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的污染带
⑴ 如何保护河流污染
1、沿河大量植树。
2、制定严厉的相关法律。
3、从儿童抓起,在各小学、中学开展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和活动。
⑵ 有关河流污染的数据
1 水体污染
1.1 什么是水体污染
一般,在天然水中含有K+、Na+、Ca2+、Mg2+、Cl-、SO42-、HCO3-、CO32-等离子。由于天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得天然水中某些成分的含量超过正常标准,或者引入原来不存在的物质,从而对人类或生态系统产生了有害影响,这就造成了水体污染。
1.2 水体污染物的类别、来源及危害
水中污染物种类繁多,它们的分类方式也很多。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需氧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能被一些微生物降解。由于它在降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并会导致水质恶化,故会影响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动,也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及生产用水的供给。
(2)致病污染物:主要来自人类排泄物及医院污水,含有病原微生物和细菌,会使人类和动物患病。
(3)合成有机物:包括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农药、工业有机产品及其降解物。很难对其进行生物和化学降解。它们大多对鱼类有明显毒性,对人类的危害更大。
(4)植物营养物:主要是氮、磷等物质,其含量过高会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5)无机物及矿物质:主要来自城市及工业污水的排入、采矿废水的抛弃。其危害随物质种类、存在形式和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以及生物的不同而不同。
例如无机汞排入水体,底泥中的厌氧性细菌会把无机汞转化成易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甲基汞(CH3Hg+),如果甲基汞被人吸入或吞下,就易被血液运送到脑并在脑组织中停留好几个月,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6)沉积物:主要来自土壤碎屑、砂粒及岩石冲刷下来的屋脊矿物的沉积,部分来自工业排放的颗粒物。会阻塞河道,堵塞、腐蚀设施管道,减弱阳光对水体中水生生物的照射,威胁鱼类生存繁殖。
(7)放射性物质:来自放射性矿床的开采、冶炼、核电站、反应堆及放射性物质的使用等。
(8)热污染:发电厂排放的冷却水使水温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1.3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摘要)
依据地面水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分为五类,Ⅰ类为最优,Ⅴ类为最差,其中每类又分为几等。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基本要求
所有水体不应有非自然原因导致的下述物质:
a.凡能沉淀而形成令人厌恶的沉积物;
b.漂浮物,诸如碎片、浮渣、油类或其他的一些引起感官不快的物质;
c.产生令人厌恶的色、臭、味或浑浊度的;
d.对人类、动物或植物油损害、毒性或不良生理反应的;
e.易滋生令人厌恶的水生生物的
参数
pH
6. 5~8. 5
6~9
化学需氧量(CODCr)
15mg/L以下
15mg/L以下
15mg/L
20mg/L
25mg/L
表1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2 天津市河流污染状况
2.1 海河污染状况
2.1.1概述
海河水系污染严重,居全国七大水系污染严重之首,主要污染指标为汞、石油类和氨氮。
海河干流上游段(三岔口至二道闸)为劣Ⅴ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氟化物,超标率分别为76.6%和55.3%。
海河流域天津辖区45个国控断面中,9个断面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水质标准,15个入境断面、8个入海断面、11个境内断面为劣Ⅴ类水体,另2个断面无水。
图1海河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数据纪录时间:2003年12月15日,下同。
2.1.2 具体数据分析(以pH值和化学需氧量CODCr为例)
海河上游河段
化学需氧量
39mg/L
海河下游河段
pH
7.0
化学需氧量
13mg/L
从表2可看出,海河上游河段的化学需氧量为表1中Ⅴ类水质标准的1.56倍;下游河段的化学需氧量达到Ⅱ类标准。
2.2 其他河段污染状况
2.2.1 月牙河污染数据
化学需氧量
54mg/L
2.2.2外环线河污染情况
在2003年夏季的调查中发现:(以下是刘湘月的实地考察纪录摘要)
2003年7月15日
津静收费站东北约220米 外环线河河水呈红棕色,并有褐色沉淀及深紫色和银灰色相间的油沫,河水发出扑鼻的恶臭,鱼虾绝迹蚊蝇成群。
津静桥下 外环线河中淤泥较多,水面漂浮大量泡沫状油污并有大量白色污染物及砖块。
津静桥东北约100米处 外环线河河水成草绿色发黑,蚊虫成群,水中存在大量藻类及水生昆虫。
2003年7月21日
津静桥以北1000米处 外环线河河水为淡墨绿色,河内污染较轻,但河面几乎被浮萍封住,河水浑浊。
2003年8月19日
从曹庄附近一直到津静桥,外环线河河水整体变为黑绿色泛蓝(见以下照片2),并有大片浮萍,在河中发现水蛇。
照片1 很多浮萍聚集在河岸
2003年8月19日摄于津静桥以北外环线河
照片2 被污染的外环线河
2003年8月19日摄于曹庄附近外环线河
从以上图片和记录可看出,外环线河在2003年7、8月时*污染较严重,几乎不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所有基本要求,且可以明显看出油类对外环线河的污染很严重;
2.2.3市内一条“污水河” 污染情况分析
照片3 “污水河”的河水已将河岸的土地浸泡成黑色
2003年11月16日摄于复康路立交桥下
照片4 “污水河”岸边垃圾成堆
2003年11月16日摄于复康路立交桥下
“污水河”河水整体为黑色粘稠状,并在桥下漂有大量白色污染物,一年四季总发出扑鼻的恶臭,夏季更甚,使附近居民深受其害。河岸垃圾成堆,尤其是复康路立交桥附近以南的河段,河岸已经成了大垃圾场,许多垃圾被堆放在河岸上常年无人管理,夏季滋生蚊蝇,并严重污染河水。
*注:外环线河自8月以来正在改造中。
3 天津市水污染防治
3.1天津市河流水的主要污染物
由上节可知,现在天津市河流水的主要污染物有以下几种:
(1)汞
进入环境的汞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a. 无机汞:金属汞、一价汞和二价汞;
b. 有机汞:烷基汞、农药用烷基汞(甲基汞、乙基汞)、烷氧基汞(甲氧基乙基汞、乙氧基乙基汞)、芳基汞(本汞、甲苯基汞、乙苯基汞)等。
毒理实验证明,有机汞特别是甲基汞对生物是剧毒物质。“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由日本一家氮肥公司含有用来作为催化剂的汞的废水未经处理就排放到水俣湾,被水生生物食用后在体内被转化成甲基汞(CH3HCl),通过鱼虾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后,侵害脑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脑萎缩、小脑平衡系统被破坏等多种危害,毒性极大。
OH-和Cl-对Hg2+的配合作用增强汞在水中的迁移能力。水中的c(Hg+)最高为0.039ppm,由于生成了Hg(OH)2, 汞的总浓度可以提高到107ppm。Cl-的存在引起Hg2+的配合,可使Hg(OH)2及HgS溶解度增加的效应更为显著。当c(Cl-)=1mol/L时,可使Hg(OH)2和HgS的溶解度分别提高105倍和3.6*107倍;当c(Cl-)=3.5mol/L时,Hg(OH)2和HgS分别增加55倍和408倍。
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如氯碱工业、仪器仪表、电器设备、化工及造纸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汞。汞的有机物作为农药使用是引起土壤、水体及大气汞污染的重要来源。
(2)需氧污染物
从排水量上看,生活污水是需氧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氟化物
(4)油类物质
在水面形成薄膜,阻断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水中氧浓度减少后,发生水质恶化,危害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引起水产量下降,并污染水和水产食品, 危及人的健康。
油类物质的人为排放源有:石油工业、机械加工、汽车和飞机保修、涂料油脂加工、煤气、船舶运输、油船泄漏。
3.2天津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对保护水环境不够重视
在2001年和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海河流域一直是全国七大水系中水质最差的,但政府对其中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海河上游河段化学需氧量仍然超过Ⅴ类水质的要求。
据作者调查,在天津市区内的河流中,海河河水的水质还算是最好的。津河虽然经过改造,但水质一直较差,呈草绿色,水中藻类很多,并在2003年6、7月份出现藻类大面积覆盖河面的现象,只能勉强达到一般景观要求水域的要求。
(2) 改善水质规划不当
以2000年改造完工的津河为例,据作者观察,在改造过程中,津河大多数河段的河底都被填上了砖。这样做看似好看,殊不知,把花岗岩的砖密密的镶在河底,这使河底缺乏泥土,断了很多水生植物的生路,使津河无法达到自净,有了污染物也就只能靠人力解决,而靠人力解决一条穿越半个市区的河的污染问题也并非易事;同时津河河水流动性很差,水体更新缓慢,这更阻碍了河水的净化,河水只能一天天臭下去。现在正在改造的外环线河也有同样问题。这样的改造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河流的污染问题。
照片5 污水通过排污口直接流入外环线河中,并使部分河水变白。
2003年8月19日摄于曹庄附近外环线河
(3) 治理力度有待加强
以外环线河为例,河道内有很多排污口。生活污水就这样未经任何处理便流了出来,并且一流就是几年。
在津河的河道中作者也发现过一些排污口,并且有的还在向外排水。经过改造的河尚且如此,未改造的河问题就更严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城市污水应当进行集中处理,这说明天津市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还不够,尚待加强。
(4) 城市河流规划欠妥
在新版的天津市区图中,作者看到2.2.3节中的河被赫然命名为“污水河”。作者认为,这表明城市在规划时,就已经把一条明河当成污水河了。于是这条河就充满污水流了很多年,屡次反映问题都不加以治理。
作者认为在城市的规划中不能将一条名河设为污水河,因为这样就会使沿线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居民生活。例如这条“污水河”周围常年堆满垃圾,寸草不生,并使包括华苑小区在内的很多住宅区中河流沿线常年臭味扑鼻。
同时,“污水河”这个名字也为河中水质很差找到了借口:污水河中没有污水怎能叫污水河?于是便可以视而不见。污水应该经过暗渠统一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不是像这条“污水河”一样在市内绕了一大圈后排向海河,在给沿线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的同时污染了海河。
照片5 南大一角
2003年12月7日摄于南开大学
(5) 公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在津河、海河等较清洁的河中,垃圾随处可见;其他河更是严重。
在身为重点大学的南开大学校园里,作者就看到很多垃圾都被丢在河里,随风一直漂到闸门。受过高等教育的的大学学生都向河中乱丢垃圾,很难说文化程度一般的市民会怎样。所以,一定要加强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政府工作人员更应以身作则。
4 结束语
经济要发展,环境更不可忽视。虽然天津市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尚有很多不足,但随着振幅重视程度的加深和公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天津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明天一定是灿烂的。
⑶ 河流的污染及其特点有哪些
地面河流与大气、土壤(或岩石圈)紧密相连,又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直接相关,其污染内物质来源于:大量生活容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地表径流将地表上的污染物质大量携带进河水中;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随降雨而进入河流;水上航运过程中的油脂泄漏等.
⑷ 河流被污染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好的LZ
河流污染的自然性因素主要有
沿途植被,以及河中生态环境情况。不管怎样的生态环境都有抵抗力稳定性,在不超出抵抗力稳定性的前提下河水的污染是可以自发降解消除的。所以抵抗力稳定性差的干旱,沙漠地区河流污染很容易造成更为严重的生态环境毁灭。
河流径流量以及相关支流的水文,地形。河流的流量越大,污染物更容易向下游排放,对于排放点周围的污染程度会较轻。但需注意如果下游的抵抗力稳定性不足以承接污染物,则河流的污染会向下游蔓延
周边降水量,以及随季节变化的降水状况。类同第二条
⑸ 河水被污染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原因:河流污染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进入河流,超过河流的自净能力,引起水质恶化和生物群落变化的现象。
河流的稀释自净能力强,利于污染物扩散、降解,但由于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工业区和城市都建立在滨河地区,大量排放废水入河,致使大多数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危害: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0%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5)河流的污染带扩展阅读
主要特点
1、污染程度随径流量而变化。在排污量相同的情况下,河流径流量愈大,污染程度愈低;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带来污染程度的时间上的差异。
2、污染物扩散快。河流的流动性,使污染的影响范围不限于污染发生区,上游遭受污染会很快影响到下游,甚至一段河流的污染,可以波及整个河道的生态环境(考虑到鱼的洄游等)。
3、污染危害大。河水是主要的饮用水源,污染物通过饮水可直接毒害人体,也可通过食物链和灌溉农田间接危及人身健康。
⑹ 河流污染的危害
-- 江河湖泊等水体污染的种类
一是水体感官性污染,包括色泽变化、浊度变化、泡状物、臭味等。
二是水体有机污染,主要是指由城市污水、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等排放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水所造成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在水中进行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溶解氧,一旦水体中氧气供应不足,会使氧化作用停止,引起有机物的厌氧发酵,散发出恶臭,污染环境,毒害水生生物。
三是水体无机污染,指酸、碱和无机盐类和水体的污染,首先是使水的ph值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阻碍水体自净作用。同时,还会增大水中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给工业和生活用水带来不利影响。
四是水体的有毒物质污染,各类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在高浓度时,会杀死水中生物;在低浓度时,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最后影响到人体。
五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等窒息和死亡。
六是水体油污染,沿海及河口石油的开发、油轮运输、炼油工业废水的排放等,而且当油在水面形成油膜后,影响氧气进入水体,对生物造成危害。此外,油污染还破坏海滩休养地、风景区的景观与鸟类的生存。
七是水体的热污染,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这种废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升高,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还会使水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水温升高对鱼类的影响最大,可引起鱼类的种群改变与死亡。
八是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以及屠宰肉类加工等污水,含有各类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流入水体会传播各种疾病。
⑺ 河水污染带来哪些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澡类植物鳘殖旺盛,鱼类被污染并死亡,如果人饮用其水或食用此水中鱼,可能会导致中毒!
⑻ 什么样的河流容易被污染
河流被污染有恢复周期的
一般来说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其河流也容易被污染更不容易恢复
比如青藏高原的河流就比长江流域的河流更容易受到毁灭性的污染
而长江珠江等河流即使被污染也比较容易恢复
⑼ 河流污染的原因
进入“九五”以来,我国大规模水污染防治在“三河三湖”"淮河、太湖、巢湖、滇池、海河、辽河等重点流域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部分河段水质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水环境问题比较复杂,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解决水环境问题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仍将十分严重。
1. 我国水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水环境面临着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等多方面压力。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破坏促使洪涝灾害频发。据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水系、主要湖泊、近岸海域及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挥发酚等;湖泊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猛酸盐指数等;近岸海域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重金属。这些因素构成了水环境问题影响范围广,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等特征。我国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工业发展中,水消耗量大、利用率低。不仅单位产值污水排放量大,而且万元产值用水量各省区间差距悬殊。1998年全国平均万元GDP用水683m3以上。其中,北京161m3,天津201m3,上海300m3。但是,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西、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区大多在1000m3以上。宁夏、新疆为4000m3左右。北京1m3灌溉用水可以生产2kg粮食,而宁夏才生产不到1kg。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生产经营缺乏节能降耗的动力。企业技术改造往往以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生产工艺落后,更新换代速度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方式的日趋转变,以及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将逐步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但是,这种转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水环境问题严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偏差。长期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等指标,没有把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纳入经济核算体系。迄今为止,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作为“非生产性福利事业”。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环境容量不相适应,也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往在确定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地区生产力布局时,往往忽视区域环境容量。我国主要江河出现的严重流域性水污染,在很大程度上与流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有直接关系。淮河流域四省自80.年代初开始,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高耗水的化工、造纸、制革、火电、食品等小型工业,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淮河的承载能力,使淮河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由于缺乏科学认证和科学管理,一些缺水地区盲目发展高耗水型工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单一的资源型产业,不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加工业,产业结构雷同,形成严重的结构型污染。
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水环境问题的恶化,增加了水污染防治的难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全球温度、湿度、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使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频发。我国北方地区气候也明显变暖,华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90年代比50年代上升2.1℃。气温上升,地表径流减少,蒸发量增大,发生旱灾的机会增多。1997年我国北方地区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降水量异常偏少,温度偏高,海河水资源量只有多年平均量的40%;黄河水资源量为多年平均量的61%。由于河道径流减少,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环境恶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中下游、嫩江、松花江流域降水量偏多,导致特大洪水灾害的发生。
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分布与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极不协调。北方黄河、淮河、海河、松辽河,以及内陆河5个流域,总人口占全国的47%左右,耕地面积占65%以上,GDP占全国的45%以上,而水资源却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人均占有量仅为南方地区的1/3。这些因素也是导致水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方面。
2.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九五”以来,我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以淮河治理为先导,太湖、巢湖、滇池,以及海河、辽河相继开始。通过采取工业污染源的末端治理,以及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压缩过剩生产力中,取缔、关闭、和淘汰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污染严重的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部分水域已经接近实现第一阶段的污染防治目标。“九五”水污染防治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对于开拓我国的环境与发展道路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从总体上看,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进展还比较缓慢,取得的成果十分脆弱。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流域水污染防治仍面临严重挑战。
2.1 黄河、长江流域水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九五”期间“三河三湖”的治理仅仅是拉开了我国水污染防治的序幕。在大规模治理“三河三湖”的同时,必须看到,黄河、长江的污染问题也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了。黄河这个中华民族的摇篮,他养育了人类,也无数次地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今,由于人类活动的作用力,使黄河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1999年,在黄河流域的114个重点监测断面上,V类和劣V类水体分别为70%和56.2%,黄河主要支流的污染更为严重,而且黄河的污染主要来自支流。目前,黄河水量少,自净能力弱,水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在西部大开发中,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进入较快增长时期。黄河的水污染必然使沿岸的水资源短缺“雪上加霜”。
长江上游沿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这一地区的污染物排放量迅速增加,污染问题随之加重,特别是三峡库区及其上游的水质不断恶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预计到2010年,长江上游重点地区废水排放量将以年均4.1%的速度增长;沿江城镇生活垃圾入江量,将由1995年的约200万t增加到2010年的467万t;三峡库区的水体自净能力将大幅度下降。2009年三峡库区建成蓄水后,库区将由一个流速快、流量大的河流变成一个流速缓、滞留时间长,回水面积大的人工湖。水体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污染必然加重。根据预测,三峡工程建成后,湖区上游岸边污染带主要污染物浓度将比建坝前增加2-10倍,将成为重污染区。
2.2 城市生活污水逐年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城市基础设施是工业建设的载体,制约着工业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不恰当地把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地位降低为工业的一般附属物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和工业建设不协调,导致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承载。特别是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仅仅在近几年才开始兴建。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产生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比例已接近持平。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周期为3年。从目前的建设进度看,实现“九五”期间国家提出的全国50万人口的城市都要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装置的要求,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以淮河为例,按规划,到2000年,淮河流域四省需要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52座,总投资60.8亿元,形成污水处理能力352万l/d。到1999年6月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只有3座,污水处理能力仅为44万l/d。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缓慢的原因,除了资金短缺外,现行管理和运行机制的掣肘也使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陷于困境。由于没有真正落实“污染者负担”的政策,地方财政因无力支付污水处理费用,常常使建成后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环境保护投资不能有效发挥环境效益。
2.3 大量的面源污染问题尚未找到解决途径
目前,全国的工业污染已经开始得到有效控制。到2000年底,全国所有工业污染源都将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正在逐步加快步伐。但是,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的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污染量大面广,有一定治理难度。从5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农药施用量增加近100倍,成为世界上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我国每年因农药中毒的人数占世界同类事故中毒人数的50%。而且由于农药的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全国化肥使用量也在成倍增加。1995年是1978年的4倍。目前,偏施化学氮肥,使氮、磷、钾比例失调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左右,大量化肥流失,进入河流、海洋、湖泊,成为水体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由于大量化肥的使用,农村畜禽粪便的农业利用减少,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加重了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脱节。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多,大部分未被利用。1998年全国畜禽粪便产生量是当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3.4倍。这些畜禽粪便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同时,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一大难题。据1991年和1997年两次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化学耗氧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增长了22.6%、56.5%、246.6%和552%;在全国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排污量却在增长,这将对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2.4 经济政策不配套,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污染防治资金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主。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环境已经不能奏效。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尚未建立,多元化的环境保护投资体制难以形成。作为促进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手段排污收费制度,目前还很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排污收费标准过低,不能发挥刺激污染防治的作用。超标排放污水收费作为排污收费的主体,其收费额不足污染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一半;污水排放收费最高不超过0.5元/l;排污收费项目不全,主要对象是大中型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城市污水处理费仅在少数城市开征,而且收费标准较低,“污染者付费”的原则没有充分体现;排污费的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流域内上下游之间缺乏利益补偿政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不协调,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九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中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一些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得到国债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资金渠道狭窄,投资量小,污染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按计划,“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约需资金1260亿元,但是目前已经落实的资金与需求相差甚远。1998年国家增发财政债券和银行贷款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分配给淮河流域10亿元财政债券资金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但是,这些资金仅为淮河城市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的16.5%,而且投资项目达34个之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开工的项目不少,却因缺乏资金施工建设进度缓慢,很多工程至今投资尚无着落。
3. 关于水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
我国是在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一个艰苦的治理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认真总结“九五”期间水污染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世界一切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道路。
3.1 在决策中控制新的水环境问题产生
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确定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资源开发计划、区域开发计划,以及制定经济技术政策,进行重大经济决策时,应当对实施这些决策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做出科学评价,评价的结论作为各级决策的依据。在决策中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统筹兼顾,使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专门的评价审议机构,并使这一制度法制化,逐步建立起依法决策的运行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限制缺水地区发展耗水型产业,调整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严格控制高耗水、高耗能和重污染的建设项目。近期应重点调整北方缺水地区的产业结构,防止水资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经济发展应考虑为生态用水留有余地,防止因过度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河湖萎缩、土地沙化、生态退化。在水源地区,引导和组织水源地生态经济体系建设,避免水源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下游城市水源污染。
3.2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有组织地推行节水、高效的农灌技术;完善科学的农业用水管理措施,尽快改变农业生产大量耗水的局面。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3.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使水资源价格体现资源价值、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费用。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3.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制定水污染防治相关政策,建立资源更新的补偿机制;全面实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在用水收费中,普遍增加污水处理费,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环境保护作为“市场失效”的领域,特别是环境科技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应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同时,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积极建立环境税收制度。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对地下水等稀缺资源征收资源税;对新建污染项目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控制结构型污染;对现行排污费与费改税进行利弊分析,探索征收污染附加税;对从事城市污水处理的企业实行零税率;对生产再生资源和利用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应给予税收减免的优惠。
3.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工业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工业布局,推动资源消耗小、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技术改造推行以清洁原料、清洁生产过程和清洁产品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3.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个生态农业试点,应当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推行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展开。逐步把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污染型乡镇工业转移到生态农业建设上来。县、乡两级政府要制定生态农业建设规划,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在全国乡、村培养一批技术骨干,指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环保产业的发展应当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应制定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一部分产品过剩的企业转向环保产品生产和服务;组建环保产业集团,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抓紧培育环保市场,把原来政府管理的环保服务事业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组织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急需的重点水处理技术攻关;加速污染防治和生态工程成套设备的国产化,改变我国环保产业落后的现状,以适应我国污染防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 勇.现代废水处理新技术.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3.
[2] 井文涌.采取有力措施,推进中国水环境保护:水工业与可持续发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 解振华.完成跨世纪的环保任务.科技日报,1999 09 28(1).
[4] 周春晖主编.过程控制工程手册[M].北京:化工出版社,1992.[2] 李永和主编.工业酸度计[M].北京:化工出版社,1988.
⑽ 河流有哪些被污染
有人的地方基本上都被污染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