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2.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② 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1、采取以纸代塑
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
2、采用可降解塑料
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
3、从法律上进行规定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4、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
废旧塑料通常以填埋或焚烧的方式处理。焚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二次污染。填埋会占用较大空间;塑料自然降解需要百年以上;析出添加剂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等。因此,废塑料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回收利用,但废塑料的回收和再生利用率低。
5、强制回收利用
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
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③ 关于塑料垃圾,你有什么好的治理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尤其是,人类生活中的塑料垃圾,由于其不可降解,不能回收,对环境的污染最为突出。
据环球网消息,目前全球各地对塑料垃圾的回收率极低,造70亿吨垃圾回收仅一成,每秒有3400个塑料瓶被丢弃,每年有800万吨流入海洋。现在,流入海洋的塑料碎片已达5万亿个,足以围绕地球超过400圈。有研究表示,人类迄今生产超过91亿吨塑料,其中大多数都被堆入垃圾填埋场或乱丢在自然环境中,照此速度发展,2050年,地球上将有超过130亿吨塑料垃圾,美丽的地球可能最终变成“塑料星球”。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些垃圾流入海洋后,被海鸟、鱼等动物吃进肚子里。这些动物直至死亡,它们肚子里的塑料都还没有化解。
可见,塑料垃圾问题已经成为了人类必须面对的首要的公共环境问题!
塑料垃圾的主要危害
塑料垃圾的危害,根据其危害的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二是生态环境污染。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如何治理塑料垃圾污染?
治理塑料垃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同时,针对塑料垃圾的不可降解、不易回收的特性,我们必须采取综合的、科学的、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塑料垃圾污染。
1、加强宣传教育,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塑料垃圾的回收管理工作。加强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部门的塑料垃圾管理力度,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
3,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塑料垃圾问题的法律监管。尽快制定颁布国家治理塑料垃圾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经济政策,建立消除塑料垃圾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发生,保护生态环境。
5、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塑料产品的绿色环保替代品。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如果制造出一种替代品,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这样起码解决了塑料的不可降解的问题。
对于塑料垃圾问题,你有什么建议,欢迎发表意见。
④ 减少白色污染的建议共六条.
“白色污染”危害性极大,目前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那么,目前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呢?
在我国,回收废塑料的工作已经起步。我们应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把废弃物分类,以便回收工作能顺利地进行。最后,我们应该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⑤ 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
1、分离分选技术
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废弃塑料的收集和预处理。尤其我国,造成回收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垃圾分类收集程度很低。
2、焚烧回收能量
聚乙烯与聚苯乙烯的燃烧热高达46000kJ/kg,超过燃料油的平均值44000 kJ/kg,聚氯乙烯的热值也高达18800 kJ/kg。废弃塑料燃烧速度快,灰分低,国外用之代替煤或油用于高炉喷吹或水泥回转窑。由于PVC燃烧会产生氯化氢,腐蚀锅炉和管道,并且废气中含有呋喃,二恶英等。
3、熔融再生技术
熔融再生是将废旧塑料加热熔融后重新塑化。根据原料性质,可分为简单再生和复合再生两种。简单再生主要回收树脂厂和塑料制品厂的边角废料以及那些易于挑选清洗的一次性消费品,如聚酯饮料瓶、食品包装袋等。回收后其性能与新料差不多。
4、其他利用技术
废旧塑料还有着广泛的用途。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采用黄砂、石子、液态PET和固化剂为原料制成混凝土,Bitlgosz 将废塑料用作水泥原材料。
(5)如何治理白色污染扩展阅读:
所谓的“白色污染”是指城乡垃圾中或散落各处,随时可见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废弃物对于环境的污染。它主要包括塑料袋、塑料包装、一次性聚丙烯快餐盒,塑料餐具杯盘以及电器充填发泡填塞物、塑料饮料瓶、酸奶杯、雪糕皮等。
面对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人们希望寻找一种能替代现行塑料性能,又不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替代品,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
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质的作用。
参考资料:
白色污染(环境污染问题)_网络
⑥ 整治白色污染的措施
现在国家提倡治理白色污染,但是效果甚微,作为一个学环保专业的人,我内心也是痛心疾首!
白色污染的治理一般要从三个方面去着手治理:
1、源头上治理:
治理措施1、从科技的手段去介入,现在有很多的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如果能扩展到其他更多领域中,将塑料使用完后,放在一定的环境中就可自然降级,那这个问题就简单多了!
治理措施2、从使用的角度去介入,在一定的程度上找到了可替代的产品,那这个塑料产品没有了销售市场,自然就不会生产了。曾今国家提出超市的一次性购物袋要收费,要大家拿环保袋。这种说不好听只是增加了超市的收入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将塑料袋禁止。假如我们干脆不提供这个塑料袋,或者是有别的东西可替代这个玩意,这自然一次性购物袋没有市场了,商家肯定不会生产了。
2、从传播路径上治理:
治理措施1、政府出台一些相关的规定,明令禁止生产不可降解的一次性购物袋,这些白色污染自然不会流通了。这个是国家将来必然走的路,但需要时间和资金。
治理措施2、这些塑料袋回收后可以卖钱,就像多年前,我们把纸皮、废铁等给丢了,后来有人回收后可以卖钱,这些或许真的可以把白色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
3、从使用者上去治理:
治理措施1、强化宣传、强化教育,让大家有目共睹认识到塑料的毒性一样,自然很多人对一次性的白色污染物会抵触的!就像很多年前大家对电池没有任何感觉,现在很多人知道电池的危害,自然的将其收集后再处理了!
治理措施2、能更好的找到比一次型产品更为经济实惠的可替代品。例如现在很多废纸收回去之后做了购物袋,用完之后纸还可以再生再做!饭盒也找到了可替代产品,但是大部分白色污染物没有找到可替代物品。
⑦ 我国如何治理白色污染
近日,国来家发改委网自站发布《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的消息,邀请社会各界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建议。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还透露,正在研究制定防治塑料垃圾污染的政策文件,按照“限制一批、替代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对不同生产、生活、消费等情形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分领域、分品类提出政策措施。
⑧ 怎么治理白色污染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有效的措施。在2006年,国家强制出台了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的通知内,并且取消了超市容免费塑料袋的供给。时至今日,除中型以上的超市在执行这一规定外,小超市、小卖部、便利店、饭店、早市、夜市等等经营场合还都在使用超薄塑料袋。这就说明,我国在治理和降低白色污染方面其力度还很不够,最主要的是,超薄塑料袋的市场很大,取而代之的可降解包装袋还没有及时跟进,这和生产技术、环保观念都有很大关系。
还有,那些家电包装使用的防震材料都还在使用泡沫材料,而国外大都使用可降解的纸浆材料。这个问题在我国应该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由于政府的不能强制介入,使用单位当然图方便了。
所以说,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第一政府强势介入。第二、加强替代品的研制与使用。第三、提高国民的对环保的意识。
⑨ 各国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在我国限制塑料购物袋使用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出台各种政策法规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看看他们在治理白色污染上有什么高招值得我们借鉴。
严格立法进行封杀
美国
旧金山市1月20日成为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旧金山的超市若再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袋,将被处以罚款。塑料袋将被纸袋、布袋和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生物降解的购物袋取代。奥克兰市也将于明年初禁止超市用塑料袋。在东部的新泽西州,一项法案也于近日提交至州议会讨论,如果这一法案获得通过,新泽西将成为美国第一个在大型超市和商场中淘汰塑料购物袋的州。
孟加拉国
孟加拉国从 2002 年 3 月开始禁止使用塑料袋。在实施这项禁令以前,首都达卡的 950 万人每天要消耗 1000 万只塑料袋。禁令颁布后,全国 315 家生产塑料袋的工厂全部关门,塑料袋的用量减少了 90%。在孟加拉国,法律规定进口或销售塑料袋的人可被判最高 10 年刑,发放塑料袋者则被处以 6 个月的监禁。有些商人曾因此被罚款,最多的被罚了 2000 美元。
非洲国家
非洲的坦桑尼亚去年就宣布禁止使用30微米到65微米厚的塑料袋。卢旺达则从2005年开始就禁止使用和进口厚度在100微米以下的塑料袋。肯尼亚政府已经开始对塑料袋征收120%的消费税,并计划从明年起将塑料袋价格提高660%。乌干达也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一项禁用塑料袋的法令。
经济手段限制使用
意大利:“课税法”
意大利政府对塑料袋生产商实行“课税法”,征以重税,以遏制塑料袋的生产。据统计,实行该政策后,意大利国内的塑料袋使用量明显下降了。
爱尔兰:塑料袋税
为遏制塑料购物袋的疯狂使用,减少白色污染,爱尔兰自2002年启动“塑料袋税”,对每个购物塑料袋征税15欧分(约合19美分)。2007年,政府又将购物塑料袋税提高到每个22欧分(约合29美分)。有人也称此举是“惩罚”顾客,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遏制白色污染非常有效,塑料袋使用量骤降了 90%。
德国:昂贵的塑料袋
德国的大多数商店让消费者自行选择是使用塑料袋还是帆布或棉布购物袋——当然这是要花钱的。塑料袋根据大小来收费,从0.05欧元到0.5欧元不等。帆布袋或棉布袋售价不到1欧元。而不管顾客是否使用塑料袋,所有向消费者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商店都要缴纳回收费。
⑩ 怎样治理“白色污染”
塑料以惊人的速度替代着传统材料,目前塑料已与钢铁、木材、水泥构成现代工业的四大基础材料。塑料的广泛应用降低了能耗,保护了森林,节省了耕地,对人类与环境的协调起了很大作用,但随之而来也给环境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被抛弃的废旧塑料包装袋、农膜、塑料制品,到处可见。待到刮风天气,天空中会飘着、树枝上也会挂着这些白色塑料袋。这些废弃物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自然分解,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白色污染”就是这样引起的。
废旧塑料引起环境污染,已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责难。有些国家已提出限制、甚至禁止使用塑料盒和塑料袋。如美国早在1990年就在部分地区限制使用聚苯乙烯快餐盒,近年来我国也采取了同样措施;又如爱尔兰政府已开始征收塑料袋税,并鼓励用可降解材料代替塑料袋等。但时至今日,塑料包装仍以高于5%的速度发展,而许多其他材料仅以2%~3%的速度增长,其原因就在于塑料作为包装材料,有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优点。客观的需要,使塑料包装仍在责难中继续发展。尽管如此,各国在解决废旧塑料处理及回收利用问题上的努力一直没有中断。
随着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城市垃圾开发了不少处理方法。发达国家先是采用填埋和简单焚烧的办法来处理废塑料,但由于占地太多以及带来二次污染,这两种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废塑料污染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发达国家针对包括塑料在内的垃圾资源回收利用问题,提出发展“3R”体系,即Rection(减少用量)、Recycle(回收循环)、Reuse(重复使用)。减少用量是指提高产品质量,使薄膜减薄,塑料制品薄壁化,而性能仍与过去的产品一样。最近又提出在塑料制品设计时,就应该考虑使用后的回收利用问题,如日本丰田汽车,相当于其车重的90%材料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废塑料的回收是再利用的基础,回收的难度在于其数量大、分布广、品种多,而且许多塑料与城市垃圾混在一起。目前,国外在废塑料回收方面已积累不少经验,他们把废塑料回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要求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美国和欧洲各国均强制企业在包装用塑料制品上印刷上塑料名称,并强制居民分类存放,便于回收;市场销售带包装的商品时,先返回旧包装或先征收包装钱款,把这笔钱用于废塑料回收。德国在全国设立300多个塑料制品分类网点,各网点统一将塑料制品分为瓶、薄膜、杯、聚苯乙烯发泡制品及其他制品,并有统一颜色标志。日本采用回收管理小循环体系,即厂家负责回收自己产品的废旧物(如包装),并再利用于自己产品之中,这样不但能确保产品性能,也可减少流通环节。
利用回收的废旧塑料时,首先要将它们进行分类,有塑料材料标志的可用人工分类,或可利用塑料的密度、溶解度等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分类后的废塑料可选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热能再生法或发酵法进行再生利用。
物理方法是将废塑料粉碎、造粒并直接使用或与其他聚合物混合后使用。化学方法是使废旧塑料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低分子化合物,生产出液体燃料、燃料气等产品,试验中甚至还能回收到乙烯。热能再生是利用塑料燃烧放出的大量热量,它的发热量相当于煤和石油,而且不含硫,灰分少,燃烧速度快。
进入21世纪后,环境保护和废弃资源的再生利用,将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