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农药污染
❶ 怎样才能减少农药污染呢
防止和减少农药残留污染
(1)严格按农药规定使用范围应用。
(2)严格控制农药的施用浓度内、施药量、剂型、次容数和施药方法等。
(3)严格遵守收获前最后一次施药时期,即安全间隔期。农药在农作物体内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渐分解、挥发和消失。
(4)严格遵守制定的多种农药在农副产品上最大允许的残留量标准。即保证食用者安全无害。
❷ 农药污染如何防治
农药污染,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产物及杂质超过农药的最高残留限制而形成的污染现象。残留的农药对生物的毒性称为农药残毒,而保留在土壤中则可能形成对土壤、大气及地下水的污染。
农药的使用对动植物、土壤、水质的危害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先就如何进行防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药的管理以及对农药使用的宣传
农药的管理在我国不是很严格,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尽完善,导致农药的使用泛滥。今后,相关部门应该做合理的规划,将农药使用细则规范化,争取做到有理有据、有效使用。
在我国,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集约化、机械化,大部分的生产活动还停留在小规模作业,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为了追求作物的产出量及经济效益,往往会过量使用农药。所以,相关部门在对农药进行合理的管控下,应该在农民中加强农药使用知识的宣传,并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源头上控制农药的使用量。
(二)适时监测农药污染浓度
在各地农业集中生产区域应建立健全农药监测机制,定时监测弄作物、土壤、水质中农药的残留量,统计数据,做长期规划,根据水体和土壤自身对农药的缓冲能力和自净能力,考量环境的容纳力,在相关环保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协助下,逐步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
(三)加强农药污染的执法力度
现有农药的使用量均已超出规定用量,在加强宣传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农药污染导致的危害性的执法处理。现阶段,可从经济处罚入手,逐步发展到民事、刑事的执法上来。只有国家和相关部门重视起来,农药的使用才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才能不断强化人们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子孙后代更好地享受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优化农药生产工艺
农药污染性强,潜伏时间长,低剂量即可致死,加之我国现有农药使用不规范,农药污染问题日益显著。治污治本,要想源头上解决,必须从农药生产的源头入手,加大农药生产流程和工艺的基础研发,提升其性能水平。在入场农业和其他林业的生产中,积极研究污染系数低的农药品种,有效控制农药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合理管控有毒有害气体、废水、固废的排放,更新生产线与生产装备,优化工艺流程,确保农药污染的最低限值。积极研发植物源农药,替代毒性较强的农药,进而减少和避免农药污染问题的发生。
❸ 如何预防农药污染水资源,不要很长。急!
是时间不要很长吗?
——在水中放入吸附性物体,如明矾或沉淀剂,水草(试内验证容明:水中的水草植物能够能够有效的吸收化学污染,但被污染的植物不能在做食物用)。
——在洒农药的地方洒水稀释,如果担心稀释对药效有影响的话,可以多翻土,可以在地上洒土灰,草灰或少量的石灰水,可以起到吸附和缓解药物的作用时间。
——有条件的话,在入水口洒大量的石灰或沙子,以起到过滤的作用。
❹ 农药污染怎样防止谢谢!大家楼!~
一、农药污染的危害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 它既能防治农林病虫害, 也会对人畜产生危害。因此, 农药的使用, 一方面造福于人类, 另一方面也给人类赖依生存的环境带来危害, 据文献报道, 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 约90%的残留在环境中, 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大量散失的农药挥发到空气中, 流入水体中, 沉降聚集在土壤中,污染农畜渔果产品, 并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转移到人体, 对人体产生危害。 农药可以间接对人体造成危害。间接途径就是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 经食物链的逐步富集, 最后进入人体, 引起慢性中毒。高效剧毒的农药, 毒性大, 且在环境中残留的时间长, 当人畜食用了含有残留农药的食物时, 就会造成积累性中毒。这类危害往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积累才显示出症状, 不为人们所认识; 它又是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最后才进入人体, 不易及时发现, 因此, 一般不为人们所重视, 而且这类污染范围广, 危害的人众多, 在许多情况下, 是人类自己在毒害自己, 所以说, 这类危害更加危险。大量使用农药, 在杀死害虫的同时, 也会杀死其它食害虫的益鸟、益兽, 使食害虫的益鸟、益兽大大减少,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加之经常使用农药, 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导致用药次数和用药量的增加, 加大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 由此形成滥用农药的恶性循环。随排水或雨水进入水体的农药, 毒害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使淡水渔业水域和海洋近岸水域的水质受到损坏, 影响鱼卵胚胎发育, 使孵化后的鱼苗生长缓慢或死亡, 在成鱼体内积累, 使之不能食用和导致繁殖衰退。随着用药量的不断增加, 渔业水质不断恶化, 渔业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威胁, 往往造成渔业大幅度减产, 直接造成经济损失. 化合物的毒性是其可使人(或动物)造成伤害的固有特性,而化合物的危害性(hazard)是其毒性的函数,即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与该化合物的接触程度(exposure),是对人造成伤害可能性的条件。
危害性=毒性×接触程度
对生产、加工和施用农药的工人,与农药接触大多是高浓度的,有长期也有较短期的接触。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主要是通过食用带有残留农药的食品与农药接触,这种接触每天都有,是长期的。过去食品中残留问题主要是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氯农药。但在我国剧毒高毒有机磷与氨在甲酸酯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不少食用果实蔬菜者的急性与亚急性中毒。
二,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举例
1、快速初筛检测法
1.1胆碱酯酯或酯酶抑制法
国内外已开发多种类型及方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残留。
1.2免疫分析法
是将抗体抗原反应与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的微量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效能等优点,仅需很少的仪器设备和专业培训,是初筛及测定致癌物和一些剧毒农药的好方法。但该方法开发费用高,开发时间长约1年,而且只适于分析一种农药或一类农药。
1.3传感器技术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传感器技术,利用酶或抗体作为获得高灵敏度的基本物质,在特殊的膜或类似表面上进行反应,通过测定pH,电导或传导的变化等可输出信息。如能用在现场测试方面,则可扩大使用。但其货架寿命,其它物质的干扰,感应重现性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样本预处理技术
2.1凝胶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以不同孔径的多孔凝胶装柱,根据多孔凝胶对不同大小分子的排助效应进行分离。大分子的类脂物、色素(叶绿素、叶黄素),生物碱,聚合物等先淋洗出来,农药及工业污染物等分子量较小,后淋洗出。目前使用较多的是XAD系列凝胶,不同配比的环己烷和乙酸乙酯作为淋洗剂,方法可以自动化,重现性好,溶剂与GLC匹配。共缺点是小分子的干扰物会与农药一起流出,较大分子的农药可能会先流出等,有时须再增加柱色谱技术净化。
2.2固相萃取技术和吸附柱色谱?
早期都使用弗罗里硅土与氧化铝装吸附柱来净化中等极性和非极性农药,但许多极性农药与代谢物易丢失,或者需要用极性溶剂来淋洗。本实验室在弗罗里硅土中添加微量活性碳,对于叶菜类的净化特别适合,也可用于其它蔬菜和果树的净化。固相萃取技术通常使用固相结合相(Solid bond phase),即在硅胶的未反应硅醇基上接上各种官能团,通常有非极性(C8-C18)(反相色谱),极性(正相色谱),离子交换三种。如C18小柱,可以吸附高分子量的非极性干扰物质,特别适用于低脂类果树蔬菜的净化。可进行:①选择性淋洗,将农药先淋洗下来,强保留的杂质留下。②选择性洗脱,溶剂强度可使弱保留杂质先洗脱,使农药保留。
2.3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某些物资(或溶剂)在临界点以上所具有的特性来提取混合物中可溶性组分的一种新的分离技术。所谓超临界流体是物质处在临界温度和监界压力之上的状态,介于气态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其某些物理性状,如类似于液体具有较大的密度和溶解度,类似于气体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称为超临界流体或高密度气体(densegases)。
通常气体都有一个临界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Tc),是指能被液化的最高温度,若气体的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论有多大压力都不能使之液化,只是随着压力增加而密度加大,处于超临界状态,因此亦称为高密度气体。气体有一临界压力(Pc),指在临界温度下气体被液化的最低压力,如二氧化碳的Pc为73大气压,即1073psi,如果压力小于Pc,无论温度如何降低,物质不能液化。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下,压力和温度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气体密度很大的变化,可使其溶解能力有100-1000倍的变化。超临界流体的密度约为0.2-0.9g/cm.s,接近于液体,比气体高数百倍以上。其流动性和粘度很低,接近于气体。扩散系数比气体小,约为气体的百分之一,而较液体大百倍。因此被分析物如农药的移动和分配,在超临界流体中均比在其液体溶剂中进行快。一般地,超临界流体的密度越大,其溶解能力就越大,反之亦然。也就是说在超临界流体中农药的溶解度,在恒温下则随压力P(P>Pc)升高而增大。将温度和压力适宜变化时,可使农药等物质的溶解度在100-1000倍的范围内变化,与在液体中萃取情况显然不同,这一特性有利从物质中萃取某些易深解的成分。由于可以通过温度和压力的改变来调节其溶解力,这种溶解力的可控性亦就是增加了提取的选择性。虽然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溶解度与许多有机溶剂相当,但与液体相比粘度是低的,约低1-2个数量级,扩散系数是高的,约高1-2个数量级。正是由于其高流动性和扩散能力,可以渗透进入样本基质内部和间隙,增加与农药接触的机率和速度,加速溶解平衡使农药从基质中转移出来,可以提高萃取效率,还有助于所溶解的各成分之间的分离。所以超临界流体萃取是通过温度和压力的调节来控制其溶解能力的。其优点是萑取时间短,节省费用,萃取彻底,可进行热敏感样本及痕量样本的萃取。基本解决了溶剂对环境的影响。
3、测定技术
目前农药的活性成分都是典型的小分子化合物,分析技术多使用气相色谱(GLC)、液相色谱(HPLC)。本文主要介绍二维气相色谱技术。
二维色谱最早应用于纸色谱和薄层色谱,即使用不同溶剂进行双向展开,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二维色谱在气相色谱上是使用两根不同选择性的色谱柱,对样本同时并行测定,自出现毛细管色谱柱后,发展很快。通常可使用不同的二个仪器或使用一个具有双柱(不同极性)、双通道、双检测器的仪器、一次进样可同时获得二组信息。美国FDA,欧共体等都是先采用此法作定性的。选择艾氏剂、对硫磷、毒死蜱或莠去津等标准农药作为不同检测器的内标物,测定多种农药在不同极性柱上与内标农药的相对保留时间,作为初步定性的依据。此法比较适合中国实际。
三,对于农药污染防治的一些建议
农药的种类繁多, 施用范围广, 利用率低, 降解缓慢, 随着用量的不断加大, 对环境的污染正在日益加剧, 因此, 防止农药污染的漫延已迫在眉睫, 为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既达到防病灭虫之目的, 又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应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控制污染源是防止污染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知识培训,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禁止滥用乱使农药, 严格限制农药使用范围。为消灭病虫害而必须使用农药时, 应严格遵守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对不按有关规定, 乱使滥用农药, 对环境造成危害者, 要依法惩处。
2. 加强环保的环境管理, 发挥其监督机能
尽管农药对环境、对人类造成危害, 但它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目前还不可能完全取消。因此, 对使用农药的管理已势在必行, 各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作为环保部门, 要发挥统一监督的管理职能, 制订一整套管理办法, 真正把农药污染控制在最低限。
(1) 加大对农药的基础性研究, 建立和完善农药使用的环境标准有关科研部门应进行农药使用的风险性评价, 运用农药环境毒理学的基础原理和方法, 根据农药使用后其降解、迁移与环境效应的关系, 进行某些农药对生态系统种群的有害浓度、对重要生物的致死剂量或半致死剂量的毒性效应等研究, 确定出这些农药在各类环境中的允许极限值。在此基础上, 建立各类农药的国家环境标准。目前, 在我国的环境标准中, 均未对农药的允许值作出明确的规定(六六六、DDT 除外, 这两种农药早已禁用) , 有必要制定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防止农药污染的农药排放标准, 饮用水、地面水、渔业用水允许极限的标准。对农药污染产生法律约束力, 实行定量化管理, 使环保监督做到有法可依, 对造成环境危害的处罚做到有据可查。
(2) 加强对农药的监督监测为发挥环境管理的监督作用, 必须对农药污染进行有效的监测, 将农药监测纳入到日常的例行监测中。农药的毒性大, 但在水中的浓度却很低, 常用的化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对其管理的要求, 因此, 要研究制定更先进的监测方法, 特别是超微量分析与超纯分析技术研究, 以及毒性分析技术的研究, 开发生产性能优良的监测仪器和化学试剂, 提高监测手段, 取得准确的监测数据, 从而有效地控制农药污水的排放。
3. 加快防病灭虫新方法的研究, 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技术
(1) 大力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并尽快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生物农药与常规农药相比, 不仅杀虫范围广, 效率高, 而且使用安全, 对人畜无毒害, 对环境无污染, 对作物无残留, 不杀伤益虫, 使害虫不产生抗药性, 并且有助于作物品质的提高, 促进作物早熟高产。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草药制成“绿色农药”, 对有害生物具有极高的防治效果, 能兼治各种作物的各种病害, 杀灭病菌毒, 促进值物生长, 且无残毒、无污染, 对人畜和其它有益生物高度安全。对必须使用的有毒农药, 推广应用前, 要进行生态毒理性评价, 预测对环境的影响, 提出正确使用的方法和预防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措施。
(2) 大力推广无毒、无害的灭虫方法。我省定陶县推出的“灯光诱娥”新举措, 使棉虫蛾在产生第一代棉蛉虫之前被灯光诱杀, 减少了农药用量, 减轻了棉田污染。我市林业局在全市推广灰喜鹊灭虫法, 将培育的灰喜鹊放入山林, 用鹊灭虫, 以虫养鹊, 形成林业生态的良性循环。超声波灭虫、性引诱剂、雄性绝育技术等灭虫方法, 对防治病虫害、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 发展抗害作物的研究,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各种抗病虫害的作物新品种, 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总之, 要充分认识农药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 降低农药污染, 既达到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目的, 又要保护好环境, 使我们人类免遭其害。
❺ 如何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如何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在防治病虫草害时, 每年都有大量的杀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施入农田。如果滥用这些农药, 不仅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由于病虫草害产生抗药性, 施药量和施药次数不断增加, 使防治成本增高, 还会造成农药污染农产品和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影响人体健康等后果。要求做到有效、经济、安全使用农药。合理施用农药要做到:
(1)对症选用农药
作物病、虫、草害的种类繁多, 农药品种也很多, 各种农药的理化性质、作用方式等都不相同, 对不同类别的防治对象( 病、虫、杂草等) 的效果也有不同。杀虫剂中的触杀剂如40%巨雷乳油和52.5%雷乐乳油对各类口器的害虫都有效, 可有效防治棉铃虫、豆野螟、菜青虫、斑潜蝇、木虱类、蚧类、钻蛀类害虫( 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桃蛀螟、水稻二化螟等) 、蚜虫、柑桔潜叶蛾等。40%巨雷乳油对地下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敌百虫作为胃毒剂只能用于防治食叶性害虫, 不能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如叶蝉、蝽象等一类害虫。
(2)适时施用农药
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危害特点、农药性能和环境条件来确定防治的最佳时间首先, 抓住防治对象对药剂最敏感时期施药。各种病虫草害在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对药剂的抵抗力差异很大。以害虫为例, 不同虫态中, 以幼虫耐药力弱, 而卵、蛹耐药力强。在同一虫态中, 以幼虫为例, 随着虫龄的增加, 其耐药能力也随之而增, 为了达到防治的效果, 就要增加用药量, 不仅不经济, 而且还会导致害虫抗药性增强, 同时还会带来污染环境的不良后果。
(3)按照防治指标施药
所谓防治指标是指害虫种群数量、病害种群密度增加达到造成经济损失, 而须采用防治措施时的临界值, 又称防治阈值、经济阈值、防治指标。
(4)选择恰当的施药方法
常用的施药方法有: 喷雾、喷粉、泼浇、拌种、涂抹、灌淋、毒土等。三环唑防治本田稻叶瘟, 采用浸秧1 分种后, 闷半小时后移栽, 比在本田喷雾省工、省药、防效好。
(5)农药的合理轮用和混用
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是延缓和阻止病虫抗药性的一项主要对策。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和内吸性杀菌剂, 容易产生抗性。一般同类药剂品种之间和杀虫、杀菌机理相同类别药剂之间会表现交互抗性。因此, 轮换使用农药, 不能选择杀虫或杀菌机理相同类别的药剂,而要选择与原来( 在同药剂) 作用方式、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防治。这不仅对已经产生抗性的病虫可以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还没有产生抗性的病虫也可起到预防或延缓产生抗药性的作用。
(6)安全用药, 避免药害产生
在防治病、虫、草害和使用调节剂过程中, 要采取正确的施药方法, 适时、合理用量, 控制好施药条件, 认真操作,否则会使作物产生药害, 如引起植物生长受阻, 叶片组织失绿、白化、黄化、斑点、叶缘或叶脉变褐、全形( 扭曲) 、全叶( 株) 萎蔫、畸形等症状, 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
❻ 如何防止蔬菜农药污染
在蔬菜生产中复,不少菜农由制于缺乏科学用药知识,遮用农药的现象日趋严重,致使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超出国家规定的标准,严重损害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蔬莱农药污染,必须做好五点。
一、加强农业栽培管理措施。病虫危害和蔬菜栽培管理密切相关。采取种植杭(耐)病良种,及时处理种子,合理种植模式,实行轮作及间作套种,深翻整地、施足基肥,合理追肥。及时除草、清洁田园、适时收获等措施都可提高植株杭逆性,减轻或预防病虫危害,减少农药用量和次数。
二、应用植物性农药杀虫杀菌。植物性农药防治病虫效果好、无污染。如用黄瓜菱1.2公斤加水2.5公斤搞烂,去渣取液,每公斤原液加5公斤水稀释,可防治莱青虫、小莱峨。取番茄叶捣烂取液,加适量肥皂液喷洒,可以防治红蜘蛛。利用烟草、鱼藤等也可以防治病虫。
三、应用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农药无污染、无残留,对菜田害虫天敌影响小,属无公害农药。
❼ 如何解决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科学施用钾肥。合理施用钾肥,要因地制宜,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与氮、磷肥和微肥等进行配合施用。
科学施用磷肥。磷肥施入土壤后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其移动半径多在0.5~1厘米以内;二是容易被土壤中两价阳离子固定。这就造成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的困难,降低了肥效。
广泛施用有机肥。有机质是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有机质是作物碳素营养的源泉,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另外它还能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而且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能力。
积极推广微生物肥料。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以及施用的厩肥、人粪尿和绿肥等,很多营养成分在未分解前作物是不能吸收利用的,也要通过微生物将它们分解,变成可溶性物质,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积极推广垃圾堆肥。垃圾堆肥和垃圾复合肥的产生,既处理了城市垃圾,防止了污染,又生产出能够满足农业需要的高质量的有机肥料,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防止农药污染的途径。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研究新的杀虫除害途径;搞好农药安全性评价和安全使用标准的制定工作;安全合理地使用现有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❽ 农药污染的防治应对
农药污染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在生活中频频出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蔬菜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比例为22.1%,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的比例已达80%。这种状况已引起发达国家将农药等化学品食品的污染作为评价食品质量的首要指标,这种做法值得政府部门及有关研究人员借鉴。
其实,蔬菜瓜果是否被农药污染从外观上是很难辨别的,尽管有些媒体登载了一些民间流传的说法,诸如辨色泽、看虫眼、闻味道等,已被许多人仿效而行,但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靠不住的。要有效地减少农药污染带来的危害,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预防。当然,控制污染,减少危害最根本的办法是勤口强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测。在这方面,国家已明文规定,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范围、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虫害,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食物后是否会出现中毒症状,这要依农药的种类及进入体内农药的量来定。如果污染程度较轻,人吃进的量较小时,往往不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一般性表现,当农药污染严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可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抽筋、昏迷、心力衰竭等表现,可引起死亡。中毒的表现也依赖于毒物的种类,残留农药引起中毒的主要品种有: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拌磷、乐果、呋喃丹等。
农药对蔬菜瓜果污染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农民违反农药使用规范,滥用高毒和剧毒农药或接近收获期使用农药。最多出现农药污染的蔬菜瓜果也是易于生虫和生虫后难于防治的品种。根据各地蔬菜市场难于监测综合分析,农药污染较重的蔬菜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苋菜、番茄、等,其中韭菜、小白菜、油菜受到农药污染的比例最大。青菜虫害中小菜蛾抗药性较强,用普通杀虫剂效果差,种植者为了尽快杀灭小菜蛾,不择手段使用高毒农药;韭菜虫害中韭蛆常常生长在菜体内,表面喷洒杀虫剂难以起作用,所以部分菜农用大量高毒杀虫剂灌根,而韭菜具有的内吸毒特征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此外,部分农药和韭菜中的硫结合,毒性增强。 浸泡水洗法
蔬菜污染的农药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的污染物和去除残留农药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炮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小苏打溶液浸炮法
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这是有效的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炮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小苏打5~10克)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去皮法
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处理时要防止再次污染。
储存法
农药在环境中随时间能够缓慢的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较少农药残留量。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种类。一般存放15天以上。同时注意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水果。
加热法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综合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上几种方法联合使用也会起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