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依法治省浓厚氛围
❶ 从依法治国和文化强国的角度,谈谈我国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你好
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专部分。加强法治文化建
设,属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❷ 如何营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浓厚的社会氛围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
诸多实践证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人民幸福安康。目前,我市播州区正处于撤县社区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更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统一思想认识,引领社会风气,集聚发展能量,不断增强全区人民建设美丽新播州的理想信念。在深入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
一、准确把握中央提出的新要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学深、学透、学到位,明确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
二、充分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航向,当前,面对我区跨越转向发展的实情,我们坚持着力引导社会各界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增强社会群众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
三、清醒把握当前工作的挑战。围绕实施对象化教育、分众化教育,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了系统谋划,扎实推进,保证了工作实效。
二、深化宣传,进一步提升社会自觉
为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社会氛围,我市播州区着力在深化宣传普及上下功夫。
一、深化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与中国梦宣传结合起来,与建设“田园城市.美丽播州”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使播州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知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增强了践行自觉性。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从青少年抓起,使广大青少年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运用新闻媒体及各类宣传栏设置,宣传身边好人好事,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弘扬社会正气。
二、深化典型示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宣传具有道德示范作用的平民善举,选树一批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和事迹,推动我区学习典型、宣传典型、争做文明市民的社会风尚形成。
三、深化文化熏陶。以各类传统节日和革命胜利纪念时间节点为抓手,以“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特色民俗文化活动。
四、深化公益宣传。突出播州特色,抓好“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利用各类媒体传播、建筑工地围挡、LED显示屏、户外宣传载体等,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雷锋精神、加强诚信教育、培育勤劳节俭观念、传承孝道和敬老风尚、倡导文明旅游、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作为公益广告宣传重点内容,不断扩大“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充分利用各单位网格“三块”(健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民公益广告)宣传栏,广泛宣传,形成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声势。
三、有序推进,进一步推动实践养成
我市播州区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实践的生动局面。
一、丰富主题实践活动。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以培育诚信文化为根本,组织有关职能部门,着力抓好市场、卫生、食品、旅游、出租车等领域和行业的诚信经营。开展“孝行”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开展“低碳环保主题宣传”主题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二、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充分发挥道德讲堂的阵地作用,大力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和道德宣讲活动,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
三、抓好青少年教育。把青少年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立德树人的跟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形成课堂教育、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建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广泛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友善教育、节俭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让青少年在浓厚的氛围中受到熏陶。
四、抓好党员干部带头。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通过经典导读、先进典型宣讲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涵养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行。特别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推动党员干部到基层寻问题、解难题,以服务群众的新成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紧密结合。推动“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大力发掘、广泛宣传来自基层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四、强化责任,进一步形成合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工程,必须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一、组织领导到位。播州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多手抓、多收硬”的方针,把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到重要位置,加强统筹规划,切实担负整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区委宣传部牵头,文明办具体落实,切实履行组织实施、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加强部门联系沟通和重点工作的谋划督导,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部门协同到位。播州区群团组织发挥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自觉担负组织协调群众的职责,广泛深入的发动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部门各行业立足自身职能,结合实际,修订完善道德规范,强化管理,注重各行业结合并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三、引领带动到位。党员干部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带头保持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四、制度保障到位。建立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制定具体工作办法,做到培育和践行常态化,确保知道有力度、考核有标准,在落实落小落细上下硬功夫,及时总结,形成有力的工作导向。
五、高标创建,进一步提升品位
为提升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营造“创建文明城市,建设文明播州”的良好氛围,我市播州区在委区政府的统一调度和安排下,由区创文办联系专业广告设计公司,对城区三大主题广场及各主街主道进行实地勘察与造型设计,经过多次调研,现设计方案已通过,拟以融资代建工程建设方式,由区城管局牵头,对城区创文氛围进行高标准营造,预计4月初将正式启动创建工程。
❸ 如何加大法制宣传,营适法治文化氛围 调研
一是大力实施法治文化“四大工程”,奋力助推“文化繁荣”。将法治文化融入崇州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等活动中,把弘扬法治文化与实施“文化强市”结合起来,把培育提高公民法律素养与建设结合起来,为崇州“十二五”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为提升西蜀文化繁荣发展增添创新力。
二是全面实施普法规划,着力增强普法对象法治理念。结合“法律七进”活动,崇州将通过实施普法教育“个十百千万”工程,努力实现公民法律素质、公务员依法办事能力、党委政府和其他组织依法管理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在崇州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浓厚氛围。
三是深入开展依法治理,着力创新社会管理。督促责任单位打造一批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和法治崇州建设的示范点,把深化普法依法治理与创新社会管理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回应群众诉求、引导群众行为,在法治框架内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在目标考核、日常督促方面下大力气,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四是加强法制教育阵地建设,实现普法教育全覆盖。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完善城乡公共活动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和产业功能区建立法制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在崇州“法的传播”宣讲队的基础上,成立普法讲师团,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使法治文化随时随地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在传统宣传模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网络媒体的使用,进行有效的法治传播,扩大法治文化的受众面,强化法制宣传,使创建法治城市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为崇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❹ 如何用好"双争"和创先争优活动载体,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科学发展创先进、市容管理争优秀”为主题内容:
分三阶段,以季度为单位,稳步推进“争创佳绩进位次,兑现承诺聚民心”、“开篇布局迈新步,服务群众暖民心”、“学习典型当模范,展现风采振民心”三大特色主题活动,努力形成“季季有主题,处处都精彩”的良好局面。 今年四季度将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积极践行向群众作出的公开承诺,创造一流工作业绩。一是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认真落实局党组成员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与区县城管执法局(市容局)联系点及走访百家制度,深入基层,指导开展文明创建、村容村貌整治,调研城管执法、市容管理体制机制,征求服务对象和基层单位意见。巩固党员清扫保洁示范路、市容监管示范岗、城管执法巡查示范中队成果,建立周小结、月通报、季分析、半年一评制度,切实把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推动城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全面开展承诺履诺评议。以履职尽责、兑现承诺、发挥作用情况为主要内容,集中开展“双述三评”:即各党支部向局党总支述诺,党员向所在党支部述诺,党支部对党员评议,局党总支对各党支部进行点评,群众对党支部和党员进行评议,并将“双述三评”结果公开,纳入年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局党总支将对履约不到位、述评结果较差的党支部和党员进行专门约谈,督促整改落实到位。三是奋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认真对照市委“七个凡是”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管理提升工程、城市文明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工程项目建设、“六乱”综合整治等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整治和环卫行风整治,圆满完成全省第二届文明城市检查考核及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在年终各项考核中争先进位。四是扎实推进“创三优”活动。按照省住建厅的工作部署,在全市城管(市容)系统广泛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优良示范工程、优秀员先锋岗活动,以先进典型的事迹教育身边的人,努力营造干部职工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
以活动为载体: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提高党员素质、构筑坚强堡垒、促进城管执法工作为目标,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中心工作做好当前各项工作,主要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学《党章》,讲党性。组织全体党员通读熟记《党章》,做好学习笔记,特别是对十七大以后新添加的章节进行了重点学习,要求全体党员严格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城管岗位上作出新贡献;二是温誓词,强观念。6月28日,在党总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佩带党徽,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党性观念;三是作承诺,办实事。
❺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抓好那些具体工作
一、增强做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中央、省委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举措,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紧密结合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实现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互动,有利于夯实龙江法治建设的文化支撑,有利于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良好的法治环境,有利于创造具有地域特色、体现当代法治建设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公民普遍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意识,养成崇尚法治权威、依法办事的习惯,使法治文化建设逐步成为全省广大公民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组织及其办事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做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理念、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注重特色,开拓创新,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法治文化活动,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提供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主要目标:通过不断拓展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逐步建设成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体系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建设相呼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传承,集法律知识普及、观念引导、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法治建设中的教育、熏陶、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全体公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观念。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富强、文明、和谐、大美、幸福龙江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寓于法治建设各个环节,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植入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发展。坚持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深化法治实践,丰富法治文化形式,使公民自觉接受法治的熏陶。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重点普法对象的学法用法,积极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坚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努力形成具有地域和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品牌,提高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坚持探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规律和特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升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拓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法治论坛、法治文化成果展,开展“法治人物”、“法制好新闻”评选,以及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法制故事宣讲、法制文艺汇演、法制电影巡映、法制书画展览等法治文化活动,扶持和鼓励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体、电影公司等文化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成果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进军营活动,开展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宣传、展示工作,扩大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和影响面。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法治场馆、法治画廊、法治公园、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街区等。力争在3年之内,使法治文化阵地覆盖每个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依托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等,逐步完善基层法治文化公共设施体系,发挥其功效。
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产品创作与传播。把法治题材纳入文学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电影、电视剧和动画制作,以及报刊、图书、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计划,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深受群众喜爱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引导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发推广优秀法治影视戏曲作品,组织创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制文艺、法制故事、法制漫画等作品,并适时组织作品征集等主题活动。每两年开展一次法治文化作品评奖表彰工作。努力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传播平台,运用优秀文艺作品和优质文化服务感染人、熏陶人、影响人,促进公民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情感认同和心理认同。
强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论研究。积极拓展法治文化建设研讨交流新途径,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内在规律,优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传播艺术,力求把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涵要求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打牢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强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党委宣传、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界和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各市(地)、县(市、区)以及各系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强化考核措施,充分调动各有关单位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整合资源,加强队伍建设。依托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建立法治文化的作品创作、文艺演出专(兼)职队伍。以有文艺文学创作、书画爱好专长的公民为骨干,建立基层业余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演出队伍,扶持民间艺人参与和开展适合基层的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我组织、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跃基层法治文化活动。
强化保障,确保工作推进。健全法治文化建设的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建立以政府支持、企事业单位自筹、社会各方面赞助的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城乡环境改造、市政建设、新农村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加大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培育和树立法治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组织法治文化建设现场观摩和经验交流,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积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❻ 如何以普法宣传教育为抓手,营造崇尚法治氛围
第一,法制宣传教育要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舆论环境,要通过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一种社会氛围,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牢固树立法制理念,特别是要树立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理念。要通过大力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制素质,引导群众顾全大局,维护稳定,引导群众合法、负责、理性、有序的来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总的意思就是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信仰法律、遵守法律的社会风尚,为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舆论环境。
第二,法制宣传教育要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当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还不够高,处于改革的年代,由于改革的深化,也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使社会各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一切矛盾也可能比较凸显。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要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我们的各级政府能够以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依法办事,把解决矛盾和冲突纳入法制化轨道,并严格按照法律职责来履行好职权,行使权利。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我们的各级政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着眼于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能够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防止社会各种矛盾的激化。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可以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程序,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稳定有序。
第三,法制宣传教育要努力促进各级政府的依法行政,坚持依法管理和依法办事。各级政府掌握着绝大部分公权力,行政机关能否代表国家正确的行使行政管理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否受到合法保护,关系到社会关系是否和谐。所以行政人员法律素质、法律意识强,坚持依法行政,就能做到政令畅通,被管理者心悦诚服的接受,能够积极配合,也能促进社会和谐。所以必须加强对公务员法制教育,特别是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提高行政执法人的法律素质,确保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法定职责来行使权利,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才能及时避免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友爱的、新型的社会管理关系。
第四,突出重点,创新形式。在重点内容上我们要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特别是要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要求,要把宣传重点放在与广大群众利益最直接、群众生产最需要、群众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制知识和观念上。再就是创新形式。
创新形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着五五普法的启动,我们也进行了研究,我们觉得在这样几个方面创新形式。要把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结合起来,要把法制宣传运用于法律服务之中,通过以案说法、一对一的服务来进行法制宣传。
我们在实践中看到,你要讲大课的形式,很多群众不关心法律,他听不进去。他遇到了法律问题,找到你进行咨询的时候,他这个时候特别关心法律规定和法制精神。我们想在今后五五中的重点就是要通过法律服务来进行法制宣传,通过一对一的、以案说法的形式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特别是增强他依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也采取了一些做法,比如在每个社区特别是接到设置法制宣传志愿者服务站,动员有法律专长的人员来参与服务站的工作,居民有问题可以随时问到这些人员。
再一个形式就是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市民接受法律知识的途径95%来源于电视。怎么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是今后五五普法中要解决的问题。所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设定专门的栏目,要把法制宣传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要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网络这些新闻媒体的作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
❼ 坚持依法治税 为统领,打造依法行政新常态
中国江苏网2月13日讯 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依法治国进入新常态,而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税收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入推进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为此,税务部门应坚持以依法治税新常态为指引,以建设“科学、规范、高效、廉明”的税务机关为目标,牢记忠实履职、安全履职的要求,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依法治税建设,奋力谱写税收法治新篇章。
要深刻领会依法治税新常态的内涵。依法治税的要求伴随新常态而步入“升级版”,社会公众和纳税人税收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必然要求税务部门打造高标准、法治化“税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财产,税收来源于纳税人,最终服务于纳税人,也经由法律体现纳税人的意志。因此,税法变成了用来授予、规范和监督政府征税权的法律,依法治税成为税收活动共同奉行的基本准则,成为征纳双方共同的内心认知,其成果也必须体现在税务干部法治意识、水平与纳税人税法遵从上。
要坚持法治思维提升依法治税能力。坚持以依法治税理念统领税收工作全局,坚持“法定职权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行政规则,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位,也不扰民,使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法治化的轨道运行。要健全和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新进干部初任学法、执法干部法治轮训、领导职务任前考法”制度,把税收法律法规作为各类培训班的必学内容加以强化。要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征纳双方法律面前义务地位平等。要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建设税收法治文化,将税收法治原则作为税收行为先导,将法治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事项各环节,培育税收法治思维整体生成。注重运用法治原理和法律规定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实践锻炼,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提升依法治税的能力和水平。
要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系统谋划“法治税务”建设规划,加强对依法治税工作的领导,领导班子要明确依法行政责任,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带头遵法信法守法用法,坚决防止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实施行政许可,建立涉及权力运行所有环节的制度规范。加大税收执法督察力度,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规范执法行为和行政处罚裁量权。规范运用税务稽查、税收行政强制等执法手段,加大对涉税案件的查办和执行力度。全面落实纳税信用管理办法和税收“黑名单”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积极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浓厚氛围。坚持以公开为常态,拓宽行政公开范围,推行税收执法结果公开化控制,让税收执法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要完善制度建设保障依法治税的落实。推行税务重大决策和重大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制度,落实重大税务案件集中审理制度,加快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建设,进一步明确岗责体系,细化确定执法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监控体系。加强外部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司法、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及各种新媒体、特邀监督员和纳税人代表对税收执法的监督作用。完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反馈制度、基层联系点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对于征管质量、政策执行、纳税服务、税务稽查、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查、跟踪问效。建立健全奖惩并举的法治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大对执法过错行为的惩戒力度,对于执法违法的行为,特别是玩忽职守、不作为的行为,以及乱作为、损害纳税人利益、破坏税收公平正义的行为,坚决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及相关领导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