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执政的最终目的
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理解: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包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离开了哪一句都不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只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决定》给出了精辟的答案,那就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十六字方针,是对原来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的发展和提升,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和主要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讲,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Ⅱ 依法行政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是什么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原则体系和制度体系专的总成,包含属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宪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1)宪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2)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部首侵犯,而宪法则是公民的权利保障书(3)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Ⅲ 依法行政的目标是什么
1、从依法行政的本质来看,依法行政的核心是监督规范行政权,是保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关键是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权而不是依法治事。推进依法行政,就是要对行政权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在事前的权力授予上,做到授予有据;在事中的权力行使上,做到行使有规;在事后的权力监督上,做到监督有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党的十六大又将依法治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依法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其目标是建设法治国家;与此相适应,依法行政作为政府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本准则,其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
Ⅳ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和意义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1、科学执政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执政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坚持科学执政就要真正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主要是当前,实行科学执政,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
2、民主执政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民主执政就是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3、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指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义:
1、为世界提供“政党治理”的中国经验
中国政党治理的重要经验,是不断提高政党的制度化、组织化程度,持续加强和改善执政党的领导,以有权威的党中央,推动国家走向现代化。
2、为国际提供“国家治理”的中国智慧
在西方选举政治落入“民粹主义”泥潭、政党政治陷入“否决政治”怪圈、西式民主面临“治理无力”的困境时,中国实现了有效治理和良政善治,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政治局面。
3、为人类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在当前逆全球化浪潮泛起、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稳定性和确定性,为人类社会追求美好未来注入强大正能量。
(4)依法执政的最终目的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的来源: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自信,来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并坚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Ⅳ 行政诉讼法的最主要目的是
中国制定行政诉讼法法典的目的明确、具体地规定在第一条中,即:
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
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前,我国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主要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由于行政案件不同于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是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的争议,而民事案件是公民、法人之间的争议,两类争议的性质有很大差别,完全用解决民事争议的程序规则去解决行政争议,必然会影响案件的审理效果,也容易忽视行政诉讼的特点,达不到解决行政争议的目的。鉴于民事诉讼法有诸多方面不适于解决行政争议,而行政诉讼本身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这就要求在民事诉讼法之外设计一套适合于处理行政争议的诉讼制度。行政诉讼法的制定实施为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理行政案件提供了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如法院的受案范围、管辖、证据制度、审理程序、审理方式和期限以及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等内容,对于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行政诉讼法的最主要目的是为遭受行政机关侵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供救济途径,通过诉讼方式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随着现代行政管理活动日趋广泛和复杂,行政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害。如何为受害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救济,是现代法治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众多的救济途径中,行政诉讼可谓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行政诉讼法的许多规定,如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受案范围、案件管辖、起诉和受理、赔偿诉讼、判决等内容,均充分体现了行政诉讼法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行政诉讼法是一部人权保障法,它不仅为公民人身权、财产权遭受损害提供救济,而且在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于公民劳动权、受教育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也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和救济。法院通过撤销违法具体行政行为、改变显失公正行政处罚行为、判令被告履行法定职责或承担赔偿责任等多种方式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救济。
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行政诉讼法是司法机关对行放机关实施监督的法。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有权撤销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有权维持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撤销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仅意味着对行政行为的否定评价,而且也是防止行政机关再犯同样错误的重要监督方式。维持合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实质是通过司法裁判的形式肯定正确合法的行政行为,并使之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就这一点而言,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机关合法行使职权起到维护支持的作用。
参考资料:http://www.lawtime.cn/faguizt/131.html
Ⅵ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哪些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作了如下阐述: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比较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
--提出法律议案、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制度建设符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充分反映客观规律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基本形成,人民群众的要求、意愿得到及时反映。政府提供的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制定的政策、发布的决定相对稳定,行政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诚信。
--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政府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明显加强,行政监督效能显著提高。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的能力明显增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够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Ⅶ 简述依法行政的核心和最终目标
从依法行政的本质来看,依法行政的核心是监督规范行政权,是保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关键是依法治官而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权而不是依法治事。推进依法行政,就是要对行政权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在事前的权力授予上,做到授予有据;在事中的权力行使上,做到行使有规;在事后的权力监督上,做到监督有效。
依法行政的最终目标是依法建设法治政府.
www.flbhn.com
Ⅷ (24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也是新形式下党更好执政的根本要求和基
(1)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也是新形式我党更好执政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略。这就要求我党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减少失误,少走弯路,出色地完成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化改革,在改革的实践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自觉地利用规律。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以党的新执政理念去指导我国的改革和建设事业。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我们的改革要体现和符合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总目标。 Ⅸ 依法行政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是什么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原则体系和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其中,宪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1)宪法是民主政治的保障(2)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部首侵犯,而宪法则是公民的权利保障书(3)法律至上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宪法至上,法律至上就难以实现 Ⅹ 推进依法行政的整体目标是什么六项措施是什么 一、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整体目标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 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主要措施有: 1、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2、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3、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4、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5、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6、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10)依法执政的最终目的扩展阅读: 准确把握依法行政的衡量标准: 一、坚持合法行政。 合法是依法行政的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它意味着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都必须于法有据。“法无授权不可为”就是合法行政的直接表述,它包括主体合法、职权合法、内容合法。主体合法是指实施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坚持合理行政。 合理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 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三、坚持程序正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四、坚持高效便民。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五、坚持诚实守信。 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 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六、坚持权责统一。 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权责统一意味着权力和责任必须是一体的,问责、追责、赔偿都是行政权力运行的必要内容。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