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
『壹』 国家,青少年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1.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③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开发替代资源,大力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
④坚持法制建设,依法保护环境,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⑤提高全民族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2.(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①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②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①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②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5)。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
不猎杀、使用珍稀动物和受保护的动物,关爱与保护野生动植物;植树造林,爱护我们身边的每一寸绿地、每一株花草、每一片树木。
(6)。讲究卫生 保护环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制造噪音。
『贰』 如何促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叁』 八年级下册政治提纲
八年级政治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1.集体的基本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团结的作用)
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5.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③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6.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
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7.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
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8.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①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②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9.青少年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10.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①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②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就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总之,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11.怎样认识从众心理?
①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②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们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③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12.为什么要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13、谦让的表现有哪些?
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②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
14.分享的意义:
①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
②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15、怎样助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①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注意维护他人自尊。
16.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要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2)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表现在: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7.中学生可通过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保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方式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18.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①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②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大自然美: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身心成长的作用: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4、美的自然对象可以分为哪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5.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6.自然物种减少①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②危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7.环境问题 ①含义: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②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怎样关爱大自然? 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10.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11.怎样善待大自然?①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2、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①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②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13.怎样美化自然?①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②还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14、怎样保护自然景观?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
15.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①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②要遵守人与自然的法律规范,依法保护大自然。
16.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环境?①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②学法、依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③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17、青少年如何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观念。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核心地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
19.青少年环保行动: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
(2)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参加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好家庭和学校卫生工作等。
第七单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为什么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①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中心。②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③当前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
5、①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②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6、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空间技术?
①空间技术落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②实现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要靠空间技术的进步。③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④空间技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7、为什么要创新?(如何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 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③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8、科技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9.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好奇心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不过,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10、好奇心怎样发展为创新?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11.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①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正确把握;②要善于观察,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③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先导;④要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⑤要做好知识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前提;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12.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①要“敢于想”。 ②要“能够想”。③要“善于想”。
13、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
14.为什么说知识是创新的前提?(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①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②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 更为严格。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根本的问题?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在:①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②另一方面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4、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①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5.为什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表现)? ①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6.①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7、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9.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10、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宪法和怎样维护宪法?
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②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1.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12、依法治国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④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怎样依法治国?①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5、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 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
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16.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 、护法的合格公民?(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17.①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② 法律监督的重要性: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18、①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②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③司法监督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司法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司法机关对自身系统的监督。
司法监督意义(作用):国家通过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19.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
①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途径(形式):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道、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批评建议权。
②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重要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肆』 举例论述:中职生应如何树立依法进行进行环境保护的理念
其实很多的人对这个是没有概念的,下面先说说这个概念吧!
绿色发展是指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限制的条件下,通过先进理念和合理机制,形成经济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发展模式.低碳发展是指通过降低甚至不消费高碳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发展模式.绿色和低碳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涉及价值观念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革命,《建议》提出树立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绿色和低碳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绿色和低碳发展的目的,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高度统一.绿色和低碳发展要求将发展模式由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转向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度一致.因此,树立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坚定科学发展理念,自觉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放弃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级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实现长期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第二,绿色和低碳发展顺应世界发展潮流.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带来的全球变暖等气候变化问题,正在成为全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国际上要求共同面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走绿色和低碳发展之路,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加快树立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积极采取行动尽快形成绿色和低碳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同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承担与我国实际能力和发展阶段相一致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的绿色和低碳发展,实现人类永续发展.第三,树立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有助于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的突出矛盾.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和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突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影响明显.未来随着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树立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加快发展模式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生态环境,大力破解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绿色和低碳发展理念有助于我们把握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生产力将出现历史性飞跃,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重要特征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加紧孕育,喷薄欲出.各国竞争异常激烈,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大技术和制度创新,率先取得突破、抢先占领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可能性很大,这将使我国面临传统高碳产业被技术性淘汰、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差距重新拉大的巨大威胁.
『伍』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内依法容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八条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符合下列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一)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二)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
符合前款规定的社会组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提起诉讼的社会组织不得通过诉讼牟取经济利益。
(5)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陆』 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承担那些环保义务享有那些环保权利
《环境保护法》
第6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第53条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界定了我国公民享有的环境权利的内容。
公民的环保义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作了如下规定:
1、公民应当低碳生活。第6条第4款规定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2、公民应当绿色消费。第36条规定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3、公民应当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的影响。第38条规定公民应当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配合实施环境保护措施,按照规定对生活废弃物进行分类放置,减少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6)依法保护我国环境问题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1)空调冬18夏26 全国节电上亿度
冬季的空调温度调至18度或以下。如您感觉有些寒冷可以多加件衣服,如此简单的举措就可以节约电力,从而减少燃煤发电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缓气候变暖。
夏季的空调温度调至26度或以上。大城市的空调负荷约占盛夏最大供电负荷的40%-50%,将空调的温度从22-24℃提高到26-28℃,可以降低10%-15%的电力负荷,减少4-6亿度以上的耗电量。
人在夏天出些汗是有利于健康的,能增强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功能并促进自身免疫。
(2)灯泡换成节能灯 用电能省近八成
家中的普通灯泡换为节能灯泡,并且要购买经过“国家节能产品认证”的产品,您可以通过是否印有“节”字标志来判断。在相同光通量条件下,节能灯比白炽灯可节约电能80%,用于购买节能灯的费用,在(8~10)个月的电费节余中就可以收回。
(3)垃圾分类不乱扔 回收利用好再生
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2000年,中国产生的六大可回收的废物量分别为:废钢铁4150至4300万吨、废有色金属100至120万吨、废橡胶85至92万吨、废塑料230至250万吨、废玻璃1040万吨、
废纸1000至1500万吨。至今中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的价值达250亿元,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得到回收利用。
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废橡胶的回收率为31%。仅每年扔掉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就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
『柒』 八下政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1.集体的基本特征(什么是集体):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团结的作用)
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5.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①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②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③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6.怎样为集体添光彩?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7.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8.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①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②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9.青少年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
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10.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①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②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就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总之,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11.怎样认识从众心理?怎样克服盲目从众?
①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②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们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③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12.为什么要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13、谦让的表现有哪些?
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②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
14.分享的意义:①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
②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15、怎样助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①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注意维护他人自尊。
16.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要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2)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表现在: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7.中学生可通过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保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方式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8.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①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②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12.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我们应该怎么办?
①客观地分析原因,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心理承受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②既不能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也不能态度偏激,一味埋怨社会不公,而应该永远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社会满怀热情,勇敢地面对困难和逆境,敢于向困难和逆境发出挑战,善于把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获得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大自然美: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身心成长的作用: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哪些问题: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4、美的自然对象可以分为哪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5.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6.自然物种减少
①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危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7.环境问题
①含义: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②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怎样关爱大自然? 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10.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
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11.怎样善待大自然?
①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2、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
①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
②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13.怎样美化自然?
①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②美化自然就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14、怎样保护自然景观?
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
15.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②要遵守人与自然的法律规范,依法保护大自然。
16.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环境?
①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②学法、依法、用法,依法保护环境。
③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17、青少年如何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
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观念。
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核心地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
19.青少年环保行动: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不乱扔废弃物,爱护花草树木;
(2)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参加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好家庭和学校卫生工作等。
第七单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为什么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①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中心。
②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③当前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
5、①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②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7、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空间技术?
①空间技术落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②实现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要靠空间技术的进步。
③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④空间技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8.为什么要创新?(如何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
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③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9、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10.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好奇心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不过,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11、好奇心怎样发展为创新?
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12.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①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正确把握;②要善于观察,这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③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先导;④要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⑤要做好知识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前提;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13.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
①要“敢于想”。 ②要“能够想”。③要“善于想”。
14、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
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
9.为什么说知识是创新的前提?(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①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
②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根本的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在:
①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②另一方面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4、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①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5.为什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表现)?
①宪法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6.①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7、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出为: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9.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
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10、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宪法和怎样维护宪法?
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②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1.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12、依法治国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④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怎样依法治国?①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5、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
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
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16.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 、护法的合格公民?(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17.①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② 法律监督的重要性: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18、①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②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③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司法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司法机关对自身系统的监督。
司法监督意义(作用):国家通过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19.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
①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途径: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道、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批评建议权。
②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重要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③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
『捌』 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依法进行环境保护。
谈谈我国应如何依法进行环境保护
从党的角度,党的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党要完善执政方式,领导环境立法,加大环保力度就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体现。
从国家权力机关的角度,全国人大要加强环保立法,为环保提供法律依据。
从政府角度,要切实依法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严格依法行政。
从公民企业角度,要依法履行义务,遵守环保法律法规。
『玖』 八年级下册政治鲁教版复习提纲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1.集体的基本特征: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团结的作用)
①集体的团结能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
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
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适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④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5.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
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6.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
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7.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原因:①党和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②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
8.青少年为什么要参与社会生活(原因)?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怎么做?)
(原因)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怎么做?)①(原因)②通过参加各类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③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④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
⑤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
总之,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9.怎样认识从众心理?
①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
②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使人们自觉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个人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另一方面盲目从众容易使人接受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助长社会生活中的歪风邪气。
③我们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力,才能克服盲目从众,抵制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影响。
10.为什么要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让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11、谦让的表现有哪些?
①谦让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②谦让突出地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③谦让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不妨主动谦让。
12分享的意义:
①P22 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把自己的欢乐与人分享,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把自己的生活感悟与人分享,你会得到信任和友情;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人分享,你会有新的提高和收获。。
②社会是一个合作体系,合作就需要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智慧和劳动成果。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13、怎样助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和方法:①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注意维护他人自尊。
14.怎样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为了让社会生活更加美好,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1)要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
(2)要积极为社会做贡献,表现在: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②关心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15中学生可通过为贫困儿童献上一份爱心、宣传环保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方式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
16.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①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②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第六单元 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1.大自然美: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大自然风光秀丽美景如画。
2.美丽的大自然对我们身心成长的作用:带给我们无穷的精神享受,带给我们欢乐,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3.鉴赏自然风景要注意哪些问题:
①美的自然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人们直接改造加工、利用的对象;另一种是未经直接改造的自然。
②要注意观赏的距离、角度、时间,还要发挥人们的想象力。
③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领悟了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伟大力量,我们对自然美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
4.人与自然不和谐的表现:①自然物种在减少;②自然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③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5.自然物种减少
①原因: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历史及自然灾害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特别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②危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
6.环境问题
①含义:环境问题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
②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7.怎样关爱大自然? ①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②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③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④依法保护大自然。
9、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10.为什么要善待大自然?
①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②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11.怎样善待大自然?
①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②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③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12、为什么要美化大自然?
①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
②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13.怎样美化自然?
①美化自然就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②美化自然就要保护好自然景观。
14、怎样保护自然景观?
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
15.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要遵守人与自然的道德规范,尊重生命,善待自然,美化自然;
②要遵守人与自然的法律规范,依法保护大自然。
16.青少年如何依法保护环境?
①增强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观念。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观念。
②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
③从自身做起,积极为保护环境做贡献。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依法保护环境。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的基本法,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占核心地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基础,以环境保护法为主体。
18.青少年环保行动: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不乱扔废弃物、不乱刻乱画、不露天焚烧杂物、不买露天烧烤食品、不大声喧哗吵闹、爱护花草树木、报或绿色植被;
(2)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参加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做好家庭和学校、班级的卫生工作等。
第七单元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里
1.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我们现在的生活与科技息息相关。现代科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科技含量和生活质量,也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
2.为什么说科技是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③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人类社会的每一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③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4、①信息技术革命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中心。
②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
③当前信息技术正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
5、①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
②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7、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空间技术?
①空间技术落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
②实现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要靠空间技术的进步。
③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④空间技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8.为什么要创新?(如何理解科技发展靠创新?)
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②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③创新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9、科技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技前进的每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发展靠创新。创新推动了科技发展,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10.好奇心与创新有什么关系?
好奇心是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不过,好奇心也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11、好奇心怎样发展为创新?
只有把好奇心转化为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从好奇的现象中探幽寻胜,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12.青少年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①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能正确把握;②要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③想象是创新的先导,要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首先,要“敢于想”,敢于’异想天开”;其次,要“能够想”;最后,要“善于想”。④要学会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孕育一切创新的源头;(如何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能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对权威下过的结论提出质疑。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⑤要做好知识积累,知识是创新的前提;(为什么说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或 知识储备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知识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没有捷径,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灵感才可能迸发。知识越丰富,基础打得越牢固,创新的机会就越多。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
第八单元 生活在依法治国的国家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哪些根本的问题?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和其他根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在:
①一方面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②另一方面任何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4、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①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了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②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最高地位,保障宪法的权威和稳定性。
5.为什么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表现)?
①宪法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②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③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6.①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管理权,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7、宪法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出为: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规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未授权的事。
8、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就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实践中坚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得不到党的遵守,也会削弱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
9.青少年应该怎样增强宪法观念?
①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如:严肃认真的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
③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10、公民为什么要维护宪法和怎样维护宪法?
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他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②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11.依法治国含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它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12、依法治国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③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④依法治国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3.怎样依法治国?
①加强法制建设,树立法制观念。
②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14.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5、①有法可依,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重要性)
②有法必依,就是要求任何和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重要性)
③执法必严,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
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重要性)
④违法必究,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
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保障。(重要性)
16.青少年怎样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青少年怎样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贡献?)
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17.①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② 法律监督的重要性:法律监督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18、①立法监督
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②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③司法监督
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司法监督的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以及司法机关对自身系统的监督。
司法监督意义(作用):国家通过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19.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监督权:
①公民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途径:公民可以通过提出批评建议、新闻报道、来信来访等形式来行使批评建议权。
②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的重要意义:公民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③青少年要学会依法行使批评建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