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如何依法治水

如何依法治水

发布时间: 2021-01-02 23:35:09

1. 浅议如何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

行政执法人员是水法律法规的具体实践者和操作者,因此,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是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的关键。
一、加强队执法队伍建设必须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
执法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执法效果。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水政监察人员法律法规、水政水资源、水保等相关专业的培训、学习,使其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水法》、《防洪法》等水法规的基本内容,丰富水政人员专业知识,为水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打好基础,或者在条件成熟时也可引进专业人才,以改善水政监察队伍的知识结构,增加执法队伍的技术力量,使得水政监察队伍更加胜任水行政执法工作,充分履行水政监察职能。二是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在执法过程中,一名水政监察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可能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执法上的严肃性。只有他们都具备了较高的素质,才能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才能秉公执法,文明办案。所以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地开展一些强素质、树形象的活动,努力提高水政执法人员的思想觉悟。三是要建立健全执法制度。要规定水行政执法机构和水政监察人员相应的责、权、利,把法定的权利进行分解、量化、细化,明确执法范围、权限、程度、标准和责任,制定配套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另外,要落实错案追究和行政赔偿等制度,促进水行政执法队伍树立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的责任心。
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必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执法能力是衡量执法队伍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就要努力培训水行政执法人员四种执法能力。一是打击违法、维护正常水事秩序的能力。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是水法律法规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落实到每一位水行政执法人员的身上,就是要不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发挥职能作用,严惩各种水事违法行为,保护各类水利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转,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本领。二是对法律、法规准确适用的能力。准确适用水法律法规是维护公正的关键,要做到正确适用水法律法规,必须在任何情况下,做到不偏不倚,保护水法律法规标尺的统一,把案件事实与现行水法律法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法律应有的社会价值。三是廉洁奉公、拒腐防变的能力。水行政执法人员由于手中具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执法权,所以,是各种糖衣炮弹侵袭的重点对象。面对各种诱惑,水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抵御能力。四改革创新、促进法治的能力。改革创新是水政监察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执法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水行政执法人员创新不是随意突破水法律法规规定,不是创新水法律法规内容,而是在工作体制和机制、工作方式、管理制度、工作内容和效果上的创新。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必须强化三种意识。
在建立一支行为规范、素质过硬、战斗力强的高素质水政执法队伍,主要在水政执法队伍中大力强化三种意识。一是要大力强化效益意识。充分认识水行政执法工作的效益是进一步加强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关键。水行政执法工作的效益不是体现在收了多少费、罚了多少款、处罚了多少个案件,而是体现在通过加强日常执法监督检查与事后查处,保障国家依法治水法律法规的实施,维护水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不可侵犯性,依法规范水事秩序,为人水和谐相处提供保障。也就是说,水行政执法的效益就是将法律法规的各项规定在本地区真正落到实处,对违反其规定的人和事依法给予纠正与处罚,为水利建设与水资源管理提供法治保障。二是增强服务意识。要真正做到依法维权、依法行政,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热心为服务对象提供完善、优质的服务,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执法人员规范用语、文明执法,严格贯彻落实办案办事程序,热情服务。三是大力强化协调意识。水政执法是一项合作性很强的工作,既要与水利机关内部各部门合作,也要与违法当事人进行合作,还要与法院、公安、政府法制部门合作。在合作中,只有积极、主动、真诚,才能得到违法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的理解,才能得到水利机关内部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得到政府法制部门、公安、法院的支持,也才能最终为执法工作的开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工作环境。
只有加强水政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的水政执法队伍,切实履行水政监察职能,才能为水利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 如何保护淡水资源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其次,地球的淡水资源仅占其总水量的2.5%,而在这极少的淡水资源中,又有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的冰盖中,加上难以利用的高山冰川和永冻积雪,有87%的淡水资源难以利用。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中的一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中国水资源总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更少,2240立方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的国家中排在第88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也很不平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其以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19%。面临这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们是该做些什么了: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

3. 浅谈如何做好水利规划工作

1. 新时期水利规划必须拓宽思路,适应发展
1.1全面把握本流域、本地区经济、社会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
1.2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的水利规划不仅是建设规划,还是建设、管理、运行等全方位的规划。
1.3新时期水利规划还要重视解决水利工程存量和增量的关系。
2. 新时期水利规划必须改进编制方法,提高科技含量
(1)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工情、水情的改变,新时期的水利规划面临很多新问题,与以往的水利规划相比更加复杂,必须改进规划编制方法、提高科技含量。
(2)编制新时期的水利规划,必须充分了解现状工情、水情,收集最新的社会经济状况资料,吸收多学科的人员共同开展规划工作,综合考虑防洪减灾、水资源有效供给、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3. 新时期的水利规划要注重实效,从多方面保障规划的落实
3.1建立水利规划法规,实现依法治水。
(1)规划的落实实施,需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来加以保障,特别是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社会化减灾,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水利规划编制、审批到贯彻实施、监督检查,都要有配套完善的法制来全面规范。
(2)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已明确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规划同意书、防洪规划保留区等,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以规范水利规划和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3.2健全管理体制,明确职能分工。
3.3加强规划理论研究,重视水利规划指导。
(1)新形势下的水利规划,从内容、要求到方法,都有很大的发展变化,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水利规划理论和工作的研究和指导。
(2)对综合规划、专项规划、计划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等不同类型规划,要分类指导。
3.4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规划工作。
(1)分类规划均应明确相应的编制、检查、监督管理、实验检验、信息反馈、后评估以及定期滚动修订等制度。
(2)在规划中要广泛吸收运用有关社会研究成果。
3.5加强规划队伍建设,保证规划经费投入。

4. 如何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为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水利基本建设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创新,现在普遍推行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模式,为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1如何做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1.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改革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推行水利工程质量管总工程师负责制,制定完善质量管理制度。组建水利施工队伍,实行工程承包责任制。同时推行“全额承包、责任到人、共受奖罚、共担风险”的承包责任制。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效益达标活动,使工程建设与配套、管理、效益有机结合。从而使全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很快得到改观,工程建设的优质品率逐年提高。
1.2建立归口管理体制以宣传贯彻《水法》为契机,水利建设与管理开始由人治向法制轨道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自1988年7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的水利工作从此走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新时期。《水法》颁布实施后,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了贯彻实施力度,进行了深入地《水法》宣传,实现了水资水政归口统一管理,依法行政。制定了配套法规,促
进了依法管理工作的开展。《水法》的贯彻实施,水资源实现归口管理后,为水政水资源各
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大力发展水利经济,随着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水利基层管理单位的职能由单一的管理型逐步向管理与服务并重方向转变。为增强水利基层
单位的服务实力,各基层水利单位逐步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和工副业,开展综合经营。
2完善水利中介服务完善水利建设中介服务组织、水利建设市场中的咨询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水利建设市场中仅有监理服务体系形成的较完善,其他方面的中介组织基本上是空白,
需要服务时还只能找政府部门和设计单位,带来诸多的不便,不利于建设市场正常运转。建议水利部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完善水利建设市场的中介服务组织,规范服务与管理。
3转变领导的观念
21世纪是一个建立学习型社会的世纪,是一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世纪,统治人控制人并不是领导者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是领导者的终极目标。我们只有从等级权力控制型领导转变为学习型领导,才能顺应历史潮流、促进人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关键在转变领导的观念。领导工作的落脚点要转移到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上来,转变那些不适应依法行政、依法管水要求的传统习惯;转变到加强管理、建管并重;转变到对水事活动的管理;转变依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上来。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工作新机制,为管理提供宽松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对于领导如何转变观念,我认为,当前热中要有冷思考,要头脑清醒,不能光靠热情。领导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搞重复建设,不铺摊子,不盲目上项目,而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为老百姓做实事。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失去它的真正意义!”
4做好监理工作
监理的目的是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强调市场之间监督与协调,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通过监理的工作,保证投资效益的发挥,维护合同的严肃性。加大监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监理人员水平。对监理工程师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有关的法律。通过学习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等知识,掌握合同条款。学习行政管理知识,提高组织、应变能力,使之与实际情况尽量保持协调,使监理工作真正有效果。要树立服务意识,正自己的位置;要以合同为准则,控制在授权范围内,坚持合理、公正、公平的原则。
根据我国工程建设监理的有关规定,大中型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都要委托社会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实施监督、管理。尽管监理单位与承包方之间没有经济合同关系,但监理单位可根据项目法人的授权,监督、管理承包方履行工程承发包合同或设备、材料供应合同的情况。
实行工程承发包、招标与合同制,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了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分散项目法人的风险,减轻了项目建设的工作量,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这是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对提高我国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程建设监理效果的优劣,取决于监理人员的水平、能力以及素质的高低。要求监理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要掌握一定的法规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成为复合型人才,才能提高监理工作水平。政治合格、遵纪守法、法制观念强的思想素质决定着监理工作的质量。协调好合同双方关系,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发现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实事求是、合理维护合同双方利益,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利于工程建设的进行。
5实行招投标制
规范招标投标行为,加大监管的力度,保证招标投标质量。尽量采取公开招标,严格限制邀请招标,保证优秀的施工企业中标。加强标底编制和评标专家的保密性。采取措施和大力度做好保密工作,对违法违纪人员要进行查处,并给予纪律处分,以致追究刑事责任。完善招标程序,制定评标办法。吸取先进经验,改进招标程序和评标办法,使其更加合理和科学。招标投标制已在全国兴起,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已在在我国企业中展开,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可喜现象。由于招标投标知识有限,经验不足,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6抓好人才建设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进部分高校的专业技术人才,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优秀人才,进行专业培训锻炼,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才更有特色,才有可能达到争创一流的水平。
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要保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就必须坚持认真进行质量检测。

5. 缺水是怎么影响世界和平

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与邻国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国家里。水资源之争已成为影响世界和平的重要原因,成为地区或全球性冲突的潜在根源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当然,并非所有水资源问题都会影响国际安全并导致国际冲突,水资源短缺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是不同的,它受到地理、政治、经济、种族、人口等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水资源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安全的作用可能更大,引起冲突的可能性也更大。

国家和地区范围内缺水越严重,越容易引发战争。尽管全球面临淡水资源缺乏的潜在危机,但由于水资源的分布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陷入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一些国家的水资源可能不很宽余或刚刚够用,另一些国家则属于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在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年人均淡水量有的达到10万立方米以上,如美国年人均淡水占有量为9900立方米,加拿大为12万立方米。所以在美国和加拿大这样的国家,基本上是不可能会发生因为缺水而导致的战争的。

而在一些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阿尔及利亚、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的人均淡水量在600~700立方米之间,以色列、突尼斯等国为400~500立方米,而像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约旦、也门等国家年人均淡水量仅有100~200立方米。对这些国家来说,水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这些国家也容易因水资源问题与他国发生争端,或爆发因水资源纠纷引起的战争。以色列前总理佩雷斯曾说,如果公路通向文明,那么,水就通向和平。反映了缺水地区受到的威胁以及水与安全的关系。

拥有同一水资源的国家之间容易发生冲突,并且拥有同一水资源的国家越多,越容易发生水冲突。地球上有214个河流和湖泊水系跨越一个或若干条国界。其中有148个水系经两个沿岸国家或地区,由于水资源供应和分配不均匀,已有大大小小140个地区出现了紧张形势。如非洲的尼罗河流经布隆迪、卢旺达、扎伊尔、乌干达、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等10个国家;约旦河流经黎巴嫩、叙利亚、以色列和约旦四国;幼发拉底河是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三国的重要水资源。在这些流域地区,国家间的冲突和纠纷长期存在。

咸海问题在苏联解体之前属于一个国家内部问题,现在咸海以及阿姆河、锡尔河都变成了国际共有的水资源,涉及5个独立的国家,因此中亚国家如何解决面临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水资源专家的关注。中亚地区人口多,水资源又不足,过度用水已经使世界第四大淡水湖咸海的面积缩小40%,水容量减少67%。此外,南亚的恒河、美洲的亚马孙河等,都是国际性的河流。由于流域内国家多,且政治、经济利益不同,在水资源的分配、利用、管理等方面容易发生纠纷和冲突。

拥有共同水资源国家的差异越大,越容易发生水冲突。一些河流虽为若干国家共有,但如果这些国家在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背景方面差异不大,可能不会因共同拥有的水资源而发生严重冲突。如果拥有共同水资源的国家在政治、种族、宗教等方面原本就存在尖锐的冲突,那么,各种冲突将相互影响,水资源必然成为冲突的一个方面,中东地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中东地区存在尖锐的民族冲突、宗教冲突,同时又是严重的缺水地区,因此水资源一直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阿拉伯国家与非阿拉伯国家之间争夺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以及人口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引起同一流域内国家在水资源上的冲突。

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国内水分布特征也是影响水冲突的一个因素。有的河流虽然流经多个国家,但它的流量不大,对沿岸国家水资源没有产生重大影响,围绕这类水资源的争夺可能不很激烈。但有些河流同是若干国家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这种分布使冲突的可能性增大。

一些国家所需要的水资源主要来自境外,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的水资源在其他国家的控制之下,有的是在被认为有敌意的国家控制之下,对这类国家来说,水资源问题是个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敏感问题,它们可能担心其他国家因种种原因而切断自己的水资源供应,担心水资源被用做战争的工具。据水资源专家分析,1/3的水资源来源于境外的国家,发生水纠纷的可能性更大。像亚洲的柬埔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欧洲的匈牙利、德国、比利时、捷克和斯洛伐克等国家50%以上的水资源来自境外,其发生因水而起的冲突的可能性很大。

人口发展速度过快会增加水资源冲突发生的可能。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其人口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水资源危机也许并不急迫,此时国家往往没有将水问题提到日程。一旦人口迅速发展,与之相应的农业、工业发展起来,对水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加,水则变得越来越缺乏,这时水资源问题将日益突出。在一个国家范围可能发生地区间的水纠纷,在国家间则可能导致争夺水资源的冲突。

在政局动荡、对抗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水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更大。在相对和平的政治气氛和环境下,水资源纠纷比较容易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但在冲突严重的地区,即便冲突不是水资源引起的,水资源也往往成为冲突的一个方面,而且以水资源作为威胁对方的手段或战争工具的可能性也更大。

链接:世界水日、世界水论坛和中国水周

为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并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1993年1月18日,联合国第47次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考虑到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许多国家将很快陷入缺水的困境,经济发展将受到限制,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决议提请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在这一天举办一些具体的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节水意识。

历年世界水日的主题分别为:

1994年,关心水资源是每一个人的责任;1995年,女性和水;1996年,为干渴的城市供水;1997年,水的短缺;1998年,地下水——正在不知不觉衰减的资源;1999年,每人都生活在下游;2000年,卫生用水;2001年,21世纪的水;2002年,水为发展服务;2003年,未来之水;2004年,水与灾害;2005年,生命之水;2006年,水与文化;2007年,应对水短缺;2008年,涉水卫生;2009年,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为了提高最高政治决策层对水问题的关注及扩大社会影响,1996年,由水问题专家学者和相关国际机构组成的世界水理事会成立,并且决定在世界水日前后每隔3年举行一次大型国际会议,这就是世界水论坛会议。

第一届世界水论坛于1997年3月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召开,来自63个国家的500名代表与会,国际水领域中的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社会高官出席了论坛。在世界水理事会会议上,有关代表向理事会建议应促进通过多领域一体化的手段包括工程、生态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措施,解决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本届论坛上,提出了世界水理事会制定21世纪水、生命和环境蓝图的设想。

第二届世界水论坛于2000年3月在荷兰海牙举行,来自156个国家的5700名代表出席会议,114个国家的部长出席了部长级会议,世界水蓝图也在这次会议上问世。会议提出“世界水展望”的观点。本届论坛确定了“从展望到行动”的主题。第二届世界水论坛的目标与21世纪水、生命和环境展望和行动框架紧密结合,论坛为公众对展望和框架畅所欲言提供了一个平台。本届水论坛致力于倡导政治力量承诺解决面临的水危机,并呼吁政治高层重视实施世界水展望和行动框架。

第三届世界水论坛于2003年3月在日本的京都、大阪和滋贺召开。本届大会参加人数大大超过了前两届,达到2.4万多名代表。本届论坛的特色是论坛全面公开,由各方合作共建,其中虚拟水论坛和水之声计划等创新之举得到了广泛好评,并得到了积极响应。130名部长级代表出席了本届会议。第三届世界水论坛的主要议题是实行“具体行动和承诺”,会议达成了“部长宣言”。

第四届世界水论坛于2006年3月在墨西哥城举行,来自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万多名代表,包括50多位世界各国的水利部长参加了本届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采取地方行动,应对全球挑战”。论坛已经从第二届论坛的主题“世界水展望”和第三届论坛的主题“实施的具体行动和承诺”,发展到如何将地方行动融入世界水利建设,如何将不同机构和组织发出支持的声音转化为实际的地方行动,从而进一步实现所做的承诺,这也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第四届世界水论坛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所有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和交流,使提出的框架议题得到充分的讨论并提出应当采取的行动,集中商议前三届论坛提出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扩大大众媒体的宣传和扩大社会影响。

第五届世界水论坛于2009年3月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举行,来自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名代表,包括90多位部长、63名市长和148位议员出席了论坛。第五届世界水论坛的主题是“跨越水的鸿沟”,强调全球各地区参与水管理或受水影响的各方之间应加强沟通、交流和协调,呼吁各国采取措施保证全球人民能够获得饮用水和卫生医疗待遇。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对策、水资源短缺与提高用水效率、特大自然灾害及其风险管理、灌溉农业发展与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与卫生、储水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以及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等热点问题上进行了讨论。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的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自1996年以来,中国水周的主题分别是:

1996年,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强化节水;1997年,水与发展;1998年,依法治水——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1999年,江河治理是防洪之本;2000年,加强节约和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2001年,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2002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2004年,人水和谐;2005年,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2006年,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2007年,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2008年,发展水利,改善民生;2009年,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6. 如何加大项目执法力度

但是,就目前来看,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政监察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公众水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切实提高水政监察人员业务素质和公众水法律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水政工作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高水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公众水法律意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强化素质,夯实工作基础,以培育执法队伍专职化出发点,按照“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要求,狠抓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强化素质方面要坚持做到“训、学、听”。“训”就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重点的积极参加系统内和地方组织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学”就是狠抓执法人员的经常性学习,制定年度学习计划,认真学习《水法》、《防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听”就是积极主动的参加地方举办的法律知识讲座、有关行政、经济、民事诉讼案件公开审理的旁听、行政执法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等。
二、加大普法力度,增强公众的水法律意识
开展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是为了使公民、法人懂法和了解水行政执法职能,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为强化水行政执法职能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加大对水法律法规和有关水环境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公众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的水法律法规意识、水忧患意识和水环境保护意识,唤醒公民自觉保护水土资源,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在此方面可采取几种形式:一是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介的宣传主渠道作用,加大水法宣传力度;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方式,如办黑板报、宣传栏、报告会、座谈会、宣传车巡回宣传、举办水法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等,真正做到“送法上门”、“送法下乡”。三是结合工作中的难点,把水法规宣传重点由乡村和用水单位逐步引向各级各部门的领导,达到“以点带面,接力传播”的效果。四是地方政府及公安系统沟通,将水法规的宣传同《水法》宣传日和普法周结合起来,纳入普法系统,形成全社会宣传之势。办好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水问题的严峻性和水利事业的重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水法意识,树立水法制观念,自觉地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爱护水环境, 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水利建设事业,为搞好水行政执法奠定牢固的社会基础。
三、树立执法地位,加大执法力度
如果没有稳定的执法地位,那么加大执法力度就是空谈,只有充分了解黄河、认识到黄河工程的重要性、掌握和熟悉国家对黄河工程新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法规等,才能给我们黄河部门的水行政执法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营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对于防范水事案件方面也要采取重要措施。一是要建立起执法网络,形成专职水政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群众执法联络;二是建立相关的巡查制度,对所辖区实行全天候的巡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坚决给予制止,使违法活动没有可乘之机。有了这些常年守侯在第一线职工的配合和支持,为水政人员迅速破案,及时查处水事案件提供了保障,也大大减少了水事违法案件的发生。
四、依靠政府,配合部门,共同执法
水政执法工作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要想切实抓好水行政执法工作,不能只依靠一个部门或一个执法机构的自身力量。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理解、重视和配合。首先需要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把水行政执法工作从水行政执法部门的行为上升为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行为;其次要与公安、司法机关等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以推进水资源法制化的进程。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趋势。加强与发展水政工作,实现依法治水,也是水利工作的根本方向,随着国家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水利法制建设工作必然得到加强与发展,水政工作是充满希望和前途的。新的时期,水政工作既面临着问题与挑战,更面临着机遇与发展,水政工作人员要充满信心,鼓足干劲,努力改变水政工作现状,切实提高水政工作的地位,使新时期的水政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为促进和保障水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7. 如何加强水务管理职能

(一)提高全社会对“水危机”的意识,加强需水和用水的管理
中国存在“水 危机”决不是危言耸听。尤其是北方地区,以及大中城市缺水态势已经十分严峻,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下垫面产流和汇流的条件己经发生了变化,如果未来气候变暖,这两种影响组合,会加剧北方地区水资源的衰减,北方“水危机”的形势可能更加严峻,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尤其是提高全社会对“水危机”的意识,加强需水和用水的管理。增强“水危机”意识,急需社区和公众的参与,要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形成共识。提高全社会对“水危机”的意识,要转变人们对水的认识。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转变为认识到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从防止水对人类的侵害转变为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防止人类对水资源的侵害;从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加强需水管理,以水求生存,谋发展;从城乡水资源分割的管理体制转变为城乡水管理一体化。
(二)水利部门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治水思路
要看到矛盾的转化和战略重点的转移,要在总量扩张的同时,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存量的安全、优化、质量和效益上,以确立新形势下的战略重点和任务。因此,水利部门转变观念,关键性的转变要着眼于于四个方面:一是从传统水利转向现代水利,二是从工程型水利转向资源型水利,三是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水利,四是从分散型转向集中型。
(三)依靠现代科技把节水与水污染防治放在突出位置
全方位节水,急需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制定节水的法规和政策。要以节水为中心改造现有企业和水利设施。依靠现代科技控制水污染和污水的回用,急需改造污染企业的生产方式。大力提倡并推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制定节水规划、节水措施和鼓励节水的政策;加大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节水的资金支持;推行社区和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制度;增加节水科技含量,研制、推广先进节水设备;建设节水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广泛宣传,增强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维护水生态平衡。对污染严重的江河湖海进行重点治理;强制关闭资源消耗高而又污染严重的小型企业;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达标排放;对江河水量统一调度,合理安排经济建设与生态用水;划分水功能区,严格控制纳污总量,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改进水环境监测手段,建立水质水量相结合的水资源实时监测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加强水环境和水资源的科学研究。
(四)制定合理的水价机制
长期以来,国家水价政策不到位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现在是全社会都必须转变观念的时候了,水不能再喝大锅水,水不能再作为福利水,水价改革的步伐必须加快。要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杠杆运作,但不同行业的水价,应服从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供水、排水和污水治理回用的价格制定不能由经营者单独制定,水价和收费的制定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经营者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制定,在价格和收费制度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有决策和否决权。适度提高水价,急需提高生产和生活水价。
(五)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急需理顺管理机构和体制
水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和生态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在行政区范围内,处理好水资源的社会和经济属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对城市功能的整体开发更为重要。从防洪、水资源供需和水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看,三者均具有按流域统一管理的客观需求,由此构成了对三者实行统管的基础。从水资源的本质属性看,只有实行统一管理才能在充分发挥管理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三重效益。
(六)实行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中国省市的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之中,值得指出的是,行政机构通常决策方向,其职能的划分反映国家政策的走向。因此,机构改革不是简单的合并和机构的减少,关键在职能的重叠、职能的转变和机构的效率。应当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在机构改革时,一切机构设置应服从于两个战略高度:一个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一个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高度。总之“多龙管水”的时代应该结束了。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对城乡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严格实行统一的取水许可制度,统一管理水量和水质,对城镇防洪、除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一体化管理后,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了体制保障。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这是中国国情和水情的需要,必须从法律上把它确定下来。要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必须实行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
(七)完善法规
要加快国家《水法》的修订,加快水价改革政策的出台。在没有修订和出台前,各地不要等待,应通过地方法规和条例加快运作。水务局采取一条龙管理方式的,如果经营企业是亏损企业,应争取在税收政策上的支持,如实行免税五年的政策,扶持亏损企业的发展。加大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力度。做好水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完善水资源法律体系。
(八)加大投入力度
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立以后,原来是多龙管水,多渠道投资实行水务局一条龙管理体制后,原有的资金渠道应当继续保留,如果原有渠道被切断,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新的资金渠道,水利作为基础产业,首先争取国家加大对水利的投入,第二是水利部门自身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城乡供水的投资比重;第三是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利用贷款的力度。
(九)加强领导、加强宣传
资源的统一管理要取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关键取决于水资源的紧缺,要加强对水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影响的宣传力度,要将水资源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建立水务局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向领导部门、兄弟部门,社会公众广泛进行宣传。水利部对各地已经建立的水务局管理体制成功的经验要进行总结,以供各地因地制宜地学习和推广。

8. 浪费水会怎么样

水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水。在地球上的水很少。但有些人似乎并不关心。他们浪费了大量的水。他们脏水倒入河流,湖泊污染。许多河流和湖泊受到严重污染。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它。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最後一滴水将是一个泪珠。

9.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水文化建设研究

来(一)从物质形态的水文化源来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水利建设,一些水利工程在为社会提供水资源、水电以及防洪安全保障的同时,造就了一大批风光各异的水利风景区,水文化在水利建设中赋予了新的内容。

(二)从制度形态的水文化来看。以水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法规相继出台,逐步建立了以水法为核心的水法律法规体系,各类水事活动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水利法治建设成效显著,依法治水进程进一步加快。并且在水利投资体制、水资源管理体制、取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可以说,水的制度文明已成为现代社会法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