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农业扶贫企业

农业扶贫企业

发布时间: 2020-12-03 17:12:33

Ⅰ 农村有哪些扶贫项目

2018年农村扶贫项目:

一、就近就业补贴

为解决贫农村困农民的生计问题,国家给予就业性的扶持,帮助他们就近就业比如选聘他们在当地的种菌大棚工作。大型养鸡场就业,还有公路绿化。

二、教育补贴

国家对农村贫困农民子女的教育补贴力度很大,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给予生活费补贴。小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

三、九种大病专项救治补贴

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可以享受专项救治补贴了,主要包括这九种大病:、直肠癌、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四、整村推进

整村推进是国家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程中所采取的一项扶贫措施。主要是集中资金、综合扶持,改变村庄的落后面貌,整体推动贫困村的社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整村推进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在村内修建道路、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沟渠、兴建沼气、推广种植、养殖项目等。

五、产业扶贫

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农村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引资主要领域有:边境商贸开发、房地产开发、矿产开采、水能发电、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副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品加工等。

(1)农业扶贫企业扩展阅读:

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贫困户生存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

Ⅱ 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有哪些

《规划》分11个片区分别进行阐述。每个片区在重点介绍本片区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片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布局以及发展重点。

六盘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大山区、塬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川地、缓坡地基本口粮建设水平,大力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三是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四是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畜产品等集散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和跨区域加工配送中心。

秦巴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要实施土地整治;三要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四要完善市场中介服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经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建设。

武陵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二是发挥独特的农牧业资源,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综合性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

乌蒙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兴建山区小型水库水源工程,二是进一步提高粮食酿造等既有优势产业的产能和质量,发展壮大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区域集散中心、城市批发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产品储运体系。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以渠系配套工程、田间水利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快废弃矿山和村庄的土地整理、复垦利用;三是依托特色基地,提高加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蚕茧丝绸加工、生物质能源加工、干鲜果品加工、林(竹)产品加工等产业;四是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

滇西边境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灌区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二是巩固提升制糖产业,整合提升制茶产业,推进农畜产品加工,逐步发展竹藤产业;三是健全农产品、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体系,完善仓储等物流设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社会化组织在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现有灌区系配套和节水改造;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治理和草场改良;三是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四是依托已有基础,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交易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积极支持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发展。

燕山-太行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灌渠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逐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二是以农田整治为重点,统筹推进农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三是逐步发展林木种苗生产,保障城市建设绿化苗木和果品基地对种苗的需求;四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吕梁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节水改造,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沿黄特色农业产业带;二是加大山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三是依托农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打造品牌;四是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中介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成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鼓励社会企业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

大别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健全农业市场体系;四是积极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五是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发挥各种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对象参与特色产业开发。

罗霄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修建一批中小水库,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清淤扩容,加强水库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是以荒山荒地、灾毁农田、空心村和废弃荒山复垦为重点,推进土地整理;三是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四是依托特色基地,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

Ⅲ 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减免那些税负

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是引导和吸引工业生产要素注入农业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形式和重要载体。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全省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我省经济发展和税收的效应分析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经济发展和税收的效应,主要体现在“量的扩张”和“质的转变”两个方面。
在量的扩张方面,2000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至2005年底,按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全省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有20户;按照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标准,被认定为省级龙头企业的有155户。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整合了农产品产、销主体。在20户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济人药业有限公司、安徽鸿润集团、安徽霞珍集团、安徽和威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有原材料生产基地或养殖基地,形成了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安徽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丰大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华泰集团等企业通过订单形式,形成了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另外,在省级龙头企业中,一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构建起公司加合作组织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格局和区域板块经济,有效整合了市场主体。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和扩大了民间投资。20户国家级龙头企业中,民营企业15户,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4户,中外合资企业1户;155户省级龙头企业中,民营企业户(含行业协会)143户,国有控股或参股企业8户,中外合资企业4户,民营企业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体,引导了民间投资方向,扩大了民间投资领域和规模。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了税收收入增长。2005年,全省20户国家级和155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0多亿元,实现利润约20亿元,缴纳各项税收近9亿元,其中缴纳所得税2亿多元。一些龙头企业已成为地方支柱性税源。如安徽丰源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缴纳各项税收7456万元,其中地方税收6332万元,占同期蚌埠市地方税收总收入的7%;安徽金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2005年累计缴纳各项税收38185万元,成为阜阳市重点纳税户之一,对促进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了产业链条的延伸。20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以禽、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企业7户;以农产品为材料的粮、油生产和加工企业6户;以经济作物为原材料的生物制造和加工企业6户;种子制造企业1户。在155户省级龙头企业中,粮、油加工企业34户;禽、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29户;食品生产企业19户;棉、麻、丝织品加工和流通企业19户;农特产品加工企业12户;水产养殖企业8户;中药制造企业5户;农林产品加工企业5户;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5户;其他企业19户,初步形成了以农、林、畜、水产品加工制造为主体的主导产业,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升级的根本途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扩大经济总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2001年以来,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得到较快发展,通过对农、林、水、畜等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一方面挖掘和拓宽了农、林、水、畜等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保证;另一方面,通过农林产品深加工,扩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安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从事的农林产品加工制造业,大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产业链条的延伸,为挖掘农村地区生产潜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及相应税收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较快,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不相适应”,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与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与以资源主导型农业向加工主导型农业转变的理念不相适应。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不论是国家级龙头企业还是省级龙头企业,我省的企业数量偏少,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在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中,我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排第5位,比山东少25个,比江苏、浙江、福建各少9个、8个和3个,仅多于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较小的上海和人口大大低于我省的江西;在中部地区六省中,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排第4位,仅仅多于山西和江西,与其他省市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作为农业大省,省级龙头企业也仅有155户,不到全省企业总数的0.1%,而且分布不平衡,一些县市没有一户龙头企业。企业数量偏少,难以形成整体辐射和带动能力,农业产业化的推动力不足,与我省作为农业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能力不足。从企业规模看,2005年,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平均固定资产为2.6亿元,平均销售收入为7.9亿元;第二批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平均固定资产为2.5亿元,平均销售收入为6.7亿元。在我省20户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安徽丰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规模最大,固定资产66.35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23.46亿元,但其他19户企业的规模都较小,平均固定资产不足5000万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左右;实际平均销售收入约9000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左右。从市场融资能力看,我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多融资困难,资金紧缺。金融信贷在抵押、担保等方面门槛较高,手续繁杂,企业往往难以完全达到条件;民间融资又受政策、资金来源等方面影响,难以及时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特别是在原材料收购环节,资金不足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从企业发展质量上看,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债率偏高,资产报酬率较低。2005年,全国58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5%左右,而我省接近8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过高的负债率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影响了企业发展能力。同时,由于缺少大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一些地区的种植业特色优势和规模优势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我省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平均每个企业带动农户数不足3万户,而全国国家级龙头企业平均每个的带动农户数为7万户,是我省龙头企业的2.3倍,这也是我省农业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化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关键原因。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一是产品质量和档次较低。除丰原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少数企业外,我省大多数龙头企业都主要从事简单的农林产品粗加工,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都较低,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我省大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受意识、资金等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对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在全国第一批137户国家级龙头企业中,有121户设立了专门研发机构,占企业总数的88%,有80户获得国家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占企业总数的58%。而我省第一批6户国家级龙头企业中,只有1户设立了专门研发机构,仅占企业总数的17%;在目前被确认的20户企业中,也只有3户成立了专门研发机构,仅占企业总数的15%,技术创新不足,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三是品牌培育力度不够。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方式已从价格竞争为主转向质量竞争为主,农产品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牛奶加工行业来说,以单位原奶收购创利税衡量,非名牌企业仅为7.79%,而名牌企业为49.89%,后者是前者的6.4倍。我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分散,农产品品牌的开发和培育力度不够,管理和使用不合理,质量标准不统一,导致名牌不多,品牌不响,在同行业中缺乏竞争力。有些虽经多年努力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但在竞争中逐渐被淘汰,品牌持续时间短,不能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农业产业化头企业经营效益不高。效益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效益不高。除少数规模较大企业外,多数企业的利润总额较小,人均利润率偏低,一些企业甚至处于连续亏损;企业资产报酬率偏低,平均不足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2个百分点,而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和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税收政策支持度不高。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对象偏少。国家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只有国家级龙头企业才能享受减免所得税优惠,而同样是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且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省级龙头企业却不能享受税收减免,优惠范围太窄,不利于调动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同时,企业之间的税负不公也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国家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只有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的才能享受税收优惠,而对于以农林产品为原材料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企业,却没有相应的税收优惠。如将农产品生产成赖氨酸、燃料乙醇等生物化工产品,将棉花加工成纺纱或布匹,将家禽家畜加工成高级肉食制品,将林、木、水产品生产成家俱或其他高级食品等,不属于税收优惠范围,不利于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税收优惠政策的税种覆盖面偏窄。现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只有企业所得税,覆盖面最广的增值税却未包括在内。但从实际情况看,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是微利行业,利润水平较低,有的甚至亏损,能享受的所得税优惠很少,其主要负担的增值税又不能减免,降低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吸引力。一些税收政策不合理。现行税收政策规定,除国家规定免税的财政补贴资金免税外,企业取得的其他各项财政补贴资金都应纳入应纳税所得额征税。而目前一些地区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对龙头企业给予一定补贴,对其征收企业所得税,抵消了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扶持的政策效应,影响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另外,增值税抵扣政策也不够合理。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的农产品只能按13%抵扣进项税额,但在销售产品时要缴纳17%的增值培,购进和销售的税负不平衡,加重了企业税收负担,不利于企业发展。
三、发挥税收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发挥税收调节作用,要从制度层面上完善税收制度和优化税种结构;从操作层面上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全面、及时、准确落实好各项税收政策,从而增强税收政策的整体效能。
(一)调整现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税收政策理念。当前,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也是国家政策应当重点扶持的对象,税收作为重要经济调节杠杆,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加大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相应税收政策的制定,既要符合税法整体精神和原则,又要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总体上,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和要求,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遵循“税负从轻、绿色环保、自主创新”的指导思想,调整政策理念。具体来说,税收优惠政策可以着重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加大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减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税收负担,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吸引资本、技术和人力等生产要素流入农业产业化领域,扩大投资主体,增强企业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二是促进农产品品质提升。在实行税收普惠制的基础上,调整税收优惠政策的偏向度,鼓励企业生产“绿色环保”和高档、质优产品,增强产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三是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企业生产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培育和生产名牌产品,对企业的品牌建设投入给予特殊税收优惠,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扩大农业产业化税收优惠的覆盖范围。调整税收优惠的享受标准,对凡以农林等产品加工或流动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能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企业,都给予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等税收优惠,至少是对省级龙头企业应给予同等税收优惠,以拓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和平台。对直接从事农林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企业,给予农产品粗加工企业同等的税收优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产业链条。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应给予一定税收优惠,以培育和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
(三)优化税收政策体系。一是调整增值税。把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促进企业扩大投资规模,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将增值税纳入税收优惠范围,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一定增值税减免。考虑到增值税管理的特点,在减免方式上可采取即征即退或先征后返的方式。调整农产品收购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比例,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的农产品,在其销售产品的销售税额中可按17%的比例抵扣进项税额,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二是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制。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对内外资农业产业化企业给予同等税收优惠,公平企业税负,增强内资企业竞争能力。取消现行不合理所得税政策。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的行业,应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对龙头企业取得的财政补贴资金,不应纳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适当调整财产税优惠政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其经营特点,大多占用的房产和土地面积较大,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税基较大,税负较重,应给予适当减征。
(四)规范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管理。调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标准。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的入围门槛不宜过高,应适当降低企业规模认定标准。建议将中部地区国家级龙头企业的总资产规模由7000万元调整为5000万元,将年销售收入由1亿元调整为8000万元;将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年交易规模由8亿元调整为5亿元,增加企业数量。严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格认定工作。税务、农业、财政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制定科学、合理的认定指标体系,重点突出反映企业规模、企业效益、产品产销率、企业辐射和带动能力以及企业品牌建设等指标,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规范龙头企业财务管理。受管理意识、人员素质和不合理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省一些龙头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财务指标失真,有的甚至人为造假,虚报企业资产、利润、带动农户数等各项指标,骗取国家相关优惠,造成税收流失,浪费国家有限资金,也不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因此,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建立和健全龙头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龙头企业财务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促使企业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经营情况,促进企业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好税收优惠政策。坚持依法治税,及时、准确、全面、规范地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做到依法减免,防止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和偷逃税行为;不断健全和完善税收管理措施,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纳税人创造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
加分哦!

Ⅳ 什么是农业扶贫

《农业行业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这是农业部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力度、加快培育贫困地区优势特色农牧业、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制定的规划。《规划》对未来几年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和主要任务做了总体部署,指明了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方向。为了使广大读者更全面了解《规划》,引导全社会力量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打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有关专家对《规划》进行了重点解读。

问:《规划》涉及的范围包括哪些贫困地区?发布《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答:201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全国共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片区”)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主战场。本《规划》以片区扶贫开发为重点,范围包括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片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吕梁山片区、大别山片区、罗霄山片区等11个片区,共涉及19个省(区、市)505个县,区域面积139.05万平方公里。另外,西藏、新疆南疆三地州和四省藏区等3个片区已由中央确定了明确的特殊支持政策,未纳入本《规划》。

发布《规划》的目的是指出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原则与目标,明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确定各片区的优势特色和主导产业及其发展重点,在支持产业化开发中,加快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

问:推进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推进农业行业扶贫开发,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贫困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有效减少贫困人口,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以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规划》突出强调了推进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重大意义,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二是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加快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任务;四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问:各片区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如何?制约当地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规划》对片区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进行了分析,归纳起来,各片区片农牧业发展的自然经济条件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多样。连片特困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海拔500m以上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77.99%。二是气候差异明显、生物丰富多样。各片区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和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滇西边境片区是我国物种与遗传基因资源最丰富和珍稀濒危特有物种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三是旱地耕地比例大、人地矛盾突出。2010年11个连片特困地区旱地占耕地面积比重为73.4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以上。四是老少边因素明显、总体贫困程度深。11个连片特困地区共涉及104个地州市和505个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85个,占76.24%;老区县171个,占33.86%;少数民族县196个,占38.81%。五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市场发育程度低。连片特困地区不少地方还处于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传统农业阶段,以自给性农产品生产为主,农产品出售量、外调量少,市场化水平和农产品商品率低。

《规划》同时分析了制约片区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连片特困地区地势起伏多变,坡度大,土层薄,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石漠化、土壤和水体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二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片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三是产业链条短、组织化程度低。多数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仍延续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品附加值低,管理不规范,服务带动能力弱。四是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连片特困地区普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例如,乌蒙山片区15.1%的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76.8%的行政村不通沥青(水泥)路、31.3%的行政村不通公路。五是农业效益较低、增收难度大。片区耕地零散分布,经营规模过小,生产经营粗放,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低,农民增收空间有限。2010年,11个连片特困地区亩均粮食产量为300.55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1公斤。

问:《规划》确定的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原则与目标是什么?

答:在总体思路上,《规划》提出,推进新时期农业行业扶贫开发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以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以促进农牧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中心目标,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帮助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牧业,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农民技术培训,扩大农民就业,推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贫困地区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在基本原则上,《规划》提出要坚持资源依托,市场导向,连片整体开发,科技支撑,民生优先,环境友好等六个原则。在发展目标上,《规划》分2015年和202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分别提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增收、农业技术与农民素质、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问: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答:《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建设任务: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建设,包括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不断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发展农业机械化等;二是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包括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与物流业等;三是农业服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包括提升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等;四是农村人才培养,包括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支持力度等;五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包括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加强草原等生态环境建设、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环境修复等。

问:《规划》提出的11个片区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是什么?

答:《规划》分11个片区分别进行阐述。每个片区在重点介绍本片区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片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布局以及发展重点。

六盘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大山区、塬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川地、缓坡地基本口粮建设水平,大力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三是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四是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畜产品等集散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和跨区域加工配送中心。

秦巴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要实施土地整治;三要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四要完善市场中介服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经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建设。

武陵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二是发挥独特的农牧业资源,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综合性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

乌蒙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兴建山区小型水库水源工程,二是进一步提高粮食酿造等既有优势产业的产能和质量,发展壮大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区域集散中心、城市批发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产品储运体系。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以渠系配套工程、田间水利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快废弃矿山和村庄的土地整理、复垦利用;三是依托特色基地,提高加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蚕茧丝绸加工、生物质能源加工、干鲜果品加工、林(竹)产品加工等产业;四是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

滇西边境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灌区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二是巩固提升制糖产业,整合提升制茶产业,推进农畜产品加工,逐步发展竹藤产业;三是健全农产品、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体系,完善仓储等物流设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社会化组织在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现有灌区系配套和节水改造;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治理和草场改良;三是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四是依托已有基础,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交易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积极支持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发展。

燕山-太行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灌渠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逐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二是以农田整治为重点,统筹推进农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三是逐步发展林木种苗生产,保障城市建设绿化苗木和果品基地对种苗的需求;四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吕梁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节水改造,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沿黄特色农业产业带;二是加大山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三是依托农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打造品牌;四是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中介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成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鼓励社会企业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

大别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健全农业市场体系;四是积极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五是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发挥各种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对象参与特色产业开发。

罗霄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修建一批中小水库,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清淤扩容,加强水库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是以荒山荒地、灾毁农田、空心村和废弃荒山复垦为重点,推进土地整理;三是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四是依托特色基地,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农业行业扶贫开发的重大项目?

答:《规划》提出了五大类农业行业扶贫开发项目,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包括,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棉油糖生产基地、旱作节水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农田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等。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包括,种植业良种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等。三是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植保工程、和渔政渔港建设等。四是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件建设项目。重点项目包括,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保护性耕作工程、农业生物资源保护工程和农村沼气工程等。五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项目。重点项目包括,“四补贴”政策、动物防疫补助政策、渔业柴油补贴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生猪大县奖励政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项目、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补助项目、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等。

问:《规划》提出的具体保障措施有哪些?

答:为确保《规划》目标任务的实现,《规划》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工作指导与服务。针对贫困地区农牧业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指导贫困地区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和规划编制工作。二是不断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对贫困地区予以倾斜性扶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三农”的项目和资金投入。三是继续落实和创新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政策的支持力度。四是进一步完善行业扶贫工作机制,不断探索创新开展行业扶贫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情况沟通与通报制度,加强与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衔接,加强工作监督检查。五是加大行业扶贫资源整合力度。充分整合各级政府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等多种资金,鼓励多种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和经营,形成政府、企业、农民等多元化投入的新机制。

Ⅳ 农业扶贫贷款怎么只能贷款给企业,不贷款给个

  • 扶贫贷款是由国内有关金融机构承担的一项政策性贷款业务, 它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放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 另一种是发放给龙头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贷款。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是省内机构网点最多、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和对象最多的金融机构,所以扶贫贷一般由农村信用社主办。

  • 扶贫贷款有国家财政扶持力度,一般都有国家贴息政策,根据国务院作出的“从2000年开始,把当年新增扶贫贷款,收回再贷的扶贫贷款,以及未到期的上年新增扶贫贷款全部纳入当年扶贫贷款计划;财政部根据年度扶贫贷款计划给予贴息”的决定,中央财政在国务院批准的年度扶贫贷款计划规模内贴息,原则上只贴一年。

  • 扶贫贷款承贷主体的选择是扶贫贷款投放的重要“门槛”,加强对扶贫贷款准人条件的严格要求,主要是为了防范贷款项目的风险。作为政府部门更希望贷款投向于生产困难的企业和急需解决贫困的农户。而作为贷款主体的银行首先选择贷款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根据农银发[1998]99号《中国农业银行扶贫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以种养、林果业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和扶贫经济实体项目,项目资本金不低于总投资的20%。而在我州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这无疑使大部分企业被拒之扶贫贷款门外。企业如此,对于贫困地区的个人来说,确实过于贫困没有偿贷能力,也使信贷主体对其失去信心,从而使承贷主体对扶贫贷款的需求与信贷主体对承贷主体的选择矛盾加剧。

Ⅵ 农业1银农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是解决贫困农户什么产业能力弱的问题

农业产业精准扶贫与农户直接向银行贷款相比,在产业扶贫的基础上开展的农业供应链融资的精准扶贫效果显著;
且与参与"银行+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供应链融资的贫困农户相比,参加"银行+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供应链融资的贫困农户增收幅度更大;
两种供应链融资模式都能显著提高扶贫贴息贷款用途的精准性,降低道德风险。
产业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最终体现为在相等的扶贫资金投入下,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人数以及贫困人口增收程度。
因此,采用脱贫效率和增收效率来反映资金使用效率。
一是唤醒农村“沉睡的资源”。通过将财政扶贫资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部分农村集体资产等量化作为贫困农户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股份,使贫困农户享受分红、就业、技术指导、产品回购等多种收益。二是注入现代金融资本。
通过搭建“政、银、保、企、农”多方合作平台,发挥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杠杆作用,解决银行有效放贷和贫困农户有效需求问题。三是优化资源组合。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通过引导贫困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条件,挖掘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发挥贫困地区山青水绿的优势,做到绿色资源与绿色产品的融合。

Ⅶ 农业农村局扶贫发展中心是干什么的

扶贫机构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帮助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