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县的几点思考
① 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几点思考
确保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改革,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整体提升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力,让深刻变革中的我国社会既井然有序又生机勃勃。
② 如何加强我县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是社区的平安。社区是人们生活的最主要区域,其平安与否至关重要,城市和农村皆然。目前,由于社会、经济、历史因素,一些农村地区的社会治安步伐并没有跟进,呈现出相对滞后的状态,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二是刑事发案平稳,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少。小 平同志描绘了对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其中一条就是“犯罪行为大大减少”。刑事发案,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保持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人民群众才有安全感,平安感才会更加真切、具体。
三是社会群体事件得到有效解决。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平安中国必须对事件的解决有一整套的方案,从而使不同利益主体各得其所、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平安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单单是犯罪率低和犯罪案件得以迅速破获。平安建设不仅包括通过打击犯罪给大家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还包括如何预防纠纷、规范执法、有效解决矛盾,给人以出行上的平安、饮食上的平安等等,这些都应该包含在我们所说的平安概念里。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从这个意义上说,首先,平安与法治具有一致性,可同步进行,二者并行不悖。其次,从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上来说,我们可以依靠法治,实现一种有规则的治理,达到社会的有序状态,并在有序中让每一个公民享受到安宁与幸福,也即通过法治实现平安。
平安建设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对于国家而言,应当加强政权建设,特别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依法打击黑恶势力,注重专项整治与治安防范相结合,着力解决好影响群众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与此同时,“公平决定平安”,国家还要注重社会分配要公正,要通过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减少因经济困难导致的犯罪。
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带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用法治思维的标尺规范各项行政行为,尤其是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务,更加需要坚持依法行政。
要通过切实有效的途径提高公民学法、守法的意识。如在各种升学、就业考试中增加法律知识的内容,让每一个完成义务教育的公民都具有必要的法律知识,让每一个公务人员都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可以说,领导和公众都具备一致的法律知识和价值观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③ 如何加强我县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法治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进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社会是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我县法治建设是提升我县形象的一项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县文明程度、综合实力的高度,对促进我县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实现“平安XX”、“和谐XX”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搞好我县法治建设,我们在全县相关部门开展了调查。根据调查问卷所了解的情况,作一些浅显分析:
一、法治建设的现状
二、法治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三、推进县域法治化建设的建议和思考
要搞好我县法治建设,实现理想的法治社会,做到依法制县,提出以下几点:
1、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是我县法治建设的基础
法治建设需要坚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基础,而公民的法律素质则是其不可或缺的主体基础。这个基础性条件越充分,公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性就越容易实现;公民主体性实现得越充分,依法治国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就越能够得到体现和实现。因此,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县,根据调查问卷有76%的调查对象认为要实实在在地推进我县法治建设这一伟大事业的进程,就应当高度重视并且不断提高我县居民的法律素质。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法律素质,才能理解立法的本意就是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保护民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才能有效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才能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保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才能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才能充分调动参与法治化进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提高居民法律素质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是能得到多数人认可的方式依然是宣传,尤其是由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的集中宣传更容易赢得群众的青睐。近期,我县开展了“平安建设”宣传月活动,多种多样的宣传方式着实让群众享受了一回“法治盛宴”。法治这个近乎于抽象的词汇生动的展现在群众面前,图板、传单、影像资料等宣传品让群众直观的感受到“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守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法律素质。就法治宣传活动而言,宣传做为另外一种教育方式,更容易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同时更容易让大多数人接受。
2、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是我县法治建设的关键
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而奋斗的骨干力量,是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决定着法治建设的方向,影响着法治建设的发展程度。有86%的调查对象认为要加强我县法治建设,关键要提高我县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抓好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就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律培训制度;完善领导干部自学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通过这一系列学法用法制度的完善和实施,使我县广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转变观念,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成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楷模;使他们努力提高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依法执政和运用法律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
3、提高公职人员的法治理念是我县法治建设的重点
有91%的调查对象认为公职人员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是推进我县法治建设、建设法治政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推进我县法治建设,提高我县公职人员的法治理念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我县公职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公职人员能深刻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髓,并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忠实信仰者,能时时刻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而既充分地利用国家权力促进和保障公民权利,又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真正实现法治的意义。
今年,我县在政法系统集中开展的“整作风、树形象、做表率”教育整顿活动较好的解决了执法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整顿活动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整作风、树形象、做表率”为主题,以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抓手,牢固树立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干警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纪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司法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以上内容是对法治理念贴切的诠释,同时也是法治理念与时俱进的结果。
4、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我县法治建设的重要载体
有51%的调查对象认为要推进我县法治建设进程,强化法治建设成效,就必须从我县基层的106个村(12个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抓起。从我县推行的“两种模式”中不难看出,法治建设的触角已经无限延伸,法治与民主也正在有机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应以宪法、法律和法规为依据,围绕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目标,广泛深入开展民主与法制的宣传教育,保障村(居)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村(居)民自治,逐步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规范化、法治化,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各种社会现象都通过基层反映出来,各种社会问题都在基层最先表现出来,各种思潮在此激荡,各种信息在此交流,各种矛盾在此汇集,只有有效地推进我县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更好的发挥好治安调解员的作用,才有可能实现全县法治效果的提升。通过调查得知,在“大调解”机制的影响下,我县成立了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乡级调解员由乡镇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担任,村级调解员由村屯干部担任。按常理理解村级调解员做为一线工作人员,应该更容易接近矛盾双方面的当事人,更清楚矛盾的结节点,从而更好的解决矛盾纠纷,但是实事上往往是事与愿违。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被当事人误解,以至于产生不信任。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多多注重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培养,基层法治建设虽然不是只靠村屯干部就能完成的,但是如果村屯干部自身素质都不过关,那法治建设就更无从谈起了。
5、强化司法公正是我县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司法是保证权利得以合法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实现、维护和争取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只有保证司法公正,严格依法办事,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才能不断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只有保证司法公正,公民才会相信法律是限制、约束权力,保护权利和自由的,才会将纠纷诉诸法律,法治建设才能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有76%的领导干部认为要推进我县法治建设,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时,必须全面履行司法职能,严格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严格地适用法律,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依法办事、正确、合理、及时,真正做到既合法,又公正,从而达到司法的最佳效果。
6、强化法律服务是我县法治建设的重要手段
法律服务是一个既属于商业服务的范畴,又包括法律咨询和出庭以及有关行使司法权力的行为的概念。有85%的调查对象认为法律服务在推进我县法治建设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立法层面看,法律服务的强化,能够为加强地方立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立法质量的提高;从司法层面看,法律服务的强化,能够在司法活动中起到制衡作用,促进规范司法行为,实现司法公平正义;从执法层面看,法律服务的强化,能够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促进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从守法层面看,法律服务的强化,能够教育群众知法、守法,有效地引导群众依法提出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
因此,要推进我县法治建设,就要强化法律服务,就是要加强律师队伍建设,完善律师监管机制,规范律师执业活动;要规范公证管理和公证服务,提高公证的公信力;要规范商事仲裁,提高仲裁水平;要完善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建立面向社会的统一的司法鉴定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城乡基层法律服务,促进其健康发展。
加强我县法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只要上下齐心协力、不懈奋斗,我县法治建设必将为我县的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④ 如何加强法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法治,就是依照法律法规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务。保证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为了加快法治建设进程,早日实现文明法治社会。加强法治建设要从五个方面来思考,抓住关键,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加强法治建设。
第一:党委发挥领导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作用,逐步做到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变成国家意志来实现领导,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去解决矛盾和处理问题,确保法治建设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第二:人大发挥主导作用 。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要在同级党领导下,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把法治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体系也应当成为法治建设的组织实施体系。在组织协调法治日常工作和依法履行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职权时,扎扎实实而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法治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第三:“一府两院”(政府、法院和检察院)发挥执法主体作用 。行政机关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也是机构和人员最多的部门,大部分的法律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行政机关在法治建设中占有突出的重要位置,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核心,是优化经济环境、增创法治优势的关键所在。而司法工作同样是法治工作的主要环节。应该说,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处于执法主体的重要地位。
第四:政协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其范围是广泛的,可以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进行监督,通过会议、视察、调查、提案和建议案等多种形式监督法律、法规的执行。
第五:发挥人民群众主力军作用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不论干什么工作,搞任何事情,开展何种活动,只有群众支持和参与,积极配合,才能取得成效。我们抓法治必须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地相信群众,全心全意地依靠群众,并把如何加强法治建设总的思路交给群众,请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献计献策。
拓展资料:
为了加快法治建设进程,早日实现文明法治社会。在现阶段,必须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办法,切实加强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健全和规范法治工作机制,认真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强化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加大依法治理力度,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
⑤ 浅谈依法治国背景下加强法治公安建设的几点思考
违法应该处罚但警察也应该依法执法 为什么有些中国警察就是做不到?例如
2012年开始人大决议 中国法律禁止刑讯逼供 刑讯逼供制造了多少冤假错案?现在的警察依然变相用这种下三滥的方式刑讯逼供 因为这样看不到伤 没有证据 所以刑讯逼供一直都存在 刑讯逼供 何时休?
2017年11月5日我在中国 北京 丰台区 蒲黄榆派出所接受讯问 从早上9点开始 没饭吃 不给水喝 我55岁了口渴的受不了 求警察给口水喝 就是不给 我在派出所没有自由 没办法只能忍受 直到第二天在拘留所才吃到早餐 这就是所谓的 文明执法 这是 刑讯逼供 滥用职权 非法虐待 执法犯法的行为 这些警察就是变态 虐待狂 没人性 如果警察违法对社会的伤害会更大 谁为这些警察的违法行为买单呢?他们不想这些 所以这些违法警察的素质极差
后因为寻衅滋事被拘留
我大约晚上23点到的拘留所 先是买生活用品60元 其实那东西20元都不值 自己脱光衣服接受检查 自己的东西什么都带不进去 穿上囚服被押到牢房 里面约30人只有8张床 没办法只能睡地上 基本上就无法休息(这是违法行为) 有的被子是发霉的 就连吃的那点菜汤有些也是发霉的 只能吃馒头就凉水 有些警察满嘴脏话 首都北京都是这样 其它地方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