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水资源
Ⅰ 水资源与水污染
1、要有惜水意识,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知道爱惜,有的甚至将水白白浪费。应当知道我国水资源人均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际差别很大,年内也变化莫测,再加上污染,使水资源紧缺,自来水更加来之不易。爱惜水是节水的基础,只有意识到“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才能时时处处注意节水。
2、养成好习惯,据分析,家庭只要注意改掉不良的习惯,就能节水70%左右。与浪费水有关的习惯很多,比如: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为了接一杯热水,而白白放掉许多冷水;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3、使用节水器具,家庭节水除了注意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以外,采用节水器具很重要,也最有效。为了省钱,很多人宁可放任自流,也不肯更换节水器具,其实,交这么多水费长期下来是更不合算的。使用节水器具,既省钱,还能保护环境,岂不是一举两得?节水器具种类繁多,有节水型水箱、节水龙头、节水马桶等。随便用上几个就为节水做出了不少贡献啊!
4、查漏塞流,在家中“滴水成河”并非开玩笑。要经常检查家中自来水管路。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水龙头和水管节头的漏水。发现漏水,要及时请人或自己动手修理,堵塞流水。一时修不了的漏水,干脆用总开关暂时控制水流也好。管好水龙头,把水龙头的水门拧小一半,漏水流量自然也小了,同样的时间里流失水量也减少一半。
就生产而言,特别对一些高消耗水的行业,我们要围绕如何优化水系统的运行,如何提高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作为节水工作的重点,积极组织技术攻关,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制度,对产品水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并作为一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浪费现象。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有节约用水的理念,但缺少具体的行动,大手大脚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人认为家大业大,再加上身处长江边,总认为这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缺少节水的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如果真正到了“水比油贵”之时,我们再抓节水工作就悔之晚矣.
Ⅱ 对于水资源的污染我们该怎么做
先,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长期以来,大多数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使用中挥霍浪费,不知道自觉珍[被屏蔽广告]惜。其实,地球上水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的,尤其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地区分布也不均匀,而且年内变化莫测,年际差别很大,再加上污染严重,造成水资源更加紧缺的状况,黄河水多处多次断流就是生动体现。国家启动“引黄工程”、“南水北调”等水资源利用课题,目的是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但更应引起我们深思:黄河水枯竭时到哪里“引黄”?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调”?所以说,人们一定要建立起水资源危机意识,把节约水资源作为我们自觉的行为准则,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水资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须合理开发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破坏。水资源的开发包括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属于国家所用,因此,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开发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规定,作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在开采地下水的时候,由于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较大,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对揭露和穿透水层的勘探工程,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做好分层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资源污染,保证水体自身持续发展。
现代水利工程,如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养殖供水等在发挥一种或多种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个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围内水资源破坏,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对水利工程进行环境评价。我国要求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即进行环境评价,大型工程和一般中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报告,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要编写环境影响评价表。另外,一些采矿行业对水资源的破坏不容忽视,如煤炭开采中每采一吨煤要排漏0.88立方米水,按我省年采煤3亿吨计算,每年仅因采煤损失地下水资源高达2.5亿立方米,并对地下水体地质构造造成极大的破坏。又如,无限度的乱砍乱伐,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对水土保湿及水资源的地表埋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节水的关键在于利用“中水”,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如果中水利用能在全社会范围内通行,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又能令社会形成一种珍惜水资源的良好风气。目前,许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开发利用中水,如霍州煤电集团各个矿井都利用中水返回井下洒水和地面冲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另外,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水管理不到位,很多地方有长流水现象发生,而有些地方会“捧碗祈天”,因此,必须安装有效的水计量装置,执行多用水多计费的原则,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城市用水定额管理是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它是在科学核定用水量的前提下,坚持分类对待的原则,市民生活用水、工商企业用水、机关事业团体用水实行不同的水价,定额内平价,超额部分适当加价,以培养公民节约用水的习惯。
在节约用水资源的同时应避免无效浪费。北方的冬季,水管很容易冻裂,造成严重的漏水,应特别注意预防和检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情况,除了大力抓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工作外,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我国北方城市的必然选择,跨流域调水必然带来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变化,所以水权交易必在实行;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福利水”制度,水没有被当作一种经济商品对待,所以,在水资源的配制上,市场机制通常被管制方法所替代,当前应当转变观念,认识到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遵循自然规律和价值规律,确实把水作为一种商品,合理应用市场机制配置水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进行水资源污染防治,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部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垃圾、工业废气、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都能通过不同渗透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以来,由于工业生产污水直接外排而引起的环境事件屡见不鲜,它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极坏影响,因此,应当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采取集中污水处理的途径;工业企业必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生产污水据其性质不同采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措施。总之,我们必须坚决执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促进企业污水治理工作开展,最终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
水是地球生物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水资源是维系地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保护水资源是人类最伟大、最神圣的天职。
法之一:探寻新的水源
一个大部分被水覆盖的星球面临着水资源危机,这似乎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说法。然而在地球上,这的确是事实。地球上97%的水是海水,既不能饮用解渴也不能灌溉农田。中东、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地区一些缺少淡水的国家常用海水淡化的办法(即从咸海水中提取可以饮用的淡水)来解决缺水问题。随着海水淡化费用的降低及淡水需求量的攀升,温带地区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地把目光转向大海。
大型海水淡化设备出现在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作为旨在减少从枯竭的地下蓄水层抽水计划的一部分,佛罗里达州的水利官员计划建立一个日生产2500万加仑淡化水的工厂,依靠海水淡化来补充这个地区未来的淡水需求。休斯顿市也在寻求从墨西哥湾提取淡化水,以防将来淡水匮乏。
很多世纪以来,人们就曾采用蒸发等技术从海洋中提取淡水。人们将咸海水加热以促进蒸发,再收取和蒸镏蒸发后形成的水。海水蒸发后遗留下盐和其他杂质。这一工艺并不复杂,只是需要大量的热能,成本高昂,除少数像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富裕的国家,其他国家都难以承受。为降低成本,现代海水淡化厂都在蒸发过程中回收热能。
一种叫作薄膜海水淡化的技术具有降低成本的潜能,可能会扩大海水淡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目前淡化水只占从自然中汲取淡水量的0.2%。薄膜海水淡化靠反向渗透作用:在此过程中,一层半渗透性薄膜被置于一定量的咸水和淡水之间;咸水在施加的高压作用使水分子(而不是盐和其他杂质)渗透到纯水的一面。就实质而言,这一方法是把淡水从咸水中"挤"出来。
太长了···截了点
Ⅲ 水资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哪些
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两方面:
1:自然污染。是由于自然规律的变化和土壤中矿版物质对水源的污染。权
2:人为污染。是由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一般所说的水污染是指人为污染。它包括工业废水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带来的水污染。
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水体污染影响工业生产、增大设备腐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使生产不能进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响人民生活,破坏生态,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损害很大。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Ⅳ 世界水资源污染到什么程度了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江流总量的14%以上
11亿人仍然缺乏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其中超过一半的人生活在中国和印度。在世界的许多地区,由于管道和运河泄漏以及非法连接水管,有30~40%的水资源出现浪费或遭到窃取。 人们处在自然环境中,而自然环境就是自然资源,它是人类吸收基本生命物质的场所,又是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原料的基地。这里最常见的就是水。水是世界上最丰富、分布最广、使用最多的物质。水在陆地的平均深度为2英里,在炎热的夏季里,每平方英里的陆地或海面上,大约含有10万吨水蒸气。水对人类及 其他生物是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 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 73%。
据专家估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的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成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0.01%。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人口急剧增长,工业发展迅速。一方面,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惊人的速度扩大;另一方面,日益严重的水污染蚕食大量可供消费的水资源。世界水论坛提供的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报告显示,全世界每天约有200吨垃圾倒进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废水会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经亚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国40%的水资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废料、金属、肥料和杀虫剂污染;欧洲55条河流中仅有5条水质差强人意。
20世纪,世界人口增加了两倍,而人类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面临水资源危机:12亿人用水短缺,30亿人缺乏用水卫生设施,每年有300万到400万人死于和水有关的疾病。到2025年,水危机将蔓延到48个国家,35亿人为水所困。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系统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水资源危机既阻碍世界可持续发展,也威胁着世界和平。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有暴力性质,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专家警告说,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水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全国有300 座城市缺水,因缺水全国城市工业每年损失1200亿元。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水利部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在充分考虑节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立方米,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立方米,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造成我国水污染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未能得到有效处理。自1985年以来,我国废水年排放总量一直维持在350亿-400亿t左右,1997年废水排放量达到最高值416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7亿吨,市政污水排放量189亿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达175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COD排放量1073万吨,市政污水COD排放量684万吨。但我国的废水处理率一直很低,城市污水处理率一直小于15%,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也在70%以下,大部分废水未经任何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排放到江河湖泊等受纳水体。
另外一个原因造成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就是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公民节约意识还不强列。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建筑工地浪费水的现象较为突出,常常是几个水龙头不停地拧开,任由自来水哗哗地流个不停;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整晚拧开水龙头,任水一泻而出,这些浪费水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污染水源的现象也在我市比较突出。一些生活在河涌边、江河边的市民,缺乏应有的公民道德,为一时的方便,经常把一些生活垃圾抛弃在河涌里;一些人还把用完的农药瓶、杀草剂瓶等随便丢弃在河涌里,。就厕所而言:我国每年约有100多亿立方米自来水被用来冲刷家用马桶和公共厕所,这相当于50座国内中型城市的年自来水用量,水资源浪费状况触目惊心!国内的水冲厕所普遍存在用水量大、水量控制困难、设施老化损坏严重等问题,每天都有大量水资源白白流掉。,一座冲水公厕的年耗水量动辄成千上万吨,一些大型冲水公厕的年耗水量甚至可达五六万吨以上,尤其是在我国很多城市里,一些冲水公厕无论有人使用与否都在定时冲水,做无用功。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情况,要杜绝制造水污染、浪费水的不良现象,应该加大保护用水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生活用水的认识,营造人人保护水资源的氛围;对一些浪费水、污染水源的现象,采取适当的经济制裁手段。积极推广节水设施,鼓励节水工程。
总之世界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问题目前很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前面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走,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和子孙后代抢水,更不能让世界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Ⅳ 水资源短缺有什么水体污染
水是人类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生命的基本要素。水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是人类生活、动植物生长和工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物资。水与生命关系密切,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正常人体内水分约占体重的2/3。人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特别是无机盐类,大多可随摄入的水进入机体。水是良好的溶剂,大部分无机物质及某些有机物质能溶解于水。水是某些物质扩散的介质,也是酶活动的基液。血液中的水执行着机体内物质运转功能。细胞内的各种代谢过程都要在水溶液内进行。
人体每天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生化代谢所需水量大约为2~3升;一个人要维持生活,每天至少要消耗40~50升水。工农业生产还要大量消耗水。因此水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
地球上总共约有13.6×108立方千米的水,其中海水占97.3%,冰帽和冰川占2.1%,地面水(包括江、河、湖泊)约占0.02%当地球没有了水,地下水占0.6%,大气中的水蒸气还不到0.01%。人类各种用水基本上都是淡水。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全部地面和地下淡水量的总和,只占总水量的0.63%。因此,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人类才能生存下去,可持续发展才可能实现。
多个世纪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不加爱惜,恣意浪费。但近年来,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越来越严重。
水的短缺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民赖以生存的粮食的产量,还直接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值得提出的是,为争夺水资源,在一些地区还常会引发国际冲突,如水资源匮乏就是中东、非洲等地区国家关系紧张的重要根源。同一条河流的上游、下游国家常可能因为水量或水质而发生争执。
阿拉伯各国素以兄弟相称,但生命攸关的水资源之争却会使他们反目成仇。阿拉伯河的主权问题,曾引发了伊朗和伊拉克之间长达8年之久的战争;围绕约旦河水的分配问题,约旦贝都因人对以色列人的仇恨与日俱增;在如何分配尼罗河水的问题上,埃及与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之间也是争执不断;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与水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以色列水资源奇缺,境内无大河流,南部全是沙漠,持续大量的移民和经济的发展,使其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该国除了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和污水再生回用以外,也把希望寄托在从黎巴嫩南部的哈斯巴尼河截取水源,以及利用分布于约旦河西岸西部沿海地区和北部加利利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以色列拒不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决议的真正原因,就在于该处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非洲是地球上另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在世界上缺水的26个国家中,有11个都位于非洲。近30年来,非洲的人口增长率为3%,而粮食增长率却只有2%,水资源的匮乏是粮食生产不能满足要求的主要原因之一。2000年,非洲北部的5个地中海国家,即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和突尼斯,也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国家一样,面临缺水问题。
水污染因此,人们认为21世纪的战争将有可能因争夺水资源而引起。水资源问题如果得不到持久的解决,世界上许多地区和平都将会受到影响。仅1997年这一年,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就有70多起事件是由水资源短缺导致的,有人预测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30亿人缺水喝,到那时水比石油的价格还要贵。同时,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质的日益恶化,全球性的水污染对所有生命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吃食,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人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例如,医学上的“地方性甲状腺肿”,也就是我们通常称的“大脖子病”,就是由于长期饮用的水中缺碘造成的。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更大。水体受各种有毒物质污染后,通过饮水和食物链造成中毒。铬、镍、铍、砷、苯胺、苯并芘、多芳烃等化学物质有致癌或诱发癌症的作用。致癌物质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和鱼肉等)进入人体,还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饮用水进入人体。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0%左右。
当污水中含有的汞、镉等重金属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鱼吃水生植物后,汞、镉等元素就在其体内进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鱼后,汞、镉等元素在人体内富集,最终使人患病而死亡。
Ⅵ 造成水资源污染的原因
工业废水污染,如排放重金属离子、有毒化学物质等。
生活排放物污染,如含磷洗衣粉,排放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藻丰长,造成赤潮等,
另外还有农业用的农药污染水源等。
Ⅶ 水资源保护及水污染防治
矿山开采和矿石选冶对水资源地的破坏和水污染都是严重的。开矿不可避免地要疏干、排泄一定的地下水,使地下水水位较原始水位大幅度下降,降低原有水源的供水能力。开矿也会不同程度地污染地表及地下水系,使之降低了使用功能。废石与尾矿露天堆放,氧化淋溶可形成酸性水,酸性水及其携带的有害物质流入地表水系或渗入地下潜水层,污染水资源。选矿厂的废水同样也会对地表、地下水源造成污染。
陕西凤县四方金矿选矿厂的尾矿中有毒有害物质对水、土、植被造成了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尾矿在尾矿库中蒸发、渗透、沉淀、澄清、自然净化,通过库内溢流排到坝前回水池,在回水池用活性炭处理后,大部分经回水泵站用管道输送至选矿厂磨矿、浸出供生产系统循环利用。为防止尾矿水污染环境,对外排放的尾矿水应采用石灰、次氯酸钠和沉淀池处理法,在碱性条件下,使氰化物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逸出,降低CN-浓度,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后达标再排放,采矿废水经沉淀处理,采取以上措施可做到达标排放。对回用尾矿水采用活性炭处理,去除影响金浸出的部分重金属,保证尾矿水循环利用于生产中,并同时回收了微量金,每年回收金达1 kg以上。该工艺设备简单,投资少,成本低,且活性炭经处理可循环利用,从源头上减轻了对西河的污染。
地表水系的污染往往是直接的,尤其是流动的径流,会很快通过径流自净化作用而降低或消除污染。如果河床底泥中污染物达到饱和,污染河段就会加长,污染的范围就会扩大,但总体而言,治理相对容易。而地下水的污染涉及到巨厚的渗透层及下渗通道的污染饱和,加之过程十分缓慢,因而地下水污染具有隐蔽性和难以恢复性。由于地下水的流速、补给、交换缓慢,切断污染源后,仍需几十年甚至数千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恢复。因此,地下水一旦遭到污染,便很难治理及恢复。如果人们饮用了受有害或有毒组分污染的地下水或食用了受污染土地生长的植物,对人体的影响将是慢性的长期效应,不易觉察。
神东矿区采用生物固沙和工程防护措施,在矿区乌兰木伦河的支流考考赖沟、哈拉沟、石圪台沟等主要生产生活水源地实施了水源治理保护工程,在源头层层设防,束水归槽,完成了治理面积1467ha。经测定,治理前后,考考赖沟水源地水中含沙量由6.4 kg/t下降到0.2kg/t,哈拉沟和石圪台沟水源地水中含沙量由14.7kg/t下降到0.15kg/t,每年可节约水厂排沙费166万元,两年多即可收回治理投资。4个水源地每天涌水量41000t,治理后每年减少入河泥沙量15.6×104t。
为解决矿山废水所造成的危害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严格控制废水排放,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水污染。
5.4.4.1 改善和处理废水污染工艺技术
矿山废水排放的特性,决定了废水处理的原则是:采用有效简便和经济的处理方法,使处理后的水和重金属等物质都能回收利用。故应做到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改进工艺,减少污染源:改进工艺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杜绝或减少污染源产生的途径。如某铅锌矿,过去一直采用氰化钠作为铅锌分选的抑制剂,致使尾矿水和铅锌精矿浓缩溢流水含氰量大大超过排放标准,先后污染了几千亩农田,造成了大量牲畜及水生物的死亡,现改成无毒浮选工艺,采用硫酸锌代替氰化钠,不仅减少了污染危害,而且也提高了选矿厂的经济效益。
——循环用水,一水多用:采用循环供水系统,使废水在生产过程中多次重复利用,既能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减少新水的补充,节省水资源。如河北某铜矿,每天排放废水达两千余吨,过去直接排入渤海,引起近海水资源的污染,后来该矿进行了选矿工艺改进,加高了尾矿坝,开凿了1000多米地下隧道,架设了几百米的污泥管道,使尾矿溢流水利用高差自流到选矿厂循环利用,使水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了废水闭路循环使用。
5.4.4.2 控制矿山废水排放量的有效措施
采取“防”、“治”、“管”相结合的方法,严格控制废水的形成和排放,是控制和减轻水污染的积极措施。
(1)选择适当的矿床开采方法:地下采矿时,选择使顶板及上部岩层少产生裂隙或不产生裂隙的采矿方法,是防止地表水通过裂隙进入矿井而形成废水的有效措施。露天开采时,应尽量避免采用陡峭边坡的开采方法,以减轻边坡遭水蚀及冲刷现象;及时覆盖黄铁矿的废石,以防止氧化;下边坡应留矿壁以防止地面水流入采场;可能情况下应回填采空区,以免积水;合理布置采矿场排水沟。
(2)控制水蚀及渗透:地下水、老窿水、地表水及大气降雨渗入废石堆后,流出的将是受严重污染的水。因此,堵截给水、降低废石堆的透水性,是防止和减少水渗透的有效措施。高速水流经废石堆时会出现水蚀现象,使水受污染。将废石堆整平、压实,修建导水渠,是防止废石堆水蚀的有效方法。此外,利用某种化学物质喷洒硫化矿废石堆表面,使之与空气和水隔绝也是控制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3)控制废水排放量:在干燥地区可建造池浅而面积大的废水池蒸发废水,这对排水量大的矿山是减少废水处理量的合理措施。
(4)平整矿区及植树绿化:平整遭受破坏的土地,可以收到掩盖污染源、减少水土流失、防止滑坡及消除积水的效果。植被可以稳定土石,降低地表水流速度,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水蚀及渗透。让废水流经某些种植植物的地面后排入河流,也能使矿井水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
5.4.4.3 废水处理系统和工艺流程
正确选择废水处理系统和工艺流程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废水的水质及水量特征是正确选择处理系统的出发点。从废水的种类来说,需要考虑采用混合处理还是单独处理方式,或是单独处理一定程度后再混合处理;从排水量及排水规律来说,需要考虑是否要设置蓄水池、混合池,是连续还是间歇运行等;从污染物质种类和浓度来说,需要考虑和分析的内容就更多,因为这是选择处理方法和处理设备的主要依据,例如,当污染物为胶体时,要考虑采用混凝、气浮、生物絮凝等方法;当污染物为溶质时,就要考虑采用化学沉淀、萃取、离子交换等物理化学方法;如果有几种污染物存在,就要考虑用一种方法还是用几种方法联合处理问题;若污染物浓度足够高,具有回收价值,就应选择能回收利用有价值成分的方法。
——废水处理后的利用或排放以及对水质的具体要求是决定和选择处理系统的关键。提出若干技术上可行的处理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认真分析和论证,确定出最优和次优方案,以备选用。
5.4.4.4 酸性矿井水污染治理方案择优
某矿井排放的酸性水,水质pH值为2.6,总铁含量为300mg/L,出水量为40~100t/h,该水如不经处理就外排,将会污染附近河流和农田,影响农作物生长,引发矿山与当地居民的矛盾。
对该矿所排酸性水污染可用以下三个方案加以治理。
(1)P1方案——石灰乳中和法:酸性水用耐酸泵提升到中和反应池,同时加入5%的石灰乳,与酸性水接触反应,调节石灰乳加入量,控制pH值为6.5左右,再进斜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层清水排入清水池,或直接外排,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再用泥浆泵泵入污泥干化池,进行干化处理。此法操作较困难。
(2)P2方案——石灰石中和滚筒法:酸性水用耐酸泵提升到装有一定粒径(粗粒、细粒)的石灰石的中和滚筒内,与石灰石充分反应后其pH值达6.2左右。出水加入絮凝剂,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层清水排入清水池回用或外排,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再用泥浆泵泵入污泥干化池,进行干化处理,此法操作较简单。
(3)P3方案——石灰乳-石灰石中和塔法:酸性水先与石灰乳中和到pH值为4 左右,使铁基本上形成Fe(OH)2,然后进入石灰石中和塔进行中和反应,出水pH值达6.0以上,然后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层清水排入清水池回用或外排,污泥排放到污泥池,再用污泥泵泵入污泥池,进行干化处理,此法适合处理各种酸性矿井水,尤其是水中含Fe2+较多时适用,可减少石灰用量,劳动条件也有所改善。
用多目标模糊决策法对上述三个可行方案进行择优,即三个被评价方案的集合为:U={P1,P2,P3}
选用以下4个评价因素指标:①工程总投资 fl;②运行费用 f2;③出水 pH 值 f3;④工作条件f4。
其中工作条件一项属定性指标,由专家给出评分,好的记0.85 分,较好的记0.55分,不太好的记0.25分。
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权值模糊子集:A=(a1,a2,a3,a4)
各因素的重要程度权值a1、a2、a3和a4,可用以下三种方法确定:①德尔斐法(专家评估法);②专家调查法;③判断矩阵分析法。不论用哪种方法,对参与专家要求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且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熟悉并掌握所研究问题的全部具体情况。
根据以上所提出的有关数据可得各方案的因素指标矩阵F(表5-8)。
表5-8 各方案因素指标矩阵F
5.4.4.4.1 加权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择优
各因素指标权值模糊子集:
A=(a1,a2,a3,a4)=(0.10,0.30,0.40,0.20)
我们把第i个方案的第j个因素指标值记为fij,则得m个方案的n个因素指标矩阵F。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由各方案的因素指标矩阵F 得知,各因素指标的标准值(三个方案中最有利的值)向量为:
fi°=(f1°,f2°,f3°,f4°)=(86.9,0.39,6.5,0.85)
令
式中: fimax为各方案第i 项因素指标中最大指标值,即 fimax=max(fi1,fi2,fi3,…,fim)
fimin为各方案第i 项因素指标中最小指标值,即 fimax=min(fi1,fi2,fi3,…,fim)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正指标是指指标值越大方案越优的因素指标,负指标是指因素指标值越小方案越优的因素指标,我们把δij称为相对偏差值,称f°为标准值。
得出相对偏差模糊矩阵Δ: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例如: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代入数据: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同理算出d2=1.114,d3=1.791
加权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是以dj最小的方案为最优,因为min(d1,d2,d3)=d2,所以P2方案为最优,P1方案次之,P3方案最差。
5.4.4.4.2 定量指标综合决策法择优
据三个方案各因素定量指标矩阵: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令
式中:di为第i项因素级差值,
γij为就第i项因素着眼对j个方案的评价值。
代入有关数据算出d1=30.222,d2=0.044,d3=0.556,d4=0.667,进而算出各个γij值,三个方案的4个评定值组成一个评价模糊矩阵:
中国西北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调查与评价
已知因素重要程度权值模糊子集
采用加权平均模型M(·,+)对方案进行评价:
其中
代入数据:b1=0.10×1+0.30×0.1+0.40×1.0+0.20×0.1=0.550
同理算出:b2=0.604,b3=0.406
max(b1,b2,b3)=b2,b2对应方案P2。模糊综合评价中,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方案P2为最优,方案P1次之,方案P3最差,这一结果与加权相对偏差距离最小法所求得的结果相同。
Ⅷ 山东水资源需求现状,水资源浪费现状和水污染现状是什么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无可替代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否拥有量足质优的水资源、营造永续平衡的水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的山东,多年来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已成为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2003年12月2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 《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把解决水资源短缺、保护水生态环境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首要任务,水资源优化配置被纳入建设生态省的四个关键环节和十大重点工程。本文利用省统计局环境综合统计数据和水利、环保、建设部门的相关历史资料,着重对2000年以来山东水资源和水环境现状及走势作简要分析,以期为推进生态省建设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撑。
一、山东水资源总量的发展变化情况及主要特点
水资源总量是指一定区域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包括地表径流量和降水入渗补给量。从山东水资源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山东水资源具有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特点。
首先,从水资源总量看,山东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占有量偏低。2003年是山东难得一遇的丰水年,全省水资源总量489.69亿立方米,但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左右,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37.9立方米/人,不到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根据瑞典著名水文学家法肯马克提出的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贫水定量标准,山东始终处于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贫水区临界值以内,从近4年情况看,基本属于人均水资源小于500立方米的绝对贫水地区。
表1:2000至2003年山东水资源总量表
年 份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地表水资源量(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亿立方米) 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年平均降水量(毫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立方米/人) 枯、丰年份
2000 252.09 163.89 142.25 10.62 607.3 282.0 偏枯水年
2001 238.81 170.42 128.50 9.60 600.7 264.8 偏枯水年
2002 98.14 52.02 75.13 5.61 420.2 108.3 枯 水 年
2003 489.69 349.29 140.40 18.30 936.3 537.9 丰 水 年
多年平均(1956-1999年) 305.82 222.90 153.52 11.40 676.5 _____ ________
其次,从时间分布看,全省年际间降水量、水资源量存在明显丰、枯交替,易出现连续枯水时段,年内水资源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比如1981-1983年、1986-1989年都是连年干旱,1998年至2003年春,全省持续干旱少雨。从《2000至2003年山东水资源总量表(表1)》可以看出:受降水量变化等因素影响,前两年都是偏枯水年,年均降水量刚过600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0%以上,水资源总量在230至250多亿立方米;2002年为枯水年,年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近40%,是50多年来降水量最少的年份之一,水资源总量不足100亿立方米;而2003年降水量多达936.3毫米,是1961年以来的第二个多雨年,属多年少有的丰水年,水资源总量是上年的5倍,比多年平均(1956-1999年)305.82亿立方米还多60.12%。另外,全年降水量约有2/3至3/4集中在汛期(6至9月),特别是7、8月份,甚至主要集中在一、两次特大暴雨之中。
第三,从区域分布看,山东多年平均降水量从鲁东南沿海的850毫米递减到鲁西北内陆的550毫米,年径流的地区变化更为突出。多年平均径流深东南沿海高值区为260-300毫米,鲁西北平原和湖西平原低值区只有30-60毫米。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补给的关系。地表水资源量通常用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来表示。山东近4年的年均地表水资源量只有183.9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7.5%,除2003年外均远远低于多年平均值。地下水资源量主要指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有直接补排关系的矿化度小于2克/升的浅层淡水资源量。近4年全省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48.3亿立方米,近4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0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8%和3.2%。
第四,不论是当地水资源量还是客水资源量,近4年明显少于多年平均值。山东分属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3个一级区,下辖黄河流域的黄汶区、淮河流域的沂沭泗河区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区、海河流域的徒骇马颊河区4个二级区及12个三级区。从当地水资源量看,近4年平均降水量641.1毫米,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69.68亿立方米,分别比多年平均值偏少5.2%和11.8%。从客水资源看,目前,黄河水仍是我省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资源,多年进入我省水量(黄河高村站1951-2001年资料)376.1亿立方米,按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黄河分水方案,一般来水年份我省可引用黄河水70亿立方米。但2001至2003年,全省实际引黄供水量分别只有52亿、61亿和51亿立方米。
二、“十五”以来山东水资源供给、使用和消耗的新变化
水资源的生成、供给、使用、消耗和回用等各个环节构成了水体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的并行过程。我们从水资源的消费环节出发,通过供水、用水、耗水等三组数据来看“十五”以来山东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变化。
首先,总供水量呈下降趋势。供水总量主要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从《“十五”以来山东水资源供给表(表2)》看,全省总供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地下水供水量和其他水源供水(主要是污水处理回用量)的绝对值都是逐年降低的,跨流域的引黄供水量也基本呈下降趋势。黄河水一直是全省沿黄各市的主要供水水源。
表2:“十五”以来山东水资源供给表
年份 总供水量(亿立方米) 当地地表水供水量(亿立方米) 当地地表水供水量占% 引黄供水量(亿立方米) 引黄供水量占% 地下水供水量(亿立方米) 地下水供水量占% 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回用等)供水量(亿立方米) 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回用等)供水量占%
2001 252.72 63.42 25.10 52.17 20.64 133.71 52.91 2.30 0.91
2002 252.39 56.19 22.27 61.47 24.35 132.96 52.68 1.77 0.70
2003 219.35 52.98 24.15 51.14 23.31 113.95 51.95 1.28 0.59
表3:“十五”以来山东水资源使用表
年份 总用水量(亿立方米) 农业用水量(亿立方米) 农业用水量占% 工业用水量(亿立方米) 工业用水量占% 生活用水量(亿立方米) 生活用水量占% 生态用水量(亿立方米) 生态用水量占%
2001 252.72 182.91 72.38 41.91 16.58 27.90 11.04 ____ ____
2002 252.39 188.27 74.59 36.59 14.50 27.53 10.91 ____ ____
2003 219.35 162.54 74.10 31.62 14.42 23.81 10.86 1.38 0.62
其次,用水总量下降,用水结构趋向合理,用水效率有所提高。用水总量,是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与供水总量是同一个指标的不同概念表述),按用户特性分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三大类。从《“十五”以来山东水资源使用表(表3)》看:三年农业用水量均超过70%,其中农田灌溉用水比例有所下降,而林牧渔用水绝对量和所占比例均逐年提高,2003年因降水量大,农业用水总量出现负增长;工业用水量逐年减少,所占比例也逐年降低;从2003年新建的生态用水量统计数据看,全省生态用水1.38亿立方米,仅占0.62%。
三年来全省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逐年减少,前者2003年已达到《纲要》提出的2005年低于210立方米的目标,后者2002年已达到《纲要》提出的2005年下降到80立方米的目标。年人均用水量和年人均生活用水量也在逐年减少。
表4:“十五”以来山东水资源消耗表
年份 总耗水量(亿立方米) 综合耗水率(%) 农田灌溉耗水量(亿立方米) 农田灌溉耗水率(%) 林牧渔耗水量(亿立方米) 林牧渔耗水率(%) 工业耗水量(亿立方米) 工业耗水率(%) 农村生活耗水量(亿立方米) 农村生活耗水率(%) 城镇生活耗水量(亿立方米) 城镇生活耗水率(%) 生态环境耗水量(亿立方米) 生态环境耗水率(%)
2001 157.17 62.19 113.81 68.00 7.05 45.00 17.91 42.73 14.36 86.00 4.04 36.00 ____ ____
2002 172.23 68.24 127.13 74.00 11.45 66.00 16.57 45.29 13.03 77.00 4.05 38.00 ____ ____
2003 149.74 68.27 104.18 72.92 13.93 70.82 14.92 47.19 9.80 82.63 3.92 46.89 0.94 68.12
第三,总耗水量减少,但综合耗水率升高。耗水量是指毛用水量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多种途径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从《“十五”以来山东水资源消耗表(表4)》看,耗水绝对量在减少,但综合耗水率(即耗水量占用水量的比例)却有所提高,特别是林牧渔业、工业及城镇生活领域的耗水率提高更明显。耗水率高将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消耗是今后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三、山东水生态环境质量虽有好转但仍令人堪忧
多年来,山东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但由于对水资源过度和不合理地开发利用,使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水环境状况趋于恶化,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加大了保护水环境工作力度,狠抓水污染治理,全省水体质量有所好转,但水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仍令人堪忧。
表现之一:河水断流现象频发,河流、湖泊、水库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明显。据1980至2002年监测资料,因水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和降水量减少,全省河流除沂沭河外均发生了严重断流现象,个别年份全年断流。全省大部分河流水质为劣V类,主要污染源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主要超标污染参数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量等。从《“十五”以来山东河流水质表(表5)》可见,尽管I类、II类水质河长比例有所增加,V类水质河长比例明显减少,但2/3以上河长为劣V类水质,且劣V类水质河长比例逐年增加。2003年,水质超过III类的超标河长比例达90.5%。从《“十五”以来山东湖泊水质表(表6)》看,全年期监测评价大明湖一直是劣V类,南四湖水质也未见明显好转,南四湖和大明湖水质均呈富营养状态。从《“十五”以来山东水库水质表(表7)》看,全省大中型水库全年期水质状况不容乐观,III类和IV类水质水库比重增加,在2003年评价的30座水库中,只有7座为中营养,其他23座都为富营养。
表5:“十五”以来山东河流水质表
年份 监测河段(个) 总代表河长(公里) I类水质代表河长占% II类水质代表河长占% III类水质代表河长占% IV类水质代表河长占% V类水质代表河长占% 劣V类水质代表河长占% III类以上超标水质代表河长占%
2001 70 4855.4 0.00 3.40 1.30 18.80 10.40 66.10 95.30
2002 66 4389.4 0.00 3.08 9.05 12.67 8.17 67.03 87.87
2003 70 4855.4 0.49 4.92 4.10 12.84 5.80 71.85 90.50
表6:“十五”以来山东湖泊水质表
年份 南四湖 大明湖
微山湖 南阳湖 昭阳湖
二级湖闸上 昭阳湖
二级湖闸下
2001 V类 劣V类 劣V类 IV类 劣V类
2002 劣V类 劣V类 劣V类 III类 劣V类
2003 劣V类 劣V类 IV类 V类 劣V类
表7:“十五”以来山东水库水质表
年份 评价大中型水库(座) I类水质水库(座) II类水质水库(座) II类水质水库占% III类水质水库(座) III类水质水库占% IV类水质水库(座) IV类水质水库占% V类水质水库(座) V类水质水库占% 劣V类水质水库(座) 劣V类水质水库占%
2001 30 0 3 10.0 13 43.3 11 36.7 3 10 0 0.0
2002 30 0 2 6.7 12 40.0 10 33.3 3 10 3 10.0
2003 30 0 1 3.3 15 50.0 13 43.3 0 0 1 3.3
表现之二:地下水超采严重,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沿海地区海咸水入侵,水环境灾害频发。经分析计算,1975年以来全省累计超采地下水100亿立方米,其中平原区超采69亿立方米、山丘区超采31亿立方米。因大量超采地下水:一是造成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面积扩大,平原区地下水位下降。1979年全省地下水超采漏斗面积仅2831平方公里,2002年末达27586.8平方公里,占全省平原淡水区面积的40%,因2003年为丰水年,超采地下水现象得以缓解,漏斗区面积才减少为13408.3平方公里。除2003年外,平原区地下水位基本呈下降趋势,这样原有机井大批报废,损失巨大,新打机井变深,单井出水量变小,效益降低。二是导致了严重的海咸水入侵。据有关部门普查,胶东沿海有19个县(市、区)海咸水入侵面积达1006平方公里。这不仅使淡水资源减少,也造成工农业生产供水和人畜饮水 困难。三是产生地面沉降、房屋裂缝、道路毁坏、河堤开裂以及水质污染等严重水环境灾害发生。
表现之三:水体污染严重,防治污染、净化水质方面的投入负担加重。诸如农药、化肥的大量施用,工业和生活污废水、废料、垃圾等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或就地处置,以及水产养殖等生产活动都是造成水体污染的直接原因。《2000至2003年山东废水排放表(表8)》显示,近4年废水排放总量虽然都在25亿吨以内,但除2002年略有下降,基本呈增加趋势。4年来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多,2003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4年最高值,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等,这些废水大多直接排入河道,造成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级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逐年提高,工业废水治理项目完成投资额增加。特别是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废水排放量减少,其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但要完成《山东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定的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如在2003年基础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需削减5.51万吨,削减率6.6%,任务十分艰巨。
表8:2000至2003年山东废水排放表
年份 废水排放总量(亿吨) 生活污水排放量(亿吨) 生活污水排放量占% 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 工业废水排放量占% 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废水排放量(亿吨) 造纸及纸制品工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亿吨)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工业废水治理项目本年完成投资额(亿元)
2000 22.9 11.87 51.8 11.03 48.2 4.16 38.2 10.3 93.13 11.96
2001 23.5 12.00 51.0 11.50 49.0 3.90 33.4 10.8 93.96 10.79
2002 23.1 12.40 53.8 10.70 46.2 3.30 30.8 10.3 96.37 15.70
2003 24.6 13.00 52.8 11.60 47.2 3.30 30.1 11.3 97.12 16.10
四、抓住建设生态省的政策契机,搭建永续平衡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当前,山东建设生态省工程已全面启动,这就要求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摒弃竭泽而渔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被动局面,主动探索适合省情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之路。面对我省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立足于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开发保护并举的方针,有效增加投入,携手共建一个永续平衡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首先,要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落实《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制定实施行业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实行超定额用水加价。政府加强领导,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管,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尽快形成统一协调、健全完备的节水监督管理体系。特别要加快节水型社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规划、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用水统计、节水产品认证、取水许可和水价、水权流转等项制度。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发展节水型工业,采用节水型工艺,减少单耗。加大农业节水力度,逐步实现农业用水零增长或负增长。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当地条件出发,搞好农业节水的分类指导, 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大力发展微、滴灌等现代灌溉技术,通过蓄水和保水设施建设,提高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加快实施渠道防渗及管道输水灌溉,大力发展耐旱、高效作物。沿黄地区要加快灌渠节水改造,全面启动测水量水工程,5年内基本实现按方收费到乡镇,并努力创造条件,使计量收费工作向村户延伸。在生活方面采用节水型用水器具,加强管理,减少跑冒滴漏。
其次,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节水减污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多年来山东工业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高消耗、高污染的造纸、化工、酿造、建材、火力发电等行业比重大,污水产生量大。要彻底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模式,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把万元增加值耗水量列入工业经济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健全奖惩评估体系。引进关键链接技术,通过水的梯级利用和废水的循环利用,形成工业生态链网,建立循环经济型企业。对现有工业污染源实施引导性标准和再提高工程,加大结构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能源结构,推动企业升级换代。对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又减污。按照省政府要求,抓好关闭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5万吨以下草制浆造纸企业和5000吨及以下酒精生产企业,重点实施对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医药、电镀等行业的污染控制。
第三,实现水资源优质优用、科学合理调配,保持水资源的动态平衡。要遵循加强集储空中水、充分引用客水、积极利用地表水、严格开采地下水、强制使用中水、扩大生态用水的原则,保持全省水资源总体动态平衡和总量需求供应。重点城市要建立常规供水、应急供水和战略储备供水三套系统。形成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及相关节水产业配套的产业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实现废水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确保《纲要》提出的“十五”末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45%,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20%以上的目标。在水资源短缺、城乡争水矛盾突出的地区,可尝试将城市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于农业灌溉,将原用于灌溉的水供给城市。将清洁的冷却水循环使用于工业用水,将城市污水回用于公用设施和住宅冲洗厕所、浇灌绿地、景观用水、浇洒道路等,既减少天然水体取水量,又消除城市对水环境的污染,最终实现城市污水的零排放。在胶东半岛等近海缺水地区,建设低成本海水淡化和电厂海水冷却项目。在缺水地区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如在城市住宅小区或适当地方贮积雨水,用于浇洒绿地、道路、水景以及下渗补充地下水,改善生态环境,缓解水资源危机。今后应新开工建设一批山丘区供水水库和平原水库,新建续建地下水库。当然,在必要时还可开展远距离调水,实现水资源在区域间的动态平衡。
第四,要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确保水体清洁。突出抓好省辖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落实。实施污染治理、污水资源化、流域生态恢复与保护并重的策略,全面推进流域内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清洁生产等各项工作。同时通过绿化涵养水源,提高自然净化能力。
第五,加快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水资源管理模式。近年来,各地逐步探索建立了集城乡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防洪等管理职能为一体的水务局。到2003年全省89个县(市、区)成立了水务局或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占县(市、区)总数的64%。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同时,强化政府在水资源建设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切实解决地方保护、部门职能交叉造成的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执法不统一等问题,实现由“多龙管水”、以人治为主,向“一龙管水”、法制化管理转变,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第六,发展水生态文化,全面提升公众的水环境意识。发挥新闻传媒的影响力和科教机构的承载发展力,建立传播循环经济、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渠道与机制。在构建水生态文化进程中,确立互利型思维方式,寻求一种适于人类与自然共同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体系。
第七,建立经济与资源环境一体化核算体系,研究探索如何科学准确地将水资源纳入绿色GDP核算。为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成本,研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使国民经济的发展能不断地对生态环境与资源进行必要补偿,引导人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逐步转到注重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上来。当前要充分发挥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互补优势,建立水资源和水环境统计的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
(山东省统计信息网)
Ⅸ 杜绝水污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一、节约用水
1、用淘米水浇花、洗菜
2、农业上用滴灌、喷灌
二、杜绝水污染
1、使用无磷洗衣粉
2、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