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依法理财论文

依法理财论文

发布时间: 2020-11-22 03:37:55

Ⅰ 会计论文 5000-6000左右

会计法治与市场经济

杨照华(新疆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830001)

【摘要】宏观经济转型和治国方略的转变必将引发会计革命。以新修订《会计法》颁布为标志,会计将经由会计法制化向会计法治迈进。会计责任的嬗变与经济体制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产权改革、市场诸利益主体、企业制度、会计监督机制、会计国家化与会计国际化与会计法制化相互制约、作用和影响,促使经济生活向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实现会计工作理想的社会状态———会计法治,其遵循的目标、原则、途径等本文将做出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会计法制化市场经济制度会计法治目标原则条件途径

会计作为市场经济的一个信息系统,在经济转轨和法制化进程中将呈现全方位的变化。《会计法》的修订和逐趋完善,标志着我国会计法制化已初具形态,为会计法治提供了基础环境和手段,将逐步实现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的过渡。本文从经济体制的视角分析会计主体和会计法律责任主体的变迁,讨论会计责任的体制根源和会计法制的体制基础;市场诸主体利益格局的形成要求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和管理工具必须提供以法制化作保障的会计信息,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会计法制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必将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的文明和进步,由法律的调整最终上升为由道德规范予以调整。

一、会计法制与市场的关系

会计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由若干利益鲜明的主体和游戏规则构成的权责系统。会计法制通过对会计行为权利义务的设定,实现对会计关系(即国家在管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调整。从而为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和有序发挥作用。

(一)从经济体制分析会计主体及会计责任主体的变迁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首先是要确定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或单位,旨在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界定提供会计信息的边界,从而解决会计的服务对象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在宏观上制定企业财政财务政策及会计制度,控制企业资金审批、划拨、调配,审定企业财务报表、年度预决算和资产经营计划,核销企业呆坏账,核实批复报损金额等,形成高度集中统管的财会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未完全分离,国家以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参与企业利润分配和所得税的征收。在这种体制下,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为一体,国家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企业实际上是在国家直接领导下的一个部门,国家和企业共同分割和分解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权限和会计的独立核算权。会计核算的范围可视为国家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一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实质上是以国家的各项要求和指标为尺度来归集会计信息,是对计划经济予以局部的反映。会计信息提供的目的主要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管理的需要,企业基于一定的管理目的,对会计信息也有所要求。因此,企业会计具有很强的宏观属性,国家在宏观上成为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的观念趋于淡化和模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政企职责分开和两权分离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企业成为产权清晰的独立经济实体,自身经济利益随之凸现,为适应独立核算和自主理财的需要,企业会计核算范围由着眼于宏观转向于微观,核算的目的、范围及规则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从法律的角度看,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实质上并不具备完全的民事、刑事主体资格,其权利能力及行为能力囿于体制的框架形成很大局限。会计主体是有别于法律主体的,当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时考察,

两者具有统一性。由于两种体制下存在两种不同的会计主体,基于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产生的法律责任的归属,以及承担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也就有所区别。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企业仅作为国家计划经济末梢的终端,其会计行为是国家的宏观行为,国家是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理论上应由国家来承担,但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因此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法律责任模糊,难以具体落实,形成会计法律有法难依。可以说会计责任流于形式存在着体制的根由。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利益实体,承担着资产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基于多方利益主体的要求,企业必须规范会计行为,加强内外部的会计监督。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促使会计责任从国家体制中分化出来,会计责任从单一的理论形式演变为对全社会的多元责任,企业在成为会计主体的同时也真正成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从会计主体和会计责任主体嬗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会计法制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有法难依,从制度约束到法律化,从长官意志到依法理财,会计工作也从无序到有序,逐步实现会计法制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会计从会计法制化到会计法治。

Ⅱ 求一篇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论文

可以的,我有

Ⅲ 怎样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

(一)落实岗位责任制
会计机构的职责是: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依法核算,并且进行会计监督,根据财政部门做出的规定,编报预算,组织执行,对各项资金节约使用、统筹安排,确保单位财政工作顺利开展,正如反应预算执行状况,分析财务活动,对国有资产管理予以加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二)强化任职资格管理
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对财务制度、财政政策以及法律法规了然于心,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按照规定执行专项资金预算以及部门预算等,对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情况严格分析检查,从而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对于无证在岗的会计人员限期取证,否则一律撤换。
(三)建设会计从业队伍
相关负责人要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并且提供财务制度、财政政策的自觉性,依法理财,强化会计工作领导能力,定期对财务管理、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保证财务人员的岗位稳定性,从原则上来说,要杜绝身兼数职的现象发生,从而保证财务人员能够专心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审核工作。其次,财政部门要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并且丰富培训内容,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会计信息技术、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以及财政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此同时,还要有计划的招收具备会计专业学历以及懂得业务的优秀人员充实会计岗位,提高会计工作力量。财务部门需要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对审计、人事、检查、组织等部门,协调开展考核工作,其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基础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预算执行以及财经法规制度落实等,培养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
(四)探索新型管理模式
为了规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才缺失以及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发生,应该在会计备案制的基础之上,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优先选择经验丰富、素质过硬的会计工作者进入到资金管理要求高、会计核算复杂、资金量大的单位中,充分利用会计专业人才,从而加强财务管理水平。其次,实行会计轮岗交流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以及知识面,原则上来说,工作满五年的会计岗位必须交流,不满五年需要交流的要通过财政部门提出建议。系统轮岗要经由当地财政部门提出,并且上报政府后,经批准方可实施,参与轮岗交流的人员待遇及身份不变。
(五)建立监督和奖励机制
财政部门要正确发挥其监督职能,对于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配备及岗位设置情况予以监督,提高财务人员的履职情况监督,财政、审计部门要协调配合,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严格处理,其检查结果作为奖罚评价的标准。对于做出卓越成绩的财务人员要给予物质或精神的奖励,并且按照一定比例每年对优秀人员予以表彰,建立会计人员积极进取、服务社会、坚持原则的良好形象,确保财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Ⅳ 我想找一些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论文资料

一、会计资料信息不全是突出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混乱

1.原始凭证方面:我国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现象在当前经济社会中较为严重与普遍。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体会计信息质量,也造成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在民营中小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中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民营中小企业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合乎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制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企业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有的原始凭证的填写表面上看合乎规定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制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有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忽视对费用的审核和控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有的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给偷漏税金等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原始凭证不真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如:明明是购物券,却填写为材料等品名,有的将不能报销的化妆品、手机、日用品等请客送礼的物品以“办公用品”为名,堂而皇之地通过虚假的凭据合法报销列支;二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如:使用商业零售发票,项目内容却填写为运输费,饮食业发票项目内容填为复印费,既给会计监督制造了难度,又难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度。三是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不按规定开具微机打印发票或不能同时全联次地复写开具发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头小尾”地开具各联次不统一的票据,造成支出方实际支出少,却以“大金额”票据列报,收入方实际收入大,却以“小金额”的票据列收入账,从中各得其所,从而达到偷漏税款的目的。四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如:编造人员名单领取各种劳务费等款项,甚至编造到农贸个体市场购买材料等自制凭证从而套取现金。

2.记账凭证方面:有的企业填制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如汽车修理费、设备维修费、房屋修缮费等,摘要只写“维修”二字,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有些企业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内容,使同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业务记录乱而不准确;有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开设银行账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企业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或以个人名义开设储蓄账户,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在年终结账时,有的企业制作会计凭证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使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企业的盈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3.账簿设置方面:一些企业设置两套甚至更多账簿,以应付不同部门,如“亏损账”是专门应对国家税务部门,“盈利账”专门应对银行部门,以套取贷款。个别企业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营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营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挖补、涂抹、刮擦和数字书写错误。

4.财务报告及其它方面:不少企业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账表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二)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企业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些为了企业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利用虚列费用、隐瞒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无序,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重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相当普遍。

(三)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很多民营中小企业施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企业的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任务还不明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库房管理达不到要求,部分企业又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相兼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这部分会计资料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另外,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企业的凭证、账表采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特别是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的3年以上的纸质会计档案,很容易褪色造成字迹不清,难以完好地保存到规定的保管年限。长期下去,必然导致会计档案十分不完整和不安全。

二、制度不健全和执法不严是主要原因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现有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制环境。尽管《会计法》、《现金管理条例》、《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规对弄虚造假者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行为作了许多规定与限制,有不少制度法规范围和标准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特别是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法规更是严重滞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的一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具体会计准则绝大部分只适用于上市公司,也远远不能够满足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①,给会计核算中的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温床,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现有法规宣传力度不够和民营中小企业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一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为了企业自身利益,往往有通过逃避纳税的方式增加财富的想法,经营状况不好时,逃废债务的愿望一般也比大型企业要强烈。当国家有关执法机关对民营中小企业监督检查不够及时,对资金的管理、盈余情况监督不够严格,对偷漏税款问题的处罚力度不够,外部监管力度不够时,促使民营中小企业中会计不规范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扩大。

(二)对会计人员管理方式欠缺、内部监督不力。从管理方式来看,民营中小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普遍没有经过科学化管理的熏陶,管理水平不高。首先表现在对会计人员管理观念陈旧,会计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相信血缘关系,强调忠诚老实, 不注重才能;其次,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不够民主,往往易伤害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家庭式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强调家族利益,使企业中的会计从业人员觉得在为一个家庭服务,个人晋升发展的机会很少。而且管理随意性强,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奖惩没有制度,财务不透明,不重视精神激励,只注重物质激励等。从企业内部监督来看,由于会计凭证的设计、印制、使用期限没有统一规范,技术与管理存在着漏洞。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各类发票和财政收据由财政部门或税务部门监制,但各省、市、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票面样式各异,种类繁多。加之市场经济下企业部门的经营范围的扩大,票种和票面的多样、多变使财务人员目不暇给,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很难辨别真伪,给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对业务工作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为了节省成本,民营中小企业配备会计人员人数十分有限,往往是一个人身兼数职,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这些方面的因素都是造成民营中小企业会计行为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三)民营中小企业高素质会计人才相对匮乏。与国有企业和其它会计领域相比,民营中小企业高素质财务人员的数量略显劣势,由此也造成很多问题,如会计人员、经济事项的经办人在会计事项的处理和会计核算中,专业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高,法规知识缺乏了解,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严重,对违法违规的严肃性认识不足;有些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财务工作重视不够,疏于管理,缺乏依法理财的意识。业务直接经办人、个别财务人员为达到各自的目的,想方设法在会计核算上做文章,为各自部门或个人利益所驱动,钻管理上的漏洞,将不能报销的项目填写成能列支的项目,编造虚假凭证,达到侵吞企业资产的目的,损害民营中小企业的长远利益。再如对高科技会计设备和网络的应用方面就更为突出,会计人员电算化会计知识缺乏现象较其它会计领域严重。许多会计人员和企业财务领导电算会计知识缺乏或老化,对本企业电算化会计的软件、硬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的组成内容不甚清楚,或缺乏对电算化会计资料的管理经验,重有形的、纸介质的档案管理,轻无形的、光、磁等介质档案管理,管理无序,权限混乱。造成存有会计数据、会计软件的光、磁介质会计档案和其它会计文档资料未及时归档纳入正常管理程序。

(四)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和有限责任公司。独资、合伙的组织形式无法人资格,却要负无限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具有法人资格,以其出资额负有限责任。无论采用哪种组织形式,都存在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的问题,民营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大企业那么明显,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组织结构也多采用集权制,经营机构会计工作规范等都很少,有也不全面,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三、会计规范化管理是基本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和健全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特别是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法规更应有专门的人员加以研究以应对当前民营中小企业的现状,加大宣传法律法规力度和执法力度。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与此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企业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及违法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使会计违规违法行为无立足之地。

(二)吸引高素质会计人才强化民营中小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首先民营中小企业大力吸引高素质会计人才,相比之下,民营中小企业高素质人才还相对缺乏,因此吸引人才是解决民营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不力的重要解决办法。其次,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一套内控严格、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其次要做到各项制度坚决执行、坚持始终。

(三)加大外部监督检查力度。各监督部门不仅要对税收情况监督,还要对一些违纪违规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税务、工商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民营中小企业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税收征管法》、《公司法》等法规作为衡量会计工作的基本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要进一步规范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企业,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罚。

(四)提高民营中小企业投资人和管理者依法理财的意识和财务人员的素质,增强责任心。财务管理的好与不好与企业管理者关系极大,尤其是会计人员如何理财,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企业主管人员。因此,要解决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要首先解决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依法理财的观念问题。

(五)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各级财政部门要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还要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法制观念。

(六)建立企业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的具体法规。对企业电算化会计资料的保管方式、保管条件以及企业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的工作职责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并按要求严格执行。应对纸质档案和磁性介质档案进行分类保管。其中,光、磁介质会计档案应以只读形式保管,做双份备份,并呈异地存放。这样做既可防止光、磁盘损坏丢失数据,又可防止一些人为因素破坏会计数据。由于光、磁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存储在光、磁介质上的电算化会计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应使用喷墨或激光打印机以保证纸质会计档案打印质量和存储时间,一般情况下,企业每一至两年应对会计档案进行一次大的清理,发现纸质档案有损坏要进行修补,而对磁性介质档案每年应进行一次复制,以防磁盘等介质损坏造成会计数据丢失。考虑到磁盘存贮的会计数据局限性,不仅磁盘备份的有效期限不能满足会计档案保管的要求,而且磁盘数据可以不留痕迹地修改或者会因计算机病毒破坏造成会计数据的丢失,目前的光盘刻录技术能够较好解决会计账簿实现安全无纸存档的问题。即每年年终决算后,将会计信息(为解决软件升级带来的不兼容问题,最好包括应用软件系统)记录在一次性刻写光盘上。这样不仅光盘有效保存期限长(超过十五年),完全能够满足一般会计账薄保管的需要;而且一次刻录后,光盘不再能重复擦写,可以有效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或病毒破坏。要建立严格的电算化会计档案借阅手续制度和使用权限制度,会计数据磁盘不得带出财务(档案)室,对需要查询会计资料的,须经主管领导批准方可进行,管理人员要对查询事件进行登记备查。

总之,尽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民营中小企业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各种不完善之处,但是只要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准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问题也就会逐步消失,使国内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纳入正常、有序的发展进程中,从而规避可能的会计风险,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关于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研究》课题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财会月刊,2004,(9).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北京,1999-10-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北京,1996-6-17.
[3]张俊民.会计监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4]李恩柱.会计风险的内涵及其主客体分析[J].财会研究,2001,(3).
[5]陈伟.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的分析与比较[J].特区经济,2004,(11).
[6]崔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
[7]Beaver.FinancialReporting:AnAccountingRevolution[M].PrenticeHall,Inc,1998.

Ⅳ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研究》论文重点怎么写

1 会计职业道德概述
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亚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则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即精神上的动力要来起作用的非强制性规范。其主要构成要素有:(1)会计职业理想。人员的择业目标,或维持生计,或发展个性,或承担社会义务,或兼而有之。它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2)会计工作态度。会计工作的职业特征要求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活动时,既认真负债,精益求精,又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这是会计人员履行职责义务的基础。(3)会计职业责任,即会计人员担任某项职务或从事某项工作后就应承担(或被赋予)的相应义务。职责与职权相互关联。会计职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也是评价会计行为的主要标准。(4)会计职业技能,包括完成会计工作所必要的知识以及所需要的工作能力与经验。它是会计人员圆满完成会计工作的技术条件。(5)会计工作纪律。保密性、廉正性(正直、诚实、廉洁)与超然性既是维护和贯彻会计职业道德的保证,也是评价会计行为的一种标准。(6)会计工作作风。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力量,是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连续贯彻的体现。在工作中严谨仔细,一丝不苟,勤俭理财,严格按会计规范办事,自觉抵制非首先因素的侵袭等等,均是良好的会计工作作风。
2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3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会计行为,在解决会计造假中,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只要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严守职业道德,就能遏止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现象,因此在目前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具备“德、能、勤、绩、公、廉、俭”等七个方面的素质。会计人员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执业的基本知识固然很重要,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对会计行业的看法才能改变,会计的形象才会改善,会计的地位才能提高,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行业良好发展的根本。
4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途径
4.1 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前提。要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学习时事政治,教育广大财会人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还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4.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
会计人员要使职业生活更有意义、更有价值,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遵循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自觉提高专业品德修养,增强热爱本职工作的意识,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使会计人员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会计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复杂繁重,责任更大,遇到的问题更复杂,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在工作中坚持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
4.3 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实行有计划的会计轮岗制度,有利于加强会计工作的内部监督,在会计机构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制机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有利于提高全体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他(她)们能掌握多种岗位技能,促使本单位会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还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接触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业务岗位,激发会计人员创造和提出业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
4.4 建立健全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建立健全选拔机制。任何财务活动,都要通过会计进行收支与核算。在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度确定以后,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决定因素。因此,要选择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具有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从事会计工作。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情况建立检查、考核、评价、奖罚制度,并与岗位资格、聘任专业职务、提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等结合起来。促进会计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Ⅵ 运用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对我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进行分析,写一篇小论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
摘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支柱,相应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效应是决定宏观调控成效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事关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运行和实现长期增长,因而在一个国家的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宏观调控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较快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04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5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05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份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03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03年4月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04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0月人民银行分别上调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从而体现出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005年,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人民银行执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总量控制、优化信贷结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05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3 %,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2.7 %;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2万亿元;信贷结构有所改善,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多增4413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344亿元,农业贷款同比多增75亿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 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但两者又有不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同 , 财政政策是运用财政收入和支出来调节 ,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来调节。制定政策的机关不同 , 财政政策中的财政收支计划必须经过人大的批准 , 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财政调节更具有直接性 ,货币调节则相对具有间接性。财政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结构和调节收入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货币政策要在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财政政策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
承担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成本,是我国财政肩负的特殊重要职能。回顾我国的改革发展历程,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债务处理、人员安置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金融改革中的坏账处理和资本金补充,多年欠账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理顺价格关系时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等,都有财政资金大量投入。这与那些体制和制度基本定型、公共财政主要着眼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国家有很大不同。从全局和长期看,增加财政对改革的投入意义重大。体制没有理顺,会加大生产和交易成本,因而加快改革有着明显的制度收益。通过投入于改革,财政政策不仅成为稳定社会的“减震器”,而且成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社会活力、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助推器”。
财政政策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急速调整,统筹兼顾各方面诉求的压力加大。最近几年,财政通过税收、国债、补贴、转移支付等手段,更加注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的发展,注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发展,注重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发展,注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特别是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调节了各方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我国是一个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和发展很不均衡的大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宏观政策既要调控总量又要调控结构,财政政策既要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支持改革,调控手段既要利用市场力量也要利用行政力量,这样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稳定物价,二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实现最终目标。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方面积极探索,针对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灵活采取宽松或紧缩的货币政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信贷、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渠道,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生产、投资、消费等行为,既成功地治理了通货膨胀,又有效地防止了通货紧缩,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1993—1994年,各地涌现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和股票热,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对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灵活调节利率、协调运用本外币政策等措施,适时调控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同时大力整顿金融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包括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内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使国民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再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中国从自身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要求出发,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地区金融稳定作出重要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需求减少,同时国内供给能力提高,部分商品供大于求。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国民经济出现通货紧缩迹象。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扩大内需方针,中国人民银行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政策法规和“窗口指导”,引导贷款投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同时执行金融稳定工作计划,促进商业银行深化改革,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稳健货币政策的执行,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下,我国经济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同时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面临的挑战也更加艰巨。

结论
2006年,我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今年面临税制改革的良好机遇,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料有新措施将陆续出台,所涉及的改革内容包括: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开征燃油税、调整进出口环节税收政策等。今年的财政政策将充分发挥财政的再分配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协调发展。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平稳增长,增强货币政策在保持币值稳定和维护总量平衡中的主动调控能力,维护价格水平基本稳定,促进经济更加协调平衡增长。

Ⅶ 完整的一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帮帮忙~谢谢

一:
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摘要】与企业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同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的表现。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这些风险的措施。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是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由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非营利性的,因此,与企业经营活动财务风险相比,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一)客观性。财务活动存在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确定性因素,因而财务风险的发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二)不规则性。财务风险是否发生、何时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程度等完全是不确定的,对财务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和多样性,财务管理者还不能完全了解和全面掌握,由此带来了财务风险的不规则性。
(三)可预测性。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是有规律的,随着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进步,对财务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科学的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风险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
(四)可变性。事业单位自身处于变化发展之中,相应的财务活动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在一定条件下,财务风险有的激化、有的消亡、有的减少、有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自我应变能力。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支付风险。主要是来自于部门预算改革的制度性缺陷。实行部门预算,通过调整和优化预算经费支出结
构,希望借助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改革来解决预算经费间相互挤占的固有矛盾。而实际上,在预算指标的安排上,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结构分散、个个不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在保稳定、保发展的工作压力下,挤占专项经费,弥补资金缺口,确保预算收支平衡成为不得已的选择,财务部门也因此承担着极大的违规支付风险。
(二)核算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在不断更新与完善,财务人员受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限制,在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政策、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核算水平等方面落后于制度更新的步伐。财务人员在运用新的会计政策、采用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往往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引起会计核算质量的下降,因核算错误形成的财务管理失误进而造成违规处罚的现象屡见不鲜。
(三)管理风险。主要是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造成了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死角与盲区。制度落实的力度不够,降低了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监督措施的不到位,削弱了财务监管的控制力。管理手段更新不及时,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这些最终导致了对会计信息由产生、传递、审核等全过程的管理不到位,造成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受到影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增大决策失误的风险。
(四) 道德风险。财务人员的道德素养对财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财务人员的选拔、任用、交流、教育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入的力量有限,使得财务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不能完全适应财务管理活动的要求,造成偏离财务管理制度,甚至违规从事财务活动的风险隐患。

三、事业单位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外部控制环境难尽人意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国家机构改革后,政府管理的缺位。国资委成立后,没有及时明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归属及管理方式,各单位按照各自方式管理经营其资产,这部分资产处于“监管真空”。正是这种国家投资、无人负责的体制,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普遍存在利用效率低、浪费与流失严重的状况。二是随着各项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事业单位将面临诸如财务状况的总体失衡风险、国有(控股)企业的连带责任风险等。
从内部环境来看,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重大风险的责任在于决策者对风险控制与防范的认识不足。而当内部环境恶化时,造成内部控制失控。(二)政府预算约束严重弱化
近年来,由于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风险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财务风险,其特殊性主要源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即财务管理的重心是预算管理,预算具有导向作用。就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其发展和建设只能建立在财力许可的范围之内,不能“寅吃卯粮”,更不能“负债经营”。然而事实上,众多决策者难以抵挡外部机遇带来的快速发展的诱惑,片面强调发展而不顾财力地铺摊子,上项目,将企业运营中的“负债经营”思想引入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势必造成隐性赤字预算。这种由预算约束弱化、管理层决策失误造成的经济责任风险,已成为当前财务风险防范中的重中之重。

(三)缺乏严密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
随着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和多样化,内控制度建设严重滞后。事业单位作为财政拨款单位,其财务是消耗性的纯支出型财务。财务管理的大收支模式,要求对支出实施严格控制。由于我国目前仅有《预算法》对财务支出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其他适应新体制的相应制度尚未建立,造成财务支出有章难循、无章可依、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在管理体制上,单位财务支出管理方法落后,经费不足与损耗浪费并存,预算控制缺乏刚性,从而给财政资金运作带来了潜在预算失控的风险。

四、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 合理确定风险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应达到这样三个目标:一是操作性目标,即财务活动的资金核算、资产管理、项目实施、内部 监督、队伍建设等主要工作环节在运作程序上做到规范有序;二是信息性目标,即财务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全部财务信息应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符合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的制度要求;三是合规性目标,即财务活动方方面面不能只考虑服务部门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遵从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确保财务工作的合法性。

(二) 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可以将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养同岗位责任挂钩,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联系起来,加大风险知识的宣传力度、风险管理的培训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对各种财务风险的了解,熟悉工作中财务风险的不同表现形式,树立风险观念。
强化风险意识的同时还要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管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的检测能力;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应变能力以及要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应用能力。

(三) 建立财务状况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预测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风险监控、评价和预警系统。通过一系列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对财务运作中潜在风险预警预报,提出控制措施,将可能萌发的财务风险予以化解。
要根据《预算法》的要求,在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督和管理权限上严格规定内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刚性,将连带和潜在风险降到最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四) 正确处理风险管理与事业发展的关系
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不能一提到“ 规范”就认为会阻碍事业发展,实际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又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支持事业发展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只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不顾法规约束,踩红线、闯红灯,即使事业有了发展,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引起了财务秩序混乱,也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最终必将阻碍事业的发展。

(五) 切实加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
财务监督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内部财务监督机制是保 障风险控制成效的关键措施。要改变以手工为主的信息监督方法,积极引进并扩大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改进和完善监督手段。要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监督方式,加强对财务管理活动过程的经常性检查,形成点面结合,适时动态的监督新形式。加强在资金监督、资产监督、支出监督、岗位监督等方面制度措施的配套建设,注重监督制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着力于制度落实工作,做到核算上有会计监督,管理上有预算监督,职能上有内部审计,形成三位一体比较完善的部门财务监督体系,增强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中国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应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和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进一步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
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资金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中国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据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消息,2005年上半年,169家中央企业中净资产同比增长不足1%或下降的有69家,资本积累严重不足;过度负债的有52家,不少企业流动比率不足国际警戒标准(200%)。有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80%以上,还有的甚至超过100%。一旦市场销售缩减,很难靠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资金运转。从企业负债结构来看,长期负债较少,短期负债过多,企业对银行的依赖很大。企业过分依赖银行,当出现支付危机时,一方面使自己失去信任而加大其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因逾期借款而使融资成本加大。可见,中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比较大的问题。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企业投资包括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上,很多企业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导致企业投资损失巨大,从而财务风险不断。企业对内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很多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使得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资金回收策略不当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信用销售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另一方面,在中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2005年上半年中央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占用资金1.42万亿元,占流动资金的36%。在全部中央企业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流动资金比重超过50%的有37家。资产长期被债务人和存货占用,使得企业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进行再投资或归还到期债务,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四)收益分配政策不规范
股利分配政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必须了解风险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中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企业的理财活动尚未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经济环境相适应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产生利息的投资发生亏损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二)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也是中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企业与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造成应收款项、存货等资产损失严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进行深入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盲目投资,形成不良资产或巨额损失。资本结构缺乏科学规划,筹资综合成本高,造成负债比重加大,财务风险增高。
(三)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四)企业理财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笔者认为,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运用“阿尔曼”模型建立预警系统。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爱德华

Ⅷ 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忠于职守,爱岗敬业

爱岗就是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本职工作,为本职工作尽心尽力。敬业是指人们对其所从事的会计职业或行业的正确认识和恭敬态度,并用这种严肃恭敬的态度,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将身心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敬业是爱岗的升华,是在其职业活动中的表现。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过硬的业务技能。实践表明,在工作中存在的失误往往不是因为业务技术难度问题,而是由于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所造成。只有热衷本职,准确定位自身,才能适应并热爱所从事工作。会计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且更易受各种经济利益倾向诱惑和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固本守业”的意识、忠于职守的态度和勤奋敬业的精神。会计工作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周而复始的进行报账、算账、记账、报表等细致繁琐工作,如果不具备坚定的思想意志和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就会觉得工作枯燥、单调,甚至只对金钱利益感兴趣,就更谈不上爱岗敬业了。

2、坚持准则,提高技能

准则是国家立法机关或政府部门制定的,用以规定人们职业行为的标准。会计准则就是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制定发布的,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会计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准则的具体规定,并在会计核算时履行这些规定和要求,对经济业务的事项确认、计量和披露,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国家、企业、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当事人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企业、单位是在法律法规约束下进行经济活动的。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从事审计鉴证的会计人员,其会计工作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到遵守准则、执行准则。不了解准则、不熟悉准则,会计工作就做不好。只有了解准则、熟悉准则才能按准则办事,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职业技能,也可称为职业能力,是人们进行职业活动,承担职业责任的能力和手段。它包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会计理论,会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提供会计信息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职业经验等。提高技能就是会计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等手段,持续提高上述职业技能,以达到和维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活动。

3、严格规程,客观公正

客观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实事求是,不掺杂个人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左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客观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真实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不能将未实现的或虚拟的经济业务事项作为真实的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二是可靠性。会计的计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理合法。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失,但不是中庸,而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会计职业中的公正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会计工作的准则、程序、技术规则要公正。二是执行准则、程序和规则的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正直、诚实的品质。三是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在进行会计鉴证时应以超然独立的姿态,进行公平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客观是公正的基础,公正是客观的反映。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要做到端正态度,遵守规范,保持独立性。坚持会计原则、客观公正,是会计人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计人员按照会计法律、法规、规章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会计工作的有序运行和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财务信息要体现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薄的记录上,也要体现在财务报告和报表上,使单位领导、上级业务部门都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成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这是一种办事态度,也是一种工作精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树立良好的职业品格和职业形象,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敢于坚持原则,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而不应该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甚至参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4、诚信为本,强化服务

诚实即为守信,守信就是诚实。中国现代会计学之父潘序伦先生认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勿忘‘立信’,当必有成”。前国家总理朱镕基提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作假账”。俗话说,算盘珠子是人的手去拨的,手是人心去拨的,有什么样的心就拨出什么样的结果来。要拨准算盘,先拨正心。会计职业的诚实守信应包括三层含义: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数据要真实,计算要准确,不弄虚作假;在职业活动中要讲求信用,信守承诺。会计工作与单位部门的事业任务联系紧密,与单位所属人员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不但工作细致要求高,而且业务量大、具体琐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单位部门或个人经济利益损失,影响单位财务工作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会计人员要着力强化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文明的服务态度、强烈的服务意识和优良的服务质量。服务的态度是服务者的行为表现,要求礼貌待人,以礼待人。强化服务的关键是提高服务质量。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会计服务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会计人员文明服务的范围和领域也将进一步拓宽。文明服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文明服务的基本要求是:“态度温和,语言文明”;“要尊重同事,尊重事实”;“谦虚谨慎,彬彬有礼”;“团结协作,互相支持”。

5、廉洁自律,保守秘密

“不受曰廉,不受曰洁”,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就是廉洁。自律的核心就是用道德观念自觉的抵制自己不良的欲望。一个能自律的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持住自我不迷失方向;而不能自律的人则头脑昏昏,丧失警惕,随波逐流,终将成为权、财、色的奴隶。对于整天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来说,若职业道德不强,自律意识薄弱,必定会成为权、财、色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会计人员严格自律,防微杜渐,构建思想道德防线,也是防止腐败和非职业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廉洁是自律的基础,自律是廉洁的保证。廉洁自律要求,“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尽职尽责”。会计人员要保守单位的财经秘密,不能擅自向无关人员或单位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人员由于工作原因,有机会了解到本单位目前或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和重要事项,如果缺乏保密意识,不注意环境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则可能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甚至是重大的损害。会计人员应当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财经纪律,考虑问题、说话办事要从大局出发,维护国家和军队利益,维护单位和大家的利益。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工作谨慎,确保财务信息渠道的畅通健康,决不能利用职权或单位财务信息获取个人私利。

二、理财实践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1、依法理财,真实准确

会计的职能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反应和监督单位的经济活动。如实记录经济活动是单位正确决策、合理开支,提高效益的重要依据。做到核算有据、账实表真,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当财务收支手续经过财务人员审核办理时,这其中涉及到如何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的现实问题,会计人员要坚决执行国家和军队的方针政策和财经纪律,处理好军队、单位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坚持依法理财、真实准确。依法理财要求会计人员按照法律规范组织财务活动,依法办事,在工作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执法守纪、照章办事,不但自己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军队的财经法律法规,知法依法、知章循章、把关守口,还要结合实际工作依托多方途径,认真宣讲解释财务制度政策规定,强化大家对财经法规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明法知法和按章办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便于在处理各项事务过程中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科学理财,精打细算

科学理财,精打细算是会计工作的职业要求。一是要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只有勤俭节约、精打细算,把闲置的经费用到刀刃上,才能当好家、理好财。二是要科学理财,讲求效益。用科学方法理财,努力做到聚财有方、用财有效。聚财有方,要求会计人员努力拓宽思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适应科学理财的要求。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报账、记账、算账等工作,要在经费管理活动中通过预测、计划、控制、监督、考核、分析等方法,在科学理财上下功夫。精打细算、讲求效益,强化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效益为先的理财原则,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当好参谋,发挥作用

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是经费核算与管理。对经费收支的运行情况和效益产生情况,要账目清楚,心中有数,为单位领导当好参谋,协助党委和业务职能部门,做好经费计划筹措、分配使用、核算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一是适应改革,勇于创新。具有科学工作的态度和创新实干的精神,是新时期财经工作对会计人员客观要求,也是会计人员肩负的神圣职责。在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形势下,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没有现成的本本可以照搬照套,对那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陈规陋习要秉公办事、大胆改革。二是献计献策,当好参谋。会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内容,丰富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要全面的收集、利用好会计信息,将掌握的各种数据资料进行认真深入的分析和比较,及时提供准确、翔实的会计分析资料和工作建议。

Ⅸ 论文一篇:论财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浅谈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摘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是当前财会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加强单位经营管理、保护单位财产安全、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等具有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内部财务管理 内部财务制度 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日趋完善,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意识到,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执行会计法规的具体补充,也是一个单位规范会计执法行为最有利的实施。只有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情况下,企业才能产生出会计工作规范的效果来,同时也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内有助于企业经营方针目标的实现和资产的安全完整,有利于业务处理的效率和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外有助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和国家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在保证国家政策、法律有效地贯彻执行的同时,应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等情况。 一、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企业自我调节能力 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时,应先考虑企业管理中现存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风险的现实问题。在统一会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管理需要的制度。在《会计工作规范》的基础上规定每人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履行的职责、程序。建立全员岗位责任说明书,描述每个岗位的内容、职责、上下级关系和任职条件等,使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在处理业务时所处的地位和流程环节,使财务工作的每一细节都有规范会计人员行为的含义,严格把关,防止各种“细菌”的侵袭。 二、健全与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实施预算控制,达到企业既定目标 编制全面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内部管理的最高层负责决策、指挥和协调。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是为了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计划。从一定意义上讲,全面预算也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规划的授权批准,使企业每个员工在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条理地进行。全面预算对企业经营业务确定了数量化目标,企业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同时再与企业预算的编制进行审核落实,在执行过程中进行监控,找出差异,进行分析与调整来考核企业各部门工作业绩表现。 三、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增强企业职业培训 人力资源是企业中最核心的要素。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了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程度,一切控制都围绕这一点进行。增强企业职业培训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工作规范的前提,熟悉法规是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内心信念的基础。会计工作事事处处涉及执法守规的问题。如果会计人员连国家规定的法律都不熟悉,其结果必然会降低甚至丧失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要加强会计工作的职业道德教育。其次,需要强化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不仅能记账、算账、报账,更主要的是通过记录分析、总结经济状况,最终反映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决不简单地将会计科目看成是单纯的分门别类地进行会计核算,而是分门别类地反映经济内容的结果及其是否符合投资人或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在此意义上理解其重要深远的作用,会计人员即使在重压之下也不会轻易违心地做假账。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是必要的。 在知识经济中,对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利用的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和成长的关键因素。不论是获取共享知识,还是利用知识,都决定着企业能否收集到大量及时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能否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传递和交流,能否率先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新,占领市场的高点,把握先机。所以,不断更新知识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四、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增强企业的监督机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只是框架性的,只有在内部控制结构或内部控制范围的基础上,以内部控制的方法执行内部控制效果才能更好。组织规划设计控制,首先是对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控制。企业组织机构有两个层面:一是经理和总会计师的设置及相关关系;二是管理部门设置及关系,对财务管理来说,即如何确定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由此产生集权管理和分级管理的组织模式。职务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所谓不相容职务分离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的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弊端行为的职务。企业内部不相容的职务有:①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②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③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④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⑤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其次是对授权批准的监督控制。处理的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有相应的授权批准程序,并按照有关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执行,以保证每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在会计系统监督控制方面,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制约,以保证所有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均及时、完整、准确、合法。只有控制的程序确定无疑时,对内部进行连续监控才是可能和有意义的,从而促进企业堵塞漏洞、挖掘潜力、提高效能。 五、健全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企业应变能力 内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则是:控制的目的是要使企业的一切都在管理人员掌握之中,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实现每一人和每一物在恰当的时候处在恰当的位置上。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设计内部控制的管理人员必须事先预计到各种可能性,规定每一个人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当履行的职责、程序和手续,并据此制定政策。管理人员不是先知,只能根据自己的历史经验和逻辑推理能力来预测各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其变化不仅无法控制,而且难以预测。多样化的客观需求和频繁变化的市场要求企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及时调整。而这些是难以从历史经验中找到现成答案的。因此,未来的内部控制应着眼于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和学习能力。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健全与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把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推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高效运行轨道上,在业务上不断加强会计人员自身建设的同时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使其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较熟练的会计核算和业务操作技能,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政治上,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工作上,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严格按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办事,依法理财,不断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应结合岗位责任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能引导企业向更好更高的管理方向努力和发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Ⅹ 求毕业论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及提纲,望高人帮助,让我参考。

1.爱岗敬业。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要求财会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求财会人员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求财会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范,偶尔发生失误,必须速查原因,拿出对策,杜绝类似错误再度发生。 2.诚实守信。诚信应是会计行业最起码、最基本的执业理念。会计人员应把“诚信为本”原则看成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在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正确无误;在履行专业职责时,应保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具备一丝不苟的责任感。 3.熟悉法规。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会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一项很具体、很复杂的实务性工作。如果我们会计人员不能跟上形式,不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稍有不慎,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财会人员要不断学习,经常充电,力戒浮躁,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准。 4.廉洁自律。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对于整天与钱财打交道的会计人员来说,经常会受到财、权的诱惑,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自律意志薄弱,很容易成为权、财的奴隶,走向犯罪的深渊。没有“理万金分文不沾”、“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是不行的。可以说,会计人员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 5.依法办事。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会计人员的原则意识主要是指对各项会计方针、政策、财经法规的严格遵守、执行和坚持。会计人员在其会计业务工作中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依法办理有关业务,无论是对上级领导,还是对亲朋好友,都必须一视同仁,不讲亲疏,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情,只唯法”。 6.客观公正。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财会工作的首要职能就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与反映,其本质特征体现为“真实性”,离开了实际发生的客观经济事项去进行会计处理只能是造假账。而公正的本质则体现为合理性,对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必须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这不仅是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财会人员个人品德的体现,财会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的若干矛盾和问题,大多与此相关。因此,财会人员必须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必须强化自身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7.搞好服务。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会计人员应当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相结合,要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新形势及时调整服务类型,保证服务重点,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进行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8.保守秘密。这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们能够掌握和了解本单位大量的内部机密资料和信息,这些信息一旦外泄,可能会给单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应当严格保守秘密,除非得到本单位的允许或法律、法规要求公布外,不得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也不能将其用于私人目的。 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与社会事业越发展,财会工作越重要,在一些不健康的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突出表现为会计资料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职业道德缺失、发生信用危机等,这些都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企业的经济预测和决策;会计秩序的混乱,会扰乱经济秩序,危及经济安全,助长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还会带来极大的社会危害。因此,财会工作作为“反映、监督与控制”财务运行的主体——财会人员责任重大,财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 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复杂过程。作为长江引航中心的一名财务人员,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更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为不断适应长江引航事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需要,应该具备更高的意识规范: 1.责任意识。要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岗位职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以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做好工作,坚持原则,依法理财,依法核算,依法监督。 2.管理意识。会计人员要树立参与管理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做好参谋。主动向领导反映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参与经营管理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地记账、算账和报账。 3.技能意识。作为优秀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应有的会计专业技术和能力,如账务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有危机感、紧迫感、要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愿望和要求。会计人员只有业务娴熟,并且有精湛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参与管理,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只有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深刻领会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才能有效地参与管理,真正起到当家理财的作用。 4.服务意识。会计人员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要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会计人员要在内心深处树立服务意识,为领导服务、为同事服务、为一线生产人员服务。服务是自己的职责,是自己的义务。只有树立了强烈的服务意识,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履行会计职能,为单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5.创新意识。创新已成为当代人类社会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成为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标志着会计人员对知识和理论更新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意识要求。这种要求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的来临是一致的。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够保证财务工作不断向前推进,为“三化两率先”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物质基础。 6.现代意识。在当前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必须具备现代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应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具有对新知识的渴求和好奇心,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因自己年龄的衰老而保守,不因自己知识的老化而落伍,始终以自己不断更新的知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适应长江引航工作的飞速发展的需要。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