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从脱贫到扶贫

从脱贫到扶贫

发布时间: 2020-12-13 14:01:57

① 脱贫攻坚扶贫故事原创10篇

第1篇:

提起脱贫攻坚,最让我难忘的便是那段到村扶贫的时光。从吉林伊通镇关家村包村干部到关家村的“小林书记”,到贫困户王中生的帮扶责任人,再到镇青年志愿者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

真心求教,立志于“学”,收获扶贫“业务熟”。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包村干部,我认真向单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关家村村屯干部请教,认真学习脱贫攻坚业务知识。

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各项程序,学深悟透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以最快的速度熟悉脱贫攻坚工作的要领方法,打开工作局面。

组织召开脱贫攻坚政策宣讲会,下发扶贫政策手册,并根据关家村每户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对照扶贫政策,充分利用各项扶贫政策,有重点及针对性地宣传医疗、金融、教育等政策,让贫困户能真正享受到扶贫政策,确保扶贫政策户户知情、人人知晓。

不惧困苦,立志于“勤”,收获百姓“暖心笑”。作为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刚担任关家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我对农村工作、全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除了材料上的文字,几乎一无所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到村锻炼,我对全村26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大事小情,做到张嘴就来,情况全掌握、困难全清楚、贫困户全熟识,贫困户们对胖乎乎的“小林书记”也印象深刻,都知道有个经常来家里嘘寒问暖,积极解决问题的“小林书记”。

在农忙的时候,凌晨五点就到村上带领村屯干部走访贫困户,核查核准贫困户相关信息。知道贫困户徐国春的大米见底了,便自掏腰包给徐国春家买了自家吃的大米,一直因为脑出血后遗症行动不便经常喜怒无常的徐国春见到“小林书记”总是笑嘻嘻的。

知道徐国春的妻子照顾徐国春在收苞米时精力不够,便协调村干部帮助借用收苞米的机器;知道贫困户徐铭浩在读书,便积极帮助研究教育帮扶相关政策;知道贫困户吴亚山的妻子因为拉苞米途中摔下来住院,便去看望并自掏腰包送上慰问金……

虽然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我能做的只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我愿意怀揣着年轻人的“脱贫梦”,带着对困难群众真挚的关怀以及对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工作由衷的热爱,用真心收获真情,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贡献青春力量。

第2篇:

生活中处处需要爱,爱,无处不在。它也许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是枯树的一片新绿;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是夜空中一颗颗闪耀点缀的星星……教育扶贫便是这爱的种子。

我是小法仪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根据教育局、汤峪镇教委、学校的统一安排,我跟学校的二十多名教师一样都被安排了入户帮扶。吴诗曼便是我帮扶的一名学生。

年初,我与同学校的众多同事一样,拿着扶贫宣传资料,开始了我的扶贫之路。在第一次去吴诗曼家之前,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因为在学校时我就从吴诗曼口中了解了一些她家的情况:其爷爷是位聋哑人,奶奶从小便患有小儿麻痹,父亲也患有小儿麻痹症,并且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鉴于这样的家庭情况,我这次上门扶贫会不会吃个闭门羹呢?

步行20多分钟后,我们终于通过打听来到她家,果不其然,她家大门紧锁,于是我通过打听在村子里玩耍的孩子群中找到了正在嬉戏的吴诗曼。

我通过询问得知,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爷爷奶奶这几天在果园干农活还没有回来,在无人监管的处境下,她自己也就没有自觉得去完成家庭作业,而是在和同学在玩耍嬉戏。

正在我了解情况的时候,她爷爷奶奶干完活回来了,急忙招呼我和一行的同事去家里坐坐。就这样,吴诗曼才回到了家里,在向家长了解了家庭实际情况宣传完教育扶贫政策后,看到她还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想法。

我就主动询问她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她才告诉我她在学校做了一点,还有很多没有完成,有些题她还不会做,我就开始给她讲解当天的作业,讲解中我发现作为二年级的学生,乘法口诀还没有记熟!我就主动帮她分析乘法口诀表的规律,帮她记忆,并告诉她要抽时间尽快背熟……

通过入户走访,我近距离得深入了解到了吴诗曼的家庭情况和学习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了,我一有时间就找吴诗曼谈心,了解她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利用课间及闲余时间帮她复习数学学习中的知识,同时在班里也指定了两名学优生对她进行学业、学习习惯上的帮扶。

第3篇:

大学好友现今是一名忙碌而又充满激情的扶贫驻村干部,平时和她的通话多在五分钟内结束,昨晚她却破天荒找我煲了一个小时的“电话粥”,聊天内容无不表达着她对脱贫攻坚的信心以及决心,也“泄露”了部分扶贫干部“走”“骂”“观”“花”的工作方式。扶贫干部的“走”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扶贫干部有三条路要“走”,一是走最偏远、艰难的路,跋山涉水、风雨兼程,走向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家中,了解群众最真实的情况;二是走最真诚的路,通过走访、谈心、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听民意、解民忧、聚民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做到走实走心;三是带领群众走致富路,俯下身子、挑起担子,了解当地实情,发掘当地资源特色,争当产业发展的“排头兵”“领头雁”“带头羊”。

扶贫干部的“走”,带着“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他们脚踏实地,一条路走到底,走向基层、走向一线、走向群众心里。

扶贫干部的“骂”是“忠言逆耳利于行”。2019年10月,一条题为“云南一扶贫工作者‘骂’贫困户”的视频,引起网友纷纷点赞。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为何视频中扶贫干部指责贫困户并未被骂,反倒好评如潮?细品不难发现,“爱之深而责之切”,扶贫干部的“骂”更多的是其一颗以群众为出发点的赤诚之心。

在这攻城拔寨关键时期,扶贫干部要在“骂”中将“授之以渔”的奥秘“破译”,将懒汉和“装睡”的贫困户“骂醒”。要敢“骂”,并通过“骂”的“激将法”,引导贫困户讲道理、转变思维,真正振作起来,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扶贫干部的“观”是“一枝一叶总关情”。观世间百态,品人生百味。扶贫干部更是要在实践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认清形势,细查民情,做到不被浮云遮眼,亦不错过任何细枝末节,始终坚持群众事无小事。

要聚焦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痛点、难点、热点、堵点,找准精准施策着力点,抓实责任,坚持目标,以解决突出制约脱贫攻坚问题为突破口,列出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针对问题精准发力,强化责任体系支撑,聚焦政策效应,逐一突破,全力补齐短板。

扶贫干部的“花”是“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这就要求扶贫干部们多花时间、多花心思、多花精力、多下功夫。

要树立起愚公移山之志,把脱贫攻坚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攻坚任务紧紧抓在手上,不畏困难,躬身实干,久久为功。始终保持真抓实干、务实担当,走上田埂、踏入泥地、心系群众、不务虚功。

除了“走”“骂”“观”“花”,扶贫干部们也在勤找路子、想法子,“解锁”更多方式,不断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磅礴力量!

第4篇:

4月2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锦屏社区考察调研。这里安置了全镇11个村的1346户高山危住户、地灾户和贫困户,共4173人。在同搬迁户拉家常时,他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就成了改善群众生活的重大机遇。但易地扶贫搬迁不能止步于“移得出”,还要答好“稳得住、住得下去”这道“加试题”。而稳得住、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多向发力,实实在在做好易地搬迁的后续就业工作。

发挥组织作用,夯实就业保障。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易地搬迁一定要按照“搬迁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移民在哪里,党的组织就覆盖在哪里”的模式,建强基层党组织,着力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夯实就业保障。

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摸底,建立台账,对搬迁点劳动力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对失业情况、岗位需求、技能培训需求等详细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做到“底数清”。

要加强协调,精准对接,深入周边企业了解用工需求、岗位条件、工作环境等信息,通过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台账数据对接比对等方式,“一人一策”帮助劳动力精准就业;要主动开发岗位,通过设置综治劳动保障岗、公益专岗等岗位,解决一批就业问题。

强化技能培训,筑牢就业基础。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是稳定就业的基础,况且当前我国产业价值链正处于向上游转移阶段,对劳动者技能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强化技能培训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要站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的高度,整合培训资源,多部门、分时段、多轮次对搬迁点劳动力开展全覆盖就业技能轮训。

要突出因材施教,探索分层次就业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劳动力,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培训效果;要探索建立补贴制度,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人员发放一定生活、课时、技能鉴定补贴,免去其培训期间的生活之忧。

大力发展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产业兴,则百姓富。解决就业问题,根本上还是要靠大力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收。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命线,着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推进扶贫项目开工建设,吸纳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收获长期稳定的收益。

要加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建设,缓解搬迁点劳动力就业问题,并出台相关金融政策,支持贫困劳动力入股,享受分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搬迁点优秀农民工返乡,带领群众创业增收。

要通过建设用工、收购农户原材料等多种有力措施,持续扩大产业扶贫项目的带贫效应;要大力发展电商产业,通过电商平台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

就业稳,则收入稳;收入稳,则生活安。我们一定要紧盯“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的目标,在做好就业工作方面花力气、下功夫,切实答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加试题”。

第5篇:

“叮咚叮咚”,微信群里下达了饮水安全排查工作任务,我自己下载打印好摸排表后就去搞排查了。我从村北往村南走,“转角遇到爱”,老徐竟然从村南往村北摸排饮水安全任务,排查任务出乎意料地快速完成。

工作上的搭档,就像是“谈男女朋友”,要双方主动才有结果。脱贫攻坚两人都愿意主动担当作为,遇事积极敢为,不逃避、不退缩,把责任扛肩头,把任务抓手中,把困难群众放心头,那么一定能做一个合格的扶贫干部。

2019年底,我们负责帮扶的独居建卡户卖半边猪肉赚了2000元,听到消息的我和老徐开心得像个孩子。“我已经70岁了,老伴又有眼疾,感谢党和政府关心,给我们办了低保,要不然生活都成问题了。”

建卡户的感激让我感受到只要自己用心用情帮扶建卡户取得成效,他们就愿意和你敞开心扉主动交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且有了建卡户主动分享的“Buff加成效果”,会让扶贫干部心情变愉快、工作更努力,对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更足。

第6篇:

“你好,我是你家新的帮扶干部,现在我们在调查建卡户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请问你家小额信贷资金是怎么使用的?”“你是骗子吧……”

由于8月份才参加工作,我与这户外出务工的建卡户并未在实际生活中见过面,是第一次通过电话联系,故而造成误会。此事严重打击了我的工作积极性,当时心中甚至想过“真是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吃力不讨好啊”,甚至一度想放弃驻村扶贫工作。

老徐安慰我道:“她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在隔壁县跟朋友合伙养山羊,估计你这突然来的陌生电话让她以为你惦记她家山羊。我现在就给她拨个电话,让她知道你是谁,以便开展工作。”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有两户建卡户住在县城,老徐驾驶技术不好,就需要我这个“司机”专职接送,我与老徐常常在行车途中探讨哪一户建卡户最困难、最符合具体帮扶政策,该怎样着手才能帮到他。

有一家建卡户养有10桶蜜蜂,但是因为他腿有残疾,所以经常便是我和老徐二人提前与建卡户联系后约定时间驱车前往养蜂地了解情况。

扶贫工作不光是有任务才联系建卡户,才与村干部合作,更要与搭档的村干部思维“同频”想到一块,情感“共振”相互理解,唯有如此扶贫新手方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第7篇:

第一次参加村里会议,难免紧张。“会不会让我来一个自我介绍啊,没准备怎么办?”坐在圆形会议桌前的我握紧了手中的笔。村干部老徐仿佛看出了我的紧张,拍拍我的肩膀,递了一杯凉茶给我并说道,“夏天喝口茶容易凉快些。”

散会后,我与参会的村干部们挨个打了招呼,说得最多的还是“你好”。我和老徐分在了同一个组,就此成为驻村工作的搭档。大学刚毕业就参加工作、尚未褪去稚气的我工作本领很不足。

记得第一次与老徐走访建卡贫困户时,我带着笔记本与老徐在建卡户家中了解情况,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我,此时发现我竟然无法与建卡户自然地搭话,只能听老徐与建卡户交谈,自己做一个“旁听生”。

那时起,我便明白要向老徐学习请教如何与建卡户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老徐常说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扶贫干部、驻村工作要有所成效的前提就是要先获取建卡户的信任,就是要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常往村里走,多与建卡户交流,增进感情。

在符合政策条件的情况下,用心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不“空口放炮”“乱表态”,踏实做事才能建立信任关系。

第8篇:

从2018年11月到现在,与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近一年半了,在这短短的18个月中,从懵懵懂懂、不谙世事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成长为现在面对农村工作和帮扶工作驾轻就熟的基层干部。

这份心态的成长,这份生活的历练,这份岁月的积淀,仔细想来,或许正是那扶贫路上的“一张奖状”“两颗鸡蛋”“三声谢谢”所赋予。

一张奖状,是与小涛携手努力的现实见证。小涛是一名孤儿,寄居在其伯父家里,生活上有困难,学习成绩也不甚理想。

与小涛建立帮扶关系的第一刻起,我就仔细了解其生活情况、学业情况和心理情况,到家和学校逐一进行走访,尽量掌握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最初和小涛沟通时,他极其腼腆和内向,几乎不怎么说话,想要和他交心谈心也无从下手,还想要帮他重塑自信,这又是何其艰难!

面对小涛的排斥和抗拒,我只得慢慢靠近,利用放学时间和周末,我尽可能抽时间到他家和他聊聊天,谈谈学校的事,聊聊所憧憬的未来,终于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沟通中,他慢慢接纳了我,也开始亲切地喊我一声“哥哥”。

帮扶的这一年多,经过我和小涛每个周末的互学互助,小涛的成绩渐渐有了起色,上学期期末也得到了上小学以来的第一张“优秀学生”奖状。看到这张奖状,小涛笑了,我却哭了,原来奋进的小涛是这样可爱,原来我真的能够帮助他人,帮助他人的感觉真好。

两颗鸡蛋,是胡奶奶对我工作的认可和生活的关怀。在所联系的四户贫困户中,胡奶奶是独居老人,还是视力一级残疾,基本属于盲人,生活上存在很多不便。

面对胡奶奶的生活情况,帮扶措施的制定,肯定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收入达标就可以,而要更多关心她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面对生活上的不便,我几乎隔两天就要入户一次,帮她提提水、扫扫地、清理下环境卫生,让她有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

在劳作之余,我会和她唠唠嗑,聊聊她生活上的一些事,听听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让她的声音有人听,让她的故事有人记,因为老人的故事就是成长的岁月。

与此同时,胡奶奶经常煮好两颗白水鸡蛋,在我准备离去的时候,直直塞在我的口袋里,连忙说,“村里条件不好,你是年轻小伙子,吃点鸡蛋补哈”。

摸着这热乎的鸡蛋,心中感慨万分,这两颗热乎的鸡蛋是群众对我扶贫工作的认可,这两颗热乎的鸡蛋是群众对我生活的关心,这两颗热乎的鸡蛋温暖了我的扶贫生活。

第9篇:

三声谢谢,是基层工作落地落实的真实回应。在这一年半的扶贫生活中,“谢谢”这个词语,几乎每一天都出现在我的生活里,不过这几声“谢谢”却成了我基层工作落地落实的真实回应。

一声谢谢,贫困户对我说,“小何,谢谢你,没有你,我们的生活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这声谢谢,是我给联系贫困户申请低保、办理大病救助、申报老龄津贴的现实写照,是为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的现实回应。

一声谢谢,群众对我说,“小何书记,你来了,我们村的风气都好多了,谢谢你的付出,不过你还要继续待下去哈。”这声谢谢,是我清理村里低保乱象、组建治安巡逻队伍的现实写照,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现实回应。

一声谢谢,是村干部对我说,“小何书记,不错,看来大学生也是能适应农村生活的嘛!谢谢你来帮助我们提升了思想认识。”

这声谢谢,是我协助村干部处理村上遗留问题、组建学习班的现实写照,是我融入农村、走入群众的现实回应。这三声谢谢,也成为了我这一年半基层工作和扶贫工作落地落实的真实回应。

“一张奖状”很小,“小”到我为群众的幸福感到幸福;“两颗鸡蛋”很少,“少”到让我不能忘却为民服务的初心;“三声谢谢”很轻,“轻”到我能够听到群众的心声。

扶贫工作只是基层工作极小的一个部分,不过它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接下来的生活里和工作中,我会继续落实扶贫措施,做实扶贫工作,夯实扶贫成效,竭力帮助贫困户们脱贫奔康,共享美好生活,力争在以后的扶贫路上收获更多的“一二三”,乃至那无数的“四五六”。

第10篇:

从横冲直撞的23岁走来,到如今笃志成长的25岁,3年的脱贫历练,3年的基层实践,从少不经事的毕业大学生到脱贫攻坚的小干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赛道上,我和所有一线扶贫干部都奔跑着、冲刺着、收获着,用拼搏的汗水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三朵花。

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了一朵名叫实践的花。接触扶贫从全面摸排开始,当时还是扶贫小白的我跟着同事入户走访,卡着一厚沓农户摸底信息表和民政部门导出的收入数据敲响农户的大门,学着同事的样子一项一项询问,一条一条核实,一户一户记录。

14天的时间里,我和单位其他同事一同完成了领导布置的6个行政村的摸排任务,汇总到最后一个数字的时候觉得自己无比骄傲,这些数据都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算出来的啊!

后来慢慢接触扶贫调研,经常跑到村里和村里的百姓交流,问问他们对于扶贫政策的满意度,听听他们对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自己去地里看看经济作物的长势如何……

脱贫攻坚的工作经历教会了我,实践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唯一途径,生木造屋是不可行的,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基层的问题还要从基层群众身上入手,最真实的数据也要从基层群众上获得,第一朵实践的小花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我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种下一朵希望的花。苗志刚是张全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双腿残疾靠轮椅行动,还记得初次去他家的时候那间杂乱的屋子、有些迟缓的眼神和略带些自暴自弃的样子。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失去双腿不能自由行动的他对未来的生活并不抱有太多的希望,眼看年幼的两个儿子还等着他抚养长大,我和村里的第一书记商量着给他一笔启动资金,让他和家人选择传统豆腐加工项目合作经营,全家人“报团取暖”开起了小作坊。

苗志刚负责日常财务管理,父亲和兄弟负责生产和跑外销售,母亲和妻子协助制作豆腐,一家人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红火”,苗志刚的脸上也开始出现了笑容。2年下来,他用豆腐作坊盈利的资金购买了10只羊和6头肉牛,建起了标准的养殖基地。

他还想利用残联的残疾保障资金和小额金融贷款的政策,承包附近100亩土地种植苜蓿等草料作物,将豆腐坊生产剩余的豆渣、浆水以及紫花苜蓿作为牛羊的增肥饲料,形成互利发展的种养产业链。

让贫困户从自暴自弃到心存希望,这大概是扶贫干部最大的成就,第二朵希望的小花在每个人的心底破土抽芽。

② 为什么要进行扶贫攻坚,怎么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扶贫开发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扶贫开发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社会和谐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贫困地区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贫困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一是贫困人口多,按照国家的标准,到2013年底还有82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参考国际标准,还有两亿多人。

二是贫困程度还比较深,贫困人口不仅收入水平低,一些地方还面临着吃水、行路、用电、上学、就医、贷款等诸多困难。三是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大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差、自然灾害多、基础设施落后的连片特困地区,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所以必须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齐心协力打一场新的扶贫攻坚战。

1、不断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多种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扶贫资金。中国减贫战略的核心是对贫困人口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发展能力、扩大发展机会。

2、创新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机制:自力更生、地方为主、国家支持、社会捐赠、对口支援、市场驱动、国际援助,7个机制组成了政府主导、多元投资、相互补充、激励相容、广泛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2)从脱贫到扶贫扩展阅读

1986年起,中国开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设立了扶贫开发专门机构,评定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制定与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扶贫开发方针,并于1994年、2001年、2011年分别制定了扶贫规划纲要,明确了阶段性扶贫开发目标。

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 扶贫的五个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1、五个坚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2、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3)从脱贫到扶贫扩展阅读:

1、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始于1986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后来将牧区县、“三西”项目县加进来,到1988年增加到328个国家级贫困县。

2、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3、许多贫困地区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表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有些还是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急需的资源,有计划地开发这些地方的经济,可以带动社区的发展;从全国整体考虑,开发这些地区可为将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转移,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建设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础。

④ 浅谈如何做好扶贫工作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要的是打好基础,要逐县调研,逐乡调查,逐村摸底,逐户走访,逐人核对,澄清底子,建档立卡,做实台账,应扶尽扶。要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该扶持的人口请进来,把不该扶持的人口甄别出去,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建立健全县、乡、村、户脱贫档案和贫困户脱贫认定机制,加强检测督查,严格审核把关,认定一个、扶持一个、脱贫一个、验收一个、销号一个,返贫的要重新录入,做到扶贫到人,脱贫到人,有进有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假扶贫、被脱贫、数字扶贫、宣布脱贫现象的发生。
其次是扶贫措施要实。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
三是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 一进行了解记录。
四是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
五是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

⑤ 精准扶贫脱贫政策

一、贫困人口认定程序
1.标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动态管理的需要,要求对返贫户、新增贫困户要及时纳入卡内。那么如何认定贫困户,其标准是什么?目前,我们国家的贫困标准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的农村人口,不变价与现行价每年综合物价上涨指数确定一系数。2013年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是2736元,2016年是2952元。另补充条件是无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困难,教育、医疗、住房无保障。
2.程序。(1)农户申请;(2)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产生初选名单;(3)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初选名单后进行公示;(4)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5)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公示;(6)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7)复审结束后通过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等渠道公告,并逐级报省扶贫办备案。
3.负面清单。(1)在城镇购置商品房或易地自建(购买)住房的;(2)家庭拥有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且能正常使用的家用小汽车、大型农机具(赠予除外)的;(3)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国企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4)私营业主和股东的;(5)连续性缴纳住房公积金、社保费和领取养老金基数高的;(6)现任村两委主职干部及其家属的;(7)家庭成员具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不愿从事劳动的,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有赌博、吸毒、好逸恶劳、家庭不和谐等行为之一的;(8)家庭承包耕地常年抛荒、流转、委托或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两年以上未回来居住的;(9)对群众有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或群众举报其不符合扶贫对象情形的。
对虽有上述情形,但因特殊情况,经综合衡量,未达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标准,生活仍确处于贫困线之下,需保留其贫困身份的,须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集体研究,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公告公示后,按程序申报乡(镇)人民政府核查,报县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批,并经县、乡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后,可以采集信息录入系统。属于该清单中一、三、四、六、八等几种情况的,必须坚决剔除,绝对不允许保留。但因病、因灾等原因支出压力过大、负担过重,造成该户生活确实困难(包括住房仍是危房、没有解决安全饮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没有落实,家庭有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子女,可以作为脱贫对象,予以脱贫处理。
对有“硬伤”情况、仍保留贫困户的要说明原因并实行全过程签字负责制。
二、贫困人口脱贫验收标准及程序
1.标准:“一有两不愁四保障”
(1)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稳定增收项目,和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没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享受政策兜底。贫困户的扶贫手册中必须体现脱贫增收的措施及成效。
(2)不愁吃。一日三餐有保障。饮水安全,取水便捷。
(3)不愁穿。有应季衣被。
(4)义务教育。贫困户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能够如期完成学业,不会出现中途辍学现象。上大学的子女,按其家庭意愿落实生源地贷款。
(5)基本医疗。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贫困户家庭成员患大病或长期慢性病,能够实现住院治疗或长期用药治疗,能够落实合作医疗报销和大病保险报销政策,额度较大的能够得到补充报销或救助。
(6)住房安全。贫困户住房安全,不是C级或D级危房。
(7)养老有保障。贫困户家庭成员中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养老保险。
我市贫困户脱贫收入标准要高于同期国家扶贫线,高于当地当年低保线,今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4200元。人均纯收入计算周期为上年度的10月1日至本年度的9月30日。
2.程序
(1)村级申报。每年12月初,经村民小组或村委会提名、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形成初步名单、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村支书、工作队或帮扶责任人、贫困户三方认可签字、形成村级初选名单、公示等环节,公示无异议后名单报乡镇人民政府。(2)逐级普查、抽查、复查。乡(镇)对村申报的脱贫人口进行普查,确认名单后以红头文件报县(市、区)精准扶贫指挥部;县(市、区)精准扶贫指挥部办公室对辖区内上报脱贫人口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20%,各地确认后上报市精准扶贫指挥部;市精准扶贫指挥部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对各地上报脱贫人口进行抽样复查,核查比例不低于10%,确认后上报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3)脱贫销号。在县(市、区)精准扶贫指挥部领导下,由乡(镇)政府组织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根据农村脱贫人口核定名册,通过第三方评估后,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中对农村脱贫人口数据进行更新、脱贫销号。
需要强调的问题
(1)强化村民代表大会评议程序,保证农村群众精准扶贫工作的参与权。
(2)明确脱贫宣布主体及方式,贫困户脱贫由县级确认,并在贫困人口所在村公布。
(3)强化公示公告程序,各级均要按照要求进行公示公告,让贫困人口享有知情权,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4)贫困户脱贫要政府认定、本人认可、群众满意。
三、贫困村出列验收标准及程序
1.标准
贫困村贫困人口发生率降低到2%以下,贫困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0%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贫困村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开展贫困村出列验收,贫困人口发生率为首要依据。贫困村整体建设达到“九有”标准,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2.程序
(1)村级自查、乡镇普查。贫困村在驻村工作队的指导下,由村“两委”对照贫困村出列标准,开展摸底自查,认为合格后报请乡(镇)开展普查。乡(镇)在村级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普查,认为合格后,报请县(市、区)精准扶贫指挥部初评。(2)县级初评。每年12月中旬,县(市、区)精准扶贫指挥部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及所在乡(镇)政府,按照贫困村出列标准,逐村评估脱贫情况,形成出列贫困村初步名册,以红头文件上报市精准扶贫指挥部。(3)市级确认并逐级验收核查。市精准扶贫指挥部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及相关县(市、区)精准扶贫指挥部,对拟认定的出列贫困村进行核查验收及公示,通过后报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省级开展脱贫人口、出列贫困村核查,根据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方案,纳入第三方评估内容。(4)出列销号。在县(市、区)精准扶贫指挥部领导下,乡(镇)政府组织人员,根据出列贫困村核定名册,通过第三方评估后,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中对贫困村数据进行更新、出列销号。
四、收入计算口径
(一)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口径
家庭各类收入总和扣除生产经营性支出后除以家庭人口计算得出。
1.农村居民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1)工资性收入即劳动报酬收入,是贫困户外出务工或就近打工付出劳动力获得的净收入,应剔除房租及生活开支。
(2)经营性收入指贫困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包括种植、养殖以及二产业、三产业等,含种植养殖业收入自产自销部分。
(3)财产性收入包括出让土地、房屋的租金,资金投入产生的利息、红利等收入。
(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贫困户家庭的相关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可用于消费的政府的各种财政补贴、政府救助、社会帮扶、赡养费等资金。
2.农村居民相关支出
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指贫困户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包括农药、化肥、种子、雇工等)。
(二)贫困村集体收入计算口径
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村经营性收入+土地流转、发包收入+上交收入
(1)经营性收入包括村集体直接经营的种养殖基地、参股企业等获得的收入。
(2)土地流转、发包收入包括土地流转过程中与承包主体约定的分红、流转费用等。
(3)上交收入为村集体财务租赁获得的收益及其他。
村集体收入指已实现的相关收入,不包含农业税附加返还收入、转移收入等。
五、贫困人口特惠政策
(一)医疗保障政策
贫困人口参保个人缴费部分由县财政补贴60元以上,住院报销免起付线,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一半,县级筹资、市级统筹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补充医疗保险。对目录内、目录外的治疗必须费用实行再报销。
(二)低保政策
符合低保条件即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4200元(嘉鱼县4530元),由民政部门进行补差兜底。各县市区往往分等级实行补差。
(三)教育扶贫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在幼儿园、中小学、大学就读期间,优先享受学费减免和补助生活费救助政策。具体包括:
1.学前教育阶段:对贫困家庭在园幼儿,按每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
2.义务教育阶段:免学费、免费发放教科书,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补助生活费。
3.普通高中教育:免学费,按每生每年25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4.职业教育:免学费,中职学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高职学生按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到大中城市接受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适当提高助学金补助标准;并按照高职贫困家庭学生意愿,帮助申请最高限额8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财政给予全额贴息。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中、高职期间,在享受上述政策的同时,可申请不低于3000元的扶贫“雨露计划”助学补助政策。
5.本科教育:普通本科高校适当减免学费,按每生每年3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同时,按照贫困家庭学生意愿,帮助申请最高限额8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财政给予全额贴息。
研究生教育:按硕士平均每生每年6000元、博士平均每生每年10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同时,按照贫困家庭学生意愿,帮助申请最高限额12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在校期间财政给予全额贴息。
(四)易地扶贫搬迁
对居住地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区、地方病多发区、地质灾害易发区、自然生态保护区的贫困户以及水库库区缺乏生产生活资料、有搬迁意愿的贫困户实行易地搬迁。采取集中安置(包括中心村安置、城镇安置、生态旅游区安置、产业园区安置、“五保”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包括分散建房安置、插花和投亲靠友安置、进城及进镇购房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资金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解决,群众自筹资金每户不得超过1万元,实现交钥匙工程。按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的标准底线,建造50、75、100、125平方4种户型房屋。必须“拆旧建新”,旧房拆除补助标准人均0.25万元,每户补助不超过1万元。
(五)危房改造
对经住建部门鉴定为C级、D级危房的贫困户,优先改造。C级危房实施维修加固,可享受1万元左右补助;D级危房需拆除重建,最高可享有30000元补助。
(六)小额扶贫贷款
各县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放大贷款规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守信用、有合适产业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原则上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农户由县级财政实施分类贴息。
(七)就业、创业政策
1.产业扶持政策
由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奖补政策,对发展产业生产的贫困户可实行3000元左右的奖励。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实用技术培训。贫困户可分享集体资源开发收益,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2.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初次技能鉴定就能取得证书的,可申请领取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3.农家乐创业项目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开办(2015年1月1日以后)农家乐创业,带动就业3人、正常经营半年以上的,每户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半年以上的农家乐经营户,由各地按每吸纳一人补贴2000元、每户农家乐补贴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给予吸纳就业补贴。
4.光伏扶贫
国家规定我省2016年光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为0.98元/kWh,6月30日以后并网发电的为0.85元/kWh,随着国家对光伏电站上网标杆电价的逐步下调,虽然光伏发电项目单位造价将逐渐降低,但年平均收益也会有所下降。
六、台账管理
(一)纸质台帐资料
1.贫困户脱贫验收资料台帐
贫困户档案资料:
(1)贫困户本人签字的《贫困户申请书》;(2)贫户致贫原因资料(包括病历、残疾证等);(3)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入户核查表或贫困户信息采集表;(4)扶贫手册;(5)到户项目申请表;(6)扶贫项目确认书;(7)干部帮扶承诺书;(8)扶贫、帮扶项目进展情况记录表;(9)贫困户家庭可支配收入核算表;(10)贫困户精准脱贫评估验收表;(11)贫困户退出确认书。
贫困户申请表落款时间中,首次申请时间为2014年4月;精准识别回头看补充的贫困户申请时间为2015年12月;审计整改补充的贫困户申请时间为2016年9月。其余表格落款时间点参照《关于印发<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扶发〔2014〕13号)时间节点依次顺推。
村委会保存档案:(1)村民小组或村委会提名材料原件;(2)脱贫民主评议统计表、会议记录,会议照片;(3)村级脱贫户初审确定名单,公示文件、照片;(4)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统计表、会议记录、会议照片;(5)贫困户初选名单公示原件、公示照片;(6)村委会向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关于审核确定贫困户的报告》,报告需以正式文件盖村委会公章,并将贫困户初选名单以附件形式附后;
2.贫困村出列资料台帐
村委会保存档案:(1)村委会盖章的《贫困村申请书》;(2)贫困村登记表;(3)贫困村出列申请;(4)精准扶贫政策清单;(5)贫困村统计年报(可支配收入、集体经济收入);(6)出列评估验收表。
乡镇保存档案:(1)乡镇人民政府《出列贫困村拟定名单公示》原件、公示照片;(2)乡镇人民政府报送县级精准扶贫指挥部《关于审核确认贫困村出列的报告》原件;(3)乡镇初审意见。
3.脱贫验收台账资料保存需要注意的问题:
(1)每个行政村都要有精准扶贫档案专柜。
(2)所有贫困户都要做到一户一档一册,即一户一个档案盒、一户一份扶贫手册(一式两册)一份放入档案盒中,一份放入贫困户手中。
(3)所有贫困户档案按脱贫年度归类摆放。
(4)档案材料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
(5)尽量提供多的真实佐证材料,特别是公示、公告的照片或影像资料。
(6)贫困户的档案中既要有识别进入的资料台帐,又要有脱贫退出的资料台帐。
(7)凡是要求签字的地方,一是不能漏签,二是不能代签,特殊情况下,请人代签要写代签人的姓名,加盖本人手印。
(8)所有统计资料表格不能漏项、错登,使用的数据要符合逻辑。
(9)村级档案要包括精准扶贫政策文件;精准扶贫宣传资料;村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分工及职责;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一对一安排表等档案;贫困户识别与退出档案;贫困村进入档案(非贫困村不建);村级规划、年度脱贫计划等档案;项目安排、合同、招投标、实施管理、验收资料档案;资金安排、拨付等管理档案。
(二)电子档案
全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动态管理系统(简称国网)信息资料动态管理
国网现有七个部分,分别为扶贫对象、扶贫主体、扶贫资金管理、扶贫项目管理、查询、统计、系统管理。
国网启用的意义:
一是实现“六个精准”(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重有效载体,是“六个精准”的集中体现,是安排帮扶项目、用好扶贫资金、提高脱贫成效的重要基础,是上级评估基层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是有利于完善精准脱贫的档案。将精准脱贫过程中海量、零碎、形式不一的原始资料,通过采取数字格式,整理形成收录完整、归类科学、查阅便捷、存放安全的精准脱贫历史档案。建档立卡数据全景式记录扶贫对象识别、帮扶项目落实、帮扶资金安排、帮扶成效评估、扶贫对象退出管理、项目资金监管等,全面展示脱贫攻坚整体进程,形成反映全面、描述准确、逻辑清晰、时序连贯的电子化档案。建档立卡数据资料电子档案将成为共和国脱贫攻坚的档案库。
三是扶贫工作信息化、规范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数据合理性和逻辑性审查、跨部门比对核查,直接检验识别对象准不准、管理结果实不实,在此基础上,建立良性的纠偏纠错机制,作用于扶贫对象识别和动态管理过程,确保识别精准、数据精准。
国网是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重要指标数据来源之一。

⑥ 扶贫攻坚战怎么打结合实际走准脱贫路径

扶贫开发的成败在于精准,精准脱贫关系到2016年能不能全面“摘帽”,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洱源县把脱贫攻坚摆在经济社发展的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围绕“准”字下功夫,在思想上、政策上、行动上更加精细、更加务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切实提高脱贫工作的精准、全面、实在、超常规。
实施七个“精准”:1、扶贫对象精准。始终坚持“找出最穷人”“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组织了三轮“回头看”工作,由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到地到户仔细核实农户住房、收入、教育、健康等基本情况,严格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和“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抓实“回头看”工作,做到建档立卡户精准识别、精准认定、精准退出,群众认可,并一户一档建立档案。通过三轮“回头看”,全县建档立卡户4290户15002人,低保户与建档立卡户“两户合一”的有1877户5782人,占建档立卡总户数4290户的43.75%,占建档立卡总人口15002人的38.54%。切实做到“把最贫困的群众找出来,用最好的政策扶持他”,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目标。
2、产业发展精准。按照实事求是、因户施策、宜养则养、宜种则种的原则,给予每户建档立卡户不低于3000元的产业扶持补助,通过劳务合作、资金入股、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形式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发展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建档立卡户全覆盖。产业发展始终紧紧扭住建档立卡户参与这个关键,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党支部+科技+金融扶持”的模式来拉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以“打耳标、拍照片”等形式确认,再兑现扶持资金的方式发展养殖业。同时,采用“涉农企业带、龙头企业带、农业合作社带、农业庄园带”的方式进一步抓实产业扶贫,充分发挥好蝶泉乳业、洱宝实业、锦洋生物、品宏农特产品、佳潓公司、云生中草药材种植、志杰蔬菜种植和海源生猪养殖等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跨越。目前,发放产业扶持补助751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5759户)4116.52万元,种植山嵛菜、附子、灯盏花、大白芸豆等经济作物4.28万亩,养殖肉牛、山羊、生猪等牲畜2.07万头,家禽1.08万羽,并与8家企业确定长期合作关系,在50个行政村投入1610万元建立互助社。
3、住房帮扶精准。按照“人均建筑面积不超25平方米、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的标准和“三为主、两服务、一把关”(搬迁地点选址以群众意见为主、搬迁土地调配以群众间调剂为主、房屋建造以群众自建为主;金融贷款和矛盾调处服务到户、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到村;把关扶贫政策落实)的工作方法,重点实施4个集中示范点(惠及175户749人),41个插花安置点(惠及1384户5666人)易地搬迁,集中示范点按每户20万元标准予以配套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插花安置点按每户10万元标准配套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格兑现国家易地搬迁补助相关政策,补助到户。目前项目到位资金2.4106亿元,45个易地搬迁点全部开工,完成投资2.1566亿元。完工1247户,入住260户,已发放建房补助783户1566万元。各安置点村内水电路、人畜饮水、网络通信、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序推进;正在实施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2741户;总投资24012.25万元的第二批1302户(特困户住新房418户,易地搬迁884户)易地搬迁项目全面启动。
4、教育脱贫精准。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围绕年内计划教育均衡发展目标,投入资金3.68亿元,新征学校用地383.3亩,新建校舍面积8.32万平方米,新建体育运动场地9.92万平方米,投入750万元进行校园绿化,购置多媒体设备621套、计算机3320台等,全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建档立卡户子女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对建档立卡户在校就读的高中、大中专院校的874名学生给予扶贫政策资助;投资1108.62万元全面提升改造17个贫困村中心完小,已完成提升改造7所,附属项目全面推进;投资158.27万元,为157所寄宿制学校启动“热水行动”,确保寄宿制在校生能喝上热水、用上热水;大力实施“雨露计划”,组织开展创业就业培训,半年多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93场次,培训13075人次,向广东、深圳、昆明等地输出劳动力8088人,其中建档立卡2532人,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5、生态补偿精准。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和牧草良种补贴173.492万亩437.72万元;兑付退耕还林补助金21.38万亩630万元;发放国家和省级公益林补偿金940万元;全县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土地等方式建成生态湿地3.1万亩,每年增加群众收入2000多万元,同时,从建档立卡户中吸纳的天保员、护林员、环保员、河道协管员、垃圾收集员、保洁员等705人,增加工资性收入,让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中受益。
6、基础设施精准。自加压力,将建档立卡户数超过50户的23个行政村作为重点村与1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同步实施行政村整村推进,围绕年底全县所有自然村实现100%通路,村内道路硬化率达85%以上的目标,完成村内道路硬化54万平方米,建成大桥8座和人畜饮水工程16件,完成脱水窖850口。
7、金融扶持精准。县扶贫开发工作指挥部将严格按照《洱源县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资金管理办法》,督促协调解决好贷款问题。同时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贷款投入力度,增加办理贷款的窗口和人员力量,优化服务措施,简化贷款手续和流程,真正发挥好金融扶持对脱贫的助力作用。
洱源县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当地的综合态势,找到当地发展致富的“命脉”遵循客观规律将扶贫资金,资源用在该“使力的点上,用在真正能为民帯来增收的产业、实际上,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
四个“全面”:1、整合项目资源全面。紧盯建档立卡户、瞄准贫困区域,动员各级部门主动融入和服务脱贫攻坚,树立“扶贫不只是政府的事”的思想,广泛募集爱心捐款,全面统筹整合住建、交通、农业、水利等部门项目,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2、贫困群众文明素质全面提升。扶贫的核心是扶技。确立“扶贫既要扶产业、扶资金也要扶智力、扶志气”的思想,抓住人这个关键,以“授人以渔”为方式,在脱贫攻坚中着力实施群众文明素质提升五大工程(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生态环保素质提升工程、政策法纪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和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告别陋习,养成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3、社会力量参与全面。引导和支持蝶泉乳业、骏马集团、洱宝实业等民营企业联系贫困户,通过招工用人、订单农业等模式帮扶贫困户,通过招工用人、订单农业等模式帮扶贫困户。广泛动员引导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扶贫。2015年“扶贫日”共募集到捐款1073.3846万元。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1 万多人次,组织筛查的57 名学生赴昆明延安医院免费治疗。
4、社会兜底全面。制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办法,实现农村扶贫标准线和农村低保标准线“两线合一”。目前,全县建档立卡人口4290户15002人新农合已实现全覆盖,住院报销起付线全免,大病保险起付线由6000元降为5000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享受大病保险政策273人次,补偿金117万元;新农合报销3719人,补偿金740.31万元;对749户787名无力脱贫的五保户、特困户实行社会保障兜底。
实现超常规 用心用情用力 真扶贫
三个“实在”:1、组织力量实在。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指挥部,下设三个工作站,形成“一部三站”工作格局,由副县级领导担任县扶贫开发工作指挥长、副指挥长和工作站长。建立包保责任制度。按照“挂包帮”长效机制要求,形成“百个部门包村,百名队员驻村,千名干部联户”的工作格局。由9名县级领导挂钩帮扶9个镇乡,39名处级领导每人挂钩1 至2个贫困村,由106个省州县三级部门具体负责包村,实行结对帮扶“532”制度,全县2488名干部职工结对挂包7322户贫困户,实现“挂包帮”全覆盖。
2、资金投入实在。2016年计划投资137572.92万元,实施发展生产,搬迁安置等“七大工程”。截至目前,实际到位扶贫资金106035.13万元,其中扶贫资金到位47530.45万元,整合项目资金到位58504.68万元。共完成投资67556.32万元。已按照“快审、快批、快拨”方式,全面下拨到各镇乡。
3、督促检查实在。洱源县县委、政府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专项督查组,制定出台了《洱源县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办法》《洱源县驻村工作队员“一召回三问责”实施细则》,按照“专班、专车、专业”的工作要求,深入镇乡、村一线开展督查。目前,发出督查通报4 期,通报工作不力的干部12人次,约谈干部8人,诫勉谈话5人。
四个“超常规”:1、选派驻村干部超常规。采取“抽强人、强抽人”的方式选派40支扶贫驻村工作队,做到每村一支工作队,每只工作队5名以上工作队员,队长由实职副科以上领导担任。2、一线选拨干部超常规;明确在脱贫攻坚一线锻炼干部、培养干部、选拨干部,把项目推进较快,扶贫成效明显,群众反映好作为干部评优、选拨任用的重要依据。在今年4月镇乡党委换届中有8名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和队员被提拨为正科级干部,13名第一书记和队员被提拔副科级干部,占新提拔干部数的48.9%。3、挂图作战超常规。为快速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采用挂图作战,形成了“县一图四表、镇乡一图三表、村一图四表”的作战体系,把脱贫攻坚目标到村到户工作分层分级绘成“作战图”,形成图表展板做到时间倒逼、按图指挥、按图推进、按图督查、按图考核、按图问责。4、项目推进超常规。为迅速推进道路、人畜饮水等项目,县委、县政府超常规操作, 制定出台《洱源县脱贫攻坚项目工程招标管理办法》,下放权力,简化项目的审批、招标、前置审计等工作。
创新扶贫方式 变“输血式”
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扶贫新路径之一:绿色产业+ 生态保护扶贫。
洱源县县委县委副书记、县扶贫开发工作组总指挥长杨文泽坦言“方向不对,难免南辕北辙;产业不准,扶贫适得其反。产业扶贫,是贫困户实现脱贫的关键。产业扶贫工作需要精准化,防止‘产业扶贫若干年,卖难返贫一夜间’的现象出现。制定出了贫困村、贫困乡村特色产业规划,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产品加工和传统手工业等,在扶贫开发中,我县各乡镇从实际出发,落实‘一村一品’扶贫计划。本着‘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游则游’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茈碧湖镇哨横村今年发生了一件新鲜事:往年用来种玛卡、米玉的荒山地,今年变成了一片娇美动人的牡丹园。牡丹园的主人杨长宝介绍:“政府帮助我们联系了云南滇黄集团,按合同价收购牡丹籽,我们才下了决心,种植了这片油牡丹,今年先种200亩。”“这里虽然是山区,但有了市场,我的牡丹籽就不愁卖。以后,我还要把这里绿化好,让这里成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一座大花园,在这里经营农家乐。”好生态让山里人富了口袋,让地方发展走上了探索出了农村生态资源与绿色环保产业相互促进、农村生态保护与扶贫产业开发相宜相长的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创新路径之二:能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
6月初,县委领导把县内的蝶泉乳业、洱宝梅业等十多家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请到一起,和他们交心谈心,请他们和县委政府一起,关注民生、支持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县委领导和县内企业达成共识:全县建立“农商联盟”,以“农商联合”“农企联合”模式,把龙头企业和贫困山区的各个合作社对接,让山区产业培植搭上龙头企业这条船,合作社在企业的指导下,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生产优质原料,企业帮忙收购合作社的产品、帮助协调对接营销渠道、对合作社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请能人进山”这事,省委宣传部派驻洱源县牛街乡福田村的干部字振华最上心,腿也迈得更远。5月下旬,字振华为洱源请来苹果种植专家指导群众种植苹果,这让牛街的山区群众心里乐开了花。“有了国内顶尖专家的金手指来指点我们,我们一定要种出金苹果来。”牛街乡福和村村民杨吉昆说。6月初,字振华又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寻找和联络国内的项级大蒜营销商。洱源的大蒜品质优良,是大蒜市场里的“贵族”,但一直处于营销链条末梢。字振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缩短洱源大蒜走向外地市场的链条,增加当地蒜农收入。
创新路径之三:技术培训+ 就业脱贫。
让剩余劳动力最终转化为贫困山乡发展的内生动力,是洱源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2015年下半年到目前,洱源县共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93场次,培训13075人次,培训力度之大、培训人数之多,前所未有。经过培训送出去的贫困山区务工人员807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532人。“我在这里很开心!”44岁残疾人贺从容2015年11 月参加了洱源县凤羽砚台工艺品厂举办的残疾人雕刻培训后,就一直留在厂里工作。洱源县转移就业分三类实施:一是通过“一带一、一帮一”的方式自行外出打工;二是通过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使参训人员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全面提升贫困户劳动力自身素质,由县就业局与各地效益好、信誉高的用工企业对接,集体组织外出务工;三是在整乡整村推进、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中组织当地群众就近就地务工。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做到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人在外务工。
洱源县各级党委、政府站在全局和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坚定信心,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大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力度,时刻把贫困群众冷暖安危挂在心头,以精准扶贫为总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脱贫奔小康为首要任务,统筹抓好发展生产、公共服务、全民教育三件大事,加快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做到了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逐村逐户完善帮扶措施,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精准识别,做到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解决好扶谁的问题。精准管理,做到动态跟踪,及时更新,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精准考核,做到量化指标,奖优罚劣,解决好激励和导向的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营造重实干、创实绩、求实效的浓厚氛围。

⑦ 扶贫措施包含哪些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

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

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

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

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

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

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

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7)从脱贫到扶贫扩展阅读

贫困户认定的程序:

认定贫困户需要经过5个步骤:农户申请—村民主评议—村公示公告—镇审核公示—县审核公告。

1、农户向村委会提交申请;

2、村委会收到农户申请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产生初选名单;

3、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对初选名单签字后在村里张榜公示;

4、乡镇对各村上报名单进行审核,将结果返回各村再公示;

5、再次公示无异议后,乡镇将名单报县扶贫办审核认定,并在全县公告贫困户名单)。

⑧ 在国家扶贫脱贫过程中,你享受到了哪些具体的实惠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帮助。
可以得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及一些技能培训的机会,同时创业融资方面也可以得到照顾。
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人员,得到更多的补贴,增加了收入,从根本上改善了生活条件和水平。

⑨ 没扶贫就脱贫了请问符合国家政策吗

不是仅仅搞个形式的问题。是要确实把贫困户挑剔出来,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采取分别的扶贫方式方法,用足用好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设法从根本上使贫困者脱贫。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