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执政新闻
❶ 政府如何依法执政
(十三)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权限和发布程序。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制定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并由制定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未经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并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不得发布施行。对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十四)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市县政府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市县政府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报本级政府备案。备案机关对报备的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方针政策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制定程序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建立受理、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审查规范性文件建议的制度,认真接受群众监督。
(十五)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隔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者相互抵触、依据缺失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特别是对含有地方保护、行业保护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清理后要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未列入继续有效的文件目录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五、严格行政执法
(十六)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要适当下移行政执法重心,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市、县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
(十七)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市县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罚没收入必须全额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对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违反罚缴分离的规定以及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机关业务经费、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挂钩的,要依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八条、第十一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十八)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市县政府及其部门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执法环节、步骤进行具体规范,切实做到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要抓紧组织行政执法机关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条款进行梳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行政裁量权予以细化,能够量化的予以量化,并将细化、量化的行政裁量标准予以公布、执行。要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完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或者征用等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市县政府及其部门每年要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促进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
(十九)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对拟上岗行政执法的人员要进行相关法律知识考试,经考试合格的才能授予其行政执法资格、上岗行政执法。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严格禁止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要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民主评议制度,加强对市县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六、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二十一)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市县政府要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完善群众举报投诉制度,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实施监督的权利。要认真调查、核实人民群众检举、新闻媒体反映的问题,及时依法做出处理;对社会影响较大的问题,要及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布。对打击、报复检举、曝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❷ 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政,领导干部提升依法行政能力,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增强党的依法执政本领的重大意义,将依法行政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安排。
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产生和发展与法治理念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在现代,法治不仅包括权力依照法律规定运行——这只是形式意义的法治,法治还包括权力行使要符合一定的目标——这是实质意义的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观不仅要求行政权力有法律依据,还包括立法和执法的过程都应该符合国家的价值追求,符合法律确立的目标。依法行政是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必然要求,是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依法执政新闻扩展阅读
准确把握依法行政的衡量标准
1、坚持合法行政。合法是依法行政的首要也是最基本的内容,它意味着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都必须于法有据。“法无授权不可为”就是合法行政的直接表述,它包括主体合法、职权合法、内容合法。
2、坚持合理行政。合理行政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3、坚持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4、坚持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5、坚持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者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6、坚持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
❸ 如何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部署,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和着力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心。陕西省要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上实现新突破。
一、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
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也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社会利益调整更加复杂困难,这些都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解决新时期各类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行政事务,把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准确落实到位,就能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
建设法治政府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政府要不负人民的重托,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至关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建设法治政府,是促进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能的必要前提,是增强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维护好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三个陕西”的基础和保障。赵正永书记在“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建设法治陕西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必须要法治陕西,要确立“前提是法,关键在治,基础靠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法治是实现“三个陕西”的有力保障。法治陕西是建设“三个陕西”的根本要求。因此,建设法治政府是陕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备条件和现实需要。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着力抓住六个重点
着力提高全省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抓好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实。各级法制机构必须积极履行依法行政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等职能,并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要持续抓好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适度扩大范围,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推进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和法律知识测试等制度,县级以上政府每年要组织3次以上领导集体学法,把依法行政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各级干部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着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政府治理始于决策,决策是否科学民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有重大影响。要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凡作出的决策不得与法律及其精神相抵触。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容易引触社会稳定问题的,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反馈评估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减少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对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究。
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完备的法制是依法行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前提。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要求,要把立法重点转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上来,立经济社会急需之法,立人民群众期盼之法。同时,健全定期清理机制,及时修订和废止不适应形势、有碍发展的法规规章。要掌握真实情况,不盲目追求数量,制定真正管用的措施,使法规规章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省情实际,切实解决问题。要将群众路线贯穿于立项、调研、起草、审议等各环节,通过征集民意、专家咨询、座谈论证等方式,拓展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民情。要严格立法程序,更加注重利益的协调平衡,重视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执行性。法制机构在立法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加强协调,坚决克服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化”倾向,多立高质量的法,提高立法的生命力。
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群众对政府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纵向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权,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在横向上,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和综合执法工作,着力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细化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地压缩执法“弹性”。不断创新执法方式,严格执法人员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落实县级行政执法部门编制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行政执法经费要向基层倾斜,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制度,杜绝乱收费、乱罚款,决不允许无资格人员从事执法活动。
着力强化行政监督。要继续简政放权,大力推行权力清单制,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集中办理等,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创新公开方式,扎实开展“邀请公民代表走进政府”等活动,扩大重大决策、公共资源配置、部门财政预算等公开内容,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司法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行政行为进行曝光,积极回应网络舆论监督。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作为重点,加强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的执法行为。加强法制监督与行政监察的协调配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强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在全省推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坚持好规范性文件“逢文必审”制度,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从源头上防止行政行为违法。
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发挥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畅通复议受理渠道,改革和完善审理方式,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在总结渭南、延安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推进行政复议机制创新。把行政调解作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引导当事人采用行政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
三、发挥好三个作用,确保法治政府建设落到实处
发挥好各级领导的“领头雁”作用。建设法治政府,关键在领导。各级行政首长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应亲自研究部署,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分管领导应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协调、督促和指导;其他领导也应坚持抓好依法行政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发挥好依法行政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依法行政纳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科学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不断完善考核监督制度,使法治政府建设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
发挥好法制机构的“参谋部”作用。重视和依靠法制机构推进依法行政,应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明智选择。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法制机构特别是县市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其充分履行职能。各级法制机构也要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规律和任务要求,担负起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重担,振奋精神、强化素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❹ 2016年,一月二月,行政违法,刑事违法,民事违法各写一个新闻,要详细时间人物地点结果
今年具体新闻还很难查。你先把概念搞懂吧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内律规容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依法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的违法,与民事违法和刑事违法不同,行政违法是行政主体在行政法上的违法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只有当他们以行政法主体身份或以行政法主体名义出现时,他们的违法才能构成行政违法。(这个一般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民事违法主要指诸如违背民事合同,民事侵权等,是一般违法行为。构成的必要条件:(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2)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民事违法的主体范围广 包括 公民 自然人 法人及外国人等)
刑事违法是触犯刑法的行为,一般而言刑事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最大,要受到司法机关的追究,可能要受刑事惩罚。
❺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午重大问题的决定新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全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全会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
全会提出,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全会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❻ 市准备召开依法治镇新闻发布会,作为记者有什么问题可以问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五年来,我镇按照“四五”普法和依法治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和全民普法教育。通过教育,使全镇群众特别是镇、村两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了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维权和参与管理社会各项事务,“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四五”普法期间,我镇按照《龙湖镇2000—2005年“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规划》的要求,根据我镇的普法规划,先后进行了《宪法》、《土地法》、《新婚姻法》、《行政许可法》等26部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培训,征订各类普法宣传教材5500册;村(居)、学校、企事业单位均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近50人的普法骨干队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法制讲座35期,受教育人数5300人次,投入各类普法资金6.2万多元;广泛开展了以依法治镇、依法治村(厂)为核心的依法治理活动,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群众学法普法网络。各级领导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全镇各行政村依法治理达标率达100%,为全镇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制氛围,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晋江市委、市政府关于“四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精神,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镇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委年初的工作报告中都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其中,每年下发关于实施“四五”普法依法治镇工作意见的文件,严格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从而确保了“四五”普法依法治镇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按步骤实施。
为充分发挥依法治镇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职责,根据人员变动,二次调整充实了依法治镇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组成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依法治街镇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各村委会也成立了以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依法治村领导小组。为进一步落实责任,镇党委、政府把依法治理及“四五”普法工作列入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管理,由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细则年终对各单位实行考核,依据考核情况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基层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积极性。
二、形式多样的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实现法制社会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实现法制社会的基础是增强全民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是增强全民法制意识的前提,为搞好全镇的普法教育工作,五年来我们:
1、抓好普法骨干队伍建设。成立了近50人的普法骨干队伍,举办了三期镇普法骨干培训班。结合自身工作和乡镇普法重点,对他们进行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提高了普法骨干的法律知识水平,增强了对普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他们深入到群众中宣传,在全镇形成了人人学法、自觉守法的良好氛围。
2、抓好领导干部的普法。一是制定了镇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二是对镇领导干部学法采取在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和自学,交流学法心得,检查学法笔记等方式;三是不定期地邀请专家举办法制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就领导干部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3、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普法要从娃娃抓起”。对中小学生,我们一是坚持发挥法制课教育主阵地作用,中、小学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和根据实际教育需要对中、小学生、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辅导,举办法制报告会六期,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内容,以案释法,对同学们进行警醒教育;二是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关心下一代活动基地的功能作用,多样化的开展对青少年的暑期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听故事、看录像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活动和娱乐中获得法制和道德的学习教育;三是在学校深入开展警校共建,设立校园“110”,委派法制辅导员,开展庭校共建、“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维权和监管;四是在开展法制课堂、法制讲座的同时,我们还制作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图板12块、禁毒宣传图板10块定期在中、小学巡回展览,教育他们从小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争做带头守法的小公民。
4、做好普通干部的普法教育。一是制定了机关干部学法考核制度,对机关干部的学法任务做了明确规定;二是利用会议、培训集中辅导,在每年干部冬训时,邀请市党校、上级政法部门领导为全镇干部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大课辅导,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三是专题宣讲,结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讲解,共举办了“新婚姻法”、“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专题报告会;四是向街道、各村干部发放各类普法宣传教育读本800余本,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够自学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5、抓好流动人口的普法宣传工作。随着建设加快,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我街道,如何做好这类人群的普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新课题。我们以服务流动人口为重点,结合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通过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向他们普法。共举办流动人口专场法律咨询活动两次、禁毒宣传一次,展出宣传板块40多块,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咨询,解答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涉法问题,受到了全镇流动人口的欢迎。
6、抓好普通群众的普法宣传工作。“四五”普法的目标就是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对普通群众我们一是送法到村、组,通过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致群众一封信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与他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废旧污染、黑诊所、安全防范、禁建拆迁、法律援助等有关政策;二是利用村法制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施教;三是多种形式地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五年来共开展各类法律咨询活动9场次、禁毒宣传8场次,接待咨询群众1000多人次,群众受教育面达80%以上,散发“四五”普法宣传资料4500余份,致群众一封信等宣传单18000份。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遇到纠纷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民事纠纷逐年减少。
7、能够将普法宣传与大型活动、事件相结合。(1)衙口施琅将军纪念馆的修复和施琅广场的修建带来大量的拆迁任务,为使拆迁群众了解晋江市拆迁的法律法规,做到心中有数。2003年我们在拆迁村组向拆迁户广泛宣传晋江市关于拆迁方面的文件,以及《晋江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办法》等法律、法规,做到拆迁户每户一份,使他们能够了解相关的法律、政策,主动配合拆迁。在2004年4月《新拆迁法》实施后,将有关内容制作成板块,在各村巡回展出,大力宣传。(2)2003年在防治“非典”工作中,我们积极向群众和流动人口开展防治非典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科学防治与依法防治相结合。(3)2001年11月我街道实行禁建以来,为配合做好禁建工作,我们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禁建法规,在6.25土地宣传日宣传《土地法》,散发致全街道村民一封信等,配合市、区进行拆违工作宣传,使控违禁建深入人心。
三、抓依法治镇重点,走依法行政轨道。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开展依法治镇工作中,着重抓好了以下几个重点:
1、抓基层依法治村。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统一布署,制定下发了龙湖镇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结合村换届选举,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提高村民自治、使村委会依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把推进村财务公开与减轻农民负担结合起来,增强透明度;推进村务公开与改进干部作风结合起来;推进村民议事制与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在推进依法治村中,我们规范了村务和财务公开的内容、项目、村民议事制程序及时间要求,有力地促进了依法治村工作的开展,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一方平安。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钝化各类矛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是依法治街的重要保证。五年来,先后开展了以破大案、打击团伙和黑恶势力、追“三逃”等及打击“两抢”和入室盗窃等侵财性犯罪专项斗争,对流动人口实行专项治理,规范化管理。加强对宗教聚会点的监控管理力度,严防邪教组织渗透。对中小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取缔了校园周边影响教学秩序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游戏厅和不法商贩。妥善协调处理因拆迁、租用土地及企业债务纠纷等引发的各类群体性矛盾、不稳定因素58起,五年来未发生因矛盾纠纷激化引发的重大治安案件,无一起因调解不当引发的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案件,为龙湖镇的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3、强化法律服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依法治镇的目的是保障本地区的社会事业和经济健康发展,强化法律服务意识,依托法律做保障,把法律服务深入领导层、企业法人层、公民守法层。一是主动为办事处依法决策服务,积极为办事处行文提供法律依据;二是为企业改制、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法律服务,制作法律文书,参与合同制定的审核鉴定,保障企业改制的规范性、合法性;三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解答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帮助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四是积极调解钝化民事纠纷,调解率98%,调解成功率达98%,有效地维护了全街道社会稳定,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规范运行、完善法治,“四五”普法见成效
依法治镇、“四五”普法最根本的目的是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努力实现法治社会。五年来,我镇依法治街领导小组始终围绕这一目标扎实性地开展工作,建章立制,加强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研究探索,树立典型。各村也都能结合各自实际,多形式地开展依法治村和普法工作,将普法宣传深入人心。埭头村深入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利用图片展、录像片等形式人群众大力宣传邪教的危害;杭边村针对本村流动人口多的情况,在村流动人口管理站设立了调解室,成立了流动人口调解组织网络,工会维权站,为流动人口维权和调解纠纷,并在调解纠纷的同时,宣传法律、法规,教育他们遵纪守法,为第二故乡服务。通过宣传教育,村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邻里和睦,社会安宁,依法治理、“四五”普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依法治理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发展经济必然要求。依法治理、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实现法治社会任重道远。我们相信,经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随着社会法制建设的日益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社会公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❼ 依法行政热点新闻最新
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我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韧劲,全力推进法治湖南建设,法治政府的样本意义进一步凸显。
稳定、公平、可预期法治环境,带来深切获得感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全国首部系统规范行政程序、行政裁量权和政府服务行为的省级政府规章《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等,搭建起了“一规划两规定六办法”的顶层构架,制度的篱笆越织越密,成为享誉全国的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湖南样本”。
今年2月1日,省政府公布实施省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涉及省政府46个工作部门的行政权力3700多项、主要职责600多项,外商投资禁止和限制类项目90多项,共取消、下放30多项省政府核准的投资审批事项,有的边界交叉职权,责任规定细化到了某单位的具体处室,在厘清政府与市场、部门和层级之间的权责边界上实现新突破,加大了政府自身限权力度。
“三清单一目录”公布后,不少网民评价:覆盖面广,几乎囊括了政府全部工作部门;职责分解详细、边界责任划分准确清晰,监督责任和公共服务责任一目了然,法治政府建设稳定、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值得期待。
中联重科每年有上千次减免税业务要办理,过去进一批货就得到海关办一次业务,繁琐耗时,长沙海关根据“三清单一目录”,对重装项目实行年度总担保制度,企业一年只用去两次就可以全部搞定。3月23日,正在长沙海关办理业务的中联重科工作人员高兴地对记者说:“制度红利让我们有了深切的获得感。”
以公开倒逼规范
向行政执法顽疾开刀
日前,省交通厅与省公路管理局、省水运管理局、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等5个厅直行业管理局,签订了2015年度行政执法责任状,以执法责任制和责任倒查制,进一步规范交通系统行政执法行为。
选择性执法、执法不作为不严格不规范、不执行行政裁量权基准,是行政执法的“多难区”、行政机关腐败的“高发区”,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重灾区”。我省法治政府建设中,突出问题导向,向行政执法中的顽疾开刀,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全省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普遍推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促使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许可等行为中,严格按照程序、法律规定行事。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长沙县进一步深化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试点,探索把地域从城区扩大到全县范围,将25个部门的2000多项行政处罚权集中到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
目前, 全省13个设区的市、123个县市区(含洪江区),全面完成了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142个无执法主体资格的单位停止了执法活动,163个行政执法单位完善了委托执法,省工商局等12个省直部门还在互联网上公布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全省4000多个单位制订并公布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发布行政执法指导案例2000余个。以公开倒逼规范,初步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域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同案不同判”、“同判不同罚”等问题明显减少。
“关键少数”起关键作用 “指挥棒”树起法治权威
作为依法行政考核的具体承办部门,近年来,省政府法制办坚持全省政府法制工作一盘棋,以推动解决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充分发挥在全省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中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考核评价作用。
2014年初,省政府法制办进一步完善了对省政府各部门、中央驻湘单位和各市州政府的依法行政考核方案。一是把国务院关于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我省“一规划两规定六办法”的有关规定指标化、具体化,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特别是在基层的落实。二是改变依法行政考核工作“一锅煮”情况,首次按照单位职能和权限,针对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将省直单位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根据不同类别分别设置依法行政考核项目和指标,使考核“指挥棒”更加科学、具有针对性。三是严格考核。分组对各市州和16个省直、中央驻湘单位的依法行政工作集中进行抽查核实,综合评定依法行政年度考核和绩效评估中依法行政分值。同时,建立起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巡查通报制度。
“指挥棒”树起法治权威,“关键少数”起到关键作用,在政府科学决策、职能转变、政务公开、规范执法等方面开拓新境界。现在,全省三级政府常务会议会前集体学法普遍推开,领导干部尊法尚法学法、信法守法用法,将法治政府建设与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
❽ 中考用的政治时政新闻
http://..com/topic?ct=29&tn=iktopic&word=%CA%B1%D5%FE
你要找的 这个吧 希望可以帮到你专
要中属考呢吧
加油
❾ 中国法制新闻社是正规新闻单位吗
《中国法治新闻报》网站为中国法治新闻报社唯一指定的官方网站,二者合并运营,优势版互补,新闻共享,各权设职能,面对各自不同的受众群体,引导国民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政策方针,使我国国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践行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引导国民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共同推进。
(9)依法执政新闻扩展阅读
2018年12月,中国法治新闻报与中联安泰法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并就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探讨,共商未来的深度合作与发展。
2019年5月28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分论坛,“共享价值 共担责任-网络安全创新发展论坛”,由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组委会主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绿色电商委员会承办,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法治新闻报社、澳门法治报社协办。
❿ 什么是依法行政,为什么说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依法行政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对政府活动的要求是政治、经济及法治建设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而依法治国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还是取决于依法行政。只有政府行政权力受到法的严格制约,执法者依法执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明法、遵法、守法,才意味着法制的真正建立和完善。因此,推进依法治国就必须加强依法行政,这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基础。
所谓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司法机关依法约束行政行为。有法就要依法,就要在行政行为中遵照法律,按法律办事。
行政机关是国家机关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与公民的关系最密切,也是权力最大、机构最大、人数最重要的一个部门,行政机关的勤政廉政、严格执法与否,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成败。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难度在加大,复杂性在加深,各种利益冲突在加剧,加上新兴媒体的广泛运用及其对负面新闻和社会情绪的放大效应,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和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公平正义和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和局部危机。这些都要求我们的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实行依法行政,我国已先后制定了《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赔偿法》等法律法规,并已在实施中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有那么多的不如人意,有些行政机关的活动离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行政执法活动中执法违法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有些现象表现得还相当突出,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矛盾,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严格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国家事务、治理国家。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大部分由行政机关执行,因此,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将从总体上决定我国能否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那么,如何实行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国呢?
第一,要实行依法行政,必须有法可依。依法治国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既是目标更是过程,需要几代、十几代人的努力。治国必须有法,有法必须立法,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当前亟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建立一个门类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制科学、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同时,目前,许多政府部门制定的规章受到部门利益的主导,一些规章与法律的规定并不完全符合,某些规章甚至为乱收费、乱罚款提供了根据。建立和完善各类规章的审查制度对保证依法行政也十分必要。
第二,要实行依法行政,必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法律秩序是靠人来维持的,由于人的个体素质的差异,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法律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这不仅要提高执法队伍的法律意识和自觉遵守法律的自觉性,还要让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不断得到增强和提高。同时,还要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其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树立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推进依法行政向纵深发展,并严把“入口”和“出口”两个关口。
第三,要实行依法行政,领导干部必须带好头。依法行政的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国泰民安,促进国富民强。董必武早在上世纪就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即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依法办事。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能否坚持依法治国、实行依法行政,关键在领导干部。所以,实行依法行政,领导干部必须尊重法律权威,杜绝特权思想;自觉服从于法,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自觉接受各个方面的监督。
第四,要实行依法行政,必须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权力缺乏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行政执法效率的高低,执法人员的廉洁公正,是广大公民极为关心且与其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所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依法行政的保证。社会上出现的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滥用权力等现象,都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难以保障严肃执法造成的。为此,一方面,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另一方面,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做到上下联动、形成合力。通过全方位的工作监督网络,置所有行政活动于监督之下,达到规范执法行为的目的。
第五,要实行依法行政,必须深化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由于我国公民缺乏专门的法律知识,必须在群众中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这不仅是让公民懂一点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启发和鼓励公民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律价值观,不但自己要守法,而且要同一切违法行为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