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污染的
⑴ 农药的污染有哪些方面
农药污染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农药污染 英文名称:pesticide pollution 定义1:主要指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并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的一种有机污染。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污染生态学(二级学科) 定义2:在农药的生产使用过程中对水体产生的污染。 所属学科:水产学(一级学科);渔业环境保护(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网络名片
农药污染(pesticide pollution)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会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
目录
简介
历史
发展
有机农药
无机农药
污染农药对土壤、农作物的污染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对生态的破坏
降解
毒性
蔬果污染防治
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浸泡水洗法
小苏打溶液浸炮法
去皮法
储存法
加热法
简介
历史
发展
有机农药
无机农药
污染 农药对土壤、农作物的污染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农药对生态的破坏
降解
毒性
蔬果污染防治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
浸泡水洗法 小苏打溶液浸炮法 去皮法 储存法 加热法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农药 农药
pesticide pollution 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 农药施用后,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或渗入株体内残留下来,使粮、菜、水果等受到污染;另一部分散落在土壤上(有时则是直接施于土壤中)或蒸发、散逸到空气中,或随雨水及农田排水流入河湖,污染水体和水生生物。农产品的残留农药通过饲料,污染禽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最终进入人体,引起各种慢性或急性病害。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危害较大的农药,主要是那些性质稳定、在环境或生物体内不易降解转化,而又有一定毒性的品种,如滴滴涕(DDT)等持久性高残留农药。为此,研究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和高选择性(即非广谱的)新型农药,已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 是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急性或慢性中毒的现象。农药分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污染主要由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氮农药等造成。造成农药污染的原因很多,如长期使用一些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在作物上滥施乱用等。
编辑本段历史
农药污染
人类从40年代起开始使用农药除虫除草,每年挽回农业总产量15%左右的损失。但是,由于长期滥用农药,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增加,危害到生态和人类,形成农药污染。造成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含铅、砷、汞等物质的金属制剂,以及某些特异性除草剂。 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DDT等,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大量使用不仅直接造成对农作物的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土中,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危害健康。有机氯农药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在人体中日积月累,而人体又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把它排出体外,因此,人体的有机氯农药含量会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中毒。有机氯农药由于具有不易分解的稳定性,已经污染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连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已发现有机氯农药。 金属制剂的危险性也很大。喷洒过汞制剂的粮食、水果、蔬菜中都含有汞,可直接引起食物中毒。除草剂和杀菌剂本身的毒性往往不大,但它们分解后的产物有剧毒,因此危害也相当严重。 多数农药对人和动物有毒害,大量接触以及误食后会造成急性中毒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安全措施,每年有200万人农药中毒,其中有4万人死亡,平均每10分钟有28人中毒,每17分钟有1人死亡!而这还不包括因农药污染而导致死胎、致癌、流产的受害者。根据对68个国家的调查,急性中毒的人有93%是由有机氯、有机磷和汞制剂等农药所引起。 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农药污染已在许多国家造成公害。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DDT、狄氏剂、氯制剂等农药,并积极研制和生产低毒高效农药,同时讲究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保护益鸟、益虫,做到“以鸟治虫”、“以虫治虫”。
编辑本段发展
农药污染
农药对于农业是十分重要的。由于病、虫、草害,全世界每年损失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一半,使用农药可以挽回总产量的15%左右。世界上化学农药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吨,品种超过1000种,常用的有 250种左右。最早使用的农药为无机化合物。在1940年前后开始使用DDT和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农药,由于它们价格便宜,并具有长效杀虫能力,因而很快推广,成为最主要的农药品种。有机氯农药有积累性,不易降解,从60年代起许多国家开始禁止或限制使用,逐渐为50年代出现的有机磷农药所取代。但有些学者认为有机氯农药的毒性尚不能定论,有机氯除草剂还有应用。
编辑本段有机农药
有机农药可分为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有机氮农药、有机硫农药、有机金属农药,以及含硝基、酰胺、腈基、均三氮苯等基团的有机农药。在上述几大类有机农药中,论应用历史以有机 农药污染
氯农药为最长;论品种则以有机磷农药为最多。 中国使用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是六六六和 DDT。西方国家尚有环戊二烯类化合物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等。这些化合物性质稳定,在土壤中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为几年甚至十几年。它们可随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飘移至世界各地,然后又随雨雪降到地面。因此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也能检出有机氯农药。某些有机金属农药,例如有机汞杀菌剂,性质稳定,且降解产物的残留毒性相当严重,大多数国家已禁止使用。
编辑本段无机农药
无机农药应用的品种已经很少。在一些地区使用的无机农药主要是含汞杀菌剂和含砷农药。含汞杀菌剂如升汞(氯化汞)、甘汞(氯化亚汞)等,它们会伤害农作物,因而一般仅用来进行种子消毒和土壤消毒。汞制剂一般性质稳定,毒性较大,在土壤和生物体内残留问题严重,中国、美国、日本、瑞典等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含砷农药为亚砷酸(砒霜)、亚砷酸钠等亚砷酸类化合物,以及砷酸铅、砷酸钙等砷酸类化合物。亚砷酸类化合物对植物毒性大,曾被用作毒饵以防治地下害虫。砷酸类化合物曾广泛用于防治咀嚼式口器害虫,但也因防治面窄、药效低等原因,而被有机杀虫剂所取代。
编辑本段污染
农药污染
各类农药并非都有残留毒性问题(见农药残留),同一类型不同品种的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也不一样。农药的不同加工形式对农药在作物表面上的铺展和覆盖能力,对喷出的药液(或药粉)能否稳定地粘着在作物表面上,以及对农药能否穿透植物表面角质层又不致很快散失等都会产生影响,从而使农药对作物污染的程度产生差异。此外,农药的不同剂型在土壤中流失、渗漏和吸附的物理性质并不相同,因而它们在土壤中的残留能力也有差异。 农药污染主要是有机氯农药污染、有机磷农药污染和有机氮农药污染。人从环境中摄入农药主要是通过饮食。植物性食品中含有农药的原因,一是药剂的直接沾污,二是作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药剂。动物性食品中含有农药是动物通过食物链或直接从水体中摄入的。环境中农药的残留浓度一般是很低的,但通过食物链和生物浓缩可使生物体内的农药浓度提高至几千倍,甚至几万倍(见农药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农药对土壤、农作物的污染
由于农药的大量、大面积使用,不当滥用,以及农药的不可降解性,已对地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由此威胁着人类的安全。 1962~1971年,在越南战争中,美国向越南喷洒了6434升落叶剂—2,4-D(2,4-二氯苯氧基乙酸)和2,4,5-T(2,4,5-三氯苯氧基乙酸)。在2,4-D和2,4,5-T中还含有剧毒的副产物二恶英类化合物。其结果是造成大批越南人患肝癌、孕妇流产和新生儿畸形。这证明了有机氯农药有严重的毒害作用。此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便陆续禁止在本国使用有机氯农药,中国也在1983年禁止有机氯农药的生产和使用。 据统计,中国每年农药使用面积达1.8亿公顷次,50年代以来使用的666达到400万吨、DDT 50多万吨,受污染的农田1330万公顷。农田耕作层中666、DDT的残留量分别为0.72×10-6和0.42×10-6;土壤中累积的DDT总量约为8万吨。粮食中有机氯的检出率为100%,小麦中666含量超标率为95%。 20世纪80年代禁止生产和使用有机氯农药后,代之以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但其中一些品种比有机氯的毒性大10倍甚至100倍,农药对环境的排毒系数比1983年还高,而且,这些农药虽然低残留,但有一部分与土壤形成结合残留物,虽然可暂时避免分解或矿化,但一旦由于微生物或土壤动物活动而释放,将产生难以估计的祸害。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由于农药的施用通常采用喷雾的方式,农药中的有机溶剂和部分农药漂浮在空气中,污染大气;农田被雨水冲刷,农药则进入江河,进而污染海洋。这样,农药就由气流和水流带到世界各地,残留土壤中的农药则可通过渗透作用到达地层深处,从而污染地下水。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伦敦上空1吨空气中约含10微克DDT,雨水中含DDT7×10-12~400×10-12,全世界生产了约1500万吨DDT,其中约100万吨仍残留在海水中。中国南方某省1994~1998年,渔业水域受污染面积达45万多公顷,污染事故800多起。水域中的农药通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传递、浓缩,最终到达人类,在人体中累积。 农药污染
农药对生态的破坏
农药的不当滥用,导致害虫、病菌的抗药性。据统计,世界上产生抗药性的害虫从1991年的15种增加到的800多种,中国也至少有50多种害虫产生抗药性。抗药性的产生造成用药量的增加,乐果、敌敌畏等常用农药的稀释浓度已由常规的1/1000提高到1/400~1/500,某些菊酯类农药稀释倍数也由3000~5000倍提高到1000倍左右。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各地防治棉田的棉铃虫和棉蚜只需用除虫菊类杀虫剂防治2~3次,每次用药量450毫升/公顷,就可以全生长季控制为害;到了90年代,棉蚜对这类杀虫剂的抗药性已超过1万倍,防治已无效果,棉铃虫也对其产生几百倍到上千倍的抗药性,防治8~10次,甚至超过20次、每次用750毫升/公顷,防治效果仍大大低于80年代初。 大量和高浓度使用杀虫剂、杀菌剂的同时,杀伤了许多害虫天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使过去未构成严重危害的病虫害大量发生,如红蜘蛛、介壳虫、叶蝉及各种土传病害。此外,农药也可以直接造成害虫迅速繁殖,80年代后期,湖北使用甲胺磷、三唑磷治稻飞虱,结果刺激稻飞虱产卵量增加50%以上,用药7~10天即引起稻飞虱再猖獗。这种使用农药的恶性循环,不仅使防治成本增高、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造成人畜中毒事故增加。 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误杀了害虫天敌,还杀伤了对人类无害的昆虫,影响了以昆虫为生的鸟、鱼、蛙等生物;在农药生产、施用量较大的地区,鸟、兽、鱼、蚕等非靶生物伤亡事件也时有发生。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1998年发表报告说,若以1970年地球生物指数为100,则1995年已下降到68,在短短的25年中,地球上32%的生物被毁灭。在此期间,海洋生物指数下降30%。
编辑本段降解
农药在自然环境中是可以降解的。有机磷农药很容易降解。难于降解的有机氯农药在微生物、紫外线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也可缓慢降解。农药在生物体内也同样会发生代谢和降解。一般说来农药的降解或代谢产物的毒性比亲体小些。但有几种情况应该注意:一是有些降解或代谢产物的毒性比亲体强,如杀虫脒的降解产物4-氯邻甲苯胺对小白鼠的致癌性比杀虫脒亲体强得多。二是降解产物虽然毒性较小,但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如有些农药的降解产物的溶解度升高了,危害性也就增强。三是有些 农药污染
农药亲体无毒,其代谢产物有毒,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中代森类杀菌剂形成的降解产物乙撑硫脲,对受试动物有致畸、致突变效应,亲体化合物则不会起这种作用。四是有些农药使用后的残留毒性是由药中所含杂质引起的,如除莠剂2,4,5-T对动物具促畸作用是因为产品中含有杂质四氯二?英。因此农药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以什么方式发生降解,是必须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编辑本段毒性
关于农药的慢性毒性问题,除了有机汞类、2,4,5-T、杀虫脒等已有定论外,大部分农药包括大量使用的农药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评价农药的慢性毒性时,除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对生物的影响。
编辑本段蔬果污染防治
农药污染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在生活中频频出现。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蔬菜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比例为22.1%,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的比例已达80%。这种状况已引起发达国家将农药等化学品食品的污染作为评价食品质量的首要指标,这种做法值得政府部门及有关研究人员借鉴。 其实,蔬菜瓜果是否被农药污染从外观上是很难辨别的,尽管有些媒体登载了一些民间流传的说法,诸如辨色泽、看虫眼、闻味道等,已被许多人仿效而行,但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靠不住的。要有效地减少农药污染带来的危害,就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预防。当然,控制污染,减少危害最根本的办法是勤口强农药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监测。在这方面,国家已明文规定,要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范围、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虫害,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 人们进食残留有农药的食物后是否会出现中毒症状,这要依农药的种类及进入体内农药的量来定。如果污染程度较轻,人吃进的量较小时,往往不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有头痛、头昏、无力、恶心、精神差等一般性表现,当农药污染严重,进入体内的农药量较多时,可出现明显的不适,如乏力、呕吐、腹泻、肌颤、心慌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抽筋、昏迷、心力衰竭等表现,可引起死亡。中毒的表现也依赖于毒物的种类,残留农药引起中毒的主要品种有:甲胺磷、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拌磷、乐果、呋喃丹等。 农药对蔬菜瓜果污染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农民违反农药使用规范,滥用高毒和剧毒农药或接近收获期使用农药。最多出现农药污染的蔬菜瓜果也是易于生虫和生虫后难于防治的品种。根据各地蔬菜市场难于监测综合分析,农药污染较重的蔬菜有白菜类(小白菜、青菜、鸡毛菜)、韭菜、黄瓜、甘蓝、花椰菜、菜豆、苋菜、番茄、等,其中韭菜、小白菜、油菜受到农药污染的比例最大。青菜虫害中小菜蛾抗药性较强,用普通杀虫剂效果差,种植者为了尽快杀灭小菜蛾,不择手段使用高毒农药;韭菜虫害中韭蛆常常生长在菜体内,表面喷洒杀虫剂难以起作用,所以部分菜农用大量高毒杀虫剂灌根,而韭菜具有的内吸毒特征使得毒物遍布整个株体,此外,部分农药和韭菜中的硫结合,毒性增强。
编辑本段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
浸泡水洗法
蔬菜污染的农药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的污染物和去除残留农药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炮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小苏打溶液浸炮法
有机磷杀虫剂在碱性环境下分解迅速,这是有效的去除农药污染的措施,可用于各类蔬菜瓜果。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炮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小苏打5~10克)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3~5遍。
去皮法
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萝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处理时要防止再次污染。
储存法
农药在环境中随时间能够缓慢的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较少农药残留量。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种类。一般存放15天以上。同时注意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削皮的水果。
加热法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综合处理可根据实际情况,以上几种方法联合使用也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扩展阅读:
1
化工词典
开放分类:
污染,术语,环境保护,环境污染,农药
⑵ 农药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
主要指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
⑶ 农药污染与农药循环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人类从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使用农药除虫除草,每年挽回农业总产量15%左右的损失。但是,由于长期滥用农药,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增加,危害到生态和人类,形成农药污染。造成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含铅(Pb)、砷(Se)、汞(Hg)等物质的金属制剂,以及某些特异性除草剂。
农药污染侵入机体途径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DDT等,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大量施用不仅直接造成对作物的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土中,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危害健康。有机氯农药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在人体中日积月累,而人体又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把它排出体外,因此,人体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会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中毒。有机氯农药由于具有不易分解的稳定性,已经污染了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连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已发现有机氯农药。
金属制剂的危险性也很大。喷洒过汞制剂的粮食、水果、蔬菜中都含有汞,可直接引起食物中毒。除草剂和杀菌剂本身的毒性往往不大,但它们分解后的产物有剧毒,因此危害也相当严重。
多数农药对人和动物有毒害,大量接触以及误食后会造成急性中毒和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安全措施,每年有200万人农药中毒,其中有4万人死亡,平均每10分钟就有28人中毒,每17分钟就有1人死亡。而这还不包括因农药污染而导致死胎、致癌、流产的受害者。根据对68个国家的调查,急性中毒的人有93%是由有机氯、有机磷和汞制剂等农药所引起。
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农药污染已在许多国家造成公害。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DDT、狄氏剂、氯制剂等农药,并积极研制和生产低毒高效农药,同时讲究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保护益鸟、益虫,做到“以鸟治虫、以虫治虫”。
按防治对象不同,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杀软体动物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农药污染水域在农业土壤中,许多无脊椎动物能从土壤中摄取农药,并在体内组织中富集,其富集量可比周围土壤高若干倍,以这些无脊椎动物为食的动物又将其体内农药继续累积,以致达到致死或影响其正常活动的含量。同时,许多高等动物,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其脂肪组织中,也可有很高的农药残留,以致造成畜产品的农药残留。
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残留农药,也能直接吸收喷施其表面的农药,在足够量的情况下,其吸收速度随植物和农药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在不同性质的土壤中,植物对农药的吸收能力也有所差异。如在沙土中农药最易为作物吸收,而有机质含量高的腐泥土中,农药不大容易为作物吸收。一般来说,非极性农药可通过植物根表面吸收,而极性化合物易通过表皮输送给植物。农药在植物中的聚积决定于农药中残留物的含量以及接触的时间。
在生物传播农药的过程中,生物富集(生物放大作用)使农药在动、植物体内积累大大增加。
农药在生物体的富集,使在食物链中的高营养级生物,如捕食性鱼类、鸟类和野生动物,因农药残留量的大量积累,引起死亡率升高和繁殖率降低,以致种群减少;至于处于低营养级的动物,因残留量较低或对化学农药具有抗性而得以继续生存,并且由于打破了自然界的相互制约作用,就可能得到大发展,从而破坏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使农业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以及害虫抗药性增强等。
农药通常是通过饮食、接触和呼吸3个途径进入人体。由于人类食用的各种食品普遍受到农药污染,因此,农药通过生物进入人体是主要途径,其余的通过饮水和呼吸。当皮肤接触某些农药时,也可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人体。化学农药会引起人体的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而且会引起人体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等问题。
目前,世界上每年都有上百万吨化学农药喷洒到自然环境中去。散布在农作物上的农药,10%~20%附着在农作物上,其余40%~60%的药剂降落在地面上,有5%~30%的药剂飘浮在空气中。部分蒸发的农药气体和附着于尘埃微粒上的农药可随气流上升,随风飘向各地。附着于作物表面及土壤中的农药,其中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只有很少部分残留在植物表面,大部分因风吹雨淋而被冲刷到地面或流入江、河、湖、海,造成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食品污染,并最终影响动、植物和人类健康。
⑷ 农药对环境的危害
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农药秀”网站
喷洒的农药除部分落到作物或杂草上,大部分是落入田土中或漂移落至施药区以外的土壤或水域中;土壤杀虫剂、杀菌剂或除草剂直接施于土壤中。这些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虽不会直接引起人畜中毒,但它是农药的贮存库和污染源,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可逸失大气中,可被雨水或灌溉水带入河流或深入地下水。
涕灭威、克百威、甲草胺、乐果等在水中溶解度较大的农药,更易被雨水淋溶而污染地下水。而地下水水温低、微生物活动弱,被渗进来的农药分解缓慢,如涕灭威需2-3年才能讲解1/2。此外残存在土壤中的农药,还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要害。西玛津、莠去津等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在玉米地如使用不当,对后茬小麦莠要害;磺酰脲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在土壤中残留时间很长,有的品种可达2-3年,若连年使用会在土壤中累积,极易对后茬敏感作物产生要害。
(一)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由于一些农药性质较稳定不易消失,在土壤中可残存较长时间。在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以后再栽种作物时,可能造成影响。同时有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微生物和土栖无脊椎动物的生存也收到影响。
(二)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主要是施用农药时产生的农药药剂颗粒在空中飘浮所致。另外大气的污染也可能由于某些农药厂排出的废气所造成。大气传带是农药在环境中传播和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农药对水体的污染是指农药直接投入水体或施用后土壤中残留的农药随水渗入地下水体,从而对水体和地下水体造成的污染。
在地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地下水使用量逐年增大,农药对地下水体的污染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重视。
水溶性大、吸附性能弱的农药容易随水淋溶进入地下水中。施药地区的降雨与灌溉对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施药后不久遇大雨或进行灌溉,就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
(四)农药施用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在一定的空间和环境中生活的有机体。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植物、昆虫、天敌之间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营养网络和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农药的施用对周围生物群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破坏生态平衡。施用农药,在防治靶标生物的同时,往往也会误杀大量天敌。在养鱼、养蚕和养蜂地区,由于农药的漂移和残留,导致对鱼类、家蚕和蜜蜂的毒害作用。同时害虫种群也可能发生变化,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次要害虫上升等问题。参考“农药秀”网站
⑸ 防止农药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合理使用农药复。①有的放矢地使制用农药,应做到对症下药,掌握最佳施药时期和用药方法。②严格掌握正确的施药量。③创造提高药效、降低用量的条件,如辅助剂的改进、施药器具性能的改进等。④合理混用农药。⑤合理调配轮换用药,多种防治措施并用。
(2)安全使用农药。①通过对作物、食品、自然环境中农药残留情况的普查,以及农药对人、畜慢性毒性的研究,制定出农药的应用范围。②了解农药对人、畜的致毒特点,制定各种农药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根据人们的取食结构,制定出各种农产品及食品中的农药最大允许残留量(即供消费的食品中可允许的农药残留浓度)。③了解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动态,制定出施药的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用药距离作物收获的天数。防止收获的农产品中带毒危害。
(3)进行去污处理。目前比较现实的方法是水漂洗、削皮、高温蒸煮(烹调)等,也有人研究用微生物消除(分解)土壤或水中的农药。
(4)采用避毒种植措施。采用避毒种植措施,使农作物对农药的吸收率下降,或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减少农药的污染。
⑹ 农药污染有哪些危害
农药污染也是沿海污染的重要来源,含汞、铜等重金属的农药和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等,毒性都很强。它们经雨水的冲刷、河流及大气的搬运最终进入海洋,能抑制海藻的光合作用,使鱼、贝类的繁殖力衰退,降低海洋生产力,导致海洋生态失调,还能通过鱼、贝类等海产品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如DDT的降解产物DDD、DDE)在海洋环境中造成的污染。其危害程度按其数量、毒性及化学稳定性有很大的差异。
污染海洋的农药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前者包括无机汞、无机砷、无机铅等重金属农药,其污染性质相似于重金属;后者包括有机氯、有机磷和有机氮等农药。有机磷和有机氮农药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在海洋环境中分解,仅在河口等局部水域造成短期污染。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的有机氯农药(主要是DDT和六六六),是污染海洋的主要农药。据美国科学院1971年的估计,每年进入海洋环境的DDT达2.4万吨,该值为当时世界DDT年产量的1/4。
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绝缘油、热载体、润滑油以及多种工业产品添加剂的多氯联苯(PCB)和有机氯农药一样,都是人工合成的长效有机氯化合物(按其化学结构可统称为卤代烃或氯化烃),由于它们在化学结构、化学性质方面有许多近似处,所以它们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通常放在一起研究。20世纪60年代末,各国认识到PCB对环境的危害,纷纷停止或降低PCB的生产和应用。
有机氯农药和PCB主要通过大气转移、雨雪沉降和江河径流等携带进入海洋环境,其中大气输送是主要途径,因此即使在远离使用地区的雨水中,也有有机氯农药和PCB的踪迹。如南极的冰雪、土壤、湖泊和企鹅体内都检出过残留有机氯农药和PCB。进入海洋环境的有机氯农药,特别容易聚积在海洋表面的微表层内。据苏联国立海洋研究所1976年在北大西洋东北部的观测,DDT及其降解物DDD在微表层的含量为90纳克/升,而水下的含量为5纳克/升。据美国对大西洋东部的测定,在表层水中PCB的含量比DDT含量高20~30倍。海洋微表层中的DDT受到光化学作用发生降解,其速度受阳光、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的制约。在热带气候条件下,降解速率一般较高。沉积于海洋沉积物中的PCB和DDT在微生物作用下会发生降解作用,但速率相当缓慢。人们认为,PCB的稳定性比DDT高。DDT的降解中间产物DDE比DDT挥发性高,持久性也更长,对环境的危害更大。沉降到沉积物中的DDT和PCB会缓慢地释放入水体,造成水体的持续污染。
DDT和PCB进入生物体内主要是通过生物对它们的吸附和吸收,以及摄食含有DDT的饵料生物或碎屑物质。动物体中DDT的残留量反映了吸收与代谢间的动态平衡。不同种生物对DDT积累和代谢各不相同,牡蛎和蛤仔等软体动物对DDT的富集因子可达2000(富集因子是生物体中的浓度除以环境介质中的浓度值),而甲壳类和鱼类的富集因子则为10微克/升。
海水中DDT浓度一般低于1微克/升,近岸水体高于大洋水体。近岸海域鱼体中的DDT浓度高于外海同类鱼类,达0.01~10毫克/千克(湿重)。鱼类不同器官中DDT残留量的浓度各不相同,其中以脂肪中的含量最高。摄食鱼类的海鸟DDT残留量最高,摄食淡水及河口区鱼类的鸟类,DDT残留量高于摄食大洋鱼类的鸟类。
PCB对生物的毒害作用与其异构体的氯原子数有关。氯原子越少,毒性越大,在食物链中的蓄积程度越高。PCB对虹鳟的10天致死浓度是38~326微克/升,20天的半致死浓度为6.4~49微克/升。无脊椎动物对于PCB要比鱼类敏感,幼体比成体敏感。PCB对生物的危害作用包括致死、阻碍生长、损害生殖能力和导致鱼类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对外界环境变化及疾病抵抗力的下降等。PCB会导致哺乳动物性功能紊乱,波罗的海和瓦登海海豹的繁殖失败同其体内高浓度PCB直接相关。
PCB在生物体中的积累与其脂溶性和对酶降解的抗力成正比,而与其水溶性成反比。生物体对PCB的主要代谢过程是羟基化,即将PCB转化为水溶状的酚类化合物后排出体外。羟基化速率取决于酶(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鱼体中这种酶的数量大大低于哺乳动物,并随PCB的氯化作用的提高而降低。
DDT及其代谢产物对海洋生物有明显的影响。比如,干扰海鸟的钙代谢使蛋壳变薄,降低孵化率;0.1ppb浓度的DDT就会抑制某些海洋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0.2ppb浓度的DDT即能杀死某些种类的浮游动物或幼鱼。
⑺ 农药污染有什么坏处
农药污染(pesticide pollution)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会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指农药或其有害代谢物、降解物对环境和生物产生的污染。
农药施用后,一部分附着于植物体上,或渗入株体内残留下来,使粮、菜、水果等受到污染;另一部分散落在土壤上(有时则是直接施于土壤中)或蒸发、散逸到空气中,或随雨水及农田排水流入河湖,污染水体和水生生物。农产品的残留农药通过饲料,污染禽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最终进入人体,引起各种慢性或急性病害。易造成环境污染及危害较大的农药,主要是那些性质稳定、在环境或生物体内不易降解转化,而又有一定毒性的品种,如DDT等持久性高残留农药。为此,研究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和高选择性(即非广谱的)新型农药,已成为当今的重要课题。
是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破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物急性或慢性中毒的现象。农药分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污染主要由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和有机氮农药等造成。造成农药污染的原因很多,如长期使用一些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或在作物上滥施乱用等。关于农药的慢性毒性问题,除了有机汞类、2,4,5-T、杀虫脒等已有定论外,大部分农药包括大量使用的农药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评价农药的慢性毒性时,除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外,还应考虑对生物的影响。
⑻ 农药污染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喷洒的农药微粒飘浮在空中,或作物表面的药剂蒸发回,以及农药厂排出答的废气都会对大气形成污染;
(2)农药对水系的污染。防治水中害虫而喷洒的农药,以及喷洒作物的药剂落在水面上,雨水冲洗含农药的土壤或工厂废液排入江河,都会造成水系的污染;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落入土壤的农药或为杀死土壤中的害虫而直接对土壤施药等,是造成土壤中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
(4)农药对食品的污染。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空气、土壤、水及饲料中残留的农药而受到污染;
(5)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使水生生物受到毒害,尤其是食物链所引起的农药对鱼类的污染;
(6)农药污染对鸟类野兽的影响。鸟类等取食了含农药的作物种子和谷物,使农药在体内积累,造成繁殖率下降甚至死亡。
⑼ 农药污染有哪些危害
农药污染主要指农药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产物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并破回坏生态系统,引起人和动植答物的急性或慢性中毒的一种有机污染。造成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含铅、砷、汞等物质的金属制剂,以及某些特异性除草剂。
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方法有:浸泡水洗法、小苏打溶液浸泡法、去皮法、储存法、加热法。
⑽ 农药污染的分类有哪些
在农、林生产中,常会遭受病、虫、草、鼠害的危害。为减轻其危害造成的产量、品质损失,需要用化学农来预防、救治。了解农的类别、剂型等,对科学用、提高防治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一、农的类别
根据防治对象农可分为:
杀虫剂——如乐斯本(毒死蜱)、敌杀死(溴氰菊酯)、灭扫利(甲氰菊酯)、艾美乐(吡虫啉)、康宽(氯虫苯甲酰胺)、奥得腾(氯虫苯甲酰胺)、亩旺特(螺虫乙酯)、护瑞(呋虫胺)、特福力(氟啶虫胺腈)、维瑞玛(溴氰虫酰胺)等。
杀螨剂——如克螨特(炔螨特)、螨危(螺螨酯)、来福禄(乙螨唑)、中保杀螨(阿维·哒螨灵)、四螨嗪等。
杀菌剂——如安泰生(丙森锌)、绿大生(代森锰锌)、可杀得叁千(氢氧化铜)、阿米西达(嘧菌酯)、瑞苗清(甲霜·恶霉灵)、卫福(萎锈·福美双)、银法利(氟菌·霜霉威)、抑快净(恶酮·霜脲氰)、快适(氟吗·乙铝)、施佳乐(嘧霉胺)、速克灵(腐霉利)、凯泽(啶酰菌胺)、迈锐(嘧霉·异菌脲)、博锐(苯醚甲环唑)、露娜森(氟菌·肟菌酯)、拿敌稳(肟菌·戊唑醇)、欧得(氟环唑)、翠富(戊唑醇)、富力库(戊唑醇)等。
杀线虫剂——如福气多(噻唑膦)、路福达(氟吡菌酰胺)等。
除草剂——如使它隆(氯氟吡氧乙酸)、龙拳(二氯吡啶酸)、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麦施达(双氟·滴辛酯)、保试达(草铵膦)、玉皇后(硝·乙·莠去津)等。
杀鼠剂——如立克命(杀鼠醚)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如28高芸苔(芸苔素内酯)、碧护(赤·吲哚·芸苔)、多效唑(PP333)、赤霉酸等。
二、农的剂型
1、水分散粒剂(WG)
水分散粒剂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粉末经超级粉碎后,借助分散剂、润湿剂、填料等助剂能在水相介质中快速地崩解,均匀地分散悬浮于水相介质中。这种剂型要求脱落率低,产品中不夹有粉末,且流动性能好,使用方便,无粉尘飞扬,很安全,是目前大力推广的环保型剂型。如70%艾美乐(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5%拿敌稳(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52.5%抑快净(恶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50%凯泽(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68%金雷(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46%可杀得叁千(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50%快适(氟吗·乙铝)水分散粒剂、68.75%易保(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35%奥得腾(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等。
艾美乐:防治蚜虫、蓟马等
拿敌稳:防治白粉病、蔓枯病、早疫病、叶霉病、炭疽病等
抑块净:防治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绵疫病等低等真菌
凯泽: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
金雷:防治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绵疫病等低等真菌
可杀得叁千:防治角斑病、斑疹病、溃疡病等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病害
快适:防治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绵疫病等低等真菌
奥得腾:防治小菜蛾、菜青虫、食心虫等
2、可分散油悬浮剂(0D)
可分散油悬浮剂是指有效成分的微粒及其助剂能稳定分散在非水质的液体中,用水稀择后使用。也是近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认定的剂型。如10%增威赢绿(氟噻唑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等。
增威赢绿:防治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绵疫病等低等真菌首选剂
3、可溶粒剂(SG)
可溶粒剂是用原、载体和辅助剂制成的微小颗粒状制剂,入水后能均匀溶解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有效成分利用率极高,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是一种特别先进的剂型,符合国际农剂型的发展方向。如20%护瑞(呋虫胺)可溶粒剂、75%龙拳(二氯吡啶酸)可溶粒剂等。
护瑞:防治蓟马、粉虱、斑潜蝇及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
龙拳:防治麦田阔叶杂草,尤其对麦田、玉米田、洋葱田的马刺盖、苦苣菜特效
4、可溶液剂(SL)
可溶液剂是指农活性成分与非水介质(亲水性极性溶剂)形成的透明溶液剂型,用水稀释后得到的稀释液仍为透明溶液。也是近年新研发的新型先进剂型。如18%保试达(草铵膦)可溶液剂等。
保试达:灭生性除草剂,替代百草枯的良
5、可湿性粉剂(WP)
可湿性粉剂是将常温下固体的原、湿润剂和填料,经机械研磨、混匀而制成的粉状制剂。使用时用水配成悬浮剂喷雾,也可用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大田作物的灌根、土壤处理、剂拌(浸)种。如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绿大生(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赛深(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0%金络(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等。
安泰生:保护性杀菌剂,既能防病,又能补锌
绿大生:保护性杀菌剂,既能防病,又能补锌
速克灵: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等
克露:防治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绵疫病等低等真菌
赛深:防治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绵疫病等低等真菌
杀毒矾:防治疫病、晚疫病、霜霉病、绵疫病等低等真菌
金络:保护性杀菌剂,既能防病,又能补锌
6、可溶性粉剂(SP)
可溶性粉剂是指可溶于水的粉剂农。由水溶性较大的农原,或水溶性较差的原附加了亲水基,与水溶性无机盐和吸附剂等混合磨细后制成。有效成分含量高,一般在50%以上,有的高达90%,与可湿性粉剂一样需对水喷雾。可溶性粉剂细度均匀、流动性好、易于计量、水中溶解速度快,与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及乳油相比,更能充分发挥效。如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赤霉酸可溶性粉剂等。
农用硫酸链霉素:防治细菌性病害
7、悬浮剂(SC)
悬浮剂是将原粉、润湿剂、悬浮剂、分散剂混合,在水中经多次研磨而成。贮存时间较长时会在瓶中出现沉淀现象,使用时应摇晃均匀再配。可用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大田作物喷雾或灌根、施用时需摇匀方可使用。如40%施佳乐(嘧霉胺)悬浮剂、43%富力库(戊唑醇)悬浮剂、22.4%亩旺特(螺虫乙酯)悬浮剂、24%螨危(螺螨酯)悬浮剂、11%来福禄(乙螨唑)悬浮剂、42.8%露娜森(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2.5%阿托(啶氧菌酯)悬浮剂、43%翠富(戊唑醇)悬浮剂、40%卫福(萎锈·福美双)悬浮剂、19%维瑞玛(溴氰虫酰胺)悬浮剂等。
施佳乐:防治灰霉病等
富力库:防治白粉病、蔓枯病、早疫病、叶霉病、炭疽病等
亩旺特:防治蓟马、粉虱、介壳虫、蚜虫等
螨危:防治红蜘蛛等
来福禄:防治红蜘蛛等
露娜森: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蔓枯病、早疫病、叶霉病、炭疽病等
阿托:防治白粉病、蔓枯病、早疫病、叶霉病、炭疽病及葡萄黑痘病、霜霉病等
翠富:防治白粉病、蔓枯病、早疫病、叶霉病、炭疽病等
卫福:防治棉花立枯病、玉米丝黑穗穗病、小麦散黑穗病、洋葱等瓜菜作物根腐、枯萎病等
富力库:防治白粉病、蔓枯病、早疫病、叶霉病、炭疽病、黑痘病等
8、微乳剂(ME)
微乳剂是由液态农、表面活性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属于各向同性的、热力学稳定的、外观是透明或半透明的、单相流动的分散体系。其特点是以水为介质,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因而不燃不爆、生产操作、贮运安全、环境污染少;农分散度极高,达微细化程度,外观近似于透明或微透明液;在水中分散性好,对靶体渗透性强、附着力好。该剂也属于液态农剂型非溶剂化剂型,被人们称为“绿色”农制剂,有逐渐取代传统乳油的趋势。常用的有10%天沐(苯醚甲环唑)微乳剂、20%斑潜净(阿维·杀虫单)微乳剂、20%丙环唑微乳剂等。
9、乳油(EC)
乳油是用原、乳化剂和溶剂按一定的比例加工制成的单相均匀液体,加水后可形成乳状液。有效成分含量高、在植物表面润湿性好、粘着性强、效高、使用方便、性质稳定等优点,但易燃。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大田作物中土壤处理、剂拌种、灌根和喷雾常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多是该剂型。如40%高照(氟硅唑)乳油、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20%灭扫利(甲氰菊酯)乳油、73%克螨特(炔螨特)乳油、45%乐斯本(毒死蜱)乳油、0.01%28高芸苔(芸苔素内酯)乳油、20%使它隆(氯氟吡氧乙酸)乳油、10.8%盖草能(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等。
克螨特:防治多种作物的红蜘蛛、瘿螨等
乐斯本:防治洋葱、娃娃菜等作物的地下害虫
高照:防治白粉病、蔓枯病、早疫病、叶霉病、炭疽病等
28高芸苔:促进植物生长、缓解害肥害、增耐寒能力、提高产量等
10、水剂(AS)
水剂是一些能够溶与水的原,直接用水配制而成的剂型。制剂的浓度仅取决于有效的水溶解度,一般在使用时再加水稀释。用于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及大田作物喷雾或灌根。如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30%瑞苗淸(甲霜·恶霉灵)水剂等。
瑞苗清:防治洋葱等作物根腐病、枯萎病的首选剂
普力克:防治苗床猝倒病的首选剂
11、粉尘(DP)
粉尘剂是专用于温室喷粉的剂型,其加工的细度较粉剂要高的多,喷粉后可在温室内形成飘尘,弥漫于温室空间,可降低室内湿度。如5%百菌清粉剂、5%脲霜·锰锌粉剂、6.5%乙霉威粉剂、10%腐霉利粉剂等。
12、颗粒剂(GR)
颗粒剂是用原、载体和辅助剂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分为遇水不能分散开的非解体性颗粒剂和遇水能分散开的解体性颗粒剂二种。其特点是可控制有效成分的释放速度,延长持效期,主要用于土壤处理,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如10%福气多(噻唑膦)颗粒剂、15%乐斯本(毒死蜱)颗粒剂等。
13、烟剂(FU)
烟剂是用原、燃料、氧化剂、消燃剂等成分制成的粉状混合物,点燃后能够燃烧,但不产生明火。农的有效成分因受热而气化,在空气中冷却后凝聚成固体微粒,沉积在植物和病虫体上而被病虫吸收起到毒杀作用。同时使用烟剂可降低室内湿度,是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专用的剂型。如15%异丙威无木烟剂、20%百菌清无木烟剂、45%腐霉利烟剂等。
14、种子包衣剂(FS)
种子包衣剂是将水溶性的粘着剂、表面活性剂、着色剂、悬浮剂和溶剂等组成载体,选择适宜的高效肥、杀菌剂、杀虫剂、微量元素、植物激素等作为被载体,制成包衣材料,通过机械或人工把包衣剂均匀地包在种子表面,干燥后固化成膜。如60%高巧(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5%适乐时(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