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管理
1、管理主体不同
公共管理主体可以分为政府和其它公共管理主体两个部分。所谓其它公共管理主体是指在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而存在的一些组织,一般可称为非营利组织或者第三部门。
2、管理活动的内容不同
公共管理从学科意义上的内容包括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发展管理,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方向,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得益于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公共管理学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公共管理学研究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
公共治理不仅包括国家,还包括其他公权力主体如行业协会、自治团体等,各种治理主体在公域之治中应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行政管理的对象日益广泛,包括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市政建设、社会秩序、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现代行政管理多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
3、管理方法不同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
公共治理主张依照公域之治的实际需要,在进行综合性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能使用非强制方式的就不用强制方式,能用双方协商解决的方式就不用单方强制的方式,能用自治的方式就不用他治,遵照先市场后社会、再政府的选择标准,实现治理方式的多元化、民主化和市场化;
行政管理是根据国家法律实行政务的组织活动。在执行中又能动地参与和影响国家立法和政治决策,制定政策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
2. 公共管理学今后是干什么的
1、公共管理学未来的就业方向:
(1)在公共部门(比如政府部门、公司、企业),从事实际的行政和人事管理工作;
(2)在咨询公司,为政府部门、公司企业、及其他公共部门作管理咨询;
(3)在行政部门,统筹公司行政管理工作。
2、公共管理专业应具备的素养:
(1)具备比较宽广的公共(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
(2)深刻了解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机制和方法,掌握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律;
(3)了解当代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公共管理特别是国家事务管理的影响,注重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的与时俱进;
(4)重视公共管理理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之间的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认识、分析和研究方法;
(5)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
(6)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适应涉外管理的需要。
3、公共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
逻辑学、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公共行政学、公共伦理学、公共部门会计、公共财务、政府预算管理、公共政策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公共管理案例、社会保障、城市和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市政管理学、管理经济学、领导科学、办公自动化等。
4、相近专业:
社会学(030301*)、法学(030101)、政治学与行政学(030401)、行政管理(110301)、公共事业管理(110302)、劳动与社会保障(110303*)、土地资源管理(110304*)、公共关系学(110305W/110305H)、公共政策学(110307W)、城市管理(110308W)、文化产业管理(110310S)、劳动关系(110314S)、公共安全管理(110315S)。
(2)公共管理管理扩展阅读:
1、公共管理的性质特点:
(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2、公共管理的目的: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所谓的公共利益是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公共利益的实现主要表现为公共物品的提供与服务。公共物品的涵义非常广泛,既可指有形的物品,如: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公共道路交通,也可指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如: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
3. 公共管理专业怎么样
这个公共管理学,它的理论性很强,也就是它的学术性很强,并且,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在我国近几年看来都不是很好,首先,这门学科要求的职业主要是一些管理性质的工种,他要求的经验要相当好,对于外向型的人较适合。但是,说句很现实的话,这个专业不是很好,说直接一点,就是实用性不好,重书本,对口职业艰难,不好找。因此,最好选择其他的管理,公共管理学不好就业,一开始最好不要学这个,慎重考虑。
4. 公共管理P途径和B途径
P途径: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简称P途径)。
B途径: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简称B途径)。
P途径下的基本观点是: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联系,因而该学派直接将公共管理界定为政策管理。认为只有从管理的观点探讨公共政策,才能落实政策目标,实现理想境界。
20世纪70年代,在管理思潮的影响下,各国的企业行政管理学院不再专注于对内部行政管理过程的研究,转而注重研究工商政策与管理战略。在此背景下,B途径的公共管理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
(4)公共管理管理扩展阅读
B途径与P途径有以下不同之处:
(1)、前者的课程设计依循商业学院的传统,后者则依循公共政策学的传统。
(2)、前者并不强调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差异性,后者则特别凸显公共组织的特殊性。
(3)、前者企图与公共行政合流,后者则企图摆脱公共行政,而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领域。
(4)、前者重视策略与组织间的管理,是过程取向的,因而强调组织设计、人事与预算等问题;后者则强调政策与政治问题。
(5)、前者主张采用量化分析(如集群资料分析、实验设计),后者则强调采用个案研究方法。
5. 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公共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四大分支之一,是未来世界和当代中国最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途的学科。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中国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公共管理的作用越来越为社会所重视,中国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最大生长点。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机构的办公和管理工作,包括在文教、体育、卫生、社区、老年事业、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
6. 公共管理的含义
公共管理(英文:Public Management)的主体一般为政府,或为广义解释之人民统治机器。而公共管理定义则为将新思路、新理念和新技术运用实践于公共领域上,简言之,也就是政府于施政中,将科学管理理念、功能、组织、手段运用于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是指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出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纲领的管理模式。
(6)公共管理管理扩展阅读
背景
公共管理基于管理主义之立场,认为提升公共行政之绩效,必须仰赖管理技术之精进。
公共管理支持者批评官僚体制之传统思维已老朽不堪,且令人民丧失对政府的信赖;政府庞大的财政赤字,迫使公共行政成为无能与浪费之代名词。
基于公部门绩效提升之企图,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公共管理开始在美国受到重视,并掀起一股风潮。全美各地地方政府纷纷采取挽救政府财政与减轻增税压力之措施,这个由地方发动之改革运动又称为“政府再造”,随后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政时,将此一理念引入联邦政府。
20世纪末叶,一些英语系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新加坡等,将公共管理视为一股极为重要之行政改革风潮。
7. 公共管理类包括什么专业
公共管理类专业包含,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
一:行政管理( public administration)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类组织系统。它是社会系统的一个重要分系统。
行政管理最广义的定义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同时也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狭义的定义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二: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
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三:公共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资源的战略性运用,以协调经济社会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系列政策的总称。具体包括:
(1) 管理政策。以实施罚款、奖励、禁闭等规章为重点,保证公众对公共必需品的平等使用。
(2) 分配政策。通过安排、部署各种公共计划,达到全体公民都能享受使用国家天然资源及智力资源,并通过直接津贴和保险来分配财政资金。
(3) 再分配政策。以满足公民最低限度的物质需要为目标,把各种赋税收入引向各种援助计划。
(4)立法政策。注意力在于运用它的权力和拥有的资源来改变整个环境。
四:教育经济与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属于社会学科范畴,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五个二级学科之一,主要是运用教育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研究教育领域中经济投入和产出规律、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以及研究教育发展中的管理规律的科学。
五:具备比较扎实的管理学与经济学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8. 《公共管理学》的经典理论有哪些
对于公共管理的理解大概有五种经典理论观点:
皮瑞(Perry)和克莱姆(Kraemer)的观点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的途径,它是传统公共行政的规范取向以及一般管理之工具取向的结合体。公共管理的重点是将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职业,并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而非政客或政治家。
卡尔森(Garson)和欧尔曼(Overman)的观点:
他们认为,公共管理是对行政的一般方面的学科间整合的研究,它将人力、财政、物资、信息和政治资源的管理与管理学的计划、组织、控制职能相融合。奥托(Otto)、海蒂(Hyde)和沙夫里茨(Shafritz)的观点:
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或公共事务的一部分,综合了公共行政的方案设计与组织重建、政策与管理规划、通过预算制度进行资源分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各种方法和艺术。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公共管理关注那些能够将理念、政策转化为行动规则的管理工具、技术、知识和技巧。波兹曼(Bozeman)与史陶斯曼(Straussman)的观点
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如果不考虑组织的性质,大部分管理工作和任务是具有共通性的。但公共管理的主要领域是在政治系统下,一旦政治权威进入管理戏局,管理的游戏规则就会改变。在他们看来,公共管理远比内部行政具有更广的含义;公共行政一词几乎与政府官僚组织相关联,而公共管理一词更具有弹性。休斯(Hughes)的观点
他认为,与管理相比,行政的范围更狭小、功能更有限,因此,从公共行政到公共管理的变化意味着理论和功能的变化;公共行政是服务公众的活动,公务员执行从其他方面产出的政策,公共行政关注程序,将政策转化为行动和机关管理;管理包括着行政,但同时意味着以最大化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以及对结果的责任;公共行政的焦点在于过程、程序以及顺序性,而公共管理包括得更多;公共管理者不仅仅遵循知识,而且关注达成结果以及为达成结果而承担的责任。
、
9.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是什么
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的内容是:
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0. 公共管理类包含哪些具体专业
公共管理从学科意义上的内容包括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发展管理,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方向。
主要课程有:
逻辑学、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公共行政学、公共伦理学、公共部门会计、公共财务、政府预算管理、公共政策学。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关系学、应用文写作、统计学、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公共管理案例、社会保障、城市和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市政管理学、管理经济学、领导科学、办公自动化等。
(10)公共管理管理扩展阅读:
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的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新形势下的需要。
公共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理规则和机制,能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