污秽厌恶的感觉,更不要提它们所追逐的市场份额了。毕竟,“性”并不是人们对广告的根本诉求,也不是一个优秀广告人的唯一或最佳策略。
以上四种类型是国内性诉求广告的主要类型,从广告效果来看,广告中运用了“性”一定会起到效果,至于是好是坏,就要看广告公司的运作能力了,如今国内的性诉求广告大多是把力气花在吸引受众的眼球上,从广告主角度来看,无疑是成功的,但从受众角度来看,争议颇多。
国内性诉求广告增多的原因
(1)利益的驱使
对广告传媒与商家来说,经济利益始终是排在第一位的,利益的驱使,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策划一些有足够冲击性和震撼力的广告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性诉求广告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无论是好评如潮,或是千夫所指,其轰动的效果都达到了宣传的目的。如今年引起轰动的“恒源祥”广告。
(2)思想的解放与网络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都性有了更客观更理性的认识。看见广告上的性感镜头再也不会像过去一样尴尬,半遮半掩地看。而网络文化的发展更让人对“性”诉求广告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3)消费者的态度
邓名瑛说,“性和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
美国弗杰姆逊认为,“广告正是把那些深层次的欲望通过形象引入到消费中去。”
在与消费者的对接上,性诉求广告就是循此诱发埋藏最深的潜意识。当一页杂志上有好几则广告时,大多数读者都是先看含有性诉求的广告,可以如此有效的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性诉求广告自然受到广告人和商家的青睐。
p.s.有人说国内性诉求广告的增多是因为国内广告人创意枯竭,这个说法并不科学。因为“性”诉求并不是一个迫不得已的策略,而是为了更加满足人们的广告需求与审美存在的。
国内性诉求广告应遵循的创意原则
视觉刺激——如某企业在广州一个鞋城内做的宣传海报,上面是一对被去掉头部穿着一双运动鞋的男女,右手都拿着一只青苹果,男的身上只穿了一条黑色内裤,女的则一丝不挂,“关键部位”只用树叶遮盖,海报上写着“敢做敢当”等字样。
现场表演——如沈阳某泡泡浴厂家就作了一次美女沐浴的现场表演。在舞台中央摆放着一个大浴盆,身着三点式的美女缓缓迈进浴盆,围上帷幔,随着一件胸衣从帷幔中抛出,观众席中响起一阵欢呼。
遵循人伦情感,社会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
1.广告内容方面
(1)要有“度”
性诉求广告能在瞬间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激发受众的性本能,强化受众的感情活动,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激发其购买行为。但性元素若驾驭不好,一不留神就会走向色情化,引起非议。影响到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是产品也变得恶俗。因而“度”的把握至关重要,性诉求广告应该坚持健康的原则,既要达到吸引注意力的目的,又要控制在受众心理接受度的范围内,不宜过于直白,否则走向色情化,只会弄巧成拙。
国内比较好的例子是“三源美乳霜”广告的“做女人挺美”的平面广告,广告语简洁准确,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琅琅上口,流传甚广,让人心领神会,又不会心生尴尬,尤其对女人的触动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这个“挺”字的应用,更是巧妙绝伦。该平面广告可以说是创国内先锋,给国内性诉求广告的表现手法增加了无限生机。
(2)要与产品相匹配
性诉求是有自主的意识的,不容易融入到广告活动中,广告中的性元素的运用应当和产品的特性及广告的主题密切配合,融性元素于广告主题中。美国广告学者大卫·里斯曼和迪莫西·哈特曼指出,性诉求广告只有和产品相匹配时,受众的注意力、记忆率才能同广告信息的强度成正比,反之性元素仅仅作为一种吸引目光的材料,只会导致受众的注意力的分流,无暇顾及产品的信息。
西方国家在这一点上大多做的很好,他们把“性”当作一种介质,使其在广告中与其他元素相融合,性元素运用的谨慎而富有技巧,巧妙的调动起受众的荷尔蒙,使产品在受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比如爱克发水下相机的广告:几位泳装美女水中调戏一位羞涩男子,竟把内裤脱下来戏弄他,等女郎听到“咔嚓”的声音才发现,男子已在水下给她们拍了照,男子拿到
照片后,惊讶地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广告风趣幽默,画面和主题紧密结合,说明该品牌照相机既有防水的功能,在水下又有很好的成像质量。该广告运用了性元素,但显得自然而不造作,没有刻意琢磨的痕迹,强调了产品的特性,不失为性诉求广告中的杰作。
(3)要与地区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习惯相符合
每个地区在文化背景、风俗人情和民族传统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对性的喜好度、理解度、宽容度的不同,或者说,是社会道德、大众观念造就了性诉求广告,因而对同样的广告信息的反应也不同。因此性诉求广告在创意与表现手法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地区有所调整,为受众所接受。
2.媒体选择方面
广告只有通过媒体才能接触到受众,尤其性诉求广告在媒体的选择上更要慎重,应针对目标受众选择与自身形象相符的,能更好的传递广告信息的媒体。像是一则香水的平面性诉求广告,应选择大多数女性爱看的时尚杂志作为媒体,如若刊登在儿童杂志上,必然引起非议,如若刊登在严肃的学术杂志上,则与香水的诱惑高贵形象相差太远,如若刊登在报纸上,单调的颜色,则会使制作精美的平面广告在传播效果上打不小的折扣。
3.广告受众方面
每个人对广告的理解都会因生活经历、教育程度、性别等个人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对广告传达的性信息也有不同的理解。如当代大学生思想较为开放,受西方思想影响比较大,因此完全可以接受西方比较“过分”的,不能为中国媒体公开的性诉求广告;而中老年人却仍然觉得性诉求广告违背道德。
“性”诉求广告的受众
性诉求广告的受众通常为青年和中年人。青年是指18-30岁,中年为30-60岁。青年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识具有独立性,其广告接受心理是:求新求名求美,追求个性和时尚,憧憬美好爱情。适合青年人的性诉求广告:清嘴含片——“想知道清嘴的味道吗?”亲亲果冻——“我也要亲亲!”水晶之恋——“明天你还爱我吗?”金帝巧克力——“只给最爱的人。”而中年人的性诉求广告似乎更强调产品功能性。通常是性感成熟的美女或强健的中年男子更吸引他们。
国内性诉求广告的创意新思路
国内性诉求广告除了要遵循基本的创意原则外,也要引发新的思考,寻找更适合国内环境的,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的新的创作思路。
1.性+幽默+忧虑=成功的性诉求广告
BBDO广告公司的凯茨说,“公正的说,把幽默、性甚至是忧虑,用出人意料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可以成为成功的广告,尤其是这样的广告带给人们的信息不仅仅是一个促销信息。”他说,“我发现最好的性广告信息是那些带有破坏人们期望的手法,光用性把你诱入,但广告的实际内容却非你所想,这种恶作剧式的惊喜会转变成对产品本身的一种美好感觉。”
对于幽默、性和忧虑的这种结合,Bluefly公司的一幅平面作品将之展示的淋漓尽致。一个女人抱着一台手提电脑坐在卧室,她对走廊上只裹了条浴巾的高大男人视若无睹,她的眼中只有电脑屏幕上Bluefly的公司标志,男人右边的架子上放了一株巨大的单茎仙人掌,
他旁边的床头柜上有一盏球状的台灯,上面破了一个洞,所有这些细小的地方引人无边遐想,令人惊叹Bluefly的无限魅力竟然可以带来那么大的“麻烦”。
性诉求广告大规模的开发情欲,利用有形的性元素、无形的性暗示以图引人瞩目,幽默
和忧虑作为性诉求广告的激活剂使广告内容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性诉求广告从同类广告中脱颖而出,摆脱徘徊于色情边缘的尴尬地位,我们可以说,性+幽默+忧虑=成功的性诉求广告。
2.利用拟人化手法削弱性的成分
由于性诉求广告的特殊性,容易引发诸多尴尬,利用拟人的手法可以带来极大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削弱广告中性的成分,为受众所接受。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乔治·路易斯为渥夫史密特伏特加酒做的一系列平面广告。
第一个星期的广告上,一瓶直立的伏特加对着一颗甜美的红番茄说:“嗨,你这个正点的红番茄,若我们两个加在一起可以调成血腥玛丽。我可是和别的家伙不同喔!”番茄说:“我喜欢你,渥夫史密特,你的确有品味。”
第二个星期的是一个平放的伏特加瓶子对着一颗成熟的橘子说:“我可是个有品味的人,我要发掘你的‘内在美’,使你名满天下。还不快滚过来亲我一下。” 橘子回答:“那上个星期我看到跟你在一起的那个骚货,她又是谁?”
3.分析目标受众的人格面具,提供相应的心理价值
荣格提出人格面具的理论,人格面具是指人总是在公共场所中掩饰自己不符合大众的缺点,而倾向于表现出完美的自我形象。这在性诉求广告用途很大,受众的需要早已从量、质的满足上升到了感性满足,受众需要更多的是购买产品所能够拥有的心理价值,以此来实现自身的价值来完善自己的人格面具。
骆驼香烟就是在这一点上做文章,骆驼牌香烟是一种味道浓重的男士香烟,香烟盒的底色是淡黄色,暗喻广阔的沙漠。背景图案上的金字塔和棕桐树代表古老的东方,给人一种神秘的和原始的感觉。抽骆驼香烟的人都是渴望塑造一种深沉的男人形象,而在烟盒上骆驼图案中隐藏着一个生殖器勃起的裸体男人的形象,这正迎合了受众渴求男人味的心理要求,抽骆驼牌香烟的人就是充满神秘感的真正的男人,买骆驼香烟的人不仅仅买到了香烟,更获得了心理上对力量、神秘、深沉的满足与补偿。
4.挖掘被压抑的进步思想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体制,从弗洛姆的理论来说,即一是共同语言,社会利用一套句法和语法规则表达各成员的生活经验、人生态度;二是逻辑规则,它使那些符合社会文化的东西变得自然而合理;三是禁忌,即把不符合社会规定的一些观念、情感压抑住使之在社会成员的意识中不予以显露出来。我们在遵从这些文化机制的基础上,应揣摩目标受众的心理,挖掘其内心不予显露或是遭到压抑的需求,将受众心中进步的思想发掘出来,与性元素相糅合在广告中表现出来。
5.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
性诉求广告想要在中国成功,一定要融入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的即是国际的。中国人的思想虽然已经得以开放,但是总体还是讲求含蓄美、内敛美,着旗袍的温婉形象永远要比穿比基尼的性感美女更对国内人的胃口,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只把重点放在女人胸部与大腿的户外性诉求广告屡屡遭禁的原因了。
中国性诉求广告发展
中国的电视广告开始于1979年。当时几乎没有性诉求广告。平面广告也几乎是实用型,介绍产品功能,文案长,画面单调,色彩暗淡。1980年的广告文案变短,色彩鲜艳。1981年外广协所属北京广告摄影学会举办的中国首次“国外广告摄影观摩展”,其宣传广告是以穿泳衣的女子与舢板为主体的广告,摆脱曾经的农民形象。1986年天丽香波广告中,女模特穿性感的粉色露背装,产生极大诱惑力。1996年则是憧憬爱情性的“性”诉求广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铁达时表。1988年则是三源美乳霜的广告。同时,杰士邦因破天荒地做起了车身广告“杰士邦安全套——给您无忧无虑的爱”而闹得满城风雨,因为当时是不允许做计生用品广告的。但1999年还是播出了产生争议的“安全套”公益广告。2000年,美女泡在浴缸里的方便面广告“泡的就是你”遭封杀。2000年以后的广告逐渐走向开放,直到今天,虽然我们还是无法接受一些西方赤裸的“性”诉求广告,但至少安全套的广告已经不能让人脸红了,满街的安全套贩卖机也不会再让人新鲜或紧张了。虽然目前一些“性”诉求广告缺乏创意,或者过于生硬地套用一些广告元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告人是在努力地完善创意。
结语
性”在广告中的运用一直是富有争议性的。“性”元素的运用一方面可以吸引受众眼球,突出品牌风格和产品功能,另一方面也存在污染社会文化环境,损害企业形象的负面效应。但是这些风险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去规避的。在广告中运用“性”需要注意健康的原则、把握受众所能接受的度,还要注意“性”与产品的关联性,另外还要考虑广告投放的地区及传播媒体等。更重要的是,“性”诉求并不是观众唯一的需求,也不是广告创意唯一的表现形式。在利用性元素的时候,广告人必须遵守伦理道德以及情感。“性”诉求广告在中国具有广阔前景,但依然面临着挑战与道德的限制。只有真正优秀的高素质广告人才能让性诉求广告在中国市场良好并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