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炭厂污染
Ⅰ 骨炭厂车间用什么设备可以去除净化烟雾废气
活性炭吸附塔主要由活性炭层和承托层组成。活性炭具有发达的空隙,比表版面积大,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权正是由于活性炭的这种特性,它在水的深度处理中被广泛应用,如生活给水,污水后段的(净水)深度处理等。
活性炭使用一段时间后,吸附了大量的吸附质,逐步趋向饱和,丧失了工作能力,严重时将穿透滤层,因此应进行活性炭的再生或更换。
承托层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活性炭从设备中流失,在出水及反冲洗时起到一定的均匀布水作用。
我司的活性炭吸附塔是具有吸附效率高、适用面广、维护方便,能同时处理多种混合废气等优点。该设备是净化较高浓度有机废气和喷漆废气的吸附设备,是利用活性炭本身高强度的吸附力,结合风机作用将有机废气分子吸附住,对苯、醇、酮、酯、汽油类等有机溶剂的废气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有机气体被活性炭吸附进炭内,而干尽的空气穿过炭层进入出气仓,气体经过机械自吸后排入大气中.而活性炭层的在吸附过程中,炭会有个饱和的时间段,其活性炭饱和的过程长短与气体本身内部所含气体的浓度和工作的时间长短有直接相关。
Ⅱ 我想问人死了骨炭放家里好不好
只要你觉得好就可以,因为骨灰盒本身是密闭的,不用担心污染泄露什么的,所以你觉得放在家里可以,就可以。这是个心情问题,怎么想做高兴就怎样选择哦,顺祝你2015幸福快乐。
Ⅲ 红糖是怎么变成白糖的
谁都知道:在南方,用甘蔗制糖;在北方用甜菜制糖。蒸发甘蔗汁或甜菜液,最初得到的糖含有很多杂质,是红棕色的,被叫做“红糖”。然而,那雪白晶莹的白糖,却就是从红糖里提炼出来的。
红糖怎样脱下它那红棕色的外衣变成白糖呢?
六百多年前,我国是用一种树的灰来提炼白糖的。
“奇怪,怎么用树灰来提炼白糖?”也许,你会感到诧异。其实,在今天的糖厂里,也差不多是用骨炭(活性炭)来使红糖变成白糖的。
在糖厂,简直是在变魔术:工人们把骨炭放进红糖水里,一搅拌,再一过滤,就成了无色澄清的溶液。然后一加热蒸干,析出来的就是白糖。
秘密全在骨炭身上。在显微镜下,你可以看见,骨炭简直象个黑“蜂窝”,尽是些洞洞,表面面积很大。
表面面积大的物质有个特性,它会吸附别的东西。骨炭的表面面积很大,“抓”分子的本领特别强。在红糖水里,因为那些色素的物质总是又大又重,所以,在“路过”骨炭表面时,像大象过泥潭陷了下去,最易被骨炭“抓住”。骨炭既然吸附了色素,那么,一过滤,除去了骨炭,滤液也就没色了,红糖变成了白糖。
白糖,是漂亮的白色结晶,不过还含有一些水分,晶体比较小。冰糖则是“更上一层楼”了。如果再把白糖里的水除去,那就能得到大块的无色晶体——冰糖。
我国很早就会制造冰糖,在北宋末年,王灼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冰糖的书,叫做《糖霜谱》(古时候把冰糖称为“糖霜”)。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红糖、白糖、冰糖都是蔗糖,只不过纯度不同而已:红糖最粗,白糖纯些,冰糖最纯。蔗糖中含有炭、氢、氧三种元素,是一分子果糖与一分子葡萄糖失水后的缩合物。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虽然冰糖所含的蔗糖量比白糖多,白糖又比红糖多,但是所差并不大,所以这们的营养价值也就差不多,只不过冰糖、白糖的外貌比红糖更为漂亮些罢了。
其实,在今天的糖厂里,也差不多是用骨炭(活性炭)来使红糖变成白糖的
Ⅳ 急急急急急 求自来水厂的各个分系统控制对象分析
没有是啥系统,也没有系统图,所以只能给你典型的水厂系统控制对象分析。
1 生物预处理技术应根据水源、水质、水温变化,依据设计要求, 控制水力停留时间、运行水位,冲洗周期、气水比、生化水力负荷和排泥周期等工艺参数。
2 粉状活性炭技术应根据原水水质和出水要求,严格控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投加点和投加方式
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投加点: 应考虑粉末活性炭与其它药剂相互抵消和协同作用的影响,合理确定粉末活性炭
的投加位置。由于粉末活性炭对氯等氧化剂的吸附有极强的优先选择性,粉末活性炭的投加点应与氯等氧化剂的投加点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投加点的设置还应保证足够的吸附时间。
2) 投加方式:必须有防粉尘爆炸措施。干式投加时,以粉末活性炭在水中快速均匀分散开,减
少结团, 提高粉末利用率为原则。湿式投加一般要有专用设备,先配成浆状,搅拌均匀后再投加。
3) 投加量:根据原水水质进行搅拌试验做出的等温曲线为依据,合理确定投加量。
3 预氧化技术包括预氯化、高锰酸盐预氧化和预臭氧化。其投加量应根据水源水质和试验结果确
定药剂投加量、投加方式和投加点。同时要定期监测消毒副产物的影响,对于副产物有超标现象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1) 高锰酸盐预氧化时,应根据原水特点和出水要求适量投加,避免过量投加造成出水色度、锰
指标的超标。
2) 前臭氧量不宜过大,应结合当地原水水质通过试验确定投加量。
4 高浊度水预沉淀,当原水浊度较高时, 预沉淀应使浊度降到常规工艺可接受的标准。
5 结合水源PH值和生产混凝剂种类或去除目标污染物时,通过实验调整水源PH值,使混凝剂
药效或目标污染物去除效果达到最佳值。
3.2.2 常规处理工艺、工序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净水药剂投加工序质量控制
1) 净水药剂的投加量,一般应以当日原水进行的混凝搅拌试验推荐值为参考数据进行投加。
并依据其混凝效果进一步调整,确定合理的加注率。
2) 投加净水药剂的浓度,应按制水生产工艺、药剂种类和计量装置的需要进行配置,计量投
加。
3) 净水药剂的投加点,应根据不同药剂的特点和对混合强度的要求及其在制水工艺中的作
用,调整适宜的投加点。混凝剂应加在混合的最佳处,有机高分子净水剂一般加在混合工序之后,絮凝工序的始端。
.2 混合工序质量控制
1) 混合强度应满足投加的净水药剂快速均匀扩散到水中。
2) 利用进水泵进行混合的工艺,药剂投加点不得设在水泵的吸水管路上,防止因带入气体而
影响水泵及其后序的工作质量。
.3 絮凝工序质量控制
1)应按设计要求和实际生产水量,通过调整絮凝工序设施、设备运行数量控制进出口流速、
运行水位、停留时间等工艺参数。
2)对絮凝效果进行控制,可采用对加药混合的水样做烧杯实验和对絮凝池出口形成的絮体通过
观察其形态和与水体的分离度来判断絮凝效果,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
3)应定期排除絮凝池的积泥。
4 沉淀、澄清、气浮工序质量控制
1) 应严格控制其运行水位。对于沉淀池根据原水水质情况控制连续排泥时间和排泥周期。对
于澄清池应根据泥渣的沉降比控制回流量、排泥和排泥时间。对于气浮池应根据浮渣厚度和出水水质确定清渣时间和周期。
3)应定期停池清理池中死区积泥。
4)严格控制沉淀、澄清出水水质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
5 过滤工序质量控制
1) 应按生产实际情况,依据设计要求,控制滤池滤速、运行水位、冲洗周期、冲洗时间、冲
洗强度等工艺参数。
2)严格控制滤后水质,符合工艺规程的要求,一般滤后水浊度应优于出厂水浊度标准。
3)应定期对滤池滤床、承托层进行相关技术参数的测定。如:滤料层厚度、承托层平整度、滤
床冲洗膨胀率、滤料级配、滤料含泥量等。并对测定参数进行分析,对测定的技术参数严重偏离设计要求的应对滤池进行维修以保证滤池的运行效果。
4)滤池冲洗后,应采取措施控制投入运行时滤池的初滤水浊度。
6 消毒工序质量控制
1)化学法消毒剂的投加量应以消毒试验推荐值为参考数据进行投加。并依据处理水量、水的pH
值、水温和接触时间等参数调整投加量。
2)一般氯气消毒,可采用一点加氯法或多点加氯法。并应严格控制游离氯与水体的接触时间大
于30分钟。严禁将液氯向水体中直接投加。并必须具备安全可靠启动有效的氯气吸收或中和的设施。
3)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时,应将有效氯在水体中的浓度作为消毒的控制指标,有效氯与水体的
接触时间应大于30分钟。
4)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一般在使用现场制备,应严格控制制备原料的稀释浓度,制备车间
禁用火种、具有良好的通风换气设施。同时应对水中二氧化氯含量建立快速、灵敏、适合现场操作的检测方法。实现对二氧化氯消毒工艺的有效控制。
5)出厂前加氨的工艺系统,应严格控制氯、氨的投加比为3~4:1。并应具备安全可靠启动有效
的氨气吸收的设施
7 清水池工序质量控制
1)根据设计和生产实际的要求,应严格控制清水池的水位。严禁超上、下限(最高、最低水位)
运行。应装有在线连续检测水位计和固定式水尺。
2)当送水量低于最高设计负荷时,清水池应在24小时内有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的运行过程,
以防止池内滞留区存水时间过长。
3)清水池的通气孔、检修人孔,均应有卫生和安全防护措施。
4)应定期对清水池进行清洗,地下水池排空时应按设计要求对其抗浮采取相应的措施。
3.2.3 深度处理工序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生物活性炭的反冲洗不宜采用含氯水,宜采用专用冲洗水池或水箱。
2 活性炭滤池进水,应严格控制浊度小于1NTU。
3 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依据设计要求控制活性炭滤池滤速、接触时间、反冲洗强度等工艺参数。
4 活性炭失效的评价指标不能仅依据活性炭性能指标降低程度,而应同时依据处理后水质能否稳
定达到规定的水质目标为依据。
5 活性炭经评价失效后,需再生处理或更换。
3.2.4净水厂污泥处理工序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经浓缩、脱水后的污泥干固率应≥22%。
2洗池水经沉淀后上清液和污泥浓缩上清液回用时,其沉淀、浓缩过程加注的有机絮凝剂为阴离
子聚合物方可回用。回用的水质经与原水掺混后符合三类水体的标准。
3污泥脱水后的脱水液禁止回用,当排入下水道时应符合排放标准,脱水液中残留有机絮凝剂不应对下水道造成影响。
3.2.5地下水处理工序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取水构筑物应布置长期观测设施,监测地下水开采动态。长期观测网、长期观测孔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 地下水水源水质监测,应按GB/T14848有关规定执行。
3地下水水源保护区、构筑物的防护范围,应根据水源地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分布。
4在单井或井群保护区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不得修建渗水坑,不得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
5 地下水水质应符合GB/T14848的要求。若限于条件限制需加以利用时,针对超标的水质项目,应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处理后水质应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对于超标的水质项目,应每日检测原水和处理后的水。
6地下水净水处理设施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操作规范运行。对于设计好的处理工艺,必须设计单位提供运行操作规范。
7 地下水处理采用的氧化剂、消毒剂、吸附剂、阻垢剂、滤料等所有涉水产品不应对水质产生污染。
8 地下水铁锰去除工艺质量控制程序
1) 自然氧化法除铁锰: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曝气量,运行效果好坏与水中的有机物、
碱度、还原性物质、水温有关。一般采用较细的滤料、较厚的滤层和较低的滤速。
2) 接触氧化除铁锰: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曝气量,一般可在滤速较高的条件下运行。
3) 氧化法直接过滤除铁锰:
① 氧化剂投加量直接关系到处理效果,因为水中含有还原性物质,实际需要量要高于理论值,
具体投加量需要进行实验室试验。
② 液氯、次氯酸钠作为氧化剂,要考虑消毒副产物和剩余氯量,避免出厂水余氯太大,影响
用户使用。
③ 高锰酸钾作为氧化剂,需控制投加量,避免过量投加造成出水色度、锰指标的超标。
④ 臭氧作为氧化剂,需考虑氧化后水中余臭氧问题。
4) 滤池的运行管理符合本规程4.8.1的规定
9 地下水石灰软化工艺质量控制程序:
1)水的pH值和药剂投加量是该技术的关键。通常通过烧杯试验、模型试验进行确定。
2)投加石灰后,出厂水的pH值会较高,出厂水应进行酸中和。
10 地下水膜处理工艺质量控制程序
1)为了防止膜污染,采用超滤膜、微滤、砂滤作为纳滤设备的前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铁锰、
粘泥等,降低膜污染。
2)在膜系统停止运行时,不能使膜变干,必须对膜进行定期清洗,防止微生物的繁殖。
3) 纳滤膜处理过程中出现以下的情况,应进行冲洗。
(1)当进水水质一定,处理水电导率增加明显时;
(2)高压泵压力增加8%—10%以上,才能保证膜通量不变时;
(3)进水量一定的情况下,膜装置的进出口压差明显增加时。
11地下水氟处理工艺质量控制程序
1)絮凝沉淀法工艺:氟离子絮凝沉淀法常用的絮凝剂为铝盐。硫酸铝除氟混凝最佳pH为6.4~
7.2,投加量大(100~300 mg/L)。聚铝絮凝沉淀的pH范围为5~8,使用铝盐混凝剂除氟,要定期检测出水中溶解铝。
2)吸附过滤工艺:用于除氟的常用吸附剂主要有活性氧化铝、斜发沸石、活性氧化镁、磷酸三
钙、骨炭、活性炭。不同吸附剂,对氟的吸附容量也不同。
12 消毒工序质量标准应符合本规程3.2.2.中第六款的规定。
13 清水池工序质量标准应符合本规程3.2.2.第七款的规定。
3.3 制水生产工艺安全
3.3.1 制水生产工艺及其附属设施、设备应保证连续安全供水的要求,关键设备应有一定的备用量。设备易损件应有足够量的备品备件。
3.3.2 制水生产工艺应保证出厂水水质的安全,并符合下列规定。
1供水厂应根据各自的水源流域内可能的污染源,制定相应的水源污染时期的水处理技术予案和
生产指挥预案。
2一般水厂均应具备临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各种药剂的应急设备与设施。
3.3.3 供水厂应针对突发事件,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大面积传染病流行期可能给水厂生产带来的影响,制定安全生产预案。
3.3.4 为保证制水生产过程的安全,对于有害气体、压力容器、电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及各专业的安全要求。
Ⅳ 红光白糖用骨炭过滤吗
谁都知道:在南方,用甘蔗制糖;在北方用甜菜制糖。蒸发甘蔗汁或甜菜液,最初得到的糖含有很多杂质,是红棕色的,被叫做“红糖”。然而,那雪白晶莹的白糖,却就是从红糖里提炼出来的。
红糖怎样脱下它那红棕色的外衣变成白糖呢?
六百多年前,我国是用一种树的灰来提炼白糖的。
“奇怪,怎么用树灰来提炼白糖?”也许,你会感到诧异。其实,在今天的糖厂里,也差不多是用骨炭(活性炭)来使红糖变成白糖的。
在糖厂,简直是在变魔术:工人们把骨炭放进红糖水里,一搅拌,再一过滤,就成了无色澄清的溶液。然后一加热蒸干,析出来的就是白糖。
秘密全在骨炭身上。在显微镜下,你可以看见,骨炭简直象个黑“蜂窝”,尽是些洞洞,表面面积很大。
表面面积大的物质有个特性,它会吸附别的东西。骨炭的表面面积很大,“抓”分子的本领特别强。在红糖水里,因为那些色素的物质总是又大又重,所以,在“路过”骨炭表面时,像大象过泥潭陷了下去,最易被骨炭“抓住”。骨炭既然吸附了色素,那么,一过滤,除去了骨炭,滤液也就没色了,红糖变成了白糖。
白糖,是漂亮的白色结晶,不过还含有一些水分,晶体比较小。冰糖则是“更上一层楼”了。如果再把白糖里的水除去,那就能得到大块的无色晶体——冰糖。
我国很早就会制造冰糖,在北宋末年,王灼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冰糖的书,叫做《糖霜谱》(古时候把冰糖称为“糖霜”)。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红糖、白糖、冰糖都是蔗糖,只不过纯度不同而已:红糖最粗,白糖纯些,冰糖最纯。蔗糖中含有炭、氢、氧三种元素,是一分子果糖与一分子葡萄糖失水后的缩合物。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虽然冰糖所含的蔗糖量比白糖多,白糖又比红糖多,但是所差并不大,所以这们的营养价值也就差不多,只不过冰糖、白糖的外貌比红糖更为漂亮些罢了。
其实,在今天的糖厂里,也差不多是用骨炭(活性炭)来使红糖变成白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