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民主在公共行政中的价值是什么

民主在公共行政中的价值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1-07 11:43:02

⑴ 什么是民主民主的意义和价值

嗯……虽然不能说民主是人类最好的生活方式,但是到目前为止它确实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民主和政**治是相伴的,没有脱离了政**体的所谓民主。所以,讨论这个话题是很敏感的。

古希腊有一位哲人说过:我宁可在一个民主的社会中受苦,也不去一个专**制的社会中享福。可以看出,民主在政**治上最大的敌人就是专**制权**力。
政**治上的民主,言*论上的自**由、人与人之间关系上的自由选择都是针对专**制的,它们分别指向政**治上、思想上、感情上的一元论。

至于什么是民主:就是它的魅力来源于它以制度化的法律保障着每个人的自主权利,它保证了一个人在自己不愿意的情况下,任何人也无权占有他,不管是任何形式。没有民主等于就是扼杀人性。

PS. 刚才怕通不过审查,现在通过了,我就补充一点我的认识:
民主实际上来源于每个人的天赋人**权——个人自由。天赋人**权的意思是这个个人自由是无需论证的。
人类出于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而有了社会,因而有了社会契约(关于这个你可以参考一下《社会契约论》以及洛克、霍布斯等人的理论),社会契约的签订是每个人从自私的天性出发而达成的自愿协议,是人类为了充分发展每个人以及类整体所必须的自我束缚,那么这个契约就是民**意基础。政体的权力是由社会基本构成单位——个人所提供的,所以建立一个有权**力的互相制衡的制度,才会有以保护个人权利、发展个人自由为宗旨的政**体的产生,这,就才是民主政**体!
P.S 我本来是三楼的,但是我看到下面有些回答,忍不住想说一下:民主不是楼下朋友所说的,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大多数人能尊重少数,民主的意义恰恰就在于能同时保障“少部分”人的利益。

公共行政的目的和价值是什么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效率,价值是公平。

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就是国家内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容共事务的有效活动。这一定义的含义包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相应的必然是具有社会公共权威的机构,而这一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非政府莫属。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举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有效包含两层含义,即有效性和效率。

⑶ 传统民本思想与公共行政的民主取向

传统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异同
(一)不同点
只有在比较中才能认识到不同事物的内在区别。比较发现,民本论与现代民主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权利承担主体不同。传统民本论认为君主的权利是神授予的,君主是权利的源泉,主张为民做主。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民众认为自己命运的福祉完全来源于统治者,因此把A己的命运交给父母官做主,并形成对他们的期盼与依赖。现代民主不承认“君权神授”说,而认为君主的权利来源于人民,统治者只是受人民的委托为人民办事.民众的命运应由民众自己把握。民本论把君主作为权利的承担主体,而现代民主把人民大众作为权利的承担主体。民本论的实质是由君为民作主,而民主思想的本质则是由民自己作主,即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统治。
(2)价值目的不同。民本论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追求的价值目的是稳定、巩固封建专制政权。传统民本论的重民.爱民、利民等思想都是站在君主的立场上讲的。如程颢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管仲说:“知予只为取者。政之宝也。”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君权,而非拥护民权。而现代民主思想的提出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实现人民自治。显然,两者所建构的价值目的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民本论下的爱护民众之举,只是统治者的一种手段,它是在豢养人民,以使人民为他们做出更大的牺牲与贡献。现代民主所追求的则是实现个人的真正价值,实现民权,即实现人民自治。
(3)实现方式及途径不同。民本的实现靠的是人治.而民主的实现靠的是法治。民本思想是为了让统治者懂得民众的巨大历史决定作用,从而自觉地去重民、爱民、利民。不做有害于人民的事,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它的施政主体是君主以及各级官员,因此对统治阶级的自身道德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讲究以德感化天下。由此可见,民本的实现方式是人治。现代民主思想的主旨是为了防止统治阶级内部的个人独裁和专权,这靠统治者的自身道德是无效的,必须通过法律的方式才能实现。因为法律可以认定民众的权利和权威.从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有效地保障民众的利益。所以说,民主的实现途径是法治。
(4)依存的经济基础不同。民本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而民主则以商业经济为基础。在封建小农经济下,小农人口数量固然众多,但他们都是自给自足,彼此间不经常进行商品交换,因此民众之间形不成一定的经济联系.从而在政治结构中也形不成目标一致的政治团体。而商品经济不同,“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它否定了以往以血缘、门第等观念所划分的高底贵贱,只承认交换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它奉行的是等价交换原则,反映在社会关系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协作。因此,在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上开不出现代民主的花朵.现代民主只能生长在商品经济的土壤里。
(二)相同点
民本与民主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存在一些内在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民本论与现代民主都体现了重民思想。由于统治阶级认识到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一统治真理,所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们在其统治过程中.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都极其重视民众的利益,把爱民、利民等作为其善政措施的指导思想。如明成祖朱棣所言:“朕惟事天以诚敬为本,爱民以实惠为先。《书》日‘惟天惠民’,又日‘安民则惠’,然天子视听皆因于民,能爱人即所以事天。”现代民主的使命就是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实现民众的自由与平等,显然也是把民众的利益放在了首位。
(2)民本与民主都有反对专权、专利的思想。反对专权、专利这一思想,很早就被提出来了。如成书与战国时期的《商君书》中就说:“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擅一国之利是专利,管一官之重是专权,两者都是对国家的危害。民本论者看到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从而提出一些学说来限制王权。现代民主的首要内涵是要求主权在民,因此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限制统治者的权利,因为只有有效的限制王权,才能真正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

⑷ 在公共特性下,公共行政应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请联系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执政的根本目的,贯穿经济增长和社会公正两条主线,不断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均衡点,体现出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和发展人的极具人文关怀的执政价值观。

⑸ 民主在公共行政中的价值是什么

公共行政反映社会公众意志、利益和需求程度越高,社会公众与公共组织之间的配合就版越密切,社会发展权和进步就越快,社会文明程度就越高。公共行政不同于私人或个人以追求个体价值实现或企业利润为目的的管理,也不同于立法、司法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为解决内部日常事务而开展的管理以及非政治的、纯技术性的社会管理活动的价值取向就是公共行政价值观。

⑹ 什么是公共行政价值观

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这回一定义的含义包答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相应的必然是具有社会公共权威的机构,而这一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非政府莫属。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举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有效包含两层含义,即有效性和效率。

⑺ 公共行政价值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作用
第一,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第三,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第四,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
第五,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财产。
功能

功能一般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所强调的是事物或方法积极的意义。行政体制的功能也就是指行政体制所存在的价值及发挥的积极作用,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等条件下进行,各级政府在推进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改革开放至今的近三十年里,与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相对应的是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宏观上,政府开始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微观上,政府改革了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政企分开成为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政府的市场管理职能也逐渐从直接定价转为主要以市场定价、反垄断、反欺诈、反不正当竞争等方面。行政体制的不断调整适应并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行政体制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促进力量。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行、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加上其自身诸如信息不对称、投机率高等弊端,使得单纯的市场调节还隐藏着不少危机。所以,需要加强政府在经济运行、市场监管中的调控能力,用政府调节和监管这只“有形的手”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对政府职能进行新的定位,进一步划分政府与市场的产权边界和利益分界,并探索科学有效的调节和监管方式。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顺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形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化趋势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比如通过调整权力配置减少权限冲突、改革政府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后监管等措施,提高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能力和水平,为企业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回应利益多元化社会建构的需要
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前,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是计划体制下一元化的社会结构模式,“虽然我们建立了各种组织,如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但这些结构因子是同质的,都隶属于某个国家机关,都有行政级别,实质上早被同一化为行政组织。”在这样的模式下,公民或直接依附于政府,或因依附于其所在单位而间接依附于政府;他们之间的利益选择也因为这样的依附关系而在形式上表现得高度一致。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经济规律使得政府不得不开始放松原本牢牢拽在自己手中的权力,承认并保护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和价值。这种一元化的社会结构开始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社会利益结构;不但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契约机制来完成,而且政府也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社会生活事无巨细都要实施控制和管理。此外,利益多元还表现在地区利益、地方利益、行业利益的凸现,合作与竞争共存,客观上需要行政体制作出积极回应。
在中国,由于这种多元化社会结构本身就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改革而逐步形成,因而以政府职能、权力、运行规则等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的价值也因为社会结构的变迁而日益彰显。但一直以来我们对行政体制功能的理解大多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即行政体制必须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如加强宏观调控能力、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等;因而在职能转变、制度创新等方面也过多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权限的调整为重点,而忽视了行政体制在调整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方面的价值。
(三)服务公共行政的有效开展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民社会的逐渐崛起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日益形成,加快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的步伐。在此过程中,现代行政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国家行政机关已不是惟一的行使行政权的主体,其行政权也部分地归还于社会主体。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之中,这是市场机制所带来的必然后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公共行政的有效开展,要求对公权力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以发挥社会自治的力量、保障公众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参与权利;而这些也都依赖于行政体制发挥其基础性的作用,因为没有具体的制度基础,公共行政的有效运行只能成为空谈。灵活、高效、务实的行政体制将改革公权力的行使方式,积极引入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价值理念的管理和服务手段,促进社会各部门的合理分工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推进公共行政的顺利开展。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为例,随着社会公众对道路、桥梁、体育场馆等公共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改革原来政府垄断的做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竞争性招标、特许经营等手段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中。在此过程中,政府主要通过订立合同的形式与经营企业进行谈判,并负责对工程的监管;这既满足了社会公众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也避免了政府财政支出不足的尴尬,同时还有效利用了民间资本为社会服务;达到了“双赢”、“三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四)推进行政法治的发展
行政法治是现代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行政权力行使的全面要求,其核心的价值追求在于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落实到法律制度上,就是作为国家权力体系中的政府及行政机关自身的组织结构、职能权限要有法律的依据;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中的方式、程序要受到法律的监督和制约;而一旦行政机关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行为侵犯或损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其可以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方式获得救济。在制度层面,行政法治包含了行政实体制度、行政程序制度和行政救济制度三部分制度建设。在这里,行政体制与行政实体制度相对接,在一定程度上,行政体制就是一系列行政实体制度的总称。只是传统上行政体制更侧重于政府系统的职能、权力配置、运行规则,而行政实体制度则强调承担公共行政的主体形式和法律地位,各类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行政体制更多是管理学中使用的概念,而行政实体制度则是法学中的用语。

⑻ 公共行政都有那些价值

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这一定义的含义包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相应的必然是具有社会公共权威的机构,而这一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非政府莫属。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举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有效包含两层含义,即有效性和效率。

公共行政学,在我国也称为行政管理学或是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行政组织及其对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科学。学习公共行政学,首先必须明确公共行政的概念,搞清楚什么是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学是一个传统学科,早期的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联系密切,当时主要研究的是政府角色的理论规定性和与政治民主等价值观相关的范畴,而对于政府的实际运作,例如提供服务的过程和政策决策关注甚少。

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罗森布洛姆将西方对公共行政的界定总结为六种:

一,认为公共行政是政府行为的一部分,是实现政府目标的方式;二,公共行政意味着政治价值的执行;三,公共行政最好被定义为政府的执行部门;四,公共行政以科层制组织的形式与行为模式以及非赢利组织的评估技术为特征,是政治与管理的综合与创新;五,公共行政是政府实现自身目标与愿望的过程;六,公共行政是(1)公共部门中各团队的合作,(2)包括执行、立法与裁判及三者之间的联系,(3)政治过程的组成部分,(4)与私人行政不同,(5)与私人组织与个人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公共行政的功能

1、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和私人产品相对而言的,是指产品和劳动的利益由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它与私人产品能够加以分割并且提供给不同的个人是根本不同的。公共产品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基本特征。

公共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从政治、法律、国防、治安、政府行政管理、大中型水利设施,到城市规划、公共道路、环境治理、环境卫生、防病防疫、天气预报、科学研究以及铁路、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广播、电视、教育以及抗旱、防洪等,都属于公共产品的范围。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方式是服务,无论是公安、法律、政府行政管理,还是教育、卫生等都是服务。

2、实现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有三个不同的标准:第一是贡献标准,第二是需求标准,第三是机会均等标准。

3、实施管制

政府发挥着为社会和市场提供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的作用。管制意味着政府以法律方式对社会发展和市场运行进行规范。管制可以是经济方面也可以是社会方面的。

市场的局限性和市场失灵使得政府管制成为必要。政府针对市场失灵的现象,设计出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经济主体的行为,以保证整个社会经济规范有序的运行。这些管制内容主要包括:(1)公益事业政策方面的管制;(2)保护消费者权益、信息公开、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管制;(3)针对外部不经济问题的管制;(4)针对非价值物品的管制;(5)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的管制;(6)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管制;(7)民商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方面的管制;(8)产业政策和振兴科技政策方面的管制;(9)保护环境、土地及自然资源、劳动保护等方面的管制。

4、宏观调控

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1)充分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者都能够就业。(2)稳定物价。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稳定。(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5)收入公平分配,保障最低生活需要。(6)控制人口。(7)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8)合理配置资源。(9)控制外部性。

公共行政的原则

现代公共行政是在一些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些原则是:

1、法制原则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个核心内容。

2、服务原则

服务原则除了涉及一种意识之外,还涉及政府行为的两个方面,即反应和质量。

3、效率原则

这里的效率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政府活动的有效性,二是政府活动追求的目标是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产出。

4、责任原则

责任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政府的行为对社会大众负责,一个轻率的鲁莽的不计后果的政府注定会给社会带来灾难。二是政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身的失职、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

1、古典学派,也称程序学派和制度学派

古典学派有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首先被称为程序学派创始人的法国人亨利.法约尔。他的贡献在于首先提出了管理有五大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次,他提出了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再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法约尔跳板”原理。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时古典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官僚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它在西欧工业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他的科学管理思想及管理主义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的影响是首屈一指的。

2、行为学派

该学派经历了一个从“人际关系”到人类行为科学的发展过程。

3、决策学派

西蒙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一书开创了对决策的研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另一个有影响的决策理论是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4、系统学派

切斯特巴.纳德是第一个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的理论家。

5、经济学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理论对西方的公共行政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以新公共管理名义出现的公共行政改革,有以下几方面特征:(1)将注意力集中于取得结果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2)以市场运作方式消解官僚组织的弊端;(3)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4)政府的某些功能通过市场的测试而承包出去;(5)把公众视为公共管理机构的客户;(6)在资源使用中强调削减直接成本;(7)在公共部门中引入更多的竞争。

转型时期的中国行政

中国公共行政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转变的基础是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转变导致了许多方面的变化。首先是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变化。其次是政府职能和角色的变化。最后是政府观念的变化。在整个转型时期,中国的公共行政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定位问题

政府的定位问题涉及它扮演的角色及其运作方式。

2、政府官员问题

官员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政府的命运。

3、制度建设和创新问题

制度建设和创新在组织结构、领导体制、运作程序和非人格管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4、依法行政问题

转型时期中国公共管理如何在运作中摆脱人格化管理,仍然是法制建设面临的一个问题。

5、观念更新问题

市场体制的确立以及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出现,要求中国的公共行政有一种全新的思维,这首先要求进行观念的更新。其次要有世界眼光。

知识经济社会与公共行政

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使公共行政呈现如下的变化:

1、从等级行政向网络行政的发展。网络行政首先使得命令、指示、信息等不必完全通过等级进行传递,网络的传递方式既迅速且面广。其次,网络行政的公开度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2、从精英行政向大众自治发展。精英的“黑箱式”操作将逐渐为公众参与的运作所取代,这是一个社会最终走向民主的必然要求。

3、从官僚式行政向企业式运作的发展。

⑼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价值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效率,价值是公平。

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专政机构依法管理社属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这一定义的含义包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相应的必然是具有社会公共权威的机构,而这一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非政府莫属。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举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有效包含两层含义,即有效性和效率。

⑽ 如何认识公共组织的效率与民主行政的关系

摘要:民主与效率一直以来都是两个不能完全融合的概念,也是公共行政学的难题。从官僚制到后官僚制这一范式转换就是“效率”与“民主”的博弈过程。尽管两者矛盾的最终解决还存在实际的困难,但是现代公共行政学在实践中的有效性一再地为我们显现出希望。
关键词:效率 民主 官僚制 博弈
一、行政学界对效率和民主的看法
在公共行政研究中,效率与民主关系问题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价值层面;第二是实现机制层面。民主,向来都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而效率,却是行政学追求的核心价值目标,是“行政科学的大厦得以建立起来的价值基石”。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传统官僚制模式的价值取向与组织设计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和批判,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如“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企业型政府”等等一系列的“后官僚制典范”。如果把“从官僚制到后官僚制”的范式转换置于行政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实际上就是效率与民主之间的相互博弈过程。
二、从官僚制时代到后官僚制时代“效率”与“民主”行政学博弈过程
(一)官僚制时代:效率---成功关键
19世纪末,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城市化和工业化国家迈进,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和组织模式来注入新的血液回应时代的需求。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以威尔逊、古德诺为代表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以马克斯·韦伯理性官僚制模式正好在理论上迎合了这种对技术的诉求。威尔逊在1887年的《行政学研究》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将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的观点。至于如何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模式为人们提供了实现这种效率的理想类型。总之,早期的行政学家们以“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依据,把官僚制模式当作一种实现行政效率最理想的类型。在这种理论背景之下,相对于结构、控制和效率的关注,对民主的职责的关注虽然并非没有,但是处于后排的位置。
(二)后官僚制时代:民主——行政的合法性基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政府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传统官僚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此,西方行政学界作出了积极、有力的回应,并且由此引发了一场新的改革运动,也就是被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范式”。在价值层面上,官僚制导致民主的萎缩和人的异化;在技术层面上,官僚制是一种缺乏学习能力的行政模式。在对待“效率”问题上,新公共管理认为效率有两种形式:一是机械性效率,是那种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表示投入与产出之比率。二是社会性效率,即是指以社会价值观念为目标,规范地予以衡量的效率。显然他们认为传统公共行政片面追求的是前一种”机械性效率”或者说是“技术效率”,这样的所谓效率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是侵害了社会公平、民主等价值观。所以他们主张公共行政应该追求的是社会性效率,他们指出,这种效率观不仅可以获得管理学的高效率,而且还有利于社会公平,有利于民主价值观确立。
(三)现代公共组织——效率与民主的权衡
“效率”和“民主”的问题一直贯穿于西方行政学发展的全过程,不管是哪个时代,讨论的焦点都集中于“效率”和“民主”这两个基本价值观。只不过是在某一时期某种价值观占优势,而另一时期另一种价值观占优势而已。正是由于这两种价值观之间博弈造就了西方行政学的各个理论与流派。一方面,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追求它的高效(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我们在讲究它的效率的同时还必须求得民主的实现(社会公平)。也许对现代公共组织而言,在两者孰轻孰重的权衡方面也同样会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情。但是,由于公共组织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组织,因而它不可能采取牺牲一方而保护另一方的方法或路径来维持自身的存在,这也就决定了公共组织必须在民主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来缓解或消融两者的矛盾。
三、公共组织民主与效率的现状与曙光
不同时期,效率与民主的取向会出现轮回与侧重的现象,但从行政理论发展的角度来看,效率与民主的融合是一种趋势。民主与效率矛盾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公共组织形式的有效变革。然而,这并不是说在这一根本变革到来之前,公共组织的民主与效率相互矛盾的问题就没有解决的希望。一方面,随着公共组织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变化,已经出现了所谓“数字化”、“虚拟化”组织的形态,它在保证公共组织满足高效率的同时,至少在组织参与性方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渠道。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变化也为传统官僚体制的变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首先,公共组织的权力结构日益走向分权化;其次,“政府再造”与“重塑”既是公共组织为了提升自身工作绩效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进一步扩大民主参与的重要途径;最后,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行政组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管理模式及其实践,似乎为公共组织民主与效率之间矛盾的消融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操作模式和实验平台,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假以时日,我们将终究会求得民主与效率之间矛盾的合理解决。
参考文献:
[1]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罗伯特·丹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华夏出版社,2002.
[3](美)麦克尔·巴泽雷.突破官僚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M].商务印书馆,2001.
[5]张建东,陆江兵.公共组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陈国权.论公共行政的低效率倾向与监督补救[J].科学学研究,2000.
[7]崔卓兰,闫立彬.论民主与效率的协调兼顾——现代行政程序的双重价值辨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5-09.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