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是什么法治的路径
Ⅰ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
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
Ⅱ 法制是依法治国的什么
答案是A
没有法以什么作为依法治国的基础啊
Ⅲ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您好!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
国家行政权的行使一要讲求效率,二要讲求民主 法治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依法行政必须做到执法有保障、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和侵权要赔偿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在接受法制网记者李立专访时提出他的鲜明观点:实施依法治国,最基础、最关键的是要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即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有效管理社会。
政府行为法律化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普遍要求
曹康泰认为,国家行政机关是否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行政执法,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意志能不能实现的重大原则问题,而这一点恰恰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本质要求。
政府工作几乎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公民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包括学习、工作、劳动和衣食住行的各个阶段和方面。其涵盖面之大,意味着国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程度,将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化进程产生直接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曹康泰说,现代国家行政权的行使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讲求效率,二是讲求民主,否则就会出现办事拖拉或者行政专横,中外历史上这类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仅需要而且完全能够把效率和民主统一起来,成为真正高效、民主的政府。而这种统一的最佳途径,就是严格执法,严格依法办事,严格依法行政。
从国家行政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的数量来看,我国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规和90%的地方性法规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因此,政府能不能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
政府行为的法律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普遍要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管理水平,特别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政府讲究有限有效诚信责任和服务
什么是法治政府?曹康泰说,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的政府。 在我国,法治的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自身的权力自觉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严格依法办事,防止权力被滥用。法治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法治政府拥有四个基本标志:
体制方面,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与公民个人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部门的权限比较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
法制方面,行政活动有法可依,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法律、法规、规章明确具体、科学规范、切合实际;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机制方面,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愿、权利与责任真正统一的决策机制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建立,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行政监督机制基本完善,监督效能显著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观念方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明显提高,对法律信仰和忠诚,尊重、崇尚、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六项基本要求明确依法行政路径
曹康泰认为,依法行政应实现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合法行政。即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二是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三是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行政机关实施管理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四是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五是诚实守信。要求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六是权责统一。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作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谢谢阅读!
Ⅳ 法治是依法治国的什么 谢谢啊
法治是依法治国的根基、基础、前提
Ⅳ 依法治国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途径有哪些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要求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接受法律的调控和处理。法治国家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法律功能日益扩展,并且大规模地向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渗透的过程。具体说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
1、法律体系尚不完备,许多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如《政党法》、《监督法》、《新闻法》等尚未制定出来。
2、已有法律普遍存在着严重“老化”情况,急需修改完善。
3、有些法律的质量低,漏洞多,缺乏超前性,修改频繁,法律寿命短。
4、同一层次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切实转变立法思想,大力加强立法工作。
二、严格依法执政,树立法律权威。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关键就在于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我国,
共产党处于长期执政的地位,其执政地位几乎不受任何外来的挑战和影响。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直接领导立法、行政、司法等各项工作。
党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能够极大地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反之,党不遵守宪法和法律,就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司法公正,依法治国最终不能实现。
因此,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制约权力的有效方式就是尊重法律、落实法律,树立起法律在国家和生活中至上的权威性。
三、加强依法行政,以法律为准绳。
建立法治国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法治首先是指和专断权力的影响相反的正规法律的绝对的无上的或超越一切的权力,它防止政府方面的专断权、特权甚至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依法行政具体而言:
1、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来从事行政行为,“无法律即无行政”,严禁超越法律行使职权;
2、行政机关在行使法定职权,从事行政活动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这里的
“依法”,既包括依实体法,也包括依程序法。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鉴于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强调行政行为应当遵守法定程序在今天乃至今后显得尤为重要;
3、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四、严格公正司法,实现法治目标。
通常司法公正是由司法实体公正和司法程序公正组成,是法治最重要的内容。法治意味着法律的普遍适用和至高无上。在现代社会,法治的实践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司法上。立法只不过是将纷繁复杂的人类行为归纳抽象为一般的、普遍的、非人格化的规范,而司法则是将这些抽象的规范运用于具体的案件中,赋予具体的案件真正实体化的规范效果。因此,司法对法律的适用是最为有效的,也是最为关键的。
惟有司法公正,国家法制才有权威,社会才能安宁稳定,人民才有最后的依靠;司法不公,则必然导致冤无处伸,理无处诉的情况,社会将完全丧失对法律的信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成为一句空话。
五、增强法律意识,确立法治观念。
公民应该具备的法律意识包括:
1、人权意识;
2、权力属于人民的意识;
3、民主监督意识;
4、守法意识;
5、诉讼意识。
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总之,真正能阻止犯罪的乃是守法的传统,这种传统又植根于一种深切而热烈的信念之中,如果没有现代法律观念,没有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公民的守法精神和良好的法治氛围就不能形成,法治就不可能实现。而要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就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和法律宣传,使人人知法,懂法,树立正确的法律价值观,真正使人人懂得法律,使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
Ⅵ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
B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性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但不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法行政 访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
国家行政权的行使一要讲求效率,二要讲求民主
法治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依法行政必须做到执法有保障、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和侵权要赔偿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在接受法制网记者李立专访时提出他的鲜明观点:实施依法治国,最基础、最关键的是要建设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即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法律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有效管理社会。
政府行为法律化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普遍要求
曹康泰认为,国家行政机关是否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行政执法,是直接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意志能不能实现的重大原则问题,而这一点恰恰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本质要求。
政府工作几乎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涉及到公民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包括学习、工作、劳动和衣食住行的各个阶段和方面。其涵盖面之大,意味着国家行政管理法治化程度,将对整个国家的法治化进程产生直接甚至决定性的影响。
曹康泰说,现代国家行政权的行使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讲求效率,二是讲求民主,否则就会出现办事拖拉或者行政专横,中外历史上这类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仅需要而且完全能够把效率和民主统一起来,成为真正高效、民主的政府。而这种统一的最佳途径,就是严格执法,严格依法办事,严格依法行政。
从国家行政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的数量来看,我国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规和90%的地方性法规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因此,政府能不能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
政府行为的法律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普遍要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管理水平,特别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政府讲究有限有效诚信责任和服务
什么是法治政府?曹康泰说,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的原则运作的政府。
在我国,法治的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治政府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把自身的权力自觉地限制在法律的范围内,严格依法办事,防止权力被滥用。法治政府应当是有限政府、有效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法治政府拥有四个基本标志:
体制方面,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与公民个人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中央与地方、政府与部门的权限比较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与利益脱钩。
法制方面,行政活动有法可依,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法律、法规、规章明确具体、科学规范、切合实际;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机制方面,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愿、权利与责任真正统一的决策机制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建立,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行政监督机制基本完善,监督效能显著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观念方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明显提高,对法律信仰和忠诚,尊重、崇尚、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六项基本要求明确依法行政路径
曹康泰认为,依法行政应实现六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是合法行政。即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二是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三是程序正当。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行政机关实施管理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四是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五是诚实守信。要求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六是权责统一。要求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依法作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Ⅶ 什么是依法治国具体的内容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报告
1、基本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7.9.12十五大报告
如果需要记原文,可抓住四个要点:3管、1保、2化,2不改。
2、地位作用(重要意义)
1999年 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十七大报告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3、内在根据(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