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地方公共物品

地方公共物品

发布时间: 2020-12-23 02:31:34

A. 全国性与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有哪些异同

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那些与国家整体有关的、各位社会成员均可享回用的物品和服务,答其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如国防,这样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应当由中央政府来负责提供。从理论意义上讲,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征:(1)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被限定在整个国家的疆域之内,无论国土面积大小,都是如此;(2)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为中央政府,而不应该是某一级地方政府。

所谓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相对于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而言的。具体地讲,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那些只能满足某一特定区域(而非全国)范围内居民的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如路灯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其受益范围具有地方局限性。这表明地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各级地方政府,而不应该是中央政府,并且这类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者主要是本辖区的居民。

B. 如何理解我国乡村地区公共管理的情势特征

摘 要:实现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是解决长期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根本手段。针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管理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相关文献从供给或是需求角度运用理论、模型或者调研等各种方法对农村公共物品现状做了不同的阐释。现有文献主要有两个局限性,一是在研究方法上重定性而轻定量;二是在研究内容上立脚点以供给为主,而从需求主体角度对农村公共物品的分析较少,还有很多尚需研究的问题等待我们解答。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需求;管理

2007年6 月,国家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公共物品和服务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在全国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则专门就“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出部署,其中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都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表明中央努力形成城乡公共物品供给一体的新格局的战略考量。建立与城市对接的农村公共物品管理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是解决长期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根本手段。

1.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
从目前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范围看,公共财政基本涉及了农村所有公共物品领域,研究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文献通过实地调研或者经验材料的方法,结合基础理论,全方位地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大多提到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现状,具体归纳为供需总量失衡、供给结构性失衡、地区间供给失衡和供给主体责权失衡这几个方面的特征,并且合理地分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产生的原因。
1.1 供需总量失衡
农村地区基础条件较薄弱,加之乡镇机构财政能力有限,公共财政覆盖力度不够,导致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形势严峻,供给总量不足,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消费的需要。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这一现状进行了阐述,陈锡文(2007)用数据说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1.2 供给结构性失衡
相关文献针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过剩与不足并存的现象也分析颇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陶勇(2001)总结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四“重”四“轻”的特征:(1)重“硬”轻“软”,热衷于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工程等“硬”公共物品,而不愿提供农业科技推广、农业发展的综合规划和信息系统等“软”公共物品。(2)重“准”轻“纯”,“准”指准公共物品,如乡村道路、自来水设施、农田灌溉设施。 “纯”指纯公共物品,如污水治理。(3)重“短”轻“长”,热衷于投资一些见效快、易出政绩的短期公共项目,而不愿提供见效慢、期限长但具战略性的纯公共物品。(4)重“建”轻“修”,热衷于投资新建公共项目,而不愿投资维修存量公共项目。
1.3 地区间供给失衡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间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发展条件迥异,区域差异性很强,各地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地区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差距的衡量方法不一,有研究通过构建农村公共物品质量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比较分析地区间差异,如李大胜等(2006)从耕地的机械强度、灌溉面积比重、耕地的用电强度、农户农业固定资产原值等四个指标出发,对31个省份的情况做聚类分析;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课题组(2004)从经验角度论证了地区间公共物品供给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状况有所改善,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狭窄。
1.4 供给主体责权失衡
关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的问题,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乡镇政府广泛的事权与有限的财权的不匹配。郭泽保(2005)总结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三种状态,即“缺位”、“错位”和“越位 ”。曲延春等(2007)解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导致的,公共物品供给的内容和数量大都由上级政府的指令,农民缺少实质性的参与。
2.农村公共物品投资效果评价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资力度,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农民所产生的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和就业效应,对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根据相关文献整理,具体有以下方面效果:
2.1 提高农民福利
农村公共物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提高农村居民福利。一方面通过享用农村公共物品提高农民福利水平,贺雪峰(2004)认为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应从农民增收转移到农民福利上来;史耀波和温军(2009)指出农户享受的公共服务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户福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会提农地价值,从而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产生福利经济效果。胡初枝等(2008)运用函数或者模型研究农地价值和农地流转的福利效应,对农户农地流转的福利经济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2.2 刺激农民消费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的提高能刺激农民消费,Zhao和Yang (2003) 通过对农村部分公共物品供给的实证研究,得出中国农村的电力等公共设施的改善,有助于农民增加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的需求的结论。楚永生和丁子信(2004)通过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水平相关性理行实证分析得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消费结构改善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认为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匮乏不仅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障碍,而且构成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
2.3 增加农民收入
造成中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很多,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张秀生等(2007)。中国长期以来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缺陷,使得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进而影响到中国农村农民私人物品的产出效率低下,致使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刘晓昀、辛贤、毛学峰(2003)从农户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分别利用OLS 和 TSLS 法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收入和支出的影响作了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户明显从基础设施投资中获益,而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户的影响往往因农户的人力资本状况不同而有显著差异。
2.4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公共物品的完善会促进农村资源的重新整合,产生更具生产效率的生产和分配模,从而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樊胜根等(2002)利用1970 年至1997 年之间的省级数据,用联立方程模型估计了不同类型的政府投入效果,政府用于促进农村生产方面的投资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增长,同时还促进了农村扶贫,缩小了地区差距,但投资收益因投资的地区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3.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研究
农村公共物品反映的是农村的需要,代表农民的公共需求,但是针对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从供给角度出发,对于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的研究还尚显不足,已有的少量研究也侧重于特定种类公共物品的需求研究。目前研究公共物品需求的相关文献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分析农民对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偏好,支付意愿和满意度等方面。
3.1 需求满意度
我国目前农村地区公共物品的供给不仅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而且偏离了农户的真实需求。刘义强(2006)通过对全国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问卷调查显示,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这也证明了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严重缺乏。王明昊和赵阳(2008)以农村公路为例,考察农户对农村主要公共物品的满意程度和投资意愿,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在总量和质量上仍有待提高,特别是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农民对农村公路的满意程度不高但投资意愿较高。
3.2 需求优先序
孔祥智等(2007)以问卷调查为基础,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从农户的视角就农户对公共物品需求的优先序进行实证分析。农户认为重要的公共物品可以根据需要优先序分为三大类:第1大类包括饮用水的改善、田间道路和乡村道路的建设、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医疗保障及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义务教育、养老和社会救济;第2大类包括农用电改造、生活垃圾处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计划生育、大规模病虫害防治、文体设施及服务;第3大类包括农田、山林水利建设。农户认为急需政府投资的公共物品可以根据需要优先序聚为3大类,第1 大类包括医疗保障及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农田、山林水利建设,田间道路和乡村道路的建设。第2 大类包括养老、社会救济,饮用水的改善,义务教育,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第3 大类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农用电改造,大规模病虫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计划生育,文体设施及服务。总体看来最重要的公共物品和最急需政府投资的公共物品的排列顺序是基本相同的。
3.3 需求偏好估计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较多地通过调查方式来获取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以及探求影响需求的因素。孔样智和涂圣伟(2006)运用计量方法对影响农村社区公共物品需求偏好的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公共物品需求偏好受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共同影响,但不同特征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何忠伟等(2007)运用 CVM 对京北水资源支付意愿进行调查,运用模型研究了影响居民对京北水资源支付意愿的因素。
4.农村公共物品管理研究的趋势
相关研究文献从各个角度考察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总的说来,造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供给方制度的不合理,也有需求方参与的缺位,既有宏观层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层面的原因。因此,为适应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需要对公共财政体系、管理体制和相关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与创新。
4.1 建立城乡一体化供给体系
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投入力度,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就势在必行。《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问题研究》课题组(2004) 建议在在公共物品供应的政策设计上要留下城乡协调发展的接口,给予农村居民同城镇居民相同的国民待遇,向城市和农村提供大致均衡的公共物品,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减轻农民负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由于公共财政投入资金有限,孔祥智等(2007)建议公共财政投入对农民而言最重要的公共物品和最急需政府投资的公共物品,重点保证农民对农村饮用水的改善、田间道路和乡村道路的建设、生产技术指导和培训、医疗保障及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义务教育、养老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的需求。
4.2 健全农民需求表达机制
要有效化解农村公共物品供求失衡的矛盾,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物品需求选择的表达机制。相关研究大多认为,“一事一议”制度是有利于提高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改善其结构的表达机制,即在遇到有重大的关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应由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听取村民的意见,由村民们根据自身的利益需要来作出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决策。杨丹和章元(2009)研究表明,村民基于对村集体所能提供的公共物品的需求而参与选举会促使该种公共物品供给增加;而选举产生的村领导会对选民差异化的公共物品需求产生反应,做出迎合选民需求的供给决策。
4.3 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最大障碍就是公共物品的资金有限,仅仅依托政府公共财政负担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应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推进农村公共物品的市场化改革。曲延春等(2007)建议政府可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界定产权,解决收益外溢问题,大量地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公共物品的提供;或者采取政府与私人共同供给,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适当财政补贴等方式,以多种筹资渠道和提供形式缓解资金的不足,促进农村公共物品的更充分供给。
4.4 加强供给制度的管理与监督
加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管理与监督,以规范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行为,切实保障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资金是实现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血液,张秀生等(2007)尤其强调对供给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提出要引进科学的支出分配方法,制定符合实际的支出标准,实行公开透明管理机制,增加公共资源使用的透明度,实行乡村两级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定期将收支情况公之于众,对支农资金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监督;并且建议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将公共物品供给资金的使用置于严格的社会监督之下,提高农村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
5.农村公共物品研究总体评价
农村公共物品的研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定性研究逐渐向定量研究延伸,从供给主体角度思考问题转向需求主体角度分析问题,调查农民对公共物品的真实需求,了解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现状和供给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或者通过构建模型描述存在的问题,得出科学的结论,提供解决农村公共物品问题的政策建议。
但农村公共物品研究的文献主要有两个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定性研究而轻视定量研究;二是在研究内容上从供给主体角度对农村公共物品的分析较多,而从需求主体角度对农村公共物品的分析较少。
定性分析能从思想上把握农村公共物品管理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有力的数据作支撑而少有说服力。定量分析农村公共物品在目前农村数据可得性困难的背景下,主要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这就加大了定量分析技术上的难度和经费的限制;而且实地调研往往是地区小范围的,存在的问题是否具有代表性,得出的结论能否推广都有待商榷。
农村公共物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存在的问题,对供给管理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却鲜有文献站在农民的角度考虑公共物品的需求和偏好。从需求角度分析农村公共物品的效用,农民对不同农村公共物品的偏好, 如何完善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的表达机制等需求角度的问题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C. 西方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成果包括哪些

公共选择学派
地方公共物品与俱乐部——俱乐部理论
(一)俱乐部与非纯公共品
1.公共物品、非纯公共物品与俱乐部
在现代经济中,政府作为经济中的一个部门,主要提供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由私人部门提供。不过,介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还有一种商品,称作非纯公共物品或混合商品,多数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联合提供。
非纯公共物品类似于俱乐部提供的物品,研究非纯公共品的供给、需求与均衡数量的理论,叫俱乐部理论。
2.俱乐部理论
俱乐部经济理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A.C.庇古与F.奈特有关对拥挤的道路征收通行费的论述。
现代俱乐部经济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布坎南与蒂鲍特。俱乐部经济理论的基本目的是研究非纯公共品的配置效率问题。
(二)布坎南模型——“内俱乐部理论”
1.俱乐部均衡的布坎南模型
布坎南的创始性研究解释的是俱乐部的自身问题,不考虑俱乐部与外部的联系,因而叫内俱乐部理论。在俱乐部研究上,布坎南既是创始人,又最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其后的很多研究与之紧密相关。
俱乐部规模包括提供的物品数与容纳的成员数两方面。如果只从俱乐部成员的角度考虑,那么按照微观经济理论,俱乐部欲实现均衡,就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P92 第二自然段的后半部)
2.最优俱乐部规模的决定
简言之,布坎南的理论表明,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同时取决与俱乐部物品与成员数量。若俱乐部物品太多,则用私人物品消费量少,故效用不高;若俱乐部物品太少,则效用同样较低;若俱乐部成员太多,就会因拥挤而减少效用;若俱乐部成员太少,则每人分摊成本较高,也会减少效用。所以俱乐部中的物品与成员数适度,并且应同时决定。
3.布坎南模型的推论
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解释了非纯公共物品的配置,但这一理论同样可适用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两个基本点极端例子。
(三)联系俱乐部内外的一般理论
1.俱乐部内外均衡的一般理
关于俱乐部的一般理论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其中W.奥克兰的模型较完整较有代表性。以下便以奥克兰模型为主介绍一般俱乐部理论。
一般俱乐部理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分析俱乐部均衡,分析时既考虑俱乐部也考虑非成员,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在一个社会中,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受到三个因素影响:私人物品消费量,俱乐部物品消费量,俱乐部的拥挤程度。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力求个人效用最大,为此他首先得决定是否加入俱乐部。而一旦假如俱乐部后,他还得决定对俱乐部的利用率。如何理应俱乐部又取决于俱乐部物品数量、成员人数和会费。这些都是俱乐部一般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当每个社会成员实现最大个人效用时,我们就说实现了俱乐部内外同时均衡。

2.一般俱乐部理论的推论
从关于俱乐部的一般模型中,可以看到其种种具体经济含义。
(1)成员特性的作用。成员是否同质,对俱乐部特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2)排斥成本问题。排斥成本指的是建立与维护一种机智,以限制俱乐部利用率与成员数的成本,前面的一般模型中未考虑到这一成本,引入这一成本后,一些结论也许要修改。
(3)关于不同组织结构的效率问题。
私人经营不管是由成员合作经营还是由企业经营,都可能实现配置效率。这说明非纯公共物品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失灵,并不意味着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四)以足投票与地方公共物品资源配置
1.蒂鲍特假说——以足投票理论
蒂鲍特的观点表明,分权决策可以自动实现地方公共物品配置上的帕累托效率。然而,要指出的是,蒂鲍特假说压迫以来几个比较极端而不太实现的假设,这就影响到蒂鲍特理论的说服力。
2.蒂鲍特假说的意义、缺陷与发展
(1)意义
蒂鲍特假说说,在地方公共物品生产或社会规划方面,自由资源的个人分权行动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蒂鲍特假说推倒巧妙,结构新颖,富有启发性。
(2)缺陷
蒂鲍特理论的第一个缺陷表现在(a)地方公共物品的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而不是始终规模收益不变。(b)很难有足够数量的社区。(c)社回成员的流动性是不完全的,迁移是有代价的。此外,个人收入显然要受到他所处社区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拥有完全的信心,各社区之间存在外在效应。
蒂鲍特模型的第二个缺陷是未能具体考虑地方公共物品的筹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高支出与高税收相伴。社会公共物品组合的确定也存在问题,这是蒂鲍特理论的第三个缺陷。
(3)发展
与此同时,蒂鲍特以足投票理论也有发展。艾拉德与希尔曼考虑了移民政策对最优社区规模的影响。伯格拉斯指出:个人的技术差异影响着边际产品,从而决定着社区类型与居民定居选择。赫尔普曼、潘斯和费什也在蒂鲍特以足理论上有了发展。
3.蒂鲍特以足投票与布坎南俱乐部和萨缪尔森公共物品的比较
蒂鲍特以足投票与布坎南俱乐部的关键区别在于:蒂鲍特以足投票显示的是对地方公共物品的偏好,这一地方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更接近于纯公共物品;布坎南的俱乐部显示了对非公共品的偏好,这里的非纯公共品具有排他性。与此同时,两者也有共同之处:(a)蒂鲍特以足投票与布坎南俱乐部都假定同质的成员同等分摊成本;(b)社区与俱乐部是否最优取决于其成员的观点。
萨缪尔森较早地分析了公共物品的配置问题,但结论令人沮丧。蒂鲍特首先注意到并区分了全国性公共物品与地方性公共物品,提出以足投票概念,从而使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问题的解决呈现转机。
(五)财政联邦制
1.财政联邦制
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是密切相关的。就各级政府的关系而言,政府体制基本上分为单一国家、联邦和邦联三种形式。联邦体制决定了财政结构是财政联邦制。
但是,公共选择学派指出,现实中的财政体制并不理想,理想的财政体制应是经济考虑建立的财政联邦制。财政联邦制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充分地实现个人自由,提高经济效率。财政联邦制与以足投票还促成了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或各行政社区之间的竞争。
2.最优财政结构的确定
理想的财政联邦制是指一种最优财政结构,它设计到各级辖区规模的确定和地方公共物品的提供应分归哪级辖区。布坎南与弗劳尔斯指出,财政权力和责任的分配,应综合考虑下面一些因素:(1)地方公共物品的作用范围,及其外部经济的影响范围;(2)地方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3)集体决策成本。
3.联邦职能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与帕吉马斯格雷夫把联邦应参与完成的只能归纳总结为配置、分配与稳定三个方面。
五户官僚机构与公共物品生产——官僚经济理论
(一)官僚机构、官僚经济理论
1.官僚机构与公共物品供给
在政治过程中,立法决策过程确定的是公共物品的需求,至于公共物品的供给,那时政府的各级行政机构提供的。公共选择学派将各行政机关统称为官僚机构。
2.传统的官僚理论
传统的官僚政治理论是与公共选择观点截然不同的。关于官僚机构的较早而有最有影响的分析当数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在他看来,官僚机构是服务于当选政府所认为的那种公共利益的,它们提供的服务是不偏不倚的,有效率的,它们是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韦伯的理论更多的是规范成分而少实证成分,实际上,他描述的官僚是一个理想的官僚模型。

3.公共选择的官僚主义经济论
官僚经济理论的共同特点是把官僚机构作为生产者纳入公共选择理论的供给模型之中进行分析,把官僚看成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官僚机构与官僚行为遵循着制度约束下的刺激反应模式。官僚经济理论基本上是用微观经济学的均衡范例来分析的。

(二)尼斯坎南垄断官僚主义经济理论
尼斯坎南是在综合塔洛克与唐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理论的。他关注的中心是效率问题,他研究官僚机构是为了分析官僚机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比较官僚组织与其他市场经济组织的相对效益。
1.官僚的目标函数:最大预算
尼斯坎南看来,官僚的目的不是公共效益,也不是最大效率,而是个人效用最大化。为了使个人效用最大,官僚又要追求薪水等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除易于更迭易于管理外,又都可归结为使预算最大。

2.官僚机构的外在环境
官僚是在一系列约束下活动的。这里的约束来自外界。官僚机构的外在环境表现为向它提供资金购买产品的机构,如政府或者立法机构。
官僚机构与政府或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但在这种双边垄断关系中,双方的权力是不对等的,其原因在于信息的昂贵致使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官僚机构相对于国会占有优势。

3.官僚机构运行约束
官僚机构在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的运行中,要受到需求与预算两种约束。需求约束主要来自作为选民代理人的国会,也可能来自上级行政机关。预算约束来自官僚机构内部,是一种成本约束。

4.最优产量的确定与官僚机构均衡
官僚总是谋求预算最大,预算最大时的产出即为均衡产出,但此时预算资金必须大于或等于最低成本开支。这表明,局的最产出除取决于预算拨款与成本开支两个因素。确定了最优产出,就以为着实现产出均衡或局均衡(即官僚机构均衡)。显然,局均衡的必要条件是,预算拨款大于或等于成本。

5.预算最大化垄断官僚主义的生产效率
由于官僚机构要从扩大预算规模中获取效用,在官僚机构与上级拨款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双边垄断关系,因而官僚机构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垄断力。结果是:第一,生产产量相对社会最优需要过剩,故无论哪种均衡都缺乏配置效率;第二,在需求约束的均衡下,产出是以高于最低可能成本的成本供给出来的,缺乏配置效率;第三,官僚机构倾向于过量使用资本以提高预算的现值。

6.米格与布朗热对尼斯坎南垄断官僚模型的发展
可以说,尼斯坎南模型是公共选择文献中关于官僚机构理论的最重要罪最有价值的模型之一,因而影响也最大,受很多学者重视与发展。其中以米格与布朗热具有代表性。
米格与布朗热在保留尼斯坎南基本模型的垄断假设的前提下,首先对其预算最大化假设提出挑战,认为它关于官僚的目的的假设未能区分产出和所有其他通过财政支配权而获得的特权。米格与布朗热还指出,官僚追求最大财政节余的行为,与尼斯坎南模型中追求最大预算拨款的行为正好是两个基本点极端,官僚的实际选择也处于两者之间。另外,从比较静态分析的角度来看,米格与布朗热和尼斯坎南关于公共物品需求增加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7.对尼斯坎南模型的批评
作为一个重要理论,尼斯坎南的垄断官僚行为模型,也理所当然地受到很多批评。
关于预算最大化假设,P.M.杰克逊等人指出,增加官僚效用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与预算规模正相反,有些因素则负相反。尼斯坎南关于作为资人的主管机构(立法机构)与作为供给者的官僚机构这一双边垄断中权利不对等的问题,也成为批评的焦点。尼斯坎南模型同其他公共选择文献一样,还包含着一个隐含的保守结论:市场比官僚机构更有效率。这以结论在尼斯坎南模型中表现为产量过度,甚至是效率降低。这一自由放任结论受到I.麦克林的批评。再者,尼斯坎南模型的基础之一——垄断假设也同样受到挑战。除此之外,尼斯坎南模型是一个经济理论,它不仅受到经济学家的批评,同时也受到一些政治家尤其是有英国文化背景的政治学家的批评。

(三)竞争官僚主义经济理论
1.尼斯坎南的理论
尼斯坎南也专辟一章分析了官僚机构在竞争环境中的行为,只不过影响甚小。
竞争发生在不同的几个局之间,竞争程度依政府级别而有所不同,尼斯坎南区别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两个级别的官僚机构。

2.布雷顿与温托布的交易行为理论概述
布雷顿与温托布是竞争官僚行为理论的代表。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官僚在局机构中的行为是不断进行选择,或是选择高效率的表现,或是选择地效率的表现,着取决于官僚之间达成的交易。从布雷顿与温托布强调竞争与交易来看,他们显然是利用了标准的新古典理论。
下面从选择行为、信任和竞争三个方面介绍交易官僚行为理论。

3.选择行为
(1)选择内容
布雷顿与温托布认为,选择的内容实际上是指等级结构中不规范劳务的供给量。
(2)有效行为还是无效行为的选择及其后果
布雷顿与温托布指出,是提供有效的不规范劳务还是提供无效的不规范劳务,取决于如下因素:主管人与官僚之间的信任程度;官僚之间的信任程度;无效劳务供给的风险,这最终取决于监控的程度,从而又取决于监控的成本。
对于是提供有效的劳务,还是无效的劳务或规范的劳务,其特点是:(a)下属在生产一项政策时要么有效率要么无效率,不可能两样都生产;(b)有效率的与无效率的行为都有风险;(c)当下属有效率时,主管人为其不规范劳务制度报酬,当下属无效率时,下属从所提供的不规范劳务中自取报酬。
(3)不规范劳务数量的选择
至于提供多少数量的不规范劳务,只要找出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即可。

4.信任
信任理论构成布雷顿——温布托模型的又一个要素。关于这一理论的内容,他们指出,我们必须提供并寻求回答如下:(1)为什么有些产权由信任而不是由法律支持?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官僚网络中交易的商品与劳务很难度量,所以很难建立有法律强制实行效力的契约;第二个原因是官僚网络中的交易类似于实物交换,缴获与付款在时间错开,供求双方形成一种贷款式的信用关系,在这些情况下,产权契约难以实施;(2)个人如何生产与积累信任?信任是交易双方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是一个准公共物品,它产生于不断的交易之中。(3)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积累的信任的均衡数量是什么?(4)网络的删减会如何影响一个局机构产出的生产成本?——第三和第四个问题不是很重要,这里直接转到第五个问题。(5)信任对诸如外在性、道德危险,有条件契约之类的现象的影响是什么?在类似于市场的官僚网络中,交易的前提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产权关系,信任使得上述因素不致于引发市场失灵。从这一点而言,布雷顿和温托布还是认为官僚主义机构并不必然无效率,这与尼斯坎南的结论有区别。

5.竞争
(1)竞争
官僚机构有没有竞争,有没有效率,可依据三个标准判断:官僚在各机构间的流动性;评估官僚表现的难易程度;主管单位撤换不称职官僚的刺激强度。
官僚网络中的竞争采取三中形式:官僚在局里为工作或正式地位而竞争;官僚在信任关系的网络中为地位与成员资格而竞争;网络之间与官僚机构之间为资源与权限的分配而竞争。
(2)官僚间的竞争
布雷顿与温托布认为,在存在着竞争的条件下,官僚的选择仍然存在,也仍然影响成本,但官僚的租金会减少乃至消失——竞争完全时就消失,竞争不完全时则减少但不会消失而依然存在。
(3)局之间与网络之间的竞争

布雷顿与温托布关于竞争分析的结论是,竞争并未消除选择行为,因此应依赖于主管人的监督、重组与管制来消除官僚对无效率行为的选择。

(四)投入偏好与财政节余利用
1.奥热霍夫斯基的理论
奥热霍夫斯基的观点是,官僚通过雇佣更多的职员来使用财政节余。通过模型分析,奥热霍夫斯基的结论是,为了获得最大效用,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之比不得等于其价格之比,既不得等于利息率与工资之比。同时,从比较静态学的角度看,奥热霍夫斯基认为,资本价格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对资本——劳动比例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

2.皮科克的理论
皮科克认为,奥热霍夫斯基的理论相对尼斯坎南模型而言确实是一个进展,但是未抓住官僚所具有的两个广泛公认的特性:谨慎与懒惰。
皮科克的推论是:(a)在劳动投入成本即薪水既定时,官僚对劳动的需求即职员雇佣受到最大预算规模的限制;(b)当职员增加提高管理难度与强度、减少工间闲暇,导致官僚效用损失时,产量的扩张受到此效用损失的限制;(c)产量水平低于完全竞争时应有的产量,因而生产缺乏配置资源;(d)工间闲暇与财政节余过量,因而官僚机构运行缺乏生产效率或技术效率。

(五)官僚机构主办人与官僚的关系问题
1.早期的双边垄断理论
(1)尼斯坎南的观点
在尼斯坎南的理论中,官僚机构与主办人的关系是一个双边垄断关系,前者的预算资金来自后者的财政拨款,最终来源于税收。
(2)布雷顿等人对尼斯坎南观点的反应
布雷顿与温托布虽然也低估了主办人在官僚机构中的作用,但总的来说,还是认为主办人或立法机构并非如尼斯坎南而言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米格与布朗热和奥热霍夫斯基基本上接受了尼斯坎南的结论,米勒则对他们都进行了批评。

2.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布雷顿与温托布认为,在官僚机构(包括私人公司)中产权不能由法律职称与维护,只能借助于信任关系维持,因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其实并不存在,存在着的只是信任网络。而近期的一些理论扭转了这一趋势,注意到官僚机构中产权的存在以及主管人与官僚主义之间存在着的以产权于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
在分析官僚机构中的主管人—官僚关系时注重产权的存在,这明显地是受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阿尔钦与德姆塞茨提出的以产权为基础的厂商理论的影响。
在官僚机构中,委托人为立法机构或其代表的选民,代理人是各局行政长官。由于种种原因,官僚机构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面临很多的问题。
但是,尽管有诸多困难,官僚机构中也还是存在着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有效方式。
(六)官僚机构的效率、增长与改革
1.官僚机构的效率
(1)效率的含义与种类
综合起来看,公共选择文献对官僚机构效率的分析,区分了配置效率与X-效率两个概念。
(2)配置无效率的原因
对于官僚机构而言,配置效率的低下主要起因于官僚机构的垄断性质与需求显示方式。
(3)X-无效率的原因
官僚机构往往不可能安全实现既定目标,从而供给方面产生X-无效率,其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官僚机构的目标很笼统,很抽象,难以度量,因而必须设置具体化的中间目标或操作性目标,以供官僚机构在运转实奉为准则。但是,操作目标只是正式目标的近似代替,实现操作目标只能以为着次优而不是最优,因而以为着X-无效率。另一个原因是目标的冲突。
从供给方面看,官僚机构的X—无效率也起因于公共产出的难于定义与度量:既难于从物质形态上,也难于从价值形态上度量。
此外,导致X—无效率的原因还有交易成本高与信息传递有损耗等原因。

2.官僚机构的增长
官僚机构的增长无论是表现在规模的绝对扩大,还是表现在国民经济中相对地位的上升上,都是人们感受到的突出现象。官僚机构增长也许有客观需要的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朝需要过度增长。官僚机构规模过大与增长过快,实际上以为着官僚机构效率的境地,这主要是指配置效率的降低。

3.官僚机构的改革
从各种文献看,无论是公共选择理论还是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等,都指出优化官僚机构运行的最基本方法,是强化官僚机构解说责任与外在控制。
改进官僚机构的第二种方法是,改进其运行方式与组织形式,这是尼斯坎南提出的,目的是抑制其扩大预算从而扩大部门规模的倾向。

D. 西方公共选择学派的主要成果包括哪些

公共选择学派
地方公共物品与俱乐部——俱乐部理论
(一)俱乐部与非纯公共品
1.公共物品、非纯公共物品与俱乐部
在现代经济中,政府作为经济中的一个部门,主要提供公共物品,私人物品由私人部门提供.不过,介于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还有一种商品,称作非纯公共物品或混合商品,多数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私人联合提供.
非纯公共物品类似于俱乐部提供的物品,研究非纯公共品的供给、需求与均衡数量的理论,叫俱乐部理论.
2.俱乐部理论
俱乐部经济理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A.C.庇古与F.奈特有关对拥挤的道路征收通行费的论述.
现代俱乐部经济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布坎南与蒂鲍特.俱乐部经济理论的基本目的是研究非纯公共品的配置效率问题.
(二)布坎南模型——“内俱乐部理论”
1.俱乐部均衡的布坎南模型
布坎南的创始性研究解释的是俱乐部的自身问题,不考虑俱乐部与外部的联系,因而叫内俱乐部理论.在俱乐部研究上,布坎南既是创始人,又最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其后的很多研究与之紧密相关.
俱乐部规模包括提供的物品数与容纳的成员数两方面.如果只从俱乐部成员的角度考虑,那么按照微观经济理论,俱乐部欲实现均衡,就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P92 第二自然段的后半部)
2.最优俱乐部规模的决定
简言之,布坎南的理论表明,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同时取决与俱乐部物品与成员数量.若俱乐部物品太多,则用私人物品消费量少,故效用不高;若俱乐部物品太少,则效用同样较低;若俱乐部成员太多,就会因拥挤而减少效用;若俱乐部成员太少,则每人分摊成本较高,也会减少效用.所以俱乐部中的物品与成员数适度,并且应同时决定.
3.布坎南模型的推论
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解释了非纯公共物品的配置,但这一理论同样可适用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两个基本点极端例子.
(三)联系俱乐部内外的一般理论
1.俱乐部内外均衡的一般理
关于俱乐部的一般理论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其中W.奥克兰的模型较完整较有代表性.以下便以奥克兰模型为主介绍一般俱乐部理论.
一般俱乐部理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分析俱乐部均衡,分析时既考虑俱乐部也考虑非成员,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在一个社会中,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受到三个因素影响:私人物品消费量,俱乐部物品消费量,俱乐部的拥挤程度.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力求个人效用最大,为此他首先得决定是否加入俱乐部.而一旦假如俱乐部后,他还得决定对俱乐部的利用率.如何理应俱乐部又取决于俱乐部物品数量、成员人数和会费.这些都是俱乐部一般理论要解决的问题.当每个社会成员实现最大个人效用时,我们就说实现了俱乐部内外同时均衡.
2.一般俱乐部理论的推论
从关于俱乐部的一般模型中,可以看到其种种具体经济含义.
(1)成员特性的作用.成员是否同质,对俱乐部特性的影响是不同的.
(2)排斥成本问题.排斥成本指的是建立与维护一种机智,以限制俱乐部利用率与成员数的成本,前面的一般模型中未考虑到这一成本,引入这一成本后,一些结论也许要修改.
(3)关于不同组织结构的效率问题.
私人经营不管是由成员合作经营还是由企业经营,都可能实现配置效率.这说明非纯公共物品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失灵,并不意味着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四)以足投票与地方公共物品资源配置
1.蒂鲍特假说——以足投票理论
蒂鲍特的观点表明,分权决策可以自动实现地方公共物品配置上的帕累托效率.然而,要指出的是,蒂鲍特假说压迫以来几个比较极端而不太实现的假设,这就影响到蒂鲍特理论的说服力.
2.蒂鲍特假说的意义、缺陷与发展
(1)意义
蒂鲍特假说说,在地方公共物品生产或社会规划方面,自由资源的个人分权行动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蒂鲍特假说推倒巧妙,结构新颖,富有启发性.
(2)缺陷
蒂鲍特理论的第一个缺陷表现在(a)地方公共物品的生产存在着规模经济,而不是始终规模收益不变.(b)很难有足够数量的社区.(c)社回成员的流动性是不完全的,迁移是有代价的.此外,个人收入显然要受到他所处社区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拥有完全的信心,各社区之间存在外在效应.
蒂鲍特模型的第二个缺陷是未能具体考虑地方公共物品的筹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高支出与高税收相伴.社会公共物品组合的确定也存在问题,这是蒂鲍特理论的第三个缺陷.
(3)发展
与此同时,蒂鲍特以足投票理论也有发展.艾拉德与希尔曼考虑了移民政策对最优社区规模的影响.伯格拉斯指出:个人的技术差异影响着边际产品,从而决定着社区类型与居民定居选择.赫尔普曼、潘斯和费什也在蒂鲍特以足理论上有了发展.
3.蒂鲍特以足投票与布坎南俱乐部和萨缪尔森公共物品的比较
蒂鲍特以足投票与布坎南俱乐部的关键区别在于:蒂鲍特以足投票显示的是对地方公共物品的偏好,这一地方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更接近于纯公共物品;布坎南的俱乐部显示了对非公共品的偏好,这里的非纯公共品具有排他性.与此同时,两者也有共同之处:(a)蒂鲍特以足投票与布坎南俱乐部都假定同质的成员同等分摊成本;(b)社区与俱乐部是否最优取决于其成员的观点.
萨缪尔森较早地分析了公共物品的配置问题,但结论令人沮丧.蒂鲍特首先注意到并区分了全国性公共物品与地方性公共物品,提出以足投票概念,从而使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问题的解决呈现转机.
(五)财政联邦制
1.财政联邦制
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是密切相关的.就各级政府的关系而言,政府体制基本上分为单一国家、联邦和邦联三种形式.联邦体制决定了财政结构是财政联邦制.
但是,公共选择学派指出,现实中的财政体制并不理想,理想的财政体制应是经济考虑建立的财政联邦制.财政联邦制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充分地实现个人自由,提高经济效率.财政联邦制与以足投票还促成了各级地方政府之间或各行政社区之间的竞争.
2.最优财政结构的确定
理想的财政联邦制是指一种最优财政结构,它设计到各级辖区规模的确定和地方公共物品的提供应分归哪级辖区.布坎南与弗劳尔斯指出,财政权力和责任的分配,应综合考虑下面一些因素:(1)地方公共物品的作用范围,及其外部经济的影响范围;(2)地方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3)集体决策成本.
3.联邦职能
理查德.马斯格雷夫与帕吉马斯格雷夫把联邦应参与完成的只能归纳总结为配置、分配与稳定三个方面.
五户官僚机构与公共物品生产——官僚经济理论
(一)官僚机构、官僚经济理论
1.官僚机构与公共物品供给
在政治过程中,立法决策过程确定的是公共物品的需求,至于公共物品的供给,那时政府的各级行政机构提供的.公共选择学派将各行政机关统称为官僚机构.
2.传统的官僚理论
传统的官僚政治理论是与公共选择观点截然不同的.关于官僚机构的较早而有最有影响的分析当数马克斯.韦伯的理论.在他看来,官僚机构是服务于当选政府所认为的那种公共利益的,它们提供的服务是不偏不倚的,有效率的,它们是一个有效的组织机构.韦伯的理论更多的是规范成分而少实证成分,实际上,他描述的官僚是一个理想的官僚模型.
3.公共选择的官僚主义经济论
官僚经济理论的共同特点是把官僚机构作为生产者纳入公共选择理论的供给模型之中进行分析,把官僚看成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官僚机构与官僚行为遵循着制度约束下的刺激反应模式.官僚经济理论基本上是用微观经济学的均衡范例来分析的.
(二)尼斯坎南垄断官僚主义经济理论
尼斯坎南是在综合塔洛克与唐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理论的.他关注的中心是效率问题,他研究官僚机构是为了分析官僚机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和比较官僚组织与其他市场经济组织的相对效益.
1.官僚的目标函数:最大预算
尼斯坎南看来,官僚的目的不是公共效益,也不是最大效率,而是个人效用最大化.为了使个人效用最大,官僚又要追求薪水等各种因素,而这些因素除易于更迭易于管理外,又都可归结为使预算最大.
2.官僚机构的外在环境
官僚是在一系列约束下活动的.这里的约束来自外界.官僚机构的外在环境表现为向它提供资金购买产品的机构,如政府或者立法机构.
官僚机构与政府或立法机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但在这种双边垄断关系中,双方的权力是不对等的,其原因在于信息的昂贵致使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官僚机构相对于国会占有优势.
3.官僚机构运行约束
官僚机构在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的运行中,要受到需求与预算两种约束.需求约束主要来自作为选民代理人的国会,也可能来自上级行政机关.预算约束来自官僚机构内部,是一种成本约束.
4.最优产量的确定与官僚机构均衡
官僚总是谋求预算最大,预算最大时的产出即为均衡产出,但此时预算资金必须大于或等于最低成本开支.这表明,局的最产出除取决于预算拨款与成本开支两个因素.确定了最优产出,就以为着实现产出均衡或局均衡(即官僚机构均衡).显然,局均衡的必要条件是,预算拨款大于或等于成本.
5.预算最大化垄断官僚主义的生产效率
由于官僚机构要从扩大预算规模中获取效用,在官僚机构与上级拨款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双边垄断关系,因而官僚机构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垄断力.结果是:第一,生产产量相对社会最优需要过剩,故无论哪种均衡都缺乏配置效率;第二,在需求约束的均衡下,产出是以高于最低可能成本的成本供给出来的,缺乏配置效率;第三,官僚机构倾向于过量使用资本以提高预算的现值.
6.米格与布朗热对尼斯坎南垄断官僚模型的发展
可以说,尼斯坎南模型是公共选择文献中关于官僚机构理论的最重要罪最有价值的模型之一,因而影响也最大,受很多学者重视与发展.其中以米格与布朗热具有代表性.
米格与布朗热在保留尼斯坎南基本模型的垄断假设的前提下,首先对其预算最大化假设提出挑战,认为它关于官僚的目的的假设未能区分产出和所有其他通过财政支配权而获得的特权.米格与布朗热还指出,官僚追求最大财政节余的行为,与尼斯坎南模型中追求最大预算拨款的行为正好是两个基本点极端,官僚的实际选择也处于两者之间.另外,从比较静态分析的角度来看,米格与布朗热和尼斯坎南关于公共物品需求增加的结果也是各不相同的.
7.对尼斯坎南模型的批评
作为一个重要理论,尼斯坎南的垄断官僚行为模型,也理所当然地受到很多批评.
关于预算最大化假设,P.M.杰克逊等人指出,增加官僚效用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因素与预算规模正相反,有些因素则负相反.尼斯坎南关于作为资人的主管机构(立法机构)与作为供给者的官僚机构这一双边垄断中权利不对等的问题,也成为批评的焦点.尼斯坎南模型同其他公共选择文献一样,还包含着一个隐含的保守结论:市场比官僚机构更有效率.这以结论在尼斯坎南模型中表现为产量过度,甚至是效率降低.这一自由放任结论受到I.麦克林的批评.再者,尼斯坎南模型的基础之一——垄断假设也同样受到挑战.除此之外,尼斯坎南模型是一个经济理论,它不仅受到经济学家的批评,同时也受到一些政治家尤其是有英国文化背景的政治学家的批评.
(三)竞争官僚主义经济理论
1.尼斯坎南的理论
尼斯坎南也专辟一章分析了官僚机构在竞争环境中的行为,只不过影响甚小.
竞争发生在不同的几个局之间,竞争程度依政府级别而有所不同,尼斯坎南区别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两个级别的官僚机构.
2.布雷顿与温托布的交易行为理论概述
布雷顿与温托布是竞争官僚行为理论的代表.他们的基本观点是,官僚在局机构中的行为是不断进行选择,或是选择高效率的表现,或是选择地效率的表现,着取决于官僚之间达成的交易.从布雷顿与温托布强调竞争与交易来看,他们显然是利用了标准的新古典理论.
下面从选择行为、信任和竞争三个方面介绍交易官僚行为理论.
3.选择行为
(1)选择内容
布雷顿与温托布认为,选择的内容实际上是指等级结构中不规范劳务的供给量.
(2)有效行为还是无效行为的选择及其后果
布雷顿与温托布指出,是提供有效的不规范劳务还是提供无效的不规范劳务,取决于如下因素:主管人与官僚之间的信任程度;官僚之间的信任程度;无效劳务供给的风险,这最终取决于监控的程度,从而又取决于监控的成本.
对于是提供有效的劳务,还是无效的劳务或规范的劳务,其特点是:(a)下属在生产一项政策时要么有效率要么无效率,不可能两样都生产;(b)有效率的与无效率的行为都有风险;(c)当下属有效率时,主管人为其不规范劳务制度报酬,当下属无效率时,下属从所提供的不规范劳务中自取报酬.
(3)不规范劳务数量的选择
至于提供多少数量的不规范劳务,只要找出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即可.
4.信任
信任理论构成布雷顿——温布托模型的又一个要素.关于这一理论的内容,他们指出,我们必须提供并寻求回答如下:(1)为什么有些产权由信任而不是由法律支持?其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官僚网络中交易的商品与劳务很难度量,所以很难建立有法律强制实行效力的契约;第二个原因是官僚网络中的交易类似于实物交换,缴获与付款在时间错开,供求双方形成一种贷款式的信用关系,在这些情况下,产权契约难以实施;(2)个人如何生产与积累信任?信任是交易双方共同生产共同消费的,是一个准公共物品,它产生于不断的交易之中.(3)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积累的信任的均衡数量是什么?(4)网络的删减会如何影响一个局机构产出的生产成本?——第三和第四个问题不是很重要,这里直接转到第五个问题.(5)信任对诸如外在性、道德危险,有条件契约之类的现象的影响是什么?在类似于市场的官僚网络中,交易的前提是以信任为基础的产权关系,信任使得上述因素不致于引发市场失灵.从这一点而言,布雷顿和温托布还是认为官僚主义机构并不必然无效率,这与尼斯坎南的结论有区别.
5.竞争
(1)竞争
官僚机构有没有竞争,有没有效率,可依据三个标准判断:官僚在各机构间的流动性;评估官僚表现的难易程度;主管单位撤换不称职官僚的刺激强度.
官僚网络中的竞争采取三中形式:官僚在局里为工作或正式地位而竞争;官僚在信任关系的网络中为地位与成员资格而竞争;网络之间与官僚机构之间为资源与权限的分配而竞争.
(2)官僚间的竞争
布雷顿与温托布认为,在存在着竞争的条件下,官僚的选择仍然存在,也仍然影响成本,但官僚的租金会减少乃至消失——竞争完全时就消失,竞争不完全时则减少但不会消失而依然存在.
(3)局之间与网络之间的竞争
布雷顿与温托布关于竞争分析的结论是,竞争并未消除选择行为,因此应依赖于主管人的监督、重组与管制来消除官僚对无效率行为的选择.
(四)投入偏好与财政节余利用
1.奥热霍夫斯基的理论
奥热霍夫斯基的观点是,官僚通过雇佣更多的职员来使用财政节余.通过模型分析,奥热霍夫斯基的结论是,为了获得最大效用,资本和劳动的边际产品之比不得等于其价格之比,既不得等于利息率与工资之比.同时,从比较静态学的角度看,奥热霍夫斯基认为,资本价格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对资本——劳动比例的影响都是不确定的.
2.皮科克的理论
皮科克认为,奥热霍夫斯基的理论相对尼斯坎南模型而言确实是一个进展,但是未抓住官僚所具有的两个广泛公认的特性:谨慎与懒惰.
皮科克的推论是:(a)在劳动投入成本即薪水既定时,官僚对劳动的需求即职员雇佣受到最大预算规模的限制;(b)当职员增加提高管理难度与强度、减少工间闲暇,导致官僚效用损失时,产量的扩张受到此效用损失的限制;(c)产量水平低于完全竞争时应有的产量,因而生产缺乏配置资源;(d)工间闲暇与财政节余过量,因而官僚机构运行缺乏生产效率或技术效率.
(五)官僚机构主办人与官僚的关系问题
1.早期的双边垄断理论
(1)尼斯坎南的观点
在尼斯坎南的理论中,官僚机构与主办人的关系是一个双边垄断关系,前者的预算资金来自后者的财政拨款,最终来源于税收.
(2)布雷顿等人对尼斯坎南观点的反应
布雷顿与温托布虽然也低估了主办人在官僚机构中的作用,但总的来说,还是认为主办人或立法机构并非如尼斯坎南而言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
米格与布朗热和奥热霍夫斯基基本上接受了尼斯坎南的结论,米勒则对他们都进行了批评.
2.委托人——代理人理论
布雷顿与温托布认为,在官僚机构(包括私人公司)中产权不能由法律职称与维护,只能借助于信任关系维持,因而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其实并不存在,存在着的只是信任网络.而近期的一些理论扭转了这一趋势,注意到官僚机构中产权的存在以及主管人与官僚主义之间存在着的以产权于契约为基础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
在分析官僚机构中的主管人—官僚关系时注重产权的存在,这明显地是受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阿尔钦与德姆塞茨提出的以产权为基础的厂商理论的影响.
在官僚机构中,委托人为立法机构或其代表的选民,代理人是各局行政长官.由于种种原因,官僚机构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面临很多的问题.
但是,尽管有诸多困难,官僚机构中也还是存在着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有效方式.
(六)官僚机构的效率、增长与改革
1.官僚机构的效率
(1)效率的含义与种类
综合起来看,公共选择文献对官僚机构效率的分析,区分了配置效率与X-效率两个概念.
(2)配置无效率的原因
对于官僚机构而言,配置效率的低下主要起因于官僚机构的垄断性质与需求显示方式.
(3)X-无效率的原因
官僚机构往往不可能安全实现既定目标,从而供给方面产生X-无效率,其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官僚机构的目标很笼统,很抽象,难以度量,因而必须设置具体化的中间目标或操作性目标,以供官僚机构在运转实奉为准则.但是,操作目标只是正式目标的近似代替,实现操作目标只能以为着次优而不是最优,因而以为着X-无效率.另一个原因是目标的冲突.
从供给方面看,官僚机构的X—无效率也起因于公共产出的难于定义与度量:既难于从物质形态上,也难于从价值形态上度量.
此外,导致X—无效率的原因还有交易成本高与信息传递有损耗等原因.
2.官僚机构的增长
官僚机构的增长无论是表现在规模的绝对扩大,还是表现在国民经济中相对地位的上升上,都是人们感受到的突出现象.官僚机构增长也许有客观需要的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朝需要过度增长.官僚机构规模过大与增长过快,实际上以为着官僚机构效率的境地,这主要是指配置效率的降低.
3.官僚机构的改革
从各种文献看,无论是公共选择理论还是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等,都指出优化官僚机构运行的最基本方法,是强化官僚机构解说责任与外在控制.
改进官僚机构的第二种方法是,改进其运行方式与组织形式,这是尼斯坎南提出的,目的是抑制其扩大预算从而扩大部门规模的倾向.

满意请采纳

E. 按照公共物品的( )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理论:
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一项基本理论,也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共财政收\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基础理论.
公共物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按照公共物品的供给、消费、技术等特征,依据公共物品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状况,公共物品可以被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一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征.纯公共物品消费上不存在“拥挤效应”,不可能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排他性使用,否则代价将非常高昂.国防、国家安全、法律秩序等属于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的范围十分广泛,它介于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之间.相对于纯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一类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一类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用的,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他人的使用。然而,出于私益,它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如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牧区、森林、灌溉渠道等.另一类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由于消费“拥挤点”的存在,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它包括俱乐部物品、有线电视频道和高速公路等。
公共物品提供方式,传统上是政府直接负责公共物品的提供和生产.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但是,政府在经历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带来的一个时期的经济繁荣之后,制度安排的效用递减和传统官僚体制内在的弊病,使得自身无法经济、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存在着过度提供公共物品、财政赤字负担过重和无法迅速回应公众多元化需求等诸多问题。要求政府选择更为有效的供给制度安排.
公共物品理论认为,根据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和特征,安排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制度,使各种公共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平衡,公决效率最优.政府出于对宪法、法律的遵从和满足公民基本权利与公平分配的需要,它必须对某些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公民基本权利与利益的纯公共物品予以提供,但同时可以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利用市场资源配置和私营部门的经营与技术优势,来有效地生产各种不同性质的准公共物品,这样既满足公平价值,又满足效率价值,并降低公共财政的支出规模,提高公众满意度.

F. 按照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标准,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是A. 消防 B 外交

A.消防.

G. 小学法律小常识10条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都要遵守法律,无论什么人犯法都要受到法律追究,不因身份、地位、民族、性别、贫富、职业等而有所区别。

2、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法律都不能同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任何人要服从宪法权威。

3、我们国家的审判机关是人民法院,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法院、检察院以及公安部门要分工合作、相互监督。

4、窃盗罪。所谓窃盗罪,就是指『偷东西』。在没经过主人的同意下,随便取走他人的财物,包括钱和物品。

5、伤害罪。因为打架造成别人身体上、健康上的伤害,依据受伤程度可细分为:普通伤害罪、重伤罪、普通伤害罪之加重结果犯。

6、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7、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8、被人殴打以后怎么办?
第一、设法与才老师或家长取得联系,以便尽快得到救助。
第二、及时治疗。
第三、妥善保管包看病治疗的医院单据和诊断书,以备后用。
第四、及时报案,要报清出事的时间、地点、打人凶手的特征。

9、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手段是死刑。

10、《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条: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拓展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H. 为什么要进行公共物品融资,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是阻碍私人融资的专关键因素。


缺点:属私人融资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I. 根据公共物品原理国防外交支出应属地方财政支出范围是不是正确

不对 因为公共产品是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 有四种分类的内 所有的公共产品都让政府提容供 会加大政府财政支出 从而增加税收 故实际上 政府可以对市场经济中的愿意提供公共产品的企业进行补贴或一定程度上的垄断地位 来达到由市场提供公共产品

J. 全国性与地方性有什么区别

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那些与国家整体有关的、各位社会成员均可享用的版物品权和服务,其受益范围是全国性的,如国防,这样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应当由中央政府来负责提供。从理论意义上讲,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特征:(1)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被限定在整个国家的疆域之内,无论国土面积大小,都是如此;(2)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者为中央政府,而不应该是某一级地方政府。

所谓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相对于全国性公共物品或服务而言的。具体地讲,地方性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那些只能满足某一特定区域(而非全国)范围内居民的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如路灯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其受益范围具有地方局限性。这表明地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应该是各级地方政府,而不应该是中央政府,并且这类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者主要是本辖区的居民。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