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扶贫验收报告

扶贫验收报告

发布时间: 2020-12-02 11:28:03

❶ 急求~扶贫系统人才工作情况汇报

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政府[2007]31号文件精神,按照制定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发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面开展以“走进贫困、关注民生、促进和谐”为主题的各项扶贫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工作职责

1、承担市、县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与全县的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2、牵头协调市级机关与有关县(市)、区的结对帮扶工作。

3、做好贵州省晴隆县、丽水市莲都区黄村乡的对口帮扶工作。

二、近年来主要工作

(一)、深化调研,编制“十一五”期间的扶贫规划。去年3月份,配合市扶贫办为市政府出台政策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个月时间全面深入调查,编制“十一五”扶贫规划。

(二)、同奔小康,积极有效开展下山移民。前几年共下山移民3606户,转移人口10874人,拆除房屋58110间,涉及到62个行政村中的84个自然村,直接经济补偿3163万元。

(三)、以人为本,着眼安居工程建设。近年来安居工程建设850户,总投资760万元,争取市补资金460万元,有力的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四)、统筹兼顾,改善环境求发展。

1、转变扶贫方式,着力发展集体经济。近年把扶贫资金重点转向建设标准厂房、街面房、外来民工宿舍等。去年总投资900余万元,争取市补助252万元,为欠发达村村级集体经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加快资源型机耕路建设,提升山区资源的效益。近年新建与修建资源型机耕路65条,总投资1200万元,争取市补助资金4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山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

3、加大自来水工程建设,改善饮用水质量。帮助26个村改造与新接自来水,总投资160万元,争取市补120万元。

4、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提高欠发达村生活质量。改造村内道路30个行政村,硬化面积达75000平方米,总投资400余万元,市、县补助100余万元。

5、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特色经济。近年来发展特色经济林茶叶、毛竹、小水果、油茶等1万余亩,改造内围养殖塘500余亩,使村户经济翻番增长。

(五)、牵头协调,力求结对帮扶出成果。

2005年4月,根据市政府《关于调整挂钩结对帮扶单位的通知》精神,市委宣传部等市级机关及慈溪市、海曙区、镇海区等36家单位结对我县胡陈、桑洲等10个镇乡和片中的45个重点扶持村。三年来, 36家单位帮扶我县资金达1141.36万元,主要领导下村调研达300多人次。项目建设中道路硬化23个村、自来水改造工程16个村、环境整治22个村、村办公楼建设7个村、老年活动中心建设2个村、培育发展经济林基地24个。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而且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六)、传递爱心、做好对口帮扶。

1、积极开展“和谐宁波、万人助学”活动。近两年结对贵州学生1852名,结对助学资金达到57.8万元。

2、认真做好“甬黔携手、图书传递”活动。捐赠图书102588册,捐赠文具873094件计500余箱,约计人民币50余万元。捐赠校服543件,书包101只,超额完成原计划9万册任务。

3、拓展思路,认真做好对口帮扶。近两年,投入对口帮扶资金近200万元,帮扶晴隆县新农村建设、科技种养与白果冲小学的教学楼建设。

三、上半年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地区镇乡村的经济发展,切实提高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办按照年初计划,结合欠发达地区实际,着力开展一系列农村扶贫工作。

(一)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为实施奔小康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根据浙委办传[2008]9号和浙扶贫[2008]1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并结合春节前的访贫问苦和年终慰问活动,全面开展了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工作。

年初以来,我办为抓好调查工作的落实,先后分别召开了各镇乡街道分管领导会议、工作骨干业务培训会、调查工作形势分析会等,并适时下基层检查指导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通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到3月12日,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所有农户调查资料已全部录入电脑,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的前期工作。通过这次调查,我县在2500元以下的低收农户共有19069户,44757人,其中,低收入农户(1500-2500元)有14823户,绝对贫困户(1500元以下)有2410户,五保户有341人(全县实际五保户有721人,部分集中供养的五保户未被列入其中),低保户有6297户,残疾人有3471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6个镇乡2个片中,收入在2500以下的有10474户,占低收入农户总户数的55%,共27797人,占总人数的62%,其它镇乡共8595户占45%,有16960人占总人数的38%。全县绝对贫困户(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中,由于各种原因,尚有169户未被例入最低生活保障,目前正在协调民政部门落实低保。通过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结合春节前市委、市政府领导访贫问苦和年终慰问活动,我办落实桑洲镇里季山村为慰问村,并做好低收入农户调查与慰问项目的前期工作,为里季山村争取市扶贫项目慰问资金50万元。为改善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打下良好基础。

(二)抓紧实施各项扶贫项目,努力推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1、扎实推进下山移民,带动山区群众致富奔小康。在完成前四批下山移民3606户的基础上,今年第五批下山移民计划完成600户,却按各镇乡上报需完成750户。对此,年初以来,我办组织力量,在全县贫困山区农村进行调查摸底,走村串户,了解实情。今年下山移民共涉及8个镇乡,19个行政村中的29自然村,共2175人。目前,有关村的原房屋照片,移民花名册、户籍证明等前期工作已完成,并已拆迁200余户。

2、抓实住房救助项目,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解决住房困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做到三到位:一是组织到位。各镇乡街道专门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检查,完工有验收。二是程序到位。安居对象必须由村两委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推荐,农户本人提出申请,镇乡街道逐户审查后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每个无房户登记造册,拍摄新老房屋照片,建立档案。三是资金到位。今年落实安居工程建设500户,按照每户补助10000元的标准,市、县按6:4的比例,总补助资金500万元,其中市补资金300万元,县里配套200万元。至5月初,项目计划已上报,老房屋照片已拍好整理归档。各镇乡村的安居房正在建设中,经统计已完成100余户。

3、建设资源型机耕路,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资源型机耕路为我县欠发达地区茶叶、毛竹、水果、养鸡、养羊等种养殖业的规模效益提供了发展基础,通过前两年的实施,效益明显。今年计划新建与修建21条机耕路,涉及到12个镇乡(街道)21个村,共55.4公里,总投资360万元,争取市级补助资金173万元。至目前,每一条机耕路已核实并上报,各村已开始机耕路的修建工作。

4、转变扶贫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于被市级确定的80个经济薄弱村着力实施重点帮扶。在去年帮扶13个村建设标准厂房、街面房、农民工公寓的同时,今年争取市级补助410万元,帮扶17个经济欠发达村建造标准厂房、街面房等,力求“十一五”末欠发达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

5、加快村内道路硬化,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重视欠发达村的环境整治工作,把部分扶贫资金用于村内道路建设。年初以来,采取适当集中资金,集中扶持,突出重点的办法,经过逐村核实,认真筛选,确定上报了我县今年村内道路硬化的项目。今年实施村内道路建设的有欠发达镇乡片中的15个村,修建面积78700平方米,总投资620万元,其中,市级补助63万元。

6、强化信息建设,推进扶贫项目公开化。年初以来,随着宁波市扶贫网的开通,扶贫信息工作的地位得到有力提升。为加强我县扶贫信息建设,我办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派专人负责扶贫信息工作,并为各镇乡街道培训专门的扶贫信息员。由于欠发达镇乡经济条件的不足,缺乏硬件设施,制约了扶贫信息工作的开展,我办领导积极筹措资金,经多方协调,为6个欠发达镇乡2个片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和照相机,总投资6万多元。通过信息化建设,今年我县开展的扶贫项目全部在网络上公开,增加了扶贫项目的透明度。

7、寻求增效项目,探索发展之路。加强水蜜桃、茶叶、杨梅、毛竹、油茶等8个特色经济林项目的开发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做到开发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在被宁波市列入6个欠发达镇乡和2个片中予以重点扶持,努力培育扶贫示范基地,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从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全面提升项目效益出发,切实开发下山移民后退宅还耕的土地,做到成片规模发展,在深圳、茶院、岔路等镇乡引种弥猴桃、锦秀黄桃、油茶,以求效益的最大化。

8、全力做好市级挂钩结对帮扶单位的调整工作。我县的扶贫工作,多年来一直受到市级机关和兄弟县市区的大力支持。今年市政府对挂钩结对单位进行调整,实施新一轮的帮扶。县老区办通过座谈调研,并多次到市有关单位协调,争取到40个市级机关帮扶我县49个欠发达村,比上届增加5个市级机关,帮扶村增加4个,为推动欠发达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全面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我县对口帮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创新工作思路,很抓项目落实,把对口帮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我县和市交通局的共同帮扶下,晴隆县的教育、卫生、通迅、饮水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种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财政列支帮扶资金60万元,帮助睛隆县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今年来,在市扶贫办的组织下,我办已两次派人赴睛隆县考核验收07年扶持项目和确定08年帮扶项目。

1、以新农村示范村为抓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口帮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结合晴隆县实际,积极探索对口帮扶有效途径。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基础,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围绕莲城镇和大田乡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努力向四周拓展,力争使新农村建设连网成片。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今年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帮扶项目:村寨道路硬化2700米,改造经济路3000米,总投资38万元;修建通组公路3000米,总投资12万元;茅草房改造10幢,每幢面积60平方米以上,改厕34户,总投资14万元。努力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扶持项目的社会效益。

2、以科技扶持为重点,强化农民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加大科技扶持力度,提高对口帮扶地区人民群众生产自救,脱贫致富的根本能力。重点帮助晴隆县做好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相对稳定的培训基地,开展适用农业技术培训、非农就业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今年确定在睛隆县范围内培训干部50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0人次,总投资20万元。

3、以发展种养业为龙头,优化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收。在扶持波尔山羊养殖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利用我县技术、信息和经营管理优势,结合晴隆县自然资源特点,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效益好,适合当地环境的主导产品。通过实地考察、项目分析等可行性论证,今年扶持睛隆县烤烟种植和甘蔗种植共1100亩,修建烤烟房70幢,总投资36万元,为农民增收打下扎实基础。

在06、07两年开展万人助学的基础上,今年还将继续开展结对睛隆贫困学生助学活动和“甬川携手,万人助学”活动。我办在做好贵州睛隆县、浙江丽水莲都区黄村乡帮扶工作的同时,还将做好对口帮扶单位来宁海培训、学习、考察的安排、接待工作。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1、下山移民西部推进难。

(1)西部的下山移民农户都居住在深山、高山,要远离故土难以生存。

(2)、现在仍然居住在深山、高山村的农户多数是弱势群体。

(3)、移民下山后宅基地难以解决。

(4)、补助标准偏低,每户1万元既不能购房,更不能新建。

(5)、镇、村干部民本意识不强,畏难情绪大,没有把下山移民工作提到议事日程。

2、部分安居户工程实施难。

安居工程的主要对象是住房困难的低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往往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资金积累,办事能力差,在建筑材料、人工工资上涨后,1万元难以建造。村班子换届后少数村干部又不重视,由此进度不快。

3、建议:

(1)、提高下山移民村推宅还耕的补助标准,达到市里统一规定的每亩7—7.5万元的标准。

(2)、在镇乡所在地或中心村规划宅基地,统一用于下山移民安置。

(3)、县里尽快出台加强欠发达镇乡村和低收入农户扶持的政策。

五、下步打算

2008年下半年扶贫工作,以新农村建设和增加村、户收入为重点,努力促进欠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的增长,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当好参谋尽快制定帮扶政策。根据甬政发[2007]3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低收入农户状况调查的实际情况,当好县政府参谋,制定出台宁海县《关于进一步扶持欠发达镇乡村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我县扶贫机制,落实扶贫政策。

(二)、继续抓紧各类扶贫项目实施。深入基层,深入扶贫项目,全面抓好下山移民、安居工程、重点村项目、资源型机耕路等项目的落实。做好低收入农户“一户一册一项目”的帮扶工作。

(三)、深化扶贫项目考核验收,着力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在往年考核验收的基础上,细化今年扶贫项目的考核验收,并积极配合市扶贫办对我县各类扶贫项目的验收与绩效考评工作。按照县财政局的要求,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对2007年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认真检查。

(四)、积极牵头协调,推进新一轮挂钩结对。市政府已下发了甬政办发[2008]152号文件,对此,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牵头协调,当好“红娘”,及时搞好市级机关与镇乡村的对接活动,促使结对帮扶工作及时开展,努力提高帮扶的效果。

(五)、认真做好对口帮扶工作。继续做好贵州省晴隆县、丽水市莲都区黄村乡的对口帮扶工作,督促检查有关项目的展开与落实情况,抓紧做好各类资金的到位。结合今年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的特大地震,积极开展“甬川携手,万人助学”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宣传,确保助学活动顺利进行。并及时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针对四川省的其它结对扶贫工作。

❷ 扶贫开发办怎么申请项目

按照“四到县”和“谁审批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和“精准投入,突出重点”的原则,严格执行“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验、县级验收、乡级报账”的工作机制。
在乡镇规划和到村前期工作充分情况下,申报程序为:村+驻村工作队向乡镇申请→乡镇+帮扶部门向县扶贫办申报→县扶贫办组织评审→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公示→正式下达资金计划。
管理程序为:下达资金计划→编制方案→批复实施方案→录入贵州●扶贫云→提交开工报告请款→实施→乡级报账→乡级验收→八有资料→县级验收。

❸ 扶贫包括那些项目

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分别为: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龙头企业带动。这其中,既包括干部驻村帮扶、职业教育培训等“传统项目”,也包括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构树扶贫等新手段新方法。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3)扶贫验收报告扩展阅读

方式:

1、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2、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3、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4、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❹ 农村乡镇扶贫项目如何申报、公示、实施、监督及验收

你到当地政府去问一下,需要哪些资料和你要问的一连串问题,会有人给你解释的。

❺ 中国现有标准下脱贫 现行标准是什么标准

1、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原则标准:《扶贫刚要》规定:2020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贫困户 “八有”:一是有安全住房;二是有安全饮水;三是有基本农田;四是有增收产业;五是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六是有基本社会保障;七是实现家里有余粮;八是实现手头有余钱。

2、具体经济指标标准:我国现行脱贫标准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现价脱贫标准为2800元。综合考虑物价水平和其他因素,逐年更新按现价计算的标准。

按每年6%的增长率调整测算,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折算成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

3、贫困户按五个一批脱贫标准:

(1)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每户都有一项以上增收致富的主业,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2)移民搬迁安置一批。有安全稳固住房,人均安全稳固住房面积等于或大于25平方米。

(3)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每人每年保障性收入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

(4)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就医报销比例提高10%以上;降低贫困户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标准;贫困人口享有更加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5)教育培训帮扶一批。适龄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两后生技校专业就读;主要劳动力接受了技能培训。

3、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小康水平。道路通达,出行方便;饮用安全水,有条件的接通自来水;有简易卫生厕所;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通讯设备,有线广播电视入户,接通互联网。


(5)扶贫验收报告扩展阅读:

两大指标:年纯收入标准指标和“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指标。

年纯收入标准指标:我国最新的脱贫年纯收入指标为年人均纯收入2855元,该标准系2015年发布。2855元的标准是我国目前的最低扶贫标准。各省可根据实际制定高于这个标准的地方扶贫标准。目前有12个省市制定了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一般在4000元左右,高的到了6000元以上。

截至目前,我国一共六次制定和发布扶贫标准收入数字,分别是:198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国家扶贫标准,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6元,2000年,625元, 2001年,865元, 2010年,1274元, 2011年,2300元, 2015年,2855元。

按购买力平价方法计算,相当于每天2.2美元,略高于1.9美元的国际极端贫困标准。 2020年全国脱贫标准约为人均纯收入4000元。“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指标:两不愁:吃、穿不愁。三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注:国家的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专项扶贫所有支持资金都要统计进入帮扶资金收入。

❻ 求~!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的试运行报告!!!

为进一步做好我区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学习、借鉴兄弟省区试点经验,9月10日至21日,由我处和办公室牵头组织百色市、平果县、隆林县、天峨县、天等县等发展改革系统同志赴青海、甘肃两省(以下简称“两省”)学习考察和调研。此次学习考察采取现场观摩、交流的形式,现将学习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青海省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0个。2004-2008年累计搬迁人口1.37万户、6.68万人。搬迁项目总投资8.4亿元,其中国家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4.4亿元。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解决贫困群众温饱为中心,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多方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经过多年努力,到2008年底,贫困人口从2000年的197.67万人下降到75.7万人。安置方式主要有集中安置、自主安置和跨县安置三种方式。

(二)甘肃省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3个。2008年国家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2.7亿元,搬迁人口6.13万人。自2001年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以来,国家累计投入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专项资金14.6亿元,搬迁人口34万多人。主要安置方式:1.从山梁沟壑区及地质灾害严重地区向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水川地及塬台地建点集中安置。2.依托中小型水利工程,通过合法开发荒地或利用农场闲置地集中安置。3.依托县城、小城镇、中心村集中安置。

二、主要做法

从“两省”考察情况看,迁出区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保护,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安置区基础设施完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部分迁入区主导产业初步形成,通过实施搬迁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脱贫步伐加快,致富空间进一步拓宽。“两省”试点工程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省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成立了易地扶贫开发项目领导小组,指定分管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明确部门工作分工。在市、县政府领导下,发改、扶贫、国土、建设、水务、教育、卫生、农业、林业、交通、电力等多部门协调配合。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采取调配、置换等方法重点为搬迁解决土地困难问题。对确需跨村安置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相关规划要求统一征用安置地。同时积极开展对原居住点的土地整理,实现了占补平衡。注重做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入地的水、电、路、文、教、卫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注重规划指导,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结合新时期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级规划,对每个项目迁入地的土地、水源、水质及上学、就医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经过多方案比选,选择无地质灾害,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有水源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良好的地区。实施的每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做到入户调查、实地察看,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群众愿望,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项目顺利实施打好基础。为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效益评估和易地扶贫规划编制,今年上半年青海省在省级财政预算内安排专项资金。

(三)加强资金整合,强化项目管理。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统筹考虑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后续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等各项内容,在扶贫整村推进、产业贴息扶持、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工代赈等方面,结合新农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集中技术、人才、物资及各方力量。“两省”特别注意加强计划管理和计划衔接,凡上报国家计划不再随意变动,按当年计划来尽早开工项目。在国家计划资金未到的情况下,市县农户和工程队预先垫付,重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例如甘肃省2009年的计划到10月止已实施完成60%,有50%农户今年底可以迁入新居。大多数地区能按有关规定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批复和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和验收,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工程建设。

三、考察体会

通过考察、参观比较,考察组成员对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更直观、更深层次地了解和认识。大家深深地感到:试点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和发展问题。此项工程确实是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群众满意工程,是一项造福群众的“德政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系统工程,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将其实施好并达到预期目标必须付出加倍的艰辛。

(一)以产业发展定搬迁规模,是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核心和根本。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千头万绪,但最重要是应解决产业发展问题。有了产业支撑,搬迁后生计就能得以解决。青海和甘肃两省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所有安置点都以产业为依托,并根据各自情况,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搬迁群众生活越过越好。以产业发展推动搬迁、带动搬迁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也是我们这次学习考察感受、体会最深的一个问题。

(二)科学规划布局,统筹开发建设,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是实施好项目的前提和基础。在项目实施前,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的方法、政策,深入迁出村镇,了解农民搬迁意愿,积极宣传易地搬迁的政策、补助标准等,并深入细致地做好搬迁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使搬迁群众对享受的权利和政策心中有数,调动他们参与搬迁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搬迁范围和对象。其次,由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本区水土资源进行普查、评估、论证,选择环境容量许可,水土资源、社会条件好,产业开发潜力大,承载容量大的土地进行规划,确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地点和规模,在此基础上,精心编制实施方案。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权、利是实施好项目的关键。易地搬迁工程投资大,建设任务重,工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难题需要下大力气去解决,只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项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做到机构落实、领导落实,人员落实、任务分解落实,一级抓一级,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

(四)严格制度管理是实施好项目的保障。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涉及工程建设、群众搬迁安置、土地调整、政策协调、户籍管理等多方面问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制订切实可行的工程和资金管理制度,既可保证工程建设有章可循和工程建设质量,又能促使资金按时到位,此外建立完善的移民管理制度,对保证安置区社会稳定和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至关重要。

(五)加大项目监督与检查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牵涉许多单项工程,工程质量的优劣,关系广大搬迁群众的切身利益和试点工作的成败,此外,试点工程政策性很强,在实施过程中,将会产生许多不可预料的困难和问题,综合管理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工作建议

为确保我区试点工程建设取得实效,结合试点工作前期开展情况,借鉴外省试点经验,下一步我们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主导产业,加强搬迁群众培训。搬迁群众从原居住地搬迁到安置区,对新安置点的生产生活方式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各工程实施县(市、区)要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依靠搬迁广大群众,努力发展经济,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和问题。随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土地价格不断上升,集中安置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要选准搬迁点和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可以实行一主多副的办法,确保产业有较好发展。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传、帮、带等措施,使搬迁群众掌握实用技术,提高生产技能。同时各地要依托安置区资源优势,围绕龙头企业和区位优势,面向市场,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并按照农牧结合和集约化经营等思路发展生产,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使搬迁群众能够依靠产业脱贫、致富。

(二)加强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应加强易地扶贫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全程管理,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搬迁对象审查、搬迁农户管理卡和搬迁人口资格审查表及安置区土地调配确权情况登记表填制、施工技术指导、工程质量检查、资料整理和进度报表上报等工作。对工程定期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资金到位以及资金使用等情况,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工程质量不合格,资金使用不合规以及实施内容与批复方案不符的,要严肃处理,及时整改。自治区易地搬迁办公室将根据各地上报工程实施情况对试点工程进行检查、指导。

(三)切实做好项目整合工作。在试点工程中,由于国家投入资金有限,要在短期内解决搬迁群众生活及发展问题,还有一定难度。要坚持生产、生活并重,充分考虑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扶持后续产业发展等问题,要完善安置区农技推广、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只有加大力度整合相关部门资金,通过多部门综合扶持,才能尽快帮助搬迁户实现稳定脱贫。因此,要积极引导交通、农林水牧渔、国土整治、基层政权建设、教育、卫生等项目资金,在保持原有的管理渠道不乱、资金使用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以县为单元,以项目为支撑,以规划为基础,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做好项目整合工作。县(市、区)政府发挥统筹全局、领导和协调各方作用,组织相关部门按各自业务范围做好实施方案中单项工程设计方案和项目的对口报批工作,保证项目落到实处,发挥资金的整体效益。

❼ 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基本方略,是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重大举措。要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的要求,选准问题、精准发力。

一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扶持谁”是一个首当其冲的问题,也是基础性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调研中发现,一些乡镇(场)对贫困户、人口数根本没有调查清楚,贫困标准把握不准,家中有轿车、拖拉机的也定为贫困户,乡镇扶贫办只满足于村委上报的数据,稀里糊涂。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遵循标准、逐户核查、公示公告、分级确认、动态调整”的原则,要在去年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大回访”活动,切实把“回头看”“挤水分”工作做实做细,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真正把贫困人口的底数摸清,把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准,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挂图作战。对弄虚作假、数据信息不实的,将严肃追究所在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要建立县、乡、村建档立卡网络信息平台,与自治区、地区扶贫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行精准化动态化管理。

二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根据上级要求,县委、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这对我们是压力,更是挑战。有关部门单位要按职履责,做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县委农办、扶贫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访惠聚”工作组要坚持所在村不脱贫不脱钩,切实帮助解决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管理等实际困难。要进一步大力拓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四位一体”扶贫模式。多年来的扶贫实践表明,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土地承包大户、养殖大户、离退休老干部、在外沙雅籍企业家和社会各界人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生力军,积极鼓励并高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可以实现多赢局面。大家要转变扶贫观念,凝聚一个共识:脱贫攻坚是全党的事,全社会的责任,不能把脱贫攻坚只当作是政府的事、干部的事,需要发动我们社会力量、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来做。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优势所在,希望广大社会各界人士继续发扬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主动融入全县的扶贫脱贫工作机制当中,积极为脱贫攻坚和家乡建设出力,做贡献;要充分发挥金融企业的作用,探索政府与金融企业风险共担参与脱贫的办法,用政府的“小”资金带动金融“活”资金,撬动社会“大”资金,进一步深化定点扶贫,创新参与方式,广泛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三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因贫原因和类型施策,按照“七到村七到户七到人”的要求,制定帮扶措施,一户一策,对症下药。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在“怎么扶”的问题上,我想请大家注意几点。一是脱贫要形成合力,发动县级领导、乡镇领导、“访惠聚”工作组、定点包村联户帮扶牵头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土地承办大户、种养殖大户等社会力量九个层次来对接,攻坚难度要分类,合理均衡配置扶贫资源和力量。脱贫任务最艰巨、难度最大的村由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包联,情况稍好一点的常委包联。同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力量全部组织起来,集少成多,汇聚到一处形成大力量。二是脱贫工作要跳出以往的老路子,懂得创新思维,选择的脱贫方式一定是能脱贫的方式,不能一味争项目、要资金,对于有条件的贫困户,由政府协调,通过免租费、拉贷款等优惠政策,真正增强贫困户的自生动力,白给钱的事情不要干,逐步将“输血”变为“造血”。

四要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要建立健全贫困村、贫困户有序退出机制。坚持严格评估,科学设定时间表、合理有序退出,严格脱贫验收办法,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无论是贫困户脱贫还是贫困村摘帽,都要和脱贫攻坚总要求、总任务对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对表,既要积极而为,又不能急躁冒进,每年退出多少要精准到村、到户、到人,成熟一个摘帽一个,脱贫一户销号一户。对弄虚作假、蒙混过关,以及玩数字游戏、搞数字扶贫的,一经查实,严肃追责。贫困村摘帽后需要培育和巩固自我发展能力,要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摘帽不摘政策;对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的乡镇(场)要给予奖励,保证苦干实干先脱贫的不吃亏。对贫困户脱贫后,帮扶措施要再保留一段时间,做到不稳定脱贫不脱钩,确保真脱贫、不返贫。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