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按闹分配依法治国

按闹分配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 2021-01-03 15:35:59

1. 按闹分配,是不是我国现实生活的常态了

不是
按劳分配是来计划经济源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其实更贴近的是按价值分配。公司关注的不再是一个人的劳动量,而是这个人产生的价值。
个人认为,越往后面,可能不再是如何“分配”的问题,企业越来越关注“合伙”的概念。就是谁都不是在为谁打工,大家都是在为自己打工。

2.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爱浩瀚深沉的大海,爱奔腾不息的长江,爱汹涌澎湃的黄河,爱活泼可爱的小溪,但我更爱家乡朴实无华的飞云江。

家乡的飞云江变化多端,令人捉摸不透。

涨潮时,江水咆哮着、汹涌着,那不是她在暴怒,而是她在欢笑、玩耍。她拥着一朵朵硕大而又纯洁的浪花在展现自己的风采。江里时不时传来一阵阵雄壮的音乐声,仔细一听,好象是一首交响乐。

过了好久,飞云江风平浪静,退潮了。她平静的令人心弛,令人神往。她是那样的安详、沉静,时而旋起自己的裙角,时而腾起就颗晶莹的水珠,时而悠然的打两个转儿,这才依依不舍的向东向东,直到消失在辽阔的天际。微风拂过,平静的江面立刻出现层层波纹,乍一看去,好象没有熨平的丝绸上的皱褶。

起风的时候,漓江的水荡起一圈、一圈的微波,只是偶尔有几条鱼跳出水面,打破了水中的沉默。

阳光照耀下的江面波光粼粼,就像世界上所有的珍珠、宝石都撒在了江面上。这景色好像一幅画,真像好好收藏它。

江面上,就个渔民,戴着斗笠,驾着小舟悠悠然的穿行在江面上。他们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撒出张张渔网,也播下了点点希望。

我静静的凝视着飞云江平静流淌的身影,不禁有感而发——亲爱的飞云江,我们家乡的江,您无时不刻的展现初您的风采,您像是一只巨龙,带着瑞安飞向繁飞,向富强,飞向现代化!

腾飞吧巨龙,为了家乡更美好的明天,飞吧!

3. 你怎么看“不是坏人变少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确切地说是岁数大的人脾气好像比以前暴躁了!今天我们就单单来分析一下原因吧版:生于五'六十年代的老人权,是从人民公社,集体化生产时期,再到改革开放,私有制的个体生产方式!两个针对性的经营模式!生活节奏的提升!关键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距太大!随之而来的当然就是人情淡漠!亲情疏稀!又看到孩子们生活的太累!回想起五'六十年代的那份真诚和眷恋,(那个时代虽然穷点,可人心平和,邻里相处融洽,朋友真心面对,)!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排斥心理!和烦躁易怒的情绪!

4. 谈谈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如何完成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我理解,依法治国最重要的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我们要从必要性和艰巨性这两方面来加深理解。了解必要性以增强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条必由之路,除此别无他途;了解艰巨性以增强坚定性,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进行不懈奋斗、付出艰辛努力。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作出的必然选择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决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条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首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党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变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对自己历史使命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新中国的建立,应当是我们党从领导人民闹革命的革命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搞建设的执政党的转折点。1954
年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法律基础。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是党领导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新起点,党的八大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遗憾的是,八大提出的转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主张,没有一以贯之地得到贯彻。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提出,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我们党开始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真正转变的伟大历程,先后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战略方针。党的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就从指导方针和理论上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利益结构的多样化,国家与集体、个人,政府与社会、市场关系的深刻调整,客观上要求执政党坚持依法办事,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善于通过国家机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和社会,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党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变化,必然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其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条件。从根本上说,执政党的任务就是治国理政,通过总结实践经验、集中人民智慧,提出党的主张,解决国家工作中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而法律是实践证明的正确的、成熟的方针政策的制度化、定型化,正是解决现实生活中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的。因此,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决定,党必须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领导人民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己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全国上下一体遵循宪法和法律,有利于保证党执政兴国,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有利于持续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的建设与发展。

再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个领域,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在根本上要依靠法治来保障,通过法治来推动。现在距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也就七八年,时间十分紧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战略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增多,人民群众对保障自身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民主法治建设的期盼越来越高,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

最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和“瓶颈期”,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就业、环境、资源、收入分配、城乡统筹等不少领域牵涉的利益格局十分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越来越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越来越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和综合配套。法治既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同时也是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还是凝聚改革共识、分担改革风险、推动改革深化的最佳途径。从我国历史看,很多重大改革都是从变法开始的;从国外情况看,法国推行养老制度改革,美国推行医疗制度改革,都是通过法治的途径。因此,改革越是深入,越要强调法治,让政府和人民共享法治红利,以法治来引领改革方向、推动改革进程、保障改革成果。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任务艰巨繁重

1997
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来,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领域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基本方略载入宪法,成为全社会共识和当前最大公约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全面推进,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能力逐步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有所提高,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其中突出的一项成就是,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部门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体上实现有法可依。作为一个大国、一个大党,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根据自己的国情,扎实推进立法工作,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立法路子,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法律体系,使我们站在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依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从历史原因来看,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传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很少。解放以后,我们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法制很不完备,也很不受重视,特权现象有时受到限制、批评和打击,有时又重新滋长。”可见,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封建专制传统、人治文化根深蒂固、经济社会发展又不平衡的国家推进依法治国,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面对比其他国家更多复杂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有法不依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可依的问题基本解决,有法不依的“短板”效应愈发明显。有的同志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割裂开来,把法律制度视为障碍、绊脚石,甚至撇开法律另搞一套,形成法律规定与权力行使“两张皮”。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人治思维和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习惯于拍脑袋发号施令,甚至侵犯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损害党的威信和法律权威,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因此,坚持有法必依,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和攻坚环节。这个问题解决得不好,不仅可能成为依法治国的“瓶颈”和阻力,而且会影响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使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的成就受到削弱、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已取得的成果受到影响。二是,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比较突出。有法不依更多的是乱作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更多是不作为。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等因素屡屡影响法律的有效实施,经常出现“明规则”干不过“潜规则”的情况。究其原因,与一些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对宪法和法律缺少敬畏,不习惯在法治轨道上用权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有的徇私枉法,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在执法上不作为,讲人情,不讲原则,造成“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比较普遍,结果是老实人吃亏,既放纵了违法行为,又打击了守法的积极性。有的信奉“搞定就是稳定、摆平就是水平、没事就是本事”,只看眼前、忽视长远,重经济建设、轻法治建设,只顾政绩、不顾群众。这既损害了法律权威,又难免造成新的社会热点问题。三是,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还不够强。当前,全社会“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法律权威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来。“法不责众”的心理比较普遍,一些人只想享受权利和利益,而不愿承担责任和义务;一些人信“访”不信“法”,不习惯依法按程序表达利益诉求,热衷于“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的不理性、非法治效果。

总之,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到2020
年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时间十分紧迫,任务艰巨繁重,需要我们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谋划推进依法治国。

5. 效仿“奔驰女车主”维权法被拘留,如何合法维权

其实从奔驰女车主还是维权开始,这个事情就注定不会平静的结束。

当我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效仿奔驰女车主的维权方式,我就知道肯定会有这么一天,政府不可能放任这种不正确的维权方式不管,一个两个人这样维权还好说,如果所有消费者都这样不按合法程序维权,那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用来干嘛?政府发工资给他们干嘛?

1.消费者投诉电话

2.各地部门工商局电话

3.各地政府网上投诉网站

……

其实政府有很多相应的职能部门都能解决我们的维权需求,我们要按照规定提供具体的证明合法维权,切勿采用不正当的维权手段。

6. 我国关于明主法治的事

我国真正意义上法治进程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1996年3月召开的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构想;而党的十五大则更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中国自提出依法治国战略以来,法治进程渐渐显露出瓶颈,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 法律体制不完善。许多现行法律滞后于社会发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却仍然用于司法活动中。执法部门滥用权力的现象比较严重,践踏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司法不公正、司法腐败、司法不独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司法。法律监督体制不完善。宪法所设置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监督体制流于形式,各级人大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民众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对于法治建设的阻碍作用仍然很明显。人们在很大程度上不相信法律的权威,固守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遇到纠纷时更多的是运用自力救济或者道德伦理手段,而不是诉诸于司法程序。在很多普通老百姓心中都存在这样的心态:“在仔细揣摩了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之后,我发现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经常与他们宣称遵循的那些原则相去甚远。例如仁义道德,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等等。真正支配这个集团行为的东西,在更大的程度上是非常现实的利害计算。这种利害计算的结果和趋利避害的抉择,这种结果和抉择的反复出现和长期稳定性,分明构成了一套潜在的规矩,形成了许多本集团内部和各集团之间在打交道的时候长期遵循的潜规则。这是一些未必成文却很有约束力的规矩。我找不到合适的名词,姑且称之为潜规则。[①]” 以上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有许多,在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我国的法治建设属于外源型,是法律文化移植的产物 我国现行的法律有许多都是直接照搬西方,尤其是德国、苏联的法律。然而,法律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综合体,要理解西方的法律文明就要整体理解西方哲学与社会理论,而我们这方面依旧十分薄弱,怎能说拿来用就拿来呢?“我们的法学界应当警醒,不要再把西方社会所发展出来的理念,理所当然地套用在中国社会。哪怕是一个在西方已经习惯为几乎就像空气存在一般的社会习惯。[②]”我们在继受西方法律的时候,有没有问问他们所有的法律立足的社会基础,我们到底有没有?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的德治、礼治和君主专制的思想仍然束缚当今的民众。从农业经济社会到市场经济社会的转变并未带来民众民主、法律观念的提高。人民不懂法,也不喜欢和“官司”沾上边,法治观念极其淡薄。理解了这个问题,本土文化对于西方法律文化的移植,在中国所产生的阻碍,就不难理解了。 二、我国还未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 我国的权力分配和设置采用的是一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国家形式上采用的是单一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监督各个国家机关的活动,但是人大的监督作用非常有限而且也并未发挥其实质作用。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健全的法律监督体系比如说违宪审查机制。同时,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冲突也会产生法律的不统一,下位法违背上位法的现象并不少见,而缺少法律监督体系更加重了这一趋势。 三、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许多法学理论还处于初步阶段,理论不成熟、研究多重于形式,多喜欢引用西方学者的方法探讨问题,甚至理论脱离实际。很多学者在书斋里大谈法治理论,但现实中并不能应用于中国的法治实践,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工具,因此中国的法治实践得不到有效的理论指导,是造成法治前行道路坎坷不平的一个重大原因。 四、在进入新的百年后,我国法治进程中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矛盾 如非典时期、孙志刚案件、之前在重庆市闹得沸沸扬扬的钉子户事件,征收土地和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私权都碰到了强大的公权的干预和碰撞。私权怎样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而法律则是界定划分公私权利的最有效方法。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维护弱势的阶层。在这里首先应当认识到个人权利是基础。应该说只要是个人主体合法享有的权利就应该得到全面、充分的保障。现在有的时候一纸批文或一个文件往往可以把某个市场经济主体合法取得的一切权利都给剥夺了。如果个人权利这样被公权力随意地剥夺,那么就很难说有市场经济的法治可言。综观各国的市场经济法制上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只有当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时候才能对私权利进行限制和剥夺。私权既然是合法取得的,没有违法行为怎么能够随便去限制和剥夺呢?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讨论这一条时,很多人建议把社会利益的条目罗列成条文,但是立法者动笔的时候又非常困难。什么叫做公共利益需要?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使私权利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另外,公权在实行国家的宏观调控及具体行政干预的时候,必须要纳入到程序化的轨道,法治化某种意义上就是程序化,有了程序就有了法治的概念。没有程序,完全按个人的批示,仅仅按照领导人的决策,并不是公权力正常的行使渠道。我们国家法律法规已有了很大的完善,但还缺少一个行政程序法,规定做出哪种行政决策必须有一个什么样的程序,是一个人来决定还是一个委员会来决定。没有程序化,决定就有可能变得个人情绪化,这是违反法治原则的。同时我们也要对私权利的救济手段作出规定,当私权利被公权力侵犯的时候,只有具体行政行为可诉至法院的行政庭,按行政诉讼法处理。但是现在大多数行政行为都是抽象行政行为,都是一般性的规范,而在私权受到侵犯的时候,缺乏有关司法审查制度的保障。所以现在很多学者提出希望在行政诉讼法修改的时候把现在对于政府机关的行政诉讼范围扩展到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诉讼,这样才能够使得私权利的保障落到实处。再深一步,如果对权利的侵害违反了宪法,能否有宪法审查和宪法保障制度在中国就更是一个空白点,也需要补充的制度。 提出法制建设25年来,制定依法治国的方针也有10余年了。江平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搞法律的人在78、79年有一个天真的想法,过去是法律虚无主义,后来认为只要有了法律我们就走上了法治建国的轨道。25年过去了,我们发现法律本身也有好有坏。但是我们尚缺的是真正的法治精神和法治的观念。[③]” 法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法治也需要道德手段辅助,但愿中国法治能突破困境稳步前行。

7. 如何评价按闹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回对社会总产答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个人提供给社会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没有能够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差别,劳动还未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从来是实践问题,重在历史探索和现实考察,而不首先是理论问题。“一个时代的迫切问题,有着和任何在内容上有根据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共同的命运: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每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就能得到答案。”

8. 管理者发现下属对自己不满,该如何沟通

01 沟通是管理者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一家企业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如何建立良性的员工关系,做好员工的沟通是每一个管理者面临的艰巨任务。那些能力卓著、成就斐然的领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十分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和理解,这是用最小的成本来团结别人、吸引别人、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成就公司的发展。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促进组织内部成员的相互理解和默契程度,是做好工作的必要前提,是否善于和内部成员交流感悟,沟通想法,是领导能力的体现之一。02 “闲谈”,一项常常被领导忽略的沟通方式我们谈到管理沟通时,就会联想到开会、座谈、学习文件等,但是常常会忽略到一个很细微却很有效的方式:闲谈。我们把在日常生活中的谈话统称为闲谈。但是,闲谈并不是所谓的“闲聊”,这需要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八卦聊天区分开来。闲谈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增进了解,加深沟通,是因为它所营造的那种平和的气氛,可以使人精神上松弛,更容易接受外来的信息。同时闲谈、聊天,可以向对方倾诉自己的感情,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并了解对方的感情。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普遍、最有效率的情感交流方法,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上帮助很大。<img src="https://pic4.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6"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1.mg.com/50/v2-_hd.jpg?source=1940ef5c"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mg.com/v2-7闲谈是一种最轻松、最便捷的情感表达方式奥田是日本丰田公司第一位非丰田家族成员的总裁,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丰田汽车城里度过,常常和公司里的多名工程师聊天,聊最近的工作,聊生活上的困难。另外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走访5000名经销商,和他们聊业务,听取他们的意见。因为擅长谈天说地,让他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赢得了公司内部许多人士的深深爱戴。大家都喜爱看美国迪士尼出产的动画大片,这家全球顶级的制片公司也有过一个规定,从董事长到一般职员,只佩戴没有职称的标牌,为的是大家交谈时可直呼其名,类似于平时的闲谈,以减少心理压力,更随意一些。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喜欢通过闲谈来反映某种情绪要求,那些不善言谈的人会对周围的人事变化、生活琐事一无所知。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