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扶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扶贫

发布时间: 2020-12-13 19:40:06

Ⅰ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下提法正确的是( )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下提法正确的是( )
A.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B.健全公共服务、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C.重点解决好深度贫困问题,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做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
D.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选择一项或多项:A BC D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正确答案是:A, B, C, D

Ⅱ 青少年能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什么贡献

青少年在脱贫攻坚任务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学好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将来为建成小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Ⅲ 精准扶贫这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何重大意义

看待精准扶贫的意义,首先要看到在经济增长对剩余贫困人口很难形成自动的拉动作用条件下,需要采取一种直接的更有效的干预方式。精准扶贫恰好是在现有制度和政治优势条件下,能够解决剩余人口脱贫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在内容上包括从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诊断致贫原因,到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计划和使用资金、精准选择到户扶贫措施、因人因村精准选派帮扶人员、最后精准考核和认定脱贫成效的过程。

这是针对中国脱贫攻坚时期脱贫时间紧、任务重的特殊需要,利用中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采取集中资源、瞄准扶贫对象、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脱贫的一整套战略和实施安排。在某种意义上,精准扶贫战略是对近三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贫开发政策、重大措施的统称。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扶贫扩展阅读

扶贫的方法

1、要注重思想扶贫。所谓思想扶贫,就是要革除贫困者因贫守旧的贫穷思想文化,用先进价值观念改造旧的、迂腐的思想文化观念;用先进思想文化充实扶贫内涵,提升群众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

2、 要注重教育扶贫。教育扶贫理应要紧紧抓住“技能扶贫”这个关键点。让更多贫困群众掌握和精通一技之长,并以此为基础培养他们未来的职业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个人脱贫带动家庭脱贫。

3、要注重文化扶贫。一些村镇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环境之中。这些村镇公共文化效能往往较为低下。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贫困村镇的文化基础建设作为重点,筑牢贫困村镇的文化阵地,把更多精力、资金投向贫困村镇,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生活化、本土化。

Ⅳ 论文 精准扶贫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要1500字

你是西南石油大学的吧,不可以作弊的哈,结课论文自己写

Ⅳ 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什么样儿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而农村教育将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径、重点和目标是什么?在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和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谈农村教育发展之路。

【访谈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

发展农村教育是缩小城乡差距根本途径

记者:我们该如何看待农村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呢?

马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难点可能都在农村。从基本的国情来看,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还占据着比较大的比例,只有使农村地区全面实现小康,中国才能真正建成小康社会。

而要把农村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提升农村的整体经济水平、人口素质、文化环境。只有推进良好的农村教育,才能够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发展了,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搞好农村教育,才能够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归纳一下,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加强农村教育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就是解决所谓“三农”问题的一个战略举措。

第二,加强农村教育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实现公平教育,首先要缩小城乡差距。

第三,完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必须加强农村教育。

汪明: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建成小康。如果按到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上升到60%左右计算,届时仍有40%的全国总人口,也就是5亿多人在农村生活和居住。这个庞大群体能否实现全面小康,对于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

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发展农村教育是根本。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根本手段,对于实现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农村人口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的转化,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农村教育是否“小康”达标要看五方面

记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农村教育该是什么样的?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衡量?请给我们描绘一下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图景。

马敏:小康社会下的农村教育,应该是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发展高质量、多元化的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成为“三个中心”,即乡村教育中心、乡村文化中心、乡村信息传播中心。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农村人口各方面的素养,包括政治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都得到普遍提升。

农村教育是不是搞好了,是不是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标准,我觉得有5个方面很重要。

一是农村教育要实现多样化发展。所谓多样化发展,就是不管是教学点、村小、中心学校、乡镇学校,都属于农村教育的体系,都要达到国家办学的硬件标准,同时要在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基础上,达到国家要求的教学标准,这个标准应该和城市是一样的。各种类型的学校都能够因地制宜地在乡土办好学。

二是乡村学校教师的待遇要有大幅度提升。据我们了解,现在乡村教师待遇普遍有所提高,但是还要继续不断提高,而不是过多强调教师要奉献、要牺牲。越是艰苦的地方,教师待遇越要提高。

三是农村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满意度要提高。现在随着父母进城打工,出现大量“儿童移民”。我们应该让农村的孩子在家乡也能受到很好的教育。

四是农村教育的数字化水平要提高,要通过信息化来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要把互联网接入农村的每一个教学点,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得到很好的利用。

五是城乡教育一体化要有新进展、新发展。城市要带动乡村,使城市的教师和乡村的教师能够携手发展;使得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水平能够得到提高,同时在城市的带动下,乡村的教师素质能够得到提高。

汪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教育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农村教育,应当是“普及水平更高,公平程度更高、教育质量更高”的教育。具体说,在普及水平方面,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公平方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确保农村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质量方面,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农村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广大农村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

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在“软件”

记者:马书记,您是师范大学的党委书记,而且您经常到农村、边远地区深入调研。据您了解,最近几年农村教育出现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又存在什么突出的问题呢?

马敏:我在四川、湖北做了很多调查。在四川我调查了最穷的凉山地区,那是个少数民族地区,我在那里上山下乡过,也当过代课老师。我去湖北咸安区进行调研,跑了7个教学点,我发现变化很大。一个突出变化是现在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得到改善,“两免一补”和“改薄工程”使乡村的校舍得到了很好的建设;另一个变化是农村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一些很偏僻的地方,互联网、宽带都有了。还有就是城乡学校的交流在加强,城乡学校一体化的进程在加快。

存在的问题,就是城市发展更快,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还在扩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第一,是农村教师的结构性缺编,而且农村教师年龄偏大,他们的知识结构也比较旧。从学历来说,大中专学历比较多,学历普遍偏低,接受专业培训也较少。

第二,农村教师待遇在改善,但总的来说,农村教师待遇还是不高,社会地位还是偏低,职业吸引力不强。

第三,农村教育信息化总的来说经费还是不足。有了硬件,优质的教育资源没有跟上,可持续的投入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

第四,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还是偏高。据我们国家发布的信息,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大概有2000多万人,占全国儿童总数的14.5%。怎样让留守儿童更加健康、阳光地发展,值得关注和思考。

我们观察到的、农村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是农村教育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汪明:近年来,我国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但农村教育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在规划学校布局、健全保障机制、促进质量提升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突出表现为:一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还不够合理。由于过度追求资源整合、集中办学,农村地区孩子上学不便、镇区学校“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二是农村教育的条件保障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以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为例,义务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不断提升,但城乡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同时,义务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城乡差距并不明显,但在义务教育教师学历层次提升方面,城乡差距依然较大。三是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教育的质量提升面临更大挑战。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例,由于受到经费和师资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仍面临较大困难。

发展农村教育要做好“精准扶贫”

记者:在您看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教育,路该怎么走?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马敏: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让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能够在同一片蓝天下接受公平的、高质量的教育,这是我们努力的总方向。

第一,要注重教育公平。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让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倾斜,保障这些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机会,甚至给他们创造同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二,要注重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学校硬件改善了,但是教育质量如何?能不能赶上城市?这个差距至少不能越来越大,这是比硬件更为重要的事情。农村教育的质量怎么提高呢?我觉得关键还是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教师结构。要有一些青年教师、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到农村去,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水平,同时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协调发展。

第三,要做好精准的教育扶贫,补上短板。就是要找到农村教育的短板和问题所在,精准施策。比如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开不齐课,开不足课,开不好课。我们一定要针对这样的瓶颈问题,或者叫做农村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实行精准的教育扶贫。

最近我们在湖北咸宁、恩施等很多地方,正在做这个事,通过信息化进行精准扶贫,就是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数字学校,通过信息化手段来装备农村教育。我们给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在咸安有30个扶贫点,全部实现了中心校带村小,村小带教学点。要把教育信息化和农村精准扶贫结合起来,融合起来,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教育精准扶贫的问题,补上资源不足的短板。这项工程我觉得应该在全国大力推广。

汪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农村教育,必须走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之路,也就是不仅要让农村孩子“有学上”,还要让农村孩子“上好学”。从本质上看,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一样,要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要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在转变认识与观念、改善条件与师资、推动改革与创新等方面下更大气力,探索出一条新的农村教育发展之路。

让乡村教师职业有尊严有吸引力

记者:去年国家出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政策,一个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另一个是提出中小学教师的退出机制。这两项政策引起了社会的很大关注,对这两个文件,二位有什么看法?

马敏:我觉得这两个文件的出台都很及时,但是关键是要真正落实。在落实方面,首先,要真正意识到提高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重要性。根据我们的调查,好多农村教师每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这是很低的一种生活水平。我觉得必须要提高他们的待遇,要略高于城市,才有吸引力,才能体现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他们的尊严。其次,要扩大农村教师的补充渠道,通过特岗计划、支教计划等向他们倾斜,让一批老师能够下得去、待得住、留得下,要培养一专多能的本土化教师,总之就是要加强教师的补充机制。再其次,要加大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以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

第四,现在很多地方实行县管校聘制度,老师属于县里管,可以定期交流。通过这样的制度实行学区一体化的管理,建立起学校联盟、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的机制,使乡村教师能够流动起来。

对于将要开始实行的中小学教师定期注册制度,我觉得这是应该的。不适合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教师,需要有一个退出机制让其退出,同时要建立补充机制,使农村教师队伍能够新陈代谢。这项工作一定要稳妥,要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和相应的安置,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要通过政策的引导,进一步完善乡村教育的结构、教师队伍的结构。

汪明: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数量短缺、学科结构失衡、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和职称比例失调等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亟须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提供保障。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无疑为改变乡村教育面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包括进一步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等在内的政策,对于打造乡村教师队伍、改变乡村教育面貌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还需加大投入

记者:新课改带来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比如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新高考改革也带来“走班制”等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担心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会进一步拉大。您怎么看,您觉得农村中小学该如何应对?

马敏:正是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我们更要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比如刚才你提到的慕课,还有很多课程会诞生,农村孩子如果学不到,就会拉大这个差距,但是如果他们也能学到,就可以缩小这个差距。

我们要采取得力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现在国家也意识到了,所以国家继续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这个对农村是有利的,而且这个计划现在还在不断增加名额,给农村学生开了一些特殊的通道。

我们还要加强地方师范大学的建设,地方师范大学是直接给农村提供师资的,包括华中师大这样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有免费师范生,而免费师范生去向就是到农村,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给农村提供一些好的师资,通过这些师资给他们一些好的教育。所以我觉得尽管有拉大城乡差距的可能,但是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中央一系列政策的执行,我觉得是可以克服的。我们有信心使农村的教育质量得到提升,使农村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考上好的大学。

汪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包括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等在内的网络化教育新模式不断涌现,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面对城乡教育之间巨大的数字鸿沟,人们有这样的担忧是正常的。在新课改和新高考背景下,促进农村教育质量提升,同样离不开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要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作为扩充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

目前各地大力推进农村学校“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建成集教学、教师研训、教育资源库、办公自动化、信息发布为一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取得了积极效果。此外,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信息化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汇聚、形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这种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对农村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有利于农村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记者:现在发展农村教育,我们强调要加大投入,2012年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4%,您觉得4%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我们是不是还有继续加大投入的空间?

马敏:这4%只是个起码的水平,从世界发展的水平来看,4%不算高。但是中国大,我们毕竟还处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做到这点已经非常不简单了,这是经过多年呼吁,政府下了很大决心才做到的。但是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投入,特别是要加大一些薄弱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再就是还要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生均信息化的水平,要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生均信息化经费。这个投入不光是靠中央,还有地方,包括省一级、县一级的投入,还要想办法吸引社会资金,让有志于发展农村教育的企业参与进来。

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脱贫攻坚面临怎样的形式与任务

“十三五”时期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彻底解决全国目前尚未脱贫的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确保完成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须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5000万人左右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脱贫,其余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行社保政策完成脱贫。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贫困人口规模仍然庞大,扶贫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我国扶贫工作也出现一些新转变、新特点和新要求,同时也面临新挑战。

因此,“十三五”时期扶贫工作要适应新形势、采取新思路、运用新机制、激发新动力,完成扶贫攻坚重大任务,补“三农”工作短板,促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6)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扶贫扩展阅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了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的形成,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有的还很严重,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

有的地方存在扶贫产业选择上闭门造车、扶贫项目设计上好大喜功、工作开展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脱贫攻坚目标的如期实现,甚至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脱贫内生动力有待增强。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对于如何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探索与研究仍显不足。有的地方对于缺乏内生动力的贫困群众,简单贴上“等靠要”、观念落后保守的标签。

这不但不能激发出他们脱贫的动力,反而可能强化其既有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如何打破束缚贫困群众发展的观念枷锁、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亟须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需要更加广泛深入的宣传和引导。

Ⅶ 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什么影响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性指标,是中国“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重承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是全面的,是要惠及十几亿人口、收入差距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的,是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公平正义等取得显著进步的。与这些目标要求比,目前一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扶贫扩展阅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消除贫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和强大信心。

Ⅷ 我妈妈加了一个网上的微信群,以国家的名义说是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国家有这样的扶贫政策吗

国家政策哪有微信群,,想都不用想,假的。。。。现在说不要钱,回头会说办手续要钱,各种理由让你妈妈交钱。。。身份证和银行卡都给出去了,对方估计能直接提现了,就等收网了。。

Ⅸ 14.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进一步聚焦突出问题,强化责任落实,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左右,实现30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基本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建设任务,为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扶贫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