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事件
⑴ 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事件
环境保护小资料(链接中的资料更全)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历年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 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资源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和人类食物链;防止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理有害废弃物,防止酸雨
1996年:我们的地球、家园、居住地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⑵ 现在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环境破坏事件
世界十大污染事件:
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由于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一周内有近60人死亡,数千人患呼吸系统疾病。
⑵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1943年美国洛杉矶市汽车排放的大量尾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化学烟雾,使大量居民出现眼睛红肿、流泪、喉痛等,死亡率大大增加。
⑶多诺拉烟雾事件:
194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因炼锌厂、钢铁厂、硫酸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及氧化物和粉尘造成大气严重污染,使5900多居民患病,事件发生的第三天有17人死亡。
⑷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排放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在浓雾中积聚不散,头两个星期死亡4000人,以后的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亡。
⑸四日市哮喘病事件:
1961年前后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化工和工业燃烧重油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5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率约为8%,死亡10余人。
⑹水俣病事件:
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因石油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人们食用被汞污染和富集了甲基汞的鱼、虾、贝类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死亡率达38%,汞中毒者达283人,其中60余人死亡。
⑺富山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痛川流域,因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河水和稻米,居民食用后中毒,1972年患病者达258人,死亡128人。
⑻爱知米糠油事件:
1968年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因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这种毒物混入米糠油中被人食用后造成中毒,患病者超过10000人,16人死亡。
⑼博帕尔事件:
1984年设在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储罐爆裂,大量剧毒甲基异氰酸酯外泄,造成至少2500多人死亡,十几万人受伤的惨剧。
⑽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
1986年原苏联基辅地区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
⑶ 请列举出世界上五大环境污染事件
世界环境污染“十大事件”
从年至1992年间,世界范围内的重大污染事件屡屡发生,其中著名的有十起,称之为“十大事件”:
(1)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3)墨西哥湾井喷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4)库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
(5)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肓。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6)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座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雾扩散时,居民们有的以为是“瘟疫降临”,有的以为是“原子弹爆炸”,有的以为是“地震发生”,有的以为是“世界末日的来临”。一周后,有2500人死于这场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这一污染事故中,有15万人因受污染危害而进入医院就诊,事故发生4天后,受害的病人还以每分钟一人的速度增加。这次事故还使20多万人双目失明。
博帕尔的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惨案。
(7)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组反应堆突然发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时的100倍。核事故使乌克兰地区10%的小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水源污染,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大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
(8)莱茵河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剧毒物质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兰,全国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翌日,化工厂有毒物质继续流入莱茵河,后来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
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9)雅典“紧急状态事件”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时,希腊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气质量监测站显示,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318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200毫克/立方米)59%,发出了红色危险讯号。11时浓度升至604毫克/立方米,超过500毫克/立方米紧急危险线。中央政府当即宣布雅典进入“紧急状态”,禁止所有私人汽车在市中心行驶,限制出租汽车和摩托车行驶,并令熄灭所有燃料锅炉,主要工厂削减燃料消耗量50%,学校一律停课。中午,二氧化碳浓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超过历史最高记录。一氧化碳浓度也突破危险线。许多市民出现头疼、乏力、呕吐、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市区到处响起救护车的呼啸声。下午16时30分,戴着防毒面具的自行车队在大街上示威游行,高喊“要污染,还是要我们!”“请为排气管安上过滤嘴!”。
(10)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
据估计,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科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宽16公里,长90公里,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两国架设浮拦,保护海水淡化厂水源。
这次海湾战争酿成的油污染事件,在短时间内就使数万只海鸟丧命,并毁灭了波斯湾一带大部分海洋生物。
⑷ 什么叫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 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2 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3 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 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⑸ 近几年全球上环境污染事例
2010年国内环境污染事件
海南毒豇豆事件 大亚湾核电站泄漏事件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 大连漏油事件 血铅、还是血铅
1月25日至2月5日,武汉市农业局 在抽检中发现来自海南省英洲镇和崖城 镇的5个豇豆样品水胺硫磷农药残留超 标,消息一出,全国震惊。而同时,海 南农业厅官员又曝出“不排除其他农产 品涉‘毒’可能”,使事件又平添变数。
2010年5月23日及10月23日,大亚 湾分别发生两宗0级和1级核辐射泄漏 事故。作为大股东的中华电力延误公 布事故发生情况,并解释按国际惯例, 只有2级以上的事故才需要即时公布。
2010年7月3日和7月16日,紫 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 铜矿湿法厂先后两次发生含铜酸性 溶液渗漏,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 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重大 水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 3187.71万元人民币。2010年9月21 日,“凡亚比”带来的大暴雨导致 广东信宜市紫金矿业银岩锡矿尾矿 库发生溃坝,造成28人死亡或失踪。
2010年7月16日下午,大连新 港输油管线起火,导致一个10万 立方米的油罐爆炸,并引起旁边5 个同样为10万立方米的油罐的泄 漏。直到7月22日,泄漏才被基本 堵死。绿色和平在对现场进行勘 测后估计实际的泄漏规模达到6~9 万吨。
2010年,湖南嘉禾、湖南郴州、湖北 崇阳、河南济源等地相继发生了9起 “血铅超标”事件。
上 级 政 府 反 映 情 况 的 材 料 。 单 民 和 廖 向 永 名 村 童 村 儿 岭 的 鸡 标 金 超 禾 铅 嘉 血 着 拿 固 2 26 月 日 ,
2011年国内外环境污染大事件
日本地震放射性核物质污染海洋 康菲公司渤海漏油事故 云南曲靖铬污染事件 中海油蓬莱19-3油田出现漏油事故 中海油蓬莱 油田出现漏油事故
3月11日,日本东部地区发生震惊世界的9级 强烈大地震,至今已造成超过2万人死亡和失踪。 强震和随之引发 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 站严重受损,发生核 泄漏事故,数十万人 被迫疏散。法国核辐 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 院 因日本福岛核事 故向太平
⑹ 国内外环境污染事件
牡丹江市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
第1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牡丹江市境内水体污染事件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水体污染事件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减小由突发水体污染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泛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从容应对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人身体健康的损害。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强化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减少、降低和避免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对发生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或力争消除。做到污染事件前有预防,污染事件中有应急处置,污染事件后有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安全建议。
(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管理的原则。牡丹江市境内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统一协调公安、卫生、水利、建设、农业等部门。必要时,由市政府直接领导、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及危害程度,实施不同级别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4)坚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原则。各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辖区发生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员、装备、资金储备,提高反应能力;建立各级、各地区环境保护部门间信息交换网络,保证信息传递快速、通畅,并保持与公安、卫生、水利、建设、农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
(5)坚持依靠科学、反映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加强对水体环境污染的科学防治研究,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科学技术水平,及时、果断地处置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6)坚持团结协作、公众参与的原则。保持与公安、卫生、水利、建设、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发扬良好的分工协作精神。加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救援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参与意识。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黑龙江省工业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关于切实加强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和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牡丹江境内和涉及的跨市界、省界的各种水体功能的江、河、湖、库等地表水体及地下水体发生的突发污染事件。
1.5事件分级
根据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及危害程度,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划分为一般水体环境污染事件、重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和特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1.5.1一般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员重伤5人以下(含5人)。
(2)区域水环境中出现动植物中毒或致死现象。
(3)区域环境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5.2重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员死亡5人以下或重伤5人以上、10人以下。
(2)区域水环境一定面积动植物中毒或致死。
(3)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1.5.3特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员死亡5人以上或重伤10人以上。
(2)区域水环境发生大面积动植物中毒或致死。
(3)区域生态功能完全丧失或濒危物种生态环境完全破坏。
(4)造成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第2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2.1领导机构与职责
发生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时,成立牡丹江市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作为全市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领导、决策机构,人员组成如下:
总指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
副指挥:市环保局局长、市水务局局长
成员: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经委、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负责全市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领导和协调指导工作;负责指导应急监测和监督,组织应急支援;负责及时向市政府、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事件情况;负责审查关于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及应急情况的通报或通告。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应急指挥部的执行机构,设在市环保局,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开展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制定应急处置演练计划及组织演练,检查、落实应急器材和装备;负责了解掌握本地方水体环境污染源规模及分布情况,以及有关情况,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和应急资料库,开发研制应急管理系统;负责接收上级部门水体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命令、指示及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有关通报,接收下级环保部门、事件责任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报告;负责综合协调各有关应急单位的行动,传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通报有关单位应急工作情况,指导下级部门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记录应急处置过程,评估应急行动结果,编制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报告,提出改进应急预案建议;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的各种保障。
2.2工作组职责
2.2.1现场处置小组
现场处置小组是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指挥和处置机构。主要职责:负责事发现场的救援和应急监测的指挥与协调工作;经应急指挥部授权,代行应急指挥部的部分职责。
2.1.2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
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由市直相关管理部门专业管理人员、直属及有关单位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公共卫生、医疗、水利、农业、渔业、城建、公安等行业专家组成。主要职责:负责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修改和完善;掌握本地区水体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国内外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负责对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估计,为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负责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置;负责应急工作结果以及事件的中长期影响的评估分析工作。
2.3应急处置的辅助机构与职责
2.3.1物资保障机构。由市财政局和经委组成,负责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突发事件处理与处置所需的装备、器材等物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物价稳定。
2.3.2交通运输保障机构。由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局组成,负责应急处理与处置过程中交通和运输的管理,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出危险区域;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巡逻,保证事件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确认人员伤亡情况;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调查,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优先安排应急物资和人员疏散的运送,做好污染区域的交通管理工作。
2.3.3工程抢险机构。由市、县各级环保部门及所属的相关监察、监测、科研等技术单位组成,负责在现有的检验、鉴定、监测、污染治理等技术力量和装备的基础上,增强污染检验、鉴定、监测设备的配备,特别要配备水质快速应急监测设备,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和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证在发生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时能有效防止进一步污染和扩散。
2.3.4医疗救护与防疫机构。由市卫生和防疫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医务人员和抢救受伤人员,指导现场救护工作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负责贮备重点急救药物。
2.4应急处置后的重建或恢复机构与职责
2.4.1善后处置机构。由市环保部门各技术部门组成,负责协同有关部门处理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或由市环保局指定的专门处置单位处置;向应急指挥部提出人员安置、补偿、灾后重建等处理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责成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理。
2.4.2社会救助机构。由市民政局负责,做好国内团体和个人捐助、应急处置的经费、物资管理使用和救济物资发放等工作。
2.4.3保险机构。由应急指挥部和保险机构组成,应急指挥部提出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责成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第3章预防预警机制
3.1建立预防预警信息监测与报告体系
(1)全面掌握重要水体水质状况。各县(市)环保部门应对本辖区内重要江、河、湖、库等地表水和县(市)集中饮用水源地、重点地下水源地水质进行定期常规监测。根据地表水水质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确定常规监测断面的布设、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报告监测数据结果,按照国家和省、市环境监测和数据传输、报送的技术规范执行。牡丹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是全市各类水体水质监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负责对水体水质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并定期将水质监测情况按规定报送市环保局。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市环保局报告,并初步分析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
(2)全面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各县(市)环保部门应对本辖区内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单位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对污水排放口进行定期监测。根据企业和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特征,掌握企业和单位常规污染物的特征及排放情况。对排污企业和单位的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和监督管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监控排污企业和单位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
(3)建立畅通的数据库。要在所属环境监测站和信息中心建立市和各县(市、区)重要水体水质状况监测数据信息库,建立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数据信息库,并建立管理档案。
(4)各县(市)环保部门应会同交通部门对本辖区内经过或穿越重要水体的公路、城市道路、桥梁进行调查,对事件易发路段、敏感路段进行登记建档,对经过这些路段的化学物质运输实行申报审批制度。
3.2预防预警行动
(1)根据可能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配齐相应的监测仪器、设施和分析监测试剂及数据分析系统,明确和研究相应的水质监测方法,加强水体污染的环境监测。
(2)市环保部门应对国内环境信息、污染和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进行污染风险分析与分级和污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污染处置的实用技术。
(3)市环保部门应组织专家对辖区内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单位的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和处理设施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在建设、运行阶段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事故风险评估,提出杜绝废水排放的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验收和日常运行的监督检查、管理,确保各项机制正常启动和有效运行。
(4)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平台。与各有关单位的应急处置的管理系统保持信息及时快速传递。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普及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防护知识,实现水体环境污染24小时有效的报警系统。
3.3建立预防预警支持系统
建立全市和各县(市、区)的水体环境污染预警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快速预警监控系统、技术支持系统、预警服务系统、畅通有效的预警报警系统。市和各县(市)环保局均应设立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报警电话,保持每天24小时畅通。市环保局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报警电话是:12369。
第4章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并传达应急指挥部的命令,按应急处置程序通知应急现场处置小组、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携带仪器、设备赶赴事件发生现场,调查、核实、监测分析,对事件的类型、级别、性质做出恰当的认定,提出控制措施。跨行政区域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情况复杂且有争议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认为需要上级处置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报请由上一级应急处置机构处置。紧急情况下,上级应急处置机构可指定下级应急处置机构紧急处置。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各种常规信息、现场信息、监测数据及结果、专家分析评估意见、控制处置措施及意见、污染控制效果及结果等各种信息经现场指挥部审查后,由专门信息报送组以电话、传真等手段以快报方式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设立信息分析组进行信息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后,形成文字材料,报应急指挥部领导。应急指挥部及时将有关信息报告市政府,通报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应急指挥部的总体工作部署、处理安排意见和指令,由专门工作组人员迅速以电话、传真等方式向现场指挥部传达。
4.3基本响应程序
4.3.1应急响应程序
(1)值班人员接到地方环保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水体环境污染应急报告后,记录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包括事发时间、地点,污染区域及影响、损失的初步情况,可能的污染原因等)。同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或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报告。
(2)责成事发地县(市)环保部门在2小时内组织有关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装备,进入事件现场实施调查、评估,初步判断事件等级。应急指挥部根据报告的有关情况,调派专家到达现场做进一步评估,确属水体环境污染事件,上报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
(3)应急指挥部实施指挥,紧急调集和征集相关人员、物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备、装备、组织相关部门协助环保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指挥监测中心站进行应急监测,组织各有关方面的力量进行应急支援,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
(4)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地的县(市)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启动当地水体环境污染应急处置预案,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事件救援现场指挥部,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5)市环保局在实施应急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将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情况、采取的处置措施及效果上报上级环保部门。
4.3.2扩大应急
在事件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和发展的趋势时,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外援力量要统一听从应急指挥部的指挥,配合有关部门、人员做好密切协同的应急处置工作。
4.4指挥协调程序
应急指挥部按照相应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实施指挥;制订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设立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相应专门工作小组。环保和各相关部门的各专业应急机构、应急中心、现场指挥部按各自的职责进行应急工作,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现场指挥以属地化为主。
4.5新闻发布
慎重做好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新闻报道、宣传和公众沟通工作,统一报道口径和报道意见,正确引导舆论,避免产生混乱和误解。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应急指挥部制定新闻发布的原则、内容、规范性格式,审查发布时机、方式、途径等。新闻发布前,报市委宣传部审定。
4.6应急处置结束
应急处置结束条件:(1)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和事发水体及下游水体污染物指标已降到规定限值之内;(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消除,且无继续发生可能;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工作的必要;(4)已采取并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水体环境污染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后果趋于合理且尽量降到最低的水平。
第5章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由环保部门的技术单位和专业人员处置,或由环保部门指定的专门处置单位处置;人员安置、补偿、灾后重建等工作由应急指挥部根据所受的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责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5.2社会救助
对社会、国外机构和个人所捐赠的救助资金要妥善管理,设立专门的资金帐户,专款专用,由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提出使用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决定。
5.3保险
各保险公司要深入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线,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进行理赔,应急指挥部如有异议,可提出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5.4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意见
应急指挥部应在应急工作结束一周内对应急过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组织撰写应急总结报告和突发事件调查报告。15日内上报市政府,同时由市环保局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
(1)应急评价依据。依据应急过程记录、现场处置组及各应急机构的总结报告、其他应急情况、应急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公众的反映等方面进行评价。
(2)突发事件调查报告。主要包括:突发事件起止时间及地点;参与处置人员构成情况;突发事件情况及起因、事件等级和开展的应急工作,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处置效果,应急工作总体完成情况;应急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要求;出动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其他情况和结论。
(3)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对事发地继续实施必要的环境跟踪监测与监督的措施和安排;根据本次应急实战经验,修订应急预案;指导各应急机构补充、更新装备,提出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的意见;避免类似污染事件再次发生的防范措施。
第6章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要在机关或信息中心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应急通讯、信息传输、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环境应急处置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建立系统维护和信息采集制度,确保应急预案启动时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现场处置工作组间的联络、信息畅通。
6.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及所属和相关监察、监测、科研等技术单位,要在现有检验、鉴定、监测、污染治理等技术力量和装备的基础上,增加和加强污染检验、鉴定、监测设备的配备,特别要配备水质快速应急监测设备,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证在发生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时能有效防止进一步污染和扩散。
6.3应急队伍保障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环境监察、监测队伍的建设,加强应急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人员应对污染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要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保应急知识和技术,充分掌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对县(市)级环境监察、监测队伍和大中型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形成由市、县(市)和相关企业组成的应急网络,保证突发污染事件后,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迅速参与并完成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6.4交通运输保障
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要配备应急处置、应急监测车和专用应急交通工具。应急期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和单位的所有车辆要保证随时服从应急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的征用和调动。各应急相关单位也必须要保证应急期间的交通运输工具。
6.5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按预案组织实施。
6.6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按预案组织实施。
6.7物资保障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污染事件应急的必要、相关物资储备。制订应急期间急需物资的申请、采购、管理制度。
6.8资金保障
向市政府申请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专项使用。
6.9社会动员保障
由应急指挥部提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和救援工作的建议,报市政府决定,由市政府下达指示,开展协调工作。应急指挥部做好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和救援工作的现场协调、联系工作。
6.10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并适时补充更新水体环境污染应急专家库;建立重要水体水质状况、监测方法、监测数据、主要污染物污染防护和应急处置、重点排放源排污情况和特征的数据、信息库;加强应急监测、应急处置、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培养专业技术队伍,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第7章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最大限度地公布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信息,接警电话和部门,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7.2培训
聘请国家和省、市有关管理人员和专家,定期对应急管理人员、救援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业务的培训。
7.3演习
选择市内不同的重要水体或主要地区,每年组织1次应急突发事件全过程的演习。
第8章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修订,每两年修订一次,经市应急委审批,报市应急办备案。应急实施程序的修改根据执行情况和人员变动情况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审批。
8.2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负伤和牺牲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经济补偿和追认烈士。对污染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据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8.3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牡丹江市环保局制定,并负责解释。
8.4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望采纳。
⑺ 如何举报环境污染事件
举报环境污染有两种渠道:
一、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时,任何公民和单位都有义回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答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环保、安监、公安)报告。
二、在拨打12369环保举报热线时,须详尽提供污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现状和责任单位,并留下本人的姓名与联系电话,以便于环保部门及时查处和向举报投诉人反馈情况。
⑻ 近几年的环境污染事件
摘要:本文重点讨论中国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不断恶化,边治边污,治理不力等,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环境灾害与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环境污染继续恶化状况与重大污染事件大面积随时突发;污染案例:渤海将会变成“死海”;太湖严重污染,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生存危害;环境污染代价、损失与治理的成本估计;根本在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端正发展模式,建设绿色家园与发展绿色GDP等。
关键词:环境污染 生态危机 频繁灾害 损失代价 转变模式
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制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开展了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中国发展模式与生产工艺落后,粗放的生产与经营方式,特别是有法不依,使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环境质量仍在继续恶化,局部地区非常严重;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还在发展,并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深化改革,很有可能在环境问题上严重威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
2007年5月29日媒体报道,由于近年来无锡市太湖严重污染,致使自来水变质发臭,不能饮用,这是又一个对人类发出的危险警报。
实际上,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表明,1991年到2004年期间,无锡市区肝癌、胃癌、肺癌等主要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在死因中的比例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太湖水域蓝藻的代谢物微囊藻毒素在动物试验中表现出强促癌性,与太湖地区的几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也表明,环太湖地区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高发区。
1 环境严重污染在继续
1.1 大气污染
燃煤是形成中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随着汽车用量的陡增,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在加重恶化,氮氧化物已成为少数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氮氧化物年均值浓度在4~140微克/米3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45微克/米。从区域分布看,北京、天津、甘肃、新疆、陕西、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及河南、吉林、青海、宁夏、内蒙古、山东、河北、辽宁的部分地区总悬浮颗粒物污染严重。
近年来,酸雨危害在我国发展之快为全球罕见,中国从271个酸雨观测站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81个同步进行连续观测,再把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81个站中有49个站的降雨属于酸雨,占61%,据统计,1990年中国煤炭消耗10.52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495万吨(不含乡镇企业);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41万吨(含乡镇企业),超过欧洲和美洲,居世界首位;2000年,煤炭消耗达14.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730万吨。中国酸雨形势十分严峻。
又据科学研究观测发现台湾大气中的汞含量,较欧美高出一倍以上,威胁台湾人民健康;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中国燃烧煤与垃圾所造成。台湾中央大学大气物理所教授林能晖表示,许多污染物质会随着大气的循环而影响整个区域。不论是中国北方的空气污染、蒙古的沙尘暴、东南亚燃烧植物产生的生质污染等,台湾刚好都在下风处,因此成为亚洲大陆污染物进入太平洋的关口。不但如此,林能晖指出,美国之前发现大气汞也会随着气流影响其他区域,仔细调查才发现,全球六、七成的排放来源,都指向中国,透过燃烧煤与垃圾,造成所含的汞成分散布至大气之中;之后随着降雨回到地面,进入植物或鱼类的身体中,经过食物链,最后又进入人体,累积造成慢性中毒,伤害神经系统。林能晖说,台湾与美国环保署、太空总署、日本富士山科学计划合作,在鹿林天文台、竹子山等地进行监测。结果发现,即使在海拔近三千公尺的鹿林山上,所监测的大气汞平均浓度,仍较欧美高出一倍。由于这种情形在冬季吹西风时,会比夏天吹东风时严重,加上卫星遥测,因此可得知污染区主要来自中国、中南半岛等地。林能晖指出,也希望透过国际合作,及早研拟对策。
2006年全国监测的55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4.3%、二级标准的城市占58.1%、三级标准的城市占28.5、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占9.1%。与上年相比(可比城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城市比例增加4.7个百分点;劣于三级的城市比例减少2.1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劣三级城市增加0.9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平均浓度比上年略有降低,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基本持平。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四川、云南以东的区域。
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表明,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远远超过国际标准,在世界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位于世界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列。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16个在中国。
1.2 水污染
中国不仅面临水量的危机,同时水质危机也很严重。据2003年6月5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七大水系污染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海河、辽河水系污染最严重,劣V类水体占60%以上。
水污染也造成国际纠纷。例如,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引起下游俄罗斯的水污染事件;黑龙江沿岸俄罗斯一些村庄,民间已出现向中国索取赔偿的声浪。
2006年监测,全国地表水总体水质属中度污染。在国家环境监测网监测的74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I-III类,IV、V类,劣V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32%和28%。七大水系中,主讲、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太湖、滇池为劣V类水质,巢湖为V类水质。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体水质良好,根据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382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监测结果统计,监测的达标水量占72.3%。163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水水质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地下水水位总体保持稳定态势。
全国近岸大部分海域水质良好,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远海海域水质良好。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67.7%,比上年上升0.5恩个百分点;三类海水为8.0%,下降0.9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为24.3%,上升0.4个百分点。南海、黄海近岸海域水质良好,渤海、东海近岸海域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
1.3 固体废物污染
近年来,中国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排放量和堆存量不断上升。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很低多数仅是简单堆放,或填埋,或随意弃置,不仅占用农田,而且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后果深远。目前受污染的农田已达10万平方公里,因此而造成的粮食减产每年在1000万吨以上。城市垃圾产生量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递增,有25%的城市垃圾得不到及时清运,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的“围城”现象十分普遍,以及洋垃圾的引进,这些严重制约了城市建设的正常发展。有害废物大多未得到安全处置,其随意堆放已构成重大的环境隐患。
1.4 噪声污染
目前全国2/3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近年来,由于城市机动车辆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噪声污染范围有所扩大,并有向近郊和乡镇扩散的趋势。
城市声环境污染与上年相比,重点城市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下降超过1dB(A)(含1dB(A))的城市17个、上升超过1dB(A)(含1dB(A))的城市11个。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较上年增加超过1dB(A)的城市8个,降低超过1dB(A)的城市21个。城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好于其它类功能区。
1.5 乡镇工业的污染日趋突出
2000年乡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02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的28.2%;乡镇工业烟尘排放量993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烟尘排放量的54.2%;乡镇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358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的68.3%;乡镇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为670万吨,占当年全国工业废水中公学需氧量排放量的46.5%;乡镇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是很惊人的,达到当年全国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8.6%。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制革等是乡镇企业的主要污染行业。
1.6 其它污染
电磁辐射与电磁噪声污染、其他有害辐射污染等,也日益严重,不可忽视。重点电离辐射污染源、城市放射性废物库未对周围环境造成可监测到的污染。电磁辐射环境基本属于环境背景水平。
2 严重污染案例: 渤海污染,将会变成“死海”
渤海是中国近封闭内海,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区域,自北向南分布有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2005年三省一市总人口21363万人,GDP 40254亿元,分别占全国人口和GDP的16%和22%,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贡献。
据海洋检测专家发出警告,渤海的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10年后变成“死海”。那时,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污水,单靠其与外界水体交换恢复清洁,至少也需要200年。
据悉,环渤海地区共有地级城市26座,沿岸有大小港口近百个,黄河、小清河、海河、滦河、辽河等40余条河水流入渤海,年平均径流量约792亿立方米。渤海沿岸有217个排污口,大量的工业及生活污水沿地表、河口涌入渤海。据统计,渤海每年收纳的污水高达28亿吨,污染物超过70万吨,海底泥中重金属竟超过国家标准的2000倍。这些必然严重污染海洋生物,并危害人类的食物链与生存条件。
3 中国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失调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与环境污染相比,它的影响更为深远。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2007年世界生态环境现代化评价,中国在118个国家中位居第100位。
3.1、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治理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水土流失面积从建国初期50年代的11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90年代初期的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相当于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其中流失氮、磷、钾肥料元素的量相当于4000万吨的化肥,等于全国化肥施用量。相当于每亩耕地冲走了25千克肥料。全国受水土流失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3。水土流失涉及全国近1000个县,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山地和北方土石山区。每年被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吨,居世界河流之冠。
2006年,全国耕地净减少460.2万亩,与上年相比,耕地面积减少0.25%。全国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08%。
3.2、土地荒漠化
目前,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目前仍在扩展。风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地萎缩,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全国有60%的贫困县集中在风沙地区,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北部被沙漠包围,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包括占国土面积37%的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5个省的自治区在内的干燥地带。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西域,荒漠化肆意蔓延。
风沙、沙尘暴和热风逐年加剧,每逢风沙来临,天空一片昏暗。内蒙古科尔沁沙漠已经越过内蒙古与辽宁的边界线,正以平均每年前进30米的速度向南推进,威逼中国东北工业大城市沈阳。北京春天的风沙天数,从60年代的平均17.2天,增加到70年代的平均20.5天,而80年代以后又有所增加,沙漠已经蔓延到北京市南郊永定河北岸的大红门附近,以致波及到南韩以外国家与地区。
据学者证实,影响北京的沙尘暴实际上是由普通沙尘与盐碱粉尘混合而成的化学尘暴,更具有污染、腐蚀与毒性等三大危害。这种尘暴的主要危害:化学污染:化学尘暴可以污染水源、土壤、农作物、植被等动植物和环境物体的表面,在化学尘源的下风方,盐碱粉尘形成大片重度污染带,可使草场严重退化,耕地粮食减产,加剧土地荒漠化的趋势。化学腐蚀:对周边环境中所有的裸露在外的部分,如建筑表面、围栏、管线(道),甚至室内的物体表面等,具有较强甚至很强的腐蚀作用,使之生锈变质等。化学毒性:当化学尘暴降落到草乔灌木上时,轻者可以使植物表面灼伤、生长缓慢或暂停生长;重者可以抑止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对人和动物也有类似的影响。
又据报道,2007年2月28日凌晨二时零五分,一列由新疆乌鲁木齐开往阿克苏的火车,因为遭到风力达十三级的特大沙尘暴袭击,十一节车厢被狂风吹翻,四人死亡,上百人受伤风,南疆线因而中断。那么,下一个受害者将是谁?会不会把北京故宫博物馆的大屋顶掀飞?
3.3、草场退化
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地资源采取自然粗放经营的方式,重利用、轻建设,重开垦、轻保护,草地资源面临严重的危机,草地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1/3,并继续发展。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草原牧草产量将会继续下降,草原生态环境将更加恶化。
3.4、森林资源危机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尽管我国的造林和森林保护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在10年时间里从12.98%上升到13.92%,但用材林面积缩小,森林质量下降,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3.5、水资源短缺
由于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且利用效率低,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据统计,目前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北方城市几乎全都缺水,年缺水量约60亿立方米,北京市人均用水量虽然只相当于一些发达国家首都的1/3;农村有3.6亿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成为健康问题,北方和西北农村有5000多万人和3000多万头牲畜得不到饮水保障。
3.6、生物多样性减少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居北半球第一位。但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大面积破坏和退化,我国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4 环境与生态危机造成的损失与代价
4.1 环境与生态灾害频繁
2007年0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就2006年中国自然灾害和救灾工作举行发布会,民政部副部长李立国说,2006年,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在中国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因灾死亡3186人,紧急转移安置1384.5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41091.3千公顷,其中绝收面积5408.9千公顷;倒塌房屋193.3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528.1亿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受灾严重。(据中国网)
2007年仅1-2月,中国因各种气象灾害以及森林火灾、泥石流等衍生灾害造成138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元。
民政部发布中国6月份灾情与近年同期相比略偏重,自然灾害以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旱灾和风雹为主。全国受灾人口达9661.4万人,死亡309人,失踪48人,紧急转移安置181.2万人。据统计,自然灾害还造成12922.0千公顷农作物受灾,其中绝收面积839.8千公顷;倒塌房屋28.0万间,损坏房屋83.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32.6亿元。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表示,“当前水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大部分地区都有随时爆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可能”。 监测数据表明,辽河、海河已经为重度污染,一些河道丧失了使用功能;滇池、巢湖、太湖水环境恶化的趋势还在发展。今年以来,环保总局接报并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已经达到65起,其中较大以上环境事件13起。尤其今年4月以来,太湖蓝藻持续暴发,严重影响了无锡上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巢湖、滇池、三峡库区支流等流域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周生贤说,河流湖泊的污染已经使老百姓的环境权益严重受损,今年1月至5月,环保总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814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
由于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必然导致气候异常,灾害频繁。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说,中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以来,除干旱面积偏小外,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酸雨均偏重。特别是7月中旬以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接连两次遭受强 台风袭击,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4.2 全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中期,损失每年约为1875亿: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固体废弃物和其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上升为5118亿元,翻了一番多,占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此次核算仅算了其中的10项(大气污染造成的健康、农业和材料损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损失,以及固废侵占土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没有涉及。总的来说,这次核算的结果只是整个结果的一部分。而且,在已经核算出的10项损失中还存在低估和缺项的问题。即便如此,损失也已经占到GDP的3.05%,数字非常惊人,说明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4.3 环境因素导致居民健康危机与“早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导致的消化疾病、各种皮肤病、传染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50种;由于水质污染,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人死于肝癌和胃癌。水污染引起的危害主要包括:水体受病原微生物污染,会引起各种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等;水体受有害有机物(如酚、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农药、合成洗衣剂)的污染,会引起各种疾病和中毒;水体受重金属(HG、PB、CU等)及其它无机毒物(氯化物、砷化物、亚硝酸盐等)的污染,会引起各种疾病和中毒。
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人类食物链、生存条件、居民健康和导致居民死亡的四大因素之一。同时环境污染因素,必然导致许多原材料与水的污染,也严重影响食品卫生与药品安全问题。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说,这次核算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中大气污染的主要危害对象是城市居民,水污染的主要危害对象是农民。
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均与环境密切相关,在恶性肿瘤的死亡中,城市仍以肺癌的死亡率为最高,达35.59人/10万人,这与城市大气污染有直接关系;农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占死亡总数的17.25%,成为农村地区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农村地区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数的26.23%。
有关官员认为核算中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部分数据相对完整、核算方法明确,得出的结论相对可靠。核算结果:2004年中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万名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27.4亿元人民币。
2004年平均每1万个城市居民中有6个人因为空气污染死亡,10人因为大气污染引发呼吸或脑血管系统疾病住院,新增4.3人在其未来的生活中忍受着慢性支气管炎病痛的折磨。专家认为,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占整个污染损失的33%。
北京“法制晚报”引述有关专家表示,从核算结果来看,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威胁时刻存在,污染损失十分巨大。
2007年7月8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世界银行与中国政府合作的中国污染报告草稿,指中国每年约75万人因为污染而“早亡”(premature mortality)。
在受污染人群中,由于儿童抵抗力弱,最易受侵害;因而,是环境污染受害者中的最弱势群体。
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功用,人的血铅浓度最好是零,超过100微克/升就属于铅中毒。铅中毒不仅可导致儿童多动、睡眠不良、注意力不集中,会造成智力低下。血液中铅含量高会导致神经以及生殖系统损害,对孕妇和儿童伤害特别大,症状严重的会呈现痉挛、昏迷甚至死亡。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提出,防止铅对儿童的危害,将成为21世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由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卫生合作中心实施的“中国城市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于2004年启动。2006年哈尔滨市“中国儿童铅中毒防治项目”筛查报告,对哈尔滨市1275名初生至6岁儿童所进行的血铅筛查发现,9.56%的儿童血铅超标,几乎每10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铅中毒”。据哈尔滨市妇幼保健医院,早在2004年开始,已对全市各大幼稚园0-6岁的3600多名儿童进行血铅筛查显示,近3年来儿童铅中毒的比率都接近10%。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
据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等调查报告,有多达5成半的住宅样本甲醛超标,书房及睡房的甲醛超标率接近7成,最高超标浓度达18倍。有的甚至带有过量放射性元素。室内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TVOC等与装修情况密切相关,室内装修愈豪华,污染的情况就愈严重。调查发现,每年中国有210万名儿童死于直接由装修污染引发呼吸道感染疾病,另外430多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患病入院求诊。专家建议,家居应避免过度豪华装修,即使是环保建材,一些组合夹板或黏合剂也可能带毒性。应该选择具有环保合格证的产品。
黄河污染加重,危害沿岸1.6亿城乡人民:直接饮用黄河水的农民成了各种怪病的"高危人群"。山西临猗县牛杜村因水源污染,村民患脑血栓、瘫痪和癌症的人数逐年增加。由于水源污染,2005年有42人得怪病死亡,目前还有患怪病者28人。白银市四龙镇金山村中心小学王永胜班里28个男生中,20个男生都有白头发。而且还有不少同学经常肚子痛、头痛。
5 治理成本估价
目前的污染, 如果消除需要的治理成本。据专家核算表明,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的实际治理成本是959.65亿元,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43亿元,合计总成本为3834.08亿元,实际治理成本只占25%,由此可见,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入欠账较大。其中,废水的治理成本最高,大约占总治理成本的56.2%。
6 转变发展模式 建设绿色GDP
造成中国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弊端与发展模式的严重缺陷。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权大于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司法腐败是常见病,这些使一切环保法律无能为力,陷于“无法无天”状态。官员为表面“政绩”,可以不择手段,只求数量与速度,以牺牲环境与人权为代价的畸形发展模式是有害的,也是绝对不可能持久的。
因此,应当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完善以保护人权、建设环境为内涵的社会与环境全面发展的优化模式。
6.1 继续完善绿色GDP评估体系
6.2 尽快实施绿色GDP考核国民经济与建设成绩
6.3 加大环境治理投入,每年按GDP的5-6%拨款
6.4 深化制度改革,完善环境治理立法与严格执法
6.5 追究环境污染事故案件的相关责任
参考资料:
[1] 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北京,2006-09-07。
[2] 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北京,2005-06-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颁布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颁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颁布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年12月28日颁布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9月20日颁布
⑼ 2010~2014年我国发生六大环境污染事件名称
1、北京雾霾: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七个在中国。
2、河南“污水灌溉麦田”村民笑答:都卖给你们了:河南省环保厅近期在对部分地区涉水企业进行暗访中发现,河南新乡一家造纸厂违规将部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用于灌溉麦田,造成环境污染。目前,这家企业已被责令关停整顿。当地政府也对受污染麦田进行实地丈量,确保麦子单独收割,不流入市场。
3、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2013年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发现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路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围油栏。处置过程中,当日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沿海河路和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
4、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水污染:6月20日,据报道,中石油长庆油田号5-15-27AH苏气井污水直接排入额日克淖尔湖,导致当地数百牲畜暴死。嘎鲁图镇镇长那日苏说:“待牲畜死亡证据收集齐后,将与污染企业进行接触。”
5、上海松江死猪事件:2013年3月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大量漂浮死猪的情况,2013年3月10日向上海市农委及松江区相关部门了解了最新进展:已打捞的死猪数量超过了1200头。
6、河北钢铁公司大气污染:如何维系好首度的空气质量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点。显然首钢搬出北京并不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由于地理位置关系,河北成为了治理空气、水污染的重中之重。
(9)环境污染的事件扩展阅读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⑽ 环境污染有哪些事例
1丶北美死湖事件
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番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
2丶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 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3丶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万公顷,到1983年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积量占同年森林生长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万公顷森林被毁。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枞树相继枯死,全州57%的松树病入膏荒。巴登-符腾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枞、松绿的发黑而得名,是欧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树染上枯死病,树叶黄褐脱落,其中46万亩完全死亡。汉堡也有3/4的树木面临死亡。当时鲁尔工业区的森林里,到处可见秃树、死鸟、死蜂,该区儿童每年有数万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4丶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组反应堆突然发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时的100倍。核事故使乌克兰地区10%的小麦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水源污染,使前苏联和欧洲国家的畜牧业大受其害。当时预测,这场核灾难,还可能导致日后十年中10万居民患癌症而死亡。
5丶莱茵河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剧毒物质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全国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10)环境污染的事件扩展阅读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破坏,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条件的现象。
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