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卫生 » 公共部门的职能

公共部门的职能

发布时间: 2020-12-16 23:08:30

1. 公共部门的功能

公共部门的合理边界决定 一般来说,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区分能够基本上决定公共部门的边界,这是没有争议的。然而,公共性质与私人性质的混合产品,或者说提供私人产品的公共部门,则较难界定这种边界。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边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经常是模糊的和可变的。 为什么说这种公共部门的边界是可变的?因为这种边界并不主要由形式或名义来决定,而主要取决于政府或公共机构的实际行为效应。从以上讨论中可以发现,公共部门及其机构的行为目标的错位会严重影响公共需求的满足,因而实际上大大缩小了公共部门的实际边界。因此,在这里,合理的边界是由合理的行为所决定的,是由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行为所决定的。我们主要依据公共部门的行为效应来考察其对实际边界的影响,通过对决定这些行为的动机和体制因素的分析,来发现如何通过改善不合理的行为来促使公共部门的边界达到最优化,使公共需求的满足达到最大化。 首先,公共部门的存在必须满足为社会带来"好处"的基本条件。因此,公共部门的边界首先取决于其能否满足公共需求,能否满足社会正效应这样的最基本目标。 由此,我们可得到以下命题1:当政府介入、参与或控制某个部门或领域时,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如果产生正的社会效应,政府行为是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而如果产生负的社会效应,则政府行为是消极的、不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在这种正的效应和负的效应之间,则形成了公共部门的边界。也就是说,公共部门边界最多应扩展到政府行为的社会正效应的边际值为零,它决定了公共部门可能达到的最大边界。这里定义的社会正效应的概念应包括可量化的经济上的直接效益和溢出效益,以及不易量化的社会效益。 例如,对于基础教育部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积极投资行为将会提高全民素质,增加机会平等,增强创新能力,有利于社会经济实力的积累和全民福利增长。这从长期和全局来看,都是具有很强的正溢出效应,也就是说这样的投入能够产生的积极效应远远大于当期回报的结果。又如,对于一般竞争性行业,政府控制的结果则是明显的负社会效应,大量的亏损不仅使国家背上沉重财政负担,也使银行产生巨额不良债务,因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讲,由此而产生了各种潜在的社会危机。以上这两个例子是十分明显的对照,正负效应如此明显,公共部门的边界也是十分清晰并无可非议的。 又例如城管部门,其基本职能之一是城市形象和街道环境的整洁。然而,当这种公共管理边界被任意扩大时,比如对农民进城做买卖的歧视,对于小商小贩的严厉封杀等等,实际上都是对底层民众的需求视而不见,因而对于个体户创业环境和弱势群体的就业脱贫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负效应。这种以所谓的公共目标为理由而不考虑其可能产生的社会负效益结果,我们似乎四处可见。 对于以上那些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十分明显的领域,或者负效应十分明显的公共部门,其边界的区分比较容易。然而,在有些领域这样的区分界线就不明显。例如在医疗卫生部门内部,既存在涉及公众健康普及的卫生保健部门,也存在各种不同需求层次的医疗服务部门。对于前者,公众健康水平是关系到全民身体素质的问题,普及基本防疫和对于传染病的积极防治与控制则具有强烈的正溢出效应,不仅是个人能从中受益,而且整体人民都能受益,全社会和国家也都能受益。 但是,对于那些存在着极大的个性差异的医疗需求,如果由公共部门来全部满足,则势必产生巨大的需求缺口,有限的资源很快就会成为极度紧缺,这时就会诉诸于配给制或排队方式,无休止的等待,或者行贿、寻租、红包现象就会层出不穷。相对于其可能产生的正效应来说,负的社会效应可能会更大。因此在这里,应根据各种不同供给产生的正负效应比较来确定这类混合公共产品的合理边界。 对于某些政府部门来说,如果其以部门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的主要是部门能否获益甚至个人能否获益,而对于公众利益来说则可能产生负效应,这样的行为就是不合理的,越过了公共部门的合理边界。还有,如果某些政府行为对于本部门或本地区产生的是积极正效应,但对于全局或长期产生的是负效应,那么就需要放在更大范围内综合权衡利弊,考察相关的更大范围内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以此来确定该行为的合理边界。 政府行为产生的不同效应除了取决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还取决于不同的市场环境、经济发展程度、法制建设和公众监督能力等等多种因素。在法制不完善,制度监督不合理的环境下,政府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约束,这就会大大增加政府行为的社会负效应。这时,依靠市场的力量来约束政府行为,缩小公共部门的不必要的职能权力范围,则能大大减少社会负效应,从而增加总的社会正效应。由此可见,确定合理的公共部门边界,往往不是根据某种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要根据现实的制度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根据特定的环境-制度-行为-效果的传递链条,来找到一个正效应最大、负效应最小的合理的公共边界。 在这个意义上,公共部门的边界并不是越大越好,政府可支配收入也不是越多越好。 我们看到,当政府的可支配收入随着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而大量增长时,政府往往首先醉心于盖政府办公大楼或城市广场等"面子工程",于是豪华气派的办公楼到处可见。其次,政府往往喜欢投资于一些能够不断带来新税费的项目,例如收费公路桥梁或投资有利可图的企业等,于是投资热始终降不下来,大量的投资失误造成的亏损无人买单。至于真正的公共需求,例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医疗和一些不赚钱的基础设施,由于不能带来部门利益,因而往往无人问津。在这样的资源配置错误下,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越多,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就越大。因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公共部门无效率的占有和使用,必然挤占了其他更有效的使用,形成很大的社会负效应。 公共部门的边界不仅取决于政府提供的服务是产生积极效应还是消极效应,还取决于政府的可支配收入能够承担的范围,以及各种公共资源和服务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由此可见,在社会正效应的前提下,公共部门的实际边界则取决于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数量,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公共部门的范围和边界也就越大,反之,则其范围和边界越小。这就是说,一国或一地区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部门的基本边界。 可支配收入确定的基本边界是大体不变的,但是,如何在一定的公共部门的预算限制下,将可支配收入在不同溢出效应的公共部门之间分配,则可能会形成不同的可变化的边界。这里关系到公共部门的边界是否最优的问题。由此,可得到以下命题2:在不同程度的社会正效应的部门或领域之间,公共资源应当优先选择社会正效应较大的部门,选择公共产品的边际产出效益较大的领域进行投入,直至所有部门的边际效益相等为止。因此,公共部门的最优边界取决于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各部门或各领域之间的均衡分配,均衡点取决于公共供给在各部门或各领域所产生的社会正效应在边际上基本相等的水平。 实际上,可支配收入本身还不能决定公共部门的实际边界,对于这些收入如何进行分配和使用,才能更合理地决定公共部门的边界。例如,政府是将其财政收入用于投资建设楼堂馆所,还是用于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是用于建立学校、医院,还是用于政府官员的在职消费?如此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共部门的不同边界。我们的公共部门是一个庞大冗员和腐败盛行的官僚机构,还是一个精兵简政、办事效率高的清廉机构?是一个义务教育和公共医疗投入不足、群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最为基本的公共需求都得不到满足的社会,还是充分满足基本的公共福利需求,并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增加投入而提高公共福利水平的社会?通俗地说,我们是否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钱,而是对钱的用之不当,结果必然导致有些公共部门权力膨胀,有些部门相对萎缩,还有的部门放弃了自身基本公共职能,而转向追寻部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甚至转向寻求从私人部门的商业交易中获取利益,这样势必大大缩小了公共部门的原有或应有边界。 在各部门公共资源分配既定的条件下,是否能以有限投入达到最大产出的边界?因而,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也能够有效地扩大公共部门的服务边界。如何提高效率?存在着多种途径和方式。 公共部门的边界并不意味着实现方式的不可逾越,而是意味着其需要满足的某种特定目标的不可改变。只要能满足和实现公共部门的目标,那么采用什么方式,市场竞争方式,政府补贴方式,还是行政管理方式,或是两者兼而有之的混合方式,那都是为了提高效率的手段,是以最小代价实现最优目标的途径。 一般来说,人们提到公共部门,就会想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就会认为这天然就是政府行使权力的地方。为了提高效率,防止腐败,只能是通过加强监督和考核,晋升激励,推行问责制等行政管理方式。这样的方式在中国,已经实行了几百年,但是却往往很难达到较好效果,而且随着经济商业化的范围扩大,公权介入私权范围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行政化管理难以实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腐败大面积的发生,导致该方式越来越趋于失效。 参照"庇古解"(Pigou ,1924)的方式,政府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和引进竞争的方式,来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目标的实现,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只要机制设计合理,竞争规制得当,这样的方式就能够以较小代价实现最大化公益目标。例如,无锡的结核病防治一直是由政府全额拨款,但防控指标总是落后,亏损累累无法持续,存在很大的疫情风险。后来引进民营医院,政府确定防治目标,实行目标监控,同时发放补贴,结果收到良好效果。①「参阅《无锡:"公卫"民办,政府埋单》,原载《人民日报》(2006年8月17日第15版)。」 同样,对于某些外部效应的问题,采用"科斯解"(Coase ,1960)的方式,即通过当事人之间的交易,通过彼此认可的补偿额来解决矛盾,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式,而不一定非要由政府介入这种外部性问题的解决。例如,对于当前媒体上讨论的"拼车"问题,完全是当事人之间自愿交易的结果,政府没有必要去介入这种私人交易,对此政府只要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认定拼车就是黑车,否则会给人以保护出租部门垄断利益的感觉。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政府没必要事事都管,结果必然是花钱不讨好,毫无必要地设置了许多管理部门,或者是借机寻租,损害当事者的利益。在这个意义上,鼓励私权交易的自由,制定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表面上看起来公共部门直接管理的边界缩小了,但实质上公共部门是通过制定合理的社会管理软件来间接管理并实现公共目标,提高了原先直接管理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不必要的交易费用,有利于社会效率和福利的最大化。 这里涉及到公共部门采取何种方式来提供产品的问题。对于那些纯公共品的部门,主要解决有效管理和监督的问题。然而对于具有私人产品性质的混合公共部门,则必然要考虑到其排他性和竞争性特点,并利用这个特点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部门的有效供给边界。 由于混合性质的公共部门往往既为公共需求提供服务,也为市场需求服务,因此,选择怎样的有效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两方面的需求,往往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在这样的公私混合的格局下,大致可有两种选择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种是平行的双轨结构,其中,公立机构负责满足公共需求的目标,而私立机构主要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禁止公立机构的商业化,并放开行业准入壁垒,允许私人机构自由进入这些部门。另一种选择是通过市场竞争方式,对于该部门中的所有机构,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实行竞争招标,中标者可得到实现公共目标职能的补贴,以确保公共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也能满足市场需求。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共同点在于,需要放开进入壁垒,促进市场竞争,从而杜绝目前公共部门的垄断行为,解决目前对公众利益的最大损害的根源。 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就是能否保证公立机构的完全非商业化?确保其不受到商业利益的诱惑?或者说如何确保公立机构提供合理满意的公共服务?第二种方式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确保市场价格的稳定,使其不超过消费者能够在一定补贴下所能承担的限度?两类问题的解决诉诸的方式有所不同,前者主要依靠行政方式,需要加强公众监督和政府监管;而后者可以借助市场规制方式,通过增加市场供给来稳定价格,通过市场竞争来确保供给质量。两者的效果如何,也还有待实践检验。

记得采纳啊

2. 公共部门主要有哪些职能

  1. 政府:政府是以财政拨款为经费来源,免费或部分免费地向社会提供公共品和服务的单专位的总称。属

  2. 公共企业:公共企业一般是指政府拥有的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企业,但也包括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宗旨的部分非国有企业。

  3. 非营利性组织:非营利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指盈利组织和政府组织之外的公益组织,是以执行公共事务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

  4. 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跨国界的组织,它们所从事的许多活动都有公共性,但它们的活动不属于政府活动。

  5.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3. 公共部门主要有哪些职能

公共部门来主要有哪些经济职能?自
答:混合经济背景下的公共部门经济职能包括三个方面:资源配置功能,收入分配功能和稳定经济功能。
给你一个网址去看一下会对你有所帮助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314180100bi89.html

4. 公共经济学里的公共部门的三大职能是什么

文化 政治 经济

5. 公共部门有哪些职能

行政审批、行政管理、行政处罚。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职能

6. 公共部门职能名词解释

用名词解释公共部门

7. 公共部门:政府在做什么

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政府是公共经济部门的最主要成员。
公共部门的三大职能是: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执行公共经济学的三大职能的基本手段有:
(1)公共部门参与资源配置的手段有:
第一,通过预算拨款直接提供纯公共产品,或通过发放补贴与私人部门共同提供优值品和混合产品。
第二,开征矫正性税收或发放矫正性补贴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第三,在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安排公共投资,或对自然垄断领域的企业实行政府规制。
(2)公共部门协调收入分配的手段有:
第一,征收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和遗产税降低高收入者过高收入水平。
第二,安排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支出,提高低收入者过低的收入水平。
第三,增加公共投资,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
第四,颁布劳动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以反歧视。
第五,扶持工会等对抗垄断的组织。
(3)公共部门稳定经济的手段有:
第一,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紧缩缺口。在经济繁荣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
第二,货币政策。同财政政策一样反同期运用。
第三,自动稳定器。通过累进所得税和失业救济等制度性安排来发挥对经济的“自动”稳定作用。

8. 政府职能部门有哪些

政府的职能部门主要有二十五个,分别是外交部、国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回教育答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退役军人事务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审计署。

政府职能也叫行政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法机关,在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体现着公共行政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向,是公共行政本质的反映。

9. 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部门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与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政府和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及管理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是为国家培养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加强公共政策与管理的深入研究,以促进国家的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具有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研究性表现在必须对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加强中国社会与国际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比较研究,并对当前国内公共管理的热点、重点问题与对策加以研究;实用性则表现为学生必须具有善于学习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和创业竞争的能力、与他人协作和国际交往的能力;综合性即以政治学和经济学为主,以法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工程科学等学科为辅,培养学生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综合素质。

该专业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达到国家学位条例规定条件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活动、制度、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学科。它主要反映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活动,并通过对这些活动的本质与现象、主体与客体、观念与技术、内容与形式、制度与过程、历史与未来的研究,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规律性,帮助和推动这些活动的科学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时代化进程。

10. 公共部门的职能是什么

公共关系的职能是公共关系在组织中所应发挥的作用和应承担的职责。对公关职能的概括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表述。我们认为公关的职能从广义上讲,就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运用各种手段,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赢得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使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本节从狭义上叙述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采集信息,监测环境

公共关系首先要发挥收集信息、监测环境的作用,即作为组织的预警系统,通过各种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信息、监视环境、反馈舆论、预测趋势、评估效果,以帮助组织对复杂、多变的公众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维持组织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采集信息是公关工作的必要前提,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已成为公认的巨大资源。公共关系是信息产业。不采集信息,公共关系就成了无米之炊。因此,无论是内部公关还是外部公关,任何策划都应从采集信息开始,这样才能做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采集信息的职能要求公关人员具备信息意识,注意随时采集有关组织的信息。

所谓监测环境,是指观察和预测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公众情况和各种社会环境的情况,使组织对环境的发展变化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感觉以及灵敏的反应,从而保证科学地塑造组织形象,实现组织目标。

(一)信息的来源

制约和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环境包括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两个方面,因此,公共关系工作所需要的信息就包括内源信息和外源信息两个部分。

1.内源信息

内源信息主要指来自组织内部各方面的信息和动态。一个组织的发展首先受到其内部公众对象的制约和影响,包括组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全体职员,他们处在组织日常运转的第一线,对组织内部的人、财、事、物的状况和动态的了解与评价,是重要的内源信息。

2.外源信息

外源信息指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信息动态。组织有关的外部公众对象非常广泛、复杂,公共关系需要建立广泛的社会信息网络,密切注视外部公众的各种信息和动态,既要关注已经发生联系的公众对象的信息,也要预测可能发生关系的潜在公众对象的动向;既要重视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众对象,也不能忽略那些只有间接关系的公众对象。如客户的需求,合作者的看法,投资者的意向,竞争者的动态,政府官员的看法,新闻界的评价,意见领袖的观点等等。公共关系需要大量汇集外部公众的信息资料。

(二)公众信息的内容

公共关系作为组织的信息中心,所面对的信息不局限于与组织专门业务直接相关的业务信息,而且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民情等等全方位的社会信息资料。

1.与组织形象有关的信息

公共关系首先要注意与本组织的形象评价有关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公众对组织的政策、产品、行为、人员等方面的印象、看法、意见和态度。

(1)产品形象信息。产品形象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只有产品被接受、受欢迎,企业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公众对产品的意见和评价是多方面的,如质量、性能、功能、价格、款式、包装、售后服务等等。

(2)组织形象信息。组织的整体形象,还反映在公众对组织其他要素的评价方面。如,公众对于组织的方针政策;办事制度、程序和效率;经营管理水平;技术、财政、人才方面的实力;服务质量和水准;市场宣传形象;组织文化和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反映和评价。组织机构需要根据这些评价来调整和完善自身。

2.组织环境中的各种社会信息

公共关系需要为组织监测社会变化与趋势,注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时尚潮流、民俗民情、舆论热点等多方面的信息动态,分析其对组织的各种直接或潜在的影响,充分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使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保持动态平衡。

公共关系的信息功能具有宏观性和社会性,这是组织其他职能部门无法取代的。

二、咨询建议,参与决策

这是公共关系最有价值的职能, 因此公共关系也称“咨询业”、“智业”。197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公共关系大会上提出的公共关系定义,着重强调了公共关系咨询建议、参与决策的职能。

(一)咨询建议的含义

公共关系的咨询建议就是指组织公关人员向决策层和各管理部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并照顾到社会公众的利益。

公共关系的咨询建议与采集信息是密切相联的。获取信息是咨询建议的前提,没有足够的信息,一切咨询和建议只能是空谈。采集的信息只有通过向组织提供咨询和建议,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现其价值。

(二) 组织公共关系咨询建议的主要内容

(1)对本组织内部方针、政策和行动提供咨询意见,发挥公共关系对组织的五个导向作用(详见第二节),参与决策,制定出合乎组织发展的目标。

(2)对本组织公共关系战略、 经营销售战略和广告宣传战略、CIS 战略、组织文化战略提供咨询意见,使原来分由几个部门负责的工作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并指定出科学的实施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3)对组织生存环境的有关发展变化进行预测和咨询,使组织决策者拥有一套乃至几套可以选择的方案,以适应这些变化。

(三)咨询建议的形式

1.成立咨询服务部

咨询服务部是组织的智囊团,其主要任务是向组织提供各种咨询建议,为领导科学决策发挥参谋作用。如广东对外经济贸易总公司曾为广州人民造纸厂引进一套造纸设备进行咨询,通过认真比较,分析国际行情价格,结果使这一项目为国家节约外汇100万美元。

2.帮助组织选择决策方案和活动的时机

公关的咨询作用表现在运用公关手段,为决策者评价、选择和实施有关的决策方案,特别应关注决策方案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统一和协调,敦促决策者重视决策行为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同时,调动公关手段,广泛征询各类公众对象的意见,促进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组织要提高知名度,就必须多参加和举办各种各样的公关活动,如举办记者招待会、商品展销会、博览会、策划新闻稿件等。公关人员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为组织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参与这些活动。通过活动,使组织广结良缘,提高声誉。

3.参与决策

公关人员不仅要向组织提出一般的咨询建议,而且要尽可能参与决策,为领导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建议,直接影响决策过程,这才是公关咨询建议的最高形式。公关人员要努力开展工作,在决策之前,要广泛征询内外公众意见,获取全面信息,以供决策者参考,使决策方案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应变弹性,并争取以决策方案中较完整地反映出公关人员的工作成绩及其思想而引起领导层的重视,为公关人员更多地参与决策活动提供机会。

三、传播推广,塑造形象

这是公共关系传播与其他传播在目的与技巧方面不同的特有职能。

公共关系的传播沟通职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运用传播沟通的手段同公众进行双向交流, 与公众交心, 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二是顺时造势,实现舆论导向,通过策划新闻、公关广告、专题活动等手段,制造声势,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丧失了传播沟通的职能,公共关系就将一事无成。

四、协调沟通,平衡利益

(一)协调的含义

公共关系中的协调是在沟通的基础上,经过调整,达到组织与公众互惠互利的和谐发展。协调的重要作用在于保持组织管理系统的整体平衡,使各个局部能步调一致,以利于发挥总体优势,确保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协调关系分为广义协调和狭义协调。广义协调不仅包括组织内部的协调,而且包括组织对外的协调,如组织与政府、社区、消费者等的协调活动。狭义协调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协调,如组织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协调, 组织内部同一层次中的各部门、 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协调。内求团结,外求和谐,是公关协调工作的宗旨。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公共关系也是以利益为基础的。社会进入市场经济以后,许多过去用武力、由行政手段调节的关系,现在需要按经济规律来调节。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面对各类公众和各类公众各自的利益要求,组织公关要想为组织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协调各种关系,就必须本着真诚互惠的原则首先承认这些利益,然后按公共关系双向对称原则来尽量满足这些利益;当各种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本着公平对等的原则加以协调、平衡,既不能无视正当要求,也不能厚此薄彼。

(二)协调关系的内容

协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具有两重性。作为目的指的是一种关系的良好状态;作为手段指的是一种调整工作,通过协调使关系达到良好状态。公共关系能够发挥平衡、协调关系职能的领域主要有三个:

1.协调组织内部领导与职工之间的利益与关系

组织内部领导与职工关系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职工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领导者职责的实现,也关系到组织全体职工能否形成良好的团结奋斗精神和产生有效的协调作用。因此,组织的公关部门和人员要努力协调好领导与职工的关系。具体说来,一方面公关人员要应用科学方法,经常向职工宣传本组织的方针、政策,传达领导层的经营战略,并尽可能充分地对组织的方针、政策、战略意图做出相应解释和说明,使职工了解、理解,并自觉执行。另一方面,公关人员还要不断地广泛地从职工中搜集对组织的意见和看法,及时将这些情况转达给领导,以改进和促进组织的工作,保证领导与职工的关系和谐发展。

2.协调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利益与关系

在组织内部,由于分工的缘故,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往往缺乏全局观念,各自为政,产生一些矛盾,给组织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虽然主要由领导去做,但公共关系部门也要积极配合。 通过沟通, 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了解,使之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协同努力,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

3.协调组织与外部公众之间的利益与关系

任何一个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与外部公众发生矛盾和冲突。一旦出现这些现象,公关部门就要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协调,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否则,组织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三)协调关系的方法

1.反馈调节法

反馈调节法即根据信息的反馈来适当调整组织的行动, 以协调关系。在反馈调节过程中,公关人员要把组织的政策、计划情况以及其他信息告之内外公众,同时还要把执行情况以及内外公众的看法及时反馈给组织的决策层,以填补漏洞或进一步修正计划。

2.自律法

组织与公众之间有时因关系处理不当而引起种种矛盾,如组织内的干群矛盾、部门之间的矛盾,组织外部的社区矛盾、与消费者的矛盾、与政府有关部门的矛盾等。这时,组织要善于自律,实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严于律己,发现问题主动纠正。

3.感情疏通法

人是有感情的,组织与公众之间有情感关系。如果双方感情好,任何事情都好办;感情不和,就会造成阻力。因此,公关人员要重视心理情感的协调,善于运用感情疏通法拉近公众与组织的心理距离。例如,美国著名的推销汽车的能手乔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