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
A. 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必须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法律的遵守需要道德的有力支持。道德水平的提高,会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使人们更加遵守法律。公民道德的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保障。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必然会使人们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更加规范。
总之,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B. 结合当前中国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2)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扩展阅读: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就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要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
2、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
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C.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包含了什么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五个原则,其中之一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呢?笔者认为有以下途径:
一是全面深入地认识和领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这一治国方略。要力求避免片面性,不能生硬地把两者割裂开来,应始终坚持两者的有机结合。要注意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既要看到它们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又要看到其区别和联系。
二是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各自的体系建设。我们在依法治国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需要补的课也很多,首先还要继续加强立法工作,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同时,要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树立典型,制定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
三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四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内容,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基本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通过宣传教育,把广大公民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其中,各级领导干部尤其要严格要求自己,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和影响广大公民。
五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通过文艺作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全体公民良好的道德素质,加强个人修养,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把法治教育纳入群众性文化活动,以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底蕴,不断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让契约精神、规则意识、公序良俗在群众心里不断深入,形成自觉,不超越道德规范。
D. 为什么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依法治国需以以德治国为基础。
这首先是因为道德是立法的基础,重要和基本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来源之一,先进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规范的主要价值目标之一,良好的道德规范是评价法律规范善恶的主要标准之一。其次是因为道德是执法的基础,法律规范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能否公正地、准确地把握立法宗旨,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执法者不可避免地具有证据采信方面的自由心证权,能否恰当地运用这一权力,则取决于执法者的素质。再次是因为道德是守法的基础。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仰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权利是现代法治的核心,如何将法定权利兑现成为现实权利取决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与权利意识相对应的义务意识也与公民的自觉和自愿意识相关联。
2.以德治国需以依法治国为补充与保障。
以德治国着力于通过提高人的内心觉悟和建设人的动机文明,来端正人的文明行为;依法治国则着力于通过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和建设人的行为文明,来开掘人的内心文明。以德治国着力于建设个体文明,通过榜样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群体文明水平的提高;依法治国则着力于建设群体文明,通过群体文明的提高,防范、震慑个体的越轨行为。以德治国着力于强调人的义务意识、责任意识,依法治国着力于维护人的权利,强调人的权利意识,两者相得益彰。
E. 结合当前中国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牵头,我国在健全法制这一专块做了相当属扎实的工作。法制基本健全了,剩下的用一口号概括: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口号铿锵有力落地有声,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不敬人意。一个国家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每家每户都是构成社会的细胞。身体里每个细胞都是健康的,就可以保证整个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高每个人的道德水平,增强每个人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可以保证国家总体思想素质的提高,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才会充满生机知活力,社会才得以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头人,也是大家的先锋示范者。党的号召给全国人民以前进动力和指引了方向。伟大英明的领导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作为治国的总方针,从客观上让国永得以平安、稳定、持续、健康地发展。
F. 怎样理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6)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扩展阅读
要发挥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中的关键作用。领导干部既应该做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也应该做道德建设的积极倡导者、示范者。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
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是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G.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 )教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