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设
1. 建设公共网络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让普罗大众都能免费用上无线网络,为公众提供商务学习应用等的便利,提高公共基础建设的多样性。
2. 什么是公共建筑
一、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酒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流线活动问题。
1、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例如走道。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3)交通枢纽空间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
2、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3、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4、功能对于单一空间量、形、质的规定性
单一空间的大小、容量、形状以及采光、通风、日照、温度、湿度等条件是适合性的基本因素,同样是建筑功能问题的重要方面,应在设计中综合考虑。
3. 农村公共建设范围包括哪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很多内容,如:
1、交通。主要有村屯内的道内路硬化(水泥路);通屯道容路的建设,多数建为三级、四级公路。
2、水利。主要有农田灌溉水利建设;地头水柜建设;人畜饮水蓄水池;水库大坝加固及河道防洪堤建设等。
3、农村电力和农村能源。主要有农村沼气池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等。
4、农业产业和农村市场。主要有各种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各种瓜果蔬菜、牲畜生产基地);各乡镇的农贸市场建设。
5、环境生态。主要有水流域治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建设等。
6、文卫教建设。文化体育建设主要是建设一些文化阅览室、体育运动场所(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器械等);卫生建设主要有乡村卫生院、卫生室的建设;教育建设主要是为乡村小学建设教学楼和宿舍楼等。
7、广播电视建设。主要是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建设。
8、村部建设。主要指乡镇里各村的办公楼建设,现在还有那个农事村办服务点的建设,都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
我所知道就这么多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4. 公共工程建设步骤
公共工程应该有自己的建设步骤吧,首先是绘图,然后便是开始。
5. 公共建筑怎么分类
公共建筑分类如下: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酒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以及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等)。
商住楼有公共建筑的特性,又有居住建筑的功能,可理解为介于两者之间,可定义为“间居”建筑。“间”可表明时间上、空间上商业与居住功能不停的转换,“居”无论商业、还是住宅,居为最基本的特性,也是建筑最原始的功能!
6. 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应包括四项基本内容:
第一,提供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
第二,提供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
第三,提供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基础服务。
第四,提供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建设的能力大小而定,但基本上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
构建全民均等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转型是构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基础。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发展并成为重要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将大大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首先,职能转型的核心是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对于服务型来说,全面履行职能,必须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就要求必须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和住房保障等领域建立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其次,转型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当前基本公共服务的供需矛盾。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正在出现逐步加速的趋势。人民群众全面快速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与基本公共服务总体供给不足、质量低下、供给不均等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要求各级必须推进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公共服务方式,完善公共服务网络,保障公共服务供给。
7. 什么叫公共建筑工程
公共建筑(public building),是指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一般包括办公建筑、商业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卫建筑、通信建筑、交通运输类建筑等。
公共建筑包含办公建筑(包括写字楼、政府部门办公室等),商业建筑(如商场、金融建筑等),旅游建筑(如酒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数据中心、广播用房)、交通运输类建筑(如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地铁、汽车站、冷藏库等)以及其他(派出所、仓库、拘留所)等。
(7)公共建设扩展阅读:
增加公共工程投资会不会引起物价上涨,并非只有一种答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背景条件。在投资品和大部分日用消费品都供大于求、形成库存积压的条件下,增加公共工程投资可以吸收闲置资源,非但不会导致物价上涨,反而有助于促销。减少髟电、冰箱、服装、鞋帽等商品的积压,缩小国有企业亏损面。反之,如果投资品和消费品短缺。那么,增加公共工程投资就会造成物价上涨。
8. 请教:怎样区分政府的组织文化建设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中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唯一的区别是体现方式不同: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体现的比较直接,因为这些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修建它们首先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是间接实现的。当公共服务设施就位,运作,自然而然的人们会在这些设施的服务中受到文化教育,文化建设职能就发挥了。
文化设施一般是由政府部门出资修建的,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空间,让更多的文化学习爱好者参与进来。
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和首要任务,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
(8)公共建设扩展阅读:
组织文化建设类型:
1、学习型组织文化
企业提倡学习,并为员工提供大量的培训,以将员工培养成各种专业人才。例如:IBM、宝洁、通用等企业就是这种类型的组织文化。
2、俱乐部型组织文化
企业比较重视适应、忠诚感觉和承诺,强调员工的资历及全面才能,它认为管理人员应该是通才而不是单一专业人才。例如:UPS、政府机构和军队等就是这种类型的组织文化。
3、创新型组织文化
企业强调冒险与创新,并提倡高产出高回报,鼓励拼搏精神。例如:软件开发、银行投资类企业就属于此类型。
4、保守型组织文化
企业强调企业的生存,有较多的条条框框来要求员工,希望员工是遵守纪律的、循规蹈矩的。例如:林业产品公司、能源探测公司等企业就属于此类型。
9. 如何打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内涵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当前,要围绕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地铁等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强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市桥梁信息系统建设,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桥的运行安全。各城市应尽快完成城市桥梁的安全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到2015年,力争完成对全国城市危桥加固改造,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设市城市应建设城市步行、自行车“绿道”,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二)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到2015年,完成全国城镇燃气8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城镇集中供热9.28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任务,管网事故率显著降低;实现城市燃气普及率94%、县城及小城镇燃气普及率65%的目标。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城市供水、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质达标双目标;加强饮用水水源建设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限期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切实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加强城市河湖水系保护和管理,强化城市蓝线保护,坚决制止因城市建设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为,维护其生态、排水防涝和防洪功能。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健全预报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减灾能力,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城市电网建设。将配电网发展纳入城乡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国中心城市基本形成500(或330)千伏环网网架,大部分城市建成220(或110)千伏环网网架。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以满足新能源电力、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需求,优化需求侧管理,逐步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双向互动。以提高电力系统利用率、安全可靠水平和电能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城市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试点示范。
(三)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加快形成“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万公里。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复城市水生态,消除劣Ⅴ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项目。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左右;到2017年,设市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确保垃圾处理设施规范运行,防止二次污染,摆脱“垃圾围城”困境。
(四)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城市公园建设。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到2015年,确保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60%。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公园公共服务属性,严格绿线管制。
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到2015年,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三、科学编制规划,发挥调控引领作用
(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遵循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客观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民生为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禁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滋生腐败的“豆腐渣工程”。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防止各类开发活动无序蔓延。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地下各类设施、管线布局,实现合理开发利用。
(二)完善和落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提高科学性和前瞻性,避免盲目和无序建设。尽快编制完成城市综合交通、电力、排水防涝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抓紧落实已明确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镇供水、城镇燃气等“十二五”规划。所有建设行为应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三)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统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城乡医疗、教育、治安、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场站等,完善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加强公共消防设施、人防设施以及防灾避险场所等设施建设。
四、抓好项目落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一)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各地要统筹组织协调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施工建设进度。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情况。对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消防设施建设等在建项目,要确保工程建设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各地要列出在建项目的竣工时间表,倒排工期,分项、分段落实;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设资金、材料、人工、装备设施等及时或提前到位;要优化工程组织设计,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在建项目实施。
(二)积极推进新项目开工。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落实具体项目,科学论证,加快项目立项、规划、环保、用地等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简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逐步转向备案、核准与审批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要强化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做好环境、技术、安全等领域审查论证,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效率。在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对经审核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抓紧落实招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确定施工及监理单位等配套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三)做好后续项目储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要求,超前谋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通过统筹研究、做好用地规划安排、提前下拨项目前期可研经费、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措施,实现储备项目与年度建设计划有效对接。对2016年、2017年拟安排建设的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库。
10. 建设公共网络的目的
政府网站是各级政府机关履行职能,为中国社会提供服务的官方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机关为企业和公众服务,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
目的:为人民群众着想,衡量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是一个重要标志。作为政府与公众互动媒体整合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意义:
首先,政府网站是提高政府能力的重要体现。
目前,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新政府更注重通过政府职能转变来提高治理能力,以适应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政府的执政能力主要体现在“经济调节、市场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项基本职能上。在信息社会的环境中,履行政府职能,政府必须及时发布工作,所以政府人员、公众理解金融、重大决策等关键信息,掌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政府监管工作,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增加;它必须以提高政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管理和公众的日常生活作为重要目标的便利,造福人民;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的沟通渠道,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在P公共事务管理,进一步实现“权力”的人。
因此,政府网站的工作必须始终服务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必须始终为企业和公众服务。我们必须始终服务于促进科学治理、民主治理、法治建设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继续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政府改革是适应中国的行为的发展趋势,就必须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和监督,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在促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两。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表现水平的显示窗口。
政府网站作为企业和公众获取政府信息和服务的主要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网站强调“服务为主线”,这完全符合电子政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民为民”。同时,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窗口,可以反映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背景、信息资源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对各个要素的安全系统和保护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政府网站是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的领导者。
因此,政府网站绩效评价的重点和意义不再局限于网站建设层面,更要评价各级政府电子政务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绩效评估工作,完善和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提高电子政务服务的接入渠道;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各级政府积极推动电子政务的建设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应用为目的,以提高客户满意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