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新闻
⑴ 关于环境污染的新闻、资料
环境污染及其后果
如前所讲,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
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
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② 环境污染的原因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例如,对生态系统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仅取用满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类对水的利用则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态系统所有的水都不够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称为污染源。各种污染源的情况将在第四节讲述。对环境污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或其中的主导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③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并通过这种迁移和转化与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在环境中浓度的变化。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迁移。化学迁移一般都包含着物理迁移,而生物迁移又都包含着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物理迁移就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机械运动,如随水流、气流的运动和扩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学迁移是指污染物经过化学过程发生的迁移,包括溶解、离解、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化学沉淀、生物降解等等。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有机体的吸收、新陈代谢、生育、死亡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迁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生物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百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外的不同物质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必然伴随着它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可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包括污染物的相变、渗透、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化学转化则以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最为常见。生物化学转化就是代谢反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迁移的速率、范围和转化的快慢、产物以及迁移转化的主导形式等都会变化
⑵ 中国近几年的重大水污染事件有哪些
2012年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
2013年江苏镇江水污染事件
2014年山西苯胺泄漏事故的排污渠汇入浊漳河
2014年山西河流污染,排污渠弥漫刺鼻气味
2015年湖北宜昌河流污染
2015年台州:河流氨氮已经严重超标
2016年汉中市2吨柴油流入玉带河
2016年湖南省部分河流污染物超标
2017年江苏靖江水污染事件
2017年汉江武汉段水质氨氮超标
⑶ 关于环境污染的新闻资料
环境污染及其后果
如前所讲,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
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
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② 环境污染的原因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例如,对生态系统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仅取用满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类对水的利用则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态系统所有的水都不够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称为污染源。各种污染源的情况将在第四节讲述。对环境污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或其中的主导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③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并通过这种迁移和转化与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在环境中浓度的变化。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迁移。化学迁移一般都包含着物理迁移,而生物迁移又都包含着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物理迁移就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机械运动,如随水流、气流的运动和扩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学迁移是指污染物经过化学过程发生的迁移,包括溶解、离解、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化学沉淀、生物降解等等。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有机体的吸收、新陈代谢、生育、死亡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迁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生物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百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外的不同物质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必然伴随着它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可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包括污染物的相变、渗透、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化学转化则以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最为常见。生物化学转化就是代谢反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迁移的速率、范围和转化的快慢、产物以及迁移转化的主导形式等都会变化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⑷ 历史上最严重的污染事件是什么
红色警报 > 人祸 > 被污染的海洋 >
被污染的海洋
欧洲发生环境史上最严重的海洋污染
就在人们为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兴奋欢呼的时候,1999年12月12日,满载2000吨重油的“埃里卡号”油船在布列斯特港以南70公里处海域沉没,造成大量石油泄漏,严重污染了附近海域及沿岸一带。使法国西海岸,至少大约有20万只以上的海鸟已成为“埃里卡号”油船泄漏污染海洋的牺牲品,显然,这场事故已经成为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件。
历史上最大一次海洋污染事件
历史上最大一次海洋污染事件发生在1978年3月16日 夜,美国标准石油公司的超级油轮艾莫科.凯迪斯船舵失去控 制,随之在法国布列塔尼海岸搁浅,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 次油轮溢油,也是损失最大的一次海岸搁浅航海污染事件。
价值1500万美元的艾莫科油轮和2400万美元的中东原油损失 在冰冷的海水中,溢出的原油形成一条宽18海里、长80海里 的海上油河,污染了130海里风景如画的海岸。
6000名志愿人员在法国军队配合下,从岸边和港口海面 收集起25000吨原油。死于溢油污染的各种鸟类达10000只。 还不得不把5000吨被原油严重沾污的牡蛎处理掉。法国政府 花费了9500万美元补偿溢油污染所造成了损失和清理溢油 所需的开支。布列塔尼地区居民的损失达3000万美元。这次 海洋污染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多美元。
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事件
1986年4月26日,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 应堆发生爆炸,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质外泄,成为有史以来最 严重的一次核污染。造成31人死亡,233人受到严重的放射 性损伤,附近13万居民紧急疏散,损失惨重。据苏联官方公布 的数字,损失达35亿美元,事故造成的潜在损失和间接损失 还难以计算,预计将有数千人受辐射致癌,事故产生的放射性 尘埃,随风飘散,使欧洲许多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一 重大事故不仅在欧洲,而且在整个世界引起强烈震动。事件发 生至今其后遗症并没有消除。德国、瑞典、土耳其、南斯拉夫, 把不断出现的畸形胎儿仍然归罪于那场灾难。有人认为,空气 受到污染是产生怪婴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已经危及后代,这 是确信无疑的。如何防止有害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后代的 危害,这正是科学界面临的一个大课题。
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大气污染
由于海湾战争,造成科威特200口油井燃起的黑烟遮天 蔽日,燃烧的大火持续时间之长令世人罕见,致使海湾及其周 边地区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据报导,科威特下午两点上街开车 要打亮前灯,居民出门得靠手电寻路,人们饱含着有害的二氧 化硫及碳氢化合物的污染。
据有关人士说,科威特油井燃烧3 个月到半年就能产生150万吨烟尘,形成半个美国那么大的 烟云,使阿富汗、印度等国深受其害,浓烟蔽日,天空变暗,大 量烟尘将使印度大陆的气温下降好几度。并且使该地区在雨 季到来之时不再下雨,从而对该地区几个国家已经十分紧张 的粮食供应造成直接威胁,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能减少20%, 从而使该地区的气温下降4℃。并预言,油井燃烧所产生的烟 尘将使北半球一半地区的气候受到破坏。美国威尔士的化学 工程师约翰·考克斯所作的估计更为悲观,他说,浓重的烟云 可能使海湾地区的白昼气温下降20℃之多。可见海湾战争所 造成的大气污染在世界历史上是最严重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1952年12月5-9日,伦敦发生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达4000人
⑸ 近期相关环境方面的问题及新闻有关环境污染环境保护之类
《水污染防治法》未将任何一种超标情形列为例外情况和免责事由。2019年2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出权威回答:污水处理厂出水达标排放是《水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的法律责任;污水处理厂作为专业机构,在建厂之前就应调查评估污水来源,通过市场作用体现各方责任,减少问题产生,保证达标排放责任。
因而,当事人不能以进水水质问题为借口,超标排放,更不能因此而成为逃避行政处罚的正当理由。
污水处理厂应承担哪些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本案当事人是惯犯,此次长期严重超标且拒不改正,应当加重处罚。
监管存在漏洞。《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环保部门发现重点排污单位水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传输数据异常,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本案当事人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汇报,却未见政府有所作为,任由事态发展。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项目特许经营协议》系与第三方的合同行为,与行政处罚属不同法律关系,无约束力;但政府部门有义务维护和保障污水处理厂权利,监管上游企业进水符合规定标准;进水企业也要履行协议,自行监管浓度,达“标”进水。
被罚者是否有追偿权利?
目前,本案已进入行政复议阶段。
可否转嫁?行政处罚是有处罚权的行政部门针对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特定违法行为而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法律关系不同于合同约定的追偿民事法律关系,因此行政处罚由特定人承担、不可转嫁,否则就脱离了处罚真正目的。目前,法律也没有规定行政处罚的追偿权。行政处罚不可转嫁,但在没有实质违法的情况下,处罚的罚款是可以追偿的。
可获赔偿?《行政处罚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本案中,行政机关违法在先,既缺少自己监管作为,又缺失报告后的管理作为,没有及时处罚和纠正上游企业,给当事人造成了处理成本、系统瘫痪、受到惩罚和信用名誉的损害。
怎么追责?本案中,上游企业虽未被处罚,但污水处理厂是因其违法被处罚,有理由由其民事赔偿责任。《水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如城镇污水处理厂,有权要求排污方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水污染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排污方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如何界定?本案的《特许经营协议》就是污水处理企业与进水企业之间的合同。“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损失强调的是与违约的因果关系,并不排除将行政处罚导致的利益纳入损失的范围,相对人受到行政处罚,应当可以作为违约损失向违约方追偿。
可代为治理吗?以《水污染防治法》为例,第八十五条、第八十八条分别从污水治理、污泥处置、船舶水污染、事故水污染方面规定,逾期、未按要求或者不具备能力采取治理措施的,监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污水处理厂处理其他企业产生的污水,虽不是代为治理,但其具有一致性:上游企业怠于处理,下游集中处理且要收取费用。
本案当事人污水处理厂在处理能力范围内履行了污水处理义务,出水浓度超标非自身原因造成。真实违法对象是超标进水企业及其他单位。处罚责任不能转移,但不应由污水处理厂全部承担,罚款追偿具有实质基础法律规定依据。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本案被处罚者追偿的权利,取决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即污水处理厂在行为上有无实质违法。有证据证明积极履行义务的,被处罚的罚款可以追偿。否则,既违背公序良俗精神追求,也与上述法律规定要求不符,难以起到以法律法规规范教育公民遵纪守法的目的。本案当事人能且必须追偿。
作者单位:河南省灵宝市生态环境局
■案情介绍
最近,河南省焦作生态环境局拟对孟州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行政处罚罚款4880万元,这家公司不服,向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提起行政复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孟州市城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是该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负责处理其产业聚集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出水一级A标准。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该公司存在废水超标排放、污泥处置不当、不配合环保检查和运行经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几乎每年都受到1-2次处罚。
2月13日,采样监测发现,该公司总排口总磷(TP)1.42mg/L、总氮(TN)23.4mg/L,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规定一级A标准(TP≦0.5mg/L,TN≦15mg/L)。4月3日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80万元。
3月25日,复查发现:总排口总磷2.37mg/L、总氮25.2mg/L,随即责令改正,实施按日连续处罚。4月28日,再次复查:正在运营,总排口氨氮23.8mg/L、总磷2.68mg/L、总氮30.5mg/L,浓度更高且新增一超标污染物,再次实施按日连续处罚。第一次计27日,罚款2160万元;第二次计34日,罚款计2720万元,总计罚款4880万元。
■不服理由
1.该公司陈述,出水超标系进水水量超负荷、水质超标准所致,各指标均超出设计负荷,导致系统瘫痪。
2.该公司申辩,受到进水冲击时,坚持正常运转,并连续向孟州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及孟州市生态环境局汇报水量、水质及影响情况,但未有明显改观。
3.该公司抗辩,其与上游进水企业签订的《孟州市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项目特许经营协议》“水质不合格的处理”明确:“运营期间,遇以下进水水质不符合标准的原因导致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时,经公司尽力采取措施,造成出水水质仍不达标;乙方不承担责任,且不影响乙方按照协议约定收取污水处理服务费。”
⑹ 污染环境新闻
环境污染及其后果
如前所讲,环境污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有害的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损害的现象,简称污染。具体来说就是,有害物质或有害
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发生扩散、迁移、转化,并跟生态体统的诸要素发生作用,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
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因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中的颗粒物和SO2浓度的增高,危及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腐蚀材料,给人类社
会造成损失;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水体质量恶化,危及水生生物的生存,使水体失去原有的生态功能和使用价值。环境污染除了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外,污染物的积累和迁移转化还会引起多种衍生的环境效应,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② 环境污染的原因总的来说,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这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火山喷发,往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同样也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但通常情况下,环境污染更多地是由人类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我们平常所指的就是这类源于人类活动的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之所以会造成环境污染,是因为人类跟其他生物有一个根本差别:人类除了进行自身的生产外,还进行更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后者是其他所有生物都没有的。由于这一点,人类活动的强度远远大于其他生物。例如,对生态系统中水的利用,其他生物仅取用满足其生存要求的量,而人类对水的利用则不知道要比其他生物多多少倍,多到有的局部生态系统所有的水都不够用。污染物的排放源称为污染源。各种污染源的情况将在第四节讲述。对环境污染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根据受污染的环境系统所属类型或其中的主导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等;按污染源所处的社会领域,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等;按照污染物的形态或性质,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
③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并通过这种迁移和转化与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在环境中浓度的变化。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迁移。化学迁移一般都包含着物理迁移,而生物迁移又都包含着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物理迁移就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机械运动,如随水流、气流的运动和扩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学迁移是指污染物经过化学过程发生的迁移,包括溶解、离解、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化学沉淀、生物降解等等。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有机体的吸收、新陈代谢、生育、死亡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迁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生物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百万倍,这种现象叫做富集。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其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外的不同物质的过程。污染物的转化必然伴随着它的迁移。污染物的转化可分为物理转化、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物理转化包括污染物的相变、渗透、吸附、放射性衰变等。化学转化则以光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水解反应和络合反应最为常见。生物化学转化就是代谢反应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受其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影响,其迁移的速率、范围和转化的快慢、产物以及迁移转化的主导形式等都会变化
⑺ 国内外环境污染事件
牡丹江市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
第1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牡丹江市境内水体污染事件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水体污染事件的危害,最大限度地保护水生态环境不受污染,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减小由突发水体污染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广泛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从容应对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人身体健康的损害。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强化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减少、降低和避免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对发生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或力争消除。做到污染事件前有预防,污染事件中有应急处置,污染事件后有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安全建议。
(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管理的原则。牡丹江市境内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市环保局负责,统一协调公安、卫生、水利、建设、农业等部门。必要时,由市政府直接领导、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及危害程度,实施不同级别应急预案,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4)坚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的原则。各所辖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对本辖区发生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员、装备、资金储备,提高反应能力;建立各级、各地区环境保护部门间信息交换网络,保证信息传递快速、通畅,并保持与公安、卫生、水利、建设、农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
(5)坚持依靠科学、反映及时、措施果断的原则。加强对水体环境污染的科学防治研究,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科学技术水平,及时、果断地处置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6)坚持团结协作、公众参与的原则。保持与公安、卫生、水利、建设、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发扬良好的分工协作精神。加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救援知识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及参与意识。
1.3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条例》、《黑龙江省工业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关于切实加强重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故和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牡丹江境内和涉及的跨市界、省界的各种水体功能的江、河、湖、库等地表水体及地下水体发生的突发污染事件。
1.5事件分级
根据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类别及危害程度,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划分为一般水体环境污染事件、重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和特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1.5.1一般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员重伤5人以下(含5人)。
(2)区域水环境中出现动植物中毒或致死现象。
(3)区域环境生态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1.5.2重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员死亡5人以下或重伤5人以上、10人以下。
(2)区域水环境一定面积动植物中毒或致死。
(3)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濒危物种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1.5.3特大水体环境污染事件
(1)造成人员死亡5人以上或重伤10人以上。
(2)区域水环境发生大面积动植物中毒或致死。
(3)区域生态功能完全丧失或濒危物种生态环境完全破坏。
(4)造成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第2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2.1领导机构与职责
发生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时,成立牡丹江市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作为全市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领导、决策机构,人员组成如下:
总指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
副指挥:市环保局局长、市水务局局长
成员: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市经委、市民政局、市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负责人。
主要职责:负责全市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领导和协调指导工作;负责指导应急监测和监督,组织应急支援;负责及时向市政府、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汇报事件情况;负责审查关于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及应急情况的通报或通告。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作为应急指挥部的执行机构,设在市环保局,主任由市环保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开展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人员的培训,制定应急处置演练计划及组织演练,检查、落实应急器材和装备;负责了解掌握本地方水体环境污染源规模及分布情况,以及有关情况,建立安全预警系统和应急资料库,开发研制应急管理系统;负责接收上级部门水体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命令、指示及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有关通报,接收下级环保部门、事件责任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报告;负责综合协调各有关应急单位的行动,传达应急指挥部的指令,通报有关单位应急工作情况,指导下级部门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记录应急处置过程,评估应急行动结果,编制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报告,提出改进应急预案建议;负责组织应急处置工作的各种保障。
2.2工作组职责
2.2.1现场处置小组
现场处置小组是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现场应急指挥和处置机构。主要职责:负责事发现场的救援和应急监测的指挥与协调工作;经应急指挥部授权,代行应急指挥部的部分职责。
2.1.2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
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由市直相关管理部门专业管理人员、直属及有关单位污染治理、环境监测、公共卫生、医疗、水利、农业、渔业、城建、公安等行业专家组成。主要职责:负责指导应急预案的编制、修改和完善;掌握本地区水体环境污染源的产生、种类及地区分布情况,了解国内外有关技术信息、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负责对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估计,为应急指挥部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负责指导各应急分队进行应急处置;负责应急工作结果以及事件的中长期影响的评估分析工作。
2.3应急处置的辅助机构与职责
2.3.1物资保障机构。由市财政局和经委组成,负责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确保突发事件处理与处置所需的装备、器材等物资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保证物价稳定。
2.3.2交通运输保障机构。由市公安局和市交通局组成,负责应急处理与处置过程中交通和运输的管理,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出危险区域;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对人员撤离区域进行治安巡逻,保证事件可能危及区域内的人员疏散撤离,确认人员伤亡情况;协助环保部门做好污染调查,落实各项强制隔离措施;优先安排应急物资和人员疏散的运送,做好污染区域的交通管理工作。
2.3.3工程抢险机构。由市、县各级环保部门及所属的相关监察、监测、科研等技术单位组成,负责在现有的检验、鉴定、监测、污染治理等技术力量和装备的基础上,增强污染检验、鉴定、监测设备的配备,特别要配备水质快速应急监测设备,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和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证在发生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时能有效防止进一步污染和扩散。
2.3.4医疗救护与防疫机构。由市卫生和防疫部门组成,负责组织医务人员和抢救受伤人员,指导现场救护工作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负责贮备重点急救药物。
2.4应急处置后的重建或恢复机构与职责
2.4.1善后处置机构。由市环保部门各技术部门组成,负责协同有关部门处理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或由市环保局指定的专门处置单位处置;向应急指挥部提出人员安置、补偿、灾后重建等处理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责成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处理。
2.4.2社会救助机构。由市民政局负责,做好国内团体和个人捐助、应急处置的经费、物资管理使用和救济物资发放等工作。
2.4.3保险机构。由应急指挥部和保险机构组成,应急指挥部提出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责成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第3章预防预警机制
3.1建立预防预警信息监测与报告体系
(1)全面掌握重要水体水质状况。各县(市)环保部门应对本辖区内重要江、河、湖、库等地表水和县(市)集中饮用水源地、重点地下水源地水质进行定期常规监测。根据地表水水质功能区划和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确定常规监测断面的布设、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报告监测数据结果,按照国家和省、市环境监测和数据传输、报送的技术规范执行。牡丹江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是全市各类水体水质监测的技术中心、数据中心,负责对水体水质监测数据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价,并定期将水质监测情况按规定报送市环保局。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市环保局报告,并初步分析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
(2)全面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各县(市)环保部门应对本辖区内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单位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对污水排放口进行定期监测。根据企业和单位的污染物排放特征,掌握企业和单位常规污染物的特征及排放情况。对排污企业和单位的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和监督管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监控排污企业和单位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总量。
(3)建立畅通的数据库。要在所属环境监测站和信息中心建立市和各县(市、区)重要水体水质状况监测数据信息库,建立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单位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数据信息库,并建立管理档案。
(4)各县(市)环保部门应会同交通部门对本辖区内经过或穿越重要水体的公路、城市道路、桥梁进行调查,对事件易发路段、敏感路段进行登记建档,对经过这些路段的化学物质运输实行申报审批制度。
3.2预防预警行动
(1)根据可能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配齐相应的监测仪器、设施和分析监测试剂及数据分析系统,明确和研究相应的水质监测方法,加强水体污染的环境监测。
(2)市环保部门应对国内环境信息、污染和灾害预警信息、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进行污染风险分析与分级和污染环境风险评估,研究污染处置的实用技术。
(3)市环保部门应组织专家对辖区内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和单位的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和处理设施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价,在建设、运行阶段定期对处理设施进行事故风险评估,提出杜绝废水排放的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并进行验收和日常运行的监督检查、管理,确保各项机制正常启动和有效运行。
(4)建立信息交流网络平台。与各有关单位的应急处置的管理系统保持信息及时快速传递。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普及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防护知识,实现水体环境污染24小时有效的报警系统。
3.3建立预防预警支持系统
建立全市和各县(市、区)的水体环境污染预警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快速预警监控系统、技术支持系统、预警服务系统、畅通有效的预警报警系统。市和各县(市)环保局均应设立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报警电话,保持每天24小时畅通。市环保局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报警电话是:12369。
第4章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并传达应急指挥部的命令,按应急处置程序通知应急现场处置小组、应急处置专家咨询组,携带仪器、设备赶赴事件发生现场,调查、核实、监测分析,对事件的类型、级别、性质做出恰当的认定,提出控制措施。跨行政区域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情况复杂且有争议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认为需要上级处置的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报请由上一级应急处置机构处置。紧急情况下,上级应急处置机构可指定下级应急处置机构紧急处置。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各种常规信息、现场信息、监测数据及结果、专家分析评估意见、控制处置措施及意见、污染控制效果及结果等各种信息经现场指挥部审查后,由专门信息报送组以电话、传真等手段以快报方式及时报告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设立信息分析组进行信息分析、综合,归纳整理后,形成文字材料,报应急指挥部领导。应急指挥部及时将有关信息报告市政府,通报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应急指挥部的总体工作部署、处理安排意见和指令,由专门工作组人员迅速以电话、传真等方式向现场指挥部传达。
4.3基本响应程序
4.3.1应急响应程序
(1)值班人员接到地方环保部门、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水体环境污染应急报告后,记录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包括事发时间、地点,污染区域及影响、损失的初步情况,可能的污染原因等)。同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或指挥部办公室的领导报告。
(2)责成事发地县(市)环保部门在2小时内组织有关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装备,进入事件现场实施调查、评估,初步判断事件等级。应急指挥部根据报告的有关情况,调派专家到达现场做进一步评估,确属水体环境污染事件,上报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
(3)应急指挥部实施指挥,紧急调集和征集相关人员、物质、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备、装备、组织相关部门协助环保部门做好应急处置工作,指挥监测中心站进行应急监测,组织各有关方面的力量进行应急支援,做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工作。
(4)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地的县(市)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启动当地水体环境污染应急处置预案,成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事件救援现场指挥部,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5)市环保局在实施应急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将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情况、采取的处置措施及效果上报上级环保部门。
4.3.2扩大应急
在事件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和发展的趋势时,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外援力量要统一听从应急指挥部的指挥,配合有关部门、人员做好密切协同的应急处置工作。
4.4指挥协调程序
应急指挥部按照相应的职责和权限进行工作,实施指挥;制订决策机制、报告、请示等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设立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相应专门工作小组。环保和各相关部门的各专业应急机构、应急中心、现场指挥部按各自的职责进行应急工作,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现场指挥以属地化为主。
4.5新闻发布
慎重做好水体环境污染事件的新闻报道、宣传和公众沟通工作,统一报道口径和报道意见,正确引导舆论,避免产生混乱和误解。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应急指挥部制定新闻发布的原则、内容、规范性格式,审查发布时机、方式、途径等。新闻发布前,报市委宣传部审定。
4.6应急处置结束
应急处置结束条件:(1)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和事发水体及下游水体污染物指标已降到规定限值之内;(3)事件造成的危害已被彻底消除,且无继续发生可能;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工作的必要;(4)已采取并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水体环境污染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后果趋于合理且尽量降到最低的水平。
第5章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由环保部门的技术单位和专业人员处置,或由环保部门指定的专门处置单位处置;人员安置、补偿、灾后重建等工作由应急指挥部根据所受的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责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5.2社会救助
对社会、国外机构和个人所捐赠的救助资金要妥善管理,设立专门的资金帐户,专款专用,由应急指挥部根据需要提出使用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决定。
5.3保险
各保险公司要深入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线,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进行理赔,应急指挥部如有异议,可提出建议,报市政府,由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协调处理。
5.4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意见
应急指挥部应在应急工作结束一周内对应急过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组织撰写应急总结报告和突发事件调查报告。15日内上报市政府,同时由市环保局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局。
(1)应急评价依据。依据应急过程记录、现场处置组及各应急机构的总结报告、其他应急情况、应急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公众的反映等方面进行评价。
(2)突发事件调查报告。主要包括:突发事件起止时间及地点;参与处置人员构成情况;突发事件情况及起因、事件等级和开展的应急工作,采取的应急措施及处置效果,应急工作总体完成情况;应急措施是否得当,是否符合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要求;出动应急队伍的规模、仪器装备的使用、应急程度与速度是否与任务相适应;应急处置中对利益与代价、风险、困难关系的处理是否科学合理;发布的公告及公众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得当,对公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其他情况和结论。
(3)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根据突发事件情况,对事发地继续实施必要的环境跟踪监测与监督的措施和安排;根据本次应急实战经验,修订应急预案;指导各应急机构补充、更新装备,提出进一步加强人员培训的意见;避免类似污染事件再次发生的防范措施。
第6章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要在机关或信息中心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应急通讯、信息传输、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环境应急处置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建立系统维护和信息采集制度,确保应急预案启动时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及现场处置工作组间的联络、信息畅通。
6.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及所属和相关监察、监测、科研等技术单位,要在现有检验、鉴定、监测、污染治理等技术力量和装备的基础上,增加和加强污染检验、鉴定、监测设备的配备,特别要配备水质快速应急监测设备,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物资的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消除污染的能力,保证在发生水体环境污染事件时能有效防止进一步污染和扩散。
6.3应急队伍保障
全市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环境监察、监测队伍的建设,加强应急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人员应对污染事件的素质和能力。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要培训一支常备不懈,熟悉环保应急知识和技术,充分掌握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处置措施的预备应急力量。对县(市)级环境监察、监测队伍和大中型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形成由市、县(市)和相关企业组成的应急网络,保证突发污染事件后,能迅速进入应急状态,迅速参与并完成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6.4交通运输保障
市环境监察支队和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要配备应急处置、应急监测车和专用应急交通工具。应急期间,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和单位的所有车辆要保证随时服从应急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的征用和调动。各应急相关单位也必须要保证应急期间的交通运输工具。
6.5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按预案组织实施。
6.6治安保障
公安部门按预案组织实施。
6.7物资保障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污染事件应急的必要、相关物资储备。制订应急期间急需物资的申请、采购、管理制度。
6.8资金保障
向市政府申请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专项使用。
6.9社会动员保障
由应急指挥部提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和救援工作的建议,报市政府决定,由市政府下达指示,开展协调工作。应急指挥部做好各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和救援工作的现场协调、联系工作。
6.10技术储备与保障
建立并适时补充更新水体环境污染应急专家库;建立重要水体水质状况、监测方法、监测数据、主要污染物污染防护和应急处置、重点排放源排污情况和特征的数据、信息库;加强应急监测、应急处置、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培养专业技术队伍,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第7章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公众宣传教育
最大限度地公布突发水体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信息,接警电话和部门,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的常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相关心理准备,提高公众的防范能力。
7.2培训
聘请国家和省、市有关管理人员和专家,定期对应急管理人员、救援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和业务的培训。
7.3演习
选择市内不同的重要水体或主要地区,每年组织1次应急突发事件全过程的演习。
第8章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修订,每两年修订一次,经市应急委审批,报市应急办备案。应急实施程序的修改根据执行情况和人员变动情况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指挥部审批。
8.2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负伤和牺牲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经济补偿和追认烈士。对污染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据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8.3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牡丹江市环保局制定,并负责解释。
8.4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望采纳。
⑻ 湖北武汉水污染事件的相关新闻
武汉水污染考验自来水安全
2012被很多人戏称为“世界末日”。在“世界末日”年刚刚过去的两个月里国内水污染事件像中了流感病毒一样接二连三的发生。在一次次“犯了改,改了犯”之后人们不禁要问“水污染的末日何时到来?”
事件:武汉自来水流出农药味
在广西水污染之后,“江城”武汉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质疑。
“我住在武泰闸丰收小区,这两天感觉自来水有点怪味,今天气味特别浓,像是一股淤泥味。”朱女士向当地媒体反映了水质异常的状况。因为以前自来水也有过类似问题,起初她并没有在意,以为过一会儿就好了,没想到昨天气味更浓了。家住丁字桥的高先生也反映,早上就闻到自来水有点怪味,喝到嘴里感觉是苦的。
据了解,市水务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还在对异味原因做进一步调查。
评论:水污染2012,你快些到吧
相对于世界末日,我相信大家很希望“水污染2012”快些到来。黑臭缺氧为代表的第一代水污染,重金属、有毒化学品为代表的第二代水污染,营养元素超量为代表的第三代水污染,在中国同时出现。除了给乡村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更令人忧心的是,水污染已经直接危害到农村群众的生命健康。
国家疾控中心曾对淮河流域癌症高发地进行全面普查,最终结论显示:一、淮河流域沿河、近水区域癌症高发;二、癌症高发与劣Ⅴ类淮河水密切相关。
淮河流域之外,多个地方都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癌症村”,只有新疆、西藏等少数不发达地区“榜上无名”。
中国卫生部官方网站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中国农村居民最主要死因之一,与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肺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死亡率及其构成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肺癌和乳腺癌上升幅度最大,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
2010年5月31日,环保部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报告称: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均受到污染。全国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在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只有1个,Ⅲ类的5个,Ⅳ类的6个,Ⅴ类的5个,劣Ⅴ类的9个,占到了湖泊总数的34.6%。
2010年,水利部发布的《中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实践与探索》的报告显示:由于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全国仍有超过1亿的农村人口喝不上干净水。
在地表水被污染之后,地方政府和农民们开始不断抽取地下水,水井越打越深,鲍邱河流域多个行政村原来自打的几十米深的水井如今已经完全报废,村民们的饮用水来自300米深的地下。
《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一书是研究国内地下水状况的权威著作,它由12位国内外知名地下水专家组成的“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历经近三年时间调研完成。该书介绍,在过去几十年内,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用水需求,中国的地下水开采量正以每年25亿立方米的速度递增。
2010年7月,在2010国际地下水论坛上,与会专家就已发出警告:一些地区地下水储存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许多地区地下水还遭到严重污染。在会上发言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水文学者弗兰克·施瓦茨说:“水危机并不只在中国存在,但中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的问题都更为严峻。”
由于地下水占到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全国有近70%的人口饮用地下水,因此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水体污染正加剧中国的地下水危机。
“十二五”期间,环境优先的原则有望落到实处,“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专篇论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同时,绿色指标的比重上升,不包括人口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由“十一五”规划的7个提高到“十二五”规划的8个,占总数比重由27.2%提高至33.3%。
发展理念转换之外,治污理念、机制的创新是水污染治理的另一个现实课题。
由于水的流动性,在水污染方面上下游之间往往很难形成默契,即使百里之长的鲍邱河,在治理中都面临这样的难题。
因此,如何打破这种“楚河汉界”的困境,消除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限制,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协作,提高水污染的治理成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这一问题多年来一直在讨论,但实践中始终难见实质性的进展。
⑼ 发一个真实重度污染环境的事实新闻需要怎么做
首先发布这样的新闻,最好视频和图片都拥有,另外还需要配套相应的文字材料。
最重要的是对产生环境污染的源头也要有所报道,你需要把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都说清楚。
只有这样子发布的新闻才会更加有吸引力,也才能引起社会的反响。
⑽ 空气污染严重,水暴露在空气中,会不会也被污染了为什么新闻不报道
相比较空气进入水中的杂质,自来水在水管中被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