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行政学派
1、核心价值
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新公共管理认为,传统公共管理注重公共服务管理的效率、经济性和协调性。其重点是对高级管理人员和重要职能部门的管理,使有效、经济和协调常常被社会公平所取代。而实现社会公平,正是新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
因此,应该在公共行政的经典目标和理论基础上增加社会公平,重塑以现代公共行政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2、社会公平
以社会公平为核心,致力于突破传统公共行政学以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为基础的思维框架。新公共行政拒绝“政治中立”的观点,认为不存在行政体制不受决策约束的情况。管理者既参与行政执行,也参与政策制定。”管理员不是中立的。作为社会规范、需要完成的事情或基本原则,他们应该对优秀的管理和社会公平负责。”
3、新的政府组织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组织结构与功能状况关系到公共服务的质量,而传统的官僚组织体系却创造了超稳定的能力,使政府失去了必要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远离公众。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灵活应变的组织形式。
4、研究范围和内容
对于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两分法使得行政研究的焦点局限于行政机关的预算、组织和管理、人事以及大量其它中性问题上,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研究。
使公共行政远离于社会危机处理的需要,因而过于狭窄,过于以“组织内部”为取向,理论上过于空洞。
5、主张民主行政
新公共行政学认为,民主行政的核心在于尊重人民主权和意愿,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公平,反对滥用职权和行政无能。
民主行政要求公共需要是行政系统运行的轴心,即公共权益应该高于政府自身利益的扩张和满足。期待着公共行政发展到一个新的领域,即建立民主行政模式,倡导通过行政改革实现民主行政。
Ⅱ 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哪些
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ABC)。
A.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
B.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C.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D.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E.伍德沃德的权变组织理论
Ⅲ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我国对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它们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它们分别对应的是四大文明发源地,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恒河流域以及黄河流域。不过在国际上,一般说的是五大文明古国,其中还包括一个古希腊。也有人认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也算是文明起源地,所以古美索不达米亚,在一些国家也被认可是古文明之一。实际上古巴比伦就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者可以说是同一个文明。
3、仅存的目前仅存的国家就只有华夏,而其他文明不是消失就是被其他国家取代、分裂。像是古巴比伦,文明早就消失了。古埃及和古印度,在古代就是经常发生战争的地方,现在被分成了很多地区。
Ⅳ 现代公共行政的功能转变----以中外国家为例
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这一定义的含义包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 其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相应的必然是具有社会公共权威的机构,而这一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非政府莫属。 第三,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举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有效包含两层含义,即有效性和效率。
公共行政的理论和实践
(一)西方的公共行政理论
1.古典学派,也称程序学派和制度学派
古典学派有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首先被称为程序学派创始人的法国人亨利.法约尔。他的贡献在于首先提出了管理有五大功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次,他提出了著名的14项管理原则。再者,他提出了著名的“法约尔跳板”原理。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是古典学派的又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官僚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它在西欧工业社会中的作用。
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他的科学管理思想及管理主义对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的影响是首屈一指的。
2.行为学派
该学派经历了一个从“人际关系”到人类行为科学的发展过程。
3.决策学派
西蒙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行政行为:行政组织中决策程序的研究》一书开创了对决策的研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另一个有影响的决策理论是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4.系统学派
切斯特巴.纳德是第一个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社会系统的理论家。
5.经济学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经济学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经济理论对西方的公共行政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以新公共管理名义出现的公共行政改革,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将注意力集中于取得结果和管理者的个人责任;
(2)以市场运作方式消解官僚组织的弊端;
(3)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方法;
(4)政府的某些功能通过市场的测试而承包出去;
(5)把公众视为公共管理机构的客户;
(6)在资源使用中强调削减直接成本;
(7)在公共部门中引入更多的竞争。
(二)转型时期的中国行政
中国公共行政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转变的基础是经济体制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转变导致了许多方面的变化。首先是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变化。其次是政府职能和角色的变化。最后是政府观念的变化。在整个转型时期,中国的公共行政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政府定位问题 ——政府的定位问题涉及它扮演的角色及其运作方式。
2.政府官员问题——官员的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政府的命运。
3.制度建设和创新问题——制度建设和创新在组织结构、领导体制、运作程序和非人格管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4.依法行政问题
转型时期中国公共管理如何在运作中摆脱人格化管理,仍然是法制建设面临的一个问题。
5.观念更新问题
市场体制的确立以及世界范围内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出现,要求中国的公共行政有一种全新的思维,这首先要求进行观念的更新。其次要有世界眼光。
Ⅳ 新公共行政学派
新公共行政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行政学界最活跃的一个学派,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关注社会公平,致力于对行政道德问题的研究。(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反思与批判 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不应当是效率,而应当是社会公平。传统行政学坚持政治与行政分开,过分强调效率,结果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同时,却出现了各种社会危机。应当赋予现代公共行政以伦理的内容,以增强行政人员的责任感,让管理者承担其社会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及其基本行为的出发点。 (2)主张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的变革 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主行政之模型。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应减少层级节制,分权、放权,广泛吸收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组织设计应遵循两个目标:顾客导向;应变灵活。(3)提出公共行政组织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感情等四种基本运作过程 ①、分配过程,这是新公共行政学的中心内容。应从公共行政项目效益的角度,来处理相关群体中人的物质和服务的分配问题。②、整个过程,指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过程。主张采用非结构、非正式和非权威的整合技术,来增强行政组织凝聚力。③、边际交换过程,指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群体之间(比如立法机构、利益团体)建立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的过程。边际交换方式的发展,首先需要服务对象更多地参与,其次是要发展新型的政府部门间的关系。④、社会情感过程,这是一种社会情感的训练过程,同时又是行政体制改革基本工具。功过训练,降低行政人员对权威层依赖,提高行政机构整体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力。
Ⅵ 简述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内容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基本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行政学研究的出现
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1886年,美国学者w.威尔逊(woodrow
wilson)发表了著名的《行政(学)之研究》(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一文,这成了公共行政学诞生的象征性标志。该文开创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传统,它“无论是在洞察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等方面,都堪称是杰作”(沃尔多语)。该文涉及三个主题:说明行政研究领域的历史;确定这个领域的研究主题;决定这一领域的最好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公共行政学传统的形成
20世纪20、30年代,公共行政学的传统得以形成,其典型的标志是1926年在美国出版的两本权威的行政学教科书:怀特(leonard
d.
white
)的《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洛比(william
f.
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学原理》。
古利克(luther
gulic)和厄威克(lyndal
urwic)1937年编辑出版的《行政科学论文集》收入了这一时期的行政学的代表性论文,可以说集公共行政学传统的大成。
第三阶段:新公共行政学的出现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它不断受到质疑与批判,于是新公共行政学与政策科学出现了。1968年,由《公共行政学评论》的主编沃尔多发起,一群青年行政学学者在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举行研讨会,目标是弄清公共行政学的相关问题以及这个学科如何改变以迎接70年代的挑战。会议论文于1971年以《走向一种新公共行政学:明诺布鲁克观点》为书名结集出版,本书可以说是“新公共行政学”的宣言。
Ⅶ 基于对行政组织运作过程动态、开放的认识,新公共行政学派认为,当代行政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对( )进行变
基于对行政组织运作过程动态、开放的认识,新公共行政学派认为,当代行政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对(行政组织)进行变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