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公共卫生先驱

公共卫生先驱

发布时间: 2020-12-24 01:11:14

A. 欧洲“黑死病”从何而来

黑死病在1346年到1350年大规模袭击欧洲,鼠疫导致欧洲人口急剧下降,死亡率高达30%。黑死病被认为是蒙古人带来的。约1347年,往来克里米亚与墨西拿(西西里岛)间的热内亚贸易船只带来了被感染的黑鼠或跳蚤,不久便漫延到热内亚与威尼斯,1348年疫情又传到法国、西班牙和英国,1348年—1350年再东传至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最后在1351年传到俄罗斯西北部。估计欧洲有约2500万人死亡,而欧、亚、非洲则共约5,500万—7,500万人在这场疫病中死亡。当时无法找到治疗药物,只能使用隔离的方法阻止疫情漫延。有人认为,这场黑死病严重打击了欧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削弱封建与教会势力,间接促成了后来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鼠疫(别名:黑死病、瘟疫)是一种透过鼠类传播的伤寒疫病。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致的烈性传染病。

症状和类型
感染后2—5天会出现倦怠感、寒颤、发烧等现象。再来根据感染症状可再分成三类:

腺鼠疫
在被感染的鼠类或跳蚤叮咬后,在伤口附近的淋巴腺会有发炎的现象,再来可能扩散到全身的淋巴腺。如不治疗,约一周左右可能会死亡。

败血性鼠疫
鼠疫杆菌经由血液感染全身,皮肤会出现血斑,最后全身长满黑斑而死亡。这也是鼠疫被称为黑死病的原因。

肺鼠疫
吸入病患的飞沫染病,可能出现血痰,2—3日后会由于呼吸困难而死亡。

治疗
在医院隔离,接受抗生素治疗。

预防
驱逐有可能带菌的鼠类或跳蚤,或施打疫苗。

B. 哈佛大学谁介绍下,不要网上复制的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简称“哈佛”,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上百位诺贝尔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哈佛同时也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其诞生于1636年,最早由马萨诸塞州殖民地立法机关创建,初名“新市民学院”(the college at New Towne),为纪念在成立初期给予学院慷慨支持的约翰·哈佛牧师,于1639年3月更名为哈佛学院;1780年,哈佛学院正式改称哈佛大学。
截止2014年,学校有本科生6700余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14500余人[
15世纪末,由欧洲通往美洲的大西洋航道被哥伦布开辟,欧洲人纷纷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7世纪初,首批英国移民到达北美,在那里开拓自己的“伊甸园”——新英格兰。移民中有100多名清教徒,曾在牛津和剑桥大学受过古典式的高等教育,为了让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新的家园也能够受到这种教育,他们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州的查尔斯河畔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哈佛学院。
哈佛学院

John Harvard铜像(2张)
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仿照英国剑桥大学,筹建一所高等学府,每年拨款400英镑;学校初名“新学院(New College)”或“新市民学院(the college at New Towne)”,成为全美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
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半的积蓄720英镑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
同年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9名。
1639年3月13日,为感谢以及纪念约翰·哈佛牧师在创立初期对学院的慷慨捐助,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将学校更名为“哈佛学院”。
1650年哈佛学院获准成立法人机构。
1693年,北美第二所学府威廉·玛丽学院诞生;1701年,耶鲁学院(耶鲁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这两所学院的出现,使哈佛学院有了伙伴和竞争的对手;受英国古老大学传统影响较深的哈佛学院,面临着强有力的挑战。
哈佛学院最初模仿英国的大学模式展开办学,但清教徒的哲学思想却获得了保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院的领导者都由神职人员担任,直到1708年第一个非清教成员的校长上任,哈佛才从清教思想的管制中独立出来。
1721年学校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
1727年,为顺应北美产业革命的势头兴起、新兴的工商业对应用科学的需求,哈佛学院设立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授职位。数学和自然科学开设后,哈佛学院还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教授们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在数学领域内,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
截止2014年,哈佛大学下设13个学院,分别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哈佛商学院、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牙科医学、哈佛大学神学院、教育学院、哈佛法学院、哈佛医学院、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院、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哈佛学院,另设有拉德克利夫高等研究学院,总共在46个本科专业[2] 、134个研究生专业招生;其中本科生教育主体由哈佛学院承担。
哈佛法学院(Harvard Law School)创立于1817年,虽然比大学部(Harvard College)建校(1636)晚几近两百年,仍是美国最古老的法学院。

Gund Hall, the home of the GSD
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是如今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富、最有名望,也最具权威的管理学校。这里是商业人才培育的圣地,被称作商人、主管、总经理的西点军校,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曾在此学习;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1/5毕业于这所学院。哈佛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权力与金钱的象征,也是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哈佛大学设计学院(Harvard Graate School of Design,简称GSD):哈佛大学的建筑教育始于19世纪末期,其设计学院(又名设计研究生院,以下简称GSD)融建筑、规划、景观于一体,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设计院所之一。
截止2014年,哈佛大学在校全体教员约2400人,其中含有多位诺贝尔奖、普利策、普利兹克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学校拥有美国国家科学院(NAS)、美国国家工程院(NAE)、美国国家医学院(IOM)三院院士300余人,其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及国家医学院院士居于全美首位。
哈佛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除了学术领域中的“工程与电子计算机科学“及个别专门科目中的“数学”、“电子计算机科学”之外,其他全部科目均位列第一。
哈佛大学拥有美国最大的学术图书馆,规模为全球第五(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纽约公共图书馆)。

哈佛大学图书馆的中央系统位于哈佛庭院的怀德纳图书馆(Widener Library)内,整个系统覆盖80所不同的图书馆,整体馆藏量超过1600万册,使其成为全美最大的学术图书馆网络,同时位居全美第三(仅次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和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不同的图书馆适合不同类型的读者进入:位处于剑桥市本部的加博科学图书馆(Cabot Science Library)、拉蒙特图书馆(Lamont Library)及怀德纳图书馆为本科生最常去的图书馆;霍顿图书馆(Houghton Library)及亚瑟·伊丽莎白施莱辛格图书馆(Arthur and Elizabeth Schlesinger Library)专门收藏有关美国女性地位发展的历史参考;哈佛大学数据库搜罗了各种珍贵的书籍及手抄搞;美国一些最古老的地图、地名册等能在哈佛的蒲赛图书馆(Pusey Library)内找到;而哈佛燕京图书馆内则保管与东亚古老语言相涉的文献。
哈佛大学受捐资金居于世界科研机构之首,在2013年已经累计达到320亿美元,是仅次于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最大捐赠基金;哈佛年平均科研经费超过7亿五千万美元,为14个学院上百个研究机构提供支持。
重大成果
1922年,医学院于英格兰首次完成胰岛素注射。
1954年,波士顿儿童医院科学家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及其团队因成功以人为方式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获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0年,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首次完成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1961年,盖欧尔格·冯·贝凯希因发现内耳耳蜗分析和传送声音的物理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2年,分子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因提出DNA的双螺旋模型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4年,康拉德·布洛赫因胆固醇及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发现,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65年,物理学教授朱利安·施温格与理查德·费曼、朝永振一郎共同分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三人在量子电动力学及粒子物理学方面作出的基础性贡献。
1965年,现代有机合成之父伍德沃德获诺贝尔化学奖。
1967年,眼科学家乔治·沃尔德因视网膜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获得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71年,国民生产总值之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获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2年,肯尼斯·约瑟夫·阿罗因在一般均衡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与约翰·希克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3年,华西里·列昂惕夫因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76年,无机化学家威廉·利普斯科姆因对硼烷结构的研究获得当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7年,因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约翰·凡扶累克与内维尔·莫特一同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9年,史蒂文·温伯格因实验验证了由于Z玻色子与电磁作用混合引起的宇称破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一同获奖的还有大统一理论的开创者、同为哈佛大学教授的格拉肖。
1980年,巴茹·贝纳塞拉夫因发现了控制免疫反应的、遗传的细胞表面结构,获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同年,因为发展了测定DNA序列的方法,沃特·吉尔伯特与弗雷德里克·桑格获诺贝尔化学奖。
1981年,大卫·休伯尔因为视觉系统方面的研究(用视皮层细胞解释视网膜的编码脉冲信息的能力),获当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84年,卡罗·鲁比亚因为在发现弱作用传播子W±和Z°的大规模实验方案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获同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化学教授达德利·赫施巴赫因为研究化学基元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与李远哲和约翰·波拉尼(John Polanyi)共同分享了198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89年,诺曼·拉姆齐由于研发超精密铯原子钟和氢微波激射器而获得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0年,约瑟夫·默里由于在“人体器官和细胞移植的研究”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同年,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因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2002年,里卡多·贾科尼因在X射线天文学方面的先驱性贡献,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4年,琳达·巴克由于在嗅觉方面的卓越研究与理查德·阿克塞尔一同获得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05年,罗伊·格劳伯因“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获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9年,杰克·绍斯塔克因发现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与两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因“为复杂化学系统创造了多尺度模型”,获当年诺贝尔化学奖。
校训
拉丁原文:Amicus Plato,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
“要与柏拉图为友,要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
校徽
哈佛大学校徽为传统盾形,寓意坚守、捍卫;底色为哈佛标准色“绯红”。
主体部分以三本书为背景,两本面向上,一本面向下,象征着理性与启示之间的动力关系。上面的两本书上,分别刻有“VE”和“RI”两组字母,与下面一本书共同构成校训中的“VERITAS”,“VERITAS”在拉丁文中即“真理”。
哈佛大学的设施分布在二十多个地方,总面积有4882英亩,建筑面积21,565,000平方英尺。其中位于坎布里奇的主校区面积为224英亩,建筑面积13,202,000平方英尺。
哈佛大学本部坐落于剑桥市的哈佛庭院上,庭院位于波士顿商业区西北方约5.5公里处。里面包括了中央行政办公署及大学中央图书馆,另外也有数栋学术大楼,如大学学堂、纪念教堂和新生宿舍等。共有十二所住宿大楼提供给本科生,九所位于哈佛庭院的南部,靠近查尔斯河;剩余的部分则在庭院的西北方,那里原本是以前拉德克利夫学院的学生宿舍,直到两者合并使用同一的住宿政策为止。校园附近有公交车及铁路等交通运输服务,供学生教员们穿梭校园

哈佛大学

哈佛大学的商学院及大多数的体育设施均处于波士顿的西边,占地145公顷。市区的行人天桥——约翰韦特桥横跨查尔斯河,并将两处的校区相连。哈佛的医学院、牙科学院及公共卫生学院则在长木医学区,占地约8.9公顷,在波士顿商业区的西南约5.3公里处,距离本部同样5.3公里远。医学区附近有巴士到达本部,中途站还包括后湾及麻省理工学院。

这是 ‘哈佛大学 网络’ 要介绍的话网络那的可以说是最全的了 。它有介绍:1.历史沿革2.办学规模3.学术科研4.文化传统5.校园校区6.杰出人才

C. 为什么要学习卫生事业管理学

公共卫生的改善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显著的益处,因此在最开始,人们单纯地认为人群中职业病和传染病的发病减少就是健康,而达到这一目标,只要保证良好的公共卫生状况即可。因此,1899年,英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最早、最有影响力的学院成立并被命名为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伦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

后来,随着对健康的理解和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健康的内涵延伸到心理、社会的范畴,疾病谱的顶端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领,疾病的危险因素也从卫生条件扩展到遗传、生活方式、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等多个方面。人们开始意识到,公共卫生状况(Hygiene)已经不再是公众健康的代名词,公众健康(Public Health)有赖于全社会的公私机构、大小社群以及所有个人从生物医学、社会、文化、立法、经济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因此我们现在所说公共卫生,英文是Public Health,其确切的翻译应该是公共健康,或公众健康。

二、定义:什么是公共卫生?
目前全世界所公认的“公共卫生“定义出自耶鲁大学公共卫生系的创立者查尔斯·温斯洛教授,他在1920年发表了名为《公共卫生的处女地》(The Untilled Fields of Public Health)的文章,文章提到:公共卫生,是全社会的公私机构、大小社群以及所有个人,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与有根据的选择,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并促进健康的科学与技术。

我们把这个概念分解成三个部分:

第一,公共卫生的使命在于:1)疾病未发生时如何预防,2)疾病已经发生时如何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尽快康复,3)无论是否发生疾病,如何提高生命每一天的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为疾病或羸弱之消除,而系体格,精神与社会之完全健康状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是公卫人关注的焦点、研究的重点和实践的落脚点。

第二,公共卫生所有的实践都要有科学证据的支持。证据从哪来?从公共卫生研究来,从对疾病的认知和对危险因素的判断来。

举个例子,很久以前,人类虽然认识到『不卫生』是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面对一个传染病,其流行到底是由不干净的空气、水,还是食物等引起的,这个污染的源头在哪,人们均无法判断。因此,当时对环境因素的治理也是模糊不清的,这种盲目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直到英国流行病学先驱约翰﹒斯诺医生通过调查,明确了宽街水井与霍乱流行的关系,让人们意识到只有科学的调查研究才能使预防措施更加具体明确,并可以针对性地评估预防措施的效果。

D. 马桶是谁发明的

我是在网上无意中搜出这篇关于马桶的文章,有点长哈.不过,耐心看完后你就知道它的来历了.写得还是很有趣的. 俗语云:“闻香下马,知味停车”。这可不是到了什么饭馆,只因内急找个方便之所罢了。 今天提笔写的题目是马桶,题目怪内容更怪。大家不要以为“马桶”这个词是个舶来品,实际上马桶是地地道道,本乡本土的中国制造。 打有蚊子那年开始,我们老祖宗方便的地方就是平地,后来演化为坑,再后来出现马桶,蚊子也是打那一年跟定了人类,当人们露出香臀之时,蚊子就开始聚餐。 要说马桶的历史,这得从汉朝说起,《西京杂记》上说,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用具,这也是马桶的前身。如按此说,据说这种“虎子”也是受高祖刘邦以儒生之冠当溺器而受到启发才发明出来的。关于“虎子”的发明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也与皇帝有关。相传西汉时“飞将军”李广射死卧虎,让人铸成虎形的铜质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表示对猛虎的蔑视,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来。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龙庭时,只因他们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将这大不敬的名词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俗称“马桶”和“尿盆”。这中间还有一个笑话,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四川,将后蜀皇宫里的器物全运回汴京,发现其中有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欢喜得不得了,差点儿用来盛酒喝。稍后把蜀主盂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召来献身,花蕊夫人一见这玩意儿被大宋天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我老公的尿盆啊!惊得赵匡胤怪叫:“使用这种尿盆,哪有不亡国的道理?”马上将这宝贝击碎。 对于马桶最先做了详细文字记载的是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辞源》中对其解释为“木制的马桶”。中国古代民间使用的马桶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 到了清朝,宫廷马桶的制做更加讲究,多用银或锡制成,四面是木架坐凳式,桶内盛有香碳灰.以便掩盖“天子”的排泄物,其豪侈虽不及孟昶,但舒适和卫生水平则提高多了。袁大总统也对中国传统式的马桶偏爱有加,其任时所住的居仁堂内安装有抽水马桶.可是他嫌“那个味儿不好”,坚持使用定做的木制马桶。 由上得知,中国式马桶虽然经历了千余年的使用和演变,其外形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基本上还是保持着盆形和桶形的外观,也许是考虑使用上的方便罢。这种单一式的马桶使用时间之久也创下了记录,以至现如今在江淮一带、苏沪杭地区仍有使用,数目应以百万计,当地政府甚至拿马桶改造做为政绩和民心工程来抓。来看《江南时报》 (2004年09月21日 第九版)的题目:“乱刷马桶者罚款 苏州两万只马桶要“寿终正寝”。文中提到涮马桶的危害:“由于苏州古城区部分老街坊尚无卫生设施,所以许多市民仍然在使用马桶,一些居民也就把在河里刷马桶看成理所应当。然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在河道保护范围内洗刷马桶、痰盂等一些污染水体的器具,对水体构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这确与文化旅游古城的身份不符。文中还对当地居民涮马桶做了描述:“倒马桶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自己倒。沈阿姨就一直坚持自己倒。昨日午后,沈阿姨蹲在河埠头刷起自家的红漆马桶,那马桶煞是精致,桶身上有雕花,桶盖上有镂刻,一件很古朴的艺术品。沈阿姨也如同摆弄艺术品一般细细地刷”。 看来在衣、食、住、行之外,大开方便之门也是非常的重要啊。 既然有人用马桶,就得有人收拾秽物,于是便诞生了一伙粪头军,粪头军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但古代文献上却有记载:《杭州坊巷录》中马子弄一节提到,东出建国南路,上板儿巷西,断河头东,《梦梁录》巷十三:“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去,谓之‘倾脚头’,各有主顾,不敢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马子弄实为马子铺集市。民国时期,断河头为粪船麋集之地,当时杭城有三家“金汁行”(粪行),垄断粪汁,断河头亦有一家。 东天注:历害!倒粪的伙记也搞得和黑社会亚赛,还占山头,圈地盘儿。 清朝末年,民国时期,粪行亦有变化,19世纪上海刚刚开埠时,上海市面还没有繁荣起来,人口少,土地多,所以粪便出路并不成问题。浦东、吴淞一带近郊的农民用小船把粪便运回去肥田。到了20世纪30年代,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当局均感到了粪便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置办粪车,出钱雇工来做清粪工作。接着,南市、虹口等地区也照样实行了。有些商人见到有利可图,就定制粪车,出租给粪夫去倒粪,由此出现了一批粪车主,他们争着抢地盘,竞争剧烈。也有的粪夫私自将粪卖给农民。租界当局和国民党市政府卫生局为了便于管理,用承包的办法来清运粪便。有的粪车主就走门路,向租界当局和国民党市政府卫生局分别承包粪便的收集、粪码头的设施、粪便的买卖,从而发了大财,成为“粪大王”。其中,历史最久、势力最大的“粪大王”要算马鸿记,他是法租界最早的承包人。他手下的粪车最多时有600辆。后来在虹口、闸北、法华镇地区产生另一个“粪大王”,名叫王荣康,拥有500多辆粪车。 “粪大王”的财源主要靠出租粪车和出租粪码头。当年上海有粪车1900辆,马、王两家就占了一半左右。粪码头出租给包粪人使用。当年上海有粪码头22个,有10个在苏州河沿岸,其余分布在曹家渡、南市、打浦桥、石灰港、十六铺等地。粪码头的建筑很简单,水门汀的石驳岸,靠河边有一个洞,下置一铁管,弯向水面上,粪船靠岸边来“接货”。每天早晨,一辆辆粪车分别到各粪码头去“卸货”。粪码头上粪水横流,臭气熏天,四周居民深受其害。 粪夫的正名叫“清洁夫”,绰号叫“倒老爷”。他们大多原来的农民,因为农村经济破产,或为灾荒所迫,跑到上海来做这个行当。当年上海粪夫有4000人左右。他们按照出身的地区,分成几帮:苏北帮人数最多,占十分之七,又分高(邮)宝(应)帮、扬(州)泰(兴)帮、通(州)海(门)帮和盐(城)阜(宁)帮等;苏州帮约占十分之二;江南帮主要是常州、江阴一带的农民,约占十分之一。 粪夫倒马桶的地段分得很清楚,每条马路每条弄堂都有固定的粪夫管,不容他人染指。如果“同行”要想多倒一家的马桶,相互间就会打得头破血流。地方上的地痞、流氓、恶霸看到这个三百六十行外的行业大有油水,于是施展“地头蛇”的威势,分别控制每个地段,粪夫必须向他“孝敬”;如果不识相,他就打翻粪车,把粪夫的头揿在粪便里。粪夫们没有办法,只好向他们的“老头子”去“登记”、“完捐”,请求“保护”。 粪夫全靠住户的倒马桶费来维持生活。倒马桶是一种累活、脏活,一辆粪车满载有400斤重,各人争得的地段有大有小,所倒的马桶有多有少,其收入也就有多有少。抗战前,每只马桶收3分到5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致使物价高涨。粪夫们看到各业工人都在举行总罢工,争取涨工资,他们也曾经酝酿“总罢倒”,以达到提高倒马桶费的目的,但被清洁业职业工会制止。于是粪夫们就把倒马桶费自动提高。1946年2月份每只马桶收费500元,3月份为1000元,4月份为2000元,到了端阳节为4000元。普通市民怨声四起,于是卫生局出面干涉,规定每只马桶收费1000元,不得额外需索。后因物价飞涨,清洁业职业工会规定每只马桶收费2000元。不过粪夫的生活还是相当苦的,有记者曾访问过一位60岁的老人。他做了半世“倒老爷”,不仅儿子继承了这个行业,16岁的孙子也在拖着粪车练习。一辆粪车三代人,他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地延续下去。粪夫每日在天蒙蒙亮就拖着粪车挨家逐户去倒马桶,当各业职工上工的时候,粪夫们已经回家又人梦乡了。粪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大都没有文化,有了钱就泡茶馆、酗酒、赌博,没有正当的休闲,一年到头生活在没有阳光的角落里。 新中国成立后,粪夫正式成为自食其力的工人阶级,并入环卫部门,改称为“清洁工”,成了美化城市的绿色使者,同时也造就出了时传祥这样的全国劳动模范。 回过头来在看看西方社会, 从19世纪起,在普遍接通下水道之后,欧洲许多家庭开始安装抽水马桶。但不是所有家庭都安装得起。在巴黎和西班牙有些楼房中一层才有一个厕所。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把大小便拉在便桶中,而且把小便通过窗子直接泼到大街上(东天:好象还没有中国人文明)。后来一些富人家修建了与卧室相连的卫生间,并把粪便排放到地沟或化粪池中,而在公共居住区内,则修建了公共厕所。发明排放式卫生洁具的先驱是英国人哈林顿。他在1597年研制出一种活塞式马桶,并且安装在伊丽莎白女王在里士满的宫殿里,从此,马桶开始告别单调的“桶”的形式,演变为便池与注水器的结合体,并成为直到现在的马桶基本形式。1775年,英国的钟表师卡明斯又对哈林顿爵士的储水器进行了改进,使储水器里的水每次用完后,能自动关住阀门,还能让水自动灌满水箱。卡明斯为他发明的带有蓄水池的马桶申请了专利,1778年伦敦工匠布拉默把储水器改设在便池上方,并在上面安装了一个把手,用来控制储水器的出水活门,还在便池上装了盖。18世纪后期,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改进了抽水马桶的设计。他采用了一些部件,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防止污水管逸出臭味的U形弯管等。目前,我们使用的抽水马桶大多应用这一原理。19世纪后期,欧洲的城镇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系统,这样大多数人才真正使用上抽水马桶。到了1855年,英国公共卫生部门要求所有住房都要安装卫生洁具。到了1890年,卫生洁具才开始在全欧洲普及开来。 据考证,抽水马桶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清末民初,而且也只限于皇宫内院,达官贵府,因为这东西要和相应的排污系统配套才可用。 马桶确实也造就了不少英雄,汉高祖刘邦曾借“如厕”之机尿遁,脱却贯高之灾;汉桓帝刘志以“如厕”举事,诛灭梁冀谋朝。这都是使用马桶的。还有涮马桶的,世界旅馆业大王康拉德·N·希尔顿早年打工时曾被安排涮马桶,他并不气馁,反而树立了坚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并表现为他强烈的自驱力:“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个洗马桶最出色的人”。这就是他成功的奥秘所在,正是这种理念使他几十年来一直奋进在成功的路上,使他拥有了成功的人生,使他成为幸运的成功者、成功的幸运者。另一位洗马桶的人也不逊色,这是日本的一位女士,据说她还是少女时,曾参加过涮马桶训练,这可是件既脏又累的活,按当时的要求,马桶必须涮到其中的水可以喝下去为止,而她也正是这样做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少女还是前日本运输大臣的孙女,而现在,她是日本内阁最受瞩目的,三十七岁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 比较起来,东天倒是对马桶的英文名称更感兴趣,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得出:马桶的正拼应是: “Closestool”,Stool可译为大便、便桶,方便之后就盖上,也符合猫盖屎的卫生要求。还有几种说法,一个是“the throne”,这是个英国俚语,“Throne”直译过来就是帝王的宝座的意思,英国佬真会想像,坐在马桶上就象坐上了皇帝宝座,有那么美吗?第二个是“the can”这是美国俚语,“CAN”的意思可以是罐头、保险箱、监牢、警察局、浴室、厕所和屁股,坐马桶就象坐监?这个有点不妥。第三个也是美国俚语“the pot”,POT的意思可以是夜壶、大麻叶和花盆,这倒贴切,想吸大麻当然不能在公共场所,厕所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德国,马桶被称作“Leistungsklo",直译为“成就马桶”,因为德国马桶底部是平的,方便之后可以回头欣赏一番杰作之后再冲掉,比较有成就感。 马桶的发明真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生活文明中的经典之作,在近几十年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随着高新科技的应用,现代马桶甚至可以检测使用者的血压、脂肪、心率和分析尿液,这些检测出来的数据还可以通过与马桶相连的网络,直接传送到医护中心。台湾甚至还推出一种“行动马桶”,它是基于台湾地区交通阻塞严重、驾乘人员经常憋尿的状况应运而生的。这种“行动马桶”是塑料做成的轻便马桶座,使用时垫上一种除臭、不回渗的“舒畅袋”即可。 日本一家公司针对大城市中人们外出找不到厕所的情况,推出了一种可以从裤腿或裤腰外插入的纸尿袋,袋中含有化学物质,与尿发生反应后会立即浓缩成半干状,即使倒置也不会流出来。此袋十分受欢迎,不少中老年人把它视为家中夜起方便的“安全器”。 此外,如果家里经常来客人最好给客人准备一个非接触式马桶,以防止病菌接触传染。日本就有这种马桶,人无需用手触模,马桶盖在人到位后自动打开,并自动给马桶垫铺上一层干净的卫生纸,既满足了客人的需要,也给主人带来了方便。 而在节水方面,马桶也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因为抽水马桶的普及带来的最严重问题就是水资源的浪费。据统计,在我国,抽水马桶每年要用掉144个中型自来水厂的产水量。新型的两段式节水马桶和电脑监控节水马桶就很好地解决了水资源的浪费问题。两段式节水马桶分为3升、6升两段式冲水,可根据大小便的不同需要选择出水量。这种节水马桶可节省26%的用水,其排水量虽小,但所用的虹吸式冲水方式可冲洗彻底,并不影响马桶的保洁功能。 电脑监控节水马桶由于装有微电子智能控制设备,其进水和出水均无噪音,每次冲刷仅用3升水,与目前普遍使用的马桶每冲刷一次需要13升水相比,节水可达80%。 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价值最贵的马桶是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装备的太空马桶,它的价值高达2340万美元。这种马桶可贮存处理更多的粪便,有独立的尿液分离器,可将尿液和粪便分开处理。马桶上有气流导引装置,解决了失重条件下人体排泄的困难。 不过随着马桶的普及,一些公共卫生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你使用过公共公用的马桶也许会深有体会。有人曾嘲笑农民进城没用过马桶,蹲在马桶上方便,实际上,城市里的上班一族在写字楼的公共卫生间里,蹲着用马桶的也不是少数。上海新世界广告交易中心从事保洁工作的潘女士说:“每天擦厕所时,都能看到马桶圈上有脚印;更多的时候,几乎每个马桶圈上都有尿迹,显然还有很多使用者欠着身子方便。”尽管她们每天几次用“康洁”和消毒剂擦洗楼里的公共马桶,但还是有很多使用者怕交叉感染而不厌其烦。这样做不但有心理因素在做怪,现实的环境问题也不得不让人们担忧。 总之,我们看到了一项新科技、新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和好处,马桶的功绩是不可埋没的,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家的一部分,习惯的一部分,最后祝愿我们的生活能够越来越精彩。

E. 川大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难考吗,公共卫生的全国排名呢

川大公卫是全国前列,大概八九位的样子,还是有一定难度,③705预防医学综合这门还是比较难,书目比较多,内容多!

F. 英国水污染经过几十年恢复是真的吗

据统计,19世纪英国共有四次大的霍乱暴发,分别在1831~1832年、1848~1849年、1853~1854年和1866年。若对霍乱做出理想的应对,医疗防治当然是重中之重,但在对该病了解不足、治疗方法有限的条件下,这种防治主要表现为一种针对疾病流传的公共卫生防控。第一次霍乱暴发期间,根据以往的瘟疫应对经验,英国主要采用的措施以检疫和隔离为主。但因收效不大,人们的工作重心转向改善环境卫生。著名社会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在1842年主持完成了《大不列颠劳动人口卫生状况调查报告》,明确指出“各种传染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都是由腐烂的动植物、潮湿与肮脏引起、加重或传播的,与过度拥挤的居住环境也紧密相关”。而这些可以通过“排水、适当的清洁、更好的通风和其他减少空气杂质的方法”来解决。其事业的继承者,长期担任枢密院卫生官的约翰·西蒙则展开了更多的医学研究和调查,将这一工作强有力地推动下去。著名医生约翰·斯诺通过长期调查,在1849年出版了《霍乱传播的模式》一书,明确指出霍乱是由被污染的水传播的,因此建议阻止伦敦布劳德街居民饮用一口受污水井的水,结果控制住了该区域的瘟疫。此后,随着持此主张者渐多,英国政府也加强了对河流污染的调查和治理,对霍乱的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公共卫生先驱们对疾病的认识尚不清晰和准确,甚至存在误解,但他们所采取的卫生措施,却和微生物学家带来的启示不谋而合,甚至更富有实践性。

G. 马海德的主要荣誉

1979年获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突出服务奖”。
1982年获美国达米内恩-杜顿麻风奖。
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参议容院颁发的国际公共卫生及麻风病防治成就证书。
1986年获黎巴嫩国家勋章和美国艾伯特-腊斯克医学奖。
1987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1988年获印度甘地国际麻风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授予他“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荣誉称号。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H. 中国现代十大名医

没有“中国现代十大名医”的说法,知名的有钟南山、林巧稚、邓铁涛、吴咸中、任应秋等。

1、钟南山

钟南山,男,汉族,福建厦门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会长。

钟南山出生于医学世家;1959年9月,在首届全国运动会上,钟南山以54.4秒的成绩夺得男子400米栏冠军,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2007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荣誉博士;2007年10月任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理学博士。

钟南山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呼吸衰竭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规范化诊疗、疑难病、少见病和呼吸危重症监护与救治等方面的研究。

4、吴咸中

吴咸中,男,满族,1925年8月出生,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南开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起即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症,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5、任应秋

任应秋,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出生于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4岁即就读私塾,及长,入江津县国医专修馆攻读经学,其间曾求学于经学大师廖季平。

当时廖季平已年逾七旬,甚喜其聪敏好学,故悉心指点,并传授治学之法,使任应秋在治经学、训诂学、考据、目录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为以后研究中医学奠定了文学方面的根底。

I. 英国政府于下面哪一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

1848年

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

英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发展,在此过程中城市化加速推进,形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19世纪30~50年代是英国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的最后阶段,英国在这个时期的社会问题十分突出,而糟糕的公共卫生状况和不良的健康状况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表现在很多历史资料和文学资料中。例如英国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在其名作《雾都孤儿》中深刻地展现了, 19世纪初期英国的恶劣的卫生状况,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细致全面的介绍了英国工人阶级糟糕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面对越发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1838年,英国政府成立皇家委员会,不断地对公共卫生状况进行调査,议会零星的通过一些局部法案来解决某一方面的卫生问题。与此同时,地方议会也通过立法来改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局部的、地方性的管理与干预均收效甚微。
19世纪30-40年代,以埃德温*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公共卫生先驱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有力地推动公共卫生立法进程。运动使得英国政府不断进行公共卫生立法提案,议会经过激烈地争论,最终于1848年8月31日通过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性的公共卫生法案,它形成了之后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基本思想,即国家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本文拟从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通过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展开叙述,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影响和评价的总结。

第一章19世纪英国前半期公共卫生状况

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案》是英国公共卫生史上第一部系统、全面的公共卫生法案,被视为公共卫生历史的开端。一项政策的出台通常取决于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背景,所以了解法案颁布的历史背景,是探讨法案内容及其影响的前提和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的颁布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本章围绕着城市环境、疾病和公共卫生管理三方面论述推动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出台的背景。

第一节城市环境与公共卫生状况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还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这一时期正是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田园诗般的"快乐英格兰时期"?。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城市化使得英国的公共卫生状况空前恶化。这一节主要从工人阶级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两个方面来介绍公共卫生的状况。在城市居住环境中,分别从城市规划、住房和公共设施三方面加以阐述。首先,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劣突出体现在城市缺少规划。19世纪前半叶,英国的城镇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但是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却毫无规划可言。这一时期,英国城镇中一般设有一个或者几个工人阶级聚居区,这些聚居区的建设几乎没有任何规划,都是根据临时的需要随意乱

J.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师资

学院现有教职工269人,其中高级职称67人,博士导师14人,硕士导师36 人。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博士生64人,硕士生245人。学院有一批献身公共卫生事业的知名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省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1人。已故 陈志潜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公共卫生学专家、初级卫生保健的先驱、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创建者、中国现代健康教育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教授献身于医学事业,治学严谨、崇尚科学、勇于创新,为人类健康和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杰 出贡献。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原则;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关键,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的优势,按高起点、高目标要求,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真正从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素质与能力出发,加强基础训练,重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初步建成了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先进的科学技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力求将我院建成具有一定特色、优势突出、国内先进、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公共卫生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历来重视教材建设,我院教师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卫生统计学》已出3版,第1版被评为卫生部优秀教材,第 3 版获得卫生部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进步三等奖。仅2002年以来,学院教师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53本。其中,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10本,主编4本;卫生部规划教材12部,主编10本。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